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沈阳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沈阳二中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24届)语文试题命题人:何姝丽刘灏李慧审校人:何姝丽刘灏李慧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酒令的渊源可以追溯至西周晚期的宫宴,针对宴席上众臣子醉而失礼的情况,西周时期设置了“酒监”,并制定了宴席上饮酒的各种规则,称之为“觞政”。后来这种政治上的饮酒方式流行到民间,变得不再严肃古板,成为佐饮助兴、愉悦嘉宾的一种形式,又被命名为酒令。《红楼梦》中有多处关于酒令的描写,这些酒令进入小说后,蕴含着丰厚的文学意蕴,构成了小说叙事情节的一部分。酒令描写也在小说人物、情节、场景中发挥着不同的叙事作用。一酒令的行令规则:弱化宴会人物的等级关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宴会行酒令规则中,《红楼梦》所描写的令官角色,弱化了主子与丫鬟之间的等级差异,营造了一种丫鬟与主子平起平坐,甚至可以超越主子的假象,这种艺术真实增加了宴会人物的描摹空间,使得人物形象更为鲜明、丰满。《红楼梦》第四十回三宣牙牌令中,众人推举鸳鸯为令官,鸳鸯在扮演令官角色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才能和爽利果断的性格。鸳鸯察言观色,果断决策,命令众人行了个贾府最高长辈——贾母熟悉的牙牌令,因为鸳鸯深知这场宴会的本质,是为讨贾母高兴,避免贾母在行令中尴尬与难堪。同时,鸳鸯在扮演令官角色时,给读者展现了丫鬟主子平等的假象。鸳鸯由原先站着侍候众人的丫鬟,一跃成为坐着发号施令的领军人物,此时连贾母、王夫人、凤姐都要听从鸳鸯的调配。但是,组织能力如此之强的鸳鸯却属于是“家生婢女”,在酒令令官的角色之外,自己的命运走向依旧取决于贾府的主子们。鸳鸯在令官角色的光环下,甚至能调度贾府的主子,给读者造成丫鬟与主子平等地位的艺术真实,读者在品味《红楼梦》时,丝毫没有违和之感。二行令时的三种饮酒状态描写使宴会情节错落有致\n《红楼梦》中人物行令时的饮酒状态有“节制饮酒”“微酣”“滥饮”三种,在多达十几处的饮酒描写中,作者总能将宴会饮酒情节写得各有章法,同中有异,错落有致。首先,人物行猜枚划拳令时“滥饮”状态下的表现,对小说表现贾府衰败的情节走向有预示作用。第七十五回,贾珍与尤氏、佩凤诸妻妾猜枚划拳,直至三更的滥饮状态,与祠堂里发出的长叹之声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不肖子孙饫甘餍肥,有负天恩祖德,贾府这个大家世族的荣耀正在加速逝去。此回“滥饮”之后,接下来的情节多是悲情——晴雯之死,迎春误嫁,薛蟠悔娶河东狮等。其次,宴会上众人行令时“节制饮酒”与“滥饮”的饮酒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使宴会饮酒情节的节奏舒徐有致、张弛有度。最后,酒令助酒兴,饮酒“微酣”状态的描写,引动才思,为小说宴会情节增添了一幅醉卧吟咏的图景。不同的饮酒状态参差错落,使得宴会情节各有章法、同中有异。三酒令语言雅俗兼备的描写增添了宴会的欢快氛围酒令语言可俗可雅的包容性,使得《红楼梦》宴会场景的描写呈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比如在第四十回的牙牌令上,史湘云引用唐诗“双悬日月照乾坤”“闲花落地听无声”,并不使读者觉得晦涩难懂,刘姥姥用庄稼人的口吻说“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也并不使读者感觉粗陋、违和。再比如第六十三回的占花名令,探春抽到花签为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读到此处,锦绣雅致,两处语句均出自唐诗。但接下来花签上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由雅返俗,大家举酒戏谑,为脸红的探春道喜。整体上雅俗共赏,娓娓道来,自然贴切。呈现这种艺术效果的原因之一,可归结为《红楼梦》酒令规则的制定,与小说所塑造的场景相吻合。(摘编自郝林芳《<红楼梦>酒令描写在宴会叙事中的作用》)材料二:“酒令”是一种酒桌上的游戏。它的出现与周代酒礼的产生有关。“酒食者所以合欢”,酒令是一种互动的游戏,给喝酒者创造了一种欢乐的气氛。酒令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了,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投壶,就是放一个壶在那儿,然后把箭投进去,输者喝酒。还有一种是射覆,拿一个盆之类的器具,上面盖着让大家猜里面的东西。魏晋南北朝时,酒令有几个特点:第一,特别好聚饮,酒桌上作诗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第二,对联、连语、格律等这些文字游戏,也是在酒桌上形成的。有名的《兰亭集序》,王羲之他们当时就是用“曲水流觞”的方法来联诗。当时还有一种酒令,是采用“竹制筹令”。把竹签当筹,签上面写有酒令的要求,比如作诗、作对,抽到签的人要按照签上的要求去做。白居易的“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说的就是这种酒令。\n酒令的发展可谓五花八门。如谜语,最初就是在酒桌上出现的,包括灯谜、字谜,还有“说大话”。据载,汉武帝时,有一次比谁最能说大话,谁就不喝酒。第一个说大话的是丞相公孙弘,他说我只要一喊,所有的人都能听见,所以别人叫我天下嗷丈夫。接着东方朔说:“我生下来只能坐着,因为我一站起来天就会被顶破。”最后汉武帝判定,天下嗷丈夫输,因为他只会大声喊,罚喝酒。到了宋代,酒筹变成了纸,当时叫“叶子”,纸上画有故事,并写清楚要罚几杯。再发展到后来,就有了“叶子戏”。可以说,“叶子戏”就是纸牌的起源,而筹码后来就变成了骨牌,这种骨牌在清末逐渐发展成了麻将,成了另外一种游戏。(摘编自陈荣安《古人酒令花样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令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但也可以在文学叙述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深入小说的各个方面。B.对宴饮时酒令活动的展现,可以丰富对人物性格的描写,给小说中人物更大的发展平台与空间,比如“鸳鸯”。C.雅俗交错是体现文学包容性的重要方式,“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一句就体现了雅致的风流。D.酒令不光局限在酒桌这个小小的范围之内,也可以结合各种道具。从纸、笔到箭、盆,可谓五花八门。2.下列对材料中出现的名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监”应该是宫廷宴席之上,专门维持宴会秩序,尤其是喝酒秩序,防止出现不雅情况的官员。B.“令官”出现在文章里,是指行酒令过程当中,负责把握规则、安排次序和决定某些其他游戏特质的人。C.“曲水流觞”,是王羲之一行人在兰亭集会之时,行酒令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充分结合了地理特色与人员特质。D.“滥饮”在文章中指一种放肆无度的饮酒状态,和酒令文化格格不入,有酒令的场合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3.根据材料中的观点,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宫廷宴请之时,饮酒方式严肃古板,还专门设置了各种规矩与限制,甚至有具体人员负责。B.刘姥姥因为待人和善,极有可能作为贾府宴会之上行酒令过程当中的“令官”参与更多的关键情节。C.王熙凤是厉害人物,完全有能力在“节制饮酒”“微酣”“滥饮”三种宴饮状态之间切换自如。D.大文人往往不会过分拘泥于雅俗之争,共赏之情才更体现文化的包容性,王羲之就可能和友人在共饮时玩“说大话”。4.两个材料都写酒令,但写作重点并不相同,请分析具体区别。\n5.材料二提到了很多古代酒令,其中投壶这种酒令没有出现在《红楼梦》中,结合材料一,分析一下曹雪芹没有在相关情节中设计这种酒令的原因。【答案】1.C2.D3.B4.材料一重点写《红楼梦》中酒令描写在宴会叙事中的作用:酒令的行令规则弱化宴会人物的等级关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行令时的饮酒状态描写使宴会情节错落有致;酒令语言雅俗兼备的描写增添了宴会的欢快氛围。材料二重点写酒令的发展变化及特点。周代酒令有投壶、射覆;魏晋南北朝有了对联、连语、格律等;还有谜语,“说大话”。酒筹由竹制变为纸制。5.(1)不能更好呈现鲜明的人物形象;(2)不利于塑造各有章法、同中有异、错落有致宴会饮酒情节;(3)不利于营造宴会的欢快氛围。【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一句就体现了雅致的风流”错误,原文为“但接下来花签上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由雅返俗”,可知此句体现的是“俗”。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D.“有酒令的场合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错误,原文为“《红楼梦》中人物行令时的饮酒状态有‘节制饮酒’‘微酣’‘滥饮’三种”,可见“滥饮”状态也会出现在有酒令的场合。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选项因果关系不成立。结合原文“鸳鸯在扮演令官角色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才能和爽利果断的性格。鸳鸯察言观色,果断决策”可知,令官光“为人和善”是不行的,刘姥姥既不识字,又和贾府人不熟,更无组织才能与爽利性格,所以不可能当上令官。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红楼梦》中有多处关于酒令\n描写,这些酒令进入小说后,蕴含着丰厚的文学意蕴,构成了小说叙事情节的一部分。酒令描写也在小说人物、情节、场景中发挥着不同的叙事作用”,重点写《红楼梦》中酒令描写在宴会叙事中的作用。具体为:“酒令的行令规则:弱化宴会人物的等级关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行令时的三种饮酒状态描写使宴会情节错落有致”“酒令语言雅俗兼备的描写增添了宴会的欢快氛围”。材料二,“‘酒令’是一种酒桌上的游戏。它的出现与周代酒礼的产生有关”“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投壶……还有一种是射覆”“魏晋南北朝时,酒令有……对联、连语、格律等这些文字游戏”“当时还有一种酒令,是采用‘竹制筹令’”“酒令的发展可谓五花八门。如谜语,最初就是在酒桌上出现的,包括灯谜、字谜,还有‘说大话’”“到了宋代,酒筹变成了纸”,据此可知,重点写酒令的发展变化及特点。周代酒令有投壶、射覆;魏晋南北朝有了对联、连语、格律等;还有谜语,“说大话”。酒筹由竹制变为纸制。【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投壶是放一个壶在那儿,然后把箭投进去,输者喝酒的酒令。“鸳鸯在扮演令官角色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才能和爽利果断的性格。鸳鸯察言观色,果断决策”,而投壶这个酒令太简单,不需要怎么组织与决策,展现不出鸳鸯鲜明的形象,不利于人物塑造;“《红楼梦》中人物行令时的饮酒状态有‘节制饮酒’‘微酣’‘滥饮’三种,在多达十几处的饮酒描写中,作者总能将宴会饮酒情节写得各有章法,同中有异,错落有致”,而投壶这个酒令太单调,而且不适合贾母、王夫人及众小姐们操作,不能更好的使行令者呈现各自的状态,也就不利于塑造各有章法、同中有异、错落有致宴会饮酒情节;“酒令语言可俗可雅的包容性,使得《红楼梦》宴会场景的描写呈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比如在第四十回的牙牌令上,史湘云引用唐诗……”,行酒令作诗接句都以语言形式来表现,而投壶这个酒令是展示动作技巧,没有语言的丰富的形式与内涵,更谈不上雅俗共赏,与小说所塑造的场景不相吻合,不利于营造宴会的欢快氛围。(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舞会德拉萨这座城市被英勇的骑士团收复了,必然,在德拉萨伯爵的府邸举行了盛大的庆功舞会。全城的贵族富商以及立功的骑士们齐聚于此。此时,正好是第七首圆舞曲演奏完毕的休息时间。“您是不是爱上我了?骑士先生……”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士向同桌身边的男子发问。“……您为什么这么想?”年轻的骑士显然有点意外。“您连着请我跳了七支舞啊!”\n“啊……这个……从第一支舞开始,您就紧紧攥着我的胳膊,直到刚才您才松手,作为一个骑士……”骑士先生努力做着解释,“其实,我已经有目标了……”短促而费力地换了口气后,他继续说到:“等下一支舞曲响起,我会去邀请利兹伯爵的女儿跳舞,像我这种既没家世又没钱的草根骑士,要得到晋升,光靠点战功是不可能的,所以……”“可那伯爵千金已经和海德船行的长子……秘密约会半年了。”女子没等骑士说完,接上了话茬。一小段几乎难以察觉的沉默后,年轻的骑士再次发起了冲锋:“那我就去请海德的女儿跳舞。”“她喜欢大胡子,除非你现在就能长出来。”“我听说斯突尔男爵的女儿秀外慧中……”“所以她妈妈把她卖给了亲王的侄子。”“特蕾西小姐总不会……”坚强的战士还没有放弃希望。“那个漂亮的寡妇?她在社交圈很有地位,而且她就喜欢和年轻骑士鬼混,尤其是你这种类型。但她也是利兹伯爵的秘密情妇,所以……那些骑士最后的结局都不怎么样。”骑士的冲锋彻底失败,人仰马翻,绝无退路……随后,走投无路的小伙子脸上满是困惑地感叹:“您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你以为那些贵妇人平时聚在一起都干吗?讨论诗歌艺术还是国家大事?”姑娘回答得倒是轻松。“那您有什么好建议吗?”骑士先生张口,恐怕这是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了。简单地左右观察后,稻草发言了:“我觉得像您这样一位坦诚的坏蛋,应该找一个像我这样聪明开朗又善解人意的姑娘。”“哈哈哈哈哈……”年轻的骑士今晚第一次笑得这么开心。接着,他不紧不慢地说到,脸上还挂着浅浅地笑:“我小时候曾遇到一个怪人,他说我二十八岁的时候会得到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机会。奶奶说他是魔鬼,把他打了出去,还叫我忘记听到的话。我总是觉得,这世上有那么多机会,以我的才能……哪用得着等到二十八岁?”片刻停顿,浅笑变成了苦笑,“您知道吗,像我这样出身贫寒的骑士,要在生与死之间走过多少次,参加多少战役,才能得到一张邀请函,走进这间金碧辉煌的大厅?作为一个骑士,我相信勇气和信念,但我却没法相信命运是公平的……”“您二十八岁了?”打断恰到好处。“是的,而且还正巧在这场战役中立了点军功。”“那今天就是命运对您微笑的日子了。”“有些事,像您这样的小姐是没法理解的……”\n“我有个一起长大的朋友,”女孩再次打断,这次好像就没那么恰当,“她十岁起就拉着我练习宫廷舞蹈。每年至少要添置四套晚礼服和一堆首饰。然后天天盼着长大,能够去参加舞会。希望能够邂逅一位英俊潇洒的骑士。你能相信吗,她这五年来问过最多的问题就是‘如果跳完舞,那位骑士还是不肯松手怎么办?’每次我都在心里嘲笑她,好像她活着就是为了场舞会,除此之外人生就再没有别的意义了!真是可恶!”这突如其来的咒骂一半来自回忆,一半来自控制不住的泪水。好在,骑士先生及时递上了手帕。“谢谢您的手帕。我猜您一定以为,我说的就是我自己……”长长的叹气之后,故事没有完,“她病了,昨晚兴奋得睡不着,结果早上发了烧……只能躺着。然后我……我……”又一次被泪水中断,又一次被一条新手帕拯救,“我穿上她的裙子,戴上她的首饰,自己叫了马车……很蠢是吧,我赌上了一切!就是为了走进一个别人的梦!你……身上到底有多少手帕?”第三条手帕没有办法阻止女孩的情绪了,“然后我看到了她描绘过的四重水晶吊灯,高耸的大理石柱,异国的鲜花,奇装异服的小丑,歌唱的诗人,还有潇洒的骑士……我知道这些不属于我……见鬼!可人有时不就是为了一个梦而活着吗?我站在这里,有谁能看出我是个女仆?一样有人走过来向我献媚。一身衣服而已!所以先生,别说我他妈的不理解……”淋漓的痛快之后是不那么痛快的道别,女士顾不了那许多了:“对不起,我要先走一步了,不管怎样,我祝您……今晚幸运……”清清的月光之下是冷冷的护城河,冷冷的长河上方架着孤寂的吊桥。而吊桥上独自离开的“灰姑娘”还是被身后追逐的人影赶上了。“您要抓我这小偷归案吗?”面对这马上的高大骑士,姑娘没有丝毫退缩。“按礼仪,在舞会结束后,骑士要护送小姐回城堡的。”“可您的舞会还没有结束呢。”“舞会而已……”“……您,这是在冒险。”“冒险,是骑士的天职。”(改编自吴淼《塔希里亚故事集》,本次改编已经征得作者同意)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中只有很少的自然环境描写,但也通过它们达到了对现场气氛的烘托与对情绪的渲染。B.小说的背景虽然是远离我们生活的欧洲中世纪,但并不妨碍我们理解其中人物的心境与行事逻辑。C.文本结尾,没有明确写明两人结局,但通过前面剧情的铺叙,已经能够让读者品出未描述的情节。D.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并不是完美的,作者在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也对其中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7.下列对小说中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没有特别详细的社会环境描写,但却在人物的交谈之中,把相关信息交代出来,起到了相似作用。B.《舞会》这篇小说,对所谓的上流社会身份进行了讽刺和嘲弄,而对底层人民的努力和智慧给予了更多肯定。C.\n小说没有给出明确的人物外貌特征,却也表达出了完整的写作意图。这说明外貌描写在小说中可有可无。D.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对话,这种侧重用语言表现人物发展情节的方式有点类似戏剧写作。8.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根据自己对小说这种文体的理解,分析这种安排起到的作用。9.文本中两位主角性格并不是单一平面的,而是各自拥有不同的侧面,这样构筑人物性格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小说中。请举出《红楼梦》中有这种不同性格侧面的人物,描述性格特征并举出具体事例。【答案】6.D7.C8.①刻画人物性格,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了骑士的坦诚和想通过捷径晋升的形象;塑造了女仆乐观开朗、心怀梦想的形象。②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通过骑士和女子的对话,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③表现了主旨,讽刺和嘲弄上流社会身份的荒淫生活,肯定了底层人民的努力和智慧给予了更多。9.①文本中主人公为梦想而活有其努力上进的一面,也有其为了实现梦想手段不太光明磊落的一面。②《红楼梦》中林黛玉富有才学诗情,悟性极强、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而又淡泊名利。但是又尖酸刻薄、素习猜忌。如:林小红曾经说“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宝钗也因为黛玉好弄小性,没有跟着宝玉一起去潇湘馆找黛玉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进行了深刻的揭露”错误,文本塑造的人物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但是并非深刻揭露,更多的是肯定。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这说明外貌描写在小说中可有可无”错误,文中“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士”“面对这马上的高大骑士”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虽然很少,但是仍然可以看出人物的外形,说明只是“没有给出明确的人物外貌特征”,并非没有外秒描写,并且外貌描写并非可有可无。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对话情节作用的能力。\n人物上,由“等下一支舞曲响起,我会去邀请利兹伯爵的女儿跳舞,像我这种既没家世又没钱的草根骑士,要得到晋升,光靠点战功是不可能的,所以……”可知,骑士有自己的理想,也为理想努力,但是依然想通过找一个上流社会的女朋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由“可人有时不就是为了一个梦而活着吗?我站在这里,有谁能看出我是个女仆?一样有人走过来向我献媚。一身衣服而已!所以先生,别说我他妈的不理解……”可知,女仆为了梦想而生活,却不得不像小偷一样凭借一身衣服实现自己的梦想。可见,对话描写塑造了人物性格。情节上,通过二人的对话,引出了“伯爵千金已经和海德船行的长子”“海德的女儿”“斯突尔男爵的女儿”等人的故事,也推动了“骑士”“女仆”故事情节的发展。主旨上,“可那伯爵千金已经和海德船行的长子……秘密约会半年了”“所以她妈妈把她卖给了亲王的侄子”等对话描写讽刺了上流社会的荒淫、金钱至上等;“像我这样出身贫寒的骑士,要在生与死之间走过多少次,参加多少战役,才能得到一张邀请函”等对话写出了下层社会人们的努力。可见对话描写突出了小说的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由“等下一支舞曲响起,我会去邀请利兹伯爵的女儿跳舞,像我这种既没家世又没钱的草根骑士,要得到晋升,光靠点战功是不可能的,所以……”可知,骑士有自己的理想,也为理想努力,但是依然想通过找一个上流社会的女朋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由“可人有时不就是为了一个梦而活着吗?我站在这里,有谁能看出我是个女仆?一样有人走过来向我献媚。一身衣服而已!所以先生,别说我他妈的不理解……”可知,女仆为了梦想而生活,却不得不像小偷一样凭借一身衣服实现自己的梦想。可见,文中的主人公积极上进、乐观善良,但又有自己的小心思,想凭借其他人得以晋升,女仆通过偷拿朋友的衣服实现梦想。从中可以看出,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并非“圆形人物”“标签化人物”,而是立体可感的,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有多个侧面。贾宝玉,他很有灵性、纯真多情、追求完美;然而他又是一个矛盾体,在很多事情上体现出自身懦弱无能的一面。“枫露茶事件”中,乳母李嬷嬷来过,就把那碗枫露茶给喝完了。宝玉大怒,摔了茶杯说要撵走李嬷嬷,谁知惊动了贾母。最后事情的结局是茜雪背了个锅,莫名其妙被撵走了。照理说,那样懂得“怜香惜玉”的贾宝玉应该尽力挽留茜雪,对吧?可是他真就“怂”了,什么也没敢说。林黛玉。她是一个天生就带有“女神”气质的人物,首次是绛珠仙子转世,自带一股仙气;其次,她的才学诗情都无人能及,并且悟性极强、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而又淡泊名利。就是这样一个才情和心性都颇受人喜爱的“女神”,缺点也非常明显。我们不妨透过第二十七回里林小红的评价来回忆一下:“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风声,怎么样呢?”而就在这一段文字前面,宝钗因为想到“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才走慢了几步,没有紧跟着宝玉去潇湘馆找黛玉。曹雪芹的大家之笔,有一个方面就体现在于细节处勾画出人物更加丰满的性格——人无完人,虽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正是这样的“圆形人物”才让读者有了更深的领悟,也因此而更加喜爱《红楼梦》。\n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曰:“此非常人。”乃深自结纳。文静坐与李密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文静曰:“天下大乱,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世民曰:“安知其无,但人不识耳。我来相省,非儿女之情,欲与君议大事也。计将安出?”文静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群盗殆以万数,当此之际,有真主驱驾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世民笑曰:“君言正合我意。”乃阴部署宾客,渊不之知也。世民恐渊不从,犹豫久之,不敢言。会突厥寇马邑,渊遣高君雅将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仁恭、君雅战不利,渊恐并获罪,甚忧之。世民乘间屏人说渊曰:“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世民徐曰:“世民睹天时人事如此,故敢发言。必欲执告,不敢辞死。”渊曰:“吾岂忍告汝,汝慎勿出口。”明日,世民复说渊曰:“今盗寇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诏讨贼,贼可尽乎?要之,终不免罪。且世人皆传李氏当应图谶,故李金才无罪,一朝族灭。大人设能尽贼,则功高不赏,身益危矣。唯昨日之言,可以救祸,此万全之策也,愿大人勿疑。”渊乃叹曰:“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B.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C.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D.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常,与《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中的“非常”意义相同。B.南巡,指天子巡行南方以了解民风民情,据史书记载,舜帝曾南巡至南岳。\nC.东都,指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其中洛阳因其时间长而名声最大。D.大人,指地位尊贵的人,也可以是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是李世民对其父的称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文静与李世民结交颇深,李世民曾向刘文静问计,刘文静对社会形势的分析透彻。B.虽然刘文静的谋划契合李世民的心意,但世民最初也只是暗中行事,不敢告诉李渊。C.王仁恭二人作战失利,李渊担心他俩会一起被治罪,李世民则趁机劝李渊起兵反隋。D.李渊听到世民“兴义兵”的建议,先说要把他抓起来,后经世民劝说终于同意起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静坐与李密连昏,系太原狱,世民就省之。(2)会突厥寇马邑,渊遣高君雅将兵,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14.刘文静认为要想平定当时大乱的天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答案】10.D11.A12.C13.(1)刘文静因为和李密联姻受牵连而获罪,被关押在太原的监狱里,李世民去监狱探视他。(2)适逢突厥进犯马邑,李渊派遣高君雅率兵,和马邑太守王仁恭合力抵御突厥军队。14.刘文静认为:①天下大乱,需要像汉高祖那样的人才来平定;②需要真正有胆识的君主来统一;③需要有利的时机和众多豪杰的帮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世民聪慧、明理、勇武、果决,见识胆量过人,眼见隋朝皇室正处于变乱之中,暗中怀有安定天下的志向,他为人谦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结交宾客,都得到了他们由衷的拥戴。晋阳令刘文静看见李世民认为他与常人不同。“阴有安天下之志”中“阴”修饰“有”,要放后一句,据此可排除AB。“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中“散财结客”是动宾式的联合结构,“客”与“结”不能断开,可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与《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一句中的‘非常’意义相同”错。文中的“非常”意思是“不寻常”,而《鸿门宴》中的“非常”意思是“意外变故”,二者并不相同。故选A。【12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李渊担心他俩会一起被治罪”错。原文“渊恐并获罪”,意思是“李渊担心自己和他们一起被治罪”,而不是“担心他俩会一起被治罪”。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坐”,因……犯罪;“连昏”,指姻亲,昏,通“婚”;“系太原狱”,省略句,“系(于)太原狱”;“省”,探视。(2)“寇”,进犯;“将”,率领;“并力”,合力;“拒”,抵御。【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天下大乱,非高、光之才不能定也”可概括出:天下大乱,需要像汉高祖那样的人才来平定;结合“当此之际,有真主驱驾而用之,取天下如反掌耳”可概括出:需要真正有胆识的君主来统一;结合“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群盗殆以万数”“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以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可概括出:需要有利的时机和众多豪杰的帮助。参考译文:\n李世民聪慧、明理、勇武、果决,见识胆量过人,眼见隋朝皇室正处于变乱之中,暗中怀有安定天下的志向,他为人谦逊,礼贤下士,散发财物,结交宾客,都得到了他们由衷的拥戴。晋阳令刘文静看见李世民而认为他与常人不同,说:“这个人不是平常人。”于是主动和他交往。刘文静因为和李密联姻受牵连而获罪,被关押在太原的监狱里,李世民去监狱探视他。刘文静说:“天下大乱,没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才能是不能平定的。”李世民说:“怎么知道没有呢,只是人们认不出来罢了。我来探视你,不是为了儿女之情,是想和你商议大事。现在该采取什么对策呢?”刘文静说:“现在皇上南巡江、淮一带,李密围困进逼东都,群盗大概数以万计,当今之时,如果有真命天子驱使驾驭并利用他们,夺取天下就易如反掌了。太原百姓都逃避贼寇涌入城中,我担任太原县令几年,知道那些豪杰,一旦把他们收拢集结起来,可以得到十万人,令尊大人所率领的将士也有数万人,一旦发话,谁敢不服从?凭借这些兵力乘虚进入关中,号令天下,不超过半年,帝业就可以成功了。”李世民笑着说:“你的话正符合我的心意。”于是暗中部署宾客,李渊不知道这个情况。李世民担心李渊不同意,犹豫了很久,不敢向李渊禀明。适逢突厥进犯马邑,李渊派遣高君雅率兵,和马邑太守王仁恭合力抵御突厥军队。王仁恭、高君雅作战失利,李渊担心自己会一起被治罪,心里很忧虑这件事。李世民趁机屏退他人,劝说李渊道:“如今皇上昏庸无道,百姓艰难窘迫,晋阳城外都是战场。父亲大人如果拘守小节,下有流寇盗贼,上有严刑峻法,危亡为时不久了。不如顺应民心,兴举义兵,转祸为福,这是上天授予的良机啊。”李渊大惊说:“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我现在就把你抓起来报告朝廷。”李世民慢慢地说:“我观察天时人事都这样,所以敢说这番话。一定要把我抓起来告官,我也不敢推辞一死。”李渊说:“我怎么忍心告发你,你千万要谨慎不要乱说。”第二天,李世民又劝说李渊道:“现在盗寇日渐增多,遍布天下。父亲大人受命讨伐贼寇,贼寇能除尽吗?总之,最终也免不了获罪。况且世人都传说李氏应当应验图谶,所以李金才无罪,却在一个早上便被灭族了。父亲大人假如能够除尽贼寇,那么功高而不会获得封赏,自身却更加危险了。只有我昨天说的话,可以解救祸端,这是万全的对策,希望父亲大人不要疑虑。”李渊于是感叹说:“我一整夜都在思考你的话,也确实有道理。今天家破人亡也由你,变家为国也由你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赴举别所知李山甫腰剑囊书出户迟,壮心奇命两相疑。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黄祖不怜鹦鹉客①,志公偏赏麒麟儿②。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注】①东汉名士祢衡曾作《鹦鹉赋》,因恃才傲物被太守黄祖所杀。②传说南朝梁徐陵四岁即聪颖异常,被高僧宝志赞为“麒麟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腰剑囊书”“出户迟”等描写,突出诗人参加科考的壮心。B.颔联中“一双手”“三两枝”,在朴实无华的数词当中蕴涵着深意。C.颈联中黄祖杀才子祢衡和志公赞幼年徐陵的两个典故,形成鲜明对比。D.尾联用鲍叔牙之典,呼应诗题,点明此诗是诗人应举前告别友人之作。16.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应考举子之多与录取名额之少对比鲜明,表达了对能否考中的担忧;②用志公偏赏徐陵之典,表达了对获得赏识的渴望;③用鲍叔牙之典暗含友人对“我”的理解与担忧,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与思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A.\n“突出诗人参加科考的壮心”错误,根据诗人的行为“出户迟”和后句“壮心奇命两相疑”可见,诗人并非充满“壮心”,而是对自己“奇命”(命途多舛)而有所怀疑,故而有些迟疑,担心自己无法考中。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中,“麻衣”是借代参考的士子,“尽举”可见所有读书人都期盼着能够考中,然而“桂树只生三两枝”,运用“折桂”典故,能攀折的桂枝只有“两三枝”,指出能考中的人只有“两三个”,考试举子之“尽”与录取人数之“两三”之少形成对比,流露出作者对自己能否考中的担忧之情。“志公偏赏麒麟儿”一句,运用典故,流露出作者渴望自己的才华能得到伯乐赏识的心情。“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中,运用管仲受鲍叔牙信任、举荐的典故,把友人比作鲍叔牙,暗含友人最理解“我”的心意,同时写其“忧我”,又表达出友人对“我”的关心和担忧之情,而诗人临别写诗相赠,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思念之情。(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作为君主,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借写秦灭亡是由自身原因导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则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告诫统治者如此之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鸣琴垂拱②.不言而化③.族秦者秦也④.非天下也⑤.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⑥.是又在六国下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重点字有:鸣、拱、族、故。第Ⅱ卷(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从2018年6月19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游戏成瘾正式列入精神疾病,网络游戏带来的“数字健康”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是破解这一公共卫生课题的。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也与其成长环境。与其一味苛责、视游戏为,不如一点一滴改善家庭教育,通过增亲子之情()促健康之趣,在\n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从而摆脱“数字健康”问题,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燃眉之急息息相关洪水猛兽耳濡目染B.当务之急息息相关洪水猛兽潜移默化C.当务之急休戚相关毒蛇猛兽潜移默化D.燃眉之急休戚相关毒蛇猛兽耳濡目染19.括号内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B.,:、、C.,,、,D.?,,,20.疫情上课期间,很多同学成了“网课学困生”——一上课网速就慢了,一提问麦克就断了,一自习摄像头就暗了,一看朋友圈“王者荣耀”上线了!请结合文段一相关内容为线上学习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目的性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8个字。【答案】18.B19.C20.远离虚幻的网游,拥抱奋斗的青春。【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组,“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非常紧急的情况。“当务之急”,指当前急切应办的事。结合“破解这一公共卫生课题”分析,用“当务之急”。第二组,“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语境中没有“祸福”的意思,应用“息息相关”。第三组,“洪水猛兽”,比喻极大的祸害。“毒蛇猛兽”,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此处是指把游戏视为祸害,用“洪水猛兽”合适。第四组,“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根据“提升自控能力,从而摆脱‘数字健康’问题,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应选“潜移默化”。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n第一处,“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是后一句“是”的主语,所以此处不是问句,应用逗号。第二处,“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也与其成长环境……”是作者间接引用,不是研究表明内容的直接引用,应用逗号。第三处,“增亲子之情”“促健康之趣”都为“通过”的宾语,中间应用顿号。第四处,“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为并列谓语,中间应用逗号。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标语的能力。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和鼓动性。本题内容上,要结合文段中所讲的学生网游成瘾的现象来写,宣传并鼓舞学生走出网游,投入线上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式上,标语不能使用较长的句子,多为简单的无主句,多为动宾结构,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语言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生动活泼,同时力避华丽的辞藻。此题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可以使用对偶、对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三小题,11分)什么是考试焦虑呢?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复杂反应。每个人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时,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考试焦虑。那么,①?从社会层面来说,②。尤其是对于重大考试,这种期待就更为强烈。这种周围人的期待,有时会在无形之中给考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期望程度越高,考生随之产生的心理压力越大。从心理层面来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于个人来说,考试被看作一个衡量自身能力的过程。当学生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时,就会感到自身能力得到肯定;反之,当考试失败时,③。一旦我们开始担心这种考试失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时,焦虑的情绪就自然发生了。21.划浪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2.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23.期中考试你的成绩并不理想,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下面哪一项不能引起你的考试焦虑()A.上一次月考成绩不理想,一直不确定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出现问题。B.老师上周找你谈话,为你详细讲解了最近错题。C.最近线上学习总在课上偷偷玩手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nD.考试前一天妈妈鼓励你“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答案】21.当我们开始担心这种考试失败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时,焦虑的情绪就自然产生了。(或改为:当我们开始担心这种考试失败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时,就很容易陷入焦虑的情绪中。)22.①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考试焦虑呢②考生周围的人都可能对考生的考试成绩抱有期待③可能会怀疑自身能力23.C【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1)句式杂糅。“一旦……时”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应删掉“时”,或者改为“当……时”。(2)搭配不当。“情绪”与“发生”搭配不当,应表述为“情绪产生”,也可以改为“就很容易陷入焦虑的情绪中”。【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从社会层面来说”“从心理层面来说”可知,后面两段都是解释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所以①是对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的提问,故可填入“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考试焦虑呢”。第二空,从后文“尤其是对于重大考试,这种期待就更为强烈。这种周围人的期待,有时会在无形之中给考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填入内容与周围的人的期待有关,再联系文段内容可以推测出,周围人应是对考生的考试成绩抱有期待,故②中可以填入“考生周围的人都可能对考生的考试成绩抱有期待”。第三空,从前文“当学生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时,就会感到自身能力得到肯定”可知,与之相反的是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据此可以填入“可能会怀疑自身能力”。【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内容的能力。C.选项内容是学习不努力,本身对学习并不在乎,所以不会引起考试焦虑。ABD三项都符合“从心理层面来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于个人来说,考试被看作一个衡量自身能力的过程”,所以考生会比较重视成绩,以此来检验自己的能力。如果成绩不好就会产生考试焦虑。故选C。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n《荀子》有言:“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意思是努力探求才有所得益,身体力行才有所成就;《孟子》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前者提及“为”的意义,后者提及“为”的前提。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社会现实以及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不为而后有为陶渊明舍弃“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衣食无忧的生活,而选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我们展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傲骨。古人也曾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那我们作为一个中学生,有哪些可以有所为,又有所不为呢?大道之行也,君子敢为人先。刘和珍就是一个有为的青年。她看见国人的现状,徒步请愿,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唤醒庸人。事后,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刘和珍君敢为人先,至今被我们纪念。同时,大道之行也,君子也有不为。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被世人称赞。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说着,他也不去见督邮,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陶渊明不堪政治上的腐败肮脏,毅然弃官归隐。故君子也有所不为。再说林语堂是个很有骨气很有节操人。他心胸坦荡,敢讲真话,从不巴结权贵,始终不做官,只要是他看不惯的,看不顺眼的,他都敢批敢写。因此,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有不为斋”。林语堂的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往往也有“不为”的事。正如蒋介石要给他安排一个考试院副院长的位置,但是林语堂坚决不受,表示回到台湾之后,不问政治,只想要编好《当代汉英辞典》。《当代汉英辞典》的编写即有为,不问政治即无为。林语堂故为君子,因其禀性有所为,有所不为。尔等虽称不上君子,但我们也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该做的地方,将事情做到最好,即为之;在不该做的地方,坚持不做,即不为。青春如歌,岁月如书,我们希望在青春的旅途上寻求成果,我们肯定渴望有所为,可是当有所为的同时,也要选择有所不为,即所不可以为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n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选取儒家经典中的名句为材料命题,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指导学生关注奋进、努力、选择等话题。两则名言看似意旨冲突,实则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为”的多重意涵。“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强调积极行动的意义,鼓励人们努力探求,勤于实践。“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强调行为的选择性,有些事要干,有些事则舍弃不干,如此方能实现“有为”。综合把握两则名言的意旨,需要有辩证统一的思维,一方面承认积极作为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又要思考行为的前提及限制。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及事物,一定要有双会甄别、选择的眼睛,有些事情“不为”方能成就事业、人生等的“有为”,方能体现人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再者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应该学会选择、适度放弃,才能专心致志地学好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命题要求“结合社会现实及自身发展”去思考,提醒学生要有大局意识,将“小我”融入到大环境中去。立意:1.“有为”非“泛为”,君子有为,为之有道。2.“不为”非不作为,莫将舍弃当“躺平”。3.理想为帆,奋斗为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47:46 页数:19
价格:¥5 大小:60.7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