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沈阳二中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23届)历史试题命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审校人:高二历史备课组说明:1、测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打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70分)一、选择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1.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指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D项正确;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秦朝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C项错误。故选D项。2.春秋战国时,“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太牢;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而在乐府诗《羽林郎》中,民女胡姬却可以“春日独当垆”,奴仆冯子都可以食用“金盘脍鲤鱼”。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汉代无为而治的理念B.汉代等级观念的淡化C.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D.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从春秋战国到汉代饮食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贵族食用酒、鱼等,汉代的平民、奴仆也可食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提高,即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故C正确;汉代无为而治的理念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不是根本原因,排\n除A;汉代等级观念的淡化是表现,也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排除D。3.西汉初年,统治者认为“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而天子大权一旦旁落,则极可能重蹈秦朝覆辙;同时相较关中而言,关东不可控因素很多;如此庞大的国家全部收归中央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若委任外臣,又不大放心。这则材料旨在说明A.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治B.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C.郡国并行制符合现实需求D.君主大权独揽导致秦朝灭亡【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西汉初年的统治者无力实现中央的高度集权,且不放心将权力交给外臣以致重蹈秦朝覆辙,故推行郡国并行制完全有必要,故选C。材料中西汉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教训,认为有必要恢复分封制,但其并不否定中央集权的作用,排除A;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故B项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主旨在于揭示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并非在于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排除D。4.据《后汉书》记载:“东汉自和宦官诛外戚窦宪,对郑众封候信任”。此后“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皆由宦官决定政局,信用宦官有其缘故。这表明A.皇帝在与外威的斗争中处于劣势B.皇帝惟有借助宦官才能掌控政局C.宦官干预朝政的合法化、制度化D.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宦官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君主专制下皇权不断加强,因此宦官依靠皇帝的信任掌握较大的权力,变相地窃取了皇权,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故AB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宦官通过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取得皇帝的信任,进而掌握权力并于预朝政,这不是制度化、合法化的权力,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5.“罗马的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还想让市民感觉到他们分享到了\n这种宏伟……当人同整个建筑相比时,人是多么的小,但当他只要同圆柱和框缘构成的单个矩形拱门相比时,他就显得大多了。通过这种办法,罗马公民能感到他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据此可知,大斗兽场这一设计的主要意图是A.表彰罗马图拉真皇帝的丰功伟绩B.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C.将建筑的力度与美感融和为一体D.揭露角斗表演的残忍与缺乏人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罗马的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还想让市民感觉到他们分享到了这种宏伟”可知,罗马建筑师要求发挥罗马人的公民意识,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属感和参与罗马政制的积极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罗马图拉真皇帝的丰功伟绩,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建筑的力度与美感融和为一体,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揭露角斗表演的残忍与缺乏人性,而是强调提高罗马公民的归宿感和积极性,排除D。6.如表是1750年—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国别时间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英国1.94.39519.922.918.5德意志诸邦德国2.93.53.54.98.513.2美国0.10.82.47.214.723.6中国32.833.329.819.712.56.2印度24.519.717.68.62.81.7A.18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B.西方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尖锐C.工业化浪潮缩小了东西方差距D.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美【答案】D\n【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中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比重上升,中国、印度的比重下降,说明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洲,D正确;表格只涉及1750年数据,不能说明18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1750年—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没有涉及“西方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尖锐”,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1750年—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未涉及“东西方差距缩小”的问题,故C错误。7.欧洲文化能整个地迁移到南北美洲,是因为原住民或者被消灭,或者已被撵走。但印第安文化的影响依旧存在,例如披在肩上的塞拉普毛毯起源于印第安部落。日常菜肴中的玉米粽子、玉米粉圆饼和各种辣菜都是以印第安两大名产蚕豆和玉米为基本原料。据此可知美洲文化A.融合多种文化具有多元性B.完全来自欧洲文化的迁移C.依旧是印第安文化占主导D.不受干扰自成体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美洲文化融合了欧洲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具有多元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均排除。8.晚清时期的《点石斋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面是其中一幅图画《西医治病》(画中字为:都中施医院之西医某君,未谙语言,而治病给药必需详询,方知病之原委.....西女某教中人亦好善为怀者愿代某君喉舌之……赴院病人,日以百计)。这反映了\nA.中医中药渐在近代渐趋衰落B.西医西药在中国广泛传播C.国人对西医的作用有所认同D.报刊的商业功能不断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该图画说明当时的国人接受了西医治病,说明国人对西医的作用有所认同,C项正确;国人认同西医不代表中医渐趋衰落,排除A项;“广泛传播”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不是报刊的商业功能的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9.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D.交通运输网络化布局【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1949年到2018年,陆海空交通工具的数量剧增,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数量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n10.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向非洲许多国家派出了大批医疗队,使得非洲一系列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在国内疫情基本控制的前提下,中国又向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和运送了医疗物资。这主要体现了A.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B.中国对非洲盟国的援助C.我国的医疗技术世界领先D.中国要提高国际影响力【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中国对外排除了大量的医疗队伍抗击疾病,这体现了中国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A项正确;中国与非洲不是盟国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关系,不能说明我国医疗技术世界领先,排除C项;D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出现三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三大悲剧家,他们都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中寻取戏剧的题材,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三大悲剧家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A.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B.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C.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宗教情绪D.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可知B正确。A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AC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文化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古代雅典早期民主制度,促进文化的繁荣;经济社会繁荣,使得人们有可能致力于文化发展;本身是地中海文明属沿海文明,是文化繁荣的地理因素。与周边国家文明交流频繁,也有与东方文化交流。12.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原所有者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nA.兼顾善意公正的诚信观念B.将诚信的原则融入法律C.按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D.诚信只保留在道德层面【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法学总论》中是维护了物权,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将诚信融入法律,B项正确;这一规定是将诚信的原则融入法律,而非兼顾,排除A项;这一规定并不是按照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更不能说明诚信只保留在道德层面,排除CD项。故选B项。13.为了新月地带的城市和尼罗河谷的沃野而抛弃荒凉沙漠的困苦生活,阿拉伯人勇往直前。当时的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直接原因是A.建立新的政权B.解决粮食问题C.传播伊斯兰教D.商业活动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可知是经济利益驱动了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直接原因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B项正确;建立新政权、传播伊斯兰教和商业活动都与解决粮食问题的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4.中国历史上集镇的形成和发展多与集市有关,宋代以后集市普遍发展,集镇也随之增多。下列对宋代集镇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符合近代城市的特征②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③有些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所在地④部分兼具军事防御和经济活动功能A.①②B.①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集镇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当发展至一定规模时,政府便赋予它们新的城市行政身份,部分兼具军事防御和经济活动功能,这主要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有关,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宋代集镇不符合符合近代城市的特征,①错误,排除AB项;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②错误,排除C项。故选D\n项。【点睛】15.下表所示为有关唐代九成宫来历的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九成宫醴泉》铭碑文(唐贞观六年)以为隋时旧宫《(隋仁寿宫)……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老,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茸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於土踏,茅茨续于琼室。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遗址考古发现(2019年)考古人员在唐代殿基外倒塌堆积中发现了大量散落白灰墙皮残块,南侧基台所砌陡版石上还黏附有3至4层白灰皮,学者认为这是在奢华的粉壁间以“涂泥”来修复的证据。A.唐初修葺宫殿注重节俭B.隋末宫殿遭到战争焚毁C.隋朝修筑宫殿劳民伤财D.唐朝建筑材料发生变革【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于是斫雕为朴”“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在奢华的‘粉壁’间以‘涂泥’来修复的证据”可知,由于唐初经济遭受战争的破坏,修葺宫殿注重节俭,A项正确;“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于是斫雕为朴”表明隋末宫殿没有遭到战争焚毁,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唐初修葺宫殿注重节俭,与隋朝修筑宫殿劳民伤财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修葺用料节约,而非建筑材料发生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表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1949-1960年城市发展集中沿海地区B.\n1960-1965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的进程D.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极为迅速【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党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压缩城市人口规模,因此材料反映的是1960-1965年因政府政策出现逆城市化,B项正确;受五年计划的影响,1949-1960年城市发展集中在内容,排除A项;我国尚未完成城市化进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饭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极为迅速,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7.阅读如图,对罗马帝国的道路建设理解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巩固帝国统治②促进了帝国贸易发展③方便地中海周边地区文化交流④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n根据“罗马帝国大道”图示可知,罗马帝国的道路建设涉及的范围广,分布密集,这有利于促进帝国贸易发展,方便地中海周边地区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帝国统治,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依据图示中的时间“公元2世纪初期”,并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开通是在汉武帝时期,与图示时间不符合,④错误,排除含有④的组合B、C、D三项。故选A项。18.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茶马古道示意图A.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B.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C.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茶马古道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往来增多,在交往中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宗藩秩序,排除A项;材料与边疆治理能力无关,排除B项;茶马古道属于民族关系范畴,没有涉及中西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19.阅读下图,空间交通管理概念发展的背景是\n空间交通管理概念发展示意图A.世界市场的形成B.航天技术的发展C.电子商务的普及D.欧洲一体化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避免航天器在发射轨和星际飞行中的碰撞”“欧洲太空局发表‘实施欧洲外控交通管理制度’”等信息可知强调的是空间技术,即航天技术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避免航天器在发射轨和星际飞行中的碰撞”反映的是空间领域的管理制度,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排除A项;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与空间活动无关,排除C项;欧洲一体化是欧洲政治、经济的高度合作,与空间航天技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一战”末期,各参战国士兵大规模归国休整,一种烈性传染病的消息频频见诸西班牙报纸,引发世人的恐慌情绪,该病由此得名“西班牙流感”,西班牙人则将其称为“法国流感”。对报纸中“西班牙流感”的报道,解读正确的是A.西班牙是该烈性传染病的策源地B.世界大战是传染病扩散根本原因C.新闻媒体的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D.欧洲人已形成抗疫共同体的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一种烈性传染病的消息频频见诸西班牙报纸,引发世人的恐慌情绪”可知由于报\n纸从传播而引发了世人的恐慌情绪,这说明新闻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这一传染病的策源地和扩散的根本原因,因此不能解读出AB项的内容,排除;材料内容仅能体现引发欧洲人的恐慌,而不能说明欧洲人形成抗疫共同体,排除D项。故选C项。21.1951年,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医保医疗体系。截至2017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在中共的领导下,我国经受住了考验。这说明我国①医疗卫生体系的逐步完善②国家治理效能的显著提高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提出巨大挑战,在中共的领导下,我国经受住了考验。”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逐步完善,国家治理效能的显著提高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22.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时间具体措施1941年11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1942年4月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1944年7月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A.陕甘宁边区疫病泛滥B.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nC.边区卫生体系更加成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答案】B【解析】【详解】表格中的防疫措施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发展完善,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对疫病的预防,并未提及疫情,排除A项;近代卫生体系包含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仅由陕甘宁边区的疫病预防工作无法反映这一体系的成熟,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么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23.小楚同学根据冯天瑜、杨华、任放的《中国文化史》制作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该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是A.源远流长B.多元包容C.泾渭分明D.争霸称雄【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圈分布图”体现的是当时中原文化既相互并立又相互影响,说明的是中原文化圈的特点是多元包容,B项正确;材料与源远流长、泾渭分明及争雄称霸的说法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24.研究发现,距今大约5000年,人类普遍遭遇洪灾,中外应对策略有所不同。如果我们从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故事中提炼关键词,那么大禹治水可以被概括为治、堵、败、疏、成,而诺亚方舟则可以概括为逃、淘汰、选择、拯救。据此推断最准确的是)A.中国自古崇尚科学精神B.西方自古缺乏进取精神C.中国文化讲究和谐相处D.西方文化崇尚理性法治\n【答案】C【解析】【详解】大禹治水强调“治、堵、败、疏、成”,意味着当时中国人注重主动应对,在方式上选择“疏”,这是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选择,C项正确;科学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进取精神在诺亚方舟故事中也同样存在,排除B项;理性法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5.吕思勉曾说“考据无论如何精确,总只是考据,不能径作为事实,这是原则。但亦有例外。如佛教的输入,断不能将宗教家的传说,即认为事实,后人考据的结果,其势不能不采。”他旨在说明A.史学考据需要审慎态度B.史学考据背离历史事实C.宗教传说不含史学价值D.考据结果就是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考据”不可与“事实”混同,特殊情况下,“考据”结果“不能不采”,足见论者对史学考据的审慎态度,故正确答案为A项;科学考据会不断接近事实,排除B项;传说不是“事实”,但其作为史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排除C项;考据“不能径作为事实”,即不能完全等同于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26.1727年,德国哲学家布尔芬格尔出版了《由儒家典籍所见的政治与道德的学说及其实例》。该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德治主义的向往,并称誉中国是一方乐土,中国的众王皆为真正的哲学家。作者此举旨在A.吸收儒家精神以提高王权地位B.传播儒家思想以促进社会改革C.推进宗教改革以建立民族国家D.鼓吹王朝战争以完成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n材料体现了18世纪德国“中国热”的表现,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研究中国典籍,颂扬中国文化,建构理想中国形象,并非完全出自对中国的热爱,根源在于对当时德国神权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不满,他们试图将“理想中国”作为“药引”,表达启蒙思想,促进社会改革,改善社会状况,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提高王权地位的目的,排除A项;宗教改革在当时已经完成,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王朝战争等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7.“巴比伦尼亚和亚述最早的书写材料是泥板,因为两河地区有简单易得的冲积土壤。与后来出现的书写材料(如纸草、羊皮纸、皮革和木材)相比,泥板造价低廉且易于长期保存。”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西亚楔形文字最早是书写在泥板上②文化特色形成受特定自然条件影响③两河流域的书写形式早于其他地区④泥板是世界上最实用的书写材料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巴比伦尼亚和亚述最早书写材料是泥板”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代西亚,楔形文字产生,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最早是写在泥板上,故①正确;根据材料“因为两河地区有简单易得的冲积土壤。与后来出现的书写材料(如纸草、羊皮纸、皮革和木材)相比,泥板造价低廉且易于长期保存”可知,文化特色的形成受特定自然条件的影响,故②正确;两河流域的文明是早于其他地区产生的,其书写的形式也早于其他地区,故③正确;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地区的书写材料比较的信息,不能断定泥板是世界上最实用的书写材料,故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28.如表为阿拉伯历史上“百年翻译运动”时期(约750—850年)所翻译书籍的情况。据此可知,百年翻译运动所译书籍的来源侧重的领域波斯文学古希腊科学.哲学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A.旨在融合东西方文化B.以翻译古希腊典籍为主导C.侧重自然科学的研究D.丰富了阿拉伯文化的内涵【答案】D\n【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翻译包括波斯、印度、古希腊等国的书籍,能够丰富阿拉伯文化的内涵,D项正确;百年翻译运动主要是为了吸取外部先进文化遗产,不是旨在融合东西方文化,排除A项;材料除了古希腊典籍外,还有印度、波斯典籍,无法看出以翻译古希腊典籍为主导,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不仅有自然科学,也有人文科学,排除C项。故选D项。29.公元前21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致信色萨利城市拉瑞萨当局说,你们或许可以看看罗马人的做法,“在奴隶获得解放时,把他们纳入公民队伍,让他分享官职。通过这种方式,罗马人不仅扩展了他们的国家,而且建立了大约70个殖民地”。腓力五世意在说明A.开放公民权有利于国家发展B.城市管理要加强公民参政意识C.解负令有助于扩大公民基础D.罗马帝国建立得益于殖民扩张【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腓力五世肯定了罗马人开放公民权的做法,重在强调开放公民权,增加公民人口数量、鼓励公民参与政权,以增强国家力量,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城市管理加强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扩大公民基础,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30.有学者说:“罗马法学家的力量不仅仅在于他们有能力在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上创建和操纵这些抽象原则,而且在于他们清楚地觉察到社会生活和贸易的需要,注意到如何采用最简单,的立法取得所希冀的实际结果。”该学者意在A.说明罗马法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B.称颂罗马法体系的成熟与完善C.赞扬罗马法学家注重实践的精神D.强调法学家促进罗马法的发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在于他们清楚地觉察到社会生活和贸易的需要,注意到如何采用最简单的立法取得所希冀的实际结果”强调的是该学者对罗马法学家实践精神的赞扬,说明的是罗马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自然法的提出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排除B项;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点睛】\n31.下面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时间主题代表文献或译作鸦片战争后了解世界《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求强求富《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等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20世纪初民主革命《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20世纪初科学启蒙《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A.社会性质不断变化B.西学理念逐渐深入C.民主观念持续更新D.民族意识逐渐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由学习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也反映了西学理念逐渐深入,B项正确;近代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主观念持续更新,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意识逐渐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32.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该材料反映了A.中国开始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B.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nC.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D.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群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说明了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说明中国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说明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项正确。A项,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排除。B项,五四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排除。D项,题干未提及农民阶级参与其中,排除。33.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三幅图片分别出土于世界不同的区域,代表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因而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D项正确;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A项错误;罗塞塔石碑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故B项错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两河流域的文物,故C项错误。【点睛】\n34.雅典卫城的伊瑞克提翁神庙女像柱(如图)开创了以人体为柱的先河,将人体美赋予建筑。少女体态轻盈,表情、衣裙及站姿栩栩如生,均匀美艳的造型,薄如丝绸的衣裙雕刻,无不透出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该作品A.凸显西方人文主义的精神光辉B.发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体现雅典卫城妇女地位的提高D.表明人的崇拜超越神的祟拜【答案】A【解析】【详解】雅典卫城是古希腊雅典时代的建筑,伊瑞克提翁神庙因为女像柱而著名,女像柱体现了人体美和生命的气息,与人文精神相关系。故答案为A。雅典卫城修建于古希腊时期,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排除B项;少女的造型并不能体现妇女地位提高,排除C项;当时人主要崇拜的对象还是神,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A。35.2017年,美国国务院宣布:美国决定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称其“损害美国主权”。国务卿在声明中说,美国不会支持会妨碍美国“行使移民法律和确保边境安全”这些主权行为的进程。这一现象说明()A.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国际关系B.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C.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排斥国际移民D.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以维护主权为借口,拒绝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说明美国在国际移民问题上采取单边主义,C项正确;“冷战思维”依然左右新时期国际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美国政府的态度不能说明国际移民问题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排除B项;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不能说明国际迁移成为文明演进的重要阻碍,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3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36题6分,37题7分,38题17分)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n《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1)结合材料一地图和所学,概括世界文明发展的特点。材料二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2)根据材料二,分析自然环境对古埃及、古希腊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1)特点:自成系统,独立发展,文明的多样性。(2)影响:埃及依靠尼罗河孕育的肥沃土壤从事农业生产;古代希腊多岛屿,少平原,主要发展工商业和海外殖民。【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由材料《世界古代文明分布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不同地域文明的发展呈现出自成系统,独立发展的特点,体现了文明的多样性。【小问2详解】影响:由材料“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n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依靠尼罗河孕育的肥沃土壤从事农业生产,原始农业发达,孕育出了先进的古代文明;由材料中的《古代希腊》地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多岛屿,平原较少,不利于发展农业,主要发展工商业和海外殖民。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国内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对道路的要求有了迅速的提高,道路管理问题日益成为难题。英国从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法律,由教区的住户每年义务工作6天,或提供代理人服务。16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进入18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在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道路系统的完善对于商品运输能力、商品流通速度以及商业效率和扩张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材料二从1870年到191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70年的21万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2万公里,每年平均修建2万公里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投资用于修建铁路,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管理上的变化,并说明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爆发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分析世界铁路在1870到1913年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答案】(1)变化:①从住户义务工作或提供代理人服务到征收通行费;②逐步商业化,由信托公司负责;③逐步加强相关法律法令的制定。影响:有利于原料运输,提高了商品运输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拓展;加快了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促进商品流通和资本流动;有利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任意答3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影响:重工业获得发展迅速;促进了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形成以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任答出其中3点即可)【解析】\n【小问1详解】变化:依据材料“由教区的住户每年义务工作6天,或提供代理人服务”、“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可以得出从住户义务工作或提供代理人服务到征收通行费;依据“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可以得出逐步商业化,由信托公司负责;依据“在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可以得出逐步加强相关法律法令的制定。影响:依据材料“道路系统的完善对于商品运输能力、商品流通速度以及商业效率和扩张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并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原料运输,提高了商品运输能力;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拓展;加快了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促进商品流通和资本流动;有利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等角度分析。(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二时间“1870到1913年”可以归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说明了铁路的发展,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世界贸易的发展。【小问2详解】原因:依据材料“从1870年到191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影响:依据材料“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结合所学从重工业获得发展迅速;促进了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形成以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贸易得到迅速发展等角度分析。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然则蒙古入主中国,人民备受异族之欺凌荼毒,儒家之仁义礼乐,法家之尊君重国,明法饬令,道家之知白守黑、任天无为,以及一切中国固有之政理治术,均经历史之事实证明,不足以保民族之自存,则穷极生变,明清政治思想不得不另辟蹊径,向新方面以前进矣。\n一一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有激于佛老二教的昌炽,唐中期韩愈追寻“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宋初孙复、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韩愈,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直追儒经义理;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他们亦被追尊为理学先驱。一一摘编自刘复生《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并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基本内涵。分析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①渐进性,无论是佛教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均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②逐渐本土化,例如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吸收了更多的中国元素。③明清以前,未能对中国的社会体制产生根本性改变。④明清以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颠覆性改变。⑤对中国的影响领域十分广泛,渗透进社会各个领域。⑥重视借助宗教思想的传播来实现对中国文化的冲击。⑦外来文化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与中国文化既有冲突也有融合。⑧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总是经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影响:①大大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②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③在最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与演进。⑤佛教的传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⑥西方学说的传入则激化了社会矛盾,逐渐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任意4点)(2)内涵:回归儒家本原;排斥佛道,倡导儒学独尊;用义理取代章句之学;将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结合。意义:应对佛道对儒学的冲击,推动理学的兴起。【解析】【详解】(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据“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和和所学知识,得出渐进性,无论是佛教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均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据“佛教东来……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得出逐渐本土化,例如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吸收了更\n多的中国元素;据“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此殆为转变时期见于明清之主要原因”得出明清以前,未能对中国的社会体制产生根本性改变,明清以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颠覆性改变;据“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得出对中国的影响领域十分广泛,渗透进社会各个领域;再结合所学知识,外来文化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与中国文化既有冲突也有融合;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总是经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第二问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可从明清以前、明清以后两个层面予以分析。如明清以前:佛教的传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丰富发展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吸收了佛教等文化,进一步发展;明清以后:西方学说的传入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嗯逐渐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等。(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基本内涵,据“唐中期韩愈追寻‘道’的本源,排斥佛道,企图建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一脉相传的儒家道统”得出回归儒家本原,排斥佛道;据“宋初孙复、石介、胡瑗等人秉承韩愈,指责以佛老与儒‘三教皆可尊’的论调”得出倡导儒学独尊;据“提出以己意解经的‘新儒’取代固守章句注疏之学的‘旧儒’……以《六经》义理为指导来治理和改造社会现实”得出用义理取代章句之学,将儒家思想与社会现实结合。分析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可知当时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冲击,这一运动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应对佛道对儒学的冲击,推动了理学的兴起。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12 18:11:36 页数:24
价格:¥3 大小:2.2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