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辽宁省沈阳市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回民中学高二期中试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对大学教育和职业的关系有四点看法。第一,我认为大学就业难,确实暴露了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造成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认为,大学应该进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的更新调整。这是大学教育改革必须有的一个内容。第二,我们要具体分析一下,大学生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精神素质的问题。我仔细注意了一下现在很多就业单位对现在大学生的批评,我觉得你们应该听一听。他们的批评主要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一个是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一个是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还有知识面太狭窄,再一个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精神素质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后果。所以正是因为这样,大学教育应该补这个课。第三个问题,我们对就业问题的看法,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怎么讲呢?我们常说未来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这个社会就是每一个职业变化很快,很少有固定一个职业的人,因为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不断有一些新的专业、新的课题、新的职业出现。这使得每个人必须不断变换自己的职业、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很大的特点。那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呢?它要求两种能力,一是应变能力,一是创新能力。两种能力都要强,这是新的人才观,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未来社会的竞争,是一个素质的竞争、学养的竞争、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竞争。因此仅从职业的角度来考虑,也应该为自己设计一个全面规划。在我看来,大学里,除了我刚才说的要有现代公民所具有的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外,至少还应该具备三大能力:第一,终身学习的能力,这里包括中外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有利用文献、工具书等能力。第二,研究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实验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能力。第三,思维能力,具有开阔性、广泛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的思维能力。具备了这三大能力,以后就可以不断地变换角色,你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强了,这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如果只一味追求眼下的市场需求,把自己的视野、知识面、能力训练弄得非常狭窄,那么即使取得了一时之效,可能找到了一个工作,但是由于底气不足,在持久技能竞争中迟早会被淘汰的。(摘编自钱理群《寻找“北大精神”》)公司\n材料二:两年前,我在《独立评论》(第七号)上发表了一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在那篇文字里我曾说,我要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赠送三个防身的药方给那些大学毕业生:第一个方子是:“总得时时寻一个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个青年人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若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打旋,就很难保持学生时代的追求知识的热心。“可是,如果你有了一个真有趣的问题,天天逗你去想他,天天引诱你去解决他,天天对你挑衅地笑,你无可奈何他——这时候,你如同恋爱一个女子发了疯一样的,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服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没有问题可以研究的人,关在图书馆里也不会用书,锁在试验室里也不会研究。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业余的兴趣。”毕业生寻得的职业未必适合他所学的;或者是他所学的,而未必真是他所心喜的。最好的救济是多发展他的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和活动。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看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在业余时间做的事业往往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英国哲人弥儿(J。S。Mill)的职业是东印度公司的秘书,但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上都有很重要的贡献。乾隆年间杭州魏之绣在一个当铺里做了二十年的伙计,“昼营所职,至夜篝灯读书”,后来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与画家(有柳州遗稿,岭云集)。第三个方子是:“总得有一点信心。”我们应该信仰:今日国家民族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一粒一粒的种,必有满仓满屋的收。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会白费。这是我对两年前的大学毕业生说的话,今年又到各大学办毕业的时候了。前两天我在北平参加了两个大学的毕业典礼,我心里要说的话,想来想去,还只是这三句话:要寻问题,要培养业余兴趣,要有信心。后来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写信来说:“胡先生,你错了。我们毕业之后,就失业了!吃饭的问题不能解决,那能谈到研究的问题?职业找不到,那能谈到业余?求了十几年的学,到头来不能糊自己一张嘴,如何能有信心?所以你的三个药方都没有用处!”于是,我要贡献第四个方子:“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专责备别人,更不必责备社会。”你应自己想想:为什么同样一张文凭,别人拿了有效,你拿了就无效呢?还是仅仅因为别人有门路有援助而你没有呢?还是因为别人学到了本事而你没学到呢?为什么同叫做“大学”,他校的文凭有价值,而你的母校的文凭不值钱呢?还是因为你的母校的名誉被你和你的同学闹得毁坏了呢?“毕了业就失业”的人们怎样才可以救援自己呢?没有别的法子,只有格外努力自己多学一点可靠的本事。只有责己是生路,因为只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摘编自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公司\n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理群先生说,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需要有所改革,进行更新和调整。B.应试教育的后果是使现在大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及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使他们严重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遭到社会的排斥。C.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会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专业、新的课题、新的职业,这使得每个大学生要随时准备变换自己的职业和社会角色。D.在现代信息社会,竞争力空前,一个人既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人做学问,只要置身于做学问的环境,且头脑里有值得研究的疑难问题,就会保持追求知识的热心。B.毕业生寻求职业的同时,还要发展职业外的正当兴趣,利用好闲暇时间,因为有时业余事业比本职重要。C.一个国家民族的失败都是由于过去人的不努力,所以为了将来,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虽然有时功力也会白费。D.某大学生对胡适提出的“要寻找问题,要培养业余兴趣,要有信心”三个方子表示质疑,他认为吃饭的问题最要紧。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现代社会人才”观点的一项是()A.学好大学现有专业课程,提高精神修养,才能适应当今工作,成为现代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难的问题。B.杭州魏之绣“昼营所职,至夜篝灯读书”的例子,证明现代人才应该有爱好,并且有持之以恒的精神。C.未来社会发展,不仅考验一个人的素质和学养,还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D.努力让自己多学一点可靠的本事,遇到阻碍,反求诸己,强大自身,才能不让大学生“毕了业就失业”。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的“深刻性”。5.在钱理群先生看来,大学教育和职业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B2.B3.D4.(1)能够从现象看透本质,透过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找出大学教育中一些专业需要改革的实质;(2公司\n)能够用发展的眼光从远处看问题,从大学生的选择职业,发现“每一个职业变化很快,不断有一些新的专业、新的课题、新的职业出现”,感悟到大学生要提升精神素质教育。(3)从深处看问题,作者通过大学教育与就业,推断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两种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前瞻性地提出“新的人才观”。5.(1)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造成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和不足,造成“就业难”;(2)大学教育缺少必要的精神素质教育,会导致毕业生独立自主精神、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的欠缺,从而无法满足职业的需求;(3)大学教育缺少应有的长远眼光,缺少灵活性,教育缺少对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应该具备三大能力的教育,致使大学生在职场的持久竞争力减弱。【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B.“独立自主能力、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及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概括不全,文中“现在很多就业单位对现在大学生的批评,一个是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一个是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还有知识面太狭窄,再一个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题中遗漏了“知识面太狭窄”;“遭到社会的排斥”错误,没有受到排斥,只是批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A.“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二第二段说“一个青年人离开了做学问的环境,若没有一个两个值得解答的疑难问题在脑子里打旋,就很难保持学生时代的追求知识的热心”,但不代表“置身于做学问的环境,且头脑里有值得研究的疑难问题”就会“保持追求知识的热心”。C.“虽然有时功力也会白费”错误,原文为“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会白费”。D.“他认为吃饭的问题最要紧”错误,由“胡先生,你错了。我们毕业之后,就失业了!吃饭的问题不能解决,那能谈到研究的问题?职业找不到,那能谈到业余?求了十几年的学,到头来不能糊自己一张嘴,如何能有信心?所以你的三个药方都没有用处”可知,这位大学生质疑的是胡适开出的三个方子,并不是认为吃饭的问题最要紧。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现代社会人才”要具备下列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实验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思维能力,具有开阔性、广泛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想象力的思维能力;多发展一点业余的兴趣;有一点信心;自我反省,不可专责备别人,更不必责备社会。公司\nA.“学好大学现有专业课程”错误,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的课程陈旧,不能跟上现代社会的需要。B.胡适先生举乾隆年间杭州魏之绣例子,主要证明的是“业余兴趣”促进继续学习的问题。C.选项谈论的是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与题干“现代社会人才”不符合。D.“努力让自己多学一点可靠的本事,遇到阻碍,反求诸己,强大自身”符合“现代社会人才”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证深刻的能力。论证深刻一般要从如下角度入手:辩证角度,即从反处推出结果;从大处、远处揭示意义与影响;从深处揭示实质,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等。由第一段“我认为大学就业难,确实暴露了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造成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认为,大学应该进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的更新调整”和第二段“他们的批评主要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一个是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一个是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还有知识面太狭窄,再一个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精神素质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后果。所以正是因为这样,大学教育应该补这个课”可知,材料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推出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需要改革的方面。由第三段“我们对就业问题的看法,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怎么讲呢?我们常说未来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这个社会就是每一个职业变化很快,很少有固定一个职业的人,因为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不断有一些新的专业、新的课题、新的职业出现。这使得每个人必须不断变换自己的职业、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和第五段“大学里,除了我刚才说的要有现代公民所具有的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外”可知,材料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发现职业的变化,指出大学生要提升精神素质教育。由第四段“那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呢?它要求两种能力,一是应变能力,一是创新能力”和第五段“在我看来,大学里,除了我刚才说的要有现代公民所具有的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外,至少还应该具备三大能力……”可知,材料通过大学教育和就业情况推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些都能体现论证的深刻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设题区域在材料一。公司\n由第一段“大学就业难,确实暴露了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新要求,造成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和不足”可知,大学专业课程、内容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新发展,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由第二段“我仔细注意了一下现在很多就业单位对现在大学生的批评……他们的批评主要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一个是独立自主能力比较差,一个是缺少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还有知识面太狭窄,再一个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其实都是精神素质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后果”可知,就业单位的批评说明大学教育在精神素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让大学生缺少了相应的能力,不能满足职业的需求;由第三段“我们对就业问题的看法,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怎么讲呢?我们常说未来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这个社会就是每一个职业变化很快,很少有固定一个职业的人,因为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不断有一些新的专业、新的课题、新的职业出现。这使得每个人必须不断变换自己的职业、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和最后一段“如果只一味追求眼下的市场需求,把自己的视野、知识面、能力训练弄得非常狭窄,那么即使取得了一时之效,可能找到了一个工作,但是由于底气不足,在持久技能竞争中迟早会被淘汰的”可知,大学教育缺少长远的眼光,缺少对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应该具备三大能力的教育,致使大学生在职场的持久竞争力减弱。(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花园茶会[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就算预先定制,也不会有更完美的天气来开花园茶会了。温煦和暖,没有风,也没有云,蓝天上笼着淡淡的金色的烟霭。天刚黎明,园丁就起来修剪草坪,直到整片草地和种着矢车菊的玫瑰形花坛都似乎在发光。房子里所有的门似乎都打开了。轻捷的脚步和这里那里的话音使得房子里充满了生气。萝拉想去花园看看那些人把帐棚搭得怎样了。但是后门聚了好多人。“出了什么事?”“吓人的事,死了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在哪儿?怎么死的?什么时候?”“赶大车的,名叫司考特,今天早上在豪客街的拐角上,他的马看见台拖拉机,受惊了,把他甩出车来,后脑勺着地,遭了难了。”糕点店伙计兴致勃勃地说。萝拉抓住姐姐的衣袖。“乔丝!”她惊魂未定,“我们怎么样才能停止这一切呢?”“停止这一切,萝拉!”乔丝叫道,很惊讶。“你说什么?”“不举行花园茶会了,当然的。死的人几乎算得上邻居啊!”“我现在只想听听钢琴的音对不对,今天下午人家要我唱歌呢。”钢琴的声音猛地响得激动人心,乔丝忧郁而又莫测高深地唱着:公司\n生活多么令人厌烦一滴眼泪一声悲叹爱情反复易变分手……在顷刻间虽然钢琴的声响哀痛欲绝,她的脸上却绽开了一个光彩焕发的微笑。房间里,薛太太正在试一顶新帽子。“母亲,有一个人出了事,死了。”萝拉哽咽地说。“不是在花园里吧?”她的母亲打岔道。“不,不是的。”“噢,你吓坏我了。”薛太太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负。“我们当然不能举行宴会了,对不对?”她请求着。“但是,我亲爱的孩子,通情达理些吧。我们不过偶然听到这事罢了。要是有人正常地死去呢,我们还是应该举行宴会的,对不对?”“母亲,那我们岂不是太狠心了吗?”她问道。薛太太拿着那顶帽子,萝拉还来不及阻止,薛太太就把帽子给她戴上了。“这顶帽子是你的。简直就是专给你做的!”镜中出现一位妩媚可爱的姑娘,戴着缀有金色雏菊的黑帽子。萝拉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么美。母亲对吗?现在她希望母亲是对的。一会儿她又想到那可怜的车夫。她决定,等宴会过后再来想。这似乎是最好的办法……一会儿,客人川流不息地来了。到处可以看见双双对对的人在漫步,赏玩花朵,互相问候,走过草坪,握手亲吻……他们像是欢乐的小鸟儿,半路上飞到薛家花园来栖息一个下午。“萝拉!你看起来真让人神魂颠倒哩。”哥哥劳利说,“真是一顶花哨帽子!”然后这完美的下午慢慢地成熟,慢慢地凋谢,慢慢地合上了花瓣。“今天发生一件惨事,你们听说了吧?”薛先生说。薛太太举起了手,“是的,几乎破坏了今天的茶会呢。”“确实是可怕的事。”薛先生说,“那汉子就住在下面的小巷子,留下一个妻子和半打小孩。”一阵不自然的短暂的沉默。薛太太不安地抚弄着茶杯。她忽然抬起头来。桌上全是没动过的三明治、点心、松饼,都要浪费了。她有了一个出色的念头。“我们装个篮子,把这些完全是好好的食物送给那可怜人。你们同意吗?”她跳起身来。“可是,母亲,你想这是好主意吗?”公司\n多奇怪,萝拉想,她似乎又一次和他们全体不一致了。拿些他们宴会的残渣剩屑,那可怜人会愿意么?“当然了!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刚才你还硬要我们同情,而现在——”“噢,好吧!”萝拉跑去取篮子了。母亲把篮子装满了,堆得高高的。“你自己拿去,宝贝。”母亲说。萝拉关上花园门时,暮色正在降临。过了马路,小巷子到了。小巷子里烟熏火燎,又黑又暗。粗陋的小房子里发出低哑的嗡嗡声。她希望自己穿上外套就好了,她的裙子太耀眼啦!还有那顶炫目的大帽子。一个小身材的黑衣女人出现在昏暗中。萝拉说:“你是司考特太太吗?”那女人回答说:“我是她姐姐。请进来,小姐。”“不,”萝拉说,“我不要进来。我只是送这篮子,母亲叫我——”在昏暗的过道里,那小女人似乎没有听见她的话。“请走这边,小姐。”她用一种讨好的声调说。萝拉只想走开,走得远远的,却又不由自主地跟着她。一扇开着的门,里面是卧室,死去的人躺在那里。“你想瞧瞧他,是不是?”女人说着,擦过萝拉走到床边。“别害怕——”她的声音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她亲昵地揭下被单,“他瞧着挺是样儿的。什么也显不出来。”萝拉走上去。一个年轻人正在酣睡,睡得这样熟,这样深,就像在梦乡里。花园茶会,食物篮子,这些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离这一切都太远了。“一切都好”,那沉睡的面孔仿佛在说,“原该如此,我满意。”不过还是不能不哭,而且她不能不对他说话就走出房间。只听得萝拉发出了孩子气的一声哭泣。“原谅我的帽子。”她急忙找到门,走下门径,走过黑沉沉的人群。在小巷子拐角处遇上了劳利。“可怕吗?”“不,”萝拉哭着,“简直是神奇。不过,劳利——”她停住了,望着哥哥。“人生是不是——”她期期艾艾,“人生是不是——”但是人生是什么,她没法说明白。没有关系,他很明白。“不是么,亲爱的?”劳利说。(冯钟璞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花园的环境,既表现了薛家对茶会的憧憬,又营造了欢乐的氛围,为小说奠定了基调。B.唱歌时乔丝的神情“忧郁而又莫测高深”,本是伤感歌曲,唱完后她却露出灿烂的微笑,表明她情感丰富,心态乐观。公司\nC.糕点店伙计的“兴致勃勃”异乎常情,薛先生口中的“半打小孩”把人当成物品,这些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冷漠无情。D.司考特太太的姐姐“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的声音和“亲昵地揭下被单”的动作,都体现穷人对待死亡的豁达与洒脱。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萝拉是连接花园内外两个世界的人物,小说借萝拉的视角,描述了富有与贫穷、光亮与昏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B.小说对茶会场景的描写,与对茶会前、后的描写相比,笔墨更简洁,节奏更轻快,比喻、比拟手法的使用,为美好的茶会增添了一丝梦幻色彩。C.薛太太认为“完全是好好的食物”十分适合送人,萝拉却认为这些“残渣剩屑”让人难以接受,充分体现虚伪、冷酷与诚实、善良的鲜明对比。D.小说在矛盾冲突中深化主题:借萝拉内心的冲突,展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又用大量笔墨揭示不同人物、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引发读者的深思。8.在司考特家,萝拉为什么要说“原谅我的帽子”?请结合文本分析。9.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小说结尾处萝拉与哥哥劳利的对话就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6.C7.C8.①萝拉因接受了母亲的帽子而放弃了自己的立场,没能阻止茶会的举行。②萝拉因戴这顶帽子在茶会上得到他人的称赞,同样在他人不幸时享受了快乐。③萝拉戴着炫目的帽子出现在死者家里,显得不合时宜,是对死者的不尊重。9.①萝拉说的“神奇”,想表达她刚发现死亡居然成为穷人摆脱痛苦的方式,这是她从未见识过的。②萝拉发出“人生是不是”的疑问,想表达她看到社会不公,人生有别,却因涉世未深而无法说清。③哥哥劳利轻描淡写地以“不是么”来回应,想表达他觉得萝拉所说之事极为普遍,对此早已漠然处之。【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又营造了欢乐的氛围,为小说奠定了基调”表述有误,小说的基调其实是悲伤的,通过不同阶级的境遇引发人们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B.“表明她情感丰富,心态乐观”理解有误,只能表明她内心空虚、冷漠。她关心的只是她表演得精不精彩。D.公司\n“都体现穷人对待死亡的豁达与洒脱”说法不对,原文“‘别害怕——’她的声音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她亲昵地揭下被单,‘他瞧着挺是样儿的。什么也显不出来’”,“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是在安慰萝拉不要害怕时体现的,不是对待死亡的态度。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充分体现虚伪、冷酷与诚实、善良的鲜明对比”理解有误,应该是虚伪与诚实的对比。这里并没有体现薛太太的冷酷。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语句丰富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这样好看。她疑惑了,难道母亲说的没错?可是她又好像看见那个带着一群小孩,把丈夫的尸体抬回家的不幸女人。她决定等园会结束后再去考虑这件事”可知萝拉因接受了母亲的帽子而放弃了自己的立场,没能阻止茶会的举行。由“萝拉!你看起来真让人神魂颠倒哩”“真是一顶花哨帽子”可知萝拉因戴这顶帽子在茶会上得到他人的称赞,同样在他人不幸时享受了快乐。由“头上那顶装饰着金色野菊花的黑色帽子上,有一条长长的黑丝绒带子垂下来”可知,劳拉带的帽子非常华贵;由“劳拉发现自己到了一个破旧、狭小、低矮的厨房,里面点着一盏冒烟的灯。火炉旁坐着一个女人。她的脸浮肿而红胀,眼睛和嘴唇都肿着,看上去很可怕”“没想到走进了卧室,尸体就放在这里”可知,劳拉前来吊唁时,司各特家贫穷至极,且家里有人去世,因此劳拉漂亮的帽子与吊唁的场合格格不入,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她为自己的唐突道歉。【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语句丰富含义的能力。由“萝拉走上去。一个年轻人正在酣睡,睡得这样熟,这样深,就像在梦乡里。……‘一切都好’,那沉睡的面孔仿佛在说,‘原该如此,我满意’”,死亡居然成为穷人摆脱痛苦的方式,这是她从未见识过的,所以萝拉说“神奇”。由“这时候天色已经发暗了,在一个喧闹的下午过后,傍晚变得一片寂静”“她横穿过街道,走进狭窄的小巷”可知,小说将劳拉家花园的热闹快乐和司各特所住的胡同的狭窄寂静形成对比,表现了不同阶级之间生活境遇的悬殊,萝拉发出“人生是不是”的疑问,想表达她看到社会不公,人生有别,“她期期艾艾”“但是人生是什么,她没法说明白”,表现她因涉世未深而无法说清。公司\n“没有关系,他很明白”,哥哥劳利明白萝拉想说却说不清楚的,即人生是不同的,上层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生活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不是么,亲爱的”,哥哥劳利轻描淡写地以“不是么”来回应,说明他对此早已漠然处之。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为强国,匈奴冒顿攻破之。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余众遁逃远去,怨匈奴,无与共击之。”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出陇西,径匈奴中,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骞得间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为发导译抵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太子为王,既击大夏,分其地而居之,殊无报胡之心。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会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上拜骞为太中大夫。骞初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元鼎二年。浑邪王既降汉,汉兵击逐匈奴于漠北,自盐泽以东空无勾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言:“乌孙王昆莫本为匈奴臣,后兵稍强,不肯复朝事匈奴,勾奴攻不胜而远之。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故浑邪地空无人。今诚以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他旁国。骞既至乌孙,昆莫见骞。骞谕指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兄弟,共距匈奴,匈奴不足破也。”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诸旁国。乌孙发译道送骞还,使数十人,随骞报谢,因令窥汉大小。是岁,骞还,到,拜为大行。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B.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C.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D.乌孙自以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屈匈奴日久/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匈奴不欲移徙/骞留久之/不能得其要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汉朝时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后也可用“单于”泛指外族首领。公司\nB.元鼎,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清皆有年号。C.节,旄节,多以竹为杆,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常持节。D.大行,文中指接待宾客的官吏,相当于外交官员,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后被封为大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氏国王被匈奴单于杀死,月氏人对此心生怨恨,却找不到一起攻打匈奴的人,此时汉武帝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应募出使。B.张骞出使经历坎坷,被匈奴长期扣留,后匈奴内部混乱,张骞与甘父找到机会逃出,回到汉朝,此时他被困匈奴已达十三年之久。C.张骞认为应当趁着汉军新败匈奴单于的时机,与乌孙联合,这样乌孙西面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成为汉的藩臣,汉武帝采纳了张骞的建议。D.张骞到达乌孙国后,向乌孙王昆莫传达了汉武帝的谕旨,希望汉与乌孙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这样匈奴一定会被打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骞留岁余,竟不能得月氏要领,乃还,复为匈奴所得。(2)今诚以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14.汉武帝最初派遣张骞出使月氏的本意是什么?文中张骞出使西域最终的成效如何?【答案】10.C11.B12.B13.(1)张骞停留了一年多,始终不知道月氏人的打算,于是返回汉朝,又被匈奴俘获。(2)现在如果把丰厚的财物赠送给乌孙,招引他们向东扩张(领土),与我国结为兄弟,依据形势他们会听从我朝调遣。14.第一问:传达汉武帝的旨意,希望联合月氏来攻打匈奴。第二问: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使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乌孙王认为离汉朝太远,不知汉朝大小,且长期以来一真臣服于匈奴,且又靠近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西去,张骞在乌孙国滞留了很久,一直没得到明确的答复。“汉”是“远”的宾语,“未知其大小”的主语也是“乌孙王”,承前省略,“汉”后面需要断开,排除AB。“畏”的宾语为“匈奴”,不需要断开;“不欲移徙”的主语不是“匈奴”,而是“大臣”,排除D。故选C。公司\n【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先秦至清皆有年号”错误。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此时他被困匈奴已达十三年之久”错误。结合“单于得之,留骞十余岁……至大宛……传致大月氏”“骞留岁余”“留岁余,会匈奴国内乱,骞乃与堂邑氏奴甘父逃归”“去十三岁”等分析,张骞被匈奴单于俘获,扣留在匈奴十多年。后来找机会逃脱,到了大宛国,又被转送到大月氏国,张骞见大月氏国并无报仇的意思,所以停留了一年多返回汉朝,又被匈奴俘获。拘留了一年多,张骞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长安。张骞一去十三年。张骞不是一直被困匈奴。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竟”,始终,最终;“要领”,关键内容,主要内容,此处可以意译为主要观点,打算;“为……所”,表被动,为被动句。(2)“诚”,假如,如果;“赂”,贿赂,赠送;“益”,增加,与“损”相对;“听”,听凭,听任。【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信息及归纳要点的能力。结合“匈奴降者言:‘月氏故居敦煌、祁连间……上募能通使月氏者,汉中张骞以郎应募”分析——匈奴投降汉朝的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击败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却没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汉武帝最初派遣张骞出使月氏的本意是传达帝王的旨意,联合月氏共同攻打匈奴。结合“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诸旁国”“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等分析——便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附近的国家进行联络。一年多以后,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各国的使臣一起回到长安,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文中张骞出使西域最终的成效是汉朝与西域各国加强联系,且开始联系往来。参考译文:公司\n起初,匈奴投降汉朝的人说:“月氏原来居住在敦煌与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匈奴冒顿击败了它。老上单于杀了月氏国王,其余的月氏人逃到远方,心中怨恨匈奴,却没人愿意和他们共同攻打匈奴。”皇上招募能出使月氏国的使者,汉中人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出使,他从陇西郡出发,途经匈奴所控制的地区,被匈奴单于俘获,扣留在匈奴十多年。张骞找机会逃脱,向西方的月氏国走去,经数十日,到了大宛国。大宛人听说汉朝物产丰富,想通使结好,却一直未能实现,见到张骞,非常高兴,为他安排向导和翻译,送他到康居国,又转送到大月氏国。原月氏国的太子做了国王,进攻大夏国后,占领了它的土地定居下来,没有向匈奴复仇的想法。张骞停留了一年多,始终不知道月氏人的打算,于是返回汉朝,又被匈奴俘获。拘留了一年多,适逢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堂邑氏的奴仆甘父一起逃回长安。皇上任命张骞为太中大夫。张骞刚出发时有一百多人,一去十三年,只有他们两人活着回来。汉武帝元鼎二年,匈奴浑邪王归降汉朝之后,汉军将匈奴驱逐到沙漠以北,从盐泽以东,见不到匈奴的踪迹,去往西域的道路可以畅通了。于是张骞向武帝建议说:“乌孙王昆莫本来臣服于匈奴,后来兵力逐渐增强,不肯再事奉匈奴,匈奴派兵攻打他,不能取胜而远去。现在匈奴单于刚刚被我军击败,而过去的浑邪王辖地又空无人烟。现在如果把丰厚的财物赠送给乌孙,招引他们向东扩张(领土),与我国结为兄弟,依据形势他们会听从我朝调遣。与乌孙联合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成为我国的藩臣。”汉武帝认为他说得有理,便任命张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牛羊数以万计,随身携带价值数千万钱的黄金与布帛,又任命多名持符节的副使,只要路途方便,就派他们出使其他各国。张骞到达乌孙国后,乌孙王昆莫接见了他。张骞向他转达汉武帝的谕旨说:“乌孙如果能回到原来东面的故地居住,汉朝就把公主许配给昆莫做夫人,并结为兄弟之国,共同抗拒匈奴,匈奴一定会被打败。”乌孙王认为离汉朝太远,不知汉朝大小,且长期以来一真臣服于匈奴,且又靠近匈奴,朝中大臣都畏惧匈奴,不想迁徙到东西去,张骞在乌孙国滞留了很久,一直没得到明确的答复,便分派副使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等附近的国家进行联络。乌孙派翻译和向导送张骞回国,又派使节数十人,随张骞到汉朝答谢,并令他们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这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任他为大行。一年多以后,张骞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与各国的使臣一起回到长安,于是西域各国开始与汉朝联系往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柳州城①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公司\n【注】①柳州:柳宗元当时被贬作柳州刺史。②楚客:指楚国诗人屈原。皇树:即橘树,屈原爱橘,曾作《橘颂)赞美橘之品行。柳宗元在本诗中将柑与橘看作同一物。③木奴:指柑橘的果实;据晋习凿齿《襄阳记》记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作宅,种柑橘千株,他临死时叮嘱儿子说待柑树长成则可赖之维持生计,后果然。后世因此称柑橘树为“木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叙事语开篇,自然流畅,第二句中,诗人使用“新”“遍”两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字,却分别写出了柑叶的嫩绿和繁盛,颇具匠心。B.颔联先借屈原爱橘的典故表明自己和屈原对橘树的态度是高度一致的;又借李衡的典故直言自己虽为生计所困也不会对柑树存功利之心。C.颈联想象奇特,用“闻”字把柑橘树开花似“喷雪”与花开香四溢一笔写出,又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将上文“怜”的内容具体化。D.全诗名为记事篇,实为抒怀作。诗中种柑树、赞柑树并设想待其开花结果自己即可品尝等一系列描写,其实都是在抒发内心委婉曲折情感。16.古人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请试着分析一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答案】15.B16.①对柑橘树深沉的喜爱之情。由“怜”写起,到“几岁开花”的盼望,再到“何人摘实”隐含的淡淡伤感,对柑橘的情感经历了一波三折。②因身心孤寂而生出的伤感之情。颈联借花开飘香渲染出一派热闹氛围,但实际上是借外界的热闹来反衬自己内心的孤寂与伤感。③心交古贤不慕荣利的自得之情。颔联通过用典、对比,寄寓了他心有坚守、追求高洁的人生态度。④因贬伤怀却仍自我调侃的旷达之情。尾联本可顺势直接抒发自己迁谪时日已久的感伤,而诗人仍以平缓的语调故作达观之语。(任意答对三点即可)【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B.“直言自己虽为生计所困也不会对柑树存功利之心”一句,表述错误,诗人在诗中并未明言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因此,“为生计所困”无据。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公司\n首句点明“手种”和株数,可见诗人对柑树的喜爱和重视。次句用“新”字来形容柑叶的嫩绿,用“遍”字来形容柑叶的繁盛,不仅状物候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而且把诗人逐树观赏、遍览城隅的兴致暗暗点出,写出自己对柑橘树怀有的深情。接着,从幼小的柑树,远想到它的开花结实,“几岁”、“何人”都上承“怜”字来。“怜”之深,所以望之切,写出对柑橘开花结实的盼望之情。诗人又想到将来由谁来摘它的果实?内心又产生淡淡的哀伤之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则采用典故,他爱柑橘是因为读“楚客”屈原的《橘颂》引起了雅兴,而不是像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那样,想通过种橘来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这两种人生态度的对比,鲜明地表达诗人的取向,流露出他的高情逸致,淡泊名利。颈联用“喷雪”形容柑树开花,下一个“闻”字,把“喷雪”奇观与柑橘花飘香一笔写出,渲染出一种热闹的气氛;用“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这毕竟出于想象。从想象回到现实,热闹的气氛恰恰反衬出眼前的孤寂。尾联看似说: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但这是托词,实际上的意思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本是表达自己忧虑迁谪时间会持续太久,然而却是平缓调侃的语气说出,显出自我开解的达观态度。(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每空1分)17名篇名句默写(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登快阁》巧用钟子期,伯牙,阮籍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姜夔《扬州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战后萧条之景。(4)《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似闲适恬静的日常,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5)《客至》中写待客之简家境之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鲍照在《拟行路难》中用比喻手法控诉门阀制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帝高阳之苗裔兮②.朕皇考曰伯庸③.朱弦已为佳人绝④.青眼聊因美酒横⑤.过春风十里⑥.尽荠麦青青⑦.矮纸斜行闲作草⑧.晴窗细乳戏分茶⑨.盘飧市远无兼味⑩.樽酒家贫只旧醅⑪.泄水置平地⑫.各自东西南北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裔、朕、庸、聊、荠、细乳、飧、樽、醅、泄。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公司\n“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展现出新的韧性,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坚定。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谁也保护不了,()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信心、勇气、担当回答时代课题,作出历史抉择。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携手应对。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让人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命运与共暴风骤雨于事无补同甘共苦B.风雨同舟惊涛骇浪徒劳无功同甘共苦C.命运与共惊涛骇浪于事无补同舟共济D.风雨同舟暴风骤雨徒劳无功同舟共济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B.最终只会损人害己,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C.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只会损人害己。D.霸权霸凌,更是只会损人害己,最终逆历史潮流而动。20.画波浪线的部分修改正确的是()A.我们就一定能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让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人类共同发展!B.我们就一定能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C.我们就一定能在战胜挑战中获得进步,在应对危机中走向辉煌,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D.我们就一定能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让人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答案】18.C19.A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公司\n命运与共:利害一致,命运相同。风雨同舟: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比喻共同经历患难。本处是说各国乘坐在一条大船上,各国的命运是一样的,所以选用“命运与共”。暴风骤雨: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惊涛骇浪:1.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2.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本处是说各国在同一条船上,只有巨舰才能顶得住凶猛的波涛,所以选用“惊涛骇浪”。于事无补:对事情毫无补益。徒劳无功: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本处是说对抗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对事情没有好处,所以选用“于事无补”。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同舟共济:大家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艰险的处境中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本处的主语是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所以应选用“同舟共济”。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前面的成熟对象是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行为,这些行为的结果是害人害己,所以承接上文,排除C、D;根据上文“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可知,这是一种行为,所以后文也应是“搞霸权霸凌”的行为,所以排除B。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两有处语病:一,“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语序不当。按照逻辑关系,应该是先应对危机,然后在战胜挑战,所以正常语序为“在应对危机中获得进步,在战胜挑战中走向辉煌”。二,“让人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不合逻辑。整句话的主语是我们,所以本句话的谓语应是“共同创造”,宾语是“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应改为“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完全修改正确的只有选项B。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盲盒让人迷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惊喜。但是,①。盲盒消费浪潮之下,存在虚假宣传、到手商品与宣传不符、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有地方消保委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10件不同品牌的玩具盲盒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8件有安全隐患,存在造成儿童呼吸道堵塞进而导致窒息的风险,真可谓怀着“拆开有惊喜”的期待,②。盲盒营销击中了猎奇心态、攀比心理等人之“公司\n软肋”。不可预见性让人感觉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盲盒诱惑大家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刺激非理性重复购买;人们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因商家故意降低产品抽中概率,被不断刺激,过度消费……盲盒营销的商品,很多时候不是“真需要”,只是“超想要”。连一些成年人都无法基于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作出理智消费选择,更何况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懵懂无知,③。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以“人们”为开头,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使之与后面一句一起构成排比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不能无视盲盒营销的副作用;②收获的是难以预见的惊恐;③根本无法抵挡盲盒的诱惑22.人们因盲盒的不可预见性感到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因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的诱惑,非理性重复购买;因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前文说到“下一个会是什么惊喜”,后文接着是转折连词“但是”,由此可知此处应是和“惊喜”相反的内容;又根据后文“存在虚假宣传、到手商品与宣传不符、消费纠纷难以解决等问题”,可知,此处应填写“不能无视盲盒营销的副作用”一类的句子。②处,根据前文抽检的结果80%的玩具有质量问题,“存在造成儿童呼吸道堵塞进而导致窒息的风险”,又根据句间语义关系“真可谓怀着‘拆开有惊喜’的期待”可知,此处应填写“得到的却是无法预料的惊恐”一类的句子。③处,根据前文“连一些成年人都无法基于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和兴趣爱好等,作出理智消费选择”,许多成年人都无法抵御盲盒的诱惑,那么对于“涉世未深、懵懂无知”的未成年人,就应是“根本无法抵御盲盒的诱惑”。【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本题要求“以‘人们’为开头”改写句子,首先要让“人们”作为主语,放在句子的最前面;然后分析整个句子,“感觉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非理性重复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是“人们”购买盲盒导致的三种结果;而“不可预见性”“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迎合‘流行趋势’,分封购买”是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可以作为句子的原因状语。公司\n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按照排比句的格式,以“人们”为开头,变换句子为“人们因盲盒的不可预见性感到新鲜刺激,想要满足好奇心;因拿到隐藏款、集齐全系列的诱惑,非理性重复购买;因迎合‘流行趋势’,跟风购买,不由得深陷其中”即可。四、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运动员谷爱凌曾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中,刘姥姥的人生智慧来自于农耕文化传统的生活经验,是中国几千年人情世态经验的积累,是中国这样典型的农业社会人际智慧。这种根植于农耕传统的智慧既有经验性又有时代的局限性。刘姥姥告诫女婿的这句话,虽然有原文具体语境,但抽取出来作为作文原材料,就有了语境的自足性,这种精简的类似名言警句式的自主性,在内涵上往往呈现扩大化的特点。材料这句话是刘姥姥从自己的身份——庄稼人的定位出发谈处世的经验。这种经验,从传统农业文明阶层固化角度看,是劝女婿明确身份,安守本分,这是固守土地的底层农民的生活智慧。地多粮多碗就大,地少粮少碗就小,本事与生活质量要匹配。刘姥姥的这种生活智慧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动:生活欲望低而易于满足;行为上趋于保守,不敢超越边界,不愿寻求变化,缺少创新与突破。守多大碗,就是让人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认识自己有多大能力。吃多大饭,就是让人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扎实奋斗,不要好高骛远!而材料二中谷爱凌代表的是当代文化,代表的是当下青年的思想与行为,这些时代青年崇尚突破边界,崇尚创新,拥抱变化,他们不固化自己的角色或思想,愿意尝试创造,敢于突破传统,甚至敢于喊出“创造历史”的豪迈宣言。公司\n如果说对原材料,我们不把刘姥姥和谷爱凌局限为两个具体的人物,而是看成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那么,刘姥姥的人生智慧和谷爱凌的人生宣言,就代表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碰撞,是农业社会思想与互联网时代思想的碰撞,是典型老年固守本分、不愿变化与时代青年崇尚创新、寻求突破的思想碰撞,甚至,是中西文化的碰撞。如此,这两则作文材料的结合,就产生了“1+1>2”的效果,极具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高考作文的写作特点看,学生仍然可以立足写作主体——青年,从时代对青年的要求出发,对两种思想进行多角度的权衡、比较、分析,表明自己的态度。在思维的层次性上,就可以实现从个体思想行为到文化传统利弊、当下时代潮流与文化革新、时代青年的思想与时代的匹配要求等方面进行层层深入地分析。但要注意的一点是,辩证性分析的要义是客观公正,能一分为二地、发展的看问题,那些绝对化的非此即彼的分析大多是情绪化的、极端化的,简单地否定传统肯定是欠缺说服力的,如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刘姥姥的生活经验,会更客观公正。立意:1.既要守住底线,又要敢于突破。2.不墨守成规,求创新创造。3.有时,守住本分,能防止我们越界。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南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47:39
页数:21
价格:¥5
大小:63.3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