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2022学年上期半期考试试题高二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失。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至于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B.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11-\n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C.经典阅读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2.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失。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C.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D.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B.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C.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青年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D.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年三十的私房菜 付春从城里回家时,爹和妈正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他们都没有发现身后的儿子付春。付春一声不吭地跨进院门,拎着大包小包进了自己的屋,放下行李,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爹和妈同时停止了手上的动作。时间静止了两分钟后,付春透过掉了半块的玻璃窗听见爹说,“春,回来了?”妈马上站起身来,责怪爹说,“他爹,春都进屋了,还问?快去抱柴禾,我给儿子做吃的去。”付春拉起被角,捂在脸上,眼泪无声地流下。 付春在城里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付春的厨艺好,在这家酒店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付春很少回乡下,五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下意识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他甚至发誓要在这家酒店干一辈子。然而,没想到这家酒店自从去年易主后,因经营不善,一天比一天不景气,上个月彻底宣告破产。 失业这个月,付春把城里所有的饭店、酒店都找遍了,没有一个地方能容纳他。一些有名气的饭店、酒店,都有自己稳定的厨师团队,就算人家缺人手,他进去也只能是个打杂的。太小的饭店,薪水太低,高不成,低不就,就把付春挤回乡下的家了。付春感觉自己一下子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走进了寒风凌厉的冬天。付春想着想着睡着了。 “春,快起来吃饭了。”妈站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喊付春,生怕声音大了,把儿子吓不见了似的,儿子已经有很久没回家了。 饭桌上的菜,都是付春打小就爱吃的菜: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汤是酸菜土豆汤,酸菜是妈自己腌的乡下常见的老酸菜。旁边是一锅刚焖好的玉米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饭菜,也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虽说都是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的菜,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11-\n 付春很快就风卷残云般,把桌子上的饭菜一扫而光。爹和妈几乎一筷子未动,看着狼吞虎咽的付春,笑得嘴都合不拢。付春看着爹妈,抹着嘴回味着刚才的饭菜香味儿,突然脑子里像打开了一道尘封已久的门,付春兴奋地一连说了好几声“我怎么没想到呢”。爹和妈被付春整糊涂了,还没回过神来,付春已经拎着大包小包跑出院门了,爹和妈赶紧跟到院门外,说,“春,你这刚回来,又要去哪儿啊?”“回城里。”付春头也不回地说。 付春有足够的信心让自己成为城里人,他不再怕失业,这一切都源于妈做的饭菜。付春在吃了妈做的菜后,突然想到了时下城里流行的私房菜,他想,现在城里人吃饭店都吃腻了,我何不当一名专做私房菜的厨师呢? 很快,付春的私房菜就在城里闯出了名气,很多有钱人、领导都请付春到家里专门为他们做私房菜。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付春更是分身乏术。 付春不断创新他的私房菜,几年后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爹和妈不愿和他来城里,一直住在乡下的小土院,付春已经有好几个春节没回家陪父母过年了。每次爹妈打电话来,要他回家过年,付春都推托了。 今年年三十那天,有个搞建筑的大老板,给了付春很多钱,说是特意请付春去为他父母做一顿年夜饭。这位老板的爹妈一直住在乡下,老板有心想接爹妈去城里过年,也享享福,可是爹妈不来城里,老板只好回乡下陪父母过年。老板和爹妈说回去过年,两位老人又忙里忙外辛苦做饭菜,因此老板骗父母不回家过年,请付春去做私房菜的目的是想让父母过个不用操劳的年。 付春满口答应了,天快擦黑时,和老板一起赶到了老板乡下的父母家。没想到,他们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前的竟然是一大桌子已经做好的饭菜,碗筷已摆好,就好像专等老板一到就开席似的。老板惊讶得合不拢嘴,不停地问两老怎么知道他要回来? 老板的爹说:“每年不管你回不回家过年,你妈都会把饭菜做好,万一你回家了,也好吃上一口热乎饭。”老板的妈接着说,“这些都是你打小就爱吃的饭菜,在外面哪能吃到呢?”老板两眼含着泪,一把抱住了两位老人。 一直站在门口的付春看着这一家子,缓缓地掏出钱包,把钱悄悄地放在门边的桌上,轻轻地合上门,头也不回地离去了。绚丽的烟花爆竹在付春身后、头上此起彼伏地响着、盛开着。付春仿佛闻到了妈做的干椒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火腿末炝嫩玉米,还有酸菜土豆汤的味道。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付春回到家中不跟在院子里剥玉米棒子的爹妈打招呼,而爹妈觉知儿子回来了,又是打招呼,又是去做吃的,小说在对比中表达思想感情,启发读者思考。B.付春的妈为儿子做了些在付春看来上不了台面但味道却是出奇的好的菜,可以看出付春妈对儿子的爱。付春也灵机一动,在困境中找到了出路。C.付春的妈和建筑老板的妈都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两相映衬,蕴含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也反衬儿子对亲情的淡漠,表达作者对处理事业和亲情关系的反思。D.小说以第三人称角度叙事,围绕付春这一核心人物,主要写了他失业回家、返城创业成功、陪建筑老板回家做年三十私房菜三个片段,生活气息浓郁。5.小说在刻画付春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6.为什么要写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11-\n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在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相关链接】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与陈并称“二老”的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界的一大“重镇”。B.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11-\nC.“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D.文章的最后一段交代了刘节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的教育民主、宽容,对待家人平等、民主,这使他作为学者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亲切可感。8.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9.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11-\n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5分)(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5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杜鹃花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14.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C.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15.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0.5分,共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2)《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 , 。(3)《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是 , 。-11-\n(4)《琵琶行》以 来表现乐声沉重,以 来表现乐声轻细,以 表现乐声流畅,以 表现乐声冷涩。(5)《蜀道难》化用西晋张载“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表达对国事的忧虑的句子是 , 。(6)《商山早行》中用梦境来点明思乡主旨的句子是:,。(7)今逢四海为家日,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8) ,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古代君王很多自以为圣哲,常固执己见、师心自用,遂致臣下多曲意逢迎,不敢进言。②朱日和沙场大阅兵展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④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搀扶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使许多人面对摔倒的老人变得犹豫不决,期期艾艾,这不禁让人感叹信任危机已经出现。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央视科教频道已经举办了两季诗词大会,大会还请到备受人们喜爱的蒙曼、康震等老师坐而论道,助解中华古典诗词文化。⑥《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A.①③④B.②③⑥C.①⑤⑥D.②④⑤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马未都先生创作了《醉文明》,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又不乏以史为鉴的反思,从物质文明的角度全方位诠释了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B.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C.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而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即使是叙事文学也不例外。D.市民关于石上种树、过分密植等不乏专业水准的问责,让人认识到,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以减少疏漏。19.在横线上填入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①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②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③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④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⑤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清楚⑥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A.③②①⑤④⑥B.②①④⑥③⑤C.②⑥③⑤①④D.③②①④⑥⑤-11-\n20.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北京下岗工人廖某因妻子患上尿毒症,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为了让妻子活下去,廖某找人刻了医院公章,给妻子做了近4年“免费”透析,涉嫌骗取医疗费17.2万余元。其后,廖某因诈骗罪受审,检方建议判处其有期徒刑3到10年。 据悉,廖某夫妻靠“打零工”“低保”维持生计。而妻子尿毒症“每月医药费就超过5000元”。但因“妻子不是北京户口,不能享受北京市民医保待遇”,而“让妻子回河北老家报销医疗费,身体也经不起来回折腾”,最后廖某只能选择“自费透析”。(1)请为上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2)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上面的这则新闻。(不超过50个字)(3分)21.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曹雪芹、鲁迅,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请你从中选择一个对象,为他写一段颁奖词,赞颂他的思想或艺术成就。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70字左右(含标点)。(4分)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还记得儿时,在老家,于一场大雨中活蹦乱跳。现在,此刻,路上人们行色匆匆,车与车互不相让,大家不管做什么,似乎都显得很暴躁。身上东西也太多,手机、平板电脑、名贵着装,它们在大雨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于是大雨变成了阻碍,叫人狼狈。可曾想,在我们什么也没有的年纪,雨尽管下,不怕淋湿简单的衣服和鞋,痛快地投入雨中,从不必小心翼翼来保护那些所谓的贵重物品,原来,并不是雨越下越大,而是我们把自己围得越来越小。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少于800字;④议论文体;⑤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1-\n答案1.A;(解析:偷换概念。经典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不是经典阅读。)2.B;(解析:A项或然变必然,原文说的是“似乎在逐渐消失”。C项强加因果,“所以”前后的内容没有因果关系。D项未然变已然,原文说的是“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并不是事实。)3.C(解析:A项强加因果。B项逻辑错误,原文是“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D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属于无中生有。)4.C;(解析:C项,“反衬儿子对亲情的淡漠”表述错误,不是为了反衬,而是为了表达老板有孝心,进而引出下文付春思考亲情问题的内容。)5.①悟性高,善创新。吃了妈做的菜后,当即想到了城里流行的私房菜,决心专做私房菜,经过不断创新,很受欢迎。②有志气,敢打拼。自信能成为城里人,能做出个样子,经过努力,名声越来越大,钱也挣下不少,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拥有了城市户口。③重事业,轻亲情。在五星级酒店当厨师,五年间很少回家;刚回家就为了成就梦想而离家;只顾做私房菜,连续好几年都不回家陪父母过年。6.①情节上,营造一家其乐融融的温馨气氛,促使付春反思亲情。②人物形象上,用建筑老板反衬付春,建筑老板牵挂父母,希望父母过年不用操劳,而付春总是借故不回家陪父母过年,更突出了付春忽视亲情的特点。③主题上,突出小说主题,使父母总是牵挂着子女,子女也应该在心里装着父母的主题更加鲜明。④手法上,回扣小说题目,丰富小说内容。小说题目是“年三十的私房菜”,写老板带付春回家为父母做私房菜,而父母为老板做好了私房菜,令人深思。(答对三点即得满分。解析:建筑老板带付春回家给自己的父母做私房菜这一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从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建筑老板非常重视亲情,带上厨师给父母做菜,可是父母也准备了一桌好菜等儿子,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作者塑造了老板这个孝子的人物形象,以此来塑造付春这个主人公的形象;在情节上,引发读者的想象。分析时,重在理解文本内容,把握小说的主旨,做到论据充分。)7.D;(解析:A项原文为“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史学界”应为“岭南史学界”;B项并没有心理描写。C项原文为“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而选项“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表述不当。)8.①引用了同时代的王力及刘节儿子等人对刘节的评价,从侧面烘托了传主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引用传主自己的言论、介绍他的著作,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③叙写传主不同时期的真实经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9.①坚持信仰,保持独立的人格。“文革”期间,刘节遭受了非人待遇,他以平常心、宽恕心对待;艰难岁月中,以顽强的毅力,矢志不移,坚守人格和学问的纯净。②安贫乐道,保持乐观心态。离乱岁月里,他背井离乡,勉强度日,却能保持乐观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③治学严谨,不被传说迷惑,钻研,求真。他主张治学要求真、自信,也用一生践行著这一主张,对于学术,认真考据,不为政治风浪左右。10.A;(解析:10.文言断句需要整体把握文意:“经宿复苏”指的是“被殴杀的少年”,而不是“其父”,故应在“复苏”后断句;“奇”的对象是“材力”,而不是“材”,故应在“材力”后断句。11.D;(解析:11.“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皇帝赐予官员父母、妻室以爵位名号,存者称封,-11-\n已死称赠。明、清文武官员一品封赠三代,二、三品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赠一代,亦按不同品级封赠其妻以不同名号,一般在有庆典时封赠。)12.D;(解析:手下的将领很不高兴的原因不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而是王汉忠“自矜尚”。)13.(1)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2)王汉忠有见识和谋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参考译文】 王汉忠,字希杰,是徐州彭城人。年轻时豪放不羁,膂力过人,身形魁梧高大,擅长骑马射箭。徐州节度使高继冲想将他召至帐下,王汉忠不肯前往。因为斗殴杀了乡里少年,就逃走了。一夜之后,被害者复活了,其父派人在萧县追上了他,王汉忠不肯回去,向西到了京城。太宗在王府,召见了他,很欣赏他的身材和气力,将他安置在身边。太宗即位以后,任命他担任殿前指挥使,屡次升迁为内殿直都知。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投降后,用他的部下安抚城中。班师回京后,改任殿前左班指挥使,三次升迁为右班都虞候,兼涿州刺史。雍熙年间,改任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年,出任宾州团练使,历任冀、贝二州部署,迁任天雄军。端拱二年,入朝为侍卫马军都虞候,兼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向南入侵,王汉忠会合诸军将其击败,杀敌甚多。真宗即位后,将他从中山召回朝廷。不久,又外放高阳关都部署,晋升为威塞军节度使。咸平三年,又任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改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任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掳掠中山,王汉忠率领诸将在郊外布阵迎击,契丹败逃,王汉忠领兵追杀,斩获很多,活捉其地位显要的将领。加封殿前副都指挥使,兼任保静军节度使。咸平五年,罢西面经略使,任命王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担任钤辖,统率戍守边疆的士兵二万五千人,交付王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后召回京城,因为违抗诏令无功获罪,贬为左屯卫上将军,出任襄州知州,在基本俸禄之外每年增加供给钱二百万。尚未赴任,得暴病而死。追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王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王从政、王从益为左右侍禁。王汉忠有见识和谋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因此他的部下从无偷盗抢劫之事发生。性格刚强果敢,不拘小节,轻视财物乐善好施。爱好读书,颇能作诗。喜欢儒士,对待幕宾佐吏有礼,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14.B、D;(解析:B“聊以释怀”不恰当。D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15.①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16.补写名句(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3)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11-\n(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5)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7)故垒萧萧芦荻秋(8)一份朝奏九重天17.D(解析:①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使用正确。②“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不合语境。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使用正确。④“期期艾艾”形容口吃。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⑤“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正事,后指空谈大道理。与语境不合。⑥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文章深刻有力。使用正确。)18.C(解析:A.成分残缺,在“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前加“这本书”,或将“创作了”改为“创作的”。B.语序不当,“泛滥”和“滋生”的位置应该互换。D.“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句式杂揉,应删去“是当务之急”。)19.D(解析:③是文段的总起句,提出说明对象——梧桐树,所以放在段首,据此排除B、C;②①④必须在一起,②①构成转折关系,④解释①,据此排除A、C;所以选D。本题既考查了词语的照应,又考查了语句间的逻辑关系,还考查了语段结构,是一道较好的检测学生逻辑思维的题。)20(1)北京下岗工人私刻公章救妻;(2)(示例)这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但也是社会的悲剧。如何让此类悲剧不再发生?看来,医保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迫在眉睫。(也可不局限于此,言之有理即可。)21.(示例)杜甫:漫漫长路,谁在弹奏忧国忧民的千古绝唱?破旧草堂,谁在用诗歌诠释背井离乡的悲心愁肠?他的赤子之心,照耀在唐朝盛衰上,化为一腔怒火,燃尽腐败和丑恶。他的诗篇,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化为一股热泪,洒遍祖国河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化为一颗明珠,照耀在诗坛之上。他就是诗圣杜甫。22.【写作指导】材料写了两类人,两种心态。一类人是儿时的作者,另一类人是现在的人们。儿时的作者,什么也没有,心情却是轻松愉快的,在雨中开心地蹦跳;现在的人们,心情暴躁,拥有很多,却在大雨面前不堪一击。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主要原因是现在的人们拥有太多,患得患失,胆小怕事。材料的最后一句“并不是雨越下越大,而是我们把自己围得越来越小”中的“小”应是“小气、小心”等意思。立意提示:从儿时的作者的角度:①保持本真;②不求拥有太多,但求心灵自由;③快乐源于简单的生活。从现在的人们的角度:①不要被物欲遮蔽了心灵;②勇于放下;③欲壑难填,当思自制;④非必需的尽量不要,要学会为自己减负。-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