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省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师大贵阳附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辞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张九龄的《感遇》,可以说全诗都是用象征性语言暗示更深远的意境或情意。又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全诗写的是实情实景,然而这些富有象征性和暗喻性的语言却指向一个没有说出的物我两忘的境界,让读者能心领神会,恍若身历其境。中国古典诗中有不少描写景物注重形似的好诗,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却更加崇尚画意与深远的境界相结合的诗,崇尚有神韵的诗,而不是崇尚单纯形似的诗。王维的《终南别业》,就既是诗中有画,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而又在画的背后隐蔽着一种悠然、空寂的境界。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上是一首描写田园山水的单纯写景的诗,但仅仅这样来看待这首诗,则显然未能真正领略其诗意。这几句诗在描写“人境”的现实田园景物时,却隐蔽着语言文字所未说出的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应是此意。(摘编自张世英《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刘勰所说的“情在词外曰‘隐’”,其实是指诗的语言具有暗示性,字里行间隐含着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思考、感悟。B.评判一首古典诗歌艺术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其直接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看已经说出的言辞对其隐含着的意思是否有所启发。C.在日常口语表达和进行严密的科学论证时可以长篇大论,反复铺陈;而诗的语言则讲究“言约旨远”,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D.“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两句可以理解为“李白的诗像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鲍照的诗一样俊逸”,正好体现了诗的语言“言约”的特点。C [“用词越少,其隐含的意旨就越深远”有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从“言”与“意”的关系切题,立足单个词语的象征和崇尚画意深境相结合这两个维度进行阐述。B.文章将暗示性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性,并以此为前提立论,指出用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最多的内涵。C.文章大量引用中国古典诗歌进行论证,目的是全部采用唐代这一中国诗歌高峰期作品论述语言暗示的空间。D.以王维的《终南别业》作为论据,既能论证中国古典诗歌以单个语词为象征,也能论证其崇尚有神韵。C [原文论据的结论错误,陶渊明为东晋诗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语言的诗性有多种表现,即便有些日常普通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读者和听众也能从中感悟到未直接表达出的潜在内容。B.诗的语言往往在已经直接表达出的内容中,还隐含着很多未说出的内容,这一点是诗的语言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重要区别。C.并非所有的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都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但象征性和隐喻性语言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却很常见,是其显著的艺术特色。D.陶渊明的《饮酒》通过组合意象来表达超现实的情趣和理想境界,因此,“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D [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理解为“诗人对眼前的景象进行反复铺陈”欠妥。(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8分)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毋庸讳言,其传承发展遇到了困境,观众逐步流失、市场慢慢萎缩,令人担忧。一些戏曲人士自恃正宗,不肯轻易改变,但相当多的观众觉得戏曲要与时俱进,否则看戏的观众会越来越少。在文化市场多元丰富的今天,如何守正创新,让戏曲在文艺百花园中风采依旧,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戏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为人民服务是其不变的宗旨,创新是其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针对社会转型、消费多元的现实,戏曲界有识之士为冲出困境,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围绕现实生活创作剧本,利用声光电技术革新舞台呈现,借助网络技术提高传播效果,引入时尚元素改善传统唱腔,为传统戏曲融入时代闯新路。20世纪末《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戏歌,让听众在大碗茶里,细细品味戏曲文化的独特韵味,近来李胜素的《梨花颂》更是让人在长恨一曲千古迷中,感受到京剧梅派唱腔的新魅力。这些时代经典一经推出,再经网络传播助力,迅速成为大众喜爱的“网红”。谁说戏曲没人喜欢了?只要你真心为民,不断创新,戏曲就会冲出困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重视活跃在民间的“草台班子”,使其成为壮大戏曲传承发展的有生力量。面广量大又常年活跃在城乡演出市场的“草台班子”,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正是他们的存在,维持了戏曲传承脆弱的生态。政府可以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民间的“草台班子”;国有文艺院团主动传帮带,给本子、送曲子、圆场子,引导其不断提高艺术层次,为戏曲传承多做贡献;“草台班子”也要虚心学习,不为暂时的生存困境所忧,不为一时的市场票房所惑,时刻牢记文化人之责,以成风化人、雅俗共赏的精品力作提升艺术层次,吸引更多的戏迷,为戏曲繁荣发展多做贡献。戏曲名家与百姓大家互动,厚植戏曲传承发展土壤。戏曲传承关键靠人,戏曲市场开拓关键在培育。面对断层的消费群体,我们在巩固中老年消费群体的同时,应花费更多的精力培育年轻消费群体,让欣赏戏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戏曲名家要率先垂范,改变戏曲界少数人抱残守缺的观念,主动扛起戏曲振兴大旗,回应时代关切,深入基层、扎根群众、问计于民,从观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观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用好戏锁定票友,黏住戏迷,扩大受众,以水滴石穿之功,改善戏曲传承生态,把与戏曲渐行渐远的年轻观众重新拉回戏院,不断扩大戏曲传承的“朋友圈”。(选自李广春《怎样扩大戏曲的“朋友圈”》)材料二:在戏曲辉煌的年代,看戏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在给民众持续带来欢乐的过程中,戏曲也实现了自身的大众化。秦华生认为,近几十年来,戏曲之所以逐渐萎缩,虽然跟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但就戏曲自身而言,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观众花钱买票进戏园子,首先是找乐子的,而不是花钱去接受说教的。”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新媒体为丰富戏曲的娱乐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径。比如,越来越多戏曲人开始在网上直播,用全新的方式表演传统戏曲。像酷狗直播平台的主播庄妃,本是粤剧演员出身,擅长粤剧、京剧、川剧等传统艺术。入驻酷狗直播后,庄妃将网络直播特效与戏曲结合在一起改编莲花手舞,并在戏曲表演中穿插粤语说唱,让传统戏曲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和追捧。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比如,武侠手游《楚留香》携手浙江昆剧团,将昆曲戏服“穿”到了游戏中人物的身上:成年女性款式色调温婉柔美,发饰点翠精美动人,上身后应了那句“如花美眷”;成年男性款式色调清雅宜人,剪裁潇洒飘逸,体现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除了服装,昆曲风格的宅邸家具等也被植入游戏中,很多从未接触过昆曲的青少年,却通过游戏认识了木兰花桌、木兰花椅与木质雕花屏风。(选自韩业庭《新媒体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材料三:近几年,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出台,戏曲市场呈现明显回暖迹象。但现状是否就如数据那般乐观?繁荣之下有哪些不足?从剧目创作看,近几年各类艺术节和剧目展演取消烦冗奖项、强化基础评论等措施让各院团更加潜心投入创作,加之国家艺术基金等各类资金对优秀剧本和舞台创作的大力扶持,新作品孵化有了坚实保障,数量相较前些年也有大幅度提升。但这其中现象级、极具人气和口碑的佳作并不多,作品打磨率、复排率、演出率和知名度并不高。好的艺术创作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需要“七稿八稿,没完没了”地提升,需要大量成本及资源投入,需要把选择好题材、提高作品的成活率视为根本。再看演出和观众数据,与前些年相比确有显著提高,剧场中黑头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观众的年龄跨度也越来越大,以演员或是院团为中心的“粉丝群”借助新兴的传播方式聚集起更多年轻观众,着实令人欣慰。值得注意的是,名家名剧名院团的演出虽很火爆,观众数也一直呈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基层院团常规演出、青年演员日常演出以及下基层、进社区的普通巡演,数量及上座率却冷热不均、参差不齐。老年观众和青年观众在剧目选择上泾渭分明,老年人明显倾向于传统老戏,青年观众更乐于接受新编戏和实验戏,这种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偏食”对戏曲长远发展亦有影响。(选自宋芳科《戏曲“热”发展中的“冷”思考》)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戏曲的发展离不开守正创新,只要戏曲创作者真心为民,不断创新,戏曲就会有更好的传承和更多的受众。B.戏曲在过去之所以辉煌是因为看戏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当代戏曲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娱乐方式更多样化。C.昆曲元素融入手游《楚留香》的案例可以证明利用新媒体既可以推广戏曲,还可以提升戏曲自身专业水准。D.戏曲利好政策措施拯救了戏曲市场,使得高端、精品剧作层出不穷,不同年龄段观众的人数也在稳步上升。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则材料都关注到当代戏曲市场的萎缩,都主张要借用新媒体让戏曲冲出困境。B.材料一指出自恃正宗的戏曲人若不引入时尚元素改善传统唱腔,就会失去观众。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材料一认为“草台班子”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作用,政府应扶持其发展。D.材料二认为新媒体可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给戏曲培养当下或未来的年轻观众。6.这三则材料谈的都是戏曲问题,在侧重点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4分)【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当代戏曲之所以衰落就是因为娱乐方式更多样化”错误,原因概括不全面。由原文“秦华生认为,近几十年来,戏曲之所以逐渐萎缩,虽然跟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但就戏曲自身而言,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可知,当代戏曲衰落还有“戏曲自身”的原因,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C.“证明利用新媒体既可以推广戏曲,还可以提升戏曲自身专业水准”错误。昆曲元素融入手游《楚留香》的案例论证的是“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D.“使得高端、精品剧作层出不穷”错误。由原文“新作品孵化有了坚实保障,数量相较前些年也有大幅度提升。但这其中现象级、极具人气和口碑的佳作并不多,作品打磨率、复排率、演出率和知名度并不高”可知,现象级、极具人气和口碑的佳作并不多,也就是说“高端、精品剧作”并不是“层出不穷”。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若不引入时尚元素改善传统唱腔”错误。由原文“一些戏曲人士自恃正宗,不肯轻易改变,但相当多的观众觉得戏曲要与时俱进,否则看戏的观众会越来越少”可知,原文说的是戏曲要与时俱进,否则看戏的观众会越来越少,而不是“引入时尚元素改善传统唱腔”。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由材料一第1段关键句“在文化市场多元丰富的今天,如何守正创新,让戏曲在文艺百花园中风采依旧,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可知,材料一侧重论述当下如何让戏曲蓬勃发展。由材料二关键句“新媒体为丰富戏曲的娱乐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径”和“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可知,材料二侧重论述新媒体对戏曲娱乐性带来的积极影响。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由材料三关键句“近几年,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出台,戏曲市场呈现明显回暖迹象。但现状是否就如数据那般乐观?繁荣之下有哪些不足”“但这其中现象级、极具人气和口碑的佳作并不多,作品打磨率、复排率、演出率和知名度并不高”“但基层院团常规演出、青年演员日常演出以及下基层、进社区的普通巡演,数量及上座率却冷热不均、参差不齐。老年观众和青年观众在剧目选择上泾渭分明,老年人明显倾向于传统老戏,青年观众更乐于接受新编戏和实验戏,这种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偏食’对戏曲长远发展亦有影响”可知,材料三重点分析当下戏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暮鼓铁凝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得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2015年荣获首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有改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人物描写细腻传神,体型壮实的儿子急切地反复呼喊“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一个憨厚孝顺的儿子形象跃然纸上。B.小说环境描写关联全篇,十分生动。如开头“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描写,渲染了城市的“黄昏”氛围,烘托人物暮年感伤的心理。C.小说情节平实,语言简约洗练,比喻生动形象,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让人感动,字里行间让人领会出人生启悟。D.小说以“暮鼓”为题,富有艺术魅力,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使文章情节紧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且在结束部分以此点明主旨。8.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从“她”眼中的“老头”到年轻人喊“妈”,这一情节设计十分巧妙。试结合全篇,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9.“暮鼓”作为小说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参考答案:7.D8.①情节上,运用戏剧性反差手法,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人物上,突出了老母亲作为打工人独特的“男性化”外貌,侧面描写了农民工劳作、生存的艰辛;③主题上,为后文体现“暮年而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的主题做铺垫。“爸与妈”双重角色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坚韧刚强”。9.(1)“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寓意着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2)“暮鼓”具有象征意义:①烘托出打工母亲的人物性格,即人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②“暮鼓”揭示了文中的“她”从“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是串联故事的线索”错,“暮鼓”没有贯穿小说始终,只出现在小说结尾部分,起点题作用;“暮鼓”在小说中有双重含义:既是指“会所里引人驻足”的庆典或者某场欢宴的鼓声,更是对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村老母亲奏响的坚强乐观的美好的生命鼓点。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情节方面:根据文章第四段“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可知,“她”开始看到这位母亲的时候,认为是一个老头;而当年轻人喊“妈”时,她误以为是喊自己,认为年轻人认错人了;结果,等到看到年轻人走到“老头”面前时,她才知道“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前后的反差设置了悬念,使得情节起伏跌宕,造成了戏剧性的效果,情节的反转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人物方面:“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这是“男性化”外貌和行为,让人误以为是个老头,母亲的头发落满了灰尘,满脸皱纹,也大口吸烟,与在城市中生活的她完全不同,这些从侧面反映了农民工劳作、生存的艰辛。主题方面:这位母亲不仅有着男性化的外貌特征,且从她拉着铁锨走路可知,她仍在劳动,与儿子一起在工地上吃简陋的饭菜,母子俩连吃根胡萝卜都是奢侈。“爸与妈”双重角色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打工老母亲身上“父亲般坚韧刚强”,突出“暮年而不屈服现实的倔强”的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标题含义及多角度探究小说意蕴的能力。“意蕴”指所包含的意思,一般从表面意开始,继而思考其深层意、比喻意、象征意等。“暮鼓”,本义是指“暮色中的鼓声”,从文中来看,指的是小说结尾部分从会所传来的鼓声,“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暮”说明临近结束,而“鼓”又给人坚强有力的感觉,催人奋进;因此这里的“暮鼓”更象征着虽迫近黑暗却坚强有力、催人振奋的生命鼓声。从整个故事看,与“暮”相关的有“她”,有农民工的母亲,这位母亲“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这位母亲年纪已经不小,还在工地上干活,和儿子这样的年轻小伙子一起吃工地上的伙食。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到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暮鼓”烘托了这一人物形象。从“她”身上,我们看到“她”从“暮鼓”和农民工那里受到心灵的警醒与鼓舞。原来的她注重的是外表的年轻,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然而在看到农民工母亲之后,她的精神有所改变,“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她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奋进态度,“暮鼓”也表现了文章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答案】C【解析】“结庐枕江”省略介词“于”,壮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项。“无拘检”不能断,为“不拘束,不检点”之意,排除BD项。“严武过之”意即严武拜访他。原文: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译文: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第一名称“状元”,贡士第一名称“解元”。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秦朝时侯是没有太守和刺史这些职位的,那时候叫郡守,监御史。D.绯鱼袋,是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因之。官服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答案】A贡士第一名称“会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答案】B【解析】“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原文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意思是他们没有获取功名,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13.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3分) 【答案】杜甫从京城趁夜色出逃,前往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谒了肃宗,被授予右拾遗。【解析】宵:趁夜色,在晚上。遁:出逃,逃跑。谒:拜谒。彭原郡:壮语后置。拜:被动句,被授予。(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3分)【答案】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解析】尝:曾经。为…所…:表被动。阻:阻隔。旬日:十多天。【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浣溪沙①(南宋)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②挥泪向悲风。【注】①这首词作于荆州(位于湖北)。当时处于国防前线,已成“边塞”,词人在那里做官,和朋友同登城楼时,写下了这首词。②酒阑:饮酒将尽。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首句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象,“霜日明霄”可以看出是秋季。B.该词前三句为词人与友人登高所见,通过明丽壮阔景象,表现了昂扬的斗志。C.上片第二句视听结合,以鸣鞘声和耀眼的红旗展现了边塞特有的景象。D.词人由登高望远而引发感慨,展现出一位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志士形象。15.下片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4分)14.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项,“昂扬斗志”错误。景明丽壮阔,但心情灰暗,“淡烟衰草”就是这种感情的流露。15.①“万里中原烽火北”,描绘出中原大地遍布战火,词人因国土沦丧而无比痛心。②“一尊浊酒”,词人借酒消愁,表达出想要收复中原故土,但不知何日能收复的愁苦焦虑之情。③“酒阑”“向悲风”,酒喝干了,可是愁未解,借酒浇愁愁更愁,表达词人无用武之地的无奈和苦闷。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解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结合注释—可知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当时荆州处于国防前线,已成“边塞”。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描写望中要塞景色,明丽壮阔,其中景物也隐约呈现作者的感情色彩,眼前一片清丽,而人的心情却深藏阴黯。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这句描写了水天空阔,下下辉映,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次句切合观塞,一片军戎气氛。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给人极深的视听感觉。“澹烟”句把视线展开,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词人极目观望,内心思绪,俱是一片茫茫。下阕抒悲感。“万里中原烽火北”,描绘出中原大地遍布战火,词人因国土沦丧而无比痛心。“万里”句即是观塞时引起的感慨。“烽火”为边地报警的设施,中原一切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一尊”句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借酒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表达出想要收复中原故土,但不知何日能收复的愁苦焦虑之情。尾句中的“悲风”即秋风,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表达词人无用武之地的无奈和苦闷。据此分析,诗人抒发了因国土沦丧的痛苦,收复故土不得的愁苦焦虑以及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无奈和苦闷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沐浴祈雨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说明“养民”措施时,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3“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后演变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一词也常被陆游写进很多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浴乎沂,风乎舞雩(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例一: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示例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无忘告乃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重点字的正确书写:沂、雩、萧、艰、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建筑是人们利用自然或人造材料营建的各类实体性生产与生活设施,建筑的文化属性则是(①)于人造物体之中的技艺、习俗、风格和审美意识等。正是由于后者的深度精神性参与,才让建筑有了“凝固的音乐”的美誉。近些年,人们欣喜于一批(②)、堪为文化地标的新建筑陆续问世,对于一些怪诞丑陋的建筑也议论颇多。建筑的美丑、适宜,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深层次看,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赓续传统根脉,注入时代新质,二者有机结合,方可让建筑的传统风貌与时代气质(③),(④)为当代建筑留取鲜明的文化印记,(④)让人们找到乡愁的记忆。传统的沿革存续是动态的历史进程。如果不能吸纳与兼容现代科技和新的审美元素,如果没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如果无法激情洋溢地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建筑艺术不可能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17.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熔铸②巧夺天工③水乳交融④只有……才……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B.①包含②独具匠心③交相辉映④只有……才……C.①包含②巧夺天工③交相辉映④既……又……D.①熔铸②独具匠心③水乳交融④既……又……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D.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19.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建筑的美丑、适宜与否,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深层次看,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B.建筑的美丑、适宜与否,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深层次看,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C.建筑的美丑、适宜,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深层次看,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D.建筑的美丑、适宜,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深层次看,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17.D(①“熔铸”指熔化铸造,“包含”指包容含有,“文化属性”与“技艺、习俗、风格”的关系用“熔铸”形容更密切。②“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独具匠心”指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形容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语段侧重指建筑的设计新颖,宜用“独具匠心”。③“交相辉映”指光亮色彩互相映照,文段此处侧重指紧密融合,宜用“水乳交融”。④两分句应是并列关系,应用“既……又……”)18.B(原句是比喻。A.比拟,C.借代,D.夸张)19.A(原句有三个问题:①在“适宜”后加“与否”;②在“继承与创新”后补上“的问题”:③将“直接体现……审美品位”与“则涉及……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对调。)(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①),即依托数字化终端进行阅读。若说阅读的意义在于引导我们进入精神世界,感受古今作家的笔端雍容,那么,科技的发展则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幼时读诗,不懂什么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5G时代可以用声音图像为诗句作注;青年读史,不解为何“上党从来天下脊”,通过3D电子地图,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得以立体呈现。这些,都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知书中乾坤的博大之美。不论是数字阅读还是传统阅读,其中不变的,(②)。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阅读典籍,我们能触摸到前人的精神足印。同一本书,唐人读过,清人读过,我们也读过。就像一样的月光,笼罩过王昌龄诗中的龙城飞将,也陪伴过马致远笔下的天涯旅人。李密在访友路上把《汉书》挂在羊角上,“行且读”:苏舜钦以《汉书》佐酒,读至妙处,满饮一大杯。知晓了这些,今天我们捧读《汉书》时,无论是通过纸墨还是电子屏幕,都能在触动心灵的一刻,思接千载,感受到光照过古人思想天空的同一轮明月。对青少年来说,我们仍然要倡导多读纸质书。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视力,更是为了培养孩子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中国人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对于孩子来说,氤氲于纸墨之间的书香、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文气、跳跃在掌心指间的触感,共同营造出一方带着暖光的精神角落。中国古人读书,讲究体会气象、意韵、神态、风骨,这些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往往隐藏在书卷和书香中。民族的文化血脉,正是在这一缕书香中得以传承。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21.请分别概括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字。(2分)【答案】20.①数字阅读;②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21.①阅读可以陶冶精神情操;②要重视纸质书阅读。【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要填的句子位于句首,根据下文“即依托数字化终端进行阅读”可见此处阐释的是“……阅读”的概念;由下文“科技的发展则拓宽了阅读世界的入口”“5G时代可以用声音图像为诗句作注”等可知,本段论述的对象应是与“数字”有关,故应填写“数字阅读”之类的句子。第②处,由上文“不论是数字阅读还是传统阅读,其中不变的”以及下文“阅读典籍,我们能触摸到前人的精神足印”,那么不变的应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故应填写“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之类的句子。第③处,由下文“对于孩子来说,氤氲于纸墨之间的书香、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文气、跳跃在掌心指间的触感,共同营造出一方带着暖光的精神角落”可推知,阅读纸质书是为了培养“孩子和纸墨书香的亲近感”。2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由“这些,都应该归功于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知书中乾坤的博大之美”可概括出:科技有助于阅读;由“不论是数字阅读还是传统阅读,其中不变的,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阅读典籍,我们能触摸到前人的精神足印”可概括出:阅读可以陶冶精神情操;由“对青少年来说,我们仍然要倡导多读纸质书”可概括出:要重视纸质书阅读。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2021年8月7日,有两家游客在北京野生动物园游览时,因琐事发生纠纷,进而互相谩骂,甚至抱着孩子参与斗殴。事后动物园一则诙谐幽默的官方声明引发热议。北京野生动物园官方声明称:“双方撕打地点附近的动物们是第一次看到人类之间的打斗场面,令它们印象深刻,当晚部分动物家庭在兽舍内纷纷效仿,场面一度失控,在饲养员的耐心教育下动物们知道了打架不好,特别不好。”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何联想或感悟?请结合材料,从以下任务中任选其一,表达你的看法和思考。①以孩子的身份给参与斗殴的家长写一封信。②以动物的口吻给斗殴的人类写一封信。③作为网友,给北京野生动物园写一封信。④作为游客,给打架的当事人写一封信。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立意参考】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设置了多种任务情境。以孩子的身份给参与斗殴的家长写信,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家长抱着孩子打架,一是给孩子做了恶劣的示范,二是给孩子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危险。家长教育孩子应当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以动物的口吻给斗殴的人类写信,可从以下角度思考:人类自诩文明,却在动物园里如此野蛮斗殴,甚至引发动物“效仿”,本是人参观动物,却变成动物围观人。笼子内外,文明与野蛮的颠倒错位,引发我们对道德文明的思考。作为网友,给北京野生动物园写信,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动物园的声明角度新颖,语言幽默,具有讽刺意味,不仅能让当事者意识到自己行为产生的消极影响,而且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作为游客,给打架的当事人写信,也应从对道德文明的反思的角度出发。【参考利益】①身教胜于言传。②作为人类,应有自身道德文明的底线。③生动幽默的表达,立竿见影的效果。④尊重自然,文明游园。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16页共1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1:27:47 页数:16
价格:¥5 大小:75.0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