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训练语文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训练语文试卷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7页,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位号。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9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       了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    了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几百年的瑟瑟秋风,早已      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      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飞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铁血丹心,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张骞的拓路功迹,早已载入史册。A.荡涤 湮没  吹散  掩埋B.掩埋 吹散  湮没  荡涤C.湮没 荡涤  掩埋  吹散D.吹散 掩埋  荡涤  湮没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后代能健康生活,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B.面对观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武汉市博物馆正在不断丰富展览内容。    C.线上学习期间,我们要合理选择和使用电子产品,确保科学用眼。D.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朝气蓬勃,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充满生机活力。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人世间》是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围绕春节欢宴、家庭聚会、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展示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B.我们这个英雄的国家从来不缺英雄,将来也必定会英雄辈出。也正是因为英雄的存在,我们才书写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惊天动地的历史篇章。,C.每一个平台都应该认识到:提升用户体验,才能赢得用户认可,促进形成互联网发展良好环境,才能让平台得到更好发展。D.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世瞩目。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奥运盛会,再一次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时间去哪儿了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认为这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底4期B,有删改)4.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尚未发育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得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5.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 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大。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说明有关“时间去哪儿了”的事理说明文。从生理学的角度科学地解答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光阴似箭的问题。B.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幼年时光去哪儿和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快的原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C.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在年龄大小与时间流逝的关系中是如何体现“相对论”的。D.本文的语言平实严谨,融科学术语于通俗的表述中,再加上标题和开头都与流行歌曲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三、(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诗人从故园回望来时的路,感叹路途遥远艰辛。B.第二句写诗人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C.第三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旅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D.第四句表达诗人挂念亲人,又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情感。,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第8-10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B.阅十余岁   阅:经过C.竟不可得    竟:竟然D.曳铁钯     曳:拖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A.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B.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C.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6分)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五、(共26分)阅读《骆驼祥子》的节选部分,完成13、14题。①他还是得不吃烟不喝酒,爽性连包好茶叶也不便于喝。在茶馆里,像他那么体面的车夫,在飞跑过一气以后,讲究喝十个子儿一包的茶叶,加上两包白糖,为是补气散火。当他跑得顺“耳唇”往下滴汗,胸口觉得有点发辣,他真想也这么办;这绝对不是习气,作派,而是真需要这么两碗茶压一压。只是想到了,他还是喝那一个子儿一包的碎末。有时候他真想责骂自己,为什么这样自苦;可是,一个车夫而想月间剩下俩钱,不这么办怎成呢?他狠了心。买上车再说,买上车再说!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②对花钱是这样一把死拿,对挣钱祥子更不放松一步。没有包月,他就拉整天,出车早,回来得晚,他非拉过一定的钱数不收车,不管时间,不管两腿,有时他硬连下去,拉一天一夜。从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以他的身体,以他的车,去和他们争座儿,还能有他们的份儿?现在,他不大管这个了,他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不管买卖的苦甜,不管是和谁抢生意;他只管拉上买卖,不管别的,像一只饿疯的野兽。拉上就跑,他心中舒服一些,觉得只有老不站住脚,才能有买上车的希望。12.简要概述第①段的内容。(2分)13.阅读第②段内容,从祥子起早贪黑拉车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写满字的空间①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②我小学就读于一所乡村学校,没有一本书可以阅读,没有一张纸片可以书写,实在太让人难受了。然而,学校有一块操场,还有三面用土基围成的围墙。一到寒暑假,那块操场和三面围墙就成了我自己的私人笔记本了。我的手上整天拿着一只粗大的铁钉,那就是我的笔,我用这支笔把能写字的地方全写满了。有一次,我用一把大铁锹把我父亲的名字写在了大操场上,我满场飞奔,巨大的操场上只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后来过来了,他从他的姓名上走过的过程中十分茫然地望着我。我大汗淋漓,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兴奋,我感觉我终于让自己的父亲好好地出人头地了一回。残阳西照的时候,我端详着空荡荡的操场和孤零零的围墙,感觉这写满字的空间实在是妙不可言,看上去好美。我真想说,独一无二的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像样的作家了。③现在想来我的那些“作品”当然是狗屁不通的。但是,再狗屁不通,我依然认为那些日子是我最为珍贵的“语文课”,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我是提前享受到了“私人订制”的优质服务!那些日子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我的表达欲望,这种欲望至今没有泯灭。天底下没有比这样的课堂更令人心花怒放和心安理得的了。她自由,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充满了表达的无限可能性;她纯粹,没有功利色彩,一块大地,没有格子,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④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在学校的围墙上乱涂乱画,把学校的操场弄得坑坑洼洼,绝对是不可以的。在小学阶段重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也是好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自然不反对,可我不能同意只有在方格子里头才可以循规蹈矩地绣花,只有在作文本子上才可以中规中矩地码字。⑤语文学习应该遵循孩子的天性。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每一个字首先是一个玩具,在孩子们拆开来装上,装上去又拆开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是情趣盎然的,像小鸟一样毛茸茸的,啾啾鸣唱的。孩子们的心中都有一些大大的问号,他们运用文字组词造句,就是在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无穷奥妙,那些稀奇古怪的词句像彩色的积木那样散发出童话般的气息。⑥孩子们为什么想写?当然不是为了考试。准确地说,是为了交流。一个人不管多大岁数,从事什么工作,都有表达的愿望。孩子们喜欢东涂西抹,其实和老人们喜欢喋喋不休、演讲者喜欢慷慨激昂没有本质区别,相对于一个“人”来说,它们的意义是等同的。⑦我听说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写作文了,我感觉这不可思议,甚至是灾难。孩子们谁没有天马行空的念头渴望与人分享?他们害怕作文,无非是害怕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式不符合所谓的规矩和要求。他们芭蕉叶一样舒展和泼洒的心智在害怕面前犹如遭到了当头一棒。他们有许多话想对别人说,他们还有许多话想在没人的地方说,他们同时还有许多话想古里古怪地说。交流首先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至于具体的方式、方法,可能并不那么重要。 ⑧所以我想提议,所有的小学都应当有一块长长的墙面,这块墙面不是用来张贴三好学生的先进事迹的,而是在语文课的“规定动作”之外,让我们的孩子们有一个地方炫耀他们的“自选动作”。它的意义并不在于能培养几个靠混稿费吃饭的人,而是在于,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地方懂得,顺利地交流自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是一件让自己的内心多么舒展的事。在这个地方,他们懂得了什么才叫放飞自我,享受自己。(基于命题需要,文字有删改)14.阅读第②段划线句子,分析作者“兴奋”的原因。(4分),15.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述下面这句话的意思。(6分)他们芭蕉叶一样舒展和泼洒的心智在害怕面前犹如遭到了当头一棒。16.“在语文课的‘规定动作’之外,让我们的孩子们有一个地方炫耀他们的‘自选动作’。”概括句中“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具体语意。(4分)17.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普遍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在名胜古迹,还是在市井闾巷,我们常常发现对联。这些对联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充分体现出了汉字的奥妙、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意蕴。近日,你们班准备开展“寻找最美对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8、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具体的活动步骤。(至少三个步骤)19、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文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对联写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大家尝试自己写一幅对联,小明不愿参与,说:“学对联、写对联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而且过年过节家里要贴对联买一幅就是了。我不想写。”作为同学,请你对他说几句话,从学对联、写对联的意义的角度劝说他参与此次活动。(100-120字)七、(50分)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生活中处处充满感动。你或许目睹过与风雨抗争的小花,看见过逃避追捕的奋力奔跑羚羊;听说过与命运较劲的凡人小事,拜读过名人励志的故事……请以“他(它)真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认真读题,明确题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训练卷参考答案1.A2.A3.C4.C5.D6.B7.A8、C竟:最后9、B10、D寺僧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讲学家不切实际,认识片面。11、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是、啮、已、遂),12. 祥子想通过节约来买车。(祥子买车1分,想通过节约1分,共2分)13.勤劳、能吃苦(不怕苦或吃苦耐劳)(一点2分,共4分)14.家中无书可读,无纸可写(这是兴奋的前提2分),但是操场和三面围墙让我可以自由写作(表达)(2分)。15.孩子们因为害怕自己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不规范和不合要求而不敢自由表达。(语意相近即可)。16.规定动作:在方格子里头写字;在作文本子上按部就班地码句子。  自选动作:给孩子们留下空间让孩子们顺利地交流(自由交流或享受交流)。(每点2分)17.⑴需满足孩子表达的欲望;⑵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或创造力;⑶让孩子享受交流的过程(顺利交流)(每点2分)18、(1)分小组查找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并摘抄制作对联知识卡片。(2)各小组广泛收集对联,分类整理,形成一个汇总表。(3)分享交流,评选最美对联。小组间分享各自的对联知识卡和对联汇总表,设置若干评选栏目,如“最有趣的对联”“最巧妙的对联”“最长的对联”等,全班投票评选出相应的“最美对联”。19、要求围绕学习和写对联对传承传统文化精粹的积极意义、对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化修养和艺术审美情趣的作用来谈。20、参照中考作文评价标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0 13:19:16 页数:8
价格:¥5 大小:54.00 KB
文章作者:U-6000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