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东丽区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东丽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质量监测一、选择题1.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①创造世界上古老文字②留下了成文法典③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④制定了完善的历法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的相似之处有创造世界上古老文字,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等,①③A项正确;古西亚有成文法典,古埃及没有;古埃及有太阳历,古西亚没有,排除BCD项。故选A项。2.下列对如图数据的分析,与史实相符的是A.外邦人同样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B.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C.全体自由民可以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D.占据人口半数的奴隶可以担任政府公职【答案】B【解析】【详解】雅典公民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都被排除在外,故对图中数据分析可知,B正确;A、C、D说法错误。3.“终于出现了这样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波斯帝国\n【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和罗马帝国,B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是前336年-前323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西罗马帝国是395年-476年,时间不符,排除C项;波斯帝国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A.亚历山大帝国B.西罗马帝国C.奥斯曼土耳其D.阿拉伯帝国【答案】C【解析】【详解】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故选C项;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公元前四世纪,排除A;西罗马帝国灭亡于476年,排除B;阿拉伯帝国于13世纪灭亡,不符合题意,D错误。5.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它是哪一宗教  ①创立者是穆罕默德②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③它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答案】D【解析】【详解】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根据分析可知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6.在中国唐朝时期,西亚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是A.阿拉伯帝国B.波斯帝国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D.拜占庭帝国\n【答案】A【解析】【详解】唐朝存在时间是618—907年。8世纪中期,阿拉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故选A;公元前6世纪,波斯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B错误;16世纪后期奥斯曼土耳其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C错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演变为拜占庭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D错误。7.下列关于中世纪西非国家马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对外征服扩张,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B.对外贸易繁荣,与阿拉伯有着贸易往来C.城市文化繁荣,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D.城市石头建筑,创造了著名的“石头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创造了著名的“石头文化”是南非文明的代表大津巴布韦的特点。D符合题意;ABC都属于中世纪西非国家马里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关于阿兹特克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明了“浮动园地”增加粮食产量B.都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C.都城位于湖心岛上,交通便利D.发明了独特文字和20进位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明了独特文字和20进位制的是玛雅人,不是阿兹特克人,D项符合题意;阿兹特克人发明“浮动园地”、其都城位于湖心岛上,水渠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等说法符合实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9.“基督教从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并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据此推断,基督教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是A.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B.基督教阻碍了新航路开辟的进程C.基督教与新航路的开辟没有关联D.传播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目的【答案】A\n【解析】【详解】宣传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所以基督教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是基督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基督教促进了新航路开辟的进程,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基督教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传播基督教只是新航路开辟的一个目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0.“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答案】C【解析】【详解】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绕过好望角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与材料中“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相符,故C项正确;迪亚士只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但并未“环绕非洲一圈”,故A错误,排除;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与材料中“他已环绕非洲一圈”不符,故B错误,排除;麦哲伦死于菲律宾,未到达非洲,与材料中“他已环绕非洲一圈”不符,故D错误,排除。11.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D.引发了“价格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导致金银财富大量流入欧洲,这最终促进了西欧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故B正确;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属于价格革命的后果,不是最主要影响,故A错误;原始资本积累最终也促进了西欧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故C错误;“价格革命”也不属于最主要影响,故D错误。故选B。12.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nB.地中海的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C.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向印度拓展D.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于是出现了题干中“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的现象,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排除;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点睛: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贸易中心的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丧失,因此才有材料所述现象的发生,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3.“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等言论出现的共同背景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B.英国工业革命兴起C.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D.一战带来巨大灾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的这些言论都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是人文主义兴起的表现,所以出现的共同背景应该是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对人的重视程度增加,A项正确;工业革命、垄断的出现和一战都是在人文主义兴起之后,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4.布克哈特说:“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性的复苏B.理性胜利C.教权的退场D.君权的消亡【答案】A【解析】\n【详解】据“精神枷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欣赏和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可知,材料中事件是指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材料中“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人性的复苏,故A项正确;B项是启蒙运动,故排除;C项是宗教改革,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反对封建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15.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否定信仰上帝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C.挑战教会权威D.极力宣扬《圣经》至高无上【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可知,材料强调每个基督徒都可以阅读《圣经》,都可以跟上帝对话,无需教会做中介,冲击了教会的权威,C正确;材料中的宗教改革仍然信仰上帝,A错误;材料未涉及“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的主张,B错误;材料未涉及对《圣经》的宣扬,D错误。16.“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孟德斯鸠在此主张A.中央和地方分权B.实行三权分立C.实行分权制衡D.实行君主立宪【答案】B【解析】【详解】“用权力来约束权力”体现的是三权分立思想,所以孟德斯鸠在此主张实行三权分立,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孟德斯鸠的分权是三权分立而非中央和地方分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孟德斯鸠主张的是三权分立而非分权制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行君主立宪是伏尔泰的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n17.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A.君主专制制度B.封建身份制度C.君主立宪制度D.民主共和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故选C;ABD项与英国无关,排除。18.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A.大化改新B.幕府建立C.明治维新D.军部上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德川幕府”可知与日本有关;根据“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可知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的事件是明治维新,C项正确;大化改新和幕府建立都是在古代,排除AB项;军部上台并不是向西方学习,排除D项。故选C项。19.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A.资源因素B.市场因素C.理论因素D.劳动力因素【答案】B【解析】【分析】略【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得以开展的背景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海外市场的扩大,故B项正确。20.“帝国主义列强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帝国主义列强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缩小\nB.列强推行武装干涉,殖民地国家完全失去独立C.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D.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联系【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能力。帝国主义列强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故A项表述是错误的;B、D两项都说明了列强对外扩张带来的影响,但没有从根本上说明“整体”。只有C项才正确解释了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本质含义,故选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帝国主义与世界市场2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爆发受下列哪些事件的影响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B.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C.英国工业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D.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对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22.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才有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它走进“资本主义宴席的时候,席位已经被占光了”。这种现象导致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C.帝国主义掀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D.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和德国这些后起之秀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C项正确;A项属于德国对外扩张的原因,并非是结果,排除;B项属于当时德国面对的现状,排除;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想,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23.\n1916年,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典型阵地战发生在法国的凡尔登。作战的双方代表了世界大战中的两大对立阵营,即A.同盟国和协约国B.轴心国和盟国C.北约和华约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著名战役,交战的双方即同盟国和协约国,A正确,BCD排除。故选A。24.十月革命后,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革命后,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25.二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该体系①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②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③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④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故①正确。雅尔塔体系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起到一定作用,从总体上说,该体系符合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故②错\n误。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对抗双方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故③正确。雅尔塔体系中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排除ABD,所以选C。26.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B.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C.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D.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二战结束后到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就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正确;B不是最重要的经济政策,排除;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的主要是日本和德国,科教兴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政策,排除C、D。27.以下材料中能够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正在  A.维护国家主权B.注重团结协作C.加强经济合作D.反对霸权主义【答案】A【解析】\n【详解】图片中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澳门回归祖国,都是维护国家的主权,故选A;B、C、D都不能全面概括三幅图片,排除。故选A。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其主要原因是A.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B.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C.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D.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答案】C【解析】【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现代化建设浪潮,故选C;A、B是亚洲国家发展的原因,排除;D是拉丁美洲国家发展的原因,排除。故选C。29.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的“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秩序,到1999年该集团发展为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这一历程主要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B.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C.广大发展中国家迅速堀起D.西欧联合推动多极化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七国集团”再到“二十国集团”,主要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中“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并未体现“体系化”,故B项错误。题干既涉及“西方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所以广大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说法不符合题意,是以偏概全,C错误;材料主要探讨经济全球化,D错误。30.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以下各项中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①霸权主义横行②南北差距加大③地区冲突不断④恐怖主义抬头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冷战结束后,天下并不太平而是和平与动荡并存,霸权主义横行、南北差距拉大、\n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均属于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二、非选择题31.某中学高一(1)班正在开展“中古时期的西欧”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到两个小组的研究活动中进来。第一组:研究主题【黑暗愚昧的中世纪】材料一材料二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领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领主干活,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材料三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正确”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第二组:研究主题【曙光初现的中世纪】材料四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兴起迟而发展快,不仅是由于社会经济勃兴的推动和市民的奋斗,而且还得益于它找到了合适的盟友王权的支持。城市与王权结盟,使得在封建割据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城市增强了力量,更有能力与封建领主的侵逼和社会经济运行不畅的困难做斗争,在艰难竭蹶之中成长壮大,使城市工商业得以发展兴盛。同时,这样的联盟也促进了王权的加强,促进了西欧各国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割据的历史进程,并导致了西欧政体的演变。——摘编自黄健荣《中古西欧城市与王权的盟友关系》(1)材料一中的西欧封建制度的名称是什么?请概括这一制度的实质?\n(2)结合材料二,分析庄园有何特征?指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3)根据材料三,“黑暗愚昧的中世纪”反映在思想上的表现是什么?(4)分析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寻找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曙光”。【答案】(1)名称:封君封臣制度。实质:封建等级制度。(2)特征:自给自足的特征。关系: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3)表现:基都教会控制这人们的精神生活。(4)政治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经济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兴办了大学,培养了人才。【解析】【详解】(1)名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封君封臣制度。实质:结合所学可知,封建等级制度。(2)特征:依据材料“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得出自给自足的特征。关系:依据材料“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领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领主干活,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得出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3)思想表现:依据材料“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得出基都教会控制这人们的精神生活。(4)政治:依据材料“城市与王权结盟,使得在封建割据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城市增强了力量”,得出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经济上:依据材料“在艰难竭蹶之中成长壮大,使城市工商业得以发展兴盛”,得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结合所学可知,兴办了大学,培养了人才。32.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极大的改变了社会各方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n材料二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发展……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摘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下半期垄断组织产生原因。(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变化: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2)原因:科技革命和重工业生产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发展和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激烈竞争。(3)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解析】【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得出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2)原因:依据材料“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得出科技革命和重工业生产的发展;依据材料“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发展”,得出股份公司的发展和生产的集中;依据材料“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激烈竞争。(3)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3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____,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n材料二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如图中ABCD分别指什么事件?(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横线位置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3)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答案】(1)A杜鲁门主义B北约;C经济互助委员会D华约。(2)填写: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3)影响:造成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详解】(1)事件:结合所学冷战的知识,可知A:杜鲁门主义,B:北约,C:经济互助委员会,D:华约。(2)内容:结合所学冷战的知识,可知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3)影响:依据材料“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得出造成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依据材料“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7-25 17:29:10 页数:15
价格:¥3 大小:1.0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