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初中
>
语文
>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八年级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题202201注意事项: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18分)一本好书,如同一粒种子,会在你的心中悄然生根;一本好书,如同一叶轻舟,能载着你在知识的海洋远航。生活忙碌,人心(zào)动,阅读可以让人摆脱这种局面。阅读与否,区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中间是一道(hónɡ)沟,一道屏(zhànɡ),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生机盎然;一面荒芜寂寥,令人窒息。爱书的人打开一本书,便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那里空气芬芳,流水潺潺,参天松柏直入云(xiāo),倔强耸立。1.上面语段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悄然(qiǎo)盎然(ànɡ)潺潺(chán)倔强(jué)B.悄然(qiāo)盎然(ànɡ)潺潺(shān)倔强(juè)C.悄然(qiǎo)盎然(yànɡ)潺潺(shān)倔强(juè)D.悄然(qiǎo)盎然(yànɡ)潺潺(chán)倔强(jué)2.上面语段中依次填入括号内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燥鸿障霄B.躁鸿障霄C.躁鸿嶂宵D.躁弘障霄【答案】1.A2.B【解析】【分析】【1题详解】悄然(qiǎorán):形容寂静无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盎然(àngrán):形容气氛、趣味等浓厚的样子;潺潺(chánchán):形容水流动的样子;倔强(juéjiàng):刚强、不屈服;故选A。【2题详解】躁动(zàodòng):因急躁而行动;鸿沟(hónggōu):事物间明显的界线;屏障(píngzhàng):指屏风或阻挡之物,有保护遮蔽之意;云霄(yúnxiāo):天际,高空;故选B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课堂上,我们的语文老师把每一篇文章都讲得惟妙惟肖。B.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刻意堆砌华丽辞藻并不可取。C.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D.虽然已经分别多年,两个老同学还是一见如故,丝毫没有疏远的感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不能用来形容老师讲解文章,使用对象有误;B.妙手偶得:指文学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写出的佳句、佳作。也指巧妙地办成某事。这里用来形容写文章,符合句意,使用正确;C.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自己粗浅的东西(多指意见、文章),引出好的、珍贵的东西。这里不能用来形容校长的即兴发言,使用对象有误;D.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故:老朋友),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不能用来形容分别多年的老同学,前后矛盾;故选B。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给高端餐饮企业带来了极大冲击。B.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济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我国独立运行、自主设计的北斗三号卫星,是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D.实施分餐制可以拉开食客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缺主语,删掉“由于”;B.一面与两面不搭配,在“健康”前加“能否”;C.语序不当,将“独立运行”与“自主设计”调换位置;故选D。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类所追求的一切美好的境界,所使用的一切美好词汇,几乎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词。②事实上,对于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人们一直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不曾也永远不可能达成一致的看法。③真、善、美是人类古老而常新的精神价值。④正因为如此,这三个抽象而美丽的词语便可容纳种种不同的理解。⑤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仍用这三个词来代表那些值得我们追求的精神价值。A.③②④①⑤B.③①④②⑤C.①③④②⑤D.①④②⑤③【答案】B【解析】【详解】综观文段,是关于“真、善、美”的论述。③“真、善、美是人类古老而常新的精神价值”是总起句,概括领起句段,放在首位;①“人类所追求的一切美好的境界,所使用的一切美好词汇,几乎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词”,是对首句的具体解释;④句“正因此如此……”对①句作了举例说明;②句“事实上……”对第④句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最后第⑤句总结全段。故排序为③①④②⑤;故选B。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孟子》中有许多历代传颂的名言警句。B.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水南称为阳,山北称为阴。C.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用特定称谓,如“始龀”指七八岁。D.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答案】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分析】【详解】B.“山南水北朝向日光的地方”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为“阴”。故选B二、(33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惩:苦于B.且焉置土石置:放置C.寒暑易节易:容易D.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如土石何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环而攻之而不胜C.甚矣,汝之不惠丈夫之冠也D.告之于帝征于色发于声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增强了讽刺的效果。B.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C.“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D.愚公不畏艰难,与子孙相继挖山不止,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答案】7.C8.C9.B【解析】【分析】【7题详解】C.“寒暑易节”意思是:冬夏换季。“易”有“交换”之意;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不译/代词,他们的;B.表修饰,可不译/表转折,却;C.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介词,对/介词,在;故选C。【9题详解】B.根据第二段“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知,愚公的妻子对愚公“移山”的计划,提出了合理化的疑问,想知道如何处置在移山过程产生的土石;可见愚公之妻是支持愚公移山之举的;“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表述有误;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巡①初守睢阳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前后大小战四百馀,杀贼卒十二万人。巡行兵不依古法,令本将②各以其意教之。人问其故,巡曰:“今与胡虏③战,云合鸟散,变化不恒。数步之间,势有同异。而动④询大将,事不及也。”自兴兵以来,器械、兵甲皆取之于敌,未尝自修。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场,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不还死战,终破敌。(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释】①张巡:唐朝名臣,安史之乱时,起兵抵抗叛军。②本将:这里指军队中的中级军官,低于大将。③胡虏:秦汉时称匈奴为胡虏,后指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④动:动不动。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器械、兵甲皆取之于敌,未尝自修。12.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张巡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0.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11.兵器铠甲都是从敌人手中取来,不曾(从来没有)自己准备过。12.示例1:记忆超群:见过的人他都能认识;示例2:善于用兵:根据情况调整战术,杀敌无数;示例3:作战勇猛:与士兵共进退。【解析】【分析】【10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注意: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句意为:只要我还在阵前,你们就应该跟我一起与敌人决一死战。其中,“我不离此”为一层意思,“汝”为“汝为我还决之”主语,所以“我不离此”与“汝为我还决之”中间需要断。故断句为: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11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句中重点词有:皆,全、都;于,从;未尝,不曾;尝,曾;修,修补。其中“器械、兵甲皆取之于敌”为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器械、兵甲皆于敌取之。”【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根据“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可知,几万人,张巡只要见一次问过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可见他记忆力惊人;根据“巡行兵不依古法,令本将各以其意教之”“今与胡虏战,云合鸟散,变化不恒。数步之间,势有同异。而动询大将,事不及也”可知,张巡根据胡人的作战特点,练兵不按照古人的兵法作战布阵,而是命令部下的将领各自按照自己的战略教习战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可见他善于用兵,临敌应变、智计无穷。根据“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可知,面对士兵“或退散”的情况,张巡身先士卒,与士卒共进退,不惧困难。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张巡起先守睢阳时,士兵将近万把人,城里居住的人家,也将近几万,张巡只要见一次问过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前前后后历经大小四百多次战役,杀伤贼兵十二万人。张巡练兵不按照古人的兵法作战布阵,而是命令部下的将领各自按照自己的战略教习战法。有人问其中的原因,张巡说:“现在是与反叛的胡人作战,他们忽散忽合,变化不定,有时在数步之内,军势都不同。如果让他们动不动就要请示大将,那就来不及了。”自从打仗以来,军械和兵器战甲都是从敌人那里拿来的,自己未曾修补过。每当作战的时候,有的兵将想要后退逃散,张巡站在阵地上,对将士们说:“只要我还在阵前,你们就应该跟我一起与敌人决一死战。”将士们没有敢不回来的,拼死杀敌,最终打败敌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晚次乐乡县①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②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③夜猿鸣。【注释】①次:停留。乐乡县:地名。本诗是诗人由蜀入楚途中,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野戍(shù):指野外驻防之处。③噭(jiào)噭:猿猴啼叫声。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以时间为线索。首联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尾联直接点出“夜”字结束全诗。B.颔联中的“旧国”,即首句中的“故乡”。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感到十分迷茫。C.颈联中的“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这时被夜色所吞没,诗人的乡情也被恐惧取代了。D.本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1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噭噭夜猿鸣”。【答案】13.C14.示例:运用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夜晚中猿猴不停地鸣叫着,来表现出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单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分析】【13题详解】C.“诗人的乡情也被恐惧取代了”表述错误。颈联“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的意思是: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荒烟断”“古木平”都突出傍晚时分光线渐暗,视野模糊的特点,同时营造出凄凉孤寂的氛围,静中有情。颈联这两句的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上句“如何此时恨”可知,“噭噭夜猿鸣”意为:为何此时心中充满无限惆怅,只听见猿猴在夜色里的鸣叫。诗人面对寂寥夜幕时,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诗人觉得,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声了。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拢,融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故“噭噭夜猿鸣”运用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用夜晚中猿猴不停地鸣叫着,来表现出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单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5.根据原文默写。(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2)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4)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6)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笔墨描绘奇美壮丽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龟虽寿》中,表现了曹操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有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答案】①.长歌怀采薇②.日暮乡关何处是③.似曾相识燕归来④.烽火连三月⑤.威武不能屈⑥.大漠孤烟直⑦.长河落日圆⑧.老骥伏枥⑨.志在千里【解析】分析】【详解】作答此题时,要求句子符合题意,书写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字的笔画写准确。注意“薇、乡关、燕、烽、孤、骥、枥”等字词的书写。三、名著阅读(7分)16.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1)本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本段文字之外,作者说他有许多特质,例如___________。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埃德加•斯诺在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结合本书具体内容,说说斯诺提出这个预言的依据。【答案】(1)①.周恩来②.头脑冷静、善于逻辑推理、从实际出发、不屈不挠(2)示例1:红军领导人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战斗力强。毛泽东、朱德等人都跟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示例2:红军帮助穷人,为了中国,受到广泛支持。当地老乡说“红军对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有挨过打”。示例3:红军战士勇往直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飞夺泸定桥时,桥上的木板被敌人抽掉了,30个勇士站了出来,组成敢死队,用血肉之躯成功抢夺泸定桥。【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的积累。由选段“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可知,“他”是周恩来,书中斯诺对周恩来的印象有:他确乎有一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阅读识记能力。理清名著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结合内容分析革命胜利的原因。书中写道:红军里有许多像他这样少年(少年先锋队),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之间的少年,来自全国各地。“红小鬼”他们尽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红小鬼”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有原则,认真负责,高扬着革命精神,正是中国的希望。书中写道:“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红军帮穷人,救中国,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书中写道:“为了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30个红军战士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紧紧抓住铁索,一步一步地向前进……”红军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有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书中写道:“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红军领导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深受爱戴。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四、(32分)(一)(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冠”之礼法①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的词语,比如“衣冠楚楚”“怒发冲冠”“桂冠”“夺冠”等。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总与种种礼法制度有关联。②在古人戴冠须遵循的种种礼法制度中,最值得注意的当属冠礼。所谓冠礼,是汉民族传统的成年礼。我们的祖先以加冠的方式来实行成年仪式,足见冠绝非寻常之物。《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空庙里主持,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字”。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à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故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则时时处处、举手投足都要受到冠的节制,以保证其人生旅途顺利通达,社会和家庭也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③然而并非人人都有资格加冠。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释名》中说:“二十成人,士人冠,庶人巾。”“士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晋语》云:“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冠”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④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可见,“冠”的确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⑤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冠”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冠既用来标志地位的不同,人们当然也就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鹬冠”,终被诱杀。⑥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时要戴“皮弁”,祭祀时则会戴“爵弁”等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冠因不同场合而各有所宜,原本当是以特定的冠来节制人们在特定场合的特定行为。而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苑囿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应有的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⑦综上所述,可知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着相当复杂的内容:戴不戴“冠”以及戴什么样的“冠”,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则定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原文有删改)17.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由含有“冠”的词语写起,目的在于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B.文章第②~⑥段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方能戴冠、重要的场合必须戴冠、身份不同需戴不同的冠、不同场合戴不同的冠等五方面依次介绍古人要遵循的“冠”之礼法。C.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加冠时先戴赤黑色的平顶冠,再戴用白鹿皮做的冠,最后戴用黑麻布做的冠。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形式,并使用大量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客观地介绍了“冠”之礼法的相关知识。18.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19.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如田猎或征伐时要戴“皮弁”,祭祀时则会戴“爵弁”等等。【答案】17.C18.示例:“一般”是“通常”的意思,说明“冠”在通常情况下只有贵族男子能佩戴,但也有例外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9.示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田猎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戴什么样的“冠”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增强说服力。【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正确的一项。C.根据第②段“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à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可知,该选项表述有误;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是“通常、总体上”的意思,由句子“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可知,“一般”在句中指的是“在古代,‘冠’通常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但也可能存在其他情况,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由第⑥段画线句中“如田猎或征伐时”“祭祀时”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再结合第⑥段开头“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可知,列举田猎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第⑥段开头“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说服力。(二)(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黄河一掬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个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②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友人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我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③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阔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几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旷远,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④“河面怎么不很规则?”我问友人。⑤“黄河从西边来,”友人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⑥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我对友人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⑦于是我们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⑧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的,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⑨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⑪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的乳汁哺育出来的?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⑫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女儿也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当年我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⑬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就穿着泥鞋登上飞机。⑭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作者余光中,选自《余光中散文选》,有删改)【注】余光中,著名台湾诗人,出生在大陆,代表作《乡愁》。20.文章围绕“黄河”写景叙事抒情。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顺序概括文章内容。(1)走近黄河,看到景色空廓寂寥;(2)触摸河水,怀想历史生发感慨;(3)_____________________;(4)回到车上,不忍拭去鞋底湿泥;(5)____________________。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1)结合语境,赏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女儿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画线句。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⑭段画线句“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的理解。23.结合全文,说说文章开篇写黄河的风沙,在文章结构和构思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20.①.低头默祷,将名片送入黄河中;②.回到高雄,名片盒珍藏黄河土(干土珍藏名片盒中)21.(1)示例:裹,缠绕,抱紧的意思。“裹”字形象表现了把衣服缠绕密密实实的状态,侧面烘托风沙之大。(2)示例:运用比喻,将“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比作“胎记”,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是华夏子孙的母亲河,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是深刻无法磨灭的,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与赞美。22.示例:作者归来后将黄河的泥沙放进书房的名片盒,每当夜深人静,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隐隐的水声”传达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海外游子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无法割舍的的眷恋之情永存心中。这句话作为文章结尾,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升华主题。23.示例:运用欲扬先抑,开篇先写黄河风沙大,作者初到黄河边时觉得风沙“欺负人”,再写作者接触黄河水、将名片投入黄河亲近黄河的激动心情,突出了海外游子对母亲河黄河的景仰、热爱与眷恋之情。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加可读性。【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第一空,由题干给出示例“触摸河水,怀想历史生发感慨”(文章⑦⑧段)和“回到车上,不忍拭去鞋底湿泥”(文章⑬段)可知在文章第⑫段,结合第⑫段“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可得出,低头默祷,将名片送入黄河中;第二空,由题干给出示例“回到车上,不忍拭去鞋底湿泥”(文章⑬段)可知在文章第⑭段,结合第⑭段“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可得出,回到高雄,干土珍藏于名片盒。【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赏析。(1)“裹”有“缠绕”的意思,在这运用了动作描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结合第①段“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可知,面对没遮没拦的风沙,女儿紧紧包裹得密实,这个字侧面衬托出风沙之大。(2)由句子“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比作“胎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华夏子孙的母亲河,在华夏子孙心目中的重要性,“不可磨灭的胎记”写出了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至深,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再结合注释可知,作者借黄河也表达了对祖国大陆的热爱、眷恋与赞美。【22题详解】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第⑭段“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可知,“隐隐的水声”指作者将黄河的泥沙放进名片盒以后的主观感受,包含着对黄河的眷恋与怀念。从第⑨段“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可知,作者在将手伸入黄河的那一个瞬间,感觉自己与祖国已经融为一体,有了强烈的归属感,黄河“一掬”的经历让作者铭记于心;“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传达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海外游子对大陆无法割舍的思念和眷恋。以这句话作为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升华主题。【23题详解】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来看,开篇写黄河的风沙与下文第⑨段民歌中“风,也听见,沙,也听见”相照应,突出了黄河的特点,风沙之大;从内容上来看,“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在黄河边的真实感受——“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与下文接触黄河的激动心情,将名片投入黄河的举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对黄河的景仰和热爱,运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五、(60分)24.按要求作文。请以“另一种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答案】参考例文:另一种幸福人生难免不如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自尊心很强的我,第一次数学考试没有及格,看着周围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更加郁闷了,老天怎么这么不公平,别人都能考好,为什么我不能,我也学了呀。气急败坏的我又加上数学老师的一顿批斗,更加灰心丧气。哎,可怜呀!我独自生着闷气。可另一个没考好的同学说了一番话:“不就是一次考试吗,算不了什么,只是测验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找一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再努把力,不就ok了……”这让我大彻大悟,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能有几次这样的经历?顿时,我明白:人生难免不如意。体育课上也难逃。“耶,这一节体育课。”紧张的学习环境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同学们飞奔出教室,准备好好轻松一下。可是,体育老师的话让我们一下子傻了眼:“初三了,知识没学好的,好好学体育,体育也考试,而且分数还加在中考总分里,这样你们离高中就近一步。”接下来就是长跑,一圈接一圈,好像体育老师训练我们,我们都会成为马拉松冠军似的。好累呀,几个娇滴滴的女生已经蹲在地上了,没办法一看体育老师的眼神就让我们心惊胆战,继续跑吧。终于喊停了(我们跑的时候都望着老师的嘴,就等一个“停”字),我们以为可以休息了,没想到又让我们做俯卧撑,神呀,救救我们,我们暗暗叫苦……一节体育课就这样累得我们筋疲力尽。哎,命苦呀。不过,我们似乎也都明白,这样的机会并不多,说不定只有这一次,细细回想,其实也蛮幸福。所以,在漫漫人生旅途中,用挫折谱写一首歌,轻轻弹唱;用挫折写一首诗,细细品味。你会发现:挫折也是一种幸福。【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一、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目“另一种幸福”中“另”是不一样的意思,“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满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验。“另一种幸福”就是要写出“这种幸福”的与众不同,可以是感受到的情感上独特的幸福,也可以是经历某种行为(如挫折、放弃、等待等)体会到其中的独特幸福感,又或者是对某种常态现象(平淡、贫穷、知足等)中感悟到的不一样的幸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二、选材:从体悟情感的角度叙述:我们郊游踏青,感受自然风光,这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感;我们与朋友携手同行,共同奋斗,这是明白了友谊的力量;我们与妈妈吵架,后来看到妈妈默默关心自己,事后深感自己的不懂事,这是感悟了亲情的可贵。无论是美感、友谊还是亲情,每一种情感的体悟都是一种收获,都是一种可贵的幸福。从学习品质的角度叙述:坚强、乐观、勇敢、坚持不懈……这些都是人性中的闪光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的生活经历中可以习得的品质。一次摔倒再爬起,我们学会坚强;一次失败后的微笑,我们学会乐观;一次抵抗压力,我们学会勇敢;一次长跑比赛,我们学会坚持……品质的习得也许没有体悟情感的浪漫,但同样值得我们称赞,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幸福。从收获道理的角度叙述:曾经的你可能随心所欲,某次经历让你读懂了“粒粒皆辛苦”;曾经的你可能事事待明日,某次经历让你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曾经的你可能事事从己出发,某次经历让你感悟到“给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次改变都是一次成长,也是一次独特的幸福体验,从这个写作角度入手,可以使文章立意更加深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16 16:32:49
页数:18
价格:¥5
大小:99.4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