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古诗鉴赏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古诗鉴赏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古诗鉴赏(三)(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西南模范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阶段反馈)蝶恋花陆游①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11.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将这首词放入某一类别,请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是()A.旷达词B.羁旅词C.小令D.怀古词1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写了桐叶飘零,寒蛩夜鸣,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氯围。B.“黯黯长安路”一句具有象征的意味,感觉通向京城的路分外暗淡。C.词人被罢官,无奈回乡隐退,但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无人托付,难以放心。D.整首词的思路:抚今—思昔—现实—往昔,今昔交织,回环在复。13.本词尾句“悔”字结情,内涵丰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11~13题答案】【答案】11.B12.A13.①通过写枫叶飘零,寒蛩夜鸣,抒发了作者凄凉孤独之情;②借助回忆,联想不平凡的战斗经历,表达词人爱国忧时的情怀;③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④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辨析体裁和题材的能力。此词触景尘情,追忆往事,今昔对比。表现出词人英雄迟暮、报国无门的悲愤感情。排除A。本词62字,属于中调(59-90),58字以内属于小令,排除C。结合“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江海轻舟今已具”分析,写羁旅异乡,表达了孤独寂寞思念家乡之情,排除D。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氛围”错误,首句通过桐叶飘零,寒蛩夜鸣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结尾“悔”总领全诗,此题找出整首诗表达的感情即可。本诗写于作者晚年被罢官后,首联为景物描写,写到桐叶飘零,寒蛩夜鸣,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孤独之情。“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这一句是作者的回忆,回忆了当年在前线横戈盘马、纵横疆场的战斗生活,“应”字是悬想,但愿“如故”,更担心能否“如故”,表明词人对国事忧虑的深重。“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作者想到将来黯淡的前途,顿时萌生了驾舟隐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无人可以托付,不能让其继续为恢复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下阕首句承上启下,”江海轻舟”源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表明有隐归之意愿。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报国无路,则只有归隐江湖才不负一个读圣贤书之人!然而词人对个人的进退是无所萦怀的,感慨的是“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一卷兵书”亦有两重含义,既可实指他曾向王炎提出的“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的进军策略,也可喻之为抗敌兴国的重大抱负,然而朝中没有能抗金之臣,抗金志士亦零落无存,国家社稷岌岌可危。歇拍两句从慨叹转为悲愤。“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爱国之志和作战策略终不会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纳,我当年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劝谏皇上呢?这里作者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长杨赋》是两汉辞赋家扬雄名作,他是为了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才献上这篇赋的。这两句表面上是说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什么恢复方略,其实在于抒发自己遭受排挤,不被知遇,无法施展才能抱负收复大好河山的悲愤。这“悔”的后面,实在是“恨”!(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松江二中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试卷)秋光陆游小圃秋光泼眼来,老人隐几兴悠哉!,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雨足疏篱引荒蔓,人稀幽径长新苔。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泼”突出了秋色之浓,“隐几”则流露出悠然之态。B.颔联“翩翩”“两两”巧用叠词,凸显出自然风光的和美。C.颈联“引”“长”二字,以动写静,静中显动,富有情趣。D.全诗意象丰富,描绘细致,境界开阔,有浓郁的田园气息。14.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浓艳明丽B.清新自然C.古朴典雅D.冲淡平易15.扣住“待”字,赏析“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两句。【13~15题答案】【答案】13.D14.B15.家境贫寒,晚上生火做饭很晚。但这样正好,可以等邻居卖药归来。这两句上句实写,下句虚写,虚实结合。一个“待”字,表现了乡间民风的淳朴,作者与邻里相处的和睦。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境界开阔”错误。一般情况下,境界开阔,用于男性诗人。抒发自己对于家国,理想和景色的感触时使用。故选D。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品风格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结合诗句内容“泼眼来”“成双过”“相背开”“人稀幽径长新苔”等内容分析,B项不恰当。故选B。,【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赏析“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两句,先理解诗句意思,上句实写,下句虚写。一个“待”字,表现了乡间民风的淳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上海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次韵①公实②雷雨[宋]洪炎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拟叩九关③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注】①次韵:按原诗的韵进行和诗。②公实:郑公实,洪炎的朋友,作有《雷雨》一诗。③九关:天门九重,代指朝廷。12.出版社编《主题宋诗选》,这首词放入以下类别中合适的一类是()A.怀旧思乡B.爱国激愤C.赠别离情D.明辨哲思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雷雨发出轰鸣声,有如百川崩泻,仿佛具有拔走蓬莱三山的威势。B.颔联作者通过写雷雨不能扫清“胡烟”,表达了对不能驱除侵略者的憾恨。C.颈联中的田园荒芜、洪水蔓延,河洛被金人占领,意在写出百姓生活艰难。D.结尾两句表达出作者打算上书朝廷,希望朝廷早日组织力量,一洗“河洛腥膻”之气,使国家复兴。14.赏析首联写景的作用。【12~14题答案】【答案】12.B13.C14.①渲染紧张险恶的环境气氛;②暗示当时动乱的时局;③为下文写诗人内心的悲慨感受蓄势。,【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人由雷雨触发,从个人处境联想到国家和民族灾难,欲向最高统治者上疏献策,表达自己忧国忧时的心志,但感到自己所言不是大手笔,不会有人听自己的意见,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激愤之情。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意在写出百姓生活艰难”错误,农家田园荆棘丛生,暴雨袭来,流水茫茫,空成汪洋一片,而北方仍为金人占领,写出了国家和民族的灾难,意在表达作者对南宋残败政局的深深忧虑。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首联写景的作用,答题时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解读分析。从内容看,“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开篇扣题,惊雷破空,仿佛要拔走蓬莱三山,暴雨倾泻,就像那百川冲决堤岸。以“惊雷”发端,用“拔三山”、“倒百川”形容雷声的威力和暴雨的气势,渲染了紧张险恶的环境氛围。结合后文的“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可见此联有暗示动乱的时局的作用。从结构和手法看,写景是为抒情服务,前面写险恶紧张之景,后面抒发担忧时局、忧国忧民之情,此景为抒情作铺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上海市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东溪①【宋】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②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③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注】①本诗写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梅尧臣老病缠身,为母服丧即将结束,将要赴任的时期。②野凫:野鸭。③蒲茸:初生的葛蒲。12.本诗描绘的是以下哪个季节的东溪之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以下评价最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含蓄深沉B.清新隽永C.轻快明丽D.刚健洒脱14.赏析本诗画线句的妙处。【12~14题答案】【答案】12.A13.B14.上句写野鸭在岸边睡觉,显得悠闲、自在;下句写溪边的一株老树为春气所动,开得繁花似锦,老枝也显得俊俏。两句诗描绘出清幽静美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写出了主人公恬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老树着花无丑枝”,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短短蒲茸齐似剪”句,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由“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可知,本诗写的是春天的东溪。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全诗围绕看水,写出了水乡的秀丽风光与自己的闲情逸趣:“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平平沙石,平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更觉赏心悦目,语言清新隽永。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颔联“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的意思是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这一联中的景有“野凫眠岸”“老树著花”,情有“闲意”“无丑枝”。前句写野鸭在岸边睡觉,显得悠闲、自在。作者写水乡春色,抓住了最有特征的景象,更重要的是由此景象中细细品出“闲意”。作者看到“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感觉它“有闲意”,其实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恬静自得之情。,后句写溪边的一株老树为春气所动,开得繁花似锦,老枝也显得俊俏。岸旁老树,春深着花。此亦乡村常见之景。但“老”与“丑”往往相连,说它“无丑枝”,不仅使这一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老当益壮的心情。这两句合起来看,那就是写出了一个清幽静美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写出了一个活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的人物心情,表达了作者对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嘉定二中2021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质量检测)(三)(9分)比较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去者日以疏佚名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①,欲归道无因。【注】①故里阁:还:通“环”,环绕的意思。故里闾。指故居。12.这首作品的体裁与下面哪首作品完全相同?()A.《李凭箜篌引》B.《迢迢牵牛星》C.《春江花月夜》D.《登岳阳楼》13.对本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猛挥雷霆万钧之笔,乍一开头,就写下了苍苍莽莽、跨越古今、隐含着人世间无限悲欢离合之情。B.七、八句借用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句。“萧萧”不仅仅是悲风之声,又有墓中死者如白杨树的哭泣之声。C.“一去一来”属时间顺流,“郭门、里闾”则是空间对流。D.本诗语言看似浅显,朴素自然,实则清新典雅余味无穷。14.清人朱筠有云:“末二句一掉,生出无限曲折来”请结合作品对此加以分析。【答案】12.B13.D14.末二句从上面的所见所感,转向(牵连)到自身,好像游离开前文,确乎“一掉”。但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一“去”一“来”中岁月消逝迅速,游子唯一的希望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此为一折;但引人怆痛的是欲归不得,故障重重,此为二折。末二句欲归不得的叙述中包含着无限心酸。,【解析】【分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体裁的能力。《去者日以疏》为五言古诗。A.七言古诗。B.五言古诗。C.七言古诗。D.五言律诗。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清新典雅”错误,此诗抒写游子路出城郊,触景生情,感慨世路艰难、人生无常、遭逢乱世、羁旅天涯,表达了诗人思归故乡而不得的悲苦感伤之情,表现了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悲凉迷茫之感。语言看似朴素,实则含蓄浓烈。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末两句的意思是:身逢乱世,羁旅天涯我想返回故乡啊,但心想回家却又找不到回家的路子。这两句在平平淡淡中却饱含着无限酸辛,表现看来,这两句好像游离开前文,确乎是朱筠说的“一掉”;介这一个大大的转折,却显示了诗歌的跳跃性,并非游离之笔,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既然人生如寄,代谢不居,一“去”一“来”中岁月消逝得如此迅速,那么长期作客的游子,则不能不为之触目惊心。唯一的希望只有是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这时,老人该尚未因尽死而疏,而过去未曾见过的新生后辈,又复得以亲近,这将是无比美好的。不过,引人怆痛的是欲归不得,故障重重。这些故障尽管没有细说,而只是一笔带过,化为饱含着无限酸辛的二字:“无因”!但,这位凝神地谛视着满眼丘坟,冥索人生的反思自我的诗人,他的前途茫茫是可以想见的。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2021—2022学年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0.《听颖师弹琴》应该属于下列哪种体裁()A.古体诗B.排律C.长短句D.散曲11.下列关于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表现了颖师高超的琴技和作者听琴的复杂感受。B.琴声由刚而起,继而转柔,再由柔转刚,呈现起伏回荡之姿。C.作者自谦未能了解音乐奥妙,但是仍被琴声深深感动。D.全篇诗情起伏,有较大的起落,用法变化而深严。12.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表现琴声,请选择两种进行赏析。【10~12题答案】【答案】10.A11.B12.①对比,首联比以儿女之情,次联拟以英雄气慨,一柔一刚,构成悬殊之势,突出琴声的忽高忽低、抑扬顿挫的特点。②通感,以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最后一落千丈这样极具画面感的视觉形象,表现乐音的起落变化,有新奇、精警之效。③烘托,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诗歌文体特征的能力。诗歌总体句数、字数不定,不属于句式整齐的排律;“长短句”和“散曲”都需要依照一定韵律填词,这首诗歌不符合该特点。这种句式长短错落,句数字数自由的特征,应属于古体诗。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B.“由刚而起,继而转柔”错误,诗歌开头两句是“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这是柔;接着两句是“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这是刚,故而应该是由柔而起,继而转刚。,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首联“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将琴音比作儿女之情,次联“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又将琴音比作英雄气概,一柔一刚,用对比突出了琴声的抑扬顿挫。而“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是用通感,描摹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饱经跻攀之苦,最终还是跌落下来,表现乐音的起落变化,想象新奇动人。诗的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嗟余”二句是自谦之辞,申明自己不懂音乐,未能深谙其中的奥妙。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深深感动,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末二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冰炭原不可同炉,但颖师的琴声一会儿把人引进欢乐的天堂,一会儿又把人掷入悲苦的地狱,就好比同时把冰炭投入听者的胸中,使人经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剧烈波动。从侧面烘托了琴声的优美动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2022学年第二学期上海市奉贤区奉城中学期中考试高二语文)[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元.徐再思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注】西山:又名洞庭山,位于吴江县(今苏州市)境内的太湖中。10.下列对本作品体裁的称呼,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府B.曲子词C.散曲D.北曲11.下列对本作品景物描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景由高而下,色彩分明,每句构成一幅图景。B.鸥鹭、牛羊句由静而动,以鸟雀归巢衬牛羊归牧。C.万顷句从两岸写到水面,由远而近,色调由冷而暖。D.水晶宫句描摹出夕阳投射出水面的动态,由实而虚。12.对画线句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的不同意境作赏析。【10~12题答案】【答案】10.B11.A12.,《秋思》中“老树”“昏鸦”是漂泊“天涯”之人眼中的意象,在落日黄昏的背景中营造了萧瑟、凄冷的意境,将“断肠人”孤寂悲苦的情思形象化;本曲画线句描绘了在暮霭背景中,夕阳在树影间移动,为树梢上的乌鸦勾勒出明亮的轮廓,乌鸦安栖树梢,营造出恬静优美的意境。【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词常识的识记能力。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本题的题目是[中吕]普天乐-西山夕照。由以上分析可知,本作品属于“曲子词”。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曲的前四句一联三字句,一联为四字句,每字一景,从天上写到地下,层次分明。暮云渐收,残阳斜挂。余晖与枫叶相映,火红中透出碧紫;水边的芦花在晚风中轻摇,似仙鹤起舞。晚霞如火,残阳似血;枫叶与芦花相映,红白分明。这四句,取物之颜色红白相映,对比强烈,用意甚为深远。A项,分析正确。B项,“鸥鹭、牛羊句由静而动”分析错误,并没有写它们的“动”。C项,“由远而近”分析错误,前面的“两岸芦花”已经写了水边,现在放眼湖面,写色彩变幻的粼粼波光,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图。这里的描写是“由近到远”。D项,“由实而虚”分析错误,“水晶宫”这一意象的引入更添许多朦胧的美感。想象自然贴切,生动形象。没有实写,都是虚写。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本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马致远《秋思》中“老树”“昏鸦”是漂泊“天涯”之人眼中的意象,在落日黄昏的背景中营造了萧瑟、凄冷的意境,将“断肠人”孤寂悲苦的情思形象化。本曲划线诗句,这三句是作者用大手笔的细心点缀,淡淡的暮霭,老树的光影,背负夕阳的昏鸦,光与影的结合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此处的“老树”“乌鸦”是诗化后的意象,它们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不同,不是孤寂、迟暮的象征,没有凄凉萧瑟之感,而是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温暖、和谐。【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比较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同异。情感比较题首先要读懂相关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情感的异同。回答时,要先回答相同点,再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答出不同点。诗词赏析:这是徐再思《吴江八景》组曲中的最后一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宁静的山水,点缀的是枫叶、芦花、鸥鹭、牛羊、老树、昏鸦。这一切,都因为夕阳晚霞,被罩上了一层浓艳的色彩。万顷波光是冷浸红霞,夕阳的光辉在老树上流转,树上的昏鸦,背带着落日余晖,此时此景,确实是令人陶醉的。在描绘西山夕照的图景时,作者挥洒自如,既有酣畅淋漓的泼墨,又有精巧细致的点缀刻画。整支曲人在画外,处处写景,但由于描摹得生动传神,总能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走入作者所构建的美丽山水之中。这支小令宛如一幅恬淡的风情画,写得空灵平淡,仿佛不带任何主观色彩。曲的前四句一联三字句,一联为四字句,每字一景,从天上写到地下,层次分明。暮云渐收,残阳斜挂。余晖与枫叶相映,火红中透出碧紫;水边的芦花在晚风中轻摇,似仙鹤起舞。晚霞如火,残阳似血;枫叶与芦花相映,红白分明。这四句,取物之颜色红白相映,对比强烈,用意甚为深远。接下来第五、六两句写了白色的鸥鹭与黄色的牛、白色的羊。这两句中一个“栖”字,一个“下”字写出了鸟雀之还巢,牛羊之归牧,天地间在描绘中逐渐归于平静。夜色将临,万籁渐寂,山村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富于色彩。一幅山村风俗画粗略出现。第七、八两句写眼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霞光映入水中如浸入龙宫般奇妙仙幻。这两句巧妙对画面做了总体化的色调处理,增强了其迷离扑朔的意境。前面的“两岸芦花”已经写了水边,现在放眼湖面,写色彩变幻的粼粼波光,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图。“水晶宫”这一意象的引入更添许多朦胧的美感。五光十色,变换飘摇的奇妙霞光,或许会透过水面,洒进龙宫中去。若是那样,水晶宫也会因了霞光而变得更加辉煌,更温暖。想象自然贴切,生动形象。“冷”字犹巧,因传说中的水晶宫是寒冷的;“浸”字更妙,写出了霞光射进水晶宫的动势。结尾三句“鼎足对”可以说是完成画作的细部刻画。“凝烟暮景”,画出了淡淡的、飘忽的暮霭,化用王勃《滕王阁序》“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意而更加凝练;“转晖老树”,画出了夕阳的光影在树间移动,使老树逆光处色彩也随着变幻;“背影昏鸦”,点缀出老鸦背着夕阳,强烈的晚霞为它勾勒出明晰的轮廓,甚至在两翅间镀上明亮的金色。总之,这三句是作者用大手笔的细心点缀,淡淡的暮霭,老树的光影,背负夕阳的昏鸦,光与影的结合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纵观全曲,既注意大笔写意又侧重细部描绘,力求神貌兼备;色彩运用大胆,强烈,自如,夺人眼目;虽不着感情色彩却使人悟出热烈与向往之情,赋予客观景物以新意。曲中流露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此处的“老树”“乌鸦”是诗化后的意象,它们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不同,不是孤寂、迟暮的象征,没有凄凉萧瑟之感,而是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温暖、和谐。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积累运用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社科文阅读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文学类作品阅读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文言文二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文言文一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汇编:写作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积累应用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社科文阅读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写作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03 21:08:22
页数:13
价格:¥5
大小:51.5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