2022届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平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届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平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命题人: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不能在试卷上直接作答,只能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官制2.春秋战国时期,为巩固边陲,设立带有军事功能的郡县。秦统一后,为强化对六国故地和边远地区的直接控制,置郡三十六,县八九百,郡县制正式确立。这一变化有利于()A.瓦解血缘宗法制度B.扩大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3.《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南京条约》中我们近年来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他们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材料中条约涉及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4.湖北咨议局张贴《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时,“武昌街头巷尾,可谓万头攒动,群情兴奋,许多人流下热泪,感到扬眉吐气”,随后湖南、江西、云南、上海、浙江等地纷纷响应,革命也如火如荼;各国领事馆也于10月18日宣布“严守中立”。由此说明武昌起义()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标志着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推动救亡图存意识觉醒D.加剧了清王朝政府的统治危机8/8\n5.五四运动参与群体中除了众所周知的青年学生外,还包括政党派系中的政界群体、工商团体中的商人群体、以工人和农民为主的社会一般民众以及海外华侨、留学生和旅欧华工群体等。这表明当时()A.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萌发B.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众成为救亡主体6.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这个代表大会”是指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有学者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很多国家的建交文件中都有如下内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说明()A.我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求同存异”方针具有强大适应性。C.我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各国赞赏D.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核心利益8.下面是70年代后期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A.新时期的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B.中国综合国力和地位的全面提升C.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独立外交D.中国冲破两极格局开展新型外交9.“(雅典)发生了显贵阶层与大众之间长时间的派别之争。要是他们未能交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采取的措施是()A.制定“陶片放逐法”B.颁布“解负令”C.实施财产等级制度D.设立陪审法庭10.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要求变革,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为此英国()8/8\nA.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B.实行责任内阁制C.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D.颁布了《权利法案》11.1875年法国议员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明确的“共和国”字样,最终才被议会以353对35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有人戏称其为“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一现象说明法国()A.共和制确立的艰难B.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政治体制不断完善D.民众缺乏革命精神12.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俄文版、意大利文版等写了七篇序言,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做了补充和修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基本原则不断变化B.成为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C.理论来源逐步扩大D.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13.十月革命后通过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指出:苏维埃政权将立即在各条战线上停战。将保证把地主、皇族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交给农民委员会处置:将设法把粮食运往城市,把生活必需品运往农村。材料说明十月革命()A.以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为目标B.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D.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14.1989年10月,中国领导人会见尼克松时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问题的。这表明,当时中国()A.致力于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B.消弭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别C.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D.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反帝斗争15.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从此出现了中国的原始农业。这个人是()A.神农氏B.大禹C.周公D.黄帝16.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8/8\n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民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个体手工业17.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出现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18.宋代,中小地主大量增加.官田已不再是主要的土地占有形式.大多数土地被大官僚、大地主兼并占有,形成私人田庄,有少部分土地归自耕农所有。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A.精耕细作模式的优化B.农业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C.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政策19.19世纪30年代,有英国人描述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既然拥有这样大宗的土特产和农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外地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一描述反映了()A.中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特点B.英国向中国资本输出的原因C.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经济影响D.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的结果20.清朝陈元龙对某水利工程评价道:“实三楚两粤之咽喉,行师馈粮以及商贾百货之流通,惟此一水是赖”,据此判断,该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井渠21.灌钢法是一种技术更为先进的冶炼技术,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冶炼技术最早出现在A.东汉B.南北朝C.唐朝D.北宋22.商代是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常铸有铭文,标明器主的族氏和祭祀对象,记载商王对器主的恩赐,说明器物的用途。从材料看,商代铸造青铜器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A.强化国家政权机能B.扩大统治区域8/8\nC.突破血缘组织框架D.完善宗法制度23.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A.政府社会控制加强B.坊市制度日益完善C.重衣抑商政策瓦解D.政府市场观念变化24.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政策B.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化专制的政策D.腐朽的封建制度25.“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民族工业的产生C.贸易中心的转移D.传统纺织业的发展26.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创办福州船政局27.据统计,1913年英国与法国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为九千六百余万两和五百多万两;到了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下降为四千九百万两和一百五十余万两。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B.传统大国正在走向衰落C.西方经济侵略受到华资抵制D.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28.民族工业发展中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庇护的根本原因()A.民族资本薄弱B.封建势力强大C.资本主义的强大D.中国的社会性质8/8\n29.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3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A.曲折发展B.严重倒退C.顺利发展D.停滞不前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3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观”,雍正元年(1723年)下今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年)下令告诚:“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制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清实录》等8/8\n(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影响其发展的因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15分)32.读下图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8分)(2)说说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8\n(5分)(3)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2分)8/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