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庆历二年,御试进士,时晏元献①为枢密使。杨察,晏婿也,时知制诰,避亲,勾当②于三班院。察之弟置时就试毕,负魁天下望。未放榜间,将先宣示两府,上十人卷子。置因以赋求察问晏公己之高下。晏公明日入对,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出以语察。察密以报置。而置试罢与酒徒饮酒肆,闻之,以手击案叹曰:“不知那个卫子③夺吾状元矣!“既而唱名④,再三考定第一人卷子进御,赋中有“孺子其朋”之言,上不怿曰:“此语忌,不可魁天下。”即王荆公卷子。第二人卷子即王珪,以故事,有官人不为状元;令取第三人,即殿中丞韩绛;遂取第四人卷子进呈,上欣然曰:“若杨置可矣。”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置方以鄙语骂时,不知自为第一人也。荆公遂于杨置榜下第四人及第。是时,上令十人往谢枢密使。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再三谓曰:“延评乃殊乡里,久闻德行乡评之美。况殊备位执政,而乡人之贤者取高科,实预荣焉。”又曰:“休沐日⑥相邀一饭。”荆公唯唯。既出,又使直省官相约饭会,甚殷勤也。比往时,待遇极至。饭罢,又延坐,谓荆公曰:“乡人他日名位,如殊坐处,为之有矣。”且叹慕之,又数十百言,最后曰:“然有二语欲奉闻,不知敢言否?”晏公言至此,语欲出而拟议久之,乃泛谓荆公曰:“能容于物,物亦容矣。”荆公但微应之,遂散。公归至旅舍,叹曰:“晏公为大臣,而教人者以此,何其卑也!”心颇不平。荆公后罢相,其弟和甫知金陵,时说此事,且曰:“当时我大不以为然。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复不知能容于物,物亦容焉二句,有出处,或公自为之言也。”(取材于宋代王铚《默记》)注:①晏元献:晏殊,谥元献。②勾当:做事情。③卫子:驴的别称。④唱名:科举时代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进士,叫唱名。⑤有官人不为状元:宋代在职官员可以参加科举,但不能录为状元。⑥休沐日:休息日。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知制诰                         知:掌管B.上不怿曰                         怿:高兴C.饭罢,又延坐                  延:请D.何其卑也                         卑:卑劣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当于三班院                         于:在\nB.见置之赋既考定第四人            既:已经C.复以第一人为第四人               以:把D.人人与之为敌                       之:他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负魁天下望辜负了天下人想让他考第一的期望B.察密以报置审察的人把秘密报告给杨置C.晏公俟众人退,独留荆公晏殊等大家走的时候,唯独留下王安石D.不知敢言否?不知你敢不敢说?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历二年的殿试中,开始王安石的试卷获得第一名,因犯了皇帝的忌讳而被黜。B.王珪、韩绛二人,因为都属于现任官员,按照旧例,是不能获得状元这个名位的。C.晏殊、王安石同乡,王乡誉好有才华,晏殊预料他将有所作为,因而特别器重他。D.对晏殊的郑重规诫,王安石开始并不重视,到最后也不明白晏殊这句话的道理。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比往时,待遇极至。6.晏殊规劝王安石“能容于物,物亦容焉”,意思是说能宽容别人,才能被别人接纳。结合本文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文正公义田记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②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n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呜呼!世之都三公③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④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⑤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⑥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注释:①负郭:靠近外城。②沛然:充足的样子。③三公:泛指居高位的官员。④孥(nú):儿女。⑤廪稍:指官府发给的粮食。⑥沟中瘠:饿死在沟渠里。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稔:熟悉B.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屏:退隐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D.而言有次也                           次:次序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          既而为西帅B.以养济群族之人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C.公之未贵显也                       其邸第之雄D.贤于平仲                                   况于施贤乎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只把布施穷人、养活族人的道义,传给了他的儿子B.昔晏平仲敝车羸马\n从前,晏子坐着破车子,由瘦马拉着(去上朝)C.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齐国的士人,等我资助生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D.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对义田规模之大和影响之久远的怀疑超过了他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文正公购置义田救济群族之人,而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高尚的品质令人敬仰。B.范文正公后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遗志,如同范文正公本人在世的时候一样救济族人。C.作者用孟子“亲亲而仁民”的话凸显晏子的克己好仁,认为范仲淹的义举与之相接近。D.作者所记范文正公置义田一事,可以认为是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一种具体表现。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6.文章最后一段中的“高其义”意为“推崇他的义举”,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作者是用怎样的手法层层推进地表现其对范仲淹义举的推崇之意的。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为长耆【1】,往来里中察奸民。”又尝之郏城,遇尉方出捕盗,遂与俱行。至贼所藏,尉怯,阳为不知以过,怿曰:“贼在此,何之乎?”下马独格杀数人,因尽缚之。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授郏城尉。②移渑池尉。恶盗王伯名闻朝廷。为巡检者,皆授名以捕之。既怿至,巡检者伪为宣头【2】以示怿,将谋招出之。怿信之,挺身入贼中招之,与伯同卧起十余日,信之,乃出。巡检者反以兵邀于山口,怿几不自免。怿曰:“巡检授名,惧无功尔。”即以伯与巡检,使自为功,不复自言。③有恶贼二十三人,不能捕,枢密院使往捕。怿谋曰:“盗畏吾名,必已溃,溃则难得矣,宜先示之以怯。”至则闭栅,戒军吏无一人得辄出。既而夜与数卒变为盗服以出,迹盗所尝行处,入民家,民皆走,独有一媪留,为作饮食,馈之如盗。乃稍就媪,与语及群盗辈,尽钩得之。遂以实告曰:“我,桑怿也,烦媪为察其实而慎勿泄!”后又三日往,媪察其实审矣。明旦,部分军士,用甲若干人于某所取某盗,卒若干人于某处取某盗。④复命京师,枢密吏谓曰:“与我银,为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固不可也。”吏怒,匿其阀【3】。会交趾獠【4】叛,往者数辈不能定。因命怿往,尽手杀之。还,乃授阁门祗候。怿曰:“是行也,非独吾功,位有居吾上者,吾乃其佐也,今彼留而我还,我赏厚而彼轻,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受之徒惭吾心。”将让其赏归己上者,以奏稿示予。予谓曰:“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n”怿叹曰:“亦思之然士顾其心何如尔,当自信其心以行,讥何累也?若欲避名,则善皆不可为也已。”余惭其言。卒让之,不听。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⑤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取材于欧阳修《桑怿传》注释:【1】耆长:乡村中捕盗的人。【2】宣头:朝廷的文书。【3】阀:功劳。【4】獠:古代少数民族名。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兵邀于山口   邀:邀请B.尽钩得之          钩:探究C.媪察其实审矣   审:详细D.有粟二廪          廪:粮仓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尝之郏城       馈之如盗B.阳为不知以过   变为盗服以出C.溃则难得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吾乃其佐也     粟尽乃止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不自免差一点连自己都不能逃脱B.迹盗所尝行处寻找盗贼曾经走过的地方C.为君致阁职为你谋取内阁的官职D.见民走避溺者看到老百姓躲避那些溺水者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怿主动请求做耆长,与县尉一起捕捉盗贼,因功授郏城尉。B.虽然被巡检欺骗,桑怿还是把王伯交给他,让他去请功。\nC.桑怿虽然贫穷,但是坚守原则,拒绝通过贿赂得到官职。D.作者认为桑怿能够了解、体会并使用勇武,急人之所困。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让之,必不听,徒以好名与诈取讥也。6.请简要分析第④段桑怿让出赏赐的原因。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唐制,岭南为五府,府部州以十数。其大小之戎,号令之用,则听于节度使焉。其外大海多蛮夷,由流求、诃陵,西抵大夏、康居,环水而国以百数,则统于押蕃舶使焉。内之幅员万里,以执秩拱稽,时听教命;外之羁属数万里,以译言赠宝,岁帅贡职。合二使之重,以治于广州,故宾军之事,宜无与校大。且宾有牲牢饔饩,嘉乐好礼,以同远合疏;军有犒馈宴飨,劳旋勤归,以群力一心。于是治也,闬闳阶序,不可与他邦类,必厚栋大梁,夷庭高门,然后可以上充于揖让,下周于步武。今御史大夫扶风公廉广州,且专二使,增德以来远人,申威以修戎政。大飨宴合乐,从其丰盈。先是为堂于治城西北陬,其位,公北向,宾众南向,奏部伎于其西,视泉池子其东。隅奥庳仄,庭庑下陋,日未及晡,则赫炎当目,汗眩更起,而礼莫克终。故凡大宴飨、大宾旅,则寓于外垒,仪型不称。公于是始斥其制,为堂南面,横八楹,纵十楹,飨宴之位,化为东序,西又如之。其外更衣之次,膳食之宇,列观以游目,偶亭以展声,弥望极顾,莫究其往。泉池之旧,增浚益植,以暇以息,如在林壑。问工焉取,则师舆是供;问役焉取,则蛮隶是征;问材焉取,则隙字是迁。或益其阙,伐山浮海,农贾拱手,张目视具。乃十月甲子克成,公命飨于新堂。幢牙茸纛【1】,金节析羽,旆旗鸩隧,咸饰于下。鼓以鼖晋【2】,金以铎铙。公与监军使肃上宾,延群僚,将校士吏,咸次于位。卉裳罽衣【3】,胡夷蜑蛮,睢盱【4】就列者,千人以上。铏鼎体节,燔炮胾炙,羽鳞狸互之物,沉泛醍盎【5】之齐,均饫于卒士。兴王之舞,服夷之伎,楔击吹鼓之音,飞腾幻怪之容,寰观于远还迩。礼成乐遍,以叙而贺,且曰:“是邦临护之大,五人合之,非是堂之制不可以备物,非公之德不可以容众。旷于往初,肇自今兹,太和有人,以观远方,古之戎政,其曷用加此!”华元,名大夫也,杀羊而御者不及;霍去病,良将军也,馀肉而士有饥色。犹克称能,以垂到今。矧兹具美,其道不废,愿勒于金石,以水示后祀。遂相与来告,且乞辞。某让不获,乃刻于兹石。(取材于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注释:【1】幢牙茸纛:将帅大旗。【2】鼖晋:古代军中用的大鼓。【3】卉裳罽衣:草裙和毛毡衣物。【4】睢盱:浑朴的样子。【5】沉泛醍盎:泛指美酒。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nA.夷庭高门            夷:平坦B.莫究其往            究:追想C.肃上宾                    肃:恭请D.肇自今兹                 肇:引起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听于节度使焉          问工焉取B.且专二使                    且乞辞C.先是为堂于治城西北陬       则蛮隶是征D.列观以游目                 以暇以息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有犒馈宴飨,劳旋勤归军队举行犒赏士兵的宴席,军人们辛勤劳作,凯旋而归B.隅奥庳仄,庭庑下陋房屋内部低矮逼仄,堂下四周的廊屋粗陋狭小C.故凡大宴飨、大宾旅,则寓于外垒因此所有大规模的宴会、大规模地犒赏军队的活动,就只能到外面的军营里举行D.飞腾幻怪之容,寰观于远还迩飞跃腾空变化万端的杂耍表演,在厅堂的远近都能看到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岭南的情况决定此处治所应有相匹配的建筑规制。B.宾客在新的飨军堂宴饮时,座位朝向发生了变化。C.扶风公增建飨军堂楼宇,农夫商贾纷纷前来帮忙。D.与华元、霍去病相比,扶风公的做法令作者称道。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犹克称能,以垂到今。6.清代姚平山《古文斫》评本文:“此柳记中大文字也。”请从地方、庭堂、人物三个方面概述其“大”。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符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n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遂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①。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②,为作纺绩、织纴、缣媪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③,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頉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④贩鬻⑤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颎为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所著碑、论、箴、铭、荅、七言、祠、文、表、记、书凡十五篇。(取材于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列传》)注:①东观:东汉时期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②储峙zhì:储备,指存储的物资。③烽候:烽火台;也指战火。④酤gū酿:酿酒。⑤鬻yù:卖。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公并辟             辟:征召B.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       举:全C.指切时要,言辩而确             切:切合D.会梁冀诛             会:恰逢2.下列对句中“而”字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辩而确             表递进或并列B.而俗不知织绩             表转折C.积细草而卧其中             表承接或修饰D.而愈贫薄             表因果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nA.少沉静,好典籍             很少有沉静的时候,但是喜好书籍B.病不对策,遂除为郎             因错答策问,就被授予郎官之职C.一岁至九奔命             一年中至于很多次逃命D.剽卖田宅             出售了自己的田地房产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崔寔恪守孝道,他的母亲、父亲先后去世,他都坚持去官服丧。B.崔寔对政事颇有见地,曾应征作大将军梁冀府中司马这一官职。C.朝廷因司空黄琼推荐,授崔寔辽东太守,他因母丧而请求归葬。D.大鸿胪袁隗在崔寔死后,为他树碑立传,接连写了十几篇文字。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6.与一般官员不同,崔寔在生产、经营上具有许多“谋生”才能。这使他在五原为官时,能有效地改善民生。请结合全文,说明他有哪些“谋生”才能。参考答案1.D2.D3.C4.D5.等到去的时候,招待得特别周到。6.王安石执政期间,锐意改革,实行变法,但是“人人与之为敌”,不能宽容别人,因而也不被别人接受,“不能保其终”。我们也要善于与别人处好关系,既要坚持原则,又不能到处树敌,这样才会被别人接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句意:多么幼稚啊。“卑”,低,浅。可译为“幼稚”。句中没有“卑劣”这个贬义。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句意:人人与我为敌。“之”,代词,我。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nA.句意为:天下都希望他考第一。“负魁”意思是荣获魁首。B.句意为:杨察私下里告诉了杨置。“察”指杨察。D.句意为:不知该不该说。“敢言否”的意思是该不该说。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到最后也不明白晏殊这句话的道理”说法错误。文中只是说“当时大不以为然”,而后来“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可见王安石此时经历了人生的波折,也的确因为不能容物,所以“不能保其终”,因此,他已经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比”,介词,等到;“往”,动词,去;“待遇”,动词,招待。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探究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中要求“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和“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这句话。从本文的内容上来看,王安石被罢相后,评价说“我在政府,执意革新,人人与之为敌,不能保其终。今日思之,不知晏公何以知之”,可见王安石在执政期间,一意孤行,常逆众意而强行新法,以异己者为不肖,合己者为贤人,不能宽容他人,所以也不被别人接受,最终导致人人都与之为敌,官位不能长久。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看,晏殊能最终位至宰辅并基本保留在统治集团的第一阵营,正是因其深谙“容物物容”的道理。我们生活在集体之中,要懂得体谅、理解别人,不要自我中心;要善于和周围的人处好关系,既要坚持原则,保持个性,又不能太过固执,一意孤行,处处与人为敌。即便是在志得意满之时,也要保持低调、友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被大家接受,反之,自己也才能获得更好的际遇。参考译文:\n庆历二年,朝廷开考进士,当时晏殊担任枢密使。杨察,是晏殊的女婿,当时官加知制诰,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在三班院做事。杨察的弟弟杨真当时应试结束,天下人都希望他考第一。没有放榜的时候,先将考卷展示给中书省和枢密院,让他们呈上前十名的试卷。杨置因此用自己应考时写作的文章去央求杨察询问晏殊自己的名次高低。晏殊第二天进入皇宫,见到杨置的文章已经被评定为第四名,出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杨察。杨察私下里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杨置。杨置考完试,和酒友在酒店里喝酒,听说了这事,用手拍着桌子说:“不知道是哪一头驴夺走了我的状元之位!”殿试后,皇帝将呼名召见登第进士,两府将反复考查评定的第一名的试卷呈送御前,文章里有“孺子其朋”的话,皇上不高兴地说:“这样的话是犯忌讳的,不能作为天下的魁首。”这就是王安石的文章。第二名的试卷是王珪的,按照旧例,有官职的人不能当状元;皇上下令取来第三名的试卷,是殿中丞韩绛的;于是又取来第四名的试卷呈送给皇上,皇上高兴地说:“如果是杨置就行了。”于是重新将第一名录为第四名。杨置正用粗鄙的语言大骂时世不公,不知道自己是第一名。于是王安石在杨置的后面,作为第四名考中进士。当时,皇上命令录选的十名进士去枢密使处拜谢。晏殊等到大家都退去了,唯独留下王安石,反复对他说:“延评是我的同乡,我久闻你的德行在乡里风评很好。何况我在朝居官处理政事,而家乡的贤良之人考中了进士,我也感到光荣。”晏殊又说:“休息日请到我这里用饭。”王安石恭敬地应答着。王安石出去之后,晏殊又让直省官去邀约王安石聚餐,态度非常殷勤。等到去的时候,招待得特别周到。吃完饭,又请王安石坐下,对他说:“你以后的名声地位,就像我现在这样,一定会有的。”一边说一边对王安石表示叹服敬慕,又说了很多话,最后说:“还有两句话想要对你说,不知道该不该说?”晏殊说到这里,欲言又止,考虑很久,才笼统地对王安石说:“能宽容别人,别人才能宽容你。”王安石只是略略答应,于是散去。王安石回到旅店,叹息说:“晏殊作为大臣,却用这样的话来教导人,多么幼稚啊!”心里很是愤愤不平。后来王安石被罢免了宰相的职务,他的弟弟王安礼担任金陵知府,他们经常谈起这件事,王安石也说:“当时我很是不以为然。(后来)我在朝廷,坚决地要进行改革,人人都与我为敌,不能维持长久。现在想起来,不知道晏公当时怎么会知道(我的命运);也不知道能宽容别人,别人才能宽容你这两句,究竟是有出处,还是晏公自己说的。”二、1.A2.C3.D4.C5.在这种情况下,齐侯便拿晏子的酒杯,罚陈桓子喝酒。6.文章是通过多层面的对比表现对范仲淹义举的推崇之意的,文章先后将范仲淹对人的施与与对己的“贫终其身”做对比,用晏子的好仁与范仲淹的尚义做对比,拿同世高官只顾一己享乐、挥霍与范仲淹施贤、施人之举作对比,来表现对范仲淹义举的推崇之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意思是购置了靠近外城常年有好收成的土地一千亩。“稔”,成熟,在句中可理解为“有好收成”。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并列。/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或表已然态的词后面,可不译。B.“以”,表目的的连词,来。/第二个“以”,介词,用。\nC.两个“之”意义和用法一样,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于”,介词,表比较,比。/助词,可不译。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意思是:义田的规模之大和影响之久远,恐怕要胜过晏子了。“疑”,恐怕。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能力。C.“认为范仲淹的义举与之相接近”错误。应是认为范仲淹的义举超过了晏子。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觞”,名词,酒杯;第二个“觞”,动词,罚……喝酒。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本文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对范仲淹义举的推崇之意。由“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分析可知,将范仲淹对人的施与与对己的“贫终其身”做对比。由“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分析可知,用晏子的好仁与范仲淹的尚义做对比。由“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是皆公之罪人也”分析可知,拿同世高官只顾一己享乐、挥霍与范仲淹施贤、施人之举作对比。参考译文:范文正公是苏州府人,他平生乐善好施,挑选那些关系亲近且贫穷、关系疏远且贤明的人,都去周济他们。当初他做高官的时候,购置了靠近外城常年有好收成的土地一千亩,称为“义田”,用来赡养接济同族的人。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儿、娶媳妇、遇灾祸、葬逝者等,都给予钱财。他遴选同族里年龄大而又有德行的人主持此事,按时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绢,嫁女儿的,给五十贯钱,再嫁的给三十贯钱,娶媳妇的,给三十贯钱,再娶的给十五贯钱,办丧事的,给的钱和再嫁的数目一样,葬小孩的,给十贯钱。聚居在一起的族人有九十口,每年收入八百斛用于供给的稻谷。用这笔收入,供给这些聚居的族人,(使得)他们生活充足富余,而没有困乏的时候。那些退隐在家等候任职的人,就给他们接济,外出做官而有职位的,就停止供给。这是义田的大概情况。\n当初,文正公还没有显达的时候,就曾立下要兴办义田这个志向,然而二十年来,他的经济力量一直没有达到。等后来他出任西帅,以及参知政事,到这时才开始有俸禄和赏赐方面的收入,而实现了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其后代子孙管理着他的产业,继承了他的遗志,就像他在世时一样。文正公虽然官位很高,俸禄很优厚,但是他一生清贫。死的那一天,他家里没有钱装殓他,他的儿子没有钱办丧事,(他)只把布施穷人,养活亲人的道义,传给了他的子孙。从前,晏子坐着破车子,由瘦马拉着(去上朝),陈桓子对他说:“你这是隐瞒君主给你的赏赐啊。”晏子说:“自从我做了高官以后,父亲的族人,没有不坐车子的;母亲的族人,没有衣食不足的;妻子的族人,没有受冻挨饿的;齐国的士人,等我资助生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像这样,是我要隐瞒君主的赏赐不让人知道呢,还是我在显扬君主的赏赐呢?”在这种情况下,齐侯便拿晏子的酒杯,罚陈桓子喝酒。我曾经很敬佩晏子爱好仁德,齐侯赏识贤者,而桓子能够信服大义。我又佩服晏子好仁而能分清等级,讲话有次序,先说父族,再说母族,第三说妻族,之后说到那些关系疏远却又贤能的人。孟子说:“能够亲近父母双亲,才能施仁爱给老百姓,能施仁爱给老百姓,才能爱惜万物。”晏子的行为接近了这个标准。从文正公兴办义田的义举来看,他比晏子还要贤明,义田的规模之大和影响之久远,恐怕要胜过晏子了。唉!世上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享受万钟俸禄,宅第雄伟,车马华饰,歌伎舞女成群,妻妾儿女豪奢,但这一切只供他一家享用;而亲族不能踏进他的家门,这样的人难道还少吗?何况是接济那些贤能的人呢!三公以下那些做卿、做大夫、做士的人,官俸充足,待遇优厚,却只供他个人享用;而其亲族中手拿饭瓢到处乞讨、穷苦得饿死在沟渠之中的人,难道还少吗?何况是去接济他人呢!这些人都是文正公的罪人啊!文正公的忠义事迹传遍朝廷,事业遍布于边陲地区,功劳名声响彻天下,后世一定会有史官把这些记录下来,我对这些可以不再写什么。而只推崇他(创办义田)的义举,将这个事迹留给后代。三、1.A2.B3.D4.A5.你让给别人,朝廷一定不会答应,你只会因此被看做爱好虚名和诡诈而被人嘲笑。6.①认为不是一个人的功劳。②怕引起误解。③感觉受之有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意义的能力。A.句意为“巡检反而用兵在山口阻截”,可见“邀”,半路拦截。\n故参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动词“到”/代词“他们”;B.均为表承接的连词“然后、就”;C.假设连词“就”/判断副词“就是”;D.判断副词“就是”/副词“才”。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D.定语后置句,句意为“看到奔跑躲避大水的老百姓”,“溺”,水;“者”,定语后置的标志;“走”,跑。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桑怿主动请求做耆长,与县尉一起捕捉盗贼,因功授郏城尉”错误。原文信息为“愿为长耆,往来里中察奸民。”“又尝之郏城……汝旁县为之无盗,授郏城尉”,可见这是发生在在两个地方的两件事,选项杂糅一起了。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词:三个句子均省略了主语,需要补充;“徒”,只;“以”,因为;第三句为被动句。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①结合“非独吾功”,可见桑怿认为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功劳。②结合“得不疑我盖其功而自伐乎”,可见桑怿怕引起误解。③结合“受之徒惭吾心”,可见桑怿受之有愧。参考译文:桑怿,开封府雍丘县人。桑怿参加进士考试,两次都没有考中。(于是)离开开封到汝洲、颍州一带游历。有一年闹饥荒,汝州附近各县盗贼很多。桑怿禀告县令,愿意担任耆长,巡察乡里,辨别为非作歹的人。桑怿又曾经去郏城,遇到县尉正要出去捕盗贼,桑怿就与他一起出发了。到了盗贼藏身的地方,县尉害怕了,假装没看见就走了过去。桑怿说:“盗贼在这里,你还要去什么地方?”他下马独自杀了数名盗贼,并都把他们绑了起来。又听说襄城有十来个盗贼,就独自提剑前往,杀了几个盗贼,把其余的人都绑起来。汝旁县因此没有了强盗,桑怿被任命为郏城尉。\n桑怿调任渑池县尉。一个叫王伯的恶盗名声连朝廷都知道了,朝廷点名让巡检捕捉。不久,桑怿到了这里,巡检伪造朝廷的宣召文书给桑怿看,准备筹划将王伯引出来。桑怿相信了,没有怀疑是伪造的,于是暗中探听到王伯藏身的地方,挺身深入盗贼群中招降,与王伯同睡同起十余天。取得了王伯的信任,就一起出山来。巡检反而用兵在山口阻截,桑怿差一点连自己都不能幸免于祸。桑怿说:“巡检被点名捕盗,这样做是害怕得不到功劳。”就把王伯给了巡检,让巡检去报功,不再说自己的事了。有恶贼二十三人,没有办法抓到。枢密院让桑怿前往缉拿。桑怿谋划说:“盗贼害怕我的名字,听到我去一定会逃跑,逃散后就更不容易抓了,应当先向他们表现我的害怕的情绪。”过了一阵,在一个晚上,桑怿和几个军卒装扮成盗贼出来,寻找盗贼曾经走过的地方。走进老百姓家,老百姓都逃走,唯独有一位老太太留下来,像对待盗贼一样给他们东西吃。就渐渐接近老妇人,跟她说话,并提到了那群盗贼。桑怿完全探得了盗贼的下落。就告诉她实情:“我就是桑怿,麻烦老妇人帮助我们了解实情,且千万不要泄露!”桑怿过了三天又前往,详尽打听了老妇人了解的实情。第二天天一亮,他分别部署军士,以甲士若干人在某地捕捉某盗贼,以军卒若干人在某处捕捉某盗贼。桑怿就回京复命了。枢密院官吏对他说:“给我银子,我为你谋取阁门通事舍人的官职。”桑怿说:“我不想通过贿赂得到官职,况且我贫穷没有银子!即使有,也绝对不能这样做。”官吏非常生气,隐瞒了他立功的情况。恰巧碰到交趾地方獠族叛乱,去了几拨人马都不能平定。所以朝廷命令桑怪前往,杀掉了叛贼。回京后,就任命他做阁门祗侯。桑怿说:“这次行动,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有地位在我上面的,我是尽力辅佐他们。现在他留在那里而我却回来了,我赏赐很厚而他却很轻,难道不会怀疑我掩盖他们的功劳而表现自己吗?接受了这样的赏赐只会使我内心惭愧。”就要把朝廷的赏赐让给自己的上司,把奏稿给我看。我对他说:“让给别人,朝廷一定不会答应,只会因此被看做爱好虚名和诡诈而被人嘲笑。”桑怿感叹说:“我也想到了这点,然而观察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应当根据他的行为作判断,被人嘲笑有什么呢?如果想躲避名声,那么好事就都别做了。”听后我也感到惭愧。他终于将功勋让给了别人,没有听劝告。桑怿虽然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的事情都合乎道德伦理,很多都像这件事一样。当初桑怿住在雍丘,遭到大水,有两仓粮食准备用船运走,看到奔跑躲避大水老百姓,就丢弃了粮食,用船载运老百姓。看到老百姓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就将村里人集中起来,用自家的粮食给他们做饭,直到把自家的粮食吃完为止。庐陵欧阳修说:勇武和力量是人们所具备的,但能够了解体会并使用勇武的人就很少了。像桑怿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义勇之士了。他的学问不深却能有所作为,可以说是一种天性。四、1.D2.B3.A4.C5.依然能被称赞有能力,流传至今。依然能被称赞有能力,流传至今。6.地方:岭南幅员辽阔,管辖的海外属国众多,极言岭南上地之广、声势之大。\n庭堂:新修的飨军堂规模扩大,房屋加多,体制完备,符合礼仪,增加水道与植被,使人游目纵声,突显其大。人物:扶风公兼任岭南两使之职,权责重大;扶风公犒赏军队,旌旗招展,锣鼓喧大,接待中外宾客,珍馐佳肴毫不吝啬地让士卒享用,突显扶风公的胸襟与气度的阔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肇自今兹:从今日开始。肇:开始。解释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焉”,句末语气词,可不译。/疑问代词,哪里。B.“且”都是连词,并且。C.“是”,代词,这。/起提前宾语的作用。D.“以”,目的连词,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劳旋勤归”理解错误,应为“慰劳凯旋之师”。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农夫商贾纷纷前来帮忙”理解错误。原文有“问工焉取,则师舆是供;问役焉取,则蛮隶是征……农贾拱手,张目视具”。意思是工匠是军队供给的;劳役是从蛮夷中征召的;农人商贾都(情不自禁)放下手里的工作,抬头仰望。农人商贾没有参与建设。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关键词有:犹克,依然能;称能,称赞有能力;垂,流传。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地方:由“岭南为五府,府部州以十数……其外大海多蛮夷,由流求、诃陵,西抵大夏、康居,环水而国以百数……内之幅员万里,以执秩拱稽,时听教命;外之羁属数万里”可知,岭南幅员辽阔,管辖的海外属国众多,极言岭南上地之广、声势之大。庭堂:由“为堂南面,横八楹,纵十楹,飨宴之位,化为东序,西又如之。其外更衣之次,膳食之宇,列观以游目,偶亭以展声,弥望极顾,莫究其往。泉池之旧,增浚益植,以暇以息,如在林壑”可知,新修的飨军堂规模扩大,房屋加多,体制完备,符合礼仪,增加水道与植被,使人游目纵声,突显其大。\n人物:由“夫扶风公廉广州,且专二使……飨于新堂。幢牙茸纛,金节析羽,旆旗鸩隧,咸饰于下。鼓以鼖晋,金以铎铙。公与监军使肃上宾,延群僚,将校士吏,咸次于位。卉裳罽衣,胡夷蜑蛮,睢盱就列者,千人以上。铏鼎体节,燔炮胾炙,羽鳞狸互之物,沉泛醍盎之齐,均饫于卒士。兴王之舞,服夷之伎,楔击吹鼓之音,飞腾幻怪之容,寰观于远还迩。礼成乐遍,以叙而贺,且曰:“是邦临护之大,五人合之,非是堂之制不可以备物,非公之德不可以容众”可知,扶风公兼任岭南两使之职,权责重大;扶风公犒赏军队,旌旗招展,锣鼓喧大,接待中外宾客,珍馐佳肴毫不吝啬地让士卒享用,突显扶风公的胸襟与气度的阔大。参考译文:唐朝的制度,岭南划分为五个府,府部以下又有数十个州。这里大小的军务、指挥号令的发出,都听命于节度使。岭南的外海有很多蛮夷之地,经由流求、诃陵,往西可以抵达大夏、康居,被大海环围的小国数以百计,都由押蕃舶使管辖。岭南之内幅员万里,(由节度使)管理官吏和军队,让他们服从命令;岭南之外管辖的领属地纵横万里,(由押蕃舶使)来翻译沟通,互赠宝物,管理每年的贡品。(主管的官员)同时担任(节度使和押蕃舶使)这两个重要官职,来治理广州,那么外交与军事事宜,应该没有比这个职位更责任重大的了。并且外交上有举行招待宴飨的盛会,礼乐相加,来与边远之邦融合交往之事;军队里有犒赏将士,慰劳凯旋之师,以求团结一-心之事。在此处治所下,建筑的规制,不能与其他地方一样,一定要栋梁高大结实,庭院平坦,门户高大,这样在上可以用于宴请宾客,在下可以用于犒劳军士。现今御史大夫扶风公巡查广州,并且兼任节度使和押蕃舶使,增强德治从而招徕远方蛮夷,彰显威势从而整饬军政。举办盛大的宴会配合礼乐,取其盛大饱满之势。最初在辖区的西北角建造了庭堂,堂中的位次,扶风公面向北,宾客们面向南,演奏音乐的人在西边,能看到泉水池塘在东边。房屋内部低矮逼仄,堂下四周的廊屋非常粗陋矮小,(举行筵宴)时间还未到午后,强烈的阳光就会直射刺眼,(让人)汗流浃背、头晕目眩,连宴会的礼仪都无法完成。因此所有大型宴会、大规模犒赏军队,只能暂且到外面的军营里举行,与宴会的礼仪不相称。扶风公于是就更改旧制,在南面建造新的飨军堂,横宽八间,纵深十间,参加宴会的宾客的位置,变成了在东侧依次排列,西面也同样排列着。再过去是更衣厅、膳食室,建筑一列排开(使人)视野开阔,对称的亭阁可以扩大乐声,极目远望,没有人能追忆起(这里)以前的窘况。旧的泉水和池塘,重新疏浚,增加了植被,(在这里)悠闲休息,仿佛在深林幽壑之中。若问工匠是哪里来的,是军队供给的;若问劳役是哪里来的,是从蛮夷中征召的;若问建材是哪里来的,是从废弃的屋舍搬过来的。有时补运来缺少的(巨大)木料,是)在深山砍伐、从海路运来的,农人商贾都(情不自禁)放下手里的工作,抬头仰望。\n(新飨军堂)是十月甲子日最终建成的,扶风公下令在新堂犒赏军队。将帅大旗,旌幡旗帜,龙虎符节,都装饰在堂下。军队的大鼓、铎、铙等乐器在宴会上演奏。扶风公和监军使,恭请上宾,延请僚属,将校士卒,都按位次列于堂上。穿着草裙和毛毡衣物的各族人士,风貌淳朴地坐在席上,有千人以上。飞禽走兽、游鱼海鳌,都让将士们尽情享用。各王朝的舞蹈,各个国家的乐伎,吹打弹唱的乐器的声音,飞跃腾空变化万端的杂技表演,在庭堂的远近都能欣赏到。乐毕礼成,(宾客)依次向主人祝贺,都说:“这个地方管辖面积很大,扶风公一人管理岭南五府,不是现有飨军堂的这种规制不能使各种物件完备,不是扶风公这样的品德不能容下众人。(新堂)比过去的广阔,从今日开始,久安之策有人谋划,以昭示外邦,古代的文治武功,在这里还需要添加什么呢!”华元是有名的大夫,杀羊的时候,驾战车的驭手却没有得到;霍去病是一代名将,宴席上有剩余的食物,他的士兵却面露饥色。(他们这样)还是能被称赞有才能,流传至今。何况扶风公有如此胸怀,他的为政之道理当不废,众人希望把他的功绩刻在石碑上,用来在后世的祭祀中永远展示。于是把他的功绩告诉我,并请我写碑文。我推让未果,就写下了刻在这个石碑上的碑文。五、1.B2.D3.A4.C5.凡是作为君主的,都应该抄写一遍,放在坐位旁边。6.崔寔自己能酤酿贩鬻,靠经商谋生;还能教百姓种麻纺织,免去受冻之苦。或:“酤酿贩鬻”“斥卖储峙”“作纺绩、织纴、缣媪之具”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句意为:皇帝下诏给公卿郡国推举极孝顺和品德好的人。举:推举,举荐。解释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而愈贫薄,却更加贫薄。而,表转折。解释错误。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A.“很少有沉静的时候”错误。少,指少年时,不是“很少”。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父亲先死,后来母死;父死时未做官。B.作梁冀府司马并非崔寔应征。D.所谓十五篇是崔寔著作。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关键词:凡,凡是;宜,应该;通“座”,座位。\n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酤酿贩鬻”,酿酒卖粥;“斥卖储峙”为经商,“作纺绩、织纴、缣媪之具”,种麻纺织。由此可看出崔寔自己能酤酿贩鬻,靠经商谋生;还能教百姓种麻纺织,免去受冻之苦。参考译文:     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字符始。少年时很沉静,喜欢读书。父亲死后,住在墓旁守丧。守丧期满,三公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不去。桓帝初年,皇帝下诏给公卿郡国推举极孝顺和品德好的人。崔寔被郡国推举,征召到官署,因病不能参加面试,拜为郎。崔寔对政体很精明,做官的能力很强,写了评论当代政事的意见数十条,题目叫《政论》。针对当时要害,议论很正确,博得当代人的称赞。仲长统说:“所有国君,应抄一遍,置于座旁。”后来朝廷叫崔寔到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里去当官,崔寔都不去。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推荐崔寔,说崔寔的才干很好,能力很强,应在朝廷做官。于是皇帝封崔为议郎,提升大将军梁冀作司马,与边韶、延笃等人在东观著书立说。后来崔寔出任五原太守。五原的土质宜于种麻,而当地人不知道织布,老百姓冬天没有衣服穿,堆些细草睡在草里面,见官吏就披着草出来。崔寔到任后,叫百姓卖掉储藏的粮食,替他们添制纺绩、织缍、缣媪等工具并教他们如何使用,百姓才免受冻馁之苦。这时匈奴连续入侵云中、朔方,杀害抢掠官吏百姓,百姓一年之内多次逃命。崔定就厉兵秣马,严饬烽火台侦察,敌人不敢进犯,成为边塞最安静的地方。崔寔在病中,被拜为议郎,又与当时的名儒博士一同审定《五经》。恰逢梁冀被杀,崔寔是梁冀的故吏,受牵连,罢了官,关在牢里数年。当时鲜卑多次进犯边境,皇帝下诏书给三公推荐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推荐崔寔,崔被拜为辽东太守。走到半路上,母亲刘氏病死了,崔定上疏请求回家料理丧事。母亲刘民生前品德很好,读了不少书。起初,崔突在五原任太守,母亲经常教导如何治理政事,崔寔的好功绩,母亲很有帮助。服丧完毕,朝廷征召并授予他尚书一职,皇上又拜他为尚书。崔寔因为时局很乱,称病不到职办公,几个月后被免职回家。当初,崔寔的父亲死了,崔寔卖掉田产,做了坟墓,立了墓碑。埋葬完毕,家产卖尽,因为穷困,便以卖酒贩粥为生。当时人多用这事讥笑他,他始终不改。他做生意只求够本就行,不多赚钱。等到做了官,多是边境地区,却更加贫薄。建宁年间死去。家里很穷困,没有钱装殓,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府段颊等替他准备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替他树碑,称颂他的功德。他写的碑、论、箴、铭、荅、七言、祠、文、表、记、书等共十五篇。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25 21:07:05 页数:19
价格:¥4 大小:63.2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