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签字笔写想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5.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律诗是在形式上比较复杂的一种体裁,它分为五律和七律,是一种通体五言或七言而格律谨严的八句诗(或说八行诗)。这八句诗的结构分为两个部分,中间四句是骈偶句,必须用对仗,首尾四句是不必用对仗的,当然如果自然而然对上了也是可以的。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这里我们如果把首尾四句连起来念,往往就正是这首诗鲜明的主题,而中间四句偶句则是丰富这个主题的;前者仿佛是骨干,后者仿佛是肌肉或枝叶。律诗中写景的名句因此往往多出在这里,这种律诗之所以比长律好,就在于长律的偶句太多,往往产生肌肉或枝叶太多的现象,而律诗则分配得恰好。可是仅仅符合了对仗的规律还并不就算是律诗,如杜甫的另一首诗《望岳》,这里中间四句也是偶句,却叫做五古而不叫做五律,原因就是律诗还有另一条平仄的规律,而这首八句诗并不遵守,所以不是律诗。平声包括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包括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三声和第四声,还有古音中较为短促的入声。平声字较高,而且是可以拉长音的,所以比较明亮爽朗;仄声字较低,是不能拉长音的,所以比较低徊沉郁。律诗一般都用平声韵,其原因也就在此。由平仄均匀的起伏可以组成四种诗句。但是为了运用时更为灵活变化,在这些标准诗行的基础上又有一条变通的法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诗句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仄是必须遵守标准规律的,而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则无妨灵活运用,这就自然形成一种更简化的规律,从而把四种诗句合并为两种诗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句与句之间平仄的关系,规律是把每两句作为一对,如果第一句的二四六是仄平仄,那么第二句的二四六就是平仄平,这字音上平仄的对仗同时又是结合字义排偶的对仗而来的;排偶的习惯是以空间对空间,时间对时间,花对草,鸟对鱼,实际上是一种相近事物上的门当户对,而平仄是以一种相远的姿态出现,也就是说以不同性质的声调来对立变换;这样就调剂了那相近的重复,不落于单调。至于每一对诗句与相邻的一对诗句之间,则是相邻两句(例如第二句与第三句)的二四六完全相同;这里乃是相同性质声调的重现,这也由于第三句在字义上是另起一联,它与第二句的关系仿佛是跳得远些,在平仄上就要求更为相近。所以,如果不符合于这种相近的要求,就叫做“失粘”。律诗就是这样一般的以对偶与平仄的讲求成为它的特色。可是例如崔颢的《黄鹤楼》,格律就是不谨严的,但它却是七律的杰作。据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登黄鹤楼,看见眼前的优美景致,诗兴大发,可是抬头看见了崔颢的这首题诗,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更好的诗句来,最后他只得写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即使最好的律诗,也不一定就是平仄排偶上最严格的律诗。(摘编自林庚《唐诗的格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在结构上的特征是:中间四句必须对仗,是一部分;首尾四句不一定对仗,是另一部分。B.平声包含了相当于今天所说的第一声和第二声,平声字较高,音可以拉长,所以比较明亮爽朗。C.律诗的平仄规律要求每一对诗句,排偶上相近,平仄上相远。D.“失粘”是指律诗中相邻的两句在二四六上的声调性质不相同,平仄上不符合相近的要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整体采取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末尾举崔颢《黄鹤楼》一诗作了补充论述。B.文章举杜甫的两首诗歌为例,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而且使文章富有学术色彩。C.文章在表述概念或观点时使用“相当于”“一般的”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D.第四段李白的故事,证明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优秀的七律,符合审美要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中间四句是丰富主题的,仿佛肌肉或枝叶,因此,把它删去对诗歌是有影响的。B.通体五言或七言的八句诗,如果中间四句是骈偶句,它可能是古体诗,也可能是律诗。C.律诗的特色是一般讲求对偶和平仄,但不遵循谨严的格律,难以写出律诗中的杰作。D.仄声字较低,是不能拉长,不像平声字那样明亮爽朗,所以律诗一般不用仄声韵。【1~3题答案】【答案】1.D2.A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律诗中相邻的两句”张冠李戴。原文第3段说的是“至于每一对诗句与相邻的一对诗句之间,则是相邻两句(如第二句与第三句)的二四六完全相同……,就叫作失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错,文章整体采取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难以写出律诗中的杰作”错,原文最后一段“例如崔颢的《黄鹤楼》,格律就是不谨严的,但它却是七律的杰作”可知,不遵循谨严的格律,也可以写出律诗中的杰作。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日印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十四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齐备的产业体系,就业市场依旧空间广、潜力足。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近年来,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巨大的就业“蓄水池”。各地各部门从产业结构、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就业形式等多方面切入,开辟就业新形态领域,推动实现更多就业。(摘编自李婕《手中有活干,小康路更宽》,《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7月27日)材料二: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总数再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各地各部门积极集聚社会各界资源,保障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各高校全方位调研学生发展需求,精准掌握学校就业“基本盘”,有针对性地推送岗位,全面提升人岗配备“精准度”。广大高校辅导员作为实现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全方位、全程化”的主要力量,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用科学的就业观念为同学们打开求职思路,用专业规划为同学们寻找发展路径,用崇高的理想引导同学们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用贴心细致的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摘编自赵娜《各地各部门密切合作,助力高校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人民日报》2021年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月22日)材料三:“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稳定恢复,有力拉动就业复苏。”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与此同时,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加强就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意见等,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行动”等系列服务活动,稳定了预期,稳定了市场,稳定了就业。然而,在就业形势整体稳定的大背景下,我国就业市场仍面临着一些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一些制造业、服务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不得不将年龄等条件放宽;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劳动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要继续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劳动力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大大高于其他要素投入的贡献率。但是与此同时,技能型人才相对短缺。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不断被应用,还有各种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无人餐厅,技术和资本对就业岗位的替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另外,从人社部发布的求人倍率可以看出,我国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均值是1.69,也就是人才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就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创造就业的效果十分明显,包括2020年很多就业缓冲就是依靠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实现的。在新发展格局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应用型人才缺口也将会加大。此外,随着5G的普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灵活就业、自由职业比例会逐步上升,新业态、新领域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摘编自《从“好就业”到“就好业”》,《光明日报》2021年8月14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未来五年里,我国要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城镇要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要控制在5.5%以内。B.目前,我国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齐备的产业体系。C.广大高校辅导员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应该从思想上让毕业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用专业规划让毕业生寻找发展路径,并使他们树立起崇高的理想。D.人社部会同一些部门进行的多项服务活动,对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扩大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帮扶等,稳定了市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202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是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总数再创历史新高,这就是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的原因之一。B.人社部张莹认为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体现在就业形势的复苏促进了经济运行的稳定、经济的飞速发展。C.目前就业市场出现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是招工难,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D.我国目前继续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突出贡献,但也需要关注科技、资本等对就业岗位的替代问题。6.面对我国目前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我国如何做到“好就业、就好业”?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6题答案】【答案】4.B5.B6.①发展新业态,开辟就业新形态领域,推动实现更多就业。②社会提供资源、高校用心服务,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③积极培养高质量劳动力队伍,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等。【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错误,原文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其主要原因是……”错误,原文中的“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齐备的产业体系”是解释我国就业市场空间广、潜力足的。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就业形势的复苏促进了经济运行的稳定、经济的飞速发展”错误,颠倒主客体。原文说的是“经济运行稳定恢复,有力拉动就业复苏”。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一主要从新业态、新领域的角度诠释就业新途径的内容,比如第二段“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齐备的产业体系,就业市场依旧空间广、潜力足”说我国就业市场空间广、潜力足,第三段“近年来,新业态蓬勃发展”“各地各部门从产业结构、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就业形式等多方面切入,开辟就业新形态领域,推动实现更多就业”介绍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就业新形态领域的开辟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二“各高校全方位调研学生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岗位……”“广大高校辅导员作为……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用贴心细致的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主要介绍高校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材料三先介绍我国就业市场出现的矛盾,即招工难、就业难;然后分析其表现,由此明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应用型人才缺口也将会加大”“新业态、新领域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关注两个方面,即培养人才、开辟市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鴜鹭湖①的忧郁(节选)端木蕻良一轮红澄澄的月亮,像哭肿了的眼睛似的,升到光辉的铜色的雾里,晕眩地笼在湖面。一群鴜鹭,伸长了脖颈,刷刷地打着翅膀,绕着田塍边的灌木飞过,大气里又转为沉寂……有两个人在湖边上。一个个儿高高地,露着一副阔肩膀,跪下来在湖边上开始铺席子。那一个小一点儿的瘦瘦地,抱着一棵红缨扎枪,在旁立定了向远看,好像要在远远的混浊里,发现出边界来。“快十五了,这月亮狠忒忒地红!”“主灾呣!”“人家说也主兵呢。”“唔。”两个人都暂时静默,湖对边弥漫过一阵白森森的浮气来。“小心罢,说不定今天晚上有偷青的呢。”个儿大一点的说。那小一点的,放倒了红缨扎枪,脱下了脚下的湿鞋,凑到席面上来。“来宝哥,你今年多大了?”小的问。“二十三了,不小喽。”“我今年十六,妈说我明年就不拿‘半拉子’钱了……”“你呀,你还是少作一点儿罢,别心贪,这年头儿啥年头,你身子骨儿软,累出痨病一辈的事。”“可是怎办呢,爹老了,去年讨了三服力母丸也不见好……”“可是,玛瑙,我忘记告诉了你,就要好了呢,听说张学良到南京合作去了,就要出兵了,这回是真的,不是骗傻子了,说是给义勇军下了密令……”“来宝哥,咱们也当义勇军去好不好?”“那还用说,到那时谁都得去,不是中国人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瘦一点儿的玛瑙沉在沉思里。“那时我们就有地了吗?”“地还是归地主的,可是粮食值钱了,人有人要了呵!”“我都知道——”玛瑙又叹息,“咱们没好,咱们不会好的!”“你妈要给你娶媳妇了吗?”来宝没头没脑地插进来一句。玛瑙红了红脸没作声。来宝便道:“娶个媳妇,好像买一条牲口,你爹也好‘交边’享享福,刚才我在湖边儿看见了他,哎,驼的两头都扣一头了。”玛瑙沉吟了一刻道:“可是娶媳妇也得钱哪,我妈给两块布,那边不答应,说这年头女的值钱,要不是从小订的,现在都想不给了。”来宝不以为然地道:“哼,这年头,她妈糊涂,兵荒马乱,大姑娘放在家……”玛瑙还在想自己的心事,并不去吃干豆腐,只是说自己的话:“我爹每天晚上咳嗽,半夜妈还得起来烧遍水,得用热水往下压呀。……”来宝觉得话越说越沉闷,便止住他道:“哎……咱们睡吧,半夜还得起来打偷青的呢。”远远的村庄里,有一下狗叫声,旋即静灭。“来宝哥,你说出兵,是在八月十五吗?像杀鞑子似的?”“……”“你睡着了吗?……好大觉……”“……”那边骨啾啾地翻了个身。黑暗里一双绝望的眼睛向阔空张着。雾更浓了,对面已经看不清人了。这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全湖浸淫着一道无端的绝望的悲感。湖边上的两个睡得很熟。沿着他们身后是一垄一垄的豆秸,豆叶儿早已生机殆尽,包在豆荚里边的豆粒儿也都成熟了,只静静立在那儿,等着人去打割。豆叶响动声一刻一刻大起来了,方才那只刺猬,已经无影无踪。……终于有割豆秸的声音沙沙地传出来。玛瑙打个鼻嚏,醒转来,把耳朵贴在大地上听着,是镰刀声,豆秸倒地声,放铺声,脚步声……忽地“噢——”一声惨叫,一件东西沉重地跌倒了,来宝早已和那人扭在一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老东西,这是你家的!”来宝气喘吁吁的一边揪打着一边骂着。“这回老杂毛,你再叫!”他死命地揪住那偷青贼的脖子。“爹爹!爹爹!”玛瑙一阵狂喊也扑滚在地上的两人身上。来宝怔了一怔,揩着眼睛:“呵……”躺在地上的老人,脸上罩着一层灰白色的惨雾,喉咙被痰壅塞着,很粗鲁地喘气。脸上有一道污血涔涔地淌下来。两个青年都失措地不知道怎么办是好。老人用仇视的眼光狠毒地望着他们,挣扎着站起来。虽然他的腰是驼到无可再驼了,但还可以断定年轻时他定是一个顽固而强健的农夫。“马老爷,马老爷……”来宝讷讷地嘴里不知道说些个什么。老人向前一跳,拾起来地上的镰刀和一条麻绳,回头用眼向他们咒视了一下,便一高一低地走了。两个默默走回湖边来。“你看不起我爹吗?”玛瑙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胡说,你睡吧!”来宝宽宽的肩膀动了一下。“我……我不成噢,我要挣的多呢……”玛瑙又道。“你挣得多又怎样呢,能使穷人都好了吗?……”来宝轻蔑地用鼻子哼他。“爹……咳,老了!”玛瑙只是叹气。玛瑙忧郁地倒在席上,一种无边的哀怆淹没了他。月还是红彤彤的,可是已经透着萎靡的苍白。1936年【注】鴜鹭湖:在辽宁昌图,鴜鹭即鹭鴜。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听说张学良到南京合作”以及二人关于义勇军的对话,可推知故事的背景在“九·一八”事变后,也暗示百姓对义勇军的期待。B.玛瑙和来宝对加入义勇军救亡图存的热切向往,表现了东北民众爱国守土的勇毅和担当,在忧郁的基调中蕴藏着一种生命的强力。C.“护青”的玛瑙与来宝捉住了“偷青”人,将他打成重伤之后,发现竟然是玛瑙的爹,凸显出小说饥饿改变人性的主旨,发人深省。D.小说语言亦雅亦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表达更加鲜活灵动,而“半拉子”、“交边”等方言口语又体现出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8.“月亮”是小说中重要的意象。请对文中几处月亮的描写进行简要赏析。9.结合文本,简要谈谈鴜鹭湖“忧郁”的原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7~9题答案】【答案】7.C8.①开篇运用拟人,将月亮说成是哭肿了的眼睛,为故事的展开奠定了忧郁悲伤的基调,暗示了作品人物苦难悲愁的生存状态。②二人谈话说到月亮“狠忒忒的红”,引发下文“主灾”、“主兵”的争论,借月亮来点明民生凋敝的原因,暗示灾难不断、战争频繁的时代背景。③“月亮升起来了,全湖面浸淫着一道无端的绝望的悲感”照应家庭贫困、社会动荡的情节,暗示人物的低沉心情。④结尾部分,“红彤彤的月亮已透着萎靡的苍白”以景结情,烘托着人物无奈苍凉心情,引人回味思索。9.①社会动荡。日军入侵,国土沦陷,战争带来恐慌,社会底层人民深受侵略者与地主的双重压迫。②生活悲惨。没有田地,无奈“偷青”,嫁娶艰难,人民苦难贫穷,为了生存苦苦挣扎。③未来渺茫。对参加义勇军后的前景不确定,对未来的渺茫感到绝望无助。【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凸显出小说饥饿改变人性的主旨”错误。“饥饿改变人性”不是本文的主旨。玛瑙爹是一位饱受摧残的失地农民,他在年老体衰的状态下去偷青,最后被打,表现出民生的苦难和求生的无奈。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开篇描写月亮是“一轮红澄澄的月亮,像哭肿了的眼睛似的,升到光辉的铜色的雾里,晕眩地笼在湖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月亮的红,营造悲凉的氛围,暗点小说人物生活的悲苦。第二处写月亮是在谈话时说道,“这月亮狠忒忒地红”,从而引出“主灾”“主兵”的争议,暗点生活环境恶劣,也点明战争不断。第三处写“这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全湖浸淫着一道无端的绝望的悲感”,联系上下文,这里“绝望”与人物此刻的心情相吻合。文章最后“月还是红彤彤的,可是已经透着萎靡的苍白”,以景结情,“还是”点明生活依旧恐慌,“萎靡的苍白”则与上文“玛瑙忧郁地倒在席上,一种无边的哀怆淹没了他”相照应,烘托人物面对生活的无奈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鷺鹭湖“忧郁”实际上是人的心情“忧郁”。从“我今年十六,妈说我明年就不拿‘半拉子’钱了……”“可是怎办呢,爹老了,去年讨了三服力母丸也不见好……”“地还是归地主的,可是粮食值钱了,人有人要了呵!”“躺在地上的老人,脸上罩着一层灰白色的惨雾,喉咙被痰壅塞着,很粗鲁地喘气。脸上有一道污血涔涔地淌下来”等句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悲苦,从而使人心情“忧郁”。从“人家说也主兵呢”“听说张学良到南京合作去了,就要出兵了”“哼,这年头,她妈糊涂,兵荒马乱,大姑娘放在家……”等句可以暗示当时的社会环境动荡,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恐慌,加之以“地还是归地主的”的压迫,使得生活艰难。二人谈论做“义勇军”,却发出疑问“那时我们就有地了吗?”,谈到挣钱发出疑问“你挣得多又怎样呢,能使穷人都好了吗?……”等句子可以看出,“玛瑙忧郁地倒在席上,一种无边的哀怆淹没了他”,人们对未来充满了迷惘与绝望。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仁宗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节选自《宋史•王曾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廷对,科举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B.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王曾上奏请求遵循东汉的礼仪,太后垂帘奏事。D.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在真定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2)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10~13题答案】【答案】10.D11.C12.B13.(1)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曾经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到曹利用因事受到牵连而被判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2)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依据语法结构,“久之”做动词“召对”的补语,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句子,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甚”表示“思卿”的程度,做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字是一个连词,表结果,引出后文,所以“故”字后边不应断开,排除C。断句后,句子的翻译为:真宗曾经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退朝后,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我十分想见你,所以来不及穿着官服见你,请你不要以为我慢待你。”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晦’表示每月三十”说法错误,“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举荐贤能而不声张”错误,原文是“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意思是“王曾推荐和贬斥士人,没有人知道”;“委婉地提出批评”分析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意思是:范仲淹曾问王曾说:“公开选拔士人,是宰相的职责。您的大德,唯独缺少这一点。”王曾说:“执政的人,如果将恩德归于自己,那怨恨又归于谁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说的话。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题(1)得分点有:恶,嫉妒;班,指官级;班己上,指官级比自己高;尝怏怏不悦,省略句,省略主语“王曾”;坐事,因事受到牵连而被判罪。本题(2)得分点有:会,正好,恰逢;出,指京官外调;知,做……知州;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乐;生祠,为活人修建祠堂。【点睛】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丧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向里人张震学习学问,善于写作文辞。咸平年间,由乡贡试礼部、廷对都是第一名。杨亿见到了王曾所作之赋,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这时各种吉祥的现象纷纷出现,王曾曾入朝进对,真宗向他说及了此事。王曾上奏说:“这确实是国家太平的结果,但希望陛下进一步推广而不要居功自骄,如果有一天发生灾荒,则可以免除世人的议论。”到真宗接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臣下都不敢劝谏,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真宗曾经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退朝后,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我十分想见你,因此来不及穿着官服见你,请你不要以为我慢待你。”真宗身体不适,皇后执掌朝政,太子虽然在资善堂听事,但一切都由皇后决定,朝廷内外都为此而担忧。真宗刚驾崩,朝廷内外一片争辩喧闹,纷乱不已,王曾面容严肃,神态庄重,朝廷将王曾作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仁宗即位,升任礼部尚书。大臣们议论太后上朝的仪式,王曾请求像东汉过去的礼仪一样,太后坐在皇帝的右边,垂帘奏事。丁谓却想皇帝只在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接见大臣,大事则由太后召见辅臣断定,不是大事就让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决定可由雷允恭下达。王曾说:“两宫不在一处,但大权归宦官执掌,这是祸害的一种征兆。”丁谓不听。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杀,丁谓也由此而获罪。从此以后两宫垂帘,辅臣上奏议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议。王曾方正严整稳重,每次进朝觐见皇帝,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详细切中事理,许多人受他推荐而被朝廷提拔,他特别厌恶侥幸受宠之人。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曾经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到曹利用因事受到牵连而被判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太后说:“爱卿曾经说曹利用强行蛮横,如今又为什么要替他辩解呢?”王曾说:“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臣下因此曾经以理驳斥他,现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恶之名,臣下并不知道。”太后稍稍息怒,最后对曹利用从轻发落。开始,太后受册封,将御驾大安殿,王曾坚持认为不可以,到长宁节给太后祝寿,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太后的左右姻亲之家请求王曾通报求见太后,王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压制,太后更加不高兴。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王曾推荐和贬斥士人,没有人知道。范仲淹曾问王曾说:“公开选拔士人,是宰相的职责。您的大德,唯独缺少这一点。”王曾说:“执政的人,如果将恩德归于自己,那怨恨又归于谁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说的话。宝元元年(1038)冬天,大星坠落在王曾寝处,左右惊恐地告诉他。王曾说“:一个月后就可以知道后果了。”一月后王曾死,终年六十一岁,被追赠侍中,谥号“文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诸葛谼田家壁贺铸晚度孔明谼,林间访老农。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舂。无多游宦兴,卜隐幸相容。【注】诸葛谼(hóng):地名,在乌江北八十里,与江南石头城相望,当以诸葛亮而得名。谼:深沟、大谷。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夜访”在诗里不过是提供背景的过场,诗人着意要让读者倾听的,是他自己潜思默运多时的心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灯下夜织,水碾舂米,这些画面唤醒了诗人内心的企求,有似陶渊明“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式的体认。C.一次可能是寻常的访问,在诗人笔下也会成为观照内心波澜的契机,在新颖独特的素材之中,蕴蓄着深长隽永的诗味。D.尾联诗人看到此地环境是如此静谧,民心是如此纯朴,明言自己倦于宦游、企望归隐的意愿。15.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14~15题答案】【答案】14.C15.(1)视听结合,声色有致。“落叶径”和“隔江钟”,一写视觉,一写听觉,入暮时分,物色依稀,需细细辨认道路,故有“落叶径”之所见;夜深人静,唯有听觉最为敏感,故有“隔江钟”所闻。(2)动静结合,时空交错。遥隔大江,能听到对岸传来的钟声,以动衬静,体现环境的幽静。从傍晚到入夜,由小径到农家,写出了时空的变化。(3)情景交融,宾主和乐。从“行冲”到“坐听”,写出了诗人心绪由骚动不宁到从容怡悦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离不开主人热诚的款待、周到的安排、贴心的话语,诗人虽不着一语,却都历历可见。【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新颖独特”错误,从诗中来看,本诗的素材并不“新”,也不“独特”,应为“平淡无奇”。故选C。【15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技巧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考查的对象是“诗歌的颔联”,问的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说明手法并非一种。答题的时候,先指出手法,再结合内容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达到什么效果。“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意思是歇脚在山林间寻访老农,客座边闻听得隔江晚钟,从“行冲”到“坐听”,已相隔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诗人遥隔大江,能听到从对岸传来的钟声,这正是万籁俱寂的夜深时分,“隔江钟”和“落叶径”,一写听觉,一写视觉,不仅形象上富有变化,而且在暗示不同的时间方面又各具典型性,入暮时分,物色依稀,需细细共认道路,故有“落叶径”之所见;夜深人静,唯有听觉最为敏感,故有“隔江钟”所闻,考生可以从视听和动静角度分析。而从“行冲”到“坐听”,又写出了心绪由骚动不宁归于从容怡悦的变化:前者撩乱,一如那落叶纷披;后者宁静,恰似那钟鸣悠悠,这种心绪的变化,离不开主人家热诚的款待、周到的安排、贴心的话语,诗人虽不着一语,却都历历可见,这里,无论是物色的选择、叙事的熔裁,还是情景的交融,都可见诗人的匠心独运之处,考生还可以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一句将描写的视线由帐外转到帐内。场景再次移到帐外时,作者用“______”一句表明将视线延伸至广远的沙漠。(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用“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来侧面描述说书人高超的造诣;《琵琶行》则用“______,______”来烘托琵琶女的高超美妙的演奏技艺。(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散入珠帘湿罗幕②.瀚海阑干百丈冰③.东船西舫悄无言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故不积跬步⑥.无以至千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幕、瀚、阑、舫、唯、跬、至。第Ⅱ卷(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今天,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各国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面临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只有登高望远,正确把握和认识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今日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涌现,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令人振奋的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捍卫和平的力量终将战胜破坏和平的势力,安全稳定是;“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B.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C.国际关系民主化正被世界各国努力推进着D.经济全球化正被世界各国努力推进着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要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B.只有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C.只要登高望远,正确把握和认识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D.只有登高望远,正确把握和认识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独树一帜沉滓泛起人心向背势不可挡B.独树一帜东山再起人心向背大势所趋C.独善其身东山再起人心所向势不可挡D.独善其身沉滓泛起人心所向大势所趋【17~19题答案】【答案】17.A18.B19.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A项此句对应的是上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应选“国际关系民主化”,排除B、D;联系上下文的句式,C项被动句,且表述与前后文不协调统一。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只要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就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只要…….就”表述绝对,不合逻辑;CD项“把握和认识”不合逻辑且语序不当,先“认识”后“把握”;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或一派;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操。现多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本题语境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应该填写“独善其身”,排除A项B项。沉滓泛起,比喻已经消失的旧事物又重新表现出来;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本题语境是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重新表现出来,应该选择“沉滓泛起”,排除C项。人心向背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本题语境是“安全稳定是人们向往的”。势不可挡:是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大势所趋,意思为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本题语境是“合作共赢是发展的趋向”。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关系非常密切。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容易造成近视。研究发现,饮食中增加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供应,可使有遗传背景而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减少或中止近视度数的增加。人们一直认为,视力减退是“悄悄”降临的,直到发现视物模糊时,则木已成舟。其实,在视力减退之前,①______。有些学生看书时间一长,字迹就会重叠串行,抬头再看面前的物体,有若即若离、浮动不稳的感觉,有些人在久望远后再将视线移向近处物体,或②,眼前会出现短暂的模糊不清现象。这些都是眼睛睫状肌调节失灵的表现,有了这些状况,③。早期的近视有真假之分,错过最佳治疗期,往往就要背负一辈子近视眼的烦恼。20.在上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请结合上述材料,用三个四字短语简要概括近视眼的防治方法。【20~21题答案】【答案】20.近视眼的发生是有预兆、有信号的;久视近后再移向远处物体;就应该去医院及早检查治疗21.①科学用眼②合理饮食④及早治疗【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①第一处,所要填写文句居中,依据后文的提示语“字迹就会重叠串行,有若即若离、浮动不稳的感觉”分析可知,这些都是近视的具体表现,故所要填写的文句语意应和近视眼的发生预兆有关,故可填“近视眼的发生是有预兆、有信号的”。②第二处,依据要填写文句前面的“或”字提示可知,所要填写的文句和前面的文句构成选择关系,依据前文句“有些人在久望远后再将视线移向近处物体”提示可知,所要填写的文句应和前文相对,故可填“或久视近后再移向远处物体”。③第三处,依据前面的提示语“有了这些症状”提示可知,所要填写的文句应该和解决这些症状的具体措施有关,再依据后文的“错过最佳治疗期,往往就要背负一辈子近视眼的烦恼”的提示可知,语意是说应该及时治疗,故可填“就应该去医院及早检查治疗”。【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依据文句“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关系非常密切。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容易造成近视”可概括,要“科学用眼”;依据“研究发现,饮食中增加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供应,可使有遗传背景而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减少或中止近视度数的增加”可概括,要“合理饮食”;依据文句“早期的近视有真假之分,错过最佳治疗期,往往就要背负一辈子近视眼的烦恼”可概括,要“及时治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虚室生白”,这句话出自《庄子》。庄子想说的是,生止于满,而源于虚。所有过往,皆为序章。轻轻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于是,空而后生,这就是“虚室生白”之意。正如一棵树,经历了春的初生、夏的繁茂,于满满当当之时,就会停下生长的脚步,由满入虚,直至下一个年轮的开始。秋冬的萧条,由满入空。而这样的虚与空,为来年的生,腾出了空间。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略【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首先审读材料,需透彻理解“虚室生白”的内涵。“生止于满,而源于虚”,“满”可理解为生命的顶峰,成功的顶峰,能力的顶峰等;而“虚”则正好与之相对。对于四季而言,“满”就是“夏季”,生命生长到达“满”的状态;而“冬”则为“虚”,为来年“春季”的“生”积蓄力量。对于生命而言,到了一定年龄,看透了世间人情冷暖,很难再有生活的激情,是为“满”;而彻悟之后删繁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放弃了很多东西,是为“虚”,而这时的“虚”则意味着人生的蜕变。对于人的追求而言,到达一定阶段,再难进益,是“满”;而彻底放下过去的荣耀,从新开始,是“虚”,是另一段征程的开始。学生要抓住材料关键语句: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空而后生。再进一步联想,这也是我们悠久的文化:凡事留白。留白才有改写和进步的空间。人生如树,由虚入满,由满入虚,虚满轮回,才是人生。学会放空自己,才能更好的起飞。注意提示语“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抓住关键词:当代青年,自身发展。由此警示我们要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勇于归零,勇于挑战,谦卑沉淀,永不止步。立意:1.挑战自我,永不满足。2.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正是进步的开端。3.忘却过去,特别是忘却成功,才能更好的开始。4.不断学习,与时俱进。5.归零,重新出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