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语文
>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绝密★启用前初中语文八年级阶段性质量调研样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其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8分)有句农谚说得好:“门前一树槐,进宝又招财。”槐树不仅是xiángruì的象征,对人类的贡献也是很kāngkǎi的。每逢花期,家乡万亩槐花园里,就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那一棵棵浓密高大的槐树上,挂着让人感到zhènhàn却又显得娇媚无比的花朵,温柔地在春风中绽放,明艳得让人眼花缭乱。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宛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鸟儿在林中婉转地鸣叫着。孩子们凝视着枝头鲜嫩的槐花匿笑,翘首等了一年,又可以大饱口福了。在如此美不胜收的园子里漫步,仿佛置身于朦胧的梦境,让人liúliánwàngfǎn。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yánqìnliáoqiàoB.yànqìnliáoqiáoC.yànmìliàoqiàoD.yánmìliàoqiào2.文中拼音处所填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详瑞慷慨振撼留恋忘返B.详瑞慷概震撼留恋忘返C.祥瑞慷慨震撼流连忘返D.祥瑞慷概振撼流连忘返【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农谚(yàn):指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沁人心脾(qìn):文中指花香使人感到舒适。眼花缭乱(liáo):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翘首(qiáo):指抬起头来眺望远处;形容盼望之切。故选B。【2题详解】xiángruì——祥瑞,意思是指好事情的兆头或征象。kāngkǎi——慷慨,意思是大方而不吝啬。zhènhàn——震撼,意思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liúliánwàngfǎn——流连忘返,意思是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故选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一项是()A.为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目前当务之急是在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B.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奔赴在冬奥会赛场的每个角落,他们的身影栩栩如生。C.这两位演员临时合作却配合得天衣无缝,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D.在祖国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勇于接受一切挑战。【答案】C【解析】【详解】A.当务之急:当前急切应办的事。与“目前”重复,使用不恰当;B.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本句用来形容人物的身影遍布各个角落,对象误用,使用不恰当;C.天衣无缝:原意是指上天神仙所穿的衣服没有衣缝,后用来比喻诗文自然浑成,或事物周密完美,无人为造作的痕迹。本句用来形容两位演员的配合得当,使用恰当;D.目空一切:形容妄自尊大,一切都不放在眼里。本句用来形容年轻人的豪情壮志,贬褒误用,使用不恰当;故选C。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B.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界同仁就如何培养学生情商的问题公布了许多有益的见解。C.由于电影《长津湖》讲述了一个志愿军奋勇杀敌的感人故事,让人不禁潸然泪下。D.袁隆平爷爷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A.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在“成功”加上“与否”;B.搭配不当,将“公布”改为“发表”;C.成分残缺,缺主语,删掉“由于”;故选D。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②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③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④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②④①③D.①②④③【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通读所有语句可知,该语段主要论述了眼界与读书关系。题干首先提到了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由此可知下文应与读书的方式方法有关,①句提到自古至今人们的读书方式,由此可知①句为首句;①句中提到了读书需要从实践出发,④句提到了“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所以④句为第二句;④句提到的“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观察所给句子只有②句提到了“高眼界的读书人”,所以②句为第三句;最后③句强调那些重视读书的人从书中汲取的营养(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总结全文;故排为①④②③;故选B。6.下列对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冬奥会展示了我国“二十四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记人、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小旦、小生、小丑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滑稽人物。【答案】B【解析】【详解】B.表述不正确。《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而非“浪漫主义”。故选B。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异B.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C.便扶向路向:方向D.未果,寻病终寻:随即,不久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B.不足为外人道也中轩敞者为舱C.处处志之石青糁之D.后遂无问津者似与游者相乐9.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B.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了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D.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答案】7.C8.D9.D【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解释有误。“便扶向路”意思是“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向”是“原来的”意思,而非“方向”之意。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乃:副词,竟然/连词,于是,就;B.为:介词,向/动词,是;C.之:助词,补音节/代词,指文字;D.都是代词,……的人;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理解有误。根据“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等可知,这是作者虚拟(或理想中)的世界,而非“真实”的“现实社会”。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八大山人八大山人①,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选自《八大山人传》,有删改)【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搦(nuò)管:拿起毛笔。④镒:二十两。10.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两处)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12.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说说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颠”的?【答案】10.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11.即使陈放几百两黄金在他面前,他都不屑一顾(不看一下)。12.八大山人创作时不拘小节,随性豪放,面对金钱不为所动,他的“颠”是性格孤傲耿直,才高艺绝,狂放不羁的表现,而不是真正的癫狂。【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意思是“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张堂中”动补结构,应在“中”后停顿;“如清风徐来”动宾结构,应在“来”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满室。【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虽:即使。陈:摆放。于:在。勿:不。顾:看。【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性孤介,颖异绝伦”,可知,性格孤傲耿直,才高艺绝;根据“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可知,创作时不拘小节,随性豪放,狂放不羁;根据“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可知,不为金钱所动(或视金钱如粪土)。【点睛】参考译文八大山人,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败叶散乱,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就没有其他的嗜好。人们喜欢他的画,大多置办了酒来让他作画,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座右。山人酒醉后见到了,便高兴地泼墨在宽大的画纸上,有时候用破笤帚洒,用坏帽子涂,弄得满地肮脏,不堪入目。这以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果碰到他爱画,那就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提起笔来,狂叫大呼着,数十幅画片刻就画成了。他酒醒来了,要想求他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就癫狂到这样的程度。(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村居书喜[宋]陆游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①足,经年无吏叩柴荆。【注释】①官赋:公家所征之税。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B.“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是为了突出林中的幽深寂寥。C.颈联由写景转向叙事,表现了村子里的自然和谐,借此烘托自己内心的高兴。D.尾联写不会有小吏催租之喜,抒发了作者对村居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14.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一句的妙处。【答案】13.B14.示例一:运用拟人手法,将“花”人格化,写花香气趁人不注意突然袭来,让人知道天气突然转暖了。喜鹊的叫声从树丛中穿出,刚刚放晴的天气令人欣喜,展现了早春乡间生机勃勃的美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乡间美景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运用多种感官,从嗅觉、听觉角度进行描写。写出花香气趁人不注意突然袭来,让人知道天气突然转暖了。喜鹊的叫声从树丛中穿出,刚刚放晴的天气令人欣喜,展现了早春乡间生机勃勃的美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乡间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13题详解】B.“鹊声穿树喜新晴”意思是:天气晴和,喜鹤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鹊声穿树”,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展现喜鹊的欢呼雀跃的场景,是为了衬托新春来到时的热闹和欢乐;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多感官写景:“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意思是: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鹤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根据诗句中“花香”一词可知,此句从嗅觉角度,展现天气突然转暖,花儿散发出香气;根据诗句中“鹊声穿树”一词可知,此句从听觉角度,写喜鹊在林间欢呼雀跃,动植物都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根据诗句中“喜”字,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诗人对乡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修辞手法角度:“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意思是: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鹤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一个“袭”字将花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花香不经意间袭来,给人以毫无防备之感,借花香写春天来临,天气转暖;“喜”字赋予喜鹊以人的情感,既表现了喜鹊知道春天来临,欢呼雀跃之喜,又借喜鹊之喜,言诗人之喜(早春乡间生机勃勃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乡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四)根据原文默写15.根据原文默写。(1)_________________,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3)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6)《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7)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答案】①.青树翠蔓②.悠悠我心③.微君之躬④.波撼岳阳城⑤.白露为霜⑥.窈窕淑女⑦.君子好逑⑧.海内存知己⑨.天涯若比邻【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翠蔓、悠、躬、撼、窈窕、逑、涯、邻”等字的正确书写。三、名著阅读(7分)16.学校开展“弘扬优良家风,赓续传统美德”主题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任务。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将要越减越少;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努力,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你说到技巧要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那么你这朵花一定能开的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1)任务一:家信我来读本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作品),作者一生翻译了______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文段中“你”指_______________(人名)。(2)任务二:家风润心田选文中的“爸爸”被认为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又不乏爱心的父亲”,请你结合书中实例向参加活动的家长解读书中的“爸爸”形象。【答案】(1)①.傅雷家书②.法③.傅聪(2)示例:傅雷对于傅聪的要求是极严格、尽责的。比如强调做人是第一位的,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注重衣食住行的规矩,比如饭桌上要讲礼仪,吃饭不能发出声音等方面。同时傅雷又深爱着孩子,在傅聪海外学习期间写信忏悔之前的过错时,他鼓励傅聪平常心面对人生的高潮和低谷等,与傅聪既是父子,又是知音,也是朋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傅雷家书》是中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傅雷,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傅雷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傅雷在“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1)根据“你说到技巧要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那么你这朵花一定能开的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可知,选文出自《傅雷家书》,可知,此处应填“傅雷家书”;(2)根据(1)《傅雷家书》的判断,回忆作者傅雷“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的经历,可知此处应填“法”;(3)根据选文“你说到技巧要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可知,“你”是傅聪。【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示例:在著名的《傅雷家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父亲,更看到了一个把艺术与人生的尊严看得至高无上的严肃纯粹的灵魂。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谛。四、现代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谷爱凌的“大心脏”有多难得?——专家谈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①2月15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了谷爱凌的“大心脏”。在第一轮失误的情况下,谷爱凌第二轮发挥完美,成功摘银。2月8日,在决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名次的第三跳当中,谷爱凌选择了难度最高的转体1620动作,顺利夺金。众多媒体、网友在为成绩欣喜的同时,也纷纷感慨谷爱凌的心理素质强大。事实上,以谷爱凌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员表现出的自信、镇定、坚韧、专注等心理品质,以及应对超强压力的能力与运动员接受的心理训练、心理保障是分不开的。心理学对于运动领域也是一门重要的科学。②心理健康对运动员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竞技表现。虽然影响竞技表现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特别是顶级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尤为重要。选手的身体条件、天赋、技术能力等都在伯仲之间,所以心理因素往往会成为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③“心理”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在运动领域它至少指代两种不同的成分:首先是运动员的各种心理能力,如注意稳定、反应迅速、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信心、动机、意志品质等综合心理能力。还有一些是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唤醒水平、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心理定向等。④心理状态和能力除了影响运动员的表现,还会影响其身心状态,乃至健康。例如,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认知疲劳可能导致运动员产生更强烈的身体疲劳感。此外,长期的高强度训练或高压状态,都可能导致运动员出现心理疲劳,这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运动员训练效果下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增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⑤那么,在训练压力、成绩压力、赛场压力、身体压力、舆论压力这些形形色色的挑战面前,运动员常用的疏解方式都有哪些呢?运动员常用的一种压力管理方法,叫作环境控制或刺激控制,即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少运动员暴露在可能造成压力的情境下的机会。比如,在大赛之前一般运动员都会有意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甚至减少和外界的联系,避免他人的情绪影响到运动员。⑥除了环境控制,运动员可使用的压力管理技能包括制定训练和比赛计划、调整角色定位和心理定向、使用放松和积极自我暗示等。此外,对于单调枯燥的训练安排所带来的疲劳感和慢性压力,可以通过调整训练内容和方式、增加趣味活动、更换训练场地环境等方法加以调节。⑦冬奥会上,许多参赛代表团都配备了运动心理服务人员,很多单位组织开展了对冬奥会志愿者的心理支持服务,全程保障冬奥会顺利进行。赛会心理保障服务通常包括举办系列心理讲座、开展心理技能训练、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等内容,帮助运动员应对心理挑战。在赛场上,运动员也会采取一些实用的心理调节方法,如自我暗示、注意控制、呼吸放松。在备战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时,心理工作者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协助制定比赛预案,建立心理应对策略。(选自《科技日报》,有改动)17.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题目运用设问修辞,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谷爱凌的例子引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的话题。B.第一段从谷爱凌两次凭借超强的压力应对能力成功摘得奥运奖牌的新闻谈起,拉近读者与文章的距离。C.本文按照逻辑顺序,首先阐述增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心理健康对竞技表现的影响,最后提出心理解压的方式。D.在备战奥运会等重大赛事时,心理工作者会根据实际情况,协助运动员制定比赛预案,建立心理应对策略。18.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比如,在大赛之前一般运动员都会有意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甚至减少和外界的联系,避免他人的情绪影响到运动员。19.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选手的身体条件、天赋、技术能力等都在伯仲之间,所以心理因素往往会成为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答案】17.C18.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运动员在大赛之前有意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甚至减少和外界的联系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运动员常用环境控制或刺激控制方法来管理压力,即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少暴露在可能造成压力的情境下的机会,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9.不能删去,“往往”是通常的意思,说明了心理因素通常是比赛中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如果删去意思就变成了心理因素一定是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太过绝对与事实不符,“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17题详解】C.本文第①段首先列举谷爱凌获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金牌这一事例,然后引出第②段,阐述心理素质对于运动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紧接第④段阐述了心理健康对竞技表现的影响;最后第⑤⑥⑦提出心理解压的方式,全文按照逻辑顺序展开。C选项中漏了第①段的内容,“首先阐述增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表述不正确。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语句“在大赛之前一般运动员都会有意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甚至减少和外界的联系,避免他人的情绪影响到运动员”一句,举了运动员在大赛之前有意减少互联网的使用甚至减少和外界的联系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结合本段“运动员常用的一种压力管理方法,叫作环境控制或刺激控制,即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少运动员暴露在可能造成压力的情境下的机会”可知,运用这一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了运动员常用环境控制或刺激控制方法来管理压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理解。首先表态,不能;其次解词:“往往”表示频率,即“通常”,说明心理因素在通常情况下是比赛中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但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如此;再次从反面阐述:如果删去,意思就变成了心理因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太过绝对,与事实不相符;最后小结:用上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怀念炊烟①眼前,徐徐升起的炊烟似一位故人在向我缓缓招手,使我不由得想起故乡的炊烟。炊烟是故乡的风景、故乡的标志。②故乡那袅袅炊烟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朝霞夕阳一起,组成了一幅幅打动人心的乡村景色。当我们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那炊烟时,低矮的茅屋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丛林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的思念。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乳白的树,从家中的灶房生长起来;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片灰色的云,漂浮到山村的上空。不论是有风还是无风,乡村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它时而像飞流直下的瀑布,时而又像艳丽多彩的锦缎;有时像婀娜多姿的仙女,有时又像飘忽散淡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炊烟里还有那稻麦瓜果的香味,更有母亲那殷殷的目光。③对于在乡村长大的人来说,炊烟是母亲为儿女在做可口的饭菜,也是远行游子心中的家园,更是儿女们心中的温暖。童年时期,同小伙伴成群结队去田野玩耍,去小溪嬉戏,兴致中忘了时间。这个时候,不知谁说了一声,“你家房顶上都没有冒烟了”,大家都会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子,纷纷寻找自家的房顶,发现先前还袅袅升起的炊烟,都渐渐散尽了。在“我娘把饭又煮熟了”的欢呼声中,大家都收了心,蹦着跳着,赶快向家的方向跑去。有多少回,当我从野外回到家里,跑进屋子呼喊妈妈的时候,妈妈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着。④缕缕炊烟也使我想起了外婆。童年时期,我在乡镇的外婆家读书,外婆做饭经常都是把干草当柴烧,那炊烟日复一日地从房背上的烟洞升起,柴草“噼啪噼啪”地燃烧着。灶膛里欢快舞动的火苗、热气腾腾的锅台,映照着外婆通红的脸庞与满含期待的微笑,给我平淡的童年带来了无比的温暖。随着岁月的流逝,炊烟也渐渐给外婆平添了白发。⑤远在他乡,每当忆起家乡的炊烟,想到母亲和外婆的身影或在炊烟中,或在灶前的火洞边时,我的心中就立刻充满了暖融融的力量。有时在千里之外的旅行中,不经意间看到山村房屋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我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都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多少次外出长时间未回家,一旦回到家,那摇曳的炊烟早就告诉我,家中亲人又为我的归来准备了丰厚的亲情,桌上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干腊肉、炖土鸡,屋子里燃起了暖和的墙角火。不论遭受了多少生活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会把我的伤口抚平。⑥随着时代的变革,许多农家的灶膛也暗了下去,灶孔里已没有了火红的热闹,炊烟正慢慢成为一个似乎陈旧的故事。有时散步于乡间,眼睛掠过碧绿的田野,看向低矮的乡村老屋,最让我惊喜的,仍旧是从一个房屋上方升起的那一缕长长的炊烟,看见它,我想象着放学的孩童望见炊烟的欢喜,也仿佛又望见了正在厨房做饭的母亲和外婆。⑦想起炊烟,思想被柴火的温暖所缠绕,便有了歇息的释然;看见炊烟,身心又会被一种幸福所包围,家就不再遥远。于是,故乡的炊烟便成了我心中的一种牵挂,一种思念。扶摇而上的炊烟,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如诗的岁月,让人怀念!(选自《青年文学家》2022年5期,有删改)20.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21.品味语言,回答问题。(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当我们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那炊烟时,低矮的茅屋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丛林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的思念。(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灶膛里欢快舞动的火苗、热气腾腾的锅台,映照着外婆通红的脸庞与满含期待的微笑,给我平淡的童年带来了无比的温暖。2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第⑦段画线句“扶摇而上的炊烟,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如诗的岁月,让人怀念”的理解。23.“炊烟”多次出现,给作者带来不同的感受,结合文章第⑤⑥段分析。【答案】20.①内容上:作者由眼前的炊烟联想到故乡的炊烟,表达了对故乡炊烟的思念,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②结构上:点明题目,引出下文,引出后文中作者对于故乡炊烟的深情回忆。21.(1)排比,增强语势,写出了炊烟与其他景物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优美的乡村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炊烟的喜爱之情。(2)“舞动”是指跳动、晃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做饭时炉火旺盛的样子,表现了“我”看到外婆做饭时内心所感受到的温暖与爱意。22.炊烟不仅是乡村的美丽风景,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和爱意。外婆与母亲伴着炊烟给我做饭时的场景让我难忘,在我感到疲惫、遭受创伤时,炊烟总能给我的心灵带来慰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炊烟的喜爱与怀念,对有外婆与母亲相伴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之情。篇末点题,画龙点睛,深化中心。23.作者回忆母亲与外婆伴着炊烟做饭的场景,感受到了炊烟带来的温暖和爱意;当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炊烟时,疲惫消散,感受到的是内心的放松与舒畅;当作者外出归家时,家里升起的炊烟让作者感受到了家人的关心,受伤的内心因此得到慰藉;当作者看到炊烟逐渐消失于农家,内心感到惋惜,对逝去的美好岁月充满了怀念与感慨。【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分析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内容上,开头第一句“眼前,徐徐升起的炊烟似一位故人在向我缓缓招手,使我不由得想起故乡的炊烟”,作者由眼前的炊烟想起故乡的炊烟,把炊烟比作故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炊烟的怀念之情。第①段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炊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怀念”;结构上,“炊烟是故乡的风景、故乡的标志”,表明了炊烟与故乡的关系,点明了“怀念炊烟”的主题,为下文抒发“故乡的炊烟便成了我心中的一种牵挂,一种思念”的感情作了铺垫。【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1)第②段画线句“当我们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那炊烟时,低矮的茅屋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丛林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的思念”,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是炊烟的……”,相同的句式,连续出现了四次,因此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排比句的运用,把炊烟与茅屋、天空、绿树、小河等故乡的景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故乡优美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炊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2)第④段中,“灶膛里欢快舞动的火苗”,写出了火苗在灶膛里的样子。“舞动”本义是挥舞、摇动,一般用于形容人的动作。火苗在灶膛里“舞动”,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映照着外婆通红的脸庞与满含期待的微笑,给我平淡的童年带来了无比的温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炉火旺盛的样子,表现了外婆做饭时的期待与满足的神态,表达了“我”看到外婆做饭时所感受到的内心温暖的感受,与外婆对家人的浓浓爱意表现。【22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第⑦段中文章结尾句“扶摇而上的炊烟,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如诗的岁月,让人怀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我”对故乡炊烟的无比怀恋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不仅是一道风景”,指第②段中“故乡那袅袅炊烟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朝霞夕阳一起,组成了一幅幅打动人心的乡村景色”;“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结合第⑤段中“远在他乡,每当忆起家乡的炊烟,想到母亲和外婆的身影或在炊烟中,或在灶前的火洞边时,我的心中就立刻充满了暖融融的力量”“不论遭受了多少生活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会把我的伤口抚平”,可知母亲与外婆做饭的场景令“我”终生难忘,在我感到疲惫、遭受创伤时,炊烟总能给我的心灵带来慰藉;“一段如诗的岁月”,结合第⑥段中“看见它,我想象着放学的孩童望见炊烟的欢喜,也仿佛又望见了正在厨房做饭的母亲和外婆”,表达了“我”对故乡炊烟的喜爱与怀念之情,对有外婆和母亲疼爱的童年时光的幸福回忆,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无缘眷恋之情。【23题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分析。第⑤段中“远在他乡,每当忆起家乡的炊烟,想到母亲和外婆的身影或在炊烟中,或在灶前的火洞边时,我的心中就立刻充满了暖融融的力量”,作者每当回忆起母亲和外婆在炊烟伴随下做饭的场景,就感受到暖融融的力量;“有时在千里之外的旅行中,不经意间看到山村房屋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我也会激动得热泪盈眶,所有长途跋涉的疲惫,都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作者在疲惫的旅行中看到炊烟时,身心会感到放松与舒畅;“多少次外出长时间未回家,一旦回到家,那摇曳的炊烟早就告诉我,家中亲人又为我的归来准备了丰厚的亲情”,当作者长久外出,一旦归家后,家里的炊烟会让他感受到丰厚的亲情;“不论遭受了多少生活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会把我的伤口抚平”,家中的炊烟还是对作者遭受创伤的心灵的安慰;第⑥段中“随着时代的变革,许多农家的灶膛也暗了下去,灶孔里已没有了火红的热闹,炊烟正慢慢成为一个似乎陈旧的故事”,随着生活的变化,农家的炊烟也渐渐消失,作者对此感到惋惜;“我想象着放学的孩童望见炊烟的欢喜,也仿佛又望见了正在厨房做饭的母亲和外婆”,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岁月的无比留恋与无限感慨之情。五、(60分)24.按要求作文。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拥有春天般的生活。请以“向阳春常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答案】参考例文向阳春常在寒冷的冬,没有一丝暖意,唯有凛冽的风,直灌脖颈。因为疫情,我困在家中已经多日,许久不见太阳颇感失意颓丧,犹如这残冬。偶然瞥见窗台上那个破了的茧,蓦然忆起那段春日光景。两年前的春天,一只盒,几只蚕,由外婆带至了我的窗台。我常趴在盒子边,细看它们:白肉色的身体在桑树叶上蠕动着,酣食着桑树的嫩叶,暖洋洋的春光透过窗玻璃,在蚕儿身上披上一件金色的轻纱,蚕向窗外探着头,仿佛在追寻着阳光。蚕渐渐长大,一只只白白胖胖的,我欣喜地看着它们在春日的暖阳下尽情享受桑叶盛宴,直到我发现蚕纷纷开始摇头晃脑、吐丝、作茧的那一天——它们吐出的丝线,密密匝匝,细而长,它们正一步步将自己包裹进无尽黑暗。整整两天两夜,蚕不吃不喝,不停扭动的身体,吐丝,终于在周围编织成囚禁自己的“牢笼”——蚕茧。我不明白在风光旖旎的春天,它为何选择与孤独痛苦为伴;我难以想象,在背阴之处又会有怎样的风光;我不仅叹惋它为什么不沉醉于生机勃勃的向阳春日,而选择“作茧自缚”呢?也许蚕茧里面,装着化蝶的梦。我这样想着。之后半个月里,蚕茧毫无动静。我正担心它们沉沉睡去,蚕茧开始微微颤动——开始破茧了!我雀跃起来,等待奇迹的发生。透过蚕茧上咬出的小洞,我感受到它们向阳的热情;我感受到它们黑暗中的依旧充满生机的春天;我感受到它们坚实的化蝶梦……破茧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它们终摆脱桎梏,冲破束缚,获得重生。思绪忽得回来,竟有一米冬阳透过窗子,暖进我心。作茧自缚,看似背阴之举,实则是蚕走向光明,走向春天的一种方式。无论幼虫、茧、成虫只要心系阳光,就是春天。春蚕如此,我又有何理由失意?不管是在平坦之路,暖阳相照,还是路途崎岖,身处凛冬,只有始终保持向阳的人生态度,向上生长,“化蝶”的美好方能成真。失意化为坚毅的信念,剥开心头雾霾,我向阳而生,春光一定常在。【解析】【详解】本题是命题作文。第一,审题:时抓关键词:文题中的“阳”“春”,既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阳”既可以指自然界的阳光,也可以比喻阳光般的人物、事物、思想等,但必须写出其特点来:从客观的角度看,该对象是温暖的、明亮的、热烈的;从对写作主体的影响看,该对象又是能促进写作主体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春”,既可以指春天的景象,也可以指抽象的如春天般的生活、心境、情感等,因而对于“春”的理解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温暖、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希望、美丽等。比如,可以写的是自己上学时经常买校外一位老奶奶的臭豆腐的事情。这是虚写“阳”,写的是阳光般的人物。可以通过对老奶奶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描写,突出了老奶奶乐观、开朗、善良的特点;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心理感受,突出了其“春天般的心境”。还要注意“阳”与“春”的因果关系。“阳”是形成“春”的原因,有“阳”才会有“春”,没有“向阳之心”,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春”。反过来讲,一个对生活感到绝望的人,虽然也认为“春天”是美好的,但本身并不构成逻辑关系。因此,作文中呈现出的这种因果关系一定要合乎逻辑,而不是生硬地拼接。最后,要注意对“常在”的理解和表现。“常在”是本次作文的难点。理解“常在”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持续的,至少是经常出现的状态。表现“春常在”的方式很多,同学们既可以通过多次具体的描写来呈现,也可以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还可以通过认识上的变化、理解上的深入来表现,甚至可以通过直接的议论、抒情来点化。只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都必须充分表现“常在”的内涵——“常在”不是一种偶然。如果写的是生活中的一次偶然经历,却偏说“春常在”,就显得牵强。第二,选材:写作时一要精挑细选,撷取“向阳”画面。选择那些有意义、令人感动感悟、引人奋进的人或事件。二要充分描写,呈现精彩画面。在记叙事件时,可以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再加上适当的修辞,有场景地再现“向阳”事件生动、感人的过程或画面。最后,要注意叙议结合,揭示主旨。因为这是一个比喻性标题,所以在题目在生动的记叙之后,一定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从而主旨点明,突出“春常在”非同寻常的高尚情操或是人生价值。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生物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生物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1-2022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26 00:45:03
页数:18
价格:¥5
大小:59.37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