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8

2/28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1920年1月,化装成商人的陈独秀从北京前往上海,他的行李中有一本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他打算寻找一个合适人选将其翻译成中文。陈独秀的密友有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也正找人翻译,就让当时《民国日报》的主笔邵力子推荐人选,邵力子脱口而出:“能担任此任者,非陈望道莫属!”,陈望道是何许人也?1891年,陈望道出生于浙江义乌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亲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陈望道兄弟都接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陈望道先后就读于义乌绣湖书院、金华中学、浙江之江大学,后到日本留学。陈望道留学日本期间,正值社会主义思潮在日本兴起,他阅读了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河上肇的《贫乏物语》等宣传社会主义的读物,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较多的了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望道回到祖国,并接受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的邀请,前往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员。在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下,陈望道等人在浙江一师进行新思潮宣传,给整个浙江带来极大冲击。反动当局责令一师对陈望道革职查办,这受到全校师生的坚决反对。反动当局随即出动警察包围学校,从而酿成著名的浙江“一师学潮”。这一学潮得到全国的声援,最终迫使反动当局收回成命。“一师学潮”让陈望道认识到,倡导改良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因此,当他接到邀请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就毫不犹豫接受了。1920年早春,陈望道带着两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回到浙江义乌分水塘老宅,开始了翻译工作。老宅已经年久失修,再加上浙江早春天气寒冷,条件十分艰苦。陈望道不以为意,专心投入到翻译工作中,一日三餐也都是老母亲帮着打理并送到房间来。看着儿子因连续工作而身体消瘦,陈母包了些粽子,让他蘸红糖吃以补身体。陈母在屋外问红糖甜不甜时,陈望道连连回答“够甜了,够甜了”,。等陈母进来收拾碗筷时,发现儿子满嘴墨汁。原来,陈望道全神贯注工作,竟然蘸了墨汁吃粽子,还感觉不到异味,实在是太过投入了。1920年4月底,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翻译工作,于5月中旬赶往上海交稿。经过陈独秀、李汉俊校阅,8月中旬,中译本《共产党宣言》1000册公开出版,被迅速抢购一空。到1926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已印行17版。鲁迅当时评价说:“把这本书译出来,对中国做了一件好事。”(摘编自曾庆江《陈望道:千秋巨笔,首译“宣言”》)材料二: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在语言上表现出明显的白话文倾向,这与他的政治和文化主张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一二十年代,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而1920年前后又恰是白话文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曾在新文化运动阵地《新青年》任编辑的陈望道是这场运动的坚定支持者、践行者和捍卫者,所以他的《共产党宣言》译本白话文风格是意料之中的。与文言相比,陈译本句子变长,四字格变少,“之乎者也”的文言功能词几乎绝迹。译文还大量使用文白过渡时期特有的助词“底”,且呈现出“底”“的”混用的现象,譬如“各国底语言”“社会底历史”“用自己党底宣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等。另外,译文偏向口语化,譬如“草了下列的宣言”“他的特色就是把阶级对抗弄简单了”。对于修辞学家陈望道而言,这未免不是一种用所谓“引车卖浆者言”,的大众语来创立新的书面语风格的努力。在当时的中国,许多西洋词语都是直接采用日语译名,陈望道虽然以日译本为主要底本,但他在术语上并非全数照搬日译本现有的译法,而是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有选择性地修改。譬如日译本中的“绅士”和“绅士阀”,陈望道译作“有产者”“有产阶级”;日译本的“平民”,陈译本中作“无产者”。而在修辞方面,与日译本相比,陈译本在用词上更注重韵律节奏以及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如“革命要素”变换为“革命种子”,“农业的革命”变成了“土地革命”,两种阶级对立状态的“相敌视”转换为“对垒”,将资产阶级的发展从“没落”变换为“倾覆”。简言之,中译本在措辞上更为激烈,有着明显的“尖锐化”倾向,这可以理解为陈望道基于自己的信仰,为强调《共产党宣言》的立场、提高革命号召力、鼓动人们的斗志而来取的一种翻译策略。(摘编自林风、冯倾城《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首译本》)材料三:,从文本研究方面看,中国人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翻译性解读、注释性解读和考据性解读。所谓翻译性解读,是指为了更好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文本所进行的各种理解,如对人名、地名、术语的理解。其中,包括对已有中文术语的选择运用和新术语的创造。我国学者的翻译性解读从翻译《共产党宣言》片段文字时就开始了。由于《共产党宣言》原文是德文,对不懂德文的人来说,要理解它的思想,首先就有一个翻译的问题。恩格斯说过,翻译马克思的著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是真正老老实实的科学工作”。中国人要准确翻译《共产党宣言》,就更加困难,要做好这件事情,不仅要懂得外文,还需要了解当时欧洲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经历和语言风格等。早期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性解读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译词的随机性。如对马克思、恩格斯中文名字的翻译就有十多种。1899年在上海《万国公报》发表的《大同学》一文中,他们的名字被译为“马克思”“恩格思”;后来又有人译作“马克司”“嫣及尔”等;直到1938年,成仿吾、徐冰译的《共产党宣言》才把他们的名字译为“马克思”“恩格斯”,此后固定下来。又如“资产阶级”一词,1899年译为“纠股办事之人”;1920年陈望道译为“有产阶级”;到1938年成仿吾、徐冰译本才确定为“资产阶级”,并沿用至今。(摘编自杨金海《<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文本解读史及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望道接受翻译《共产党宣言》邀请的重要原因是其思想认识发生了转变。B.陈望道采用白话文翻译《共产党宣言》是其顺应时代发展选用的翻译策略。,C.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是以日译本为主要底本同时参照英译本完成的。D.陈望道首次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为中文的行为不属于翻译性解读。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以陈望道日本留学经历,说明他具有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基础。B.材料一用陈望道蘸着墨水吃粽子的故事来表现人物精神,文章选材具有典型性。C.材料二的主旨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在语言的选用上具有白话文倾向。D.材料三中对《共产党宣言》翻译难度的说明也可佐证陈望道翻译此书时的艰辛。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发行具有社会基础,顺应当时社会需求。B.翻译《共产党宣言》,译者要忠于原著,不能自创新术语,以防违背原著精神。C.阅读《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的文本解读史,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研究。D.随着时代发展,翻译《共产党宣言》用词随机性越来越小,科学性越来越强。,4.材料二与材料三中两处画横线句子都提及陈望道对“有产阶级”一词的翻译,请分别分析其在材料中的作用。(4分)5.假如你是《共产党宣言》陈列馆的解说员,如何向参观者介绍馆藏的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请根据材料相关内容,列出解说词的提纲。(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清风拂面孙春平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回城没分配工作呀?”“分了,在纺织厂,千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师傅,不能让他跑了!”“他忙哩。”“您不知道……”“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他—”我要喊出来了。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活。,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9.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D.“崩”是指天子的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又如:崩驾,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C.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中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中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4分)(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4分)14.赵高为什么要陷害李斯?他又以什么罪名陷害李斯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将入关行次湘阴曹松,背顾秦城①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神鸦乱噪黄陵②近,候雁斜沉梦泽空。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注]①秦城:地名,位于湘水之南。②黄陵:指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交代了诗人入关前经过秦城、湘东而到达湘阴的行程,照应诗歌的题目。B.诗歌的第二句“图书作伴”暗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与末句“文闱”相呼应。C.颔联的“空”字含义丰富,既指梦泽之地寥落空旷,也指自己济世理想落空。D.颈联对渔民和农夫的劳作图景进行了描绘,色彩鲜明,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谏逐客书》中用“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         ”比喻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包举贤士,广罗人才。,(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          ,          ”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却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3)《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车前的山景         ,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难得一睹她的真容。[甲]登到顶上时,天公做美,投来十几秒钟的阳光,我们          起来。放眼望去,远处浮在云雾里的三座山峰,似乎如骏马在天际奔跑。而近处山崖上,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乙]几场春雨过后,溪水更充沛了,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为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         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沿溪两岸,一丛丛野生茶树,正冒出新芽。[丙]我忍不住摘下几片,放嘴里咀嚼,开始,有一股苦涩味,而嚼着嚼着,竟有丝丝的甜味出来了。[丁]清冽的山溪水,就在脚下撒娇似的流动。我躬下身去,用手捧上山泉水,和着嚼碎的野茶,吞下肚去,味道特别极了。沿傍着小溪的古道踏步而下,         ,一块巨石突现眼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18.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句“天公做美”中“做”字的字形不正确,应改为“作”。B.[乙]句“化身为壮丽的瀑布”后面的分号运用错误,应为句号。C.[丙]句“咀嚼”“嚼着嚼着”两词中的“嚼”字,读音相同。D.[丁]句中的“就”字赘余,删去后,句子的表意效果没有变化。19.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若隐若现    兴高采烈    千方百计    柳暗花明B.隐约可见    兴高采烈    处心积虑    柳暗花明C.若隐若现    欢呼雀跃    千方百计    峰回路转D.隐约可见    欢呼雀跃    处心积虑    峰回路转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看见前面有一块写着‘老山界’三个威严大字的巨石。”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历史尽管不长,但黄梅戏凭着优美的唱腔、鲜活的人物与通俗的故事深受广大群众所欢迎。“树上的乌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官话。黄梅戏妆容不同于其他剧种那样力求色彩艳丽旖旎,黄梅戏更像一株氤氲山岚,缱绻万千,追求清秀淡雅。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黄梅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见(3分)A.表演以真实活泼著称,质朴细致B.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C.有着质朴细致的表演,真实活泼D.有着真实活没的表演,质朴细致2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项是(3分)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3.文中面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上,积淀形成了许多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夏明翰秉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信念,英勇就义;周文雍和陈铁军在敌人枪声中举行刑场上的婚礼;江竹筠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牺牲在新中国成立的一刻……这些财富是改天换地的斗争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这些财富是鼓舞人心的话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些财富是矢志不渝的探索:改革开放,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复兴中学7月1日要举办以“跨越百年,何以美丽”为主题建党100周年演讲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解析】“不属于翻译性解读”错。2.C【解析】“材料二的主旨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在语言的选用上具有白话文倾向”错误3.B【解析】“不能自创新术语”错误4.材料二:说明陈望道基于自己的信仰在中译本措辞上有“尖锐化”倾向。材料三:说明早期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性解读存在译词的随机性特点。5.①陈望道的生平思想;②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背景;③陈望道翻译过程中的典型故事;④译文语言风格特点;⑤首次出版发行的时间;⑥出版后的影响。6.B【解析】“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错。7.C【解析】“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错。8.①捡钱之前,吹着口哨,悠闲无聊;②捡钱时,装模作样,兴奋紧张;③捡钱后,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④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决定放钱,内心悔悟。9.①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②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③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④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10.C,11.D【解析】“薨”不能指帝王之死。薨,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等人的死。12.B【解析】“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错误。13.(1)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依祸转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解析】“释”,放弃;“从”,听从;“善”,善于,这里指善于为人处世;“因”,依据、凭借;“处”,对待,“何处焉”,可译为“怎么办呢”。(2)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客。【解析】“乃”,就;“案”,审理、查办;“狱”,案件;“治”,判定,可译为“惩处”;“责”,追究;“状”,情状。14.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参考译文】,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余的儿子都没有随行。七月,秦始皇到达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胡亥即位,让赵高做了郎中令。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说法。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15.C【解析】“自己济世理想落空”理解错误,“候雁斜沉梦泽空”的大意是说“自己如同这候雁一样滞留在寥落空旷梦泽之地,是多么渺小;诗人巧妙地使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言外便有嗟叹客居过于僻远之意。从后面“争奈文闱有至公”的可看,诗人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并无“自己济世理想落空”之感。,16.①诗歌前两联记述诗人赶考的行程及所见,“神鸦乱噪”以景衬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烦躁;以“梦泽”的空旷反衬诗人的渺小,表现出诗人的孤寂。②后两联写诗人看到平民百姓的渔樵生活,内心又变得安定平静,并心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想到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又坚定了自己参加科考、出仕为官的想法。【解析】(1)从诗歌标题“将入关行次湘阴”可知,入关前行旅寓居湘阴的途中所作,诗人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举应试。(2)诗歌前两联记述诗人赶考的行程及所见:“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交代了诗人入关前经过秦城、湘东而到达湘阴的行程,“图书作伴过湘东”刻画了一个骑着毛驴的、瘦削的、脸上写着忧患和疲惫的、身着破旧青布蓝衫的唐朝秀才,总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巅簸跋涉着,从青年、壮年直到老暮衰年。他且走且停,且停且吟,毛驴背上永远驮着一对书箱。因为他虽然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但也一生都在读书考试并吟诗作赋。“神鸦乱噪黄陵近,候雁斜沉梦泽空”途中所见所闻所感,诗人好比是滞留的候雁,言外便有嗟叹客居过于僻远之意。听着神鸦的乱鸣,内心一片迷茫。,(3)后两联写诗人在途中看到农民劳作的场景,颈联对渔民和农夫的劳作图景进行了描绘,色彩鲜明,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尾联中“岩栖”指在山洞里住居,常用为隐居的代称,可见诗人“也知渐老”,故有归隐之志,无奈科举考试的考场上有大公无私的主考官在期待着我,诗人梦想着一朝中试,为官做宦,报效朝廷,兼惠家族。他苦吟着,为战乱中不幸的百姓,无辜的平民。17.(1)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2)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18.A【解析】B项“分号运用错误,应为句号”错误,从句意来看,前句“遇到高崖”与后句“遇到巨石”是并列句式,中间应该用分号隔开。C项“咀嚼”的“嚼”读“jué”;而“嚼”读“jiáo”。D项“句子的表意效果没有变化”错误,“就”字表达的是溪水距离自己的脚很近,而删掉之后就没了这层意思,显得疏离。19.C【解析】隐约可见:模模糊糊地看见一点点。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欢呼雀跃: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千方百计: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困难中遇到转机。20.①原句由几个短句组成,表现了由整体到局部、由模糊到清晰的认知过程;改句只交代了看见的结果。②原句字里行间流露着看见“老山界”后的惊喜,“赫然入目”一词表现了“老山界”这三个字的视觉冲击力;改句平铺直叙,情感匮乏。③,原句强调的是“老山界”,以“老山界”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清晰地交代了追寻的结果;改句强调的是“巨石”,与原文缺乏必要的呼应。21.B22.B【解析】“黄梅戏更像一株氤氲山岚”是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蜂房水涡”是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我寄愁心与明月”是拟人的修辞手法。23.示例一:尽管历史不长,但黄梅戏凭着优美的唱腔、鲜活的人物与通俗的故事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示例二:尽管历史不长,但黄梅戏凭着优美的唱腔、鲜活的人物与通俗的故事深为广大群众所欢迎。24.略【审题】学校7月1日要举办以“跨越百年,何以美丽”为主题的建党100周年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切分任务,逐个击破(1)“学校7月1日”“建党100周年征文活动”:这是作文的具体情境,所给例文要有情境意识,行文过程中要体现“建党100周年”这一情境。(2)“跨越百年,何以美丽”是写作的主题,敲定了写作的内容:要呈现我们党在百年进程中所展现出的“美丽”。,(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考生要分析所给材料的内容,结合这些内容来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总说党百年历史上积淀形成许多宝贵的财富,第二部分分说列举这些财富的具体方面,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改天换地的斗争精神,有鼓舞人心的话语,有矢志不渝的探索。省略号表明,党所积淀形成的财富不仅仅上面所列,还有很多,只要能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美丽的内容都可以写,如“开天辟地、坚定理想、百折不挠”,如“敢于斗争、不畏艰苦”,如“开放包容、追求卓越”,如“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永不止步”,如“追逐梦想、敢于探索”,如“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21 13:47:51 页数:28
价格:¥3 大小:78.50 KB
文章作者:U-6000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