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2022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曲靖市2022年高考模拟试卷(第一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关于人民地位的基本论断是民为国本。《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论断表明,“臣民”或“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家们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民为国本”的道理,形成了若干基本理念,表明了人民在国家中的根本政治地位。其一,立君为民。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中国先哲们认为君主是上天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设立的。这与西方近代的“民约论”有相似之处。其二,君权民授。君主的权力是哪里来的?中国古代有“君权天授”的说法。如董仲舒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顺命》)。但由于“天”与“民”、“民”与“神”相一致,君权天授、君权神授也就是君权民授。如果君权背弃民意,权不为民所用,就丧失了政治合法性。其三,限君为民。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调和核心是“民本”,不是“君本”。它的本质是“限君为民”,即通过规范君主对人民的政治行为来实现民安、君尊、国泰,社会和谐;它维护君主统治以君主能“以民为本”为条件;它的“为君之道”和“治民之道”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其四,民贵君轻。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康有为在论证自己的变法主张时认为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孟子立民主之制、太平法也”(《孟子微》卷一)。“民为国本”的理论是西方政治学说和法学理论传入前中华文化有关国家与人民关系的基本理论。这种肯定人民的根本政治地位的理论,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界和统治者对人民的地位和作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如果一国人民从整体上不具有根本政治地位,无论作为集体的人民还是作为人民中的个体人,都很难普遍享有应有的人权保障。人民有地位,作为集体的人民或组成人民的个人才可能普遍享有应有的人权。这实际上是民主与人权的关系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民为国本”的理论有民主的意涵。“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视儒家学说为科学与民主的大敌的学者,否定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他们多半是以西方近代民主理论与实践为标准,证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没有“民治”的内容,与“民主”根本不是一回事。如顺着这种逻辑走下去,很可能得出民主和人权在中国没有历史和文化根源的结论。实际上,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民本政治,虽无西方近代那样的程序或形式的民主制度,但在与君主统治的外形和某些实质内容相容的情况下,实现了民主的某些实质要求,也在缓慢地向程序或形式的民主制度发展。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民本政治是在中国古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思想体系和制度体系,与西方政治文明有所不同,这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中国近现代的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和人权的运动,固然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不应忽视中华文化内在的根源或动力。(摘编自赵建文《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人权意涵及当代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先哲们认为“君主是为人民利益而设的”,可见“立君为民”已具备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雏形。B.“限君为民”本质上认为人民的地位高于君主,由此规范君主的政治行为,进而构建和谐社会。C.“民为国本”突出了人民的根本政治地位,这是人民能够普遍享有人权保障的必要前提。D.对中国近现代民主和人权的解读,应向中华文化内部寻根,无需参考西方近代的民主理论和实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不同层面解读了“民为国本”的理论,展现出丰富的学术视野,也加强了论证的严谨性。B.文章既肯定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民主”的价值,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显示了作者的辩证思考。C.文章不赞同部分学者提出的传统民本思想中不具有民主意涵的观点,认为该论点逻辑起点失当。D.本文论述传统民本思想时与西方近代民主理论作对比,旨在说明我国民主思想具有深厚底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民为“本”的“本”是一种价值观,涉及人民的作用、地位和权利,“民本”肯定了“民”的权利主体地位。B.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为君之道”和“治民之道”的统一,客观上维护了君主统治,保障了人民权益。C.虽然中国古代的独特思想体系和制度体系扼杀了民主制度,但民主的某些实质要求仍然得以实现。D.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人权意涵,对构建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答案】1.C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立君为民’已具备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雏形”表述错误,原文只是说“君主是为人民利益而设的”,这一论点与西方近代的“民约论”有相似之处。B.“‘限君为民’本质上认为人民的地位高于君主”表述错误,原文强调“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调和核心是‘民本’,不是‘君本’”,并不能得出“人民地位高于君主”的结论。D.“无需参考西方近代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有误。原文的表述是“中国近现代的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和人权的运动,固然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不应忽视中华文化的内在的根源或动力”。证明中国近现代的人权运动已然受到西方的影响。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旨在说明我国民主思想具有深厚底蕴”错误。两者的对比是为了说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民本政治是在中国古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独特思想体系和制度体系,与西方政治文明有所不同”。因而分析中国近现代民主、人权运动的发展,需要从中华文化中寻找内在的根源或动力。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虽然中国古代的独特思想体系和制度体系扼杀了民主制度”错误,“扼杀”一词的意思是“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发展”,原文的表述是“也在缓慢地向程序或形式的民主制度发展”,因此“扼杀”一词使用不当。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有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议题频现。无论是人大代表建议设立“汉服日”,还是政协委员建议建立“成人节”“拱手礼取代握手礼”,“两会”的议案提案折射出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十足关切。“传统文化”到底是指什么,在如今是否还有生命力?现代化与西方文明是否在扰乱它的根基?面对如今的社会问题,我们是否能在传统中找到解答?南风窗记者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的许纪霖,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南风窗:西方文化的核心关注神与人,中国文化的核心关注天与人。从文化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似乎都首先关心自己与“神秘力量”的关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类似的文化心理?许纪霖: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是不一样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呢?我们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叫“祛魅”,除去魅力。魅力是什么?来自哪里?来自另外一个世界,这叫超越世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人很难想象,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以外,还有一个世界。好的知识不像目的明确的工具箱随需随取,它是一种储备,等待关键时刻被亮出来。但是古代人一定有。在西方,是“上帝的世界”;在中国,是“天道、天理”。越是往远古,人的理1性能力就越弱,越容易产生无法把控自己命运的恐惧:飓风来了,把部落所有的帐篷都吹走;庄稼种得好好的,冰雹、洪涝来了一下子毁掉。越恐惧越崇拜,比如蒙古人的狼图腾,也是一个证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从这种共同的“恐惧”“崇拜”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平常一讲到中西文化,更多的是讲区别,好像这两种文明只剩下差别。但事实上,中西文明之间的差距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南风窗:“孟母三迁”“孤儿寡母出人才”这样的传统文化故事,总会让人想到近来对于学区房、“鸡娃”的探讨和焦虑。对于后代成才的企盼与不计代价的付出,是一种文化传统吗?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生活在比较与压力之下?许纪霖: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儒家文化的传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解释,我这里举一个我的好朋友、知名人类学家阎云翔的解释。我们都知道,所谓近代化、现代化的核心标志,有一个是追求“个体化”——个人主义,个人从家庭网络中脱离出来。从文化的角度看,这和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理解有关。不同于西方人“孩子是上帝的礼物,我把他培养长大,再还给上帝,让他独立”的想法,中国文化里没有上帝,每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理解都放在血缘关系之上,以这个脉络来理解生命:父母辈没实现的愿望,儿子女儿可不可以实现?老一辈的遗憾,年轻人能不能补偿?所以中国的孩子属于家庭、血缘,承担了很多的期望,这种潜意识的文化很强烈:父母是奉献的、无私的,只要稍微有点良心,孩子就会有压力。这不能说好与不好,但它形成了中国文化自身的传统,只有放在这个文化背景里,才能理解它。南风窗:就像最近《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引发的集体感动一样。许纪霖:对。《你好,李焕英》这个电影一开始没人看好,但没想到现在如此大热。为什么?不能说仅仅是营销的好或者时机好,这背后我们恰恰可以看到,《你好,李焕英》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内心的愧疚感。中国人再怎么现代,他依然是中国人,个人的完整性无法由个人完成,他依然要在家庭关系的血脉相连里来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南风窗:每年在全国“两会”,几乎都会出现对“弘扬传统文化”的讨论。比如今年,有委员提议设定“成人节”,行古代成人礼,或规定以拱手礼取代握手礼等。你怎么看待这些讨论?它们可以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起到作用吗?许纪霖:我个人不太赞成用法的方式来创造一种新的礼仪。更好的方法,是通过社会的试点,让好的东西慢慢推广,而不是患上“法的膜拜症”,一切都交给法处理。法律是什么?法律背后是国家意志,但是除了国家意志以外,我们更需要社会的日常秩序,自发的日常文化秩序。(摘编自《对话许纪霖:把握传统需要建立文化自觉》《南风窗》2021年第7期)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访谈的背景是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的设立“汉服日”和政协委员建立“成人节”“拱手礼取代握手礼”等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提议。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许纪霖认为,古代人以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世界,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人们理解的“神秘力量”是一样的。C.在许纪霖看来,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的理解都放在血缘关系上,因此作为下一代,孩子身上就会承担很多期望,形成了生活的压力。D.《你好,李焕英》由不被看好到取得巨大成功,其中原因是电影反映的个体生命在家庭关系的血脉相连中体现的生命意义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议题在“两会”中频现,引发了人们对其十足关切,以及对其发展的思考,于是成为了这次访谈的主要话题。B.谈论中西方文化中人与神、人与天的关注差异,以及对后代培养的重视,都是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很好的角度C.许纪霖不同意动辄就将传统文化的一些礼仪形式用“法”来规定的做法,他认为好的东西可以慢慢扩大,而不是一切都交给法律。D.作为一次访谈,虽然文本的节选部分的几个片段逻辑关联不紧密,但也展示了许纪霖对访谈的话题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6.做好采访工作,需要记者具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引导被访谈者深入探讨问题的能力。《南风窗》记者在这次采访活动中有哪些可借鉴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B5.D6.①在对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上,首先有自己的看法,然后提出问题,体现了记者广泛的知识面。②从古代“孟母三迁”“孤儿寡母出人才”的传统文化故事,到现实生活中学区房、“鸡娃”,记者信手拈来,据此提问,将问题引向深入。③用热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善于抓住人们的关注点,能增强设问的现实意义。【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但是人们理解的‘神秘力量’是一样的”理解错误。中西方文化中对“神秘的力量”理解有差异,西方理解为“神”,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为“天”。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虽然文本的节选部分的几个片段逻辑关联不紧密”分析错误。文本节选的几个片段看似不很紧密,但都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认识展开的,是统一在这个话题的几个层面,所以说逻辑关联不紧密不恰当。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访谈技巧能力。首先,知识储备方面。依据“西方文化的核心关注神与人,中国文化的核心关注天与人。从文化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似乎都首先关心自己与“神秘力量”的关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类似的文化心理?”由此可知,《南风窗》记者在采访时首先对在对传统文化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向采访对象提出了问题,这充分说明《南风窗》记者有着广泛的知识储备。其次,引导谈话方面。一方面,依据“‘孟母三迁’‘孤儿寡母出人才’这样的传统文化故事,总会让人想到近来对于学区房、‘鸡娃’的探讨和焦虑。对于后代成才的企盼与不计代价的付出,是一种文化传统吗?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生活在比较与压力之下?”由此可知,记者从古代的传统文化故事谈起,接着引入到现实生活中的学区房、“鸡娃”等现实问题,记者在提问时,有历史到现实,衔接自然,逐步将问题引向深入;另一方面,依据“就像最近《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引发的集体感动一样”“对。《你好,李焕英》这个电影一开始没人看好,但没想到现在如此大热。为什么?不能说仅仅是营销的好或者时机好,这背后我们恰恰可以看到,《你好,李焕英》代表了很多年轻人内心的愧疚感。中国人再怎么现代,他依然是中国人,个人的完整性无法由个人完成,他依然要在家庭关系的血脉相连里来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可知,记者恰时引用热播的电影为例,这样能抓住人们的关注点,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时也能增强设问的现实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三个瘸子李娟我摔了一跤,两条腿都摔断了,得拄着拐走路。我妈愁眉苦脸地说:“这下怎么办啊,我们家有三个瘸子了……”半个月前,大狗赛虎和花花在房前屋后追着玩呢,结果一下子冲到了马路上。我们这里地大人少,司机开车都疯了一样的没顾忌,于是就一下子给撞飞了,左边的眼睛和左边前爪都撞坏了。赛虎十多天不吃东西。它每天不停地舔伤口,终于把左边前爪整个舔得脱落了下来,十分可怜。我妈给它做了厚厚的鞋子,里面塞了很多棉花,现在它可以用三条腿到处跑着找吃的东西了。但伤口处还是经常会烂,会发炎。另外一个瘸子是黄兔子。我们家有两只野兔子,一只发黄,一只发灰。于是就分别叫作“黄兔子”和“灰兔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黄兔子的腿是打兔子的人用狩猎的铁套子给夹折的。买回家后,我们舍不得宰了吃掉,就养在厨房里。黄兔子深深地掩藏着自己的伤口,深深地防备着。白天一点东西也不吃,一口水也不喝。但一到晚上,就开始闹腾了,两个家伙在笼子里兜着圈子很紧张地又跑又跳,一整个晚上扑扑通通不得安静。幸好兔子是不说话的,要不然动静更大。它们还总是喜欢从铁笼子最宽的缝隙处钻出去满屋子跑。于是我妹妹常常半夜起来逮兔子。但哪能逮得住啊,它那么机灵,只能跟在后面满屋子追。追到最后,兔子给追烦了,干脆又从缝隙处一头钻回笼子。我妹气坏了,大声嘟囔:“简直跟走大路一样!”言下之意:兔子也太瞧不起人了。兔子最喜欢嗑瓜子了。把整个脑袋埋在盆子里,窸窸窣窣、咔嗒咔嗒。我们的饭桌就在铁笼子旁边,一家人经常边吃饭边打量兔子。我妹说:“那天我看到兔子把盆弄翻了,然后用爪子耙来耙去,又把盆翻了回来。”我妈说:“这算什么,那天我还看到兔子把空盆子顶在头上玩。”我说:“这些都不算什么,那天我还看到一只兔子踩在另一只兔子肩膀上,站得笔直去够笼子顶上放着的一把芹菜……”我妹大叫:“真的?我怎么没看到?”我妈说:“天啦,这样的话居然还有人相信。”十天后,赛虎的伤口恶化……我们整天轮流守着它。还把村里唯一的兽医请到家里,但那个兽医只懂牛羊的病,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赛虎情绪低落,什么也不吃,半个月没有大小便。倒不是便秘,而是由于前爪坏了,一点儿也使不出劲来。它整天深深地护着断爪,大大的眼睛轻轻地看着我们。有时会安慰我们似的摇摇尾巴,意思大约是:“放心吧,我没事。”受伤后都快一个月了,它才终于第一次大便成功。到了第二天,就能一口气穿过雪地,自个儿走到商店那边去找我妈。第三天还去了两次。我们都高兴极了。虽然炎症在继续恶化,但看它精神这么好,还是觉得很有希望。兔子的伤则好得快多了,才过一个礼拜,就看到它能在笼子里到处蹦跳着找吃的了。当然,蹦跳得有些拖泥带水。兔子精神一恢复,啃起白菜帮子来真是毫不含糊,咔嚓咔嚓,爽快极了。至于我,我躺了一个多月,现在能靠双拐走路了。我坐车去县城。路途遥远,大雪覆盖的戈壁滩茫茫无边。一路上,双拐可招眼了。司机帮我安排了最好最暖和的位置,和老人们坐在一起。刚刚坐稳,后排座的一个老人拍我的胳膊。回头一看,他向我递过来两块钱。我还以为是刚才自己起身时从口袋里不小心掉出来的呢,连忙说“谢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这时,老人旁边的一个年轻人对我解释道:“他说你腿不好,就给你两块钱……”一下子大窘。满车的人都在看我,捏着这钱,跟捏着烧红的炭一样。我立刻还给他,不停地说:“谢谢!不用,太谢谢了!真的不用。谢谢,不用……”但他执意要给,旁边那些人也劝我收下。但杀了我也做不到这个。最后还是退还了。非常非常地感激不安。回到家后给我妈说起这事,她责怪我当时做得不对:“老人给的东西怎么能拒绝?哪怕是五毛钱也应该收下。”我们猜想,这难道是哈萨克族的礼性之一吗?不是怜悯,而是祝福。(节选自《阿勒泰的角落》)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人对兔子的行为进行了夸张的描述,妹妹却信以为真,这是因为受伤的黄兔子依然闹腾,此处暗含了家人对兔子的包容与喜爱。B.文章写母亲责怪“我”没有收老人钱,因为她认为老人给的东西必须要收下的,那可能代表着老人对晚辈的慈爱和祝福。C.本文采用插叙的方式,既说明了赛虎和黄兔子受伤的原因,又体现了西北异域的风土人情,使得文章内容充实,结构严密。D.本文属于叙事散文,采用总分结构,讲述了“三个瘸子”的故事,写的虽是平凡生活的点滴,却也有滋有味,引人入胜。8.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化的气息,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赏析。9.主题意蕴是指渗透在文学作品中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内涵,它让人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启示。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的主题意蕴。【答案】7.C8.①文章多用短句,语言口语化、生活化,质朴自然。如“一路上,双拐可招眼了”等,短句的使用贴近现实,口语化的表达,非常具有生活气息。②运用大量的拟声词,如“扑扑通通”“窸窸窣窣”“咔嗒咔嗒”“咔嚓咔嚓”,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兔子闹腾的生活场景,语言生活化。③整体上形成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轻松活泼,率真不做作。如“幸好兔子是不说话的,要不然动静更大”“哪能逮得住啊,它那么机灵,只能跟在后面满屋子追”等。9.①受伤严重的赛虎和被铁套子给夹伤的黄兔子努力生存的过程,充分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②家人们悉心照顾赛虎和黄兔子,体现了家人们对生命的善意与呵护;③司机与老人对我的照顾与关爱,凸显了人们善良与淳朴的心灵,礼赞了美好的人性。【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插叙”错,应为“补叙”。“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进另一件有关事件的叙述,而补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者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赛虎和黄兔子受伤的原因,应为补叙。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本题可以从文章的用词特点和语言风格两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文章中大量短句,并且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如“一路上,双拐可招眼了”“我家有两只野兔子,一只发黄,一只发灰”“兔子也太瞧不起人了”等,这些短句的使用贴近现实,语言质朴自然,非常具有生活气息。其次,文章大量运用拟声词,如“扑扑通通”,形象地描绘出兔子蹦跳的场景,“咔嚓咔嚓”则写出了兔子啃白菜帮子的精神劲儿。“窸窸窣窣”“咔嗒咔嗒”,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兔子的闹腾。诸如类此拟声词的使用,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语言充满生活化的气息。此外,本篇文章语言幽默率真,轻松活泼。作者刻意把生活写得有趣,如面对闹腾的兔子时,作者感慨“幸好兔子是不说话的”;“哪能逮得住啊,它那么机灵,只能跟在后面满屋子追”,身体健康的妹妹却只能“跟在后面满屋子追”受伤的兔子。这些语言都充满生活气息,让人忍俊不禁,使文章整体风格明快风趣。【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主题意蕴的能力。本文通过记叙大狗赛虎、黄兔子和我因意外变成瘸子而受到周围人细心呵护的生活小事,赞叹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赞美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与呵护,讴歌了淳朴善良的美好人性。“赛虎十多天不吃东西。它每天不停地舔伤口,终于把左边前爪整个舔得脱落了下来,十分可怜”“它整天深深地护着断爪,大大的眼睛轻轻地看着我们。有时会安慰我们似的摇摇尾巴,意思大约是:‘放心吧,我没事。’受伤后都快一个月了,它才终于第一次大便成功。”“黄兔子深深地掩藏着自己的伤口,深深地防备着。白天一点东西也不吃,一口水也不喝”“兔子的伤则好得快多了,才过一个礼拜,就看到它能在笼子里到处蹦跳着找吃的了。当然,蹦跳得有些拖泥带水”,受伤严重的赛虎和被铁套子给夹伤的黄兔子努力生存的过程,充分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我妈给它做了厚厚的鞋子,里面塞了很多棉花,现在它可以用三条腿到处跑着找吃的东西了。但伤口处还是经常会烂,会发炎”“黄兔子的腿是打兔子的人用狩猎的铁套子给夹折的。买回家后,我们舍不得宰了吃掉,就养在厨房里”,家人们悉心照顾赛虎和黄兔子,体现了家人们对生命的善意与呵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司机帮我安排了最好最暖和的位置,和老人们坐在一起。刚刚坐稳,后排座的一个老人拍我的胳膊。回头一看,他向我递过来两块钱”“他说你腿不好,就给你两块钱……”“我们猜想,这难道是哈萨克族的礼性之一吗?不是怜悯,而是祝福”,司机与老人对我的照顾与关爱,凸显了人们的善良与淳朴,礼赞了美好的人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大将军卫青将四将军出定襄,将军去病出代,各将五万骑。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青至幕北围单于,斩首万九千级,至阗颜山乃还。去病与左贤王战,斩获首虏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乃还。两军士死者数万人。前将军广、后将军食其皆后期。广自杀,食其赎死。秋九月,诏曰:“今京师虽未为丰年,山林、池泽之饶与民共之。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无令重困。吏民有振救饥民免其厄者,具举以闻。”元封元年冬十月,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匈奴詟焉。还,乃归甘泉。丁卯,帝崩于五柞宫。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作诗乐,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节选自《汉书·武帝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B.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C.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D.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西汉初年诸侯王国设置相国、丞相,景帝时改名相,为王国最高行政长官,位高于郡守,多由朝廷代置。B.赎,以财物或人身自由为代价求得减免刑罚。“赎死”是指赵食其通过“赎”的方式让朝廷减免了他的死罪。C.南越,也写作“南粤”,古代的地名,即今广东、广西一带;东瓯,是对分布在东南一带的东瓯部落的称呼。D.正,是每年的第一个月;朔,是每月初一。古代每一个新王朝在改朝换代时,也随之改定正朔,颁布新的历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武帝延揽人才,重视礼教。他在刚即位的建元元年,就下诏令让各方面的官员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并指出应运用礼乐来教化人民。B.汉武帝遣将出征,显武扬威。他派遣大将军卫青、将军霍去病分别从定襄郡、代郡出击匈奴,除李广和赵食其外都战功显赫,利于边境巩固。C.汉武帝关怀民生,思虑具体。面对江南地区的水涝之灾,他担忧江南百姓饥寒交迫,不能活命,便一边要求从巴蜀调运粮食,一边派人巡视。D.汉武帝雄才大略,继往开来。他兴办太学,设置郊祀,改订历法,颁布礼乐制度,文治显赫,即使是《诗》《书》中所称道的帝王也难与比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令礼官劝学,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2)吏民有振救饥民免其厄者,具举以闻。【答案】10.C11.D12.D13.(1)一定让礼官鼓励他们学习,发掘遗文,振兴礼制,以此作为天下人的先导。(2)(凡是)有赈济饥民免除其痛苦的官吏百姓,全都上报让我知道。【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汉朝继历代帝王的弊政而兴起,汉高祖澄清混乱,回复正常,文帝、景帝致力于休养人民,对于研习古事和礼节仪式的文治事业,还多有欠缺。汉武帝即位初期,就旗帜鲜明地废除先秦诸子之学,显扬儒家的《六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中,“稽古礼文”是做“事”的定语,所以中间不能断开,应在“事”后断开,排除B、D;“卓然”是“罢黜百家”的状语,所以应在“卓然”之前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随之改定正朔,颁布新的历法”错误。《汉书·贾谊传》:“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本文说汉武帝时期“改正朔”,显然不是每个王朝都在改朝换代时随之改正朔。实际上是汉朝建立时沿用秦代正朔,至汉武帝时才改。从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看,自汉武帝改用夏历,此后大约两千年间,基本上都用的是夏正。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即使是《诗》《书》中所称道的帝王也难与比肩”错误。由原文“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可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的前提是“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劝”,鼓励;“兴”,振兴;“先”,先导。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吏民有振救饥民免其厄者”,定语后置句,凡是有赈济饥民免除其痛苦的官吏百姓;“振”,通假,赈济;“厄”,痛苦;“举”,上报。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孝武皇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二个儿子。汉景帝去世。夏历正月二十七日,太子即皇帝位。建元元年(前140年)冬十月,诏令丞相、御史、各诸侯国的相,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夏季六月间,皇上下诏说:“听说教导人民要靠礼制,感化百姓要靠乐教。如今礼乐制度已被毁坏,我很担忧。所以广泛引进天下博闻之士,把他们都举荐到朝廷里来。一定让礼官鼓励他们学习,发掘遗文,振兴礼制,以此作为天下人的先导。太常应讨论给博士选送学生,推崇各地乡里的风化,以鼓励贤能之士。”丞相公孙弘奏请为博士设置弟子的数额,于是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大将军卫青率领四位将军从定襄郡出击,将军霍去病从代郡出击,各自带领五万骑兵。随后的步兵有几十万人。卫青进军到漠北包围了单于,斩首一万九千首级,直至阗颜山才回师。霍去病与左贤王交战,斩获敌人首级七万多。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刻石纪功之后才回师。以上两军战死者数万人。前将军李广、后将军赵食其都未能按期到达。李广自杀,赵食其赎罪免死。秋季九月间,下诏说:“如今京城地区虽然算不上丰年,而山林池泽的物产应与百姓共同享用。当前水涝之灾转移到江南地区,临近隆冬,我担忧江南的百姓饥寒交迫,不能活命。江南地区,采用以火烧耕种,以灌水来除草,正在调巴蜀粮食运往江陵,派博士中(中:人名,佚姓)等人分路巡视,通告所到之处,不要加重当地百姓的困苦。(凡是)有救济饥民免除其痛苦的官吏,全都上报让我知道。”元封元年冬十月间,下诏说:“南越、东瓯等地的反叛者都已伏罪,西蛮、北夷地区还很不和睦。我将巡视边境,挑选兵马,整顿军队,亲自执掌标志军权的节旄,设置十二部将军,亲自统帅军队。”到达朔方郡,来至黄河边。武帝统率十八万骑兵,旌旗相连,长达一千余里,威震匈奴,匈奴恐惧。武帝班师,便回到甘泉宫。(元后二年二月)十四日,武帝驾崩于五柞宫。史家评论说:汉朝继历代帝王的弊政而兴起,汉高祖澄清混乱,回复正常,文帝、景帝致力于休养人民,对于研习古事和礼节仪式的文治事业,还多有欠缺。汉武帝即位初期,就旗帜鲜明地废除先秦诸子之学,显扬儒家的《六经》。兴办太学,设置郊祀,改订历法,确定岁时,创作诗歌音乐,发布命令,颁布礼乐制度,光彩显赫,值得记述。以汉武帝这样的雄才大略,如不改变文帝、景帝时的谦恭俭朴来扶助他的人民,就是《诗》《书》上所称道的帝王也是不能超过他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晁补之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向西湖两处①,秋波一种,飞霭澄辉。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②。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③应倚平山栏槛,是醉翁饮处④。江雨霏霏。送孤鸿相接,今古眼中稀。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注】①东坡有“有田不归如江水”之诗句,曾指江水为誓,说自己置田后一定归隐家园。杭州、颍州,两地皆有西湖。②“僧老木兰非”脱胎于王播《题木兰院》诗:“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③“浮世危机”是化用苏东坡“早知富贵有危机”诗句。④欧阳修、苏东坡先后知扬州,饮于平山堂,都题过诗。14.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从东坡欲归隐而不得,表达了苏东坡宦海浮沉,也表现了词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强烈的思乡之情。B.“向西湖”三句,是说杭州、颍州两地皆有西湖,湖上或云雾飞动,或月光清澈,湖山胜境与心境相合。C.“又拥竹西歌吹”句,化用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其“拥”字体现东坡的知州身份。D.“浮世危机”一句,即是说富贵是危机,词人此处以“一笑”待之,似为达观,实则含有无可奈何之意。15.本词是和苏东坡的,词中表达了对苏东坡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4.B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同情。对“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的苏东坡未能实现早欲归隐的理想,只能多次遭贬的命运表示同情。②庆幸。东坡近年出知杭州,继知颍州,两地皆有西湖;湖上有飞霭澄辉,能享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之美景,亦算不幸之万幸了。③敬慕。苏公文章道德,是词人以为仪范的。此会一别,不知日后尚能追随否。表现出对苏东坡的敬慕与追随之诚意。【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湖山胜境与心境相合”欠妥,从前后词句的意思看,美景不一定与心境一致。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开篇从东坡早欲归隐而不得,展开词情。起首句意谓东坡早有“有田不归如江水”之誓,可惜天意未许其遽作“归去来兮”之赋。表达了对苏东坡未能实现自己早欲归隐的理想,只能多次遭贬的命运表示同情。“向西湖”三句,言东坡出知杭州,继知颍州,两地皆有西湖;湖虽两处,其为秋波媚妩则同,湖上有飞霭澄辉,并境光色。此处写湖山胜境,只以水光云影月色表之,语极凝炼。“又拥竹西歌吹”句化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杨州。”的“拥”字体现东坡的知州身份。能够在西湖边为官,赏湖上盛景,听扬州歌吹,也算不幸之万幸了。苏公文章道德,是词人以为仪范的,此会一别,不知日后尚能追随否。“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上句是说此前,下句是说今后,申临别之意,表膺服之心。倘再有幸相随左右,则“登临事,更可须惜,吹帽淋衣”,登山临水,风雨必从,表现出对苏东坡的敬慕与追随之诚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劝学》中,荀子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蟹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_______”,原因就在于“________________”。(3)诸葛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想法契合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理念。除此之外,《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重强调在执法时不应该有所偏爱,从而出现执法不同的情况。【答案】①.亦余心之所善兮②.虽九死其犹未悔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④.用心躁也⑤.不宜偏私⑥.使内外异法也【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未、鳝、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受教育评价指挥棒的影响,“智育第一”的观念在国人心中仍________________,深深地根植于许多教师、家长的头脑中。我们也倡导了多年,要解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弊病,因而收效甚微。青年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他们要面对各种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的冲击,要在各种价值观交错出现的社会生活面前决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迫切需要老师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面对分数决定前途命运的利害,学生学习的目的为考试,考试的目的为升学,升学的目的为将来找到好工作,其他的一切都靠边站,教育的育人功能被挤得无________________。现实提醒我们应切实把“育人”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促使教育________________()我们一定要让教育评价回归“育人”本位,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积重难返五花八门立足之地洗尽铅华B.根深蒂固形形色色立足之地返璞归真C.积重难返五花八门立锥之地返璞归真D.根深蒂固形形色色立锥之地洗尽铅华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教育评价是办学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决定着办学方向B.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观,教育评价是决定着办学方向,是办学的指挥棒C.什么样的教育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观,教育评价是办学的指挥棒,它决定着办学方向D.教育评价是办学的指挥棒,决定着办学方向,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观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也倡导了多年,要解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弊病,因而收效甚微。B.我们也倡导了多年,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弊病,因而收效甚微。C.我们也倡导了多年,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弊病,但收效甚微。D.我们也倡导了多年,要解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弊病,但收效甚微。【答案】17.B18.D19.C【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在此强调人们的观念不可改变,应用“根深蒂固”。第二空,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此处突出种类多,应用“形形色色”。第三空,立足之地:站脚的地方,也比喻容身的处所。立锥之地: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两成语比较,前者偏重“容身”,后者偏重地方小,此处强调“教育的育人功能被挤得”没有“容身之地”,应用“立足之地”。第四空,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洗尽铅华:洗掉伪装世俗的外表,不施粉黛,不藏心机,具有清新脱俗、淡雅如菊的气质。此处强调“把‘育人’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偏重恢复教育的本来的属性,应用“返璞归真”。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前文“现实提醒我们应切实把‘育人’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促使教育……”来看,强调的是“教育评价”的作用,下文用“教育评价是办学的指挥棒”衔接更恰当,排除BC;而“指挥棒”与“决定着办学方向”衔接更恰当,“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观”与后文“我们一定要让教育评价回归‘育人’本位……”衔接更恰当,排除A。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有两处语病:一、搭配不当,“解决……弊病”,可以改为“克服……弊病”,排除AD;二、不合逻辑,前后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故乡,是所有人魂牵梦萦的地方。矮墙断垣、柿子树、鸟窝……这些地方藏着多少人童年的记忆,而今,只能停留在岁月的深处。走出故乡容易,①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异地他乡,多少人把他乡聊当故乡,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念想也变成了一种奢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乡,②________________,出现在今人的梦幻里。“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痛楚,总会时时涌上心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境遇,大概常常出现;“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的场景,也会屡屡发生。那牵一动万的相思,不刻骨铭心,却历久弥坚。但是总还有一些东西可以慰藉人们因回不到从前而顿生悲凉的心灵,③________________。与书为友,以梦为马。书中自有安心处,梦里都是自由身!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21.排比句由几个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具有结构相同(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特点,请据此对文中画线句子所用的排比修辞进行简要的分析。【答案】20.①回归故土却难②停留在前人的咏唱里③那就是书和梦21.①结构上:这几个句子构成上都是前人的诗句+今人的表现,结构相似,句式整齐。②内容上:这段话运用古人的诗句以及今人的表现,抒发了人们对故乡的眷念之情,思接千载,天涯共悲,内容相关。③语气上:三句话都是运用气沉、声缓的语气朗读,语气相同。【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括号前面的句子是“走出故乡容易”,后文“生活在异地他乡,多少人把他乡聊当故乡……”是对人们回不去故乡的描述,因此这个括号应该填与前文内容相反,又能引起后文的句子。即“回归故土却难”之类的内容。第二处,本段后面的内容都是古人的诗句+今人的处境。根据本句“故乡,出现在今人的梦幻里”,可推断空处应该填写有关前人诗句的内容,如“停留在前人的吟唱里”“涌现在古人的诗句里”等。第三处,括号前面的句子是“总还有一些东西可以慰藉人们因回不到从前而顿生悲凉的心灵”,由此可推断,此处是对“一些东西”的具体描述。后文“与书为友,以梦为马。书中自有安心处,梦里都是自由身”,阐述了“书”与“梦”是如何慰藉人们悲凉的心灵的。综上所述,此处可填“那就是书和梦”之类的内容。【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暗含了答题的方向,学生需要从句子的结构、内容、语气三方面对画线的排比句进行分析。句子的结构,即句子的构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的痛楚,总会时时涌上心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境遇,大概常常出现;‘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的场景,也会屡屡发生”,本段里每个分句都是由前人的诗句+今人的表现构成的。从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是由定中做主语+状语+谓语构成,三个句子都是以前人的诗句及表达的情感做主语,以今人的境遇做谓语,结构相似,句式整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方面,三个句子借用古人的诗句,表达今人的情感,从而抒发浓浓的乡愁,这份乡愁由此跨越了时空,体现出天涯共悲的情感,内容上相互关联。语气指的是具体声音形式,本段三句话都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来表达远离家乡而难以归还的酸楚之情,语气相同。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这句名言。他强调广大青年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做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新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习近平总书的讲话内容,核心内容就是希望广大青年要敢做敢为,把理想变为现实;敢于做先锋,敢于创新;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讲话以名句引入,先理解引用句子“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意思,即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多远,他最终都能到达。接着谈有志向后的做法,“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成现实”,告诉青年先勇敢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阶梯式发展。“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说明行事中青年要有独立担当的意识。“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新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年懂得在追求志向时要有创新,才会有动力,有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这是青年立志要达到的目标,要达到的境界,不仅要为个人努力,青年还应具有奉献精神。此类作文想要写好,需要有大格局,大胸怀;有高远的目标,有大的境界,写出大气而昂扬的作文。行文中要体现“大我”,而非“小我”,要体现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和责任感。对“躺平”者和“佛系”者应该持否定的态度,对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表示肯定。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行文时,可以列举一些当代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的例子,这样文章更有说服力。此外,上述材料是针对青年来说的,这一身份正好契合当代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给予当代中学生更多的启示,让其多角度写作。立意:1.青年人要敢做敢为。2.青年人要有责任担当意识。3.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4.青年人要为理想努力拼搏。5.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光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重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2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山西省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7 16:09:21
页数:19
价格:¥5
大小:59.0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