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汕头市2022届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西周至春秋时期,史籍中常有“国人皆咎公”“国人谤之”“国人围之”“以说(悦)于国人”“国人不欲,故出(驱逐)其君”“国人逐之”“礼于国人”“盟国人于毫社”“国人助之”等记载。这表明A.西周至春秋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B.当时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国人”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势力D.西周已出现了民主思想萌芽【1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人可以议论政治甚至可以驱逐国王,可知“国人”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势力,C项正确;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排除B项;民主思想是近代中国出现的思想,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下图为西汉时期的居住遗址,遗址中每个宅院不相连,都有房屋、炉灶、土窖、水井、厕所沟、木栏篱笆、垃圾堆和铁制工具遗存。这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A.大地主田庄经济生产方式B.仍保留了西周井田制的残余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D.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遗址“都有房屋、炉灶、土窖、水井、厕所沟、木栏篱笆、垃圾堆和铁制工具遗存”,这些发现为研究西汉时期东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提供了实物资料,D项正确;田庄是汉代社会的地主阶级地主生产经营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规模大,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材料时间为西汉时期,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可以反映当时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未体现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排除C项。故选D项。3.李白诗曰:“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杜甫诗曰:“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王维诗曰:“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李、杜、王皆为当时有代表性的诗人,据此可知唐代A.出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现象B.多种思想流派并存发展C.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思想主流D.实行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3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是一个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朝代,多种思想流派并存发展。材料中李白诗“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反映了道教思想;杜甫诗“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反映了儒学思想;王维诗“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反映了佛教思想。李、杜、王皆为当时有代表性的诗人,据此可知唐代多种思想流派并存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思想主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外政策,且儒学、道教都是本土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4.宋代,从太宗至宁宗十一位皇帝都曾将自己的著述纂成《御制集》刻板刊印,内容涉及文辞、政事、边防等,除机密内容“送枢密院要库掌之”外,其他卷册“遍赐贵近,乞付三省,依故事”。宋朝这一举措A.有利于维护皇权专制统治B.延续了重文轻武的传统 C.推动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D.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4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皇帝把自己著述刊印推广,这有利于皇帝思想的传播,服务于皇权专制统治,A项正确;材料与重文轻武政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印刷术的应用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5.明代思想家王廷相(1474~1544年)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学,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终岁嚣嚣于心性之玄幽,求之兴道致治之术,达权应变之机,则闇然不知。”这表明王廷相A.倡导崇实黜虚学以致用B.从根本上否定儒学思想C.肯定了心学的重要作用D.否定了“天理”的存在【5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思想家主张“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学,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终岁嚣嚣于心性之玄幽,求之兴道致治之术,达权应变之机,则闇然不知”这是讲求实学,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否定儒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涉及心学,但没有讲心学的作用,排除C项;由“体认天理之学”可知没有否定天理的存在,排除D项。故选A项。6.作为直接证据,以下材料可用于说明如图是1912年8月31日英国《插图伦敦新闻》封面画,图注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原 文如此)的政治顾问莫理循博士和总统袁世凯”。莫理循是澳大利亚籍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当时被西方媒体誉为“舵手”“拯救中国的救星”。他后来回忆说:“许多图片新闻刊载有我的画像,最有趣的是伪造我站在袁世凯身旁并以一份文件请其过目的那张画像。这是总统和他的秘书蔡廷干的照片,不过蔡的头被我的头取而代之了。A.西方各国对袁世凯政府的支持B.西方社会意图干涉和影响民国政府C.伪造的照片史料没有史料价值D.民国政府沦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6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12年8月31日英国《插图伦敦新闻》封面画是外国媒体伪造的,并做出相应的报道,这是为了在舆论上影响民国政府,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对袁世凯支持支持,排除A项;材料的照片可以用来研究当时西方社会去民国政府的态度,有一定价值,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民国政府沦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7.1941年《大公报》主笔张季鸾指出:“何以说中国报人自有特色?中国报有一点与各国不同,就是各国的报是作为一种大的实业经营,而中国报原则上是文人论政的机关,不是实业机关。”张季鸾的言论表明,中国近代报刊A.是各方宣传政治主张的阵地B.独立行使舆论监督的职责C.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与排挤D.空谈民主科学而不务实业【7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中国报原则上是文人论政的机关,不是实业机关”可知中国的报纸是文人论政的阵地,各方势力通过报纸宣传政治主张,A项正确;“独立行使”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与排挤,排除C项;“不务实业”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8.1939年,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加强县的权力,使其能负起执行国家政令、办理地方自治的重任,建立和扩大乡镇一级的编制,使之成为基层政治组织的重点,以解决“省庞大而县弱小”“县以下则尤空虚”的通病。当时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地方军阀权力B.完善民主共和制度 C.加强战争动员能力D.挤压敌后抗日根据地【8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推行新县制,扩大县一级的权力,这是为了更好地在基层调动百姓,参加抗日,C项正确;扩大县的权力并不是为了削弱地方军阀的权力,排除A项;材料与民主共和制无关,排除B项;此时国共合作,并没有挤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9.1950年前后,中央决定将沈阳、丹东、营口、瓦房店等地的10个军工企业、9个机械企业、3个纺织企业、2个橡胶企业,共24家大中型企业迁往黑龙江.并对其进行了扩建。此举意在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C.更好巩固和维护国家安全D.解决工业分布不平衡问题【9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这些企业的搬迁是远离沿海地区,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局势可知此举有利于保障这些企业的安全,从而更好的巩固和维护国家安全,C项正确;此举主要是为了巩固和维护国家安全,而非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更不是为了解决工业分布不均衡问题,排除AD项;此举和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无关,排除B项。故选C项。10.1983年,全国平均每百人拥有缝纫机7.5架、自行车15.4辆、手表22.2只、收音机20.9部、电视机3.5部,分别比1978年提高1至10倍。这表明当时A.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B.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迅速C.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10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分别比1978年提高1至10倍”可知1983年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得到大幅度提升,说明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对外开放,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是因为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结果,排除B项;我国到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11.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是全希腊各城邦盛会,参赛者的父母必须全为希腊人,他自已也须有自由公民的身份。奴隶和外国人是不准许参赛的。由此可推知,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A.保障了各城邦的独立自治B.强化了古希腊人的民族认同C.冲击了古希腊民主制政体D.激化了古希腊各城邦的矛盾【1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是全希腊各城邦的盛会,”体现的是整体性,排除A项;根据材料“参赛者的父母必须全为希腊人,他自已也须有自由公民的身份。奴隶和外国人是不准许参赛的。”可分析出强化了古希腊人的民族认同,B项正确;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保障的是公民的权利,是少数人的民主,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材料没有体现冲击了古希腊民主制政体,排除C项;奥林匹克竞技会可以增进希腊各城邦的经济、文化交流,可以缓解希腊各城邦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12.16世纪,德意志许多宗教人士都强调教会信徒识字的重要性,通俗版《圣经》也迅速普及。到19世纪,德意志地区民众的识字率比很多天主教国家要高。这反映了16~19世纪德意志地区A.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觉醒B.新教伦理的影响逐步扩大C.科学技术逐步领先世界D.已经具备国家统一的条件【1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6-19世纪德意志地区识字率比很多天主教国家要高,结合宗教改革的影响可知,德国通过宗教改革新教伦理影响逐步扩大,B项正确;材料与民族国家意识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科学技术无关,排除C项;识字率不成成为国家统一的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13.由如图可知,作者认为1793~1848年法国 左为1793年两位平民的对话:一人说:我老婆刚生了一个男孩……我不知道应该给他取什么名字?”另一人回答说:“要是我,就给他取名为凯撒,这至少是真正的共和派!”右为1848年的场景:一位平民手拿报纸坚定地说:“我要选路易·拿破仑(拿破仑侄子,后为第二帝国皇帝)。”版画作者:【法国】古斯塔夫·多雷(1832~1883年)A.民主共和已成为政治共识B.启蒙运动扩展至社会底层C.第三等级政治影响力增强D.民众对专制主义认识不清【13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793年,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法国大革命开始面临严重的危机。1793年6月,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代表法国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派,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法国大革命达到了高潮,因此有了左图百姓的看法。拿破仑在1804-1815年称帝,在拿破仑相关事件影响下,有了右图的看法,但是右图中的人忽略了法国大革命前的专制和拿破仑时期的不同,D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民主共和成为共识,排除A项;材料与启蒙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第三等级的政治影响力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4.有学者指出:“1871年公社之所以能够夺取政权,是因为刚在德国人手中吃了败仗的法国政府为了顶住一波对巴黎的围攻而武装了这座城市,但又无法解除武装,同时也因为这场败仗令很多巴黎人怒火中烧,认定政府是失败的罪魁祸首。”该观点 A.肯定了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B.承认巴黎公社出现具有必然性C.忽视了法国自身的社会问题D.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府的合法性【14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学着认为巴黎公社能够夺取政权的原因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这一观点忽视了法国社会自身的问题,C项正确;材料与巴黎公社重要性无关,排除A项;材料的观点认为因为普法战争战败才有巴黎公社,属于偶然性,排除B项;材料无否定资产阶级的层面,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图是1931年发表的一幅美国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美国A.贫富分化日益严重B.民众迷茫无助的心态C.政府大力干预经济D.经济一片繁荣的状况【15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据漫画内容可以看出,“就在拐角处”出现了很多的方向指向,使人不明白应该走向何方,这体现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民众迷茫无助的心态,B项正确;漫画内容无法体现贫富分化和政府的大力干预,排除AC项;1931年美国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一片繁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6.1952年4月,苏联在莫斯科举办民间性国际经济会议。该会议云集了东西方各国商界精英,不仅探讨突破政治束缚、开展民间贸易的可能性,苏联、中国以及东欧各国还先后与西方各国商人签署了大量实质性的贸易协定。这说明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激化B.美苏争霸的局势有所缓和C.西欧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D.冷战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16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52年苏联在莫斯科举办民间性国际会议,并有贸易协定,通过这一事件可以冷战不利于商贸发展,D项正确;由“苏联在莫斯科举办民间性国际经济会议”可知这是民间行为,与资本主义阵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美苏争霸无关,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西欧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敦孝悌,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雍睦;三、和乡党,以息争讼;四、重农桑,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习;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十一、训子弟,以禁非为;十二、息诬告,以全良善;十三、戒窝逃,以免株连;十四、完钱粮,以省催科:十五、联保甲,以弭盗贼;十六、解仇忿,以重身命。——康熙帝颁布的“圣谕十六条”材料二“江楚会奏”27条:设文武学堂;酌改文科(变科举);停罢武科;奖劝游学;崇节俭;破常格;停捐纳;课官重禄;去胥吏;去差役;恤刑狱;改选法(变选官之法);筹八旗生计;裁屯卫;裁绿营;简文法;广派游历;练外国操(西法练兵);广军实(兴办军事工业);修农政;劝工艺(讲求工商、造机器等);定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用银元;行印花税;推行邮政;官收洋药;多译东西各国书。——据张之洞、刘坤一《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901~1905年清政府主要根据其基本精神开展改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圣谕十六条”所体现的治国思想,并据此分 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康熙帝的治国思想相比,“江楚会奏”的治国思想有何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17~18题答案】【答案】(1)治国思想:以儒家伦理道德治国(或以儒学为官方哲学);礼法兼施(或外儒内法);稳定社会秩序;以农为本,提倡节俭等。影响:促使清朝出现“康乾盛世”;维护了社会秩序,缓和了阶级矛盾;推动农耕经济的繁荣;维护了儒学正统地位等。(2)变化:变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向西方学习);(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原因:八国联军侵华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早期近代化探索;维新思想的传播;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等。【解析】小问1详解】治国思想:根据材料“敦孝悌,以重人伦”可知以儒家伦理道德治国;根据材料“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可知礼法兼施;根据材料“礼法兼施”可知以农为本,提倡节俭。影响:根据材料“一敦孝悌,以重人伦;二、笃宗族,以昭雍睦;三、和乡党,以息争讼;四、重农桑,以足衣食;五、尚节俭,以惜财用;六、隆学校,以端士习;七、黜异端,以崇正学;八、讲法律,以儆愚顽;九、明礼让,以厚风俗;十、务本业,以定民志;”可知维护了社会秩序,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儒学正统地位。根据材料“务本业,以定民志”可知推动农耕经济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通过圣谕广训出现了“康乾盛世”。【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可知《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主要内容涉及学习西方教育、练兵、工商业等,结合所学可知变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因:张之洞、刘坤一《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901~1905年清政府主要根据其基本精神开展改革),可知1901-1905年清政府面临极其严重的统治危机,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的早期近代化探索;维新思想的传播;革命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看到船(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所见)……像我的大厦般大,其桅高于大厦之 塔。他们就像浮于水面上的山。他们到地球每一部分去面临无数的危险。他们载葡萄酒到英国,载蜜到俄国,载番红花、油和亚麻布到亚述、亚美尼亚、波斯和阿拉伯,载木材到埃及和希腊。他们回来时,各种产品满载而归,该产品经此再转送世界各地。——据彼特拉克(1304~1374年)《热切想看万事》材料二1600年的伦敦港(藏于巴黎国立图书,木版画)图片说明:16世纪未,伦敦港是世界贸易新轴线的中心。此前英国开展了一系列探险活动。佛朗西斯·德雷克甚至攻击了运载香料的葡萄牙大帆船及满载黄金白银从美洲返航的西班牙帆船,并作了第二次环球航行。“商人冒险家”和船主利用发达的大西洋贸易给伦敦港提供了好机会。莫斯科维公司、皇家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弗吉尼亚公司为第一个不列颠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世纪威尼斯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及成因,并说明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末伦敦港成为“世界贸易新轴线的中心”的原因。【18~19题答案】【答案】(1)地位:是当时国际贸易中心(或是世界商品的集散地、是欧洲商业中心等)。成因:地理位置优越(威尼斯位于地中海地区,地中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水上交通便利;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实行城市自治和共和制政体,经济相对自由;商业繁荣,最早 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等。影响:推动人文主义思想兴起(或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条件)。(2)原因: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伦敦港占有地理优势,水陆交通便利(发达的大西洋贸易给伦敦港提供了好机会);英国开展的海上探险活动和海上掠夺活动刺激了商业发展;英国有较强的海上军事力量;英国赢得殖民争霸战争,拓展了海外市场,有利于伦敦港的发展;英国建立了一系列海外商业公司,也有利于海港经济发展等。【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第一小问地位:根据材料“他们回来时,各种产品满载而归,该产品经此再转送世界各地”得出是当时国际贸易中心(或是世界商品的集散地、是欧洲商业中心等)。第二小问成因:结合所学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得出地理位置优越(威尼斯位于地中海地区,地中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水上交通便利;根据材料“各种产品满载而归,该产品经此再转送世界各地”得出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结合所学威尼斯的政体得出实行城市自治和共和制政体,经济相对自由;结合所学资本主义萌芽得出威尼斯商业繁荣,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等。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思想方面的影响得出推动人文主义思想兴起(或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16世纪未,伦敦港是世界贸易新轴线的中心”得出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根据材料“发达的大西洋贸易给伦敦港提供了好机会”得出伦敦港占有地理优势,水陆交通便利(发达的大西洋贸易给伦敦港提供了好机会);根据材料“莫斯科维公司、皇家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弗吉尼亚公司为第一个不列颠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得出英国开展的海上探险活动和海上掠夺活动刺激了商业发展;结合所学英国的海军力量得出英国有较强的海上军事力量;结合所学英国的殖民掠夺得出英国赢得殖民争霸战争,拓展了海外市场,有利于伦敦港的发展;结合所学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得出英国建立了一系列海外商业公司,也有利于海港经济发展等。【点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它(汉字)没有字母文字的种种便利之处,但是它所体现的简朴和终极真理却牢不可破,不受狂风暴雨和艰难时日的侵袭,保护了中国文化达四千年之久。它坚固、方正而优美,恰如它所代表的精神。——李济(音译)《中国人类学诸问题》(转引自英国哲学家罗素《中国问题》—书)请回答汉字方正而优美,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浓缩性。请自定一个时空范围,用一个汉字概括其历史特征,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予以论述。(说明:考生可选择中外历史上任何地区、范围,任意一个年份、年代、时代予以概括;标题示例:《“醒”——1919年的中国》。要求:汉字选用恰当,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9题答案】【答案】示例1:“变”——晚清中国晚清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独立发展道路被中断,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政治之变。随着通商口岸、租界的设立,大量西方工业品进入中国,导致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近代化起步,经济结构发生巨变。这是经济之变。为挽救危亡,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力主变革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力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这是思想之变。因此,晚清中国既是在列强侵略下走向沉沦之变,也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社会蜕变。示例2,“立”――1949年后的中国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彻底摆脱了百年屈辱,实现了民族独立。外交方面实行三大外交政策,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经济方面,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国防方面,建立起独立自主国防工业,取得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总之,新中国成立后不管是内政还是外交,始终贯彻独立自主方针。1949年后的中国已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解析】【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思路如下:示例1:根据材料“它坚固、方正而优美,恰如它所代表的精神”并结合所学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得出论题:“变”——中国晚清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然后结合所学近代史的史实从“政治之变”、“经济之变”、“思想之变”等方面进行阐释: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独立发展道路被中断,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政治之变。随着通商口岸、租界的设立,大量西方工业品进入中国,导致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近代化起步,经济结构发生巨变。这是经济之变。为挽救危亡,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力主变革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力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这是思想之变。嘴都得出结论:因此,晚清中国既是在列强侵略下走向沉沦之变,也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社会蜕变。示例2,根据材料“但是它所体现的简朴和终极真理却牢不可破,不受狂风暴雨和艰难时日的侵袭,保护了中国文化达四千年之久”得出论题:“立”――1949年后的中国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彻底摆脱了百年屈辱,实现了民族独立。然后结合所学当代史的相关史实从“外交方面”、“经济方面”、“国防方面”等角度进行阐释:外交方面实行三大外交政策,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经济方面,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国防方面,建立起独立自主国防工业,取得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最后得出结论:总之,新中国成立后不管是内政还是外交,始终贯彻独立自主方针。1949年后的中国已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点睛】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对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政策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建设的总方针;明确了改革旧教育的方针、步骤和发展新教育的方向;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会议指出了建设新教育的三个途径,即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从而成为建国头三年贯穿教育工作的主线。——摘编自董节英《50年代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先导:课程改革》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50年代新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50年代新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20~21题答案】 【答案】(1)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的成立),肃清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余;《共同纲领》的颁布;国民经济百废待兴,急需大量建设人才;解放区对新教育的探索;中苏关系友好,苏联积极援助中国(苏联成功的教育改革经验);人民群众文化水平较低,急需发展教育。(2)特点:发展人民教育,服务人民大众(或大众化教育);强调教育公平(平等的受教育权);高度重视教育,将其与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相结合;将教育改革与思想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借鉴苏联教育经验等。【解析】【详解】(1)50年代新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新中国成立、肃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余、《共同纲领》的颁布、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对人才的需要、解放区对新教育的探索、苏联的援助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2)特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得出发展人民教育,服务人民大众;强调教育公平;根据“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得出高度重视教育,将其与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相结合;根据“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得出将教育改革与思想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借鉴苏联教育经验等。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3年6 月勃列日涅夫访问了美国。苏联当时经济比较困难,希望同美国达成以互利为基础的,广泛的经济合作协议。尼克松同毛泽东主席进行的“世纪性首脑会晤”后,苏联意识到它经不起在两条战线上遭到攻击,一直想驱散“一个噩梦——美国和中国建立针对苏联的轴心的可能性”。同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受到窃听事件的严重困扰,加之美国受到通货膨胀、美元危机的震荡,国际地位和影响明显下降,因此希望此次访问能够产生有利于尼克松的影响。访美期间,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等人进行了多次会谈。会晤结果,双方签署了“厚厚一套文件”:《苏美联合公报》《苏美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苏美关于进一步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的基本原则》《苏美农业协定》《苏美关于世界海洋研究协定》《苏美关于运输协定》《苏美关于接触、交流和合作总协定》等。美苏双方出于各自的需要,极力渲染会晤的“友好”气氛,宣扬取得的所谓“成果”。然而,世界舆论却颇感担心。有报刊指出,这些协定“绝不意味着双方基本斗争的结束。这种斗争是由于对立的思想、信仰,对立的历史结构所决定的。两个大国的接近没有使斗争停止,而只是使斗争改变了形式。”——摘编自《国际关系史》第十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勃列日涅夫访美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勃列日涅夫访美的意义及局限。【21~22题答案】【答案】(1)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突显,经济改革效果不明显;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实力受损;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日本、欧洲经济复兴,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金融霸权一度受损;尼克松陷入窃听丑闻等。(2)意义: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冷战和争霸的紧张氛围;签订了防止核战争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避免了核战争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合作;一定程度稳定了世界局势,避免了大国直接冲突等。局限:未能弥合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美苏的利益冲突;美苏避免直接冲突,但却加强了对其他国家的干涉,导致代理人战争的发生等。【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1973年......苏联当时经济比较困难”得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突显,经济改革效果不明显;根据材料“苏联意识到它经不起在两条战线上遭到攻击”并结合所学得出中苏关系恶化;根据材料“1973年”并结合所学得出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根据材料“加之美国受到通货膨胀、美元危机的震荡”得出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实力受损;根据材料“1973年”并结合所学得出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结合所学日本、欧洲经济发展情况得出得出日本、欧洲经济复兴,追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根据材料“美元危机的震荡,国际地位和影响明显下降”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金融霸权一度受损;根据材料“美国总统尼克松受到窃听事件的严重困扰”得出尼克松陷入窃听丑闻等。【小问2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美苏双方出于各自的需要,极力渲染会晤的‘友好’气氛”得出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冷战和争霸的紧张氛围;根据材料“《苏美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得出签订了防止核战争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条约,避免了核战争的发生;根据材料“《苏美农业协定》《苏美关于世界海洋研究协定》《苏美关于运输协定)《苏美关于接触、交流和合作总协定》”得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合作;根据材料“两个大国的接近没有使斗争停止,而只是使斗争改变了形式”得出一定程度稳定了世界局势,避免了大国直接冲突等。局限:根据材料“绝不意味着双方基本斗争的结束。这种斗争是由于对立的思想、信仰,对立的历史结构所决定的”得出未能弥合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根据材料“只是使斗争改变了形式”得出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美苏的利益冲突;结合所学美苏争霸的影响得出美苏避免直接冲突,但却加强了对其他国家的干涉,导致代理人战争的发生等。【点睛】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徐霞客(1587~1641年),南直常州府江阴人。祖上曾做过官,但到他父亲时便放弃了科举。徐霞客自幼好读奇书,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经常私下将这类书放到经书的下边潜心玩味。1604年,父亲去世后,徐霞客更加“厌弃尘俗”,肆志于名山大川。他的母亲是那个时代很开通的女性,对儿子的旅行考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励。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21岁时游太湖起,到崇祯六年(1633年),徐霞客先后游历考察了山东、浙江、南直、福建、河南、陕西、湖广、广东、北直、山西等省的名山大川。1625年前老母在堂,所以他“定方而往,如期而还”,每次游历时间都不长。崇祯九年后,家事已无太多牵挂,他便决定开始他的万里遐征的西南之行。他经浙江、江西进入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在这一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岩溶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考察。他“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畏盗贼,攀缘峭壁,探测洞穴306个,按日详细记录了各种地表岩溶地貌,还对其结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上升到了理论高度。1641年,由于长期奔波辛劳和染病,在云南当地好友将其送回家后不久就去世了。临终时,他托好友季梦良整理散乱稿子。后值清初战乱,部分内容散失,到乾隆时才有刊本问世,即所谓《徐霞客游记》。——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徐霞客所处时代背景与他个人成长的关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霞客生平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22~23题答案】【答案】(1)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徐霞客远离官场,喜好游历山河;八股取士使明代科举制度走向僵化,徐霞客无意经书,好读奇书;明代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为游历提供了较好 环境;明末进步思潮兴起,强调个性发展,体现在徐霞客对个人兴趣的追求上;明代中后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至高峰,大量总结性科技著作出现,他迎合了这一潮流。(2)突破传统束缚;开拓创新的精神;不畏艰险,冒险进取的精神;重视实地考察的实践精神;执着探索的科研精神;严谨治学的精神;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等。【解析】【详解】(1)根据“1604年,父亲去世后,徐霞客更加‘厌弃尘俗’,肆志于名山大川”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徐霞客远离官场,喜好游历山河;八股取士使明代科举制度走向僵化,徐霞客无意经书,好读奇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代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为游历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明末进步思潮兴起,强调个性发展,体现在徐霞客对个人兴趣的追求上;明代中后期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至高峰,大量总结性科技著作出现,他迎合了这一潮流。(2)根据“肆志于名山大川”、“他‘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畏盗贼,攀缘峭壁,探测洞穴306个,按日详细记录了各种地表岩溶地貌,还对其结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上升到了理论高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徐霞客生平所表现的精神品质主要是突破传统束缚;开拓创新的精神;不畏艰险,冒险进取的精神;重视实地考察的实践精神;执着探索的科研精神;严谨治学的精神;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4-03 13:35:05 页数:18
价格:¥3 大小:1.7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