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成都东部新区2021~2022学年(下)半期调研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轼对人生价值的多元取向直接导致他文化性格的多样化,而他人生思考的深邃细密,又丰富了他性格的内涵。千百年来,他的性格魅力令无数的中国文人倾倒,人们不仅歆羡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刚直不阿的高尚风节、民胞物与的灼热同情心,更景仰其心灵世界中洒脱飘逸的气度、睿智理性的风范以及笑对人间厄运的旷达。中国文人的内心大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绿洲,正是苏轼的后一方面,使他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建立了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苏轼早年从蜀地进京,原本也心怀惴惴,但其本身又颇有“盆地意识”,作为这种意识的延伸,他又具有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文同在《往年寄子平(即子瞻)》中回忆当时两人的交游情景时说道:“虽然对坐两寂寞,亦有大笑时相轰。顾子(苏轼)心力苦未老,犹弄故态如狂生。书窗画壁恣掀倒,脱帽褫带随纵横。喧呶歌诗叫文字,荡突不管邻人惊。”为我们留下了青年苏轼任诞绝俗的生动形象。但是,正如苏轼当时在《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兄孜》中所说的:“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他的“豪”,跟他的这位同乡一样,主要是“少年盛壮”、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尚未包含深刻的人生内涵。到了乌台诗案发生前的外任期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在多次自许的“狂士”中,增加了傲世、忤世、抗世的成分。在《次韵子由初到陈州(其一)》一诗里,他要求苏辙像东晋周谟那样“阿奴须碌碌,门户要全生”,因为他自己已像周谟之兄周顗、周嵩那样刚直不阿不为世俗所容。细品他此时的傲世,也夹杂畏世、惧世的心情。其言“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似乎又表达想与世和谐的追求。乌台诗案促进了苏轼人生思想的成熟。巨大的打击使他深切认识和体会到外部存在着残酷而又捉摸不定的力量,进而更体认到自身在茫茫世界中的地位。这场直接危及他生命的文字狱,反而使他重视和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他的“狂”也就从抗世变为对保持自我真率本性的追求。他在《满庭芳》中说:“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从他对命运之神飘忽无常的慨叹,可以看出其对生命的钟爱,对保持自我本性的追求,而酣饮沉醉是保持自我本性的良方,正如他自己所说“醉里微言却近真”(《赠善相程杰》)。,苏轼“狂”中所追求的任性率真,是一种深思了悟基础上的任性率真。晏几道有“殷勤理旧狂”的奇句,清代况周颐对此的理解为:“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晏几道的任性率真,像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所描述的“四痴”那样,更近乎一种天性和本能,没有经过反省和权衡。据说苏轼曾欲结识晏几道而遭拒绝,事虽非可尽信,但其吸引和排拒却象征着“两狂”的同异。苏轼的“狂”是外铄式的,主要是真率个性的张扬,是主体自觉的肯定和珍爱。(摘编自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轼的性格魅力倾倒了无数人,其洒脱旷达的精神更影响着一代一代的读者。B.苏轼早年从蜀地进京,受其自身"盆地意识"的影响又具有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C."乌台诗案"促使苏轼深刻反思个体生命价值,这一时期他更加追求自身的"狂"。D.苏轼与晏几道都在天性上追求任性率真,但前者的"狂"还包含着主体自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起笔指出苏轼文化性格的多样化,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其"狂"的一面。B.文章列举苏轼在不同人生时期"狂"的表现,有助于更全面地论证中心观点。C.文章多处直接引用苏轼的诗,并对其加以简单解释和评论,逐步推进论证。D.文章结尾将苏轼和晏几道进行对比,是为了论证两人的"狂"具体不同的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3分)A.青年苏轼的任诞绝俗是其"豪"的表现,这种"豪"是没有包含深刻人生内涵的书生意气。,B.整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联系苏轼所生活的时代对其人生思考进行了纵横交错的探究。C.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苏轼产生了畏世、惧世的心理,因此他转而追求与世和谐。D.苏轼在命运飘忽无常时选择以酣饮沉醉的方式保持自我本性,这是其外铄式的"狂"的表现。(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天人合一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疾病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再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方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阴阳调和平衡而康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健康和长寿的需要,也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人类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关注生命、重视生命、研究生命,寻找生命的密码,把握生命的规律,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博大精深的中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行医之道和养生之道,比如“养心莫善于寡欲”、“善服药不如善保养”、“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都值得我们铭记和研究。(摘编自汪金友《给中医更大的用武之地》)材料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当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摘编自白剑峰《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材料三: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2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右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在国家的引领和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救治,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中医药作为一大亮点备受世界瞩目。要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就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建立符合其特点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摸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切实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药文化在中华大地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摘编自侠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医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与中医具有相同的理论知识基础。B.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为中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据此撰写出的中医古籍是中医药的精华,值得研究。C.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依靠中医寻找生命的密码、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的想法越来越迫切。D.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带动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多学科、跨行业合作将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发展开辟崭新天地。5.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要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B.传承好中医古籍、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始终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C.师徒间口传心授的传统师承教育和“标准化”的院校教育相结合,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可利于中医药发展的人才培养。D.要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能违背中医药发展的规律,还应加强论证研究,总结摸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机理。6.高考填报志愿时,高三学生李振华想选择中医学专业,他的家人不同意,李振华怎样才能说服,家人同意他选择中医学专业?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帮他阐述理由。(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千年丝路归去来①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地,剔透的天没有任何白云,蓝瓦瓦地将大地罩了个严严实实,地也是尽力地延展,在尽头迫不得已而与天交于一线。这无垠的沙地与戈壁本没有路,一个脚印踏过,来一阵风,便什么也不再留下。②这样的一方天地,一直在沉睡。终于,公元前138年,等来了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他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君主“一拍即合”,为了击退匈奴,决心打通西域。这位正值盛年的侍从官,从汉武帝刘彻的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再拜君主,一表心系朝廷的忠心,二表定当竭力完成任务的决心。前路漫漫,这位名叫张骞的侍从官,带领着身后的100多名随行人员,转身骑上骏马,面向西域进发。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③马匹走在沙丘上,四周悄无声息。久居长安城,从未见过如此阔大的景致,他惊叹于大自然的壮美,心底同时也有些寒意,漠漠平沙有一种令人畏惧的肃穆。天似穹庐,笼盖四方沙地。人与马被晚霞映得通红,犹如披着一件神圣的袈裟。④张骞用一生丈量出一条蜿蜒的路,这条路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再大的风也抵挡不住历史的进程,丝绸之路应运而生,长安和罗马,形形色色的人一队又一队,带着中亚的骏马、印度的医药、西亚的金银器、美洲的棉花和番薯……在这贫瘠的地上留下了文明的印记。,⑤张骞来过后,这里便设有玉石障,五代是天门关,明代又称嘉峪关。站在关上,天地尽是金黄,城楼的砖与戈壁沙漠连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仿佛这嘉峪关是大自然一手造就的。古老的风,似从城墙上吹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⑥一阶阶走下千古关隘,觉得这已经被风干的历史,此刻都活了起来。我能听到,驼铃声、熙攘的人声和着羌笛和胡笳,点缀着这条路,与自然融为一体。随着人群来到关隘里的一个小楼之前,这座红色木制的关帝庙,与这个土黄色的世界格格不入。敦煌这一带本就是佛教盛行之地,那莫高窟、榆林窟,吸引了一代代工匠前来修葺,也吸引了中外虔诚的信徒来此拜谒。⑦可偏偏,为什么在这丝路之上,出现了这样一座庙?殿内供奉着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髯,带着一种与莫高窟瑰丽色调完全不同的美感。这座庙告诉后人,古代在这里戍守边关的人是山西人。因为关帝来自山西运城。⑧运城与嘉峪关,家乡与边邑,1600多公里,唯有信仰能跨越这段距离。这样的信仰,又在有形的丝绸古路之上架设起一条无形的精神之路。人们虽然殊途,但最终会同归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安宁。这份安宁,可以抵挡走在大漠中时那深深的不安感。丝路古道,将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传回内地。⑨我开始想象古时戍守边关的人的生活:扎营、练兵、打仗,闲暇时注视着远方若有若无的地平线和家乡的方向。“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在那个闭塞的地方,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闲暇时去戏台子转一转吧,听听边塞的曲艺。在那锵锵的、撼动天地的锣鼓声中,或许可以听到秦腔,运城离着陕西很近,所以秦腔也能被认作是乡音了。听到了,心中又不禁翻腾起不尽的乡思。一台戏终了,还可以在戏台周围打听打听各路的讯息,运气好,还会收到家人的口信。,⑩1516年,这明代的重要隘口被满速儿汗攻破,大西洋上船只的黑烟也渐渐代替了丝路上的驼铃。清朝末年,这处要塞被荒废,众人东迁,官道与民道一同成了百姓的弃子。一百年后,一把火也将那古物烧成断壁残垣。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中原的史官把卷帙一片片翻过,此处的西风裹着沙,也一层一层地将这条昔日繁华的古道淹没。⑪此后,中原大地一如这沉默的古道一般,强盛不再,自信不再,被列强践踏,被帝国瓜分。⑫时间转到今日,我来到此地,又是喧闹的情景了,游客熙攘。这样一条用丝绸点缀的路已然复活。同时复兴和崛起的,还有整个民族。(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6月29日14版,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用雄浑的笔调描绘了戈壁滩苍茫的景色和恶劣的环境,也从侧面表现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B.作者游览嘉峪关,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任笔端在现实与想象间来回穿梭,连缀出一幅幅壮丽的关外图景。C.第③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把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事件描绘得庄严又神圣。D.第⑨段描写了古时戍守边关者孤独单调的生活,渲染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能回的哀怨之情。8.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分析。(6分)9.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请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6分)一、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高祐,字子集,渤海人也。祖展,太祖平中山,内徙京师,卒于三都大官。父谠,从世祖灭赫连昌,以功拜游击将军,赐爵南皮子。祐博涉书史,好文字杂说,材性通放,不拘小节。以祐招下邵郡群贼之功,赐爵建康子。高宗末,州东郡吏获一异兽,献之京师,时人咸无识者。诏以问祐,祐曰:“此是三吴所出,厥名鲮鲤,余域率无,今我获之,吴楚之地,其有归国者乎?”又有人于零丘得玉印一以献,诏以示祐,祐曰:“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亦是归我之征。”显祖初,刘义隆子义阳王昶来奔,薛安都等以五州降附,时谓祐言有验。高祖从容问祐曰:“比水旱不调,五谷不熟,何以止灾而致丰稔?”祐对曰:“昔尧汤之运,不能去阳九之会,陛下道同前圣,其如小旱何?但当旌贤佐政,敬授民时,则灾消穰至矣。”祐又上疏云:“今之选举,不采识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宜停此薄艺,唯才是举。又勋旧之臣,虽年勤可录,而才非抚人者,则可加之以爵赏,不宜委之以方任。”高祖皆善之。出为持节、辅国将军、西州刺史,假东光侯,镇滑台。祐以郡国虽有太学,县党宜有黉序,乃县立讲学,党立小学。又设禁贼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盗发则连其坐。初虽似烦碎,后风化大行,寇盗止息。转宋王刘昶傅。以昔参定律令之勤,赐帛五百匹、粟五百石、马一匹。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淮徐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太和二十三年卒。太常议谥曰炀侯,诏曰:“不遵上命曰‘灵’,可谥为灵。”(节选自《魏书·高祐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淮徐/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B.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淮徐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C.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淮徐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D.昶薨/后征为宗正卿/而祐留连彭城/久而不赴/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奏祐散逸淮徐/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诏免卿/任还复光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是古代爵位等级,西周王朝的分封制,周天子为王,以下分封五等诸侯:公、侯、伯、子、男。B.“假”有代理、暂任官职之意,“假东光侯”即代理东光侯的职位,署、权、行、除等字都包含相似的含义。C.“太学”是汉武帝时开始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唐代在国子监内设太学。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贵族、大臣等人,按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始于西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高祐家世不凡,性格豪放。他的祖辈、父辈都曾身居要职;他自己广览经史,喜好文字杂说,做事不拘小节。B.高祐见识广博,善于预言。他能准确识出三吴出产的鲮鲤,并据此预言这是薛安都等将率众来降的征兆。,C.高祐注重实才,推行教育。他建议高祖改革选官任人制度,唯才是举;他在地方大力推行教育,建立各级学校。D.高祐勇于谏言,政绩突出。他多次上疏陈事而且精于分析,获得皇帝的赏识;他治理的地方风化大行,安宁稳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比水旱不调,五谷不熟,何以止灾而致丰稔?(2)今之选举,不采识治之优劣,专简年劳之多少,斯非尽才之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一剪梅·舟过吴江蒋 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①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开篇写词人触景生愁,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浇愁。B.“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词人心迹。C.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D.上片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片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词人倦游思归之情。15.词下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指出,虽然宋文帝刘义隆出师北伐,希望能够“___________”,结果却只落得个“____________”的下场。(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的门客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当初追随蔺相如的原因,委婉表达了对蔺相如忍辱避让廉颇行为的不满。(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视听结合,描写了出征将士的军营生活,彰显出战士们的高昂斗志。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五芳斋肉粽、金华火腿、德州扒鸡、北京烤鸭……这些      的中华美食,都是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宝贝,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舌尖上的“非遗”。党的十八大以来,“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各类国际性重大活动中      ,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非遗”体现中国价值、承载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泛欣赏、广泛传播。      2019年9月,我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      ,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脍炙人口 脱颖而出 截至 兴师动众B.耳熟能详 崭露头角 截至 穷兵黩武C.耳熟能详 崭露头角 截止 兴师动众D.脍炙人口 脱颖而出 截止 穷兵黩武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可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B.应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C.可以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D.因此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非遗”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泛欣赏、广泛传播。B.不仅“非遗”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泛欣赏、广泛传播。C.“非遗”不仅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泛欣赏、广泛传播。,D.“非遗”不仅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被广泛欣赏、广泛传播。(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我们在地球上可以随时用手机拨打电话,①但一旦离开基站,通信服务就会中断。空间站在距离地球约400千米的轨道上绕着地球高速运动,肯定无法收到来自手机基站的信号。②?其实,载人航天使用的通信手段在原理上和地球上的其它无线电通信技术一样,③,所以地球安装的通信天线就要更大,发射功率也需要更大。要解决“天地通话”问题,就需要把地球上的“手机基站”搬到更高的太空中去。从2008年开始,中国先后发射5颗天链卫星,专门为载人飞船和空间站提供通信中继服务。天宫空间站无论运行到地球上空任何地方,都可以由在轨的天链一号03星、04星和天链二号01星组成的通信网络完美覆盖,像一个“太空基站”一样将核心舱与地面站连接起来,建立起一条太空“天路”。,(摘自《“天地通话”是如何实现的?》,《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11期)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概括第二段段意,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1年9月17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40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一起向未来”何止是一种体育精神。“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感悟。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成都东部新区2021-2022学年(下)半期调研考试高二语文答案1.BA.“其洒脱旷达的精神更影响着一代一代的读者”错误,从文章“使他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建立了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可知,苏轼不适用精神影响了读者,而是和读者建立了密切动人的关系。C.“促使苏轼深刻反思个体生命价值”错,文中说“乌台诗案促进了苏轼人生思想的成熟”,“使他重视和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而不是“”反思个体生命价值”。D."都在天性上追求任性率真”错误,文章最后一段晏几道追寻的任性率真是一种天性和本能,而“苏轼的狂'是外铄式的,主要是真率个性的张扬”。故选:B。2.D“是为了论证两人的狂'具体不同的特点”错,文章最后一段也论证了两人的相同点,即“任性率真”。故选:D。3.C“苏轼产生了畏世、惧世的心理”无中生有,文中说"反而使他重视和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他的狂'也就从抗世变为对保持自我真率本性的追求”,作者没有产生”畏世、惧世的心理”。故选:C。4.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中医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错。原文是“中医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可见,“周边国家”和“汉字文化圈”含义不同;“具有相同的理论知识基础”理解牵强,原文是“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并不是说他们国家的医学与中医具有相同的理论知识基础。C.“依靠中医”错。原文只是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健康和长寿的需要”“新时代人类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关注生命、重视生命、研究生命,寻找生命的密码,把握生命的规律,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博大精深的中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行医之道和养生之道”,但是并没有说“依靠中医”。D.“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带动人类疾病谱的变化”错。“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不是因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原文是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5.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传承……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错。材料二说“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由此可知,“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传承是为了保根。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文明的结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发展我国的中医药学。②中医药学中的很多行医之道和养生之道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平衡而康复,符合人民对健康和长寿的需要。选择学中医专业,有发展前前途。③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学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④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中医药值得学。解析:(1)材料三“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概括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文明的结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发展我国的中医药学。(2)材料二,“中医学以天人合一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疾病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制定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方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平衡而康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健康和长寿的需要,也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博大精深的中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行医之道和养生之道”概括为:中医药学中的很多行医之道和养生之道,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平衡而康复,符合人民对健康和长寿的需要。(3)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救治,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中医药作为一大亮点备受世界瞩目”概括为: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中医药值得学。,(4)材料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国家的引领和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切实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药文化在中华大地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概括为: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学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7.D “有家不能回的哀怨之情”无中生有。8.①与前文形成对比。前文作者写了丝绸之路的衰落,本段写丝绸之路的复兴。②照应标题。本段中的“这样一条用丝绸点缀的路已然复活”照应标题中的“去”和“来”。③深化主题。“一带一路”的建设象征着古丝绸之路的复兴,如今中华民族崛起,中国已经踏上复兴之路。9.①这句话是说张骞从汉廷转身出使西域,是汉朝击退匈奴、开辟强盛王朝的新纪元的开端。②将张骞出使西域比作“新纪元的序曲”,形象地揭示了他开辟丝绸之路这一壮举深远的历史意义。③表达了作者对丝绸之路密切了汉族与沿途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伟大意义的赞颂之情。10. A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根据前文“转宋王刘昶傅”,后文在时间上有推移,可知应该为“昶薨后”,由此排除B、D两项;“祐散逸淮徐,无事稽命,处刑三岁,以赎论”是“奏”的内容,“祐”是这部分的主语,“祐”后不应断开,由此排除C项。11. B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和假、署、权、行这几个字意思不同。12. 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说法不当,根据原文“印上有籀书二字,文曰‘宋寿’。寿者,命也,我获其命,亦是归我之征”,可知高祐预言还依据玉印上的字,并不只是依据鲮鲤,且他并未明确说是薛安都等率众归降。13. (1)近来水旱不调,五谷不熟,有什么办法可以(凭借什么方法可以)防止灾害而获得丰收呢?(2)现在选拔举荐人才,不按照治理政务的优劣来选取,专门按任职的年数和劳绩的多少来选拔,这就是(叫)没有人尽其才。,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比:近来。何以:凭什么。致:获得。丰稔:丰收(五谷丰登)。(2)采:选取。简:选拔。年劳:任职的年数和劳绩。斯:这。非尽才之谓:宾语前置句,叫没有人尽其才。 [参考译文],高祐,字子集,渤海人。他的祖父是高展。太祖平定中山后,高展迁居北魏都城,最终死在三都大官的职务上。高祐的父亲高谠,跟随世祖消灭赫连昌,因功被授予游击将军之职,赐封爵位为南皮子。高祐广泛涉猎经史,喜好诗文杂说,性格豁达豪放,不拘小节。后来因高祐招顺邵郡群贼的功劳,赐封爵位为建康子。高宗末年,兖州东郡官吏获得一只异兽,把它献到京城,当时人都没有认识的。皇帝下令询问高祐,高祐说:“这种东西是三吴所出,它的名字叫鲮鲤,其他地方都没有,今天我们得到它,吴楚之地,大概有要归顺我大魏的人吧?”又有人在零丘得到一枚玉印献给朝廷,皇帝让人拿给高祐看,高祐说:“印上有籀书二字,写的是‘宋寿’。“寿”是“命”的意思,我们得其“命”,也是归顺投我大魏的征兆。”显祖初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之子义阳王刘昶投靠北魏,薛安都等人带领五个州降附北魏,当时人都说高祐的话很灵验。高祖曾随口问高祐说:“近来水旱不调,五谷不熟,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灾害而获得丰收呢?”高祐回答说:“过去尧、汤的气运,也不能去除运数中的灾厄,陛下您奉行的道义和前圣一样,那小旱又有什么?只需选拔贤才佐治政事,不干扰百姓顺时耕作,这样的话就灾消丰至了。”高祐又上疏说:“现在选拔举荐人才,不按照治理政务的优劣来选取,专门按任职的年数和劳绩的多少来选拔,这就叫没有人尽其才。我们应该停止这种轻视才能的做法,只选拔有才能的人。还有有功绩的大臣,虽然从任职年数和劳绩上说可以任用,但从才能上说不是能治理百姓的人,那么可以用爵位来加封他们,不应该把一方的要职委任给他们。”高祖都认可他的观点。高祐后来出任持节、辅国将军、西兖州刺史,代理东光侯,镇守滑台。高祐认为郡国虽已有太学,县党也应有学校,于是在县立讲学,在党立小学。又设计禁止盗贼的办法,令五五相互担保,如发生盗事则五五连坐。这种方法虽然一开始看起来烦琐,后来却使治安大为好转,寇盗行为也都停止。高祐后来转任宋王刘昶的师傅。因高祐过去参与律令制定的功劳,朝廷赐帛五百匹、粟五百石、马一匹。刘昶死后,朝廷征拜他为宗正卿,而高祐滞留彭城,久不赴任。于是尚书仆射李冲弹劾高祐闲散安逸在淮、徐,无事拖延朝廷的命令,奏请处罚高祐,免官三年,以赎其罪。皇帝下诏免除高祐宗正卿之职,恢复其光禄大夫的官职。太和二十三年,高祐去世。太常卿议定谥号为“炀侯”,皇帝下诏说:“不遵上命叫作‘灵’,可加谥号为‘灵’。”14.C “实写词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分析不正确。“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这三句是想象归家后的生活情景,属于虚写。15.①“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时光流逝之快。②“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③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16.(1).封狼居胥(2).赢得仓皇北顾(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4).徒慕君之高义也(5).八百里分麾下炙(6).五十弦翻塞外声17.B 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截至”意为“截止到(某个时候)”,后常接具体时间。“截止”意为“(到一定期限)停止”,为不及物动词,一般放在时间名词之后。排除C、D项。穷兵黩武: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侵略战争。兴师动众:发动很多人做某件事(多含不值得的意思)。排除A项。故选B项。18.A B项补写的句子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应该”表示理所当然或估计情况必然如此,“应该”一词不恰当。而C项主语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C项根据上文,主语应该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D项为推断句,与上文意思不吻合;且根据上文,主语应该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9.C 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非遗”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应位于“不仅”之前;成分残缺,“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中“世界”前缺少了介词“与”。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非遗”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应位于“不仅”之前;语序不当,“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应为“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D项,语序不当,“承载中国价值、体现中国智慧、凝聚中国精神”应为“体现中国智慧、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成分残缺,“还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中“世界”前缺少介词“与”。,(语境补写答题技巧: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20.①是因为城市里到处是手机基站;②那么“天地通话”究竟是如何实现的;③只不过因为距离更遥远(意思答对即可。)21.因为由在轨的天链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能够为载人飞船和空间站提供通信中继服务,所以“天地通话”得以实现。22.作文评分标准:内容:立意准确,思想深刻,中心突出。观点鲜明,论证富有思辨性,围绕材料、结合实际阐述观点,进行论证,说理透彻,事例翔实。  表达:文体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准确简练,富有文采。论证严密,论证方法丰富。  书写:卷面整洁,书写正规,美观大方。作文判分一定要综合学生的写作情况,包括立意、结构、选材、表达、书写等,不能仅凭立意一项武断划分等级。评分等级:作文基准分——45分1、一类作文(53分以上)总体要求:立意准,文体明;材料丰,说理透;结构匀,条理清;书写美,卷面净。标准依据:内容密切结合材料内涵,做到深刻准确解读;中心突出,最好兼顾辩证思考,层次清晰地讲道理;内容充实,逐层深入,论证有梯度和深度;素材典型、新颖;文体特征明显、规范,行文流畅;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大方。,2、二类作文(45~52分)标准依据:内容能够结合材料内涵和显示的意义,做到准确解读,有一定思辨性,材料和中心有不同程度的松散,形式论证清楚,行文通顺。卷面整洁,整体效果较好。3、三类作文(36~44分)标准依据:从题意出发,但不明显,事例与观点结合差,中心松散,有游离的段落,例证与中心较远。4、四类作文(35分以下)偏跑题作文;文章内容与材料基本无关,内容混乱,说理不清,中心涣散;抄袭之作。5、其他扣分点① 作文缺题目,扣2分。② 错别字,每字扣1分,同一错别字不重复扣分,扣分不超过3分。③ 字数在800—600之间,每少50字,扣1分;600—400字,25分左右;400—200字,20分左右;200字以下,15分以下。卷面凌乱,字迹潦草,标点符号错误,酌情扣1~3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03 21:08:38 页数:24
价格:¥5 大小:72.96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