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省贵阳市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试卷(全国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潮是指以本土产品和本土品牌为载体,以中国传统文化或价值为主要设计理念,并融入国际时尚元素所引领的消费潮流。国潮的流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从“商战立国”到“品牌立国”。从清末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国货运动的发起主要是为了抵御外侵,运动的主要宗旨是围绕抵制洋货入侵和商战立国进行的。如果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救亡图存是国货运动的重要议题,那么新中国成立后,国货的提倡无疑具有振兴经济、促进国家独立、富强的重要内涵。至20世纪80年代,国货基本遍及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汹涌澎湃的经济浪潮,一些国民开始盲目追崇国际品牌,无数的本土品牌逐渐丧失其价值。针对这种危机,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开启了国潮、国风与怀旧的序幕,被视为国货再次复兴的起点。自2008年以来,铭刻一代人历史记忆的老牌国货在延续自身品牌底蕴的同时,开始转变自身,融入当代人的审美元素,实现“华丽转身”,如百雀羚和大宝的回归。与此同时,新一批国货品牌开始诞生,如享有“国货之光”美誉的国产数码产品和华为、小米手机等。此二者被学者称之为“新国货”。这些国潮品牌的兴起,以其高性价比、时尚的风格,特别是其蕴含的民族主义情怀,日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与认同。国人对本土品牌的青睐已经超过了对国际品牌的“热爱”,因此2018年被视为“国潮之年”,“为情怀买单”成为当年的热门词汇。由此可见,国潮消费充分体现了我国以品牌立国的决心和信心。从制造到创造。当今商品的生产工序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发达国家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并严密维护这些技术的垄断性和唯一性,以防止在全球性生产和消费链中丧失中心位置。不仅如此,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文化,如美式的商业运作、市场管理、零售模式和消费主义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被复制,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模仿这些生产模式的同时,也受到消费主义符码及其背后的价值观的影响。消费受众不仅容易背离原有的文化价值观,而且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导致对西方文化的神化和对自我文化的矮化,引发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进而丧失民族认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国潮的出现与盛行宣告了中国欲告别“制造大国”的单一国际形象,转向创造本土品牌,走“创造大国”之路。这无疑既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垄断核心技术的“狼子野心”,又以“中国创造”的国际形象在全球化生产和消费链中占据“一席之地”;既破除国民对西方消费文化的神化和对西方消费方式的沉湎,又能通过创造本土品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既能有助于国民回归理性与批判精神,又能扬弃全球盛行的,注重高消费和高消耗的效率性消费文化,走一条“通过时间的消耗,在时间的延展中促进内在精神充实和自我发展的发展性消费”之路。(节选自郑红娥《民族认同下的国潮消费解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消费主义符码的影响下,消费受众不仅容易背离原有的文化价值观,而且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B.国潮品牌蕴含着的民族主义情怀是国人对其热爱程度超过国际品牌的重要原因。C.国潮的兴盛表明中国将由“制造大国”的国际形象转为“创造大国”的形象。D.国潮通过创造本土品牌,发展了经济,并弘扬了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认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将新中国前后国货运动的性质进行了对比,以突出国潮的时代意义。B.文章第一段总述国潮的流行的主要表现,后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国潮流行的重要意义。C.文章语言严谨而不乏生动,运用了拟人的手法。D.文章以某些典型品牌为例,论证了老牌国货的发展和新国货的兴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国潮的流行有助于破除国民对西式消费的盲目追崇,引导国民从注重高消费、高消耗的效率性消费转向注重精神的发展性消费。B.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并牢牢掌握这些技术的垄断权,就可以在全球性生产和消费链中占据中心位置。C.西方文化通过消费方式渗透到发展中国家,使消费者背离本土文化,甚至神化西方文化而矮化自我文化。D.在改革开放经济浪潮冲击下,我国许多本土品牌逐渐丧失其价值,因此国民开始盲目追崇国际品牌。【答案】1.D2.B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A.“在消费主义符码的影响下”错误,原文是“消费主义符码及其背后的价值观的影响”。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国潮品牌蕴含着的民族主义情怀是国人对其热爱程度超过国际品牌的重要原因”错误。从原文“这些国潮品牌的兴起,以其高性价比、时尚的风格,特别是其蕴含的民族主义情怀,日益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与认同”来看,国潮品牌蕴含着的民族主义情怀是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与认同的重要原因,并非是国人对其热爱程度超过国际品牌的重要原因,选项强加因果。C.原文是“中国欲告别‘制造大国’的单一国际形象,转向创造本土品牌,走‘创造大国’之路”。意为还没有完全转变。【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B.“文章第一段总述国潮的流行的主要表现”错误,文章开头第一段总述国潮的流行,后文再分别从两个主要表现上论述其意义。【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B.“……就……”错误。从原文“发达国家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并严密维护这些技术的垄断性和唯一性,以防止在全球性生产和消费链中丧失中心位置”来看,选项的表述太过绝对,“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并严密维护这些技术的垄断性和唯一性”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C.“会使消费者背离本土文化”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消费受众不仅容易背离原有的文化价值观,而且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导致对西方文化的神化和对自我文化的矮化,引发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进而丧失民族认同”,是“消费受众不仅容易背离原有的文化价值观,而且易产生错误的价值观”,选项略去“容易”二字,使表述绝对化。D.“我国许多本土品牌逐渐丧失其价值,因此国民开始盲目追崇国际品牌”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汹涌澎湃的经济浪潮,一些国民开始盲目追崇国际品牌,无数的本土品牌逐渐丧失其价值”,选项因果倒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单位称为1光年。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l03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材料二: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于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宇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它就永远不会停止。在这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在这个被称作“永恒暴胀”的理论中,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一个宜居的“口袋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2017年接受采访时,霍金表示:“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我们的宇宙像是一个无限的分形,其中布满被暴胀海洋分隔开的不同的口袋宇宙。一个口袋宇宙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完全不同,这样就共同组成了一个多重宇宙。”在采访中,霍金表示他不是多重宇宙理论的支持者,“因为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摘编自鞠强《最后的论文:霍金没有留下确定的答案》)材料三:预言宇宙的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们预言未来。但是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改变。这样,人们在实际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所以,人们可以预言,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呢,还是最终将会坍缩。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定。事实上,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如果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摘编自史蒂芬·霍金《宇宙的来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取决于宇宙的现有密度,而临界密度的事实似乎表明,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多重宇宙是宇宙从过去到未来的趋向。B.永恒暴胀理论认为,一方面人类可观测的宇宙是一个暴胀暂时停止的局部区域,另一方面,暴胀在某些区域内永不停止。C.地球处于宇宙之中,但它并不是宇宙的典型代表,行星、恒星或星系在空旷、寒冷的宇宙典型环境中数量稀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D.定律允许人们预言未来,而初始状态微小的改变对后续行为会产生快速而巨大的影响,这样,人们实际上不能对宇宙未来作出准确的预言。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中常用的度量单位在面对浩瀚的宇宙时会失去价值,人们将速度和距离结合,创造出“光年”来度量宇宙中的距离。B.按照永恒暴胀理论进行假设,如果宇宙中的若干局部区域发生了暴胀停止,恒星、星系、生命以及宜居的“口袋宇宙”或将出现更多。C.霍金认为,多重宇宙理论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因为不同的定律在口袋宇宙体积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被检验,各个口袋宇宙的定律完全不同,其差异性也就难以验证。D.在霍金看来,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曾经预言过未来,但这些预言大多是错误的,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没有放弃预言未来。6.围绕同一话题,三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什么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C5.C6.①材料一:侧重介绍宇宙广袤和空洞的典型环境;②材料二:侧重介绍解释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③材料三:侧重介绍预言宇宙未来困难的原因。【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临界密度的事实似乎表明,暴涨理论是正确的”错。临界密度的事实表明,宇宙未来既有无限膨胀的可能,也有坍缩的可能,并不确定哪种可能性更大,自然也就无法判断暴胀理论的正确与否;且原文“如果暴胀理论是正确的”也只是假设。B.“一个暴胀暂时停止的局部区域”错。结合文本内容“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分析,关于人类可观测的宇宙,原文表述为“暴胀已经停止”,因此“暴胀暂时停止”的说法错误。D.“人们实际上不能对宇宙未来作出准确的预言”错。原文“人们在实际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所以,人们可以预言,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呢,还是最终将会坍缩”,所以,原文的意思是人类可以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C.“因为不同的定律在口袋宇宙体积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被检验”错。原文霍金说“因为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可见,多重宇宙理论只存在于理论层面,是因为如果有些口袋宇宙太大甚至无限大,该理论就不可能被检验,这与其中的定律无关;且“各个口袋宇宙的定律完全不同”说法绝对,霍金只是说“一个口袋宇宙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完全不同”,并不是说各个口袋宇宙的定律完全不同。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三则材料都围绕宇宙这一话题展开,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结合“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概括,材料一的侧重点是介绍宇宙广袤和空洞的典型环境。材料二内容可以结合“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概括,材料二的侧重点是介绍解释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材料三,抓住关键句子“预言宇宙的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改变”,可知,材料三侧重介绍预言宇宙未来困难的原因。(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女【俄】契诃夫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朦胧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啦,家具啦,红褐色的地板啦,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戴着白头巾。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主人请我过去喝茶。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青天白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随即问道:“这是你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女儿!这是我女儿……”主人回答说。“多好看的闺女呀!”爷爷称赞说。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也正是通过对这样的美的观察,天晓得是怎么回事,才会使人深信: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您完全觉得,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霞那样笔直而略微凸起的鼻子,那样大大的黑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那样令人神魂颠倒的目光,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霞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霞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这忧伤飘忽不定,朦朦胧胧,像一场梦。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己,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爷爷也忧愁起来。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霞。喝完茶,爷爷躺下午睡了,我走出屋子,坐在台阶上。我坐的台阶被晒得滚烫;太阳把我的头、胸、背晒得火辣辣的,可我并不以为怎样,我只觉得我身后的门厅里和房间里有一双赤脚踩在木制的地板上发出窸窣的声音。收拾完茶具,玛霞跑下台阶,我身边像有一股轻风吹过,然后她又像鸟儿一样跑进了一间被熏黑的小房里(大概是厨房),从那里飘出了烤羊肉的香味和亚美尼亚人的说话声。她在黑暗的门道里消失了,不大工夫玛霞在门口露面了,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她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消失在大车后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她极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谷壳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的东西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天才知道!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有删节)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了一位有着姣好容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这样的构思更能紧扣题目。B.“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这句话表明,美是只可意会的,对美的感受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也说明人们缺乏审美的能力。C.“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D.“我”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式人物,作者主要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展现“我”对美的感受,在“我”的心里,玛霞就是美的化身。8.简要分析小说开头两段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9.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说:“美与悲伤的意思是相通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7.D8.①渲染了压抑滞闷的环境氛围,烘托了“我”的内心感受。②为美女的出场提供了活动背景,为表现玛霞之美作了铺垫,反衬了玛霞之美。③环境的恶劣更能反衬出美女的美带给“我”的心理反应,有利于对小说主题的表现。9.①就作品来看,“我”认为她的美是不可复制的,是一种遗憾。“我”或许感到这种美是一种偶然现象,不能永恒,毫无用处。由于“我”对美有了这样的认识,因此,也就产生了忧伤无奈的情绪。②现实与美好理想的冲突,导致“我”因美而产生忧伤之情。③玛霞的美在“我”心中就是一种完美、一种极致,而想追求完美,追求极致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可以引发“我”忧伤的情绪。④玛霞的美与她所处的环境极不协调,“我”为玛霞感到忧伤。【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错;小说中有大段的天气和环境描写,“我”的感受的描写如“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朦胧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因此写玛霞有侧面烘托,而不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B.“说明人们缺乏审美的能力”错;小说中的“我”、爷爷、卡尔波都感受到玛霞的美。这只是主人公个人的感受,并非作者的创作意图。C.“只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错,这段描写是为了从侧面烘托玛霞的美。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主要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由原文“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朦胧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写出了环境的干燥,也写出了“我”内心的烦躁;“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的肮脏、“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写出了环境的肮脏枯燥,也写出“我”内心的压抑。由此可以归纳出:渲染了压抑滞闷的环境氛围,烘托了“我”的内心感受。从烘托人物的角度看,这两段环境描写写出了环境的肮脏压抑干燥,而玛霞的出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可以归纳出为美女的出场提供了活动背景,为表现玛霞之美作了铺垫,反衬了玛霞之美。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小说着力写美给人的思考,如美的不可复制、美的偶然性、美的毫无用处、美的非永恒性、美能唤起不同感受的忧伤,对此作者流露出深深的忧伤。这两段环境描写,写出了环境的恶劣,更能反衬出美女的美带给“我”的心理反应,有利于对小说主题的表现。【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审美倾向的能力。题干关键词是“美”与“悲伤”,文中玛霞显然是美的,而“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莎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抓住这一句的前后文分析悲伤的原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由原文“我为我自己,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可见“我”是认为玛霞的美无法再在别的地方看到,这会让“我”们在离开此处后再也无法欣赏到这样的美而难过;由原文“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的东西一样”因此可见:就作品来看,“我”认为她的美是不可复制的,是一种遗憾。“我”或许感到这种美是一种偶然现象,不能永恒,毫无用处。由于“我”对美有了这样的认识,因此,也就产生了忧伤无奈的情绪。由原文“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可见现实是恶劣的、干燥的、肮脏的、压抑的,这些与玛霞的美好互相冲突,导致“我”因美而产生忧伤之情。由原文“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可见玛霞的美在“我”心中就是一种完美、一种极致。但是她在劳作,“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她的美会改变,“我们”会离开,可见想追求完美,追求极致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引发“我”忧伤的情绪。由原文玛霞住在“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的环境,还要“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消失在大车后边”,可见她的美与她所处的环境极不协调,“我”为玛霞感到忧伤。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大将军府建,拜统军。从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师,遂定陕县。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讨建成余党。太宗践祚,食千二百户,赐宫女,诏宿内省。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曰:“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愧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曰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藉为民。岁余,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遣宇文士及视顺德,顺德方颓然醉,遂召为泽州刺史,复爵邑。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先是,长吏多受百姓馈饷,顺德纠挝,一无所容,称为良牧。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未几而卒,太宗遣使吊祭,赠荆州都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封邳国公。永徽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曰/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B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曰/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C.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曰/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D.渊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曰/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郡,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自秦代起比县大,等同于“省”下的“市”;汉代起,郡是州的下级行政单位。郡的行政长官称“太守”“尹”“相”等。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C.爵邑,爵位和封邑(或者特指封邑),是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或功臣的恩赐。D.三司,唐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朝代不同三司所指部门和职能也会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孙顺德虽为隋朝旧臣,本应参与征讨辽的战役,却在征辽途中转而主动投靠李渊,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李渊信任。B.在受贿事件中,长孙顺德不但没有受到责罚,反而受到皇帝的奖赏,赐给他数十匹丝绢,因为唐太宗认为奖赏会让知耻者幡然醒悟,希望长孙顺德能够从中领悟,引以为戒。C.因李孝常事件而被取消官职的长孙顺德,再次被任用后,一改以往生活不羁、放荡自如的生活态度,认真处理政务,且因严明而被称赞。D.长孙顺德因抓住了一些私下向百姓索要馈赠的官吏和上报了前任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在本郡占良田数十顷的事,被人陷害,再次免官回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2)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答案】10.B11.B12.D13.(1)如果能多看古今典籍审察自己,有对国家百姓有益的作为,我会与他一起共享国库,何至于出了贪污受贿的丑闻呢?(2)顺德没有慷慨的气节,因为儿女的爱牵累以至于现在得了病,有什么值得体恤的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大理寺少卿胡演说:“顺德因为接受贿赂而触犯法律,罪不可恕,为什么又赐给他丝绢呢?”太宗说:“假使是有廉耻之心的人,得赐甚于戮;如果仍不能(使他醒悟),那他就像禽兽一样了,杀了他也没有用。”“顺德以赂破法”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破法”是“顺德”的谓语,“不可赦”是说“罪不可恕”独立成句,故可在“不可赦”前断开;“得赐甚于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意思是“得赐甚于戮”,故“赐”前不可断开,排除AC;“不可赦”中,主语为承前省略的“顺德”,谓语为“不可赦”,结构完整,故在“奈何”前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错误。“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因抓住了一些私下向百姓索要馈赠的官吏和上报了前任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在本郡占良田数十顷的事,被人陷害”错误,由原文“寻又坐事免”可知,并不是因为前面的事情导致的再次免职。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得分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自鉴”,倒装句“鉴自”,审察自己;“有以”,有对……;“闻”,丑闻。(2)“刚气”,慷慨的气节;“胡”,有什么……呢;“恤”,体恤。参考译文:长孙顺德,是文德顺圣皇后的族叔。顺德在隋朝的时候任职右勋卫,本应参与征讨辽的战役,却逃往太原(投靠李渊),后一直被李渊信任厚待。当时(隋朝各地)很多盗匪一齐作乱,各郡县各自招兵买马以应对。李世民将起兵,命令长孙顺德与刘弘基在外招揽人才,号称是应对反贼,数量多达数万人,于是按屯编结队伍。大将军府建立起来后,任命长孙顺德为统军。长孙顺德随军讨平霍邑、击破临汾、攻克绛郡,都立下战功。不久,与刘文静在潼关攻打屈突通,等到屈突通将要逃奔洛阳,长孙顺德追至桃林,将屈突通擒获送到京师,于是平定了陕县。李渊登基后,任命顺德为左骁卫大将军,封为薛国公。后讨伐李建成余党有功。唐太宗即位,授予他食邑一千二百户,把宫女赐给他,下诏允许他在禁宫之内留宿。不久后因为接受贿赂被主管官员弹劾,唐太宗说:“顺德是开国元勋,又是外戚,地位、爵禄已经够丰厚了。如果能多看古今典籍审察自己,有对国家百姓有益的作为,我会与他一起共享国库,何至于出了贪污受贿的丑闻呢?”于是赐给他几十匹丝绢想让他产生愧疚之心。大理寺少卿胡演说:“顺德因为接受贿赂而触犯法律,罪不可恕,为什么又赐给他丝绢呢?”太宗说:“假使是有廉耻之心的人,得赐甚于戮;如果仍不能(使他醒悟),那他就像禽兽一样了,杀了他也没有用。”李孝常谋反,长孙顺德因为与他有来往而获罪,被取消官职和爵位贬为平民。年末时,唐太宗翻阅功臣图,看到长孙顺德画像,怜悯他,于是派宇文士及前往看望长孙顺德,长孙顺德当时精神颓废,一副醉态,于是皇帝下诏让他担任泽州刺史,恢复了他的爵位和食邑。长孙顺德以往生活不羁,放纵自己不受约束,到此时他强自克制改变态度处理政事,因严明被称赞。原先,一些官吏常私下(向百姓)索要馈赠,长孙顺德抓住他们后处罚毫不留情,于是被人称为好官。前任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在本郡之内占有数十顷好田,长孙顺德一齐上报并且追回田地分给贫穷百姓。后来又因犯法而被免官回家,又丧失了儿女,感到很痛苦,唐太宗听到后很轻视他,对房玄龄说:“顺德没有慷慨的气节,因为儿女的爱牵累以至于现在得了病,有什么值得体恤的呢?”不久长孙顺德去世,唐太宗派人前去吊唁,追赠他为荆州都督,赐谥号襄。贞观十三年,追封为邳国公。永徽年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州桥①王安石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州桥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注】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桥:与王诗所咏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用实写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在州桥踏月,聆听呜咽泉声的景象。B.王诗表面上只是简单地描写州桥夜景和抒发自己的感受,略显消极,实则抒发了作者深沉、含蓄的情感。C.范诗是作者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中原父老的哀怨与失望。D.范诗语言朴素直白,但作者却将强烈感情浓缩于“等”“询”“真”等字中,使表达更加的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15.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思想感情的异同。【答案】14.A15.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①王安石的诗:思念家乡和爱国之情。作者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而深沉;②范成大的诗: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诗歌表面上抒发了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希望收复失地的渴望之情,实则暗含了作者自己的亡国之痛,也隐晦地流露出对统治者消极抗战,以及对主和政策的不满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实写”错误,应该是虚实结合。诗歌的前两句“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作者回忆当年在州桥踏月,遥想金陵钟山泉水,似乎近在耳边,属于虚写;后两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写作者此刻在金陵听到了呜咽的泉水,又想起在州桥赏月的场景,虚实结合。故选A。【15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州桥》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回忆往昔的作品,抒写了州桥夜景和自己的感受,表面上是消遣之作,其实抒发的是深沉、含蓄的爱国之情。前两句是写当年在州桥踏月,想念自己在金陵的家,属于虚写;后两句写在金陵赏月,又因听到当年想象中的凄切而急速的溪声,忆及汴京,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爱国之情。范成大的《州桥》,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隐晦地流露了作者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全诗在朴素的语言中把遗民盼望王师北返的急切而又失望的心情刻画得极为真实感人。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作者将强烈感情浓缩于“等”“询”“真”等字中,使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表达更加的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根据以上分析,从同与异两个角度分析思想感情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酒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它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喝酒上;又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展现村民热情好客,丰年欢庆的场景;再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洒酒祭月,在伴月痛饮中展现超旷与明达。【答案】①.山水之乐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莫笑农家腊酒浑④.丰年留客足鸡豚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寓”“莫”“浑”“豚”“尊”“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在美丽的苗乡侗寨,一个个脱贫故事,启迪着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也成就了一批的美术作品。其中,50余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守望乡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暨脱贫攻坚主题美术作品展”上展出,它们不是民族艺术发展的精彩缩影,亦是对文化扶贫工作的生动记录。同一展馆、隔壁展厅中,“甬上三境——李采姣花鸟作品展”,用工笔或写意的中国画语言,诉说着大自然的故事,花鸟、林木、海洋……在笔墨间散发。博物馆里,一个个展览以多元展陈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首都博物馆“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将文物与人工智能、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相结合,沉浸式互动体验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中华文化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结合考古现场图片、遗址复原陈列等,集中展示红山文化遗址历次重要发现和最新考古成果。,翰墨丹青,静默无声,以独特的语言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好故事,正精彩。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讲好中国故事,是博物馆、美术馆的重要使命B.中国美术馆各类主题展出丰富多元,大放异彩C.博物馆各类展览体现文化创意,突出文化底蕴D.艺术创作灵感来自生活,多元艺术散发大魅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独树一帜勃勃生机五光十色吉光片羽B.独具匠心蓬勃朝气绚烂多彩雪泥鸿爪C.独具匠心勃勃生机绚烂多彩吉光片羽D.独树一帜蓬勃朝气五光十色雪泥鸿爪19.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们不仅是民族艺术发展的精彩缩影,而且是对文化扶贫工作的生动记录。B.它们不是对文化扶贫工作的生动记录,亦是对民族艺术发展的精彩缩影。C.它们既是民族艺术发展的精彩缩影,还是对文化扶贫工作的生动记录。D.它们既是对文化扶贫工作的生动记录,亦是民族艺术发展的精彩缩影。【答案】17.A18.C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语段呈现“总—分—总”的结构,填入括号的句子是总起句。总起句要对后面的两段内容有概括的作用。第二段讲的是美术馆展览的内容,第三段讲的是博物展览馆的内容,最后讲的是此举的意义。而且“好故事”与所填句子中的“讲好中国故事”相呼应,据此可以排除BCD。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此处是形容“美术作品”,“独具匠心”更合语境。第二处,“勃勃生机”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一般指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蓬勃朝气”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旺盛,充满生气,对象往往是人。此处是形容作品,应选“勃勃生机”。第三处,“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绚烂多彩”是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也形容多姿多彩或非常精彩。此处是形容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应选“绚烂多彩”。第四处,“吉光片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也作“吉光片裘”。“雪泥鸿爪”是指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爪迹。比喻往事的痕迹。此处是形容作品,填“吉光片羽”更好。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不是……亦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亦是”即“也是”,一般与“既是……”搭配;第二处,“民族艺术发展精彩缩影,亦是对文化扶贫工作的生动记录”语序不当,应先说“对文化扶贫工作的生动记录”,再说“民族艺术发展的精彩缩影”。只有D修改正确。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早春,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很多花柔美娇艳,①。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木棉开得有些耀眼,感觉点燃春天的势头要来了。木棉烈焰般的映照了整座城市。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③,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20.在上文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0.①木棉花则不然②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③还是草木一秋21.修辞手法:比拟、比喻、夸张、运用叠词表达效果:“憋”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棉花苞蕴蓄了整个冬天的力量,形象生动可感,富有表现力;“鼓鼓囊囊”运用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形象地描绘了木棉花苞饱满的姿态;“炸开”“蹿出”,写出了木棉花苞瞬间绽放的姿态,富有动感;“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运用比喻、夸张,把“花苞”比作“火苗”,写出了木棉花的颜色,同时也描绘出木棉花盛开时的热烈。【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性补写能力。空一处是讲木棉花的,由前“很多花柔美娇艳”以及后文写木棉花的特点,可知此处是概括写木棉花与很多花不同,故可填:木棉花则不然。空二处句子是用来形容木棉花的,而且与“它的好看”“柔美娇艳”形成对比转折关系,空处需要关联词“而是”来连接,再结合上文“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确定答案为: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空三结合上文“无论是人生一世”分析,空处需要关联词语“还是”来照应“无论是”,且内容上与“人生一世”对应,于是得出答案:还是草木一秋。【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由原文“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使用了比拟修辞,更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突出了“木棉花苞”含苞欲放亟待绽开炫出姿容的急迫样子;“鼓鼓囊囊”,叠音词的使用使得语言表达上更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炸开”,体现了比拟、夸张修辞,引人联想想象,颇具画面的动感,展示了木棉花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比喻、比拟、夸张兼用,鲜活可爱,极富表现力,“花苞”是本体,“火苗”是喻体,突出了花的颜色如火一般绚丽和热烈。而且,本句动词、形容词兼用,词汇量更丰富,语言更精彩优美,富有意蕴和文采。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长津湖》被专家称为新时代战争影片标杆之作。它以恢弘的笔调,史诗般地呈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感人故事,塑造了将青春、热血与生命化作守护祖国的铜墙铁壁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饰演男主角的吴京说:“影片中有一句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这凝聚了先辈们的心声。”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家卫国,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影片传递出的精神和信仰,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我们的军队才能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战胜强敌。观众通过影片也记住了这些为了后辈而牺牲的先烈。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叙述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电影《长津湖》的评价展开,且具有指向性:“影片传递出的精神和信仰,就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我们的军队才能激发出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战胜强敌”,抓住这一关键句,就能把握写作总方向,即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题,表达对“精神”“信仰”的理解。要善于从红色电影,特别是《长津湖》中挖掘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舍生忘死一往无前的血性和胆魄、宁愿牺牲自我保全他人的无私精神、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等等。“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启示考生写出新时代青年对爱国的独特思考,既要有思考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又要结合祖国发展和自身实际,写出对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的理解,体现责任与担当情怀。写作时建议写成议论文,围绕“精神”“信仰”这类主题,从影片《长津湖》的主题中提取出三点作为文章的三个分论点。具体写作每个分论点时,首先叙述电影中的相关镜头或人物、事件,然后挖掘出精神、品质,接着以相似的人物来拓展,最后从新时代青年角度谈感悟与思考。立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n1.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爱国精神。2.致敬英雄,奋斗为国。3.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23 07:29:07 页数:20
价格:¥5 大小:60.52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