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1月份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国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的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與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乡民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因而属于外国学者所说的“机械的团结”。B.在乡土社会中,人们可以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是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C.“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种信任是乡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信任,它建立在乡民对契约精神的高度自觉性上。D.虽然时代日新月异,中国人在乡土社会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仍然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我们应该坚守这一优良传统。2.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特点及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第一段通过字形分析法对“礼”字进行解释。是为了证明前文观点——“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B.文章通过对比之法,分析了“礼”“法律”“道德”这些概念的不同之处,指出了乡土社会以“礼”来维持的特点。C.文章举曾子易箦的例子,论证乡土社会的礼治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D.文章最后一段做了总结:礼是传统。是由整个社会历史所维持的,礼治社会不会在如今的快节奏的时代中出现。3.结合两则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乡土社会“礼治”精神的一项是()A.道私者乱,道法者治B.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C.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D.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4.材料一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为什么作者说孔子所说的“礼”不是法律,也“不同于普通所谓的道德”?请结合材料二画线部分简要分析。【答案】1.B2.C3.A4.①举例论证,如举《论语》中“习”字的例子,来分析乡土社会中熟悉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举我读《论语》看到孔子在不同的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的例子,来分析“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②对比论证,将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将法律与礼俗进行对比。5.①孔子说的“礼”强调主动性,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是自觉的行为;②法律则是从外限制人的,人如果不守法就会遭受法律的惩罚;③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人如果不遵守道德就会面临外在舆论的压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来朝首战西虹一班的洞子从上阵地就加修,洞里完全换了粗大的顶柱。没有木料,他们派3个人,连里给他们锯子和斧头,整天在右前方10号的沟塘里锯树,那里落叶松很多,是缓冲区。白天3个人砍,晚上全班扛,3天砍了120棵树,自己很快把坑道顶起来。一班已经吃了两个月酸饭,两个月不见太阳,铺草垫子腐烂了,很艰苦。连里准备用四班换他们,但又不舍得换他们,因为他们还没好好打一下。一个晚上,郭连长去了一班,告诉一班长和一排制排长,说:“你们很辛苦,守了两个来月,连里准备换你们下来休息。”当时他俩都不高兴。后来连长叫他俩领着看野战工事,看了工事连长就回了连部。这晚上,班里就开了班务会。班长说:“连里准备换我们,大家看怎么办?”大家都撅着嘴:“那怎么能下去!我们还没有打好仗,怎么能下去!我们不是说,不打好仗不下山吗?”班长说:“大家光不高兴也不行呀!”有的同志说:“那我们找连长去。”大家同时说道:“我们都去。”后来决定由班长代表全班,去连里要求,继续坚守阵地。第二天拂晓,蒋玉太就跑到了连部。连长、指导员刚起床,班里还未起床,一部分战士正在修理被炸坏了的交通壕。蒋玉太在连部吃的早饭。饭后就正式向连里提出意见说:“难道连里就不好好培养和锻炼我们吗?我们上阵地以来还没打好仗,我们一班保证继续守下去,决不叫苦。”连长、指导员强调他们太辛苦,太累,吃酸饭,活动范围小,脱离主阵地很远,成天见不到什么人,两个月不算短了,应该下来休息。蒋玉太说:“连里想换我们是不行的。我们是坚决不下来,这是我们全班的决心。如果连里实在要换我们也可以,但是得叫我们往前发展,叫我们自己打一个小山头下来守住。往后换是不干。”连长、指导员一看,他们的劲头还挺大,便答应他们的要求。蒋玉太来的时候还带着全班的决心书,是连夜写的,连长、指导员都看了他们的决心书。天黄昏,蒋玉太便很愉快地回到前沿。不久,敌人就来了一次攻击,也是在夜晚。敌人来了两个排,一路正面来,一路绕到连主阵地与他们那个小山头中间,从四面把小山围起来,都在往上爬。敌人很肃静,天上没月亮,很黑。新战士罗世通站岗,他听见山底下有人来了,入洞叫班长:“班长,连里有人送东西来了,底下有动静。”蒋玉太端着冲锋枪出去,见七个人影顺着他们后面的小道往上跑,就说:“这是敌人,你快去搬手榴弹。”罗世通搬来一箱手榴弹,蒋玉太拿了一个加重手榴弹,看敌人已离他五六米远。连着向下撇了两个,又扫了一梭子冲锋枪,这几个敌人便滚着爬着下去了。 手榴弹一响,连里接到观察员的报告,指导员打开步谈机,问:“180,180,181呼叫,181呼叫,180听到回答。”对方就对好波长,回答:“181的呼叫,180听到了。”指导员听见是话务员,就说:“请吕先生讲话。”一排副排长就来了,指导员问他:“你那里有多少虫子?在你们那个锅台的旁边,有多少个虫子?”一排副排长就报告情况:“虫子一共有两群,把你们的木炭,就往我们锅台旁边送吧,张先生。”他这是要炮火支援。指导员马上告诉连长情况,叫去炮火支援。连长拿起耳机,通知迫击炮开火,又告诉营里的化学迫击炮开火。通信员就传60炮往一班的工事前面30米打。很快,排炮便打在他们的工事周围,轻重机枪都向一班的后侧打,一班也向敌人开火。这时候,只能听见在炮火爆炸的红光里。战士们大声喊鼓动口号。一阵猛打,敌人被打退,都退到小山下,枪打不着的陡坡。敌人拖了死尸、彩号,跑回去了。连部的报话机继续跟一班联系。指导员问:“你们那里天气怎么样?”一排副排长说“虫子已经被我们踩死了,天晴了。”“你们那里有没有感冒的,生疮的?”“一个没有。”此时,外面很沉寂,一炮不打,一枪不放。我炮开火的时候,敌炮也开火,敌炮往连主阵地一阵工夫打了2000发炮弹。我们的远战炮也开火,敌我炮战激烈。一班都在炮火的红光里作战,坑道里受着震动,点不着灯。刘佩芳的耳朵被敌炮震聋了,是晚上站岗震聋的,半个脸都发了肿。第二天,连里叫他下来,他哭了,不想下来,给副排长说:“我耳朵听不见,眼睛可能看见,我的决心还没有实现。”他一个耳聋,一个耳朵还可听到一点。大家大声说:“到连部休息几天再上来,下去吧。”他答应了,大声说:“我人可以下去,我的东西要放在这里。”大家说:“好,那就撂这儿吧。”副排长就把他送到连里。在连部住了两天,他两耳全聋,冒出黄水,便把他送到连后勤休养。他临走向连长、指导员握手,说“我决心还没实现”很不想走。连里叫一班把他的东西送来,交给他,后来他转回祖国休养去了。罗世通情绪也很高,就是没实战经验,头次打仗,他开始还不知道是敌人来了。班长提醒后,他便很积极地搬手榴弹。后来他也打自动步枪,哪里有空就在哪里打几枪,表现勇敢。有人问他,你第一次打仗感觉怎样,他说跟玩儿一样。(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写一班已经吃了两个月酸饭,两个月不见太阳,两个月在艰苦环境下等待,战士们都想表现自己,不愿意无功而返。B.小说写一班战士得知要被换下来时,“不高兴”“开了班务会”“撅着嘴”“提出意见”等,人物形象生动鲜明。C.刘佩芳耳朵被震聋后,伤势愈发严重,他仍心系战场,但不得不服从安排,下山医治,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D.小说写新战士罗世通站岗时不知道敌人来了,还以为是连里有人送东西来了,表现了新战士战斗经验不足。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班战士修洞子开头,通过几组数据反映修洞过程,战斗尚未打响,但战士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已展现在读者面前。B.小说写战斗场面,既有整体呈现,也不乏细节描写。通过新兵“搬”“拿”“撇”“扫”等一系列动作表现战斗的激烈。C.小说中的语言描写“你们那里天气怎么样?”“虫子已经被我们踩死了,天晴了”具有方言色彩,表现出对敌人的蔑视以及我军胜券在握的气度。D.小说采用顺叙手法,从一班战士战前准备,到战斗打响时战士英明作战,到战后战士受伤医治,条理清晰,层次分明。8.本文多次提及故事发生的特殊时间。在夜晚拾木料、修洞子,在拂晓修筑被敌人炸毁的交通壕,在夜晚迎接敌人的攻击。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9.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一位援朝战士用生命谱写的宏伟篇章。一班战士身上体现了哪些革命精神?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案】6.A7.C8.①营造了危险、紧张而忙碌的战斗氛围。②有利于塑造积极乐观、勇敢无畏的战士形象。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因天色暗,才有罗世通把敌人偷袭误认为是自己人送东西来等情节。9.①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班战士不畏艰难困苦,虽生活条件简陋,仍争先恐后作战,视敌如虫,轻松取胜。罗世通首次打仗,感觉“跟玩儿一样”。②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一班战士英勇作战,奋不顾身,如刘佩芳纵使耳朵被震聋了,还要作战。③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战场上,一班战士坚守阵地,毫不退缩,为朝鲜人民谋和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绮,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着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①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节选自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注】①考:父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B.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C.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D.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学鸿词科,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选拔人才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鸿”本作“宏”,清代乾隆时因“宏”音形义与皇帝名相近而改。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中试者称为“贡士”,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举行的殿试。C.翰林,是中国古代官名。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清代设置翰林院。D.铭,古代文体的一-种,文中指墓铭,用韵文,表达对死者赞扬、悼念等。墓铭前一般有志,用以记述死者世系及生平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枚出身显宦之家,年轻时学有所成,才思敏捷,词赋华丽,因而受到权贵赏识和举荐。B.袁枚在江宁知县这一职位上的所作所为,反映出袁枚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突出的吏治才能。C.袁枚文学功底深厚,在散文骈文方面不是一味仿效前人,而是有所开拓,特别是在诗歌方面下的工夫尤深,因而文名远扬。D.这篇墓志铭既记述了袁枚一生的行迹,又评价了他的政绩、品德和才学,且选取具体事例,着意于颂扬其文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2)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14.袁枚出仕之初,他父亲担心他缺乏做官能力,后来他父亲是怎样消除这一疑虑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0.D11.B12.A13.(1)巡抚金鉷一见到袁枚,就觉得他才能不凡,试着让他作一篇《铜鼓赋》(通过让他写《铜鼓赋》来试探他),他马上就完成了,写得非常瑰奇华丽。(2)天下的文士(读书人)来到江南,必定造访随园,送上自己的诗词文章,几乎没有间断的日子。14.袁枚的父亲通过匿名察访,了解到百姓对袁枚为官的评价,得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胜任官职的结论,因而消除疑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下面小题。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①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②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注】①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②秋晴:晴朗的秋天。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销魂”句表现出了作者深切体会到的悲哀和绝望。B.上片三、四句虚实结合,“故国梦重归”句把前文“愁恨”进一步具体化,作为亡国之君的作者,只能在梦中重回故国。C.词的下片续写作者深感往事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他只能在晴朗的秋日,独上高楼,远望故国,内心无限伤痛。D.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笔意直白,用心真挚。全词明白如话,以歌代哭,不事雕琢,体现了李煜词炉火纯青之功。16.同样是写“愁”,本词上片前两句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本词前两句写愁的手法是直接写愁(直抒胸臆),兼用反问,直言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自己伤心不已,悲情无限。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写愁。作者自问自答,将自己内心的“愁”比喻成“一江春水”,绵绵不绝。(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用行路作比,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2)《赤壁赋》中以月亮的圆缺为例,描述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常用“明月”与“东风”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故国的无限怀想。【答案】①.故不积跬步②.无以至千里③.盈虚者如彼④.而卒莫消长也⑤.小楼昨夜又东风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些东西一旦在心里播下种子,就能生根发芽。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课,点燃的就有可能是生机勃勃的梦想。授课期间,孩子们________地向航天员老师提问:“太空中看到的风景有什么不同吗?”“在空间站中氧气和水是如何循环的?”“在太空中睡觉会飘来飘去吗?”授课结束。同学们________地总结自己的收获:“让我对宇宙产生了无穷的兴趣”“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的乐趣”“长大后,我想成为像王亚平老师一样优秀的女航天员,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可以说,梦想的引擎一经点燃,就能释放无可比拟的力量。知识的大门一旦打开,就能________无限可能的未来。太空课堂的________,背后是中国航天的欣欣向荣。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每一次腾空而起,是一个国家民族坚持不懈的进步。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以太空授课。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脑海里,把中国梦、航天梦播撒到心里,把知识技能印进胸中,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中国身影,浩瀚太空的探索里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同学们,期待下次再见!”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应接不暇迫不及待培育美妙绝伦B.接连不断迫不及待孕育精彩纷呈C.接连不断按捺不住孕育美妙绝伦D.应接不暇按捺不住培育精彩纷呈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志气、骨气昂扬在胸中,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把知识技能印进脑海里B.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骨气、志气印进脑海里,把中国梦、航天梦播撒到心里,把知识技能昂扬在胸中C.以太空授课方式,把底气、骨气、志气昂扬在胸中,把中国梦、航天梦播撒到心里,把知识技能印进脑海里D.以太空授课的方式,把底气、志气、骨气印进脑海里,把航天梦、中国梦播撒到心里,把知识技能昂扬在胸中20.“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王亚平航天员的太空课结束语意味深长,请赏析其妙处。【答案】18.B19.A20.①一语双关,巧妙运用“失重”“张力”科学术语,②既总结了太空课堂的内容又表达了对中国的飞天伟业蒸腾日上的美好愿景,对中国科学之路越走越远的美好期盼。(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网络带货主播黄薇(网名:薇娅)因偷逃税款被重罚13.41亿元。一方面,她偷逃税数额巨大,且持续时间长;另一方面,她是明知故犯,“经税务机关多次提醒督促仍整改不彻底”。在这种情况下,薇娅被重罚,可谓“求锤得锤”。近年来,①,但其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作为新业态,网络直播有其存在意义;但是,一些主播②,而不承担社会责任,更没有严格遵纪守法。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传递出鲜明信号:一方面,③,也在全力规范新业态发展,对其从业者依法监管是应有之义;另一方面,(),一旦有不法行为就会吃不了兜着走!此次对薇娅的查处,不仅不会影响新业态发展,还会推动新业态迈上更合法、有序的轨道中健康发展。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国家捍卫税法决心丝毫不会减弱,随着监管手段升级,那些涉嫌偷逃税的主播千万莫存侥幸心理B.随着监管手段升级,那些涉嫌偷逃税的主播千万莫存侥幸心理,国家捍卫税法决心丝毫不会减弱C.随着监管手段升级,国家捍卫税法决心丝毫不会减弱,那些涉嫌偷逃税的主播千万莫存侥幸心理D.那些涉嫌偷逃税的主播千万莫存侥幸心理,随着监管手段升级,国家捍卫税法决心丝毫不会减弱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A22.①直播带货风生水起②只想到攫取行业红利③国家支持新业态发展(大意对即可)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周恩来的《赤光的宣言》、陈毅的《梅岭三章》,都可以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怀。作为青年我们,从这些诗词中获得了哪些领悟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作文。阐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毛泽东对祖国由衷的赞誉,亦是对中华民族深深的忠爱,当然,这亦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深深的共鸣。生于这个和平美好的时代,我们是否会因为生活得安逸而忘记对祖国所肩负的重任?我们是否会因为风沙的覆盖而忘记前辈们所留下的光荣印记?我们是否会因为时间的洗礼而放弃那该我们铭记于心的红色内涵?相信我们的回答都会是否定的。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都在祖国的呵护和抚爱中长大,对祖国所经历的历史又怎能轻易地就从记忆中抹去。回想先辈们的艰难抗争路,眼框便不自觉地被打湿,耳中满是中华战士们那充满力量的咆哮和怒吼之声,心中也好似有一团烈火在激愤中燃烧。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咬过皮带,啃过树皮,饮过泥水,只为躲避敌人,积蓄更多力量,他们是风雨中那屹立不倒的擎天柱,支撑着祖国的山河,弘扬着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不显一丝颓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独有的标识。自建党伊始,无以数计的革命先烈为党、为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视死如归、奋力拼搏的壮丽凯歌。如今,新中国行进在崛起复兴之路,更需要传承这种不怕牺牲、勇于拼搏的情怀和气魄,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曾讲到,“艰苦朴素,艰苦奋斗,这既是党的作风,也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者的作风”。在革命年代,缺吃少衣少药,武器落后,物质条件极为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革命斗志,克服各种困难艰险,赢得胜利。“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回顾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无论是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还是漫漫长征路,抑或是八年艰苦抗战,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靠的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忠诚坚定。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毅的信念,也就有了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对共产主义执着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传承和坚守的,这是政治灵魂,更是不朽的精神支柱。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深蕴着忠诚坚定、不畏牺牲、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最后凝练成为共产党人血脉中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最主要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孕育了永不言弃的精神。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艰苦创业的建设时期,直至今天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红色基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英勇向前。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民族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必须传承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焕发出战斗的精神、拼搏的劲头,以夺取事业新的胜利。忘得掉的是岁月,忘不了的是历史。盖得住的是皱纹,藏不住的是印迹。我们都处在岁月的长河中,记忆难免有时候会被奔腾的河流和飞卷的沙石所冲淡和埋藏,但我们的心却注定是与祖国相连,将所有有关祖国的历史和精神都封存在我们的心里。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必须不负肩之使命,传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为了祖国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22:15:24 页数:12
价格:¥5 大小:36.59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