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濮阳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濮阳市一高2020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学观念,悲剧真正进入中国,前后不过百年时间。百年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便将西方源远流长的悲剧传统接受、演练了一遍。虽然其间颇多曲折与起伏,但终自成一格,形成了一个既区别于西方悲剧的“中国”文学观念,同时,又区别于中国传统悲情戏曲的“现代”文学观念。以一种动态、开放的视野审视、分析悲剧在中国的接受、成长状况,不难发现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发展,虽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但其内里却是在持续推进,且隐然有迹可循。如果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觉醒。而且,路向与阶段,事实上是一里一表,二者互为生发。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的研究,“悲剧是什么”“悲剧应当如何”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言人人殊的论题,此处不打算展开论析,只想重申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因为这也正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内在的发展路向所在。朱光潜曾说,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最好一部著作”。原因之一就在于尼采的悲剧观念既不是悲观主义的,也不是乐观主义的,而是二者矛盾的组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在朱光潜看来,这是尼采的一大功绩。理由是,悲剧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具有两面性的自然。因为悲剧是有感于生活的阴暗、命运的不公等不如意而产生的;与此同时,悲剧又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对于悲剧人物而言,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从。从观念的角度看,朱光潜的这一评论或者说尼采那看似矛盾的组合,正道出了悲剧衡: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示出最悲剧的人性深度。表现在具体的悲剧作品中,如果说悲剧冲突的必然性和不可解决性喻示着悲剧意识的反思深度与力度,那么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合理要求,他们的执着追求,行动乃至毁灭,则彰显着悲剧的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部经典的悲剧作品,都是一首哲学化的诗,深邃的思考和悲壮的情调是其基本风貌—从对人的生存的终极关怀出发,在形而上的思考与崇高的人性精神结合处绽放。所以,仅仅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还不足以称之为悲剧作品,是否体现出一种执着的悲剧精神同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二者之中,悲剧意识的觉醒显然是最基本的前提。由此反观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百年进程,虽然真正堪称悲剧的戏剧作品不太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现代悲剧意识却呈现出一种持续的、正向的发展态势,由外而内、由下而上、由社会到个体、由现实到精神,不断拓展、深入。至于其间的悲剧精神则因作者的诉求不同和作品的艺术表现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情调。所以,在这两者之中,作为根基的现代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便成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发展进程的最佳见证和似断实连的内在路向,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摘编自章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流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nA.中国现代悲剧观念虽然受西方悲剧的影响,但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此观念的阶段性发展源于悲剧意识的觉醒。B.在作者看来,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是“悲剧是什么”和“悲剧应当如何”,这也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内在的发展路向所在。C.悲剧意识的觉醒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每一个阶段,是悲剧作品最基本的前提,因而在悲剧作品中,它比悲剧精神更重要。D.中国现代悲剧精神因作者诉求和作品艺术表现不同,展现出不同的美学价值,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如果懦弱地屈从于命运,就无法展现崇高的人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文章从悲剧进入中国说起,自然引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并对其发生发展做总体概述。B.朱光潜先生引用尼采的话,意在强调每一部悲剧作品都呈现出深邃的思考和悲壮的情调。C.文章不仅分析了中国悲剧观念的流变过程,还对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进行了辩证分析。D.第五段呼应上文,表明悲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内在路向。3.下列分析不符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特点的一项是()(3分)A.《窦娥冤》中窦娥身世凄惨,遭受毒刑拷打,为证清白指斥天地、痛发誓愿,拼死抗争。B.《红楼梦》中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伶仃,感受到贾宝玉的真情后,她表现出了对爱情的坚定追求。C.《雷雨》中周朴园一生活在痛苦与折磨中,年轻时为了前途放弃了爱情,临到中年又失去了亲人。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泯灭的黑暗现实,重整乾坤,秉持崇高的人文主义社会理想。(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最近常在微信朋友圈里见一些似乎和书法创作有关的视频,比如“射书”,即用针管在宣纸上射出道道墨迹;“吼书”,就是边吼边写,书者类似耍酒疯,“手脚并用书”等。有人把这类表演称为书法的“行为艺术”,且从个别史料挖掘角度,以古有张旭“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李白大醉赋诗题壁为理由,来佐证这类行为艺术古已有之。同时,强调“视觉体验”“外向表达”“个性张扬”的所谓书法的当代意涵,和传统书法审美的平和内敛、诗文境界作区分。但绝大多数目睹这类视频的观众和专家认为当今书坛“横行着一种完全背离书法艺术规律、极尽狂怪丑大的书法”,惯惯于文墨芬芳的书法艺术,何以在今天沦落到类似杂技表演的境地。其实,无论采取什么出格的手段和夸张的行为,最终还是需要在宣纸上展现的书艺来印证这种行为的价值。视频中那种明显缺乏书法基本功和艺术美感的胡乱宣泄、莫名亢奋,其结果就是纸破墨败、一地狼籍。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是历代无数艺术家的智慧创造和精神结晶。所谓晋人飘逸、唐人规矩、宋人尚意,都是各具神韵的经典艺术风格,给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取法资源。技艺虽然不等于书艺,但书艺一定离不开技艺。好的书法作品从来不是在脱离书写、笔墨要素的前提下,单靠强烈的情绪和肢体语言就能完成的。反观当今的“丑书”表演,看不出有什么艺术的含量和承传了。唐太宗《指意》一文表示创作时的心理状态虽然重要,但具体用笔方法更是不可或缺:“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横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笔直锋则干粘而露骨。”清包世臣也在《艺丹双辑》中指出:”凡作书者无论何体,必须筋骨血肉具备。”可见笔法和节奏的把握对于书法的表现是多么重要。当下鬼画符似的“丑书”若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哪里顾及汉字的尊严和书写的规范?\n况且,书法还不仅仅只是文字的表现,还是书家综合修养特别是文学修养的笔墨呈现。它是视觉的艺术,更是阅读和心悟的艺术,和汉字正大的气象、深邃的诗意、内蕴的哲思相伴随。启功先生说过:”字写好了,是读书人的本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可就有那么一些胸无点墨,故弄玄虚之人,却喜欢到处泼墨。有专家曾发现一幅天书般的丑书作品中,不规范的字竟有70多个,简直白白糟蹋了那张宣纸。可这样的书法生态,几乎无一不打着创新、探索和个性的旗号进行。不明白这些人哪来的底气,成天想着要“挑战传统”。不可否认,在丑书实践者中,也确实有一些书法名家,我们丝毫不怀疑他们的书法功力,也乐见他们的探索成果,但希望这种探索是有益于书法、有益于环境,特别是有益于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如果片面强调“多元”“当代意识”“突破传统”,甚而无意中、无形中起到了负面作用,则应对探索本身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乃至纠偏。(摘编自喻军《“狂怪丑大”,是对当代书法的矮化》)材料二众所周知,所谓“丑书”是相对传统观念的“美书”而言的。这种美书源自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内,以儒家思想为主、道家和释家思想为辅,以二王书法传承体系为轴心。而“丑书”试图冲破这一体系,构造一套基于民间书法资源挖掘整合之上的、有别于传统书法审美的,借鉴西方文化的书学体系。体现在创作上常常表现为对稳定结构的破解,对所谓个性进行夸张强调等等。这毫无疑问既是今天这个中西文化融合、价值选择多元时代顺理成章的产物,也是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在当代的一种尝试。因此,至少在精神层面,人们应肯定探索者不甘守旧、决意求新的勇气和追求。整部书法史,就是一部求变史、突破史,也才拥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从小篆到“隶变”,从王羲之到“鲁公变法”,从“苏黄米蔡”到被项穆斥为“南北乱真”的王问、马一龙等等,不一而足。只是,古人的求变、突破,都是在中国文化内部寻找思想资源,因此无论怎样“变”,其文化内核以及最终作品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都仍然是“中国的”。而这一次“丑书”的探索者们走得有点远。他们试图以西方理论、西方观念以及西方美术创作方法等为中国书法另辟蹊径,致使他们笔下的很多作品再难清晰地辩识出“中国”形象。尽管如此,现在仍不是轻率否定的时候。他们的探索还正在路上,他们究竟能走多远,最终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汰洗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被书法史接纳和认可,只能留给历史来回答。而所有人都应怀着开放、包容的态度,给“丑书”书家以尊重和耐心,给“丑书”以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项穆曾在《书法雅言》里对米芾多有微词,然时至今日,米芾已成经典。在对待今天“丑书”的问题上,理性的书法批评显然不应再犯项穆的错了。(摘编自顾亚龙、吕行佳《书法批评需要理性和包容—从“丑书”谈起》)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同微信朋友圈里看的“射书”“吼书”等丑书“狂怪丑大”,不是书法创作行为。B.有些人支持“丑书”,称赞其是行为艺术,与张旭“号呼狂走,索笔挥洒”的行为如出一辙。C.作者指出,书法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固然重要,但笔法和节奏的把握对于书法的表现更为重要。D.作者希望有书法功力的书法名家对“丑书”作有益的探索,思考纠正“丑书”探索可能的误差。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丑书书写者书艺超群,书体有艺术美感,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强调视觉体验,依赖强烈情绪和肢体语言完成。B.只要取法晋人飘逸、唐人规矩、宋人尚意等经典艺术风格,就可以提高丑书的艺术价值和接续文化血脉。C.常言道,字如其人,书法作品是视觉的艺术,阅读和心悟的艺术,能呈现出书家综合修养,尤其是文学修养。\nD.写字不规范的书法家胸无点墨、故弄玄虚,没有资格打着创新、探索和个性的旗号“挑战传统”。6.上面两则材料围绕“丑书”有些观点是针锋相对的,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老赵谨慎地回答:“是。”“去包队吗?”“是。胜利大队。”“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哪一篇?”“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n“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老人家把缰收住了。“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看不见那条沟。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咹?”老人家听不清。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1979年5月(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梨花屯的故事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B.第三段“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路面虽不平坦,但身处其中也“叫人沉醉不已”,为故事情节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C.小说后半部分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展现了群众对上级决策积极纠偏的态度,使小说主题丰富。D.小说结尾部分“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表现了他们对赶车老人说话絮絮不休的反感。\n8.小说的第一段安排别具匠心,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效果。(6分)9.小说中多次写到“路”,请结合小说内容、时代背景、思想主题等方面分析“路”的深刻意蕴。(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B.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C.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聚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D.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主官称尚书,掌管礼仪、祭祀、科举、狱讼等。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皇帝主持。C.御史是古代官职名,具有监察职能,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事务。D.岁课指每年对选任官吏进行的考核,也指一年的赋税,此处为前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聪慧强识,才名深受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总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尽心政事,关注民生疾苦。王安石创行新法,苏轼对新法不利百姓之处直言上速;在任杭州知州时,他据理力争,抵制害民之法。C.苏轼仕途多舛,遇贬豁达洒脱。御史上奏苏轼所作文辞命令讥讽先朝,以致他官职一贬再贬;苏轼居惠州三年,淡然无所计较,与当地百姓交好。\n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2)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雪晴杨万里天公有诏放朝晴,排遣云师懒未行。头上忽张青玉伞,海东涌出紫金钲。雪山冰谷居然暖,银屋瑶台分外明。二十四船人笑语,寒声一变作春声。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了在天公的命令下,早晨起来天气放晴、万里无云的景象。B.颔联运用比喻修辞,“青玉伞”喻无垠的天空,“紫金征”喻圆圆的太阳。C.尾联以人的活动写雪晴,雪后人们乘舟出门,欢声笑语,喜气洋洋。D.诗歌捕捉细节,刻画细致,语言清新,体现了活泼自然的风格特点。15.诗的颈联写了什么内容?在诗中有何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师说》中阐述老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写曹军攻破荆州后军容的盛大。(3)《阿房宫赋》善用对比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钉头与仓库中的谷粒进行对比,十分形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北京灯市口大街两旁高楼店铺、酒店食肆_______,(a)店铺里所售物品从珠宝玉器、古玩字画到日常生活用品、老少皆喜的食品等等……__________,应有尽有。灯市上所卖百货与庙市比有所不同,(b)体现在“两多”上,一是纨素珠玉多,二是华丽装饰多。因此逛灯市自然成为达官贵人和富家小姐的最爱。明代《帝京景物略》中就描写了灯市口大街上售卖的各种物品,(c)其曰:“市之日,省直之商旅,夷蛮闽貂之珍异,三代八朝之骨董(古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灯市口大街上售卖的这些奇珍异宝和新奇物品,吸引了大批游人,因此这里平日就客人不断,到了上元节这几日,灯市口大街一带更是热闹得____________。(d)灯市长二里许,白天为市,晚上放灯。从灯市口大街到东四一带,道路两侧搭起许多灯棚,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彩灯供人观赏。夜幕降临,街道两旁的茶楼酒肆便张灯结彩供游人饮宴作乐。()不仅如此,灯市上还要放烟火为节日助兴。五颜六色的烟火与流光溢彩的明灯_______\n_,火树银花将灯市口大街装扮成色彩与灯影交织的世界。有的酒家瞄准这一商机,会在酒楼上用毛毯做布幕。在临街的一侧围成一个个雅间小屋,作为酒宴观灯之所。很多达官贵人会提前租赁这样的小屋,等到了灯节来此观灯赏夜。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星罗棋布目不暇接非比寻常相辅相成B.鳞次栉比琳琅满目非比寻常相映成辉C.鳞次栉比目不暇接门庭若市相映成辉D.星罗棋布琳琅满目门庭若市相辅相成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明代的灯市不但有笙箫鼓乐表演和耍杂耍的,还有美妙的彩灯。B.除了美妙的彩灯,笙箫鼓乐表演和耍杂耍的也出现在明代的灯市。C.除了笙箫鼓乐表演和耍杂耍的,明代的灯市还有美妙的彩灯。D.明代的灯市不但有美妙的彩灯,还有笙箫鼓乐表演和耍杂耍的。19.文中有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其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a)B.(b)C.(c)D.(d)(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氯化石蜡常被作为增塑剂添加在塑料材料中,①,柔韧度一强,就可以塑形和提高触感柔软度。氯化石蜡按照碳链长度可分成短链、中链和长链,其中短链氯化石蜡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通常碳链越短毒性越强。②。书包伴随着学生的整个读书时代,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书包,午休时甚至会枕着书包入睡。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书包存在短链氯化石蜡的暴露风险,有毒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进而损害学生的健康。我国目前针对书包的生产、检测标准中,③,所以市场监管部门在每年的儿童用品及学生文具用品产品质量抽检过程中,都不会检测短链氯化石蜡这个指标。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将短链氯化石蜡纳入监管范畴,确立书包等消费品中短链氯化石蜡的检测方案,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为消费品中短链氯化石蜡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请用一段话概括上述材料的意思。要求:句中包含因果关系,不超过7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2021,奋力发展的中国。“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航天员入驻中国空间站,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横空出世,“共同富裕”浙江示范,“双碳”承诺描绘出绿水青山,“双减政策”重磅出击……一个个年度热点,浓缩着中国发展的万千气象。材料二:2021,奋力生活的中国人。52岁的绍兴出租车司机,多日里每天跑车20小时;出差徐州的男人,日复一日调试设备,晚上吃麦当劳十分钟度过44岁生日;35岁的爸爸,晚上在东莞居住,早上送完孩子后又大巴连地铁赶去深圳打工……一个个普通中国人平凡的生活轨迹,重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n回望,是一往深情的凝视,在凝视中寄寓希望,回望,是一种理性的审视,在审视中展望未来,并毅然前行。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B(“同杜诗一样,大量歌咏时事”曲解文意。原文为“这时期的诗歌除却陶潜、鲍照、庾信以及后来的陈子昂等人的优秀作品外,自然代替社会,形式胜过内容,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而杜甫以其满腔热诚,大量地歌咏时事”,选项曲解文意,张冠李戴。)2.C(“将浦起龙与胡宗愈的说法进行对比”错误,原文引用两人的说法是从不同角度论证杜甫诗的特点,没有对比。)3.C(A项“所以我们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也未为不可”因果逻辑表述绝对。B项“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主要是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感”错误。原文为“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则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很少只是客观的描述”,选项曲解文意。D项“就能够书写出一部优秀的历史”表述绝对化。)4.B(“生育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错误,图表显示,2017年到2018年新增出生人口、总出生人口、总和生育率都呈上升趋势,2019年到2021年又回到较低的生育水平,并非一直呈上升趋势的。)5.D(“一个国家经济越发展,技术越进步,人民越富足,人口老龄化问题就越严重”说法太过绝对。)6.(1)积极鼓励生育,从战略高度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2)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利用最大化;(3)政府要转变观念,制订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4)积极学习借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7.D(“对曾昭良的身体极其担心,怕他无法完成任务”理解错误。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周副主席慈祥、关爱同志的性格特点,并非是对曾昭良担心。)8.(1)与文章开篇环境描写相呼应,表现自然环境恶劣。(2)以曾昭良的极大痛苦,反衬他的善良无私、顽强拼搏、关爱同志的革命精神风貌。(3)以曾昭良的痛苦感受,类推到周副主席的感受,进一步衬托周副主席的高大形象。(4)以人物的痛苦感受,与他们的行为形成对比,从而表现忠于革命、忠于信仰的主题。(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9.示例一:曾昭良是主人公。理由:(1)从情节而言,从前到后,小说的主要部分都在写曾昭良。而周副主席到后面才出现。(2)从人物形象而言,小说对曾昭良的描写最为细致生动,形象十分鲜明。(3)从主旨而言,曾昭良是普通战士,他更能代表整个红军队伍,他身上更能体现出红军的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示例二:周副主席是主人公。理由:(1)从情节而言,周副主席虽在后面才出现,但涉及他的情节是小说的关键情节,因为周副主席的出现,情节才得以向前发展。(2)从人物形象而言,周副主席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小说对他做了更为多层次的刻画,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3)从主旨而言,周副主席的行动和语言,都无疑更能体现红军的卓越品质和革命精神。(4)曾昭良的形象虽然很突出,但他是执行周副主席命令的人,是周副主席革命精神的受感染者,其重要性显然不及周副主席。(任选一个人物,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10.A11.C(“子”为五等爵位中的第四等。)12.A(防备之心在前文渡河时已经产生。)\n13.(1)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而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异”“莫之能辨”“所以”各1分,大意2分)(2)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很多呀,难道只有智伯吗?(“颠覆”“岂”“特”各1分,大意2分)14.D“饱含对朝廷的批判”不对,诗人此时并无对朝廷的不满。靖康之变,国家覆灭,此时已无北宋朝廷。15.①写作背景上,诗人此时经历“靖康之变”,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与经历“安史之乱”的杜甫类似。②语言风格上,本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杜甫诗风相仿。③情感上,作者对国家破灭的悲痛,对江山沦陷的愁苦,表现出“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相仿。1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7.C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游刃有余”,意思是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有回旋的余地,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丝毫不费力。语境中形容艺术水平达到高超的境界,用“炉火纯青”。第二空:“温润如玉”,意思是如美玉般温和柔润且有光泽。后多用以比喻人的品性、容色或言语的温和柔顺。多用于描述男子;“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现也形容做事不大胆泼辣。语境中与上文“如玉”照应,用“温润如玉”。第三空:“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融为一体”,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语境中强调“把中国瓷文化精髓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巧妙融合,用“融为一体”。第四空:“精美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语境中形容白瓷的“晶莹剔透”“如凝脂冻玉”,用“精美绝伦”概括。故选C.18.B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问题如下:语序不当,“因德化白瓷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在我国白瓷中具有独特的位次”,分句共用一个主语“德化白瓷”,关联词放到主语后面;结构混乱,“颇具国际范十足”句式杂糅,删掉“十足”或“颇具”。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19.B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敬谢不敏”,意为自己能力不够,不能接受,委婉推辞。是谦辞。此处表达是对老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应用敬辞。C.“斧正”的对象是文章,而此处是对不足之处,应改为“指出”。D.“鼎力相助”是敬辞,此处是学生愿意帮老师的忙,应用谦辞,可改为“全力以赴”。故选B.20.①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融合②第二种是比喻性意象③同一意象也可以有多重象征意义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前文“‘意’就是主观的情志,‘象’就是客观的事物”可分析出,“意象”就是二者的结合,故可填写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融合”,与后句衔接。\n②根据前后文可知,此处要填写第二种意象,从第一种意象是“描述性意象”可推断出,此处要找个适当的词语修饰“意象”,从“此类意象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诗歌作品更加形象生动”可提取出重要词语“比喻”,故可填写“第二种是比喻性意象”;③从后文举例狼有不好的象征意义,也有好的象征意义,可以推测出,同一个意象可能会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故可填写为“同一意象也可以有多重象征意义”。21.参考答案: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要求仿照“梅”的写法和形式另写一首诗,从写法上看,“梅”在这里是象征性意象,“一片花瓣/是一滴生命”,赞美了其勃勃生机,象征着生机和春意;“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象征着梅花有甘于奉献,勇于探春的精神。要求另选一个意象,首先从写法上意象选择要含有象征意义,其次要选择该事物的典型部位来表达象征意义。如“竹”“船”“松”等,选择其“嫩笋/劲节”“风帆/木桨”“老根/松针”等典型部位,象征生机/有节操、远大志向/踏实精神、不畏艰难/甘于吃苦等精神,便可写出很好的诗句。示例:船一片风帆是一缕乡思高挂起乡思你承载了沧桑和希望22.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设置了一个特定情境,要求以特定身份给一些同学写一封信。材料以濮阳市一高学校因疫情被封闭管理为背景,选取了一些同学的言论。有的质疑封闭学校的措施,认为不能把学生封闭在学校,这是侵犯人权;有的想要效仿其他地方上网课;有的传播小道消息,制造恐慌情绪;有的盲目乐观,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毫无疑问,这些言论都不恰当。首先,封闭措施是疾控部门做出的,目的是保护大家的安全,不能以个人的情绪或个人权利为由来影响大家的利益,大局面前应有集体意识和牺牲精神;其次,不能煽动恐慌气氛,以道听途说的消息干扰、煽动大家的恐慌情绪,这往严重里说就是造谣,如造成一定后果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当然面对疫情也不能盲目乐观,既要有足够的认识,又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会做好疫情防控的安全措施,保证大家的安全。那么面对封校的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什么呢?首先应该认识到这是必要措施,要全力配合而不是质疑;其次,同学之间要互相鼓励、互相提醒,情绪稳定,不要过度恐慌;第三,在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做好防控,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仍然要正常学习,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写作任务是以一高学子身份,给有不当言论的同学写一封信,劝说这些躁动的同学,安抚他们焦虑的心情。如此,信的内容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和乐观情绪;要用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明我们国家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我们的疫情防控做得十分到位,不必恐慌害怕;作为青年学生,理应在国家有困难时挺身而出,眼下服从学校安排就是最好的爱国,相信封闭很快就会结束;与其猜测担忧,不如坦然面对,继续学习等。另外要注意语气,用劝说、安抚的语气表达,注意措辞不要激烈,以免引发争执。【参考立意】:1.服从安排,乐观看待。2.爱国就从眼前做起。3.要理性,不盲从。【参考译文】\n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也交给智瑶一个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瑶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的地方。赵襄子拒绝不给。智瑶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氏。赵襄子跑到晋阳,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滋生,人民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瑶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国、魏国攻打赵国。赵国灭亡,那么接着就是韩国和魏国了。”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们心里都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担心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泄露,那么灾祸马上就来临了。”张孟谈说:“计谋从你们二位口中说出,只传入我的耳中,有什么损害呢。”两人于是秘密与张孟谈订立盟约,为进攻智伯约定好日期。赵襄子派兵在夜里杀了守堤官员,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军队为逃水淹而一片混乱,韩、魏军队从两侧攻打,赵襄子带兵从正面攻打。大败智伯军队,尽灭智伯部族,只有辅果还在。臣光(司马光)说:智伯灭亡,是才能超过了德行。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而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天资聪慧、头脑清晰、能力很强、性格刚毅称为才;为人正大、直道而行、信守中庸、仁爱和平称为德。才是德的凭借,德是才的统帅。云梦的竹子,是天下最强劲的;可如果不使它弯曲揉和,不经过锻炼,就不能射入坚硬的东西。棠溪的剑,是天下最锋利的,但未经熔铸和磨砺,就不能用来击刺坚硬的器物。所以才德全部达到顶点就是“圣人”,才智全无就是“愚人”,德超过才叫作“君子”,才超过德就叫作“小人”。凡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来交往,而要交往他人的话,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为什么呢?君子借助才能来做好事,小人借助才能来做坏事。借助才能做好事的人,做好事无处不到;借助才能做坏事的人,做坏事也无处不到。愚人虽然想做坏事,可是智力不够,能力不足,犹如小狗扑人,人能够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够用来实现他的邪恶,勇气足够用来实施他的凶暴,这犹如老虎添上了翅膀,危害岂不更大吗?有德的人,人们敬重他;有才的人,人们喜欢他;喜欢的人容易亲近,敬重的人容易疏远,因此那些考察选拔人才的人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对人的德行有所疏忽。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很多呀,难道只有智伯吗?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明察才与德的区别并懂得它们的先后主次,又何必担心在用人的问题上失察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1:26:31 页数:12
价格:¥5 大小:56.6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