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凉山州2021—2022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卷第Ⅰ卷阅读题(7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般地讲,关于分配正义研究的理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奠定的,依据他的基本观点,分配关涉两个紧密相关的因素,即物品以及应该获得物品的人,这集中表征为社会物品分配的基本观念,特别是关于“两种平等”的概念认定上。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相等,另一类为比值相等。”亚里士多德所认定的平等应该在“对等”的意义上来理解,也就是说,一个公民所应得的份额,要依据普遍性价值来衡量,贡献大则所得多、贡献小则所得少。由此可知,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决不能停留在“平等”的层面上来把握,唯有在“对等”的维度上才能够准确澄清,正是在此意义上,亚里士多德最早确定了分配正义研究的基本内涵和话语体系,进而开启了影响至今的应得分配理论。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人人都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物品,这不是社会慈善的表现,而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当代西方分配正义理论对“真正平等”的价值追求,以及对分配正义原则的多重设想,立足于西方社会成熟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这种分配正义理念有助于缓解按要素分配所引发的“马太效应”(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进而推进分配正义理论的当代实践。但当代分配正义理论所希冀的“真正平等”,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因为它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分配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从本质上而言,当代分配正义理论所声张的分配原则及其政策导向,根本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自身所导致的“两极分化”趋势。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劳动”成为社会物品分配的唯一根据,按劳分配方式排除了政治特权和资本要素所有权参与分配,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但对于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形态的中国社会而言,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依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心任务。实际上,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体制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毋庸置疑,中国语境下的按劳分配原则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塑造了劳动者在社会产品分配中的主人翁地位,创新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这集中体现为社会财富“创造与分配”主体同构化的发展态势。中国语境下的按要素分配原则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要素市场的规,范化认定和法治化保障,引导劳动、资本、技术以及管理等诸多要素成为财富分配的重要衡量指标。从社会分配的应得原则来说,只要某种社会要素参与了生产过程,有助于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就理应根据其贡献获得相应的财富分配份额,因而每一种要素都有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和分配的权利。概言之,中国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就要切实加强生产要素产权保护,并且从法律层面上保障各种社会要素参与投资、获得收益的基本权利,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享发展观,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所谓的“平等分配”,也完全不同于现代文明所称道的“慈善事业”,它是通过满足当下社会每一个人的现实需求,逐渐切近社会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机制,既要脱离行政权力的干涉和渗透,又要约束资本要素索取财富分配权限的扩张意向,进而让全体劳动者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实践进程。(摘编自颜景高《分配正义:应得视角的再反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亚里士多德最早确立了分配正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和话语体系,并一直影响至今。B.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理论基于对等的核心价值观,认为社会物品应按贡献大小分配。C.资本主义社会所声张的分配平等,由于其私有制自身的固有问题,根本无法实现。D.要保持我国当前经济的良性运转就必须逐步排除政治特权和资本要素所有权参与分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平等”与“对等”内涵出发,论述了亚里士多德分配正义理论的本质含义。B.对于不同制度下、不同历史阶段的分配制度,文章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加以了论证。C.对于生产要素是否参与收入分配,文章辩证地论证了现阶段参与分配的必要性。D.文章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机制,条理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应为坚持正义的原则追求“真正平等”分配社会物品,不需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B.当代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立足于西方社会成熟市场机制,这有助于解决按要素分配所引发“马太效应”。C.我国要坚持按劳分配,兼顾实行按要素分配,促进收入合理有序的分配,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D.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机制要尽量在脱离行政权力的干涉和渗透下约束资本要素参与财富分配,共享发展成果。【答案】1.D2.B3.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让我们从头开始讲起。宇宙如何而来?这显然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问题,但现在看来,它确,实有个发端。有些科学家将这称为大爆炸。不妨把这想象成一次光和物质(包含后来最终成为恒星和星系的亮物质以及一直未被人看见的暗物质)的大迸发。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物质和能量都始于一个温度达数万亿度的点,然后一切分崩离析,开始膨胀。这个伟大发现要部分归功于科学家埃德温·哈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加州南部的威尔逊山上,他利用一部一百英寸口径的望远镜研究夜空,试图确定我们的银河系是否是宇宙中唯一的一个星系。结果他不仅发现了宇宙中遍布各式各样的星系,而且他还确认了这些星系都在相互远离。在哈勃工作的基础上,现在科学家已经认识到,整个可观宇宙曾经比一颗沙粒还小,它从一个小点经过数十亿年的猛烈膨胀才成为现在的样子。宇宙是由膨胀而来的。然而,我们的宇宙中还存在另一种基本的作用力:将事物吸引到一起的力,我们称之为引力。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引力将一些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星系和恒星。膨胀与坍缩,这两种相对的动态过程在宇宙的诞生之初起着主导作用。宇宙的膨胀使得物质从发端时的小点相互远离,引力则使这些物质重新聚集到一起。我们现在知道,宇宙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发端至今,一直被这两种相对且富有创造性的动态过程塑造。这个双重的过程与生命的呼吸和血液运动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的肺部起伏翕张,我们的心脏跳动舒缩。借助这些基本的运动,我们才得以存在。可以说,我们的生命之所以可能,正是因为宇宙这种翕张的韵律。那么我们的一吸一呼、一舒一缩是时刻在反映我们宇宙大尺度上的动态过程吗?但有一点我们至少是确定的,正是由于宇宙的这一大“张”,生命和人类才得以出现,得以现在能在宇宙里面呼吸。在大爆炸之后几微秒内,宇宙生成了夸克和轻子等基本粒子,紧接着夸克结合形成了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在一片黏稠的等离子体中漫无目的地游荡。这时的宇宙几乎没有什么结构存在。这些量子之间会相互碰撞,发生互动,然后又分解开来,继续在瞬间与不同的伙伴碰撞上百万次。但现有的早期宇宙的数学模型告诉我们,即便只是在大爆炸之后几分钟后,更多的结构就已经开始出现。基本粒子之间开始形成稳定的关系。一个中子可能会与一个质子发生互动,并且它们不再分解开来,而是从此结合在了一起。起初,这些新的结合体很快会被其他粒子撞裂破坏。但随着宇宙继续膨胀和冷却,这些原始的双合体和三合体开始得以保留下来。宇宙正是在这样的结合和分解当中,不断演化出了越来越复杂的共同体。而这些简单的原子核就是最早一批存在于基本粒子当中的复杂共同体。不过有趣的是,所有的关系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便在这样的量子层次上也是如此。一个中子不是简单就能与一个质子相结合。为了相结合,中子和质子都不得不进行一番转变。它们各自丧失了部分质量,而这些质量变成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进了宇宙。以前可有谁能想象到这一点?谁能猜得到,创造一个量子共同体会要求粒子贡献出部分质量或者其创造会伴随着光的产生?,所以即便在诞生之初,我们的宇宙也是在不断创造关系。当然,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想象出与此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我们可以在理论上讨论另一种全然不同的宇宙,其中的粒子相互孤立,之间不存在相结合的关系。这样的一个宇宙将是一盘散沙,有的只是相互之间完全独立的不可计数的粒子。但在我们的可观宇宙中,各式各样的结合比比皆是。即便在诞生之初,宇宙就产生出了简单的原子核,并在这个过程中将大量的质量转变成了光。随着中子和质子聚变成第一批原子核,整个宇宙便充溢着这种新的辐射。总之,这样的结合处于物质的核心,也是一切的关键。(摘编自布莱恩·托马斯·斯怀默、玛丽·伊夫琳·塔克的《宇宙的历程》)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宇宙源于时间和空间、物质和能量在一个数万亿度的温度发生的分离和膨胀,有些科学家将这称为大爆炸。B.埃德温·哈勃发现宇宙中的星系在相互远离,这为科学家认识到整个可观宇宙是从一个小点膨胀而来的奠定了基础。C.中子和质子结合时释放的全部质量会以光的形式进入宇宙,这一认识以前的人们是难以想象的,是直至现在科学家才发现的。D.宇宙一直被膨胀与坍缩这两种动态过程塑造。如果没有坍缩,宇宙中的物质会不断远离,而无法形成星系和恒星。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阅读这篇文章,我们能知道夸克、轻子、中子、质子都属于基本粒子,而原子核是中子和质子的结合物,是基本粒子当中的复杂共同体。B.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准确、科学、简明、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宇宙的诞生以及光的形成过程,如“游荡”“伙伴”等词,生动形象。C.膨胀或坍缩的动态过程在宇宙的诞生之初起着主导作用。宇宙的膨胀使得物质从发端时的小点相互远离,引力则使这些物质重新聚集到起。D.为了说明膨胀、坍缩对宇宙的重要性,作者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与人的呼吸和血液运动作比较,使得说明形象生动,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6.文中画线句子中“这样结合”指的是什么?能够完成“这样的结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答案】4C5.C6.①“这样的结合”指的是中子与质子结合形成原子核。②之所以能完成这样的结合是因为宇宙中存在引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截土墙刘亮程我走的时候还年轻,二十来岁。不知我说过的话在以后多少年里有没有人偶尔提起,我做过的事会不会一年一年地影响着村里的人。现在看来,我留在这个村庄里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是打了这堵歪扭的土院墙。那一年四弟十一岁,三弟十三岁,我十五岁。原以为父亲会带着我们打那堵墙。他栽好梯子,椽子并排绑起来,后退了几步,斜眼瞄了几下,过来在一边架子上跺了两脚,往槽子里扔了几锨土,然后扛着锨下地去了。父亲把这件活扔给我们兄弟仨了。我提夯,三弟、四弟上土。一堵新墙就在那个上午缓慢费力地向上升起。那是我们第一次打墙,但经常看大人们打墙,所以不用父亲教就知道怎样往上移椽子,怎样把椽头用绳绑住,再用一个木棍把绳绞紧别老实。我们劲太小,砸两下夯就得抱着夯把喘三口气。我们担心自己劲小,夯不结实,所以每一处都多夯几次,结果这堵墙打得过于结实,以致多少年后其他院墙早倒塌了,这堵墙还好端端站着,墙体被一场一场的风刮磨得光光溜溜,像岩石一样。只是墙中间那个窟窿,比以前大多了,能钻过一条狗。这个窟窿是我和三弟挖的,当时只有锨头大,半墙深。为找一把小斧头我们在刚打好的墙上挖了一个洞。墙打到一米多高,再填一层土就可以封顶时,那把小斧头不见了。“会不会打到墙里去了?”我望着三弟。“刚才不是你拿着吗?快想想放到哪了?”三弟瞪着四弟。四弟坐在土堆上,已经累得没动说话。眼睛望着墙,愣望了一阵,站起来,捡个木棍踮起脚尖在墙中间画了一个斧头形状。我和三弟你一锹我一锨,挖到墙中间时,看见那把小斧头平躺在墙体里,像是睡着了似的。斧头掏出后留下的那个窟窿,我们用湿土塞住,用手按瓷。可是土一干边缘便裂开很宽的缝隙,没过多久便脱落下来。我们再没去管它,又过了许久,也许是一两年,那个窟窿竟通了,变成一个洞。三弟说是猫挖通的,有一次他看见黑猫趴在这个窟窿上挖土。我说不是,肯定是风刮通的。我第一次扒在这个洞口朝外望时,一股西风猛窜进来,水桶那么粗的一股风,夹带着土。其他的风正张狂地翻过院墙,顷刻间满院子是风,树疯狂地摇动,筐在地上滚,一件蓝衣服飘起来,袖子伸开,像个半截身子的人飞在天上。我贴着墙,挨着那个洞站着。风吹过它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像一个人鼓圆了嘴朝远处喊。夜里刮风时这个声音很吓人。像在喊人的魂,听着听着人便走进一场遥远的大风里。后来我用一墩骆驼刺把它塞住,根朝里,刺朝外,还在上面糊了两锨泥,刮风时那种声音就没有了。我们搬家那天看见院墙上蹲着坐着好些人,才突然觉得这个院,子再不是我们的了,那些院墙再也阻挡不住什么,人都爬到墙头上了。我们在的时候从没有哪个外人敢爬上院墙。从它上面翻进翻出的,只有风。在它头上落脚,身上栖息的只有鸟和蜻蜓。现在那些蜻蜓依旧趴在墙上晒太阳,一动不动。它们不知道打这堵墙的人回来了。如果没有这堵墙,没有二十年前那一天的劳动,这个地方可能会长几棵树、一些杂草,也可能光秃秃,啥也没有。如果我乘黑把这堵墙移走,明天蜻蜓会不会飞来,一动不动,趴在空气上。如果我收回二十年前那一天(那许多年)的劳动,从这个村庄里抽掉我亲手给予它的那部分——韩三家盖厨房时我帮忙垒的两层土块抹的一片墙泥,冯七家上屋梁时我从下面抬举的一把力气,我砍倒或栽植的树,踏平或踩成坑的那段路,我收割的那片麦地,乘夜从远处引来的一渠水,我说过的话,拴在门边柱子上的狗,我吸进和呼出的气,割草喂饱的羊和牛黄沙梁会不会变成另一个样子。或许已经有人,从黄沙梁抽走了他们给予它的那部分。有的房子倒了,有的路不再通向一个地方,田野重新荒芜,树消失或死掉。有的墙上出现豁口和洞,说明有人将他们垒筑的那部分抽走了。其他人的劳动残立在风雨中。更多的人,没有来得及从黄沙梁收回他们的劳动。或许他们忘记了,或许黄沙梁忘记了他们。过去千百年后,大地上许多东西都会无人认领。(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取年少时打墙的一段经历,故事情节简单,描写过程简略,但却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倾注了他们的热爱,是他们生命的记忆。B.父亲把打墙这件活扔给我们兄弟仨,是因为在父亲心中,我们都已经长大,可以独立做事了,对我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生活历练,更是一种生命的捶打。C.文中三处加点“如果”,通过假设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曾经打过这截土墙感到很庆幸传达出对劳动、对过去乃至对生活意义的思考。D.文章倒数第二段所讲述的内容是乡村在历史的变迁中出现的正常情况,作者在客观的叙述中带有强烈的反思意识。8.文中画线处作者对“风”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倾注了他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9.作者为什么说“打了这堵歪扭的土院墙”是“我留在这个村庄里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请简要分析。【答案】7.A8.①画线句以风为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②突出了“我”曾生活的村庄风大而狂的特点;③作者借风的描写,抒发了“我”对曾生活的村庄的特殊情感。9.①因为这是多年回乡之后,唯一可以看到的当年的生活痕迹,是“我”与乡村的情感纽带;②,因为这是年少时第一次倾注全部心血的“作品”,这里有我们兄弟三人与自然最亲密的生命体验;③因为这是历经岁月之后,土院墙给了“我”对自然生命最深刻的领悟。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黄干字直卿,福州闽县人。父瑀,在高宗时为监察御史,以笃行直道著闻。瑀没,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熹病革,以深衣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讣闻,干持心丧三年。时韩侂胄方谋用兵,吴猎帅湖北,将赴镇,访以兵事。干曰:“闻议者谓今天下欲为大举深入之谋,果尔草草,必败。”猎雅敬干名德,辟为荆湖北路安抚司激赏酒库,事有未当,干必输忠款力争。江西提举赵希怿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寻知汉阳军,值岁饥,籴客米、发常平以振。制置司下令,欲移本军之粟而禁其籴,干报以乞候干罢然后施行,荒政具举。旁郡饥民辐凑,惠抚均一,春暖愿归者给之粮,不愿者结庐居之,民大感悦。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祜观。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是岁大旱,干祈辄雨。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逾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亹亹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节选自《宋史·黄干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B.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C.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D.寻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安庆去光山不远/民情震恐/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丧,古时老师去世,弟子不着丧服而心存哀悼,有如守丧,文中指黄干对朱熹执心丧之礼。B.常平,古代调节米价之法,谷贱时增价籴入,贵则低价卖出,文中指为调节米价所建“常平仓”。C.庠序,商称“庠”,周称“序”,文中泛指学校教育,与《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中“庠序”义同。D.观,初指宫廷中高大的楼台,文中指宋代官员老病者或因故自请者,享受其俸禄所住的道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干师承贤哲,备受恩师倚重。黄干师从理学大家朱熹,朱熹不但指点他入仕为官,更在病重时将自己平日所穿深衣和撰写的书稿交付于他,对他寄予殷切期望。B.黄干眼光独到,对时局有远见。韩侂胄谋划举兵北伐,黄干却认为草率出兵,必将失败,这一见解也与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看法不谋而合。C.黄干为政有方,政绩较为突出。在临川时他劝百姓卖粮、捕蝗虫以抗旱灾;汉阳遭灾时他大胆赈灾,极力垦荒;主持修筑的安庆城池,历经战乱和大水都安然无恙。D.黄干为政之外,不忘弘扬理学。在汉阳时,他修造房屋为四方来访士人提供住所,为理学的四大名家修建祠堂;归乡后仍不辞辛苦为弟子以及远方之士讲论经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2)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答案】10.C11.C12.C13.(1)改任新淦县令,官吏百姓熟知他在临川县的政绩,都十分高兴,(他)没下命令而政令就施行了。(2)百姓都感激黄干,互相对对方说:“不被敌寇摧残,不被大水淹没,让你活下来的是黄父母官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寄满子权①王令楼前暮霭暗平林,楼上人愁意思深。未必薄云能作雨,从来秋日自多阴。三年客梦迷归路,一夜西风老壮心。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②先断泪盈琴。【注释】①满子权:为王今少年时的至友,两人皆有治国安民之志。②直弦:琴的主弦。旧时以琴弦断绝,比喻失去知音。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前句点明地点和时间,后句写此时此境诗人的思绪,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摄全诗。B.颔联即景抒情,薄云未必降雨,秋日从来多阴,说明诗人对人生的清醒认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悲。C.颈联叙写诗人和朋友的境况,以“三年”表明迷归之久,以“一夜”突出心老之疾。D.本首诗语极沉重,所选意象如“暮霭”“平林”“薄云”“秋日”均含有萧瑟凄凉之感。15.首联诗人写道“楼上人愁意思深”,诗句中的“意思深”包含哪些深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羁旅他乡的凄凉。诗人漂泊他乡多年,难以归去,迷失了归家的路,抒发了自己独在异乡的无奈、凄凉。②壮志难酬的苦闷。西风一夜,壮心已老,面对无可奈何的处境,诗人深陷怀才不遇的哀怨苦闷。③知音难遇的悲慨。尾联用俞伯牙钟子期的典故,写出知音远去,无人理解的处境,表达出内心的悲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在易水送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前而为歌,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沁园春·长沙》中回忆同学年少时,意气风发强劲有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动物侧面烘托诗人害怕打破康桥宁静的这种心情。【答案】①.风萧萧兮易水寒②.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③.书生意气④.挥斥方遒⑤.夏虫也为我沉默⑥.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第Ⅱ卷语言表达(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B.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C.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D.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D.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B.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C.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D.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答案】17.D18.A19.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对于教育惩戒的概念,①。《规则》同时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厘清了惩戒与体罚之间的边界。教师在实施惩戒时,②,父母、社会各方面也不宜跨越这一边界对教师实行的正常惩戒加以质疑或干扰,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惩戒的教育效能。《规则》明晰了惩戒的分寸,为各方面就教育惩戒达成共识奠定了基础,必将大大减少家长、公众以及社会对教育惩戒的歧义及争议。③,该负责人指出,高校学生已有《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予以规范,而学前幼儿认知和行为控制能力较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身心发展存在障碍,都不适宜实施教育惩成,因此《规则》将教育惩戒的实施范围限定在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20.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根据上面文段,请简要概括三条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目的。要求:每条不超过13个字。【答案】20.①《规则》进行了定义②要严守这一边界③关于《规则》的适用范围21.①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②厘清惩戒与体罚之间的边界。③规定教育惩戒的实施范围。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在2021年国庆特别节目《中国梦,祖国颂》微电影——《青年之美,国之栋梁》中,尼格买提这样讲述:如果能问未来的自己一个问题,你想问,你现在在哪里?你有没有成为一名老师,我画的宇宙飞船你设计出来了吗……小的时候,我常常在想,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青春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当我从青涩走向成熟,从校园走向大千世界,我终于明白了,青春是一场奔赴,奔赴属于你所热爱的,把握每一刻属于你的时光,奔赴你所向往的,闪耀每一个属于你的舞台。奔赴祖国所需要的,绽放每一朵,属于你的青春之花。如果我能对小时候的自己有所回应,我想告诉他,我在这里,在每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里,生逢盛世,使命在肩,逐梦青春,不负少年。年青的我们,正从青涩的少年走向成熟的青年,将来的我们,必将承担国之建设的重任。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读了以上内容,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以“青春之美,逐梦飞翔”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1 22:27:45 页数:11
价格:¥5 大小:44.9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