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2022届安徽省皖江名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安徽省皖江名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2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下在西方审美范式在全球范围依然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现实状况下,提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国内教育界、艺术界、美学界深醒。传统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审美最集中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理应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力军。传统中国画强调“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将习画的过程融入对人修身、立德、养慧的过程中。人们学习艺术,先要观赏、游历自然景物,学习古人的经史子集,对古人的智慧虚心涵泳,体会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的境界,体悟“万物皆备于我”的内涵,然后再描绘自然,抒发性情,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个人审美和陶冶道德情操是一体的。传统中国画家深受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影响,秉持孔孟之道,集学识修养与浩然正气于一身,在此基础上,他们从事绘画创作,寄情于画笔,无不是托物言志的一种表露。画家的画与文人的文、诗人的诗,表达形式不同,但表述的内容和情趣则是一致的。通过历代画家的不断挖掘,他们笔下逐步形成了一类重要绘画体裁,即通过描绘梅、兰、竹、菊、松等具有君子人格的物,来表达自身的高洁情操。以自然对象之美来比喻君子之德。如梅的高洁,兰的清幽,竹的坚韧,菊的风骨,无不代表着君子高尚的品格。于是绘画的过程,便成了赋予自然之物以人的生命的过程,同时也是君子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这些美好寄寓,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传统中国画讲求画外之功、弦外之音,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功夫在诗外”,追求“余韵”,是一致的。中国画家不是训练成的,而是养成的。中国历代许多绘画大家无不自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筑牢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基,进入人生的中晚年后绘画始有成就。如明代开创传统大写意花鸟画风的徐渭,一生读诗书,曾八次参加乡试,50岁后专注绘画领域;清代画僧朱耷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子孙,从小接受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近代“海上画派”代表画家吴昌硕,10岁操刀制印,22岁考中秀才,又拜名儒学习辞章,其曾自言“50始学画”;家喻户晓的近代画家齐白石,57岁“衰年变法”方获成功。\n由此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年不断的研习与厚积,是造就传统中国画艺术巨匠的必由之路。中华美育的未来也必然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脉中,是传统的精华与时代的精神相结合淬炼的产物。当下,有些人认为,文艺工作者的艺品和人品是两分的,创作出所谓好的文艺作品,未必人品也是好的。这与传统中国画倡导“欲学作画先学做人”的理念判然两途。传统中国画家的培养过程,恰好诠释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对人格的塑造,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命题前,我们应该给予传统中国画教育以足够的重视,使其在新时代中华美育体系发展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摘编自冯朝辉《“欲学作画先学做人”——浅谈中国画与美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中国画是传统审美最集中、典型的表现之一,将习画与对人的修身、立德、养慧融为一体。B.由于受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影响,传统中国画家秉持孔孟之道,在绘画创作时也以笔寄情,托物言志。C.画家的画与文人的文、诗人的诗,三者所表述的内容和情趣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它们的表达形式。D.造就传统中国画家并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但必须长期研习与厚积传统文化以形成深厚的文化根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现实状况提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强调传统中国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B.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中国画为何理应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力军。C.文章以徐渭、朱耷、吴昌硕等人为例,旨在论证传统中国画家须到中晚年方有成就。D.文章结尾批评当下有些人错误观点,强调重视传统中国画教育,使其发挥更大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传统中国画先要观赏、游历大自然,提高个人审美;再学习古人的典籍与智慧,陶冶道德情操。B.传统中国画家往往借美好的自然对象来比喻君子之德,其绘画的过程也是君子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C.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就蕴含在传统中国画之中,努力培育传统中国画家利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D.传统中国画提倡“欲学作画先学做人”,人品高则艺品高,人品不好的画家注定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造就传统中国画家并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错误,原文说的是“中国画家不是训练成的,而是养成的”。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nC.“旨在论证传统中国画家须到中晚年方有成就”错误,应是旨在论证中国画家“是养成的”,需筑牢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基。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先要观赏、游历大自然,提高个人审美;再学习古人的典籍与智慧,陶冶道德情操”错误,原文是说“提高个人审美和陶冶道德情操是一体的”,并无先后之分。C.“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就蕴含在传统中国画之中”错误,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这些美好寄寓,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D.“人品高则艺品高,人品不好的画家注定创作不出好的作品”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传统中国画家的培养过程,恰好诠释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对人格的塑造”强调的是作画与做人的密切关系。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了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增地方性保护条例37部,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健全: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整个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传承意识有了质的提升。数据显示,10年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从2011年的41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08亿元,累计77.66亿元。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地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所,带动项目超过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0多万贫围户实现脱贫。(摘编自郑海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令人瞩目》)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各地对非遗项目申报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一旦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似乎也就此终结。把非遗项目的数量视为政绩,重申报而轻保护,就会导致非遗项目申报泛化。还有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做好非遗保护的专业技能,只知组织申报,却不知如何保护。许多地方对非遗项目的申请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更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n的金字招牌,推进非遗项目产业化,进而拉动经济发展。那些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非遗项目,往往存在过度开发的情况,很多非遗项目被“符号化”规模生产,有些甚至被人为改造成其它形式,完全与原生态保护的原则背道而驰,造成消极影响。很多地方的非遗保护,只注重对遗产本身的稳定性的延续和保护,认为非遗就应该保持“原汁原味”,否则就是破坏,以至于非遗保护出现僵化的现象。一些地方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设,展示了大量的实物、图片、视频和文字,但更多是“物的展览”,忽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传承人,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博物馆化”。一些地方在非遗创新上走了弯路,把非遗变为精髓尽失的“转基因”产品,弱化甚至异化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实质上就是对非遗项目的破坏和伤害。(摘编自吴伟珍《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避免三个误区》)材料三从根本上看,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规律出发,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一整套科学的保护规则、标准、方法、机制。这项工作还需要下很大功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口头的、无形的、活态的,要通过文字和音像的记录、整理与编制,才得以“看得到、摸得着”。这就需要我们给每一项已经被列入国家保护范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精确的档案,以制度化体系化运行确保传承保护落实到位。此外,做好保护工作还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依据科学制定的保护标准与规范加强监督。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只有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并严格执行的保护传承体系,保护才有保证,发展才有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专业人才,没有专业人才就无法做到科学保护传承。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量很大,相比较而言人才远远不足。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要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这就需要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培育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有学科优势的大学可以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课程,大力培养一支奋发有为的保护传承生力军。应当认识到,有计划地、源源不断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不仅能满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需要,还能建设一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摘编自冯骥才《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今,我国不仅颁布实施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也出台不少地方性保护条例,这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B.目前我国已建立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名册的非遗项目数量居世界第一。C.中央财政10年来投入巨额非遗保护经费;文化和旅游部也大力支持地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脱贫成效显著。\nD.近年来,各地都非常热衷于申报非遗项目,把非遗项目数量当作政绩,一旦申报成功,保护工作便随之终结,导致申报泛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令人瞩目,不但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健全,而且整个社会对非遗的尊重、保护和传承意识有了质的提升。B.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进行原生态保护,保持其“原汁原味”,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其过度开发,甚至将其人为改造成其它形式。C.相对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而言,培养非遗传承人更加重要;相对于实物、图片、视频和文字而言,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更有价值。D.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通过文字和音像的记录、整理与编制才能“看得到、摸得着”,只要为其建立精确的档案就可将保护传承落实到位。6.未来,我国应如何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请结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答案】4.D5.A6.①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自觉避免各种误区;②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并严格执行的保护传承体系;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一支保护传承生力军。(意思对即可)【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保护工作便随之终结”说法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保护工作似乎也就此终结”。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必须……保持其‘原汁原味’”不正确。由材料二可知,“认为非遗就应该保持‘原汁原味’,否则就是破坏”是一种僵化的现象,是不提倡的。C.“更加重要”于文无据。“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培养非遗传承人”均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并未比较谁更重要。文中只是说“一些地方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设,展示了大量的实物、图片、视频和文字……忽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传承人”的做法不恰当。D.“只要为其建立精确的档案就可将保护传承落实到位”错,原文的表述是“这就需要我们给每一项已经被列入国家保护范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精确的档案,以制度化体系化运行确保传承保护落实到位”,“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n【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回归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依据材料二“各地对非遗项目申报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一旦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似乎也就此终结。把非遗项目的数量视为政绩,重申报而轻保护,就会导致非遗项目申报泛化”“还有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做好非遗保护的专业技能,只知组织申报,却不知如何保护”“许多地方对非遗项目的申请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更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推进非遗项目产业化,进而拉动经济发展”“那些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非遗项目,往往存在过度开发的情况,很多非遗项目被‘符号化’规模生产,有些甚至被人为改造成其它形式,完全与原生态保护的原则背道而驰,造成消极影响”可知,对待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很多地方和工作人员有错误的思想和理解,致使保护工作有漏洞,因此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自觉避免各种误区;依据材料三“这就需要我们给每一项已经被列入国家保护范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精确的档案,以制度化体系化运行确保传承保护落实到位。此外,做好保护工作还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依据科学制定的保护标准与规范加强监督。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只有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并严格执行的保护传承体系,保护才有保证,发展才有依据”可知,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并严格执行的保护传承体系,才能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依据材料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专业人才,没有专业人才就无法做到科学保护传承。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量很大,相比较而言人才远远不足。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要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可知,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一支保护传承生力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祖父瓷张建春那年冬天,雪特别大,迷迷茫茫地封了门。天黑下来,祖父去收门,见场地下沿,有一个黑黑的影子躺在地下,在雪地里特别戳眼,祖父冒雪走向前去,是一个倒卧的人。祖父并不吃惊,那年头饿殍不鲜见。祖父还是低下身子,用冻得麻木的手探了探倒卧人的鼻息。还有口气!这倒让祖父大吃一惊。祖父一把拖起了倒卧的人,向家门拽去。雪地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犁痕。不用说是饿坏了。祖母看了祖父一眼,再望了眼倒卧的人,忙去缸里抓米,先抓一把,想了想,又添了一把,赶紧生火熬米汤,火在灶洞里急急地舔。祖父也忙,忙着把倒卧的人抱起,平放在床上,不忘给他盖上家中唯一的一床薄絮。\n米汤熬好了,祖父撬开倒卧人的牙关,祖母把米汤一勺勺倒进他的口中。倒卧的人喉结蠕动,一碗米汤灌下去,倒卧的人长长嘘了一口气,哦——醒了。祖父和祖母互望了一眼,他们也饥肠辘辘,但还是会心地笑了。倒卧的人开口了:我叫羊,多谢了!祖父回了句:哦,羊朋友。再也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羊朋友摸摸周身,把手指向门外。祖父明白了,走进黑了的雪地,拎回了一个蓝花布包袱。羊朋友一把搂进了怀里,搂得紧紧的。羊朋友在祖父家住了三天,祖母还是天天熬米汤,一顿,两把米,先紧了羊朋友吃。朋友也不客气,一口气喝一碗,再一口气喝一碗。喝完了,再紧紧搂着包袱。第四天早展,羊朋友不见了,门口的雪地上的脚印深深地通向了大路。羊朋友走了,祖父发现堂屋的桌子上多了个青花瓷瓶。祖父早发现,羊朋友搂着的包袱里是个瓷瓶。瓷瓶留下了,蓝花的包袱带走了。祖父望着雪地,野外一片白茫茫,不见个尽头。瓷瓶戳在桌子上,冷冷地泛着光亮。祖父自言自语;放这吧,存着,存着呢。祖父年轻时走南闯北,知道青花瓷瓶的分量。祖父也因此指望着羊朋友回头。羊朋友没有再回头,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不在了?能吃饱饭了。祖父开始谋划,将家中的土墙草顶的房子翻建了,这是祖父的一个梦想。没钱,去不远的山砍荒草,一担荒草能卖上八角钱。祖父思谋,砍上几个冬天,或许能攒上买瓦的钱。瓦买了一堆,就差砖的钱了。不可预料的是祖父吐血了,再也砍不动荒草、挑不动荒草了。还是冬天,一个人进了祖父的门。说想买祖父手中的青花瓷瓶,开口出价五百元。祖父把青花瓷瓶从旮旯里取出,灰积了一层,擦干净了,还是清朗明丽。祖父心中算了一笔账,五百元是六百多担荒草,足能盖三大间一砖到顶的瓦房。祖父的三间草房快趴架了。祖父望了眼透亮的屋顶,长叹了一声。祖母也在边上,续上了一口叹息。祖父紧接着回了句话:不卖。祖母摇头:不卖。来人以为给钱少了,忙加价,八百,一千,一千五……五千。祖父和祖母还是不卖,祖父态度坚决,又含糊不清;不值钱呢,两把米的钱。祖父没住上瓦房,在土墙草顶的屋子里咽了气。临死前指着青花瓷瓶,说:存着,存着呢。祖母懂祖父,说:我知道,说不定羊朋友会回头,人家的东西。祖母也是想住上大瓦房的,她接着做添砖加瓦的事。不过祖母不卖荒草,祖母身子弱,只能从牙缝里省,从鸡屁股里抠。砖添置了些,但离砖墙瓦顶远着呢。\n打青花瓷瓶主意的人又来了,张口给一万。祖母惊得合不拢嘴,鸡蛋一角一个,一万元可是十万个鸡蛋。一万元如若盖砖瓦房,可盖一溜十多间。祖母不置可否,来人急了,一五一十加价,加到了十万元。祖母还是决绝地摇头:不卖,不值,两把米的事呢。来人骂了一句,悻悻地迈出门,不忘回头,就这一回头,虚弱的门差点被刮倒了。祖母决心起房,房翻建了,但仅是土坯,半瓦半草的房子,可也明亮、结实多了。祖母死在她翻建的“杂交”房里。死前,祖母没忘青花光瓶,擦亮了,放在她的面前。祖母交代:存着,存着,两把米呢。青花瓷瓶传到了我的手里,我早住进了单元房,窗明几净,青花光放在了耀眼处。依然有人上门,开口五百万。不卖,给价千万,再不卖,又升价。我哈哈大笑:不值钱的,我爷爷、奶奶说,两把米的事呢。我把故事和来人说了,来人眼中有泪,说:存着吧,祖父瓷。祖父瓷放在耀眼处,我常听到两把米相互摩擦的声音。(选自《安徽文学》2021年11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还正确的一项是()A.祖母抓了一把米后,“想了想,又添了一把”,这一细节意味深长:既暗示了祖父母家境贫困,一把米也十分珍贵,又表现出祖母善良、仁慈的形象特点。B.小说多次写到羊朋友“紧紧”地搂着装有青花瓷瓶的包袱,足见这个瓷瓶非常贵重,这也为下文很多人想打青花瓷瓶主意、上门高价求购做了铺垫。C.羊朋友在第四天早晨离开后便没有再回头,有可能人都不在了,但祖父、祖母和“我”却一直“存着”青花瓷瓶,这份坚持中蕴含着可贵的精神品质。D.小说结尾说“我常听到两把米相互摩擦的声音”,这一带有魔幻色彩的情节富有象征意味,隐喻着祖孙三人曾因青花瓷瓶而产生过激烈的心理斗争。8.小说为什么花费不少笔墨叙写祖父、祖母翻建房子?请简要分析。9.从布局谋篇的角度,分析题目“祖父瓷”是如何统摄全篇的。【答案】7.D8.①将家中的土墙草顶的房子翻建了,是祖父也是祖母的梦想。②祖父、祖母为翻建房子吃尽辛苦、省吃俭用却拒绝高价出售青花瓷瓶,这样写突出了他们诚信无私的品质。③祖父死后,祖母继承祖父翻建房子及“存着”瓷瓶的遗愿,体现出诚信、执着的精神,深化了小说主题。(意思对即可)9.①“祖父瓷”指羊朋友为答谢祖父雪地救命之恩而留下的青花瓷瓶,也象征了祖父清白做人的品质。②“祖父瓷”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瓷瓶按时间顺序叙述了得瓷、存瓷的经过,情节集中紧凑。③结尾借一求购者之口点出“祖父瓷”的名称,照应标题,收束全文。(意思对即可)【解析】【7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隐喻着祖孙三人曾因青花瓷瓶而产生过激烈的心理斗争”理解牵强,从文中来看,祖父、祖母和“我”在面对高价求购时,均没有任何犹豫,“坚决”拒绝出售,一心“存着”,故而说他们“曾因青花瓷瓶而产生过激烈的心理斗争”不合文意。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从内容上来说,“祖父的三间草房快趴架了”“这一回头,虚弱的门差点被刮倒了”可见,原有的土墙草顶房子已经破败不堪,故而“能吃饱饭了。祖父开始谋划,将家中的土墙草顶的房子翻建了,这是祖父的一个梦想”“祖母也是想住上大瓦房的”,将家中的土墙草顶的房子翻建了,是祖父也是祖母的梦想。从人物形象上看,家里的房子如此破旧,亟待翻建,而祖父“没钱,去不远的山砍荒草,一担荒草能卖上八角钱。祖父思谋,砍上几个冬天,或许能攒上买瓦的钱”“不可预料的是祖父吐血了,再也砍不动荒草、挑不动荒草了”,祖母“身子弱,只能从牙缝里省,从鸡屁股里抠。砖添置了些,但离砖墙瓦顶远着呢”,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来人以为给钱少了,忙加价,八百,一千,一千五……五千。祖父和祖母还是不卖,祖父态度坚决”“来人急了,一五一十加价,加到了十万元。祖母还是决绝地摇头:不卖,不值,两把米的事呢”,历经艰辛,省吃俭用,还凑不齐盖房子的钱,却能够面对“五千”“十万”的高价诱惑,坚决拒绝出卖花瓶,突出他们诚信无私的品质。从主旨来看,祖父和祖母翻建房子的梦想一脉相承,祖父“临死前指着青花瓷瓶,说:存着,存着呢”的临终遗愿也被祖母继承下来,“祖母懂祖父,说:我知道,说不定羊朋友会回头,人家的东西”“死前,祖母没忘青花光瓶,擦亮了,放在她的面前。祖母交代:存着,存着,两把米呢”,体现出诚信、执着的精神,深化了小说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含义及用作的能力。“祖父瓷”在文中指祖父在雪夜救了一位羊朋友,这位朋友临走时为报答祖父,留下了一直紧搂在怀里的包袱中珍贵的青花瓷瓶。祖父对这只青花瓷瓶一直“存着”,等羊朋友回头的诚信、无私精神,便也承载在瓷瓶上,故而“祖父瓷”象征了祖父清白做人的品质。从结构上看,“祖父瓷”是全文线索,文章从祖父如何得到青花瓷瓶,到中间几次有人高价求购而祖父坚决要求“存着”,再到祖母和“我”都继承祖父遗志“存着”青花瓷瓶,都围绕着瓷瓶进行叙述,情节集中紧凑。结尾时“我”告知求购者青花瓷的故事,令得求购者感动,并点出“祖父瓷”的名称,照应标题,让全文结构圆满完整。\n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卢思道字子行,聪爽俊辩,通悦不羁。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问,才学兼著。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物。齐天保中,《魏史》成,思道多所非毁。由是前后再被笞辱,因而落泊不调。后左仆射杨遵彦荐之于朝,解褐司空行参军、长兼员外散骑侍郎,直中书省。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有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后漏泄省中语,出为丞相西阁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每居官,多被谜辱。后以擅用库钱,免归家。尝于蓟北,为五言诗见意,世以为工。后为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追赴长安。未几,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等举兵作乱,思道豫焉。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思道罪当斩,已在死中。神举素闻其名,引出,令作露布。援笔立成,文不加点。神举嘉而宥之。后除掌教上士。隋文帝为丞相,迁武阳太守。位下,不得志,为《孤鸿赋》以寄其情。其序曰:“余志学之岁,自乡里游京师,便见识知音,历受群公之春。年登弱冠,甫就朝列;谈者过误,遂窃虚名。”思道恃才地,多所陵轹,由是官途沦潼。既而又著《劳生论》,指切当世。岁余,奉诏郊劳陈使。顷之,遭母忧。未几,起为散骑侍郎,参内史侍郎事。陈殿定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嘉纳之。是岁,卒于京师。(选自《北史·卢思道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B.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C.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D.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古时为平民所穿。B.太子: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为继承君位的人,必须由嫡长子担任。C.志学:借指十五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nD.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没到壮年,故称弱冠。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思道颇有才学,不持操行。他从魏收处借阅奇书,几年间才能和学问都很卓著,但他喜欢轻视和侮辱别人,因对《魏史》多有诋毁,而受到鞭打凌辱。B.卢思道才气过人,受人称道。文宜帝去世,从当朝文士所写挽歌中择优采用,其他人不过选用了一二首,只有他被选用八首,因此被当时人称为“八米卢郎”。C.卢思道参与作乱,幸得不死。他因母病回乡时遇到祖英伯等人起兵叛乱,便参与其中,获罪当斩,幸而宇文神举听说过他,赞赏他文思敏捷,免除了他的死罪。D.卢思道仕途不顺,为文寄情。他曾因地位低下不得志,作《孤鸿赋》来寄托不平之情;后又因才高位低,受人欺凌,仕途阻塞,作《劳生论》来指斥当世之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以擅用库钱,免归家。尝于蓟北,为五言诗见意,世以为工。(2)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嘉纳之。【答案】10.C11.B12.D13.(1)后来因为擅自动用府库钱财,被免官回家。曾经在蓟北,写作五言诗表达心意,世人认为它精巧。(2)卢思道陈说朝堂不是施杖刑的地方,朝臣犯了应受笞刑的罪行,请求按赎罪判处。皇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十六岁时,中山人刘松给人撰写碑铭,将它们拿给卢思道看,思道读后,许多地方不能理解。于是感奋激发而读书。后来他写诗文给刘松看,刘松也不能深入理解。于是喟然叹息说:“学习有益处,哪里是白费呢!”“碑铭”指“碑文和铭文”,两字同做“作”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后”在此处应是“为文”的时间状语,应断在后句,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必须由嫡长子担任”说法错误,有时并非如此,比如汉武帝、唐玄宗都是非嫡长子出身。故选B。【12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后又因才高位低、受人欺凌”说法错误,原文为“思道恃才地,多所陵轹”,意为“卢思道自恃才能与门第,经常欺压别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以”,因为;“免”,被免官;“见”,通“现”,表现、表达;“工”,精巧。(2)“陈”,陈说;“论”,判罪;“嘉”,赞赏;“纳”,采纳。参考译文:卢思道,字子行。聪明豪爽口才超群,旷达不拘小节。十六岁时,中山人刘松给人撰写碑铭,将它们拿给卢思道看,思道读后,许多地方不能理解。于是感奋激发而读书。后来他写诗文给刘松看,刘松也不能深入理解。于是喟然叹息说:“学习有益处,哪里是白费呢!”就到魏收那里借阅世所罕见的书。几年之间,才能与学问都有成就。然而他不注意自己的品行修养,喜欢轻视和侮辱别人。北齐天保年间,《魏史》撰成,卢思道多方非议诋毁,因此前后两次受到鞭打凌辱,因而落泊不被任用。后来左仆射杨遵彦把他举荐给朝廷,出仕担任司空行参军、长兼员外散骑侍郎,在中书省值班。文宣帝去世,当朝的文士各写十首挽歌,选择其中好的加以采用。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以采用一二首,只有卢思道被选用八首。因此当时人称他为“八米卢郎”。后来因泄露中书省里的谈话,出任丞相西阁祭酒。历任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每次任职,多受到谴责侮辱。后来因为擅自动用府库钱财,被免官回家。曾经在蓟北,写作五言诗表达心意,世人认为它精巧。后来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周武帝平定北齐,授予仪同三司,跟随到长安。不久,因母亲生病,返回家乡。碰上同郡人祖英伯和堂兄祖昌期等人起兵叛乱,卢思道参预了这件事。柱国宇文神举讨平叛乱,卢思道的罪过应当斩首,已列在死罪名单中。宇文神举平时听过卢思道的名声,领他出来,让他写了一份不封口的奏章。他提笔一挥而就,不加修改。宇文神举赞赏并宽恕了他。后来被任命为掌教上士。隋文帝任丞相时,改任武阳太守。地位低下,不得志,作《孤鸿赋》来寄托他的感情。其序言说:“我十五岁时,从乡里出游京城,就见识知己,一直受到诸君的爱宠。年近二十,开始名列百官,谈论者称誉过实,于是盗取虚名。”卢思道自恃才能与门第,经常欺压别人,因此仕途滞留难进。不久又撰写《劳生篇》,指斥当代之事。一年多后,奉诏到郊外慰问陈国使者。很快,遭遇母丧。不久,起用为散骑侍郎,参预内史侍郎事。卢思道陈说朝堂不是施杖刑的地方,朝臣犯了应受笞刑的罪行,请求按赎罪判处。皇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这一年,死于京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n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六首(其二)李白天兵①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②,然后方高枕。【注】①天兵:此指唐军。②月氏:亦作月支,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马南饮代指胡人南侵,点明“天兵下北荒”原因;“下”字突出了唐军的声势。B.“横戈从百战”叙写战争形势:“横戈”可见作战英勇,“百战”足见战斗频繁。C.五、六句描写将士们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寓情于景,表现出鲜明的反战情绪。D.七、八句通过虚写,抒发了对于早日打败敌人,过上和平安宁生活的热切盼望。15.如何理解“衔恩”一词的含义与作用?【答案】14.C15.含义:“衔恩”意为受恩、感恩,诗中指感念皇帝的恩德。作用:它是贯穿全诗的情感主旋律:因为“衔恩”,出征将士才会横戈杀敌、身经百战而在所不辞,才会在沙漠中握雪为餐、拂沙露宿野外而无怨无悔,才会立志破敌、使天下人高枕无忧。【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表现出鲜明的反战情绪”错,此处以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来衬托将士们不畏艰辛、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并分析作用(炼字)的能力。首先解词,“衔恩”的“衔”是含有、带有之意,“衔恩”意思是说承受或蒙受了恩宠,因此怀有感恩回报之心。然后扩展到诗句结合句意进一步理解词语的含义,诗句“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大意是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可见在句子“直为衔恩甚”中“衔恩”指的是对皇帝厚爱、恩宠的感激、惦念之情意。最后分析作用:\n“衔恩”是贯穿全诗的主线,是情感主旋律:前两句交待战争原因和时代背景,“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由于匈奴南侵引起新的战争,但在杰出将领的率领下,勇敢的战士们毫不畏惧,马南饮代指胡人南侵,点明“天兵下北荒”原因;“下”字突出了唐军的声势。“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因为“衔恩”,出征将士才会英勇无畏横戈杀敌、身经百战顽强不屈,义无反顾在所不辞,“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才会在沙漠中握雪为餐、拂沙露宿野外而无怨无悔,才会不惧艰难环境立志破敌、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因为“衔恩”战士们努力征战,不辞辛苦,希望能真正营造出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让广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胁,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为没看清道路而后悔,因而想要回头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后主说,宫中的大小事情在咨询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后再施行,必能“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赤壁一带长江的波涛澎湃、激荡的壮观景象。【答案】①.悔相道之不察兮②.延伫乎吾将反③.裨补阙漏④.有所广益⑤.惊涛拍岸⑥.卷起千堆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伫”“反”“裨”“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仓廪实,天下安。回溯我国改革在农村的突破口,正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离不开坚实的粮食安全基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给国际粮食贸易带来冲击,一些地区出现农业原料价格上涨的问题,地区冲突和战乱也让粮食生产与流通。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用仅占世界7%的排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这是个的成就,也是一个必须小心捍卫的成就!\n无论是为提高粮食亩产量,还是为改善粮食口感,让老百姓吃饱也吃好,都要依赖科技的力量。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农业科学家,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开拓性的作用,也赢得了人民的敬意。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息息相关火上加油谈何容易至高无上B.息息相关雪上加霜来之不易至高无上C.休戚相关雪上加霜谈何容易高山仰止D.休戚相关火上加油来之不易高山仰止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以往分配中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确保粮食安全的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B.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粮食安全的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C.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一刻也不能放松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D.一刻也不能放松确保粮食安全的这根弦,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答案】17.B18.D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关系一致。此处仅形容关系密切,无利害关系,故选“息息相关”。第二空,火上加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事态更加严重。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此处是说“地区冲突和战乱也让粮食生产与流通”更加艰难,应选“雪上加霜”。\n第三空,谈何容易: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来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此处形容成就取得很不容易,故用“来之不易”。第四空,至高无上: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高山仰止:比喻崇高的德行,令人景仰。此处用来形容“敬意”,应用“至高无上”。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语句的语病有:一、成分残缺,可以在“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后添加宾语中心语“等弊病”;二、搭配不当,“增强……积极性”可以改为“提高……积极性”。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为了与转折复句前半句句式保持一致,括号内语句也宜以“我国粮食”开头,排除AD;与C项相比,B项“确保粮食安全的这根弦”放在前面,前后句衔接更紧密,语意更顺畅,更能突出粮食安全的话题。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医学上,颈椎病有严格的定义,①,脖子不疼也不一定没有颈椎病,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综合征,所谓的“退行性改变”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化”。②,不同的组织部位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包括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致病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长时间低头。长时间的低头会加重颈椎的劳损,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颈椎是生理性前凸的,而长时间的低头会使推间盘承受过多的压力,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劳损。二是慢性损伤。慢性损伤就是指颈椎过度的活动。有些人为了预防颈椎病,每天健身、活动颈椎,但颈椎特殊之处在于不能过度活动。活动过度③,反而会加速劳损。三是存在先天不利因素,有些人本身比较消瘦,脖子特别细,肌肉量不足,所以椎间盘的负担比较重。由此可见防治颈椎病,首先要去除病因,不做低头族,不要过度活动颈椎,加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其次是保守治疗,在病人处于急性期时,可以佩戴颈托来辅助治疗,保持局部的稳定以消除对神经结构的刺激,此外也可以通过药物来缓解疼病,包括抗炎药物、解热镇痛药、活血中草药等。20.\n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简述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答案】20.示例:①脖子疼不一定是颈椎病②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③非但不能预防颈椎病(意思对即可)21.示例:颈椎病的致病因素包括为长时间低头、慢性损伤和存在先天不利因素三种,因此,防治颈椎病首先要去除病因,若病人处于急性期时可佩戴颈托,也可用药物缓解疼痛。【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上下文“在医学上,颈椎病有严格的定义”“脖子不疼也不一定没有颈椎病”,推断①处所填内容和后文描述的情况相反,可以填入“脖子疼不一定是颈椎病”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结合上下文“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综合征”“不同的组织部位会产生不同的症状……”,推断②处是说颈椎病的症状多样,可以填入“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之类的内容。第三空,结合上下文“有些人为了预防颈椎病,每天健身、活动颈椎,但颈椎特殊之处在于不能过度活动”“反而会加速劳损”,推断③处是说“活动过度”并不能预防颈椎病,可以填入“非但不能预防颈椎病”之类的内容。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准确简洁连贯。【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和选用句式的能力。首先,要提取第二段文字的关键信息“颈椎病的致病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长时间低头……二是慢性损伤……三是存在先天不利因素”“由此可见防治颈椎病,首先要去除病因……其次是保守治疗,在病人处于急性期时,可以佩戴颈托来辅助治疗……此外也可以通过药物来缓解疼病”,然后,再按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即可。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淘金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把金矿砂摊到地上,在太阳光下把里面闪光的金子颗粒挑出来;另一种做法是把沙子过滤掉,剩下的自然都是金子。采用第一种做法,把大颗粒的金子挑出来不难,但很多细小的金砂可能因没被发现而浪费掉了;采用第二种做法,不容易漏掉金子,但比较费时费力。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n【答案】例文:人生效率经常有人问,如何提高人生效率?我的原则是:人这一辈子要挑金子,不要过滤沙子。淘金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把金矿沙摊到地上,在太阳光下把里面闪光的金子颗粒挑出来;另一种做法则是把沙子过滤出来,剩下的自然都是金子了。从理论上讲,挑出金子和过滤掉沙子是一回事。但是第一种做法有个明显的缺陷,就是你要把大颗粒的金子挑出来不难,但很多细小的金沙可能就没有发现,浪费掉了。因此开采金矿的人多采用第二种方法。其实,挑出金子和滤掉沙子,象征着两种不同的做事方法。据我观察,在生活中,采用第二种方法做事的人比较多。但同时我也发现,做成大事的人,几乎都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比如,我们若仔细观察摄影师,就能发现,选片时,专业摄影师是从一大堆照片中只挑几张好的出来,而较业余的摄影师通常是删掉不好的,把其余的都留下,舍不得删。明明用第一种方法会漏掉金子,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因为这涉及人生目标和成本的问题。比如,与人交往。全世界有70多亿人,而我们每个人一辈子真正打交道的只有几百个,也就是亿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一之间。人过好一生,其实不需要识别出一辈子遇到的人当中所有的好人,只要找到几个确实的好人就可以了。做事也是这样。计算做事效率的公式可以这样表示:做事效率=完成事情的数量X事情的价值/寿命。有的人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比如,德国人古腾堡发明了欧洲活字印刷术,并将它市场化。事情只有一件,但它的影响力非常大,因此我们可以说古腾堡做事的效率很高。反过来,有一个日本人叫中松义郎。他自称“发明王”,说自己拥有3200项发明,可是我们找不到他的哪一项发明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他做事的效率比起古腾堡差远了。即使先不谈影响力,要谈到效率,至少有一个前提是把事情完成。除了要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那些条件成熟、能够完成的事情,以及那些完成后预计会产生影响力的事情。也就是说,决定开始做一件事,也需要好好选择,不能什么事都去做。这和结交良师益友是同一个道理。另外,在上面的公式中我使用的分母不是具体做事情的时间,而是寿命。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正确的做法永远是在沙里直接捡出金子,而不是想把沙子里面的每一粒全子都淘出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n材料叙述了淘金的两种做法——挑出金子和过滤沙子,并分析了两种做法的利弊。其实,挑出金子和过滤沙子,象征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做事方法。前一种目标清晰,方向明确,抓大放小,有所不为,效率自然就高,但可能有所遗漏;后一种关注细节,追求完美,结果自然不错,缺点是费时费力。这两种的思维方式与做事方法各有其利弊,写作时,应予以辩证分析: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在有限的生命中,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就应该选对目标,找准方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正确的事情上,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因此,许多成大事的人都采用第一种做法;但在生活中,采用第二种方法做事的人比较多,包括开采金矿的人也多如此,因为这样做扎实稳妥,严谨细致,尽管花费成本比较高。事实上,还可以将两种做法结合起来,既要大处着眼,选好目标和方向,又要小处入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而收到最佳效果。写作时,还要注意联系自身的学习或生活实际,“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立意:1.致广大而尽精微。2.细节决定成败。3.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2届高三历史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2届高三化学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皖豫名校联盟体2022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Word版带解析)
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语文考前最后一卷试题(PDF版带解析)
2022届安徽省皖江名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2届高三物理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涡阳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政治最后一卷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2届高三英语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皖江区域示范高中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2届高三数学12月联考试题理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19:18
页数:19
价格:¥5
大小:59.0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