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秘密★考试结束前丽江市2021年秋季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卷命题学校: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命题人:李玉玲文国丽(全卷四个大题,共22个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①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②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③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④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⑤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⑥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高一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⑦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选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於可训的《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不仅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而且能表达中国文化。B.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C.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多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D.“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修辞手法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这一传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引用苏轼和林逋的典故,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C.文章用陈毅诗、陶铸散文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现代新意义”这一观点。D.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具有的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这种风骨后用于论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既应具有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又应具有现代文明的创新性。B.中国自古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喜爱松、竹、梅,本就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其内在品格的欣赏。C.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出的人生态度一脉相承。D.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两千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写道“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的执着与坚韧。两千年后,中国航天人做出了实际行动:火星探测“天问”计划启动,“天问一号”发射!“天问一号”发射后,仍需飞行7个月左右才能抵达火星附近,被火星捕获后才能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本次任务成功后,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高一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摘编自2020年7月23日腾讯网,有删改)材料二:美国《连线》评论道,“天问一号”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个极具挑战的目标,也是中国在向他国传递信息: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如今已不仅仅是参与者,而是一个领导者。《纽约时报》评价“天问一号”称,2011年中国已经对火星探测进行了首次尝试,此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积累令人印象深刻,“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是中国跻身航天技术先进国家后的又一个飞跃尝试。《纽约时报》还称,中国计划在2030年实现从火星采集样本返回地球,这和NASA和欧空局的计划类似。“天问一号”体现了中国近20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虽然成就尚未超越美国,但两国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小。值得一提的是,在“天问一号”发射前的7月20日,日本刚用H2A火箭将阿联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卫星送入太空。因此,对于“天问一号”日媒也有不少报道。(摘编自2020年7月25日快资讯网,有删改)材料三:“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仍在前往火星的途中。火星有多远?距离地球最近时是5600万公里,最远时是4亿公里。这是什么概念?从中国北端黑龙江漠河到南端海南三亚,距离5000多公里,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时,从地球到火星的距离也相当于跑了一万多趟的漠河到三亚。地球到月球是38万公里,在地球和火星距离最近时,去一趟火星也相当于去了150次月球;而最远的时候,去一趟火星,相当于去了1000多次月球。因此,“天问一号”发射,要选择在地火距离最近的时候,这就是“发射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可遇不可求,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就要等待两年零两个月。原因是地球公转时间是365天,火星公转的时间是687天,二者相差甚大。去年7到8月是火星探测的“窗口期”,下一个“窗口期”则是2022年。(摘编自2021年3月18日“快资讯”网,有删改)材料四:2021年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两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南、北半球侧身影像。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南半球影像由“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16日拍摄,此时环绕器轨道高度约1.12万千米。北半球影像由“天问一号”中分辨率相机于北京时间2021年3月18日拍摄,此时环绕器轨道高度约1.15万千米。目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停泊轨道运行一个月,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磁强计等载荷陆续开机,对火星开展探测,获取科学数据。(摘编自2021年3月26日《参考消息》,有删改)4.下列对“天问一号”,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问一号”探测器前往火星的最近距离是5600万公里,这个距离相当于跑了一万多趟的黑龙江漠河到海南三亚,去了150次月球。B.“天问一号”成功发射,说明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是一个领导者,其技术成就虽未超越美国,但二者差距越来越小。C.“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标志中国火星探测“天问”计划启动。D.“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南、北半球两幅侧身影像,已经由国家航天局发布,高一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这两幅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晰。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向火星发射探测器有“发射窗口期”,它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窗口期就要等待两年零两个月,“窗口期”时的火星与地球最近。B.能够使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火星南、北半球影像,拍摄时环绕器轨道高度均在1万多千米,这说明“天问一号”已渐近火星目标。C.《纽约时报》称“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是中国跻身航天技术先进国家后的又一个飞跃尝试,这表明美国积极看待中国航天事业发展。D.如果“天问一号”任务成功,那么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这意义就非同寻常。6.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代写冯马犇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加之其润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淮安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安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安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代写冯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令哥俩终生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高一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安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菜,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安人的情结。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淮安有民谚曰:“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头,货到南边用船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安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梁君说淮安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哥俩频繁通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这是当年离家时,母亲塞给他的。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B.小说用不少篇幅交代代写行当的摊位位置、具体工具、代写内容等,一是因为部分年轻读者对代写不熟悉,二是为了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C.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语言通俗、质朴,表达生动、活泼,说明了大头菜在当地十分普遍,是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D.小说交代淮安籍的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家乡亲友的情节,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给发生在代写冯身上的故事打上了时代烙印。8.请简要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6分)9.小说中“大头菜”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尝从其父至京师,时天下宁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玄龄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藩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彦谦惊而异之。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父终,酌饮不入口者五日。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高一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及太宗入春宫 ,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救遣名医敕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玄龄因谓诸子曰:“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后疾增剧,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寻薨,年七十。谥曰文昭,陪葬昭陵。玄龄尝诫诸子以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又云:“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B.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C.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D.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黔黎,黔首、黎民的合称,泛指百姓。古代百姓的常见称呼还有布衣、庶民、黎庶、氓等。B.春宫,也称东宫,古代宫殿,后指储君。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青宫”。C.太子少师,古代官名。与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少”,多为虚衔无实职。D.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祭祀、宴餐、科举、官员选拔和外事活动的大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房乔聪敏异常,对国家大事有独到的看法,意识到隋朝存在的隐患,并对局势做出预判。B.房乔侍亲至孝,父亲生病衣不解带侍疾,父亲去世哀伤异常,五日不思饮食。C.房乔处理政务尽心竭力,明晰练达,因才取士,不苛求别人,审订法令,意在宽严相济。D.房乔与太宗君臣相得,感情深厚。房乔病重,太宗遣使派医,问候诊治,甚至亲自探望,握手叙别。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2)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琴歌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②。高一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④从此始。【注】①广陵客:指善弹琴的人(琴师)。②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③清淮:地名,地近淮水。④云山: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此代指归隐。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友人饯别宴,“欢”字写出了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B.三、四句转折一笔,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C.第五句写铜炉熏染,华烛闪烁生辉,扣合首句,表明酒宴已经进入高潮。D.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泪下。15.此诗七、八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2)《劝学》中“”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3)秦观在《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胜过人间凡俗之爱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随着人工智能一路 ,万物互联的智慧生活新时代渐行渐近。当前,物联网设备市场呈指数级增长态势,传统设备接入互联网成为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大势所趋。但是人们在享受万物互联带来便利的同时,物联网终端的安全问题却逐渐暴露出来,甚至成为最薄弱环节。联网的打印机、路由器,()。业内透露,物联网设备成为黑客攻击的捷径并非 。2014年1月发生的针对物联网设备的一起攻击行为,攻陷了10多万个联网设备,包括电视机、路由器和至少一台智能电冰箱,每天发送30万封垃圾邮件……为此,专家给出四条建议:一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机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尽快提升对内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排查及日常监控;二是国内物联网设备生产商提升安全等级,物联网设备常见的脆弱点有硬件接口暴露、未授权访问等,这些安全问题技术水平并不高,完全可以 ;三要警惕传统互联网攻击手段在物联网“战场”变种;四是一旦发现故意留“后门”,应依据法律法规,果断采取严厉惩戒措施,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高歌猛进骇人听闻防微杜渐杀一儆百B.高歌猛进危言耸听防患未然以儆效尤C.乘风破浪危言耸听防微杜渐以儆效尤D.乘风破浪骇人听闻防患未然杀一儆百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高一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A.黑客利用这些“后门”,实现窃取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的目的B.都可能成为被黑客利用的“后门”,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被窃取C.黑客可能利用这些“后门”,窃取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D.都可能成为被黑客利用的“后门”,成为窃取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的渠道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机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尽快强化对内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排查及日常监控B.一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尽快提升对内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排查及日常监控C.一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尽快强化对内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排查及日常监控D.一是具有公共属性的机构、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应尽快提升对内部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排查及日常监控的能力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挪威的技术人员研究发现:书写比在键盘上打字更能让孩子们聪明,因此他们呼吁学校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①。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进行了打字研究的基础上又做了如下试验,给孩子们绑上250个脑电图电极,让他们完成手写的任务,并用电极记录孩子们的脑电波变化状况,以此进行评估。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手写时参与者的脑电波明显比打字更活跃。将笔按在纸上,看到自己写的字母,听到写字时发出的声音,②。这些感官被激活后在大脑的不同部位之间建立了联系,打开了大脑的学习空间,③,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21.下面是某市的一封公开信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符合语言得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广大市民朋友要勇于改变传统观念,一定要使用公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工具,使绿色生活、低碳出行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禁煤区”内的广大市民朋友,请大家不要买煤、囤煤,自觉禁止使用散煤。对于在“禁煤区”内燃烧散煤者,将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惩罚。“禁煤区”内农村集市、农贸市场的小吃摊主朋友们,请大家使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千万千万不要直接燃烧散煤或木柴等高污染燃料。广大农民和清洁工人朋友们,一律不得焚烧树叶、秸秆和垃圾等,避免造成空气污染。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军南下,逐刘备,进逼东吴。东吴方面分化为主降派和主战派,主战派主张联刘抗曹。刘备也有联吴抗曹之心,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诸葛亮先用激将法,后分析时局,孙权听后心动。都督周瑜力主抗曹,并指出了曹军的不利因素,最后孙权断案立誓,联刘抗曹。在复兴中学“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上,大家围绕这个故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面对强敌,孙权、诸葛亮、周瑜均有出彩的表现,谁才是你最欣赏的人呢?请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丽江市2021年秋季学期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考点】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社会科学类【点评】(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项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解析】1.【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这一传统”理解错误,原文第一段“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原文强调有关系,并没有说起决定作用,夸大事实。故答案为D。2.【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理解错误,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先分析中国文人喜爱松竹梅的原因,然后分析这类自然事物所代表的中国文化风骨,接着阐释中国现代社会对风骨的继承与发展。故答案为B。3.【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和“风骨特点内涵”的关系理解错误,由原文第六节“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分析可知,“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特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的内涵,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B.“中国人……喜爱松、竹、梅,本就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理解错误,由原文第四节“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分析可知,原文是说“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而非选项说的“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D.“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七节“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分析可知,对松竹梅进行革命精神的新的阐释,并不代表一定要对所有的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都要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以偏概全。故答案为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考点】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新闻【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首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理解每一个选项时,仔细分析选项的每一个重点,与原文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化、变未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4页(共6页) 然为已然等。(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根据问题从文中找相关信息,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有针对性地作答。【解析】4.【答案】BB.“说明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是一个领导者”错误,表意扩大范围。依据原文“美国《连线》评论道,‘天问一号’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个极具挑战的目标,也是中国在向他国传递信息: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如今已不仅仅是参与者,而是一个领导者”,这是美国《连线》的评价。故选B。5.【答案】DD.“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一次任务”错误,曲解文意。原材料表述是“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故选D。6.【答案】①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有执着与坚韧的追求;②中国在航天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③中国航天人成功利用发射窗口期。(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依据原文“两千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写道‘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的执着与坚韧”,中华民族对太空探索有执着与坚韧的追求。依据原文“《纽约时报》评价‘天问一号’称,2011年中国已经对火星探测进行了首次尝试,此后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积累令人印象深刻,‘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是中国跻身航天技术先进国家后的又一个飞跃尝试”,中国在航天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依据原文“因此,‘天问一号’发射,要选择在地火距离最近的时候,这就是‘发射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可遇不可求,26个月才出现一次,错过就要等待两年零两个月”,中国航天人成功利用发射窗口期。(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考点】小说;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作品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看题干的选择要求,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分析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本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种题一般从四个角度思考:(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3)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4)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4页(共6页) 【解析】7.【答案】AA.“从侧面表现了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错,街巷的名称被更改次数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8.【答案】①做事有准备,有智慧;②恪守原则,始终如一;③谦和有礼,光明磊落;④很有耐心,坚持不懈;⑤重视亲情,兄弟情深。(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五点中只要答到3点就可得6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代写冯用为别人代写信留下大头菜标记的方式找到哥哥,可以看出他有智慧;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才找到哥哥,可见他有耐心,能够坚持不懈;代写冯六岁就和哥哥分开,一直没忘了寻找哥哥,可见他重视亲情;为别人代写信,“秉持着自己的原则”,写完就忘掉内容,可见他做事有原则;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都会与客人商议,请求客人允许自己在信封的背面画代写摊的标志,可见他为人谦和,做事光明磊落。9.【答案】①叙事线索。小说围绕“大头菜”行文,代写冯以“大头菜”寻找异乡的哥哥,哥哥因为“大头菜”猜到有可能是弟弟发出的信息;②情感载体。“大头菜”是兄弟联系的纽带,离别多年的兄弟因为“大头菜”最终得以联系;③“大头菜”是乡情的象征,“大头菜”代表着故乡,是游子思念家乡的载体。(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四点中只要答到3点就可得6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先写了代写冯在代写的信件后留下“大头菜”标记,然后交代了留标记的目的是寻找哥哥,再写通过留有“大头菜”标记的信件找到了哥哥,结尾写兄弟相见,哥哥拿出母亲当年给自己的大头菜,小说围绕“大头菜”展开,情节上能够前后呼应,使结构清晰。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代写冯把对哥哥的思念之情通过“大头菜”这个标记表达出来,可见“大头菜”是主人公情感的载体,是联系的纽带,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从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小说中“大头菜”是“河北村”的代表,而哥哥对家乡的情感、对弟弟的情感、对母亲的情感,也通过“大头菜”表达出来,可见“大头菜”是乡情的象征,“大头菜”使小说故土难舍的主题得到了突出。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考点】文化常识;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一些名词、动词。阅读文句,找出文句中的动词、名词等词语,这些词语多做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然后结合句子的文意判断选项(2)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要分类别的总结积累。文化常识,不同时段有不同的特点,平时积累时可按时间、功用、等方面进行。这样做题就轻松多了。(3)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注意把握文本的大意。阅读并翻译文本,掌握文本的大意,准确找出选项的相关文段,然后对照选项辨析。(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注意句子的通畅性。翻译的步骤,翻译关键词,翻译整个句子。调整句子的语序保证句子的通畅性。【解析】10.【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不能自胜”作“感咽”的补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尚食”是名词,作“供”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故选C。句子翻译: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4页(共6页) 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11.【答案】D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主管……官员选拔”错误,“官员选拔”是吏部尚书掌管。故选D。12.【答案】C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意在宽严相济”错误。原文是“意在宽平”,即“意在宽容和平稳”,不是“宽严相济”。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赋分点:①“度”:估计;“笃”:严重;“孤”:辜负;“余责”:未尽的责任。(评分标准: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1分,句子通顺1分)译文:我估计我是病得快要死了,皇上对我的恩惠却越来越重,如果亏负了皇上,那么死了也还有责任。②“累叶”:累世、世代;“节”:气节。(评分标准:两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1分,句子通顺3分)译文:袁家累世忠诚有气节,这是我所尊崇的,你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参考译文】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房玄龄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曾经跟随父亲到京城,当时天下大平,舆论都认为国运会很久长,房玄龄却私下里对父亲说:“隋帝本来没有功业德行,只是欺编迷惑百性,不替后代做长远打算,混淆了嫡子的亲疏尊卑关系,致使互相倾轧争夺,太子王侯,比赛着纵欲享乐,最后必然自相残杀,不能保全帝位国家。眼下虽然太平,它的灭亡可以翘首足来等到。”房彦谦听了又惊恐又诧异。父亲重病持续一百天,房玄龄伺候喝药吃饭,不曾脱过衣服打过盹。父亲去世,五天之久滴水未沾。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隐太子认为房玄龄、杜如晦是太宗亲近看重的人,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诬陷他们,因此他们都被高祖赶出了秦王府。到太宗立为皇太子时,房玄龄被提拔为太子右庶子,尝赐给他五千匹绢。贞观三年(629),授予房玄龄太子少师官衔,他坚决推辞,只任代理太子詹事,兼任礼部尚书。负责统管朝廷各部门政务以后,他忠于职守从不懈怠,尽心竭力,不愿出现一点失误。听到别人的优点长处,就像是自己有那优点长处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取用人才不求全责备,不用自己的长处苛求别人,按照才干安排职务,出身低微也无妨碍。公众舆论赞扬他是贤相。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桥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房玄龄于是对儿子们说:“我估计我是病得快要死了,皇上对我的恩惠却越来越重,如果亏负了皇上,那么死了也还有责任。”后病情加重,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不久去世,享年七十。谥号叫文昭,把他安葬在太宗为自己预先营造的昭陵墓地。房玄龄曾经就骄横奢侈积习不改的问题训诫过儿子们,一定不能用地位名望欺压别人,又说:“袁家累世忠诚有气节,这是我所尊崇的,你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6分)14.【答案】D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4页(共6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中,D项“诗人离京还乡”错误,由“清淮奉使千余里”可知诗人是奉命出使清淮,不是离京还乡。“暗自潸然泪下”无中生有。故选D。15.①两者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2分)②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四座之人都为之陶醉。星星渐稀,时间飞逝,在美妙的琴声中,人们似乎忘记了时间。作者通过这些情境侧面烘托出了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表现了琴声的美妙。(2分)③《琵琶行》中的这两句通过“悄无言”“秋月白”等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2分)(如回答其它手法,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答案】(1)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每空1分,共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高歌猛进:放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行进中情绪高涨,斗志昂扬。乘风破浪: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向前发展。结合“随着……一路”分析,用“高歌猛进”。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结合“物联网设备成为黑客攻击的捷径”分析可知,用“危言耸听”。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用“防患未然”。杀一儆百:杀一个人来警诫许多人。以儆效尤:用对一个坏人或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坏事的人。结合“依据法律法规,果断采取严厉惩戒措施”分析,用“以儆效尤”。故选B。18.【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括号前的“联网的打印机、路由器”是括号内的陈述对象,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来判断,可排除A项、C项;B项,后半部分的主语换成了“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句子不如D项贯通自然,故排除。故选D。19.【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画横线句子存在两处错误,“机构”与“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并列不当,可删掉“机构”;“提升……安全排查及日常监控”搭配不当,可将“提升”改为“强化”或在“监控”后加“……的能力”。故选C。20.【答案】①重视指导孩子进行书写活动。②很多感官都被同时激活。③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每处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语段介绍了挪威技术人员有关书写作用的研究成果。第①处,依据1前文“书写比在键盘上打字更能让孩子们聪明”,所以“为了帮忙孩子们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肯定是要提倡学校重视孩子的书写活动,故填:重视指导孩子进行书写活动。第②处,依据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4页(共6页) 前文“看到”“听到”,后文“这些感官被激活后”可知,这里强调手写时,参与者的多种感官被同时激活,所以可填:很多感官都被同时激活。第③处,依据前文“因此他们呼吁学校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后文的“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这里应填与学习能力相关的内容,故可填: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21.【答案】“一定要使用”改为“主动使用”;②“自觉禁止使用散煤”改为“自觉不用散煤”;③“进行惩罚”改为“进行处罚”;④“千万千万不要”改为“切勿;⑤“一律不得”改为“请不要”。(每处1分,共5分)【解析】本题考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是一封市政部门面向群众的公开信,首先要使用书面语,不能使用口语,其次措辞要得体,不能太生硬。“一定要使用”有命令口气,不适合用于“广大市民朋友”,应改为“主动使用”。同理,“自觉禁止使用散煤”应改为“自觉不用散煤”;“一律不得”应该为“请不要焚烧”。依法“进行惩罚”表意过重,不适合用于“市民朋友”,可改为“进行处罚”。“千万千万不要”口语色彩太重,与公开信语体要求不符,可改为“切勿”。四、写作(60分)22.作文评分标准(请参照202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下细则可供参考)(一)完成写作任务:1.是否完成基本写作任务:未能在题目规定的“孙权”“诸葛亮”“周瑜”之间择其一展开论述的,如写其中两人或三人都写,视为未能完成基本写作任务。最高不超过30分。2.是否完成基本写作任务:未能在题目规定的“孙权”“诸葛亮”“周瑜”之间择其一展开论述的,如,写“刘备”,视为未能完成基本写作任务,且离题。最高不超过25分。3.是否完成文体要求:发言稿格式(改卷以“称呼”为统一标准),未完成,总分扣3分。4.是否完成核心写作任务:未能体现“鉴古知今”主题,不能判为50分及以上的分数。5.是否完成隐含写作任务:未能体现“最欣赏”这一比较逻辑,或未能体现“权衡取舍”这一过程,不作为必要判分依据,但判50分以上的文章应该有所体现。要体现”最”。(二)文章论述的核心:1.能紧扣材料事件,分析人物对错得失和出彩之处,并能结合现实生活(今天社会的普遍现象)展开论述,即具体体现“鉴古知今”这一主题,可判54分及以上。2.基本能扣材料事件,基本能对人物对错得失和出彩之处进行分析,但思想浅显,内容单薄,即使结合了现实生活(今天社会的普遍现象)展开论述,“鉴古知今”二者之间也缺乏内在逻辑,生拉硬拽在一起,不判45分及以上。3.基本能扣材料事件,基本能对人物对错得失和出彩之处进行分析,但思想逻辑混乱有偏差,价值观模糊不清,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判36分左右。4.文章开篇基本能扣材料事件,基本能对人物对错得失和出彩之处有所分析,但之后开始脱离材料,无边无际,自说自话,更不能“知今”,判36分以下。(三)文章完成度:1.文章完整,但字数不足:600至800字,正常给分,按照距800字,每差50字扣1分;600字以下:600字30分,500字25分,400字20分,300字15分,200字10分,100字5分,只有标题2分。2.文章不完整(明显残文,慎判敢判),且字数不足:600字以下,按上一条“600字以下”给分;600至800字判30-32分。3.文章不完整(明显残文,慎判敢判),且字数足:36分左右。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4页(共6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德宏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监测语文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7 21:49:31
页数:14
价格:¥5
大小:72.4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