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类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9
2
/29
剩余2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文言文阅读:游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江阴三山记①【元】朱德润余尝游名山,未尝不稿记其胜。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约为京口之行。余公递舟行速,仆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皆美田沃壤,斥堠相望,迤逦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舟人回牵,沿山前小河而行。村墟相接,岸柳交映。既而舟转岸曲,板桥为梁,即三山坞。其间民居辏集,屋瓦参差,稻秸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风俗熙熙,翁呼儿荛,妇饷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鸟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太平丰稔之象。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竹苍翠,石壁丹崖。少焉,却出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豁,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嗟夫!一元之气,融融于亘古,归气于山泽,而有孕灵育秀;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殆不过是,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且舟中傲仉②,览之未详,姑书以识岁月。【注】①江阴三山:即江阴秦望山、观山、白石山。后文中灵岩、惠山也为江南名山。②傲仉:动摇不安的样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B.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C.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D.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限公司A.丁亥,中国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4年称“丁亥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B.既望,古代纪日法的特定名称,阴历每月十六。“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与“三五”相同。C.仆,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类似的词语还有“伏惟”、“犬马”、“敝人”。D.一元,指宇宙开始前的混沌状态。一,万物开始;元,本义是头,引申为开始、根本、根源等,道家学派用以指万物之本——道。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清新明快的语言,绘制了一幅江南的山村水乡图,河渠交错,岸柳掩映;丘冈连绵。B.作者以闲适的目光摄取了一幅农家乐图景,翁儿妇姑各操其业,鸡犬豕牛各得其所,村庄和顺太平,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C.第三段的描写以行舟为立足点,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一一展现所见景物;而且句式上也富有特色,骈散结合,错落有致。D.文章起结处呼应紧密,开头说自己有游山记稿的习惯,结尾说由于未能仔细游览,只好暂时记下这次游历做个时间的记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民居辏集,屋瓦参差,稻秸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2)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山观大水记【宋】文天祥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银湾之上有亭,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间”。而止焉,天图画居其西,两峰之间居其东,东西相望二三里。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戊辰岁,余自禁庐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时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惟孙子安未尝往。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陇,悉为洪流矣。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汹涌澎湃,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而如有力者一夜负去。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复命曰:“水断道。”遂止,如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故自今而言,银湾为观澜之绝奇矣。坐亭上,相与谐谑,赋限公司唐律一章。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捋须,笑绝欲例,盖有渊明之琴趣焉。倚阑移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他日,予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自予得此山,子之所欣,日新而月异,不知其几矣。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㚂间万物无以易此。前之所欣,所过者化,已不可追纪。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卷九》)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B.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C.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D.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戊辰、是将天干和地支组合的纪年法,该法只用于纪年、不可纪月和日。B.大学,又称太学,是中国古代官方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C.唐律,律诗体例成熟于唐代,故称唐律,其字数、平仄等与古体诗有别。D.渊明,即陶渊明,也称靖节先生,热爱田园、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首先简述了文山滨江一带的形胜,然后详写了宾主观大水的过程,最后联系《兰亭集序》抒写了作者观水的感慨。B.作者与友人还未至天图画,便听见了大水的声音,有如疾风暴雷;隔江远眺,对岸的田地和江中的小洲几乎都被洪水淹没。C.在银湾,作者和友人一边观赏水势,一边谈笑赋诗,尽得观水之趣;归家后还耳目眩颤、手足飞动,身体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静。D.作者认为,感触景物而产生的欢乐与悲伤,变幻不定,后人所欣悦的事物出现,今人的欣悦将很快被忘记,因此写下本文。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㚂间万物无以易此。限公司(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游东山记[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可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注】①丘:坟墓。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限公司A.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B.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C.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D.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亥指的是乙亥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循环,如丙戊年。B.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朔”也可引申为“开头”。如“朔”可指清晨,这是一天的开头。C.传觞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古人喝酒很有讲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戏,如“流觞曲水”。D.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5.蒋立恭刚开始不愿意在道士的画上题诗,为什么后来却又写下了诗句?请简要说明。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限公司?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欧阳修《丰乐亭记》)材料二:《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苏轼《石钟山记》)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B.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C.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D.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或记山川名胜、器物建筑。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如《丰乐亭记》《石钟山记》。B.干戈,古代常用兵器。“干”为防具,“戈”为武器,因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战争。本文指的是战争。C.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名,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代的刺史为虚衔,无实职,文中“刺史”指欧阳修自己。限公司D.我国古代常用“干支”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称为“干支纪元法”。文中“丁丑”和“丙戌”都是表示年份。3.下列有关《丰乐亭记》和《石钟山记》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丰乐亭记》回顾了滁州百年前的战乱,也描写了当时百姓的安闲生活。古今对比,意在告诫人行要居安思危,不忘皇恩。B.《丰乐亭记》行文情景交融,迂徐有致,体现了欧阳修散文含蓄委婉的风格。C.《石钟山记》是一篇游记,首段提出对石钟山命名问题的质疑,从而引出下文夜游石钟山的记述,结构很有特点。D.《石钟山记》体现了求真辨伪的精神,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发现石钟山得名的真实缘由。此文一出,后人于石钟山所以得名再无争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根据《丰乐亭记》的内容,说明亭子以“丰乐”为名,寄寓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五、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游龙山记〔金〕麻革①今年夏,修谒于玉峰先生魏公。乃选日为具,拉诸宾友,骑自治城西南行十余里,抵山下。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铿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余里,四山忽合,嘉木异卉被之。风自木杪①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 )。又行十余里,山势益奇峭,溪花种种,金间玉错,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鬣,罥②人衣袖。两岭若歧,中得浮屠氏之居,曰大云寺。有僧数辈来迎,延入,馆于寺之东轩。②憩过午,相与步西岭,过文殊岩。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巑岏③斗巧。村墟井邑,隐约微茫,如弈局然,徜徉者久之。经北岭,登萱草坡,盖龙山绝顶也。四望群木,皆翠杉苍桧,凌云千尺,与山无穷。此龙山胜概之大全也。③日既入,轻烟浮云,与暝色会。少焉月出,寒阴微明,散布石上。松声翛然,自万壑来。客相与言曰:“世其有乐乎此者欤?”酒醺,谈辩蜂起。各主其家山为胜,更嘲迭难不少屈。《诗》所谓“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者是也。至二鼓,乃归卧东轩。④卧念兹游之富,与夫昔所经见,而不能寐。若太华之雄尊,五老之巧秀,兹山固无之。至于奥密渊邃,树木荟蔚,不一览而得,则兹山岂可少哉!人之情大抵得于此而遗于彼,用于所见而不用于所未见,此通患也。不知天壤之间,六合之内,复有几龙山也。因观山于是乎有得。限公司(有删改)【注】①杪(miǎo):树梢。②罥(juàn):缠绕。③巑岏(cuánwán):山峰耸立的样子。1.可填入第①段括号处的一项是( )A.焉B.哉C.欤D.也2.对文章第③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暮色夜景,与白日之景形成鲜明对比。B.客人们认为俗世之人不会喜欢龙山夜景。C.客人们乘着醉意互相开玩笑,各不相让。D.作者引用《诗经》意在对友人进行规劝。3.本文描写景物颇有特色,请从画线句中任选其一,加以赏析。4.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因观山于是乎有得”,请概括并评析作者游龙山而悟出的哲理。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江阴三山记①【元】朱德润余尝游名山,未尝不稿记其胜。江阴去吴百八十里,不闻佳山秀水之名。至正丁亥冬,十一月既望,因永嘉通守余公德汇,约为京口之行。余公递舟行速,仆舟迟不能追也,遂自无锡之北门数里大石桥入。过水村渔浦,野田荒墅,草木枯谢。舟行六十余里,至青阳镇,始见酒帘村市,客舟骈集。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明日西回,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复自湾河过佗村而北,皆美田沃壤,斥堠相望,迤逦青山迎棹,樵歌牧唱,相与应答,舟人回牵,沿山前小河而行。村墟相接,岸柳交映。既而舟转岸曲,板桥为梁,即三山坞。其间民居辏集,屋瓦参差,稻秸堆委,连衢比巷,如墉如栉。风俗熙熙,翁呼儿荛,妇饷姑汲;牛羊在山,犬豕在圈,鸟噪于林,鸡登于屋,蔼然太平丰稔之象。其山皆不甚高峻,而松竹苍翠,石壁丹崖。少焉,却出山坞,有横山在前,野田开豁,水港渐宽,询其地,则常之晋陵县界。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嗟夫!一元之气,融融于亘古,归气于山泽,而有孕灵育秀;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余不识温之雁荡,若吴之灵岩,常之惠山,殆不过是,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且舟中傲仉②,览之未详,姑书以识岁月。【注】①江阴三山:即江阴秦望山、观山、白石山。后文中灵岩、惠山也为江南名山。②傲仉:动摇不安的样子。限公司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B.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C.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D.又十里至/佗村岸高丈余/河流弯曲/若蜿蜒之势/始抵江阴州治晚谒/翟仲直州尹夜宿桥岸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正,元惠宗的年号,“至正”意思为“最中正之道”。年号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各有寓意,如贞观、庆历、武帝、太祖等。B.丁亥,中国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4年称“丁亥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C.既望,古代纪日法的特定名称,阴历每月十六。“望”即“望日”,一般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即“过了十五”为“十六”。D.一元,指宇宙开始前的混沌状态。一,万物开始;元,本义是头,引申为开始、根本、根源等,道家学派用以指万物之本——道。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生动形象笔触,清新明快的语言,绘制了一幅江南的山村水乡图,河渠交错,岸柳掩映;丘冈连绵,屋瓦参差。B.作者以闲适的目光摄取了一幅农家乐图景,翁儿妇姑各操其业,鸡犬豕牛各得其所,村庄和顺太平,一派丰收在望景象。C.第三段的描写以行舟为立足点,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一一展现所见景物;而且句式上也富有特色,骈散结合,错落有致。D.文章起结处呼应紧密,开头说自己有游山记稿的习惯,结尾说由于未能仔细游览,只好暂时记下这次游历做个时间的记录。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舟人鼓棹,稚子扣舷,风帆二十里,抵官塘漆市桥而泊焉。(2)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5.最后一段作者发出“嗟夫”的感叹,他在感叹什么?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限公司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尽所历妙”也。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土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秋深潦缩 潦:积水B.有戍兵 戍:防守C.尝加营葺 葺:用草覆盖D.岸上赤土壁立 壁:像墙壁一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烽燧指古代边防人员在敌人来犯时,为报警点燃柴草或狼粪冒出的烟或火。B.绍兴是市名,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也是宋高宗年号。在文中应为“年号”。限公司C.庙祝是神庙里管理香火的人。D.节度是唐代官职,文中指奉化军节度使。3.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游记,写山川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作者船行于长江大孤山到小孤山一段,所见所游,抓住各处景物特征进行描绘。B.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使一景一物带有了诗的灵气,文的雅致。C.作者写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长江山水图。D.作者用笔灵活,写这一江中绝景,既随角度的变化显现作者是在江行中览眺景物,又从多个角度充分展现了山水的千姿百态,在各个景点中对小孤山的描写是最为充分的。4.翻译下列句子。①但祠宇极于荒残,若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②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褒禅山记(宋王安石)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限公司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⑤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下列句中加点字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或咎其欲出者 责怪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尽C.有碑仆道 倒在路旁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伤2.写出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问其深C.火尚足以明也D.何可胜道也哉!3.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B.于是余有叹焉C.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不能尽情享受游洞的乐趣。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的帮助。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了自己志气却未能达到,就可以无所悔恨了,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出它的本名。5.第③段中作者强调想到达到险远之处,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有志、有力、有外物相之B.有力、有志矣、不随以止C.有志、有力、有物、不随以怠D.志、力、物、自己不悔、别人不讥笑6.下列选项对文章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B.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限公司C.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D.作者认为想到到达“人之所罕至”之处,非常之难,必须要不断的艰苦努力,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参考答案一、1.B2.C3.C4.(1)这里民居集聚,房屋瓦缝参差,草垛一个接着一个,水路通畅,街巷众多,犹如城墙,又如梳篦。(2)于是,船夫奋力摇桨,童子敲击船舷,一帆风顺疾行二十里,到达官塘溱市桥停泊下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又行十里,到佗村,堤岸一丈多高,河流弯弯曲曲,像蛇屈伸爬行的形态,这才到达江阴州治所在地。晚上拜访了州尹翟仲直,夜里停宿在桥边堤岸下。“至佗村”中“佗村”是“至”的地点,中间不能断开;“岸”做“高丈余”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AD。“江阴州治”是“抵”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晚”是时间状语,一般置于动词谓语前,与下句“谒”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类似的词语还有‘伏惟’”错误,“伏维”指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不是谦称自己。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第三段的描写以行舟为立足点”分析错误,第三段的前半部分并非以行舟为立足点,如“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应为以游踪为立足点。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限公司(1)“辏集”,聚集;“堆委”,堆积聚集,累积堆积;“衢”,街道;“比”,挨着;“墉”,城墙;“栉”,梳子、篦子。(2)“鼓棹”,划桨,摇桨;“稚子”,童子;“扣”,敲击;“抵”,到达。参考译文:我曾经游历过许多名山,从来没有不写文章记下它们美丽的景色的事。江阴离苏州一百八十里,没有听到有什么佳山秀水的名胜。至正丁亥年冬天的十一月十六日,我同永嘉通守余德汇,相约进行京口之行。余公的递舟行驶速度很快,我的船被落下很远,追不上他,于是由无锡的北门外几里的大石桥穿入。经过水滨渔村,看到广阔的田畴,荒远的房屋,草木枯萎,树叶凋零。船行驶了六十多里,到达青阳镇,才见到挂着酒帘的村庄集市,客船并排聚集在一起。又行十里,到佗村,堤岸一丈多高,河流弯弯曲曲,像蛇屈伸爬行的形态,这才到达江阴州治所在地。晚上拜访了州尹翟仲直,夜里停宿在桥边堤岸下。第二天朝西兜回,登临高丘,东面俯瞰长江,南面与吴越相连,又从湾河经过佗村向北,看到的都是美丽的田野,肥沃的土壤,一路上都可看到有斥堠在守卫,两岸绵延的青山迎送着舟船,樵夫牧童的山歌,此唱彼和,人在船上,准备返回,顺着山前的一条小河行驶。村落一个接着一个,岸上的杨柳交相掩映。不久,船转过弯曲的河岸,向前穿过一座木板桥,到达三山坞。这里民居集聚,房屋瓦缝参差,草垛一个接着一个,水路通畅,街巷众多,犹如城墙,又如梳篦。这里民风习俗淳朴,老人呼唤孙子应答,妇女到田头送饭,姑娘在水井打水。牛羊在山上吃草,猪狗在圈内奔跑,鸟儿在林间鸣叫,鸡飞上了屋顶,一片和睦友好太平丰收的景象。这里山都不太高大险峻,但松林竹丛苍翠欲滴,石壁红崖耸立。不一会儿,退出山坞,有一横山在前面,田野开阔,水道港湾渐趋宽。询问是什么地方,已是常州的晋陵县地界。于是,船夫奋力摇桨,童子敲击船舷,一帆风顺疾行二十里,到达官塘溱市桥停泊下来。啊!大自然的灵气,自亘古而来,归集于大山与湖泊,孕育着秀美的山水,处在荒僻的角落,不经过著名的贤士游览,便默默无闻,江阴的一些山就是如此。我不知道温州的雁荡山,像苏州的灵岩山,常州的惠山,恐怕超不过江阴三山,可惜不能与德汇等好友们一同作寻幽探胜的文章来赏玩它们。况且在船上动摇不安,观察得不详细,姑且写下来作为岁月的纪念。二、1.B2.A3.D4.(1)人生只求适意而已,譬如我今天所遭遇的,天地间万物都不能和它交换。(2)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限公司(3)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文山门进山,经过万松林,来到天图画,一条大江横亘在眼面。往前走几百步,到了一座山岭的尽头,就是松江亭,松江亭与两千尺的大堤相连接,堤的尽头是障东桥。“万松下”做“道”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横”和“行”是两个谓语动词,中间应该断开,排除选项AC。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该法只用于纪年、不可纪月和日”错误,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后人所欣悦的事物出现,今人的欣悦将很快被忘记”错误。由原文“予意夫后之所欣者至,则今之所欣者又忽焉忘之。故忽起奋笔,乘兴而为之记”可知,我心想以后欢欣的事物来到,那么今天欣喜的事物又会很快就忘记。所以急忙起身奋笔疾书,乘兴为今天的欢欣作记。由此可知,原文说的是“以后欢欣的事物来到,那么今天欣喜的事物又会很快就忘记”,而不是“后人……今人……”。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耳”,而已;“如”,譬如;“所遇”,所遭遇的;“霄㚂”,天地;“易”,交换。(2)“白露”,白茫茫的水汽;“纵”,放纵;“如”,往;“凌”,越过。(3)“窈然”,幽深的样子;“问”,探究;“则”,就;“穷”,尽头。参考译文:从文山门进山,经过万松林,来到天图画,一条大江横亘在眼面。往前走几百步,到了一座山岭的尽头,就是松江亭,松江亭与两千尺的大堤相连接,堤的尽头是障东桥。桥外几十步远的地方便是道体堂。从道体堂的右边绕着山岭攀登上去,就是银湾,这是临江最高的地方。银湾往上有一亭叫“六月雪”,有一桥叫“两峰之间”。这就是终点,天图画在银湾的西边,两峰之间居于银湾的东面,东西相望两三里远。这就是文山临江一线的大致情况。戊辰年,我从朝廷罢官归来,每天往来徘徊于文山中。五月十四日,大水暴发,报告消信的人来了。当时学馆中的学子因为参加太学考试,全都去了京城,只有孙子安未曾去。就让人准备马匹、驾好车子,和两位客人快速奔驰去观看,约定孙子安随后赶来。限公司还没到天图画,就听到水声像狂风巨雷,轰鸣震响,站在岸边侧目观看,不能正视往下看。江对岸的秧田菜地已全部被洪水淹没了。到了松江亭,亭对着的是江中的沙洲。沙洲过去像山丘一样隆起,到现在却只剩下洲顶。走到障东桥,坐下来面对着上游,水从“六月雪”峰顶泻下,汹涌澎湃,波浪翻滚,一直送到我们眼前,真是雄伟奇异啊!行至道体堂,堂前怪石林立,过去都浮出水面,现在却像是被有力气的人一夜间全部背走了。饮了几杯酒后,派人去探察能不能上“六月雪”,下着围棋等待消息。去的人回来说:“大水截断了道路。”于是我们不再前行,转到银湾。山势回旋曲折,水到这里便打着漩涡,所以从今天看来,银湾就成了观览大水的绝妙之处。坐在亭上,大家互相逗趣开玩笑,各赋律诗一首。只有子安素来不作诗,听了我们三人的诗句,心中有所感悟领会,就拍手抚摩自己的胡须,大笑不能自持,大概有陶渊明抚无弦琴的情趣。我们倚着亭栏观看了很长时间,奇诡怪异、超卓绝妙的景观,变化无尽,不能彻底领略,但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就叫车马跟在后面,四个人挽着手慢慢走出山。等到了家,还耳鸣目眩,手足颤动,身体和精神很久不能平静。从前,我读《兰亭记》,见到文中说,人受外物的触动生发感情,有时高兴有时悲伤,都随着自己的遭遇变化着,我很同意这样的观点。自从我得到这座山,我的欢欣日新月异,记不清知道有多少了。人生只求适意而已,譬如我今天所遭遇的,天地间万物都不能和它交换。从前感到高兴的事物,过后就没有了,已不可追。我心想以后欢欣的事物来到,那么今天欣喜的事物又会很快就忘记。所以急忙起身奋笔疾书,乘兴为今天的欢欣作记。三、1.D2.A3.C4.(1)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2)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5.道士不胜酒力求饶,酒后随歌起舞,是性情中人,立恭对此较为欣赏,在道士再次请求之后就题了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东”作状语,修饰“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平衍”意为:平坦广宽土地平衍,一望无际。“弥望”意为:一望无际。都是形容“田畴”,中间不能断开;“有茅屋十数家”为定语后置句;“遂造焉”省略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限公司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如丙戊年”错误,该选项是关于干支纪年法的,这种纪年法应该包括天干和地支,而“丙”“戊”都属于天干,故不可能出现“丙戊”年。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作者因为事物繁忙”错误,作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1)“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判断句;“故人”,老朋友;“径”,径直;“去”,离开。(2)“已而”,不久;“揖”,拱手行礼;奈何,为什么;“与”,给。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道人一开始求诗,“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之后“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接着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由此可知,立恭应是被道士的表现打动,而道士不胜酒力求饶,喝酒后随着歌声起舞,可以看出道士是性情中人,对此,立恭是欣赏的,所以他就在道士再次请求后题了诗。参考译文: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限公司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来芋叶当盘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举起酒葫芦斟酒,传递酒杯依次喝了几轮,立恭乘兴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个骑马经过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先是感到惊讶,相视一笑,却并不停留,径直驱马离开。不久,便备办了丰盛的酒菜,带着一位道士一起来。于是我们和他们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帧《太乙真人图》请我们题诗。我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立恭不写,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饶,引得众人捧腹大笑。李千户取出琵琶连弹数曲。立恭也折断一根竹子,钻了几个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般悦耳的声音。隐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阕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翩翩起舞,两个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着手跳了起来。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礼问立恭:“先生为何不肯为贫道赋诗!”立恭提笔写了几首绝句,诗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不久,太阳西下,距离西边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隐溪先生唤回我俩,说:“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于是,我们和李千户、道士拱手作别。途中,隐溪先生指着道旁山冈脚下,回头对我说:“这里就是我修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路边的桃树嘱咐我:“明年赏桃花时就到这里来找我吧。”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情深厚,况且我在武昌游山玩水很多次了,但是从没有比这一次更快乐的,所以尽力记述完这一次游历。我(把这篇游记)亲手抄录了一遍,送给立恭。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四、1.B2.D3.D4.(1)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2)在敲击时能发出铿铿的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有。5.①庆幸百姓遇到丰收的年成。②让百姓知道所以有丰年的快乐,是因为生活在太平无事的年代。③宣示皇恩,表示与民同乐。④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任选3点)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的政权,哪能数得清呢?限公司“豪杰”作“并起而争”的主语,“豪杰并起而争”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所在”意思是在的地方,是名词性短语,作“为敌国者”的主语,“所在为敌国者”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都是表示年份”错误,根据原文“庆历丙戌六月日”“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可知,“丙戌”是纪年,“丁丑”是纪日。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D.“后人于石钟山所以得名再无争议”错误,文中并未提及后人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说法,于文无据。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既于山谷之间得斯泉”;“既”,之后;“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石之铿然有声者”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铿然有声石”;“铿然”,铿铿的;“所在”,存在的地方、处处;“是”,这样。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可知,亭子以“丰乐”为名,表达了作者庆幸百姓遇到丰收的年成的喜悦。根据原文“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可知,亭子以“丰乐”为名,是作者希望让百姓知道所以有丰年的快乐,是因为生活在太平无事的年代的。根据原文“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可知,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所以亭子以“丰乐”为名,表达了作者希望宣示皇恩,与民同乐。根据原文“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可知,春天采花,夏天乘凉,秋冬依然清肃秀美,亭子以“丰乐”为名,表达了作者认为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作答时任选三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丰乐亭记》限公司我担任滁州的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的政权,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太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材料二:《石钟山记》《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尤其对此感到疑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限公司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五、1.A2.C3.答案示例一:又行十余里,山势益奇峭,溪花种种,金间玉错,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鬣,罥人衣袖。写景角度:视觉,嗅觉;写景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视觉上,写出了山势的奇险陡峭,杂花的美丽,藤萝松针的缠人;嗅觉上,写出了溪花的芳香入鼻;运用比喻,将溪花比作黄金美玉,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可爱”“罥人衣袖”赋予花草藤蔓人的情态,饶有趣味。答案示例二: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巑岏斗巧。村墟井邑,隐约微茫,如弈局然,徜徉者久之。写景角度:俯视;写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空间上,作者采取俯视的视角,写出崖底危峰怪石的奇特险峻、村墟井邑的隐约微茫;运用比喻,将村墟井邑比作棋局,非常贴切;“斗巧”二字又赋予了危峰怪石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比拟形象,化静为动。4.答案示例:作者认为人们看待事物常常顾此失彼,凭主观经验做出判断,容易犯片面主观的错误。这样的认识是深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和龙山一样,每样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我们只有全面地去体验,去发现,才能够有崭新的认识;无论何时何地,这种全面客观对看待事物的方法,都颇有益处,值得提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相关句子为“得泉之泓澄渟溜者”,其中“得”为发现、获得的意思,“泓澄渟溜”为“泉”的定语,照应“又行数里”表达在这个地方发现了各类奇异的泉水,句尾需要“于此”突出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焉”有兼词“于之(此)”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分析,“焉”更合适。“哉”,多表感叹;“欤”用在句末,常表疑问,表推测,表感叹。“也”在这里不能表示“得”泉的位置。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段落大意以及写作技巧的能力。限公司A.“鲜明对比”错,此段景物特点为“日既入,轻烟浮云,与暝色会。少焉月出,寒阴微明,散布石上。松声翛然,自万壑来”,突出一“乐”字,也就是给人乐趣无穷的感觉,与白日一样,“心始异之”“使人神骇目眩”“幽远可爱”,可见并非对比。B.“认为俗世之人不会喜欢龙山夜景”错,应该是“世其有乐乎此者欤?”,意思是大家都会喜欢龙山夜景。D.“意在对友人进行规劝”错,作者引用《诗经》意在说明当时大家辩论的热闹,无所忌惮,畅所欲言,融洽快活。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1)“又行十余里,山势益奇峭,溪花种种,金间玉错,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鬣,罥人衣袖”。“奇峭,溪花种种,金间玉错”写景角度看属于视觉,“芳香入鼻”属于嗅觉;“金间玉错”使用了比喻修辞,把种种溪水边五彩缤纷的花比喻为“黄金”“美玉”,缤纷多彩熠熠生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用“可爱”一词来形容龙山景物给人的总体感受,把景物当成有生命的人或物,赋予景物以人或小动物的特点,亲切可感。“木萝松鬣,罥人衣袖”中“罥”体现了比拟修辞,赋予花草藤蔓人或小动物的情态,饶有趣味。视觉上,写出了山势的奇险陡峭,杂花的美丽,藤萝松针的缠人;嗅觉上,写出了溪花的芳香入鼻沁人肺腑。修辞上突出了景物的美好宜人。(2)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巑岏斗巧。村墟井邑,隐约微茫,如弈局然,徜徉者久之。“下瞰”视觉上属于俯视,远观;“斗巧”使用了比拟手法,赋予自然物以人或小动物的特点,“村墟井邑,隐约微茫,如弈局然”属于比喻,本体为隐约模糊若隐若现的村落,喻体为神秘莫测的棋局,写出崖底危峰怪石的奇特险峻、村墟井邑的隐约微茫;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化静为动动静相生。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无论写景抒情,又都是循着“观山有得”这一线索层层展开,重点在于突出龙山的特异之处。随着龙山面目的逐步呈现,龙山的特异之处也就借助于作者的生花妙笔而逐层显露,最后自然而然推出作者的结论:“若太华之雄尊,五老之巧秀,兹山固无之。至于奥密渊邃,树林荟蔚,不一览而得,则兹山岂可少哉!”作者由此更进一步将观山之感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人之情大抵得于此而遗于彼、用于所见而不用于所未见,此通患也”,偏执于一端,以局部经验看待事物,往往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这是从游览的亲身经历和对景物的切身感受中引发出来的哲理,是作者自我解剖的结果,因此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毫无生硬枯燥之感。结尾部分又宕开一笔,“不知天壤之间,六合之内,复有几龙山也”,龙山虽特异,但自己所未经历的名胜,不知有多少,作者以“尽发山水之秘”的愿望将观山“所得”推广开去,留给人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情、景、理的有机结合、增添了文章的艺术魅力,也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深化。限公司参考译文:今年夏天,到玉峰进见魏公先生。于是选好日子准备工具,带着各位宾客朋友,从治城西南骑行十多里,到达山下。龙山无山脚,刚进入山谷,觉得没有什么奇异的东西。沿着溪流曲折前行数里,草木逐渐秀丽丰润起来,山高高地挺出,高峻如植物初生的尖叶。流动的溪水之声锵然鸣响于两边的山峰间,心里开始觉察到龙山的奇异。又回旋地绕着山前行了十几里,四周的山峰忽然聚合起来,好像拱手相迎,环绕着护卫的样子。风从树尖上刮起,树林摇荡,山峰与树木好像相随着都将坠下,使人惊异得眼花缭乱。又行几里,发现有深不见底的、清澈照人的、水积聚不流动的、水四处流动的山泉。又行十多里,山势更加奇险陡峭,溪花种种,如金玉错杂熠熠生辉,芳香入鼻,幽远可爱。木萝松针,缠绕人的衣袖。两座山岭分出两条岔路,中间是佛陀(僧人)的居所,叫大云寺。有几位僧人过来迎接,邀请我们进入寺内,住在寺院的东轩。午休过后,一起徒步奔向西岭,过文殊岩。向下俯瞰是无底深渊,高峰怪石,山峰耸立,遥遥相对,如鬼斧神工,智巧争胜,妙趣无穷。市集村庄,隐隐约约似隐若现,如奇妙的棋局般,令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经过北岭,登上长满萱草的山坡,大概是龙山的最高峰了。环顾四周群木丛生,都是翠绿的杉树和青苍色的柏树,高达千尺直入云霄,随着山势生长绵延无绝。这是龙山胜景的概貌。太阳要落山了,晚霞缥缈,和夕阳的颜色融汇在一起,过了一会,月亮出来了,银色月光洒在石头上,突然,从深深的沟壑里传来了松涛的声音。客人们相互都说着:“世间还有比这更有乐趣的意境吗?”饮酒到微醉,激烈地论辩。纷纷夸赞自家的山是最美的,互相嘲笑指责一点不愿落于下风。《诗》所说的“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别人也不见怪”就是这样的情形。时间到了半夜,于是回去躺卧于东轩。躺在床上回想这次游玩的乐趣真是无穷呢,比往昔游览所经历和见识更为丰富,以致于久久不能入睡。像西岳华山那样雄伟高大,像五老那样精巧秀丽,这山本来就没有这些。说到深奥神奇,树木的茂盛,可以说不是一眼能看尽的,那么这座山是不乏丰茂的。人情大概同理,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两全,适用于看见的却不适用于未见的,这是通病呀。不知道天地之间,宇宙之内,又有几个龙山呢。因为观山,在这方面有所得。六、1.B2.A3.C4.(1)于是,船夫奋力摇桨,童子敲击船舷,一帆风顺疾行二十里,到达官塘溱市桥停泊下来。(2)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好你们的布,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限公司5.①三山景色秀丽,但在荒远的郊野,寂寞无闻,知道的人并不多。②遗憾不能和友人一起游览并品题美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又行十里,到佗村,堤岸一丈多高,河流弯弯曲曲,像蛇屈伸爬行的形态,这才到达江阴州治所在地。晚上拜访了州尹翟仲直,夜里停宿在桥边堤岸下。“至佗村”中“佗村”是“至”的地点,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晚”是时间状语,“谒翟仲直州尹”是谓语和宾语。因此“晚”不能跟在前句后,应与下句相连,形成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偏正关系,排除C项。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年号是古代纪年的一种名号,各有寓意,如贞观、庆历、武帝、太祖等”解说错误,其中“武帝”是谥号,“太祖”是庙号。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第三段的描写以行舟为立足点”分析错误,第三段的前半部分并非以行舟为立足点,如“登览高丘,则东瞰长江,南连吴会”应为以游踪为立足点。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l)“鼓棹”,摇桨;“稚子”,童子;“扣”,敲击;“抵”,到达。(2)“尔”,你们;“勖”,勉励;“植”,栽种;“缫”,煮茧抽丝;“缕”,线;“字”,养育;“遂”,顺利地成长,喂养好。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最后一段作者发出“嗟夫”的感叹,感叹的内容可以从这一段后面的语句分析得知,如“僻在荒陬,不经名贤游览,遂寂寥无闻,江阴诸山是矣”,作者感叹:三山景色秀丽,但在荒远的郊野,寂寞无闻,知道的人并不多。又如“惜不得与德汇辈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作者感叹:不能和友人一起游览并品题美景而遗憾。参考译文:我曾经游历过许多名山,从来没有过不写文章记下它们美丽的景色。江阴离苏州一百八十里,没有听到有什么佳山秀水的名胜。正丁亥年冬天的十一月十六日,我同永嘉通守余德汇,相约进行京口之行。限公司余公的递舟行驶速度很快,随从们的船被落下很远,追不上他。我由无锡的北门外几里的大石桥穿入,经过水滨渔村,看到广阔的田畴,荒远的房屋,草木枯菱,树叶凋零。船行驶了六十多里,到达青阳镇,才见到挂着酒帘的村庄集市,客船并排聚焦在一起。又行十里,到佗村,堤岸一丈多高,河流弯弯曲曲,像蛇屈伸爬行的形态,这才到达江阴州治所在地。晚上拜访了州尹翟仲直,夜里停宿在桥边堤岸下。第二天朝西兜回,登临高丘,东面俯瞰长江,南面与吴越通连。又从湾河经过佗村向北,看到的都是美丽的田野,肥沃的土壤,一路上都可看到有斥堠在守卫,两岸绵延的青山迎送着舟船,樵夫牧童的山歌,此唱彼和。人在船上,准备返回,顺着山前的一条小河行驶。村落一个接着一个,岸上的杨柳交相掩映。不久,船转过弯曲的河岸,向前穿过一座木板桥,到达三山坞。这里民居集聚,房屋瓦缝参差,草垛一个接着一个,水路通畅,街巷众多,犹如城墙,又如梳篦;这里民风习俗淳朴,老人呼唤孙子应答,妇女到田头送饭,姑娘在水井打水。牛羊在山上吃草,猪狗在圈内奔跑,乌鸦在林间鸣叫,鸡飞上了屋顶,一片和睦友好太平丰收的景象。这里山都不太高大险峻,但松林竹丛苍翠欲滴,有石头的岩壁红色的峰峦。不一会儿,退出山坞,有一横山在前面,田野开阔,水道港湾渐趋宽。询问是什么地方,已是常州的晋陵县地界。于是,船夫奋力摇桨,童子敲击船舷,一帆风顺疾行二十里,到达官塘溱市桥停泊下来。啊!大自然的灵气,自亘古而来,归集于大山与湖泊,孕育着秀美的山水,处在荒僻的角落,不经过著名的贤士游览,便默默无闻,江阴的一些山就是如此。我不知道温州的雁荡山,像苏州的灵岩山,常州的惠山,恐怕超不过江阴三山,可惜不能与德汇等好友们一同作寻幽探胜的文章来赏玩,况且在船上动摇不安,观察的不详细,姑且写下来作为岁月的纪念。七、1.C2.D3.A4.①只是(山上的)寺庙太荒凉残破,如果再稍微用楼观亭榭装饰,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②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要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汇流的地方就如同拉了一根绳子,清浊不相容混。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句意:曾经修缮过。“葺”,修理。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文中指奉化军节度使”错误,文中应为“节制管辖”意,“南唐为奉化军节度”意思是“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故选D。限公司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作者船行于长江大孤山到小孤山一段”错误,根据第二段“过澎浪矶、小孤山”和第三段“始见庐山及大孤”可以看出,作者应是船行于“小孤山到大孤山一段”。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但”,只是;“荒残”,荒凉残破;“饰以楼观亭榭”,状语后置,用楼观亭榭装饰;“发挥”,辉映。②“每”,每逢;“以”,用;“澄”,澄清;“乃”,才;“引”,拉。参考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依次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的洞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隐没了踪迹。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就看到)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限公司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八、1.D2.D3.C4.B5.C6.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悲:悲叹。句意:悲叹这些东西在古书中没有保存这件事。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句意: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B.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句意:问它的深度。C.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句意: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D.道:说,没有活用。句意:哪能说的完啊!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句意: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B.于是:古义:对此。今义: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句意: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C.往往:副词,常常,古今意思一致。句意: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限公司D.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句意: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至于”:到。句意: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外物的帮助。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据“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可知,第③段中作者强调想到达到险远之处,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有志、有力、有物、不随以怠。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必须要不断的艰苦努力,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不全面,根据“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可知,到达到险远之处,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有志、有力、有物、不随以怠,选项概括的条件不全。故选D。参考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弟子在其墓旁盖的屋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也就更加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限公司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怎么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讽喻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书信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题画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叙事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哲理类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悼亡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历史事件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人物传记类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小说类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7-24 19:41:03
页数:29
价格:¥5
大小:77.1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