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一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一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46
2
/46
剩余4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宝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4.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请以剑舞②臣请入,与之同命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15.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王按剑而跽曰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若属皆且为所虏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头发上指B.此亡秦之续耳C.拔剑撞而破之D.沛公今事有急1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14~17题答案】【答案】14.C15.D16.A17.B【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请,请允许我。句意:请让我舞剑。②请,请允许我。句意: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③举,动词,举起。句意: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④举,尽。句意: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而:连词,表修饰。句意: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②而: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③且:连词,尚且。句意: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④且:副词,将要。句意:你们都将被他俘虏。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是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句意: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A.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头发向上直竖起来。B.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句意:这是灭亡的秦朝的后续者啊。C.破:使动,使……破。句意:拔出剑来撞击而使之破碎。D.急:形容词作名词,紧急的情况。句意: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错,目的是提醒项羽赶快行动,杀掉刘邦。故选B。参考译文:刘邦第二天早晨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羽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羽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羽、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对待他人仁慈。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羽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无法刺杀沛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我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项羽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去。课内文言基础(虹口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4.解释加点词。(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族庖月更刀()(4)善刀而藏之()(5)乃中《经首》之会()(6)旦日飨士卒()(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8)杀人如不能举()(9)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题答案】【答案】①.尊敬②.吝啬③.众,指一般④.揩拭⑤.合乎⑥.用酒食款待,这里指犒劳⑦.接纳,使……进来。⑧.尽⑨.侵损,削减⑩.没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1)句意: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加点的“老”,尊敬。(2)句意: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爱”,吝啬。(3)句意: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族”,众,指一般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4)句意: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善”,揩拭。(5)句意: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中”,合乎。(6)句意:明天犒劳士兵。“飨”,用酒食款待,这里指犒劳。(7)句意: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内”,接纳,使……进来。(8)句意:杀人惟恐不能杀尽。“举”,尽。(9)句意: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阙”,侵损,削减。(10)句意: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没有。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5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游刃有余”出自《庄子·养生主》。故选C。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B.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C.罔民而可为也D.非曰能之,愿学焉【6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针对通假字设题。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题中A项,“向”通“响”,译为“作响”,“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的意思是“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B项,“涂”通“途”,译为“道路”,“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的意思是“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C项,“罔”通“网”,译为“张开罗网陷害”,“罔民而可为也”的意思是“可以做张开罗网陷害百姓的事呢”;D项,无通假字,“非回能之,愿学焉”的意思是“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故选D。【点睛】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高中课本中涉及到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大约不超过100个,识记起来并不困难。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B.范增数目项王C.常以身翼蔽沛公D.籍吏民,封府库【7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能力。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我得像对待兄长一样地侍奉他。A.名词作动词,称王。句意:这样却不称王的。B.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句意:范增多次用眼示意项王。C.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句意:常常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掩护沛公。D.名词作动词,登记。句意:登记官员和百姓,封闭府库。故选C。8.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还也,亦去之吾见其难为B.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C.莫之能御也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D.申之以孝悌之义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8题答案】【答案】B【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表示祈使、商量语气,还是。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代词,那里。句意: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B.连词,表转折,却。句意: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却常有善心的。/连词,表转折,却。句意: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C.代词,他。句意:没有人可以抵御他。/助词,。句意: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D.介词,把。句意:句意: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介词,因为。句意: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故选B。9.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日:“不吾知也!”B.未之有也C.异乎三子者之撰D.技经肯綮之未尝【9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根据特殊句式的特点来分析句子中存在什么特殊句式,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分类选择。题中A项,“居则日:‘不吾知也’”的意思是“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不吾知也”中“吾”是动词“知”的宾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后,却放其前,是宾语前置;B项,“未之有也”的意思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代词“之”是动词“有”的宾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后,却放其前,是宾语前置;C项,“异乎三子者之撰”的意思是“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同”,介词短语“乎三子者之撰”是“异”的状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前,却放其后,是状语后置;D项,“技经肯綮之未尝”的意思是“我的刀从不去碰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技经肯綮”是“未尝”的宾语,按现代汉语应放其后,却放其前,是宾语前置。故选C。【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见”“……见……于”“于”“为”“为……所”“受”“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于”;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定语后置是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是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动词后作补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线上教学检测)送魏大从军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30.以下对这首诗说法错误的是()A.赠别诗B.边塞诗C.有五个韵脚D.押平声韵3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B.第二句直接勉励魏大杀敌建功,保卫边疆,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C.三、四两句是说,离别虽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发誓要像六郡雄杰那样去杀敌立功。D.七八句作者又一次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32.以下对五六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是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此处的景物是实写,展现眼前山隘的险峻。B.“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C.“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D.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蕴含着诗人对魏大此行的担忧之情。【30~32题答案】【答案】30.C31.B32.D【解析】【3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诗歌相关文学常识的能力。C.诗歌中的韵脚依次为“戎”“雄”“中”“功”,只有四个。故选C。【31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B.“第二句直接勉励魏大杀敌建功,保卫边疆”错误,第二句的“魏绛复从戎”,是把春秋时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的魏绛比作魏大,诗人变“和戎”为“从戎”,活用典故,用魏绛建立功勋来间接勉励魏大建功立业,保卫边疆。故选B。【3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关键诗句的能力。D.“蕴含着诗人对魏大此行的担忧之情”错误,五六两句用“横”与“接”字点明魏大所守之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暗示魏大责任重大,蕴含着诗人对魏大的勉励之情。故选D(七)教材第一单元相关知识。(每小题1分,共10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线上教学检测)3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B.为长者折枝C.因人之力而敝之D.共其乏困【33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之辨析通假字的能力。A.以,通“已”,停止。句意:你们不要因为我就停止陈说自己的志向了。B.枝,通“肢”,肢体。句意:向老人弯腰行礼。C.无通假字。句意:依靠他人的力量却反过来损害他的利益。D.共,通“供”,提供。句意:提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故选C。3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古今都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约为婚姻B.视为止,行为迟夫子喟然叹曰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秋毫不敢有所近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34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之辨析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带的东西。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指男女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长期契约关系。句意:结为儿女亲家。B.行为:古义,行动因为……;今义:有意识表现出来的行动。句意:视力因此集中到一点,动作因此缓慢下来。喟然:古今同义,表叹气的样子。句意:夫子叹息着说。C.爱:古义,吝啬;今义,喜欢。句意:百姓都认为大王您很吝啬。非常:古义,意外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句意: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及意外变故的发生。D.秋毫:古今同义,均指秋天鸟兽新生的毫毛,形容极为细小的东西。句意:一丝一毫也不敢接近拿取。戮力:古今同义,均为合力,并力。句意: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故选D。3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风乎舞雩”中“风”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型于寡妻,至于兄弟B.危士臣,构怨于诸侯C.异乎三子者之撰D.素善留侯张良【35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此类活用类型的能力。例句,风,名词作动词,吹风。句意:在舞雩台上吹吹风。A.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句意:(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B.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句意: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C.撰,动词作名词,才能。句意: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一样。D.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句意:向来与留侯张良交好。故选A。36.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杀人,臣活之刑人如恐不胜B.而刀刃者无厚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五十者可以衣帛交戟之士欲止不内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头发上指【36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类活用类型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活”,使动用法,使……存活。句意:项伯杀了人,我使他存活下来。“刑”,名词作动词,惩罚。句意:惩罚人好像害怕不能惩罚尽。B.“厚”,形容词作名词,厚度。句意:而刀刃没有厚度。“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句意:公西华都只能做小相,那谁能做大相呢?C.“衣”,名词作动词,穿。句意: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丝绸衣服了。“内”,使动用法,使……进入,接纳。句意:交叉双戟守卫的士兵想要阻止他,不让他进去。D.“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句意:尊敬我自己家的老人,推及到别人家的老人。“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头发向上竖起。故选B。37.下列句中加点词名作状最多的一项是()A.既东封郑夜缒而出视为止道芷阳间行B.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范曾数目项王共其乏困C.沛公军霸上吾得兄事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越王以鄙远D.良庖岁更刀朝济而夕设版焉常以身翼蔽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37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既东封郑”,东:在东边,名词作状语。句意:(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夜缒而出”,夜:在夜晚,名词作状语。句意:在夜里用绳索拴住烛之武从上往下放,出了城门;“视为止”,视:眼睛,动词活用为名词。句意:眼睛集中到一点;“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名词作状语。句意:选择了通往芷阳的小路走;B.“烛之武退秦师”,退,使……撤退,使动用法。句意:烛之武使秦国的军队撤退;“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句意: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句意:(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C.“沛公军霸上”,军,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沛公在霸上驻军;“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句意:我得像兄长一样对待他;“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名词活用为动词。句意: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良庖岁更刀”,岁,每年,名词作状语。句意: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句意:在早晨刚刚渡河回国,在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名词作状语。句意: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夜,连夜,在夜晚,名词作状语。句意: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由上可知,D项加点词名作状最多。故选D。3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由也为之/夫子之谓也B.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C.吾与点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敢以烦执事【38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A.之,代词,代指国家。句意:让我来治理它。之,助词,帮助宾语提前的标志。句意:说的就是夫子啊!B.其,代词,自己的。句意:失去自己结交的同盟,这是不明智的。其,语气助词,表婉商,还是。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C.与,动词,赞同。句意: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与,连词,和。句意: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D.以,介词,用。句意:治理国家要用礼,子路的话太不谦虚了。以,介词,用,拿。句意: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故选D。39.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为韩王送沛公/公为我献之B.怵然为戒/虽然,每至于族C.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非曰能之,愿学焉/焉用亡郑以陪邻【39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臣为韩王送沛公,“为”:替;句意:我替韩王送沛公;公为我献之,“为”:替;句意:你替我献给项王;B.怵然为戒,“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谨慎地产生戒备;虽然,每至于族,“然”:这样;句意: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C.乃令张良留谢,“乃”:于是;句意:于是让张良留下来代为辞别;度我至军中,公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入,“乃”:才;句意:等我到了军中,你才进去;D.非曰能之,愿学焉,“焉”:代词,相当于“之”;句意:不敢说能做,但我愿意去学这些事;焉用亡郑以陪邻,“焉”:相当于“何”,为什么;句意: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A项加点词“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A。40.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加之以师旅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构怨于诸侯D.若属皆且为所虏【40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A.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师旅加之”。句意:有别的国家侵犯它。B.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句意:百姓们认为我吝啬也是合理的啊。C.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诸侯构怨”。句意:与各诸侯国结怨。D.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了。ABC均为倒装句,只有D是被动句。故选D。4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为击破沛公军B.大王来何操/未之有也C.然则一羽之不举/百姓之不见保D.申之以孝悌之义/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4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A.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句意: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再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行走了。省略句,添加省略成分为“为(我)击破沛公军”。句意: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时拿了什么?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句意:还没有过这样的事。C.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然则不举一羽”。句意:然而那么不能举起一根羽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被动句,“见”字表被动。句意:百姓不能被保护。D.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孝悌之义申之”。句意:把孝顺父母、友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他们听。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谨使臣良奉一双白璧”。句意“恭谨地请让我奉上一双白璧”。故选B。4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与《齐桓晋文之事》,作为儒家的著作,在语体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善于系统地阐述治国理民的道理。B.《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所谓“养生”,意思是保养生命、保存天性。庄子认为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而且要心存戒惧,谨慎从事。C.《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工于记言,前人称之为“行人(外交特使)辞令之美”。烛之武能够成功劝退秦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能言善道,能屈能伸。D.《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是西汉时人司马迁,字子长。《鸿门宴》的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司马迁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对比手法,塑造刘项两个阵营的各类人物。在刘邦谦卑、胆小懦弱的映衬下,更加突出了项羽的粗豪和“为人不忍”的仁者风范。【42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A.“善于系统地阐述治国理民的道理”错误,《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比较短小简约;《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和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内容较零散而非系统。B.“要心存戒惧,谨慎从事”错误,庄子认为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应该像庖丁解牛一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神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D.“在刘邦谦卑、胆小懦弱的映衬下,更加突出了项羽的粗豪和‘为人不忍’的仁者风范”错误,《鸿门宴》中,在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的映衬下,更加突出了项羽的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有勇少谋的形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故选C。(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线上教学检测)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43.以下各组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武王克殷克:打败恶其余胥恶:憎恨B.使靡有余靡:没有兼屋上之乌乌:乌鸦C.恶其余胥余胥:篱笆咸刈厥敌刈:杀D.兼屋上之乌兼:同时百姓有过过:经过44.以下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相同的两项是()()A.田其田第一个田B.无罪者活之活C.朝济而夕设版焉朝D.沛公欲王关中王45.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不属于代词的一项是()A.惟仁是亲是B.恶其余胥其C.咸刈厥敌厥D.在予一人予46.以下各项对“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用来尊重士人君子的,凭借的是他们的仁心和美德。B.普通人尊重士人君子的原因,凭借的是他们的仁心和美德。C.凡是(大家)尊重士人君子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D.凡是用来尊重士人君子的,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47.以下对文章人物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太公爱憎分明B.邵公讲求公正C.周公仁义爱民D.武王仁爱为怀【43~47题答案】【答案】43.D44.AD45.A46.C47.A【解析】【43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D.“过”,过错。句意:百姓有了过错。故选D。【4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之辨析词类活用类型的能力。A.第一个“田”,名词作动词,耕种。句意:种自己的田。B.活,使动用法,使……活着。句意:无罪的让他活着。C.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句意: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修建防御工事。D.王,名词作动词,称王。句意: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故选AD。【4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A.是,助词,帮助宾语提前的标志词,无实义。句意:只亲近仁爱的人。B.其,代词,他的。句意:会连带厌恶他的墙壁。C.厥,代词,那些。句意:全部把那些敌人杀掉。D.予,代词,夏、商、周三代王自称,也是国人对帝王的称呼。句意:责任在纣王一个人身上。故选A。【4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所以”,……的原因;“以”,因为。句意: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道德。AD把“所以”以为“用来”;AB把“以”译为“凭借”,均有误。故选C。【4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A.“爱憎分明”不但指喜欢和怨恨的态度十分明确,也指爱憎的界限很清楚。根据原文太公的建议“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使靡有余”可见,他爱恨界限并不分明,而是扩大了爱恨的范围,显然不能称为“爱憎分明”。故选A。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带厌恶他的墙壁。全部把他们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晋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晋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纣王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道德。”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进才中学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谏逐客书李斯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④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举地千里(2)功施到今(3)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4)藉寇兵而赍盗粮1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A.西取由余于戎B.蚕食诸侯C.娱心意、说耳目者D.吾得兄事之18.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江南金锡不为用A.百姓乐用B.犀象之器,不为玩好C.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D.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20.以第②段为例,分析本文对比论证的妙用。【16~20题答案】【答案】16.(1)攻克,占领;(2)延续;(3)采用;(4)送给,付与。17.C18.B19.现在竟然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20.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和驱逐客卿的做法进行对比,指出逐客之谬误,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攻占了上千里的土地。(2)句意:功业延续到今天(3)句意:抛弃敲打瓦坛瓦罐这一套秦国音乐而听《郑》、《卫》之声。(4)句意: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在西边。句意: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B.“蚕”,名词作状语,像蚕(吃桑叶)一样。句意:像蚕食桑叶一般,侵蚀着诸侯的土地。C.“娱”,使动用法,使……愉快/娱乐/欢娱。句意: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D.“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故选C。18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句意:江南的金锡不会为您所用。被动句,“为”表被动。A.句意:百姓甘心为国效力(乐于被用)。被动句,“用”动词本身含被动。B.句意: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陈述句。C.句意: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D.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被动句,“见”表被动。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乃”,竟然;“黔首”,平民,百姓;“资”,资助;“却”,拒绝;“业”,使成就霸业。【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第②段对比的双方,分析对比的效果。浏览第二段可知,以“今取人则不然”为分割点,上文主要写秦王对他国之物的态度,如“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这些物品不是秦地所产,但“陛下说之”,如“夜光之璧”“犀象之器”“郑、卫之女”“骏良駃騠”“江南金锡”“西蜀丹青”,这些也非秦地所出产,但“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进于前”“佳冶窈窕,赵女立于侧”,可见秦王对于这些并非秦地所产之物是非常喜欢的;而下文写其“取人”的做法,“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这是将秦王取物和逐人进行对比,并在最后指出这样做的结果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指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通过对比,指出逐客这一做法的错误。参考译文:臣听说官吏议论驱逐列国入秦的游说之士,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得来了丕豹、公孙支。这五位人物,不出生在秦国,但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于是称霸西戎。孝公采用商鞅的法令,移风易俗,人民因此富裕丰盛,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效力,诸侯亲近顺服,俘获楚魏军队,攻占土地千里,国家至今治理强盛。惠王采用张仪计谋,攻克三川之地,西面兼并巴蜀,北面收受上郡,南面轻取汉中,统揽九夷之地,控制楚之鄢郢,东面占有成皋之险,割取肥美土地,六国联盟罢休,迫使西来侍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掉穰侯,放逐华阳君,加强国家权力,杜绝权豪之门,蚕食诸候国家,使秦国成就帝王之业。这四位国君,都是依靠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这会使秦国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如今陛下得到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这样的宝物,悬挂着夜间光如明月的宝珠,佩戴着太阿宝剑,骑着纤离骏马,立起用翠羽编成凤鸟形状所装饰的旗帜,架起用灵鼍皮蒙成的鼓。这些宝物,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为什么呢?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用,那么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做的器物不能成为赏玩嗜好之物;郑国、卫国的女子不能充斥后宫;骏马驴骡不会充满外马房;江南的金器锡器不会被使用,西蜀的丹青不会作为绘画的颜料。所以装饰后宫、充塞堂下、娱乐心情、好听好看的东西,一定要秦国出产的才可以,那么宛地珍珠装饰的头簪、附着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绸做成的衣服、织锦刺绣的饰品不会进献到您的面前;而化俗为雅、宁静美丽的赵国女子不会站在您的身边。那敲打着瓦器、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唱歌呼叫而悦耳的,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这类乐曲,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了敲击瓦器而接受《郑》《卫》之音,屏退弹筝而求取《韶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为了舒适称心于眼前,适合观赏罢了。如今选取人才则不然,不问可用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去,是客卿的一律驱逐。这样看来,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珍珠、玉器,而所轻视的是人民。这不是用来据有天下、控制诸侯的策略。臣听说地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口就多,军队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形成了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帝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一年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东西不是秦国出产的,可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的,而愿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控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①阎若璩,字百诗,太原人。世业盐荚[1],侨寓淮安。父修龄,以诗名家。若璩幼多病,读书闇记不出声,年十五,以商籍补山阳县学生员。研究经史,深造自得。尝集陶弘景、皇甫谧语,题其柱云:“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暇日。”其立志如此。海内名流过淮,必主其家。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即疑其讹,沉潜三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古文之伪大明。所列一百二十八条,毛奇龄《尚书古文冤词》百计相轧,终不能以强辞夺正理,则有据之言先立于不可败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②康熙元年,游京师,旋改归太原故籍,补廪膳生。十八年,应博学鸿儒科试,报罢。昆山顾炎武以所撰《日知录》相质,即为改定数条,炎武虚心从之。编修汪琬著《五服考异》,若璩纠其谬,尚书徐乾学叹服。及乾学奉敕修《一统志》,开局洞庭山,若璩与其事,若璩于地理尤精审,山川形势,州郡沿革,了如指掌,撰《四书释地》五卷。及于人名物类训诂典制,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又据《孟子》七篇,参以《史记》诸书,作《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又著《潜丘札记》六卷,《毛朱诗说》一卷,手校《困学纪闻》二十卷,因浚仪[2]之旧而驳正笺说推广之。又有《日知录补正》,《丧服异注》,《宋刘攽李焘马端临王应麟四家逸事》,《博湖掌录》诸书。③世宗在潜邸闻其名延入邸中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必称善。疾革,请移就城外,以大床为舆,上施青纱帐,二十人舁之出,安稳如床篑。康熙四十三年,卒,年六十九。世宗遗使经纪其丧,亲制诗四章,复为文祭之。有云:“读书等身,一字无假,孔思周情,旨深言大。”佥谓非若璩不能当也。(选自《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注释][1]盐荚:盐务。[2]浚仪:指王应麟,《困学纪闻》的作者。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侨寓淮安()(2)旋改归太原故籍()19.对加点字解释正确一项是()沉潜三十余年A.深沉B.潜伏C.深究D.隐居20.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昆山顾炎武以所撰《日知录》相质A.抵押B.询问C.验证D.评判21.用斜线(/)给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共三处)世宗在潜邸闻其名延入邸中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必称善22.把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疾革,请移就城外,以大床为舆,上施青纱帐,二十人舁之出23.小杰推断《清史稿》的作者会把他收入“儒林”这一种类传,请你根据文中阎若璩的事迹说说这样推断的理由。①自小研究经史,深有心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为顾炎武、汪琬的著作修改、纠正错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23题答案】【答案】18.①.寄居②.不久19.C20.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1.世宗在潜邸闻其名/延入邸中/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必称善22.他的病情危急,请求转移靠近城外,把大床当做车,上面加上青纱帐,二十人抬着出去。23.①.二十岁时疑《尚书》有误,用三十年时间沉潜研究纠正错误,著《古文尚书疏证》八卷②.与尚书徐乾学一起编写《一统志》,治学态度精细审慎,务求有理有据。③.博览群书,著作等身,皇帝亲自给他写祭文称赞他的学识和文章。【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1)侨:寄居。句意:寄居在淮安。(2)旋:不久。句意:不久改为归属太原故籍。【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沉潜:深究。句意:潜心研究三十年。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质:询问。句意:昆山的顾炎武用所撰写的《日知录》来询问他。故选B。【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世宗尚未即位,听闻他的名声,延请入府,索要并观看他所写的书,每进献一篇,一定称赞。“在潜邸”是状语,“闻其名”是谓宾,“其名”做“闻”的宾语,在其后断开。“索观”的主语为“世宗”,省略了,应在“索观”前断开。“所著书”是“观”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最终划分为:世宗在潜邸闻其名/延入邸中/索观所著书/每进一篇必称善。【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疾革”,病情危急;“就”,靠近;“舆”,车;“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施”,加;“舁”,抬;“床篑”,床板。【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由“海内名流过淮,必主其家”以及“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即疑其讹,沉潜三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引经据古,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可概括出:二十岁时疑《尚书》有误,用三十年时间沉潜研究纠正错误,著《古文尚书疏证》八卷。由“及乾学奉敕修《一统志》,开局洞庭山,若璩与其事……撰《四书释地》五卷。及于人名物类训诂典制,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可知,尚书徐乾学赞叹佩服阎若璩,编写《一统志》时让阎若璩参与,他博学多识,治学态度精细审慎,务求有理有据。“作《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又著《潜丘札记》六卷,《毛朱诗说》一卷,手校《困学纪闻》二十卷……又有《日知录补正》,《丧服异注》,《宋刘攽李焘马端临王应麟四家逸事》,《博湖掌录》诸书”“世宗遗使经纪其丧,亲制诗四章,复为文祭之。有云:“读书等身,一字无假,孔思周情,旨深言大”“佥谓非若璩不能当也”可见,他博览群书,著作等身,皇帝亲自为他写祭文。参考译文:①阎若璩,字百诗,太原人。世代以盐务为业,寄居在淮安。父亲阎修龄,凭借作诗成为名家。阎若璩小时候多疾病,读书暗暗记住不发出声音,十五岁,凭借商籍充补为山阳县学生员。阎若璩研究经史,深入学习有自己的心得。曾经收集陶弘景、皇甫谧的语句,写在他的柱子上说:“对于某一事物有所不知,认为是莫大的羞耻;当别人问倒这个东西的时候,心里没有一天的安宁的。”他立志像这样。海内的名流经过淮安,必经过他的家。二十岁的时候,读《尚书》到古文一共二十五篇,就怀疑它们的错误,潜心研究三十多年,于是全部得到了它们的症结所在,写作《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引用经典古籍,一一陈述它们的矛盾的原因,古文的错误清楚了。所列出的一百二十八条,毛奇龄的《尚书古文冤词》千方百计的排挤,最终不能强词夺理改变正确的道理,那么由此可见有依据的言辞首先就立于不败之地。②康熙元年,游学京师,不久改变归为太原故籍,充补廪膳生。十八年,参加博学鸿儒科试,落第。昆山的顾炎武用所撰写的《日知录》来询问他,他就为他修改确定多条,炎武虚心听从他。编修汪琬写《五服考异》,阎若璩纠正他的错误,尚书徐乾学赞叹佩服。等到徐乾学奉皇帝的命令编写《一统志》,开篇写洞庭山,阎若璩参与这件事,阎若璩在地理上尤其精细审慎,山川地势,州郡沿袭变革,了如指掌,撰写《四书释地》五卷。等到对于人名物类训诂典制,做事一定要追究它们的根本,说话一定要讲求他们的依据,广泛参考相互见证,多有所了解。又依据《孟子》七篇,用《史记》诸书进行参考,写作《孟子生卒年月考》一卷。又写了《潜丘札记》六卷,《毛朱诗说》一卷,亲手校正《困学纪闻》二十卷,沿袭王应麟的旧作纠正错误做注解推而广之。又著有《日知录补正》,《丧服异注》,《宋刘攽李焘马端临王应麟四家逸事》,《博湖掌录》等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③世宗尚未即位时听闻他的名声,延请入府,索要并观看他所写的书,每进献一篇,一定称赞。他的病情危急,请求转移靠近城外,把大床当车,上面加上青纱帐,二十人抬着出去,安稳的像如床板一样。康熙四十三年,去世,当时六十九岁。世宗还派遣使者安排他的丧事,亲自作诗四章,又写文章祭奠他。有云:“读书等身,一字无假,孔思周情,旨深言大。”大家说除了阎若璩没有人能与此赞誉相称。阅读下文,完成题目。(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促织蒲松龄①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③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④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⑤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⑥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⑦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⑧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⑨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15.解释加点字。(1)居为奇货()(2)无毫发爽()1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大喜,笼归C.顾之则气断声吞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D.隐中胸怀木直中绳1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18.第⑨段填入“□”处最恰当的虚词是()A.焉乎B.矣哉C.也哉D.焉耶19.以下关于《促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A.小说通过促织的得失这一主要线索,讲述成名一家的遭遇,情节动人心弦。B.小说多处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形成极大反差,増强了戏剧性,引人入胜。C.小说虽凭空虚构,却反映了人不如虫的悲惨现实,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D.小说的语言具有简洁凝练、片言传神的特点,多连用四字短句,斩截有力。【15~19题答案】【答案】15.①.居,积、储存。②.爽,差错。16.D17.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如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则又超乎寻常而一跃跳起来。18.C19.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句意: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居,积、储存。(2)句意:没有什么差错、失误。爽,差错。【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为”,介词,被。句意: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为”,动词,想出。句意: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B.“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句意: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喂养它。/“笼”,名词作动词,用笼子装着。句意: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C.“顾”,动词,回头看。句意: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子空空的,又急得上不来气,说不出话。/“顾”,只是,但是。句意: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D.“中”,符合,合乎。句意:暗暗符合心中所想。/“中”,符合,合乎。句意:木材笔直,合乎墨线。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覆之以掌”,状语后置,用手掌去罩住它;“虚”,空荡荡;“若”,好像;“裁”通“才”。【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第一处,“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意思是“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此处是陈述句,句末的语气词表肯定语气,而“焉”作为语气词放句末多表示疑问或感叹,“矣”作为语气词多表示感叹,只有“也”放句末表肯定语气,所以使用“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第二处,“岂意其至此”意思是“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哉”跟疑问词合用,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而“乎”多表选择疑问,或表揣度和祈使,“耶”表疑问,所以此处使用“哉”。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凭空虚构”错误,文中所反映的并非是蒲松龄的面壁虚构,小说围绕主题所虚构的幻异情节,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类似事件进行艺术提炼和典型概括的结果。故选C。参考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赌博,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一直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公差。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的收获。”成名认为这些话对。就从早上出去晚上回家,提着竹筒丝笼,在毁坏的墙脚、荒草丛生的地方,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 终究没有找到。即使捕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规格。县官严定期限,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红妆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在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挂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上面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想问的事,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掀动,一片纸抛落下来。拾起看,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像寺院;(殿阁)后面的山脚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到处横卧,在丛丛荆棘中,一只蟋蟀藏在那里;旁边一只蛤蟆,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琢磨,不能理解。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暗合自己的心事,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成名反复思索,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跑,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癞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母亲,母亲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看到蟋蟀笼子空着,成名就急得气也吐不出,也不敢再追究儿子的责任。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里去了。再仔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他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我(蒲松龄)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叫成名的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巡抚、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四、文言文阅读(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洋泾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选自《庖丁解牛》)3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B.而不见舆薪舆:车C.凶年免于死亡凶:凶残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发:出31.下列句中的“之”与“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B.牛何之C.臣之所好者道也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3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依乎天理B.因其固然C.每至于族D.技经肯綮之未尝3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所好者道也A.良庖岁更刀,割也B.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C.视为止,行为迟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4.下列课内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译为: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B.“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译为: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C.“虽然,每至于族”译为:纵然,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D.“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译为: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30~34题答案】【答案】30.C31.A32.D33.A34.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解析】【3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凶:凶残”错误,“凶年免于死亡”的意思是“在饥荒年人们不至于饿死”,所以“凶”的意思是“饥荒”。故选C。【3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千乘之国”中的“之”,助词,的。“千乘之国”的意思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A.助词,的。“摄乎大国之间”的意思是“夹在大国的中间”。B.动词,到。“牛何之”的意思是“牛(牵)到哪里去”。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臣之所好者道也”的意思是“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D.代词,他。“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意思是“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他”。故选A。【3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B.“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C.“至于”,古义: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今义: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D.“肯綮”,古今意义相同,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故选D。【3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判断句,“也”表判断。“臣之所好者道也”的意思是“我追求的,是道”。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判断句,“也”表判断。“良庖岁更刀,割也”的意思是“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B.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未尝技经肯綮”。“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的意思是“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C.省略句,应为“视为(之)止,行为(之)迟”。“视为止,行为迟”的意思是“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D.宾语前置句,“是以”应该是“以是”;状语后置句,“发于硎”应该是“于硎发”。“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意思是“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故选A。【3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虽然”的意思是“即使是这样”,所以“虽然,每至于族”的意思是“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故选C。参考译文: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洋泾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奏。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几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①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毂②、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雎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雎水,雎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窃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是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①萧:萧县。②毂:毂水。3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B.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C.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在秦汉时“关”专指函谷关。B.“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C.“家室”指家中的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收家室而西”的意思是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等向西逃跑。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B.项羽怀有私心。他为实现称王的目的,攻下咸阳后,就派人向怀王禀报战况,封诸将为侯王,封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C.项羽善于用兵。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王的军队打得四处逃散,杀死汉兵十多万人,把汉军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D.项羽做事迟疑,在睢水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军层层包围,本来轻而易举就能抓到汉王,但由于他的迟疑,错失良机,致使汉王借狂风从西北吹来之际得以逃脱。【35~37题答案】【答案】35.B36.C37.D【解析】【3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四月,汉军已经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女,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于是引兵向西从萧县进军,早晨向东攻打汉军,推进到彭城,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已”作“入”的状语,之间不断开;“彭城”是“入”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且“收”的主语是“汉军”,不是“彭城”,应断开,由此排除AD。“日中”是下一句的时间状语,习惯独立存在,不能放在前一句的末尾,排除C。故选B。【3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家室’指家中的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收家室而西’的意思是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等向西逃跑”表述不当。“家室”指家眷,而不是家中的金银财宝。故选C。【3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羽做事迟疑”“本来轻而易举就能抓到汉王,但由于他的迟疑,错失良机”无中生有。原文只说“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窃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可见,这是自然现象不利于楚军,属于客观因素,并非主观人为,所以不能说是项羽的问题,并没有说“错失良机”,也没有表明“项羽做事迟疑”。故选D。参考译文:项羽率兵向西进军屠掠咸阳城,杀死了秦国的降王子婴,焚烧了秦朝的宫殿,大火三个月都没有熄灭;劫取了秦朝的财宝、美女,往东而去。有人劝项羽说:“关中这块地方,有山河为屏障,四方都有要塞,土地肥沃富饶,可以建都成就霸业。”项羽看到秦朝宫殿都被大火烧得残破不堪,心里又思念家乡,打算向东而归,说:“富贵以后不回故乡,就好像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谁能知道他富贵了呢!”那个劝项羽的人说:“人说楚人好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到这话,把那个劝说的人扔进油锅里烹炸而死。项王派人向怀王禀报破关入秦的情况。怀王说:“就按以前约定的那样办。”于是项羽尊称怀王为义帝。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文武大臣为王,并对他们说:“天下发动起义之初,暂时封立诸侯的后代,为的是讨伐秦朝。然而身披坚硬的铠甲,手持锐利的兵器,带头起事,多年暴露在山野,灭掉秦朝,平定天下,都是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力量。义帝虽说没有什么战功,按理也应当分给他土地让他做王。”诸将都说:“好。”于是分封天下,立诸将做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的土地,在南郑建都。项王立自己为西楚霸王,统辖九个郡,在彭城建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这年春天,汉王部署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项王听到这个消息,就命令诸将攻打齐国,他自己又率领三万精兵向南从鲁县穿过胡陵。四月,汉军已经进入彭城,掳掠那里的财宝、美女,每天摆酒席大会宾客。项王于是引兵向西从萧县进军,早晨向东攻打汉军,推进到彭城,中午时分,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四处逃跑,前后相随掉进榖水、泗水,楚军杀了汉兵十多万人。汉兵都向南逃跑到山里,楚军又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汉军退却,被楚军逼挤,被杀的人很多,汉军十多万士兵都掉进睢水,睢水被汉兵堵塞而不向前流动了。楚军把汉王包围了三层。正在这个时候,狂风从西北方向刮起,摧折树木,掀毁房舍,飞沙走石,刮得天昏地暗,白天变成了黑夜,向着楚军迎面扑来。楚军非常混乱,队阵崩溃,四处逃散,这时,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原打算到沛县,接取家眷向西逃跑;项王也派人追赶他到沛县,擒取汉王的家眷:汉王的家眷都已逃散,没有跟汉王见面。汉王在路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逃。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洋泾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左氏博议·卷二十一》)3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指代对方,表示恭敬。4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B.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郑是让秦国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C.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D.烛之武不辱使命。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辞令从容,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38~40题答案】【答案】38.D39.C40.B【解析】【3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是并列关系,句式应对称,所以应在“也”后面断开,排除A、C。“如涕唾”是对“弃晋”的一种比喻的说法,所以应在“唾”后面断开,排除B。故选D。【3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错误。“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故选C。【40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烛之武反客为主”错误。由原文“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可知,他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对方考虑,围绕着秦、晋、郑三国的利害关系,离间晋国的联合行动,他先坦言郑国亡定了,接着指出,若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灭掉郑国无形中增加了晋国的土地和实力,而相对削弱了秦国,这不能不让秦穆公对伐郑是否将损害自己的利益有所疑问,从自己利益出发,秦国不会帮助晋国成就霸业而使自己国力相对削弱。没有“反客为主”。故选B。参考译文: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烛之武退秦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吕祖谦《左氏博议·卷二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洋泾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取材于李斯的《谏逐客书》)4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海不择细流择:同“释”,舍弃B.王者不却众却:退却C.却宾客以业诸侯业:使成就霸业D.藉寇兵而赍盗粮赍:送给4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太山不让土壤/亦以天下人为念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赵尝五战于秦4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对比分析“用客治国”和“逐客资敌”两种策略,从正反两方面驳“逐客”之策。B.对偶句、排比句和散句交错,使文章兼具整齐与错落之美;将说理和举例结合,理足辞雄。C.李斯认为,做人要学泰山和大海,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而且不能把兵器借给对方。D.“逐客以资敌国”与前一段呼应,阐明逐客对秦之害,结尾两句话总括全文,宏阔有力,掷地有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41~43题答案】【答案】41.B42.D43.C【解析】【4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却”,推却,嫌弃。句意:为国之君不推却百姓。故选B。【4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以”,介词,因为。句意:因此泰山不舍弃任何土壤。第二个“以”,介词,把。句意: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B.第一个“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句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第二个“所以”,凭借,用来……。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C.第一个“乃”,副词,却。句意: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第二个“乃”,连词,于是。句意: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D.第一个“于”,介词,跟。句意:在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在外部跟诸侯构筑怨恨。第二个“于”,介词,跟。句意:赵国曾经跟秦国五次作战。故选D。【4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而且不能把兵器借给对方”错误,原文“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只是作者打的一个比方,反对的是“逐客”,而不是反对的“把兵器借给对方”事实。故选C。参考译文: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跟诸侯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洋泾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比及三年/比及:比较B.舍瑟而作/舍;放下如五六十/如:或者C.吾与点也/与:赞成如会同/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D.其言不让/让:谦让孰能为之大/孰:谁45.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B.毋吾以(同“己”)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为国以(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以(把)师旅46.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足民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47.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如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48.下面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B.鼓瑟希C.莫春者,春服既成D.唯求则非邦也与49.下列各句中划线词与例句中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端章甫A.鼓瑟希B.风乎舞雩C.曾皙后D.赤也为之小50.下列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译文: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怎么做呢?B.异乎三子者之撰。译文:(我)跟他们三位所说的(志向)不同。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译文:为了国家要讲礼节,可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因此我才笑他。D.浴乎沂,风乎舞雩译文:在沂水里洗濯身体,在舞雩台上乘凉。5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坐”是在尊长近旁陪坐。“侍”字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身份、地位全交代清楚了。B.先从自己谈起,把自己摆在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下面的提问做铺垫。C.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体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风。D.孔子针对弟子平时爱发“不吾知也”牢骚的话,提出“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的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44~51题答案】【答案】44.A45.C46.D47.A48.A49.D50.C51.C【解析】【4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比及”,等到,句意:等到三年。故选A。【4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以”,介词,靠,用。句意:要用礼治理国家,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故选C。【4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省略句的能力。D.“则何以哉”省略了“尔”,你们,则(尔,你们)何以哉?句意: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故选D。【4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A.“优柔寡断,缺乏果决”错,冉有这里表现的应该是“谦虚谨慎”。故选A。【4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B.“希”通“稀”,句意:(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C.“莫”通“暮”,句意: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D.“与”通“欤”,句意:(冉)求不是也要治理国家吗?故选A。【4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中,“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句意:愿意穿好礼服戴好礼帽。A.“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句意:(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B.“风”,名词用作动词,吹风。句意:在舞雩台上吹吹风。C.“后”,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句意:曾皙走在最后面。D.“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句意: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5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为国以礼”的意思治国要用礼。句意:要用礼治理国家,可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因此我才笑他。“为”,动词,治理;“以礼”,用礼,作“为”的后置状语;“让”,谦虚。故选C。【5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体现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风”错误。文章的前两段没有体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风,只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不要有所顾虑,表现的是孔子作为老师的平易谦和。故选C。参考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要用礼治理国家,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过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的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积累运用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文言文二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文言文一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写作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二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积累应用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社科文阅读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读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写作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1:52:44
页数:46
价格:¥5
大小:114.2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