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x页;答题卡共x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展旅游业,游客云集。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乐、书、数、兵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竹简操了。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中国最早的书。“韦编三绝”里的“编”,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的。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再说乐,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等。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筹”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见“筹”的重要。兵指的是战争,战争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高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的词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势如破竹”、“竹节松贞”、“青梅竹马”等。文人墨客的诗文书画,好多以竹为题材。刘禹锡的“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白居易的“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都是咏竹的佳句。郑板桥则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中“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的诗和画堪称“双绝”。如今,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比比皆是。带“竹”、“筠”、“汉卿(汗青)”等字眼的人名更是无法统计,关汉卿用戏剧为民请命而千古流芳,张汉卿以兵谏救国而青史留名。陶渊明笔下的“良田美池桑竹”,是世外桃源的自然特征。“竹林七贤”竹林中饮酒赋诗吹管潇洒一生。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难怪观世音菩萨的对联也用了“碧莲台上主,紫竹林中仙”。(选自郑德忱《中华竹》)1.下列关于“中华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远离竹林的北方,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B.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学、音乐、书法、建筑等各个方面。在古代,甚至战争都离不开竹子。C.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应用。赵州桥就是古人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D.带“竹”字的成语非常多,现代社会,以竹为题材、背景的文学作品、绘画、工艺品、编织品、装饰物也比比皆是。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一会儿都离不开竹子的。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可见,竹子的使用地域很广B.古代的诗书、音乐、书法、算数、战争都和竹子有关。在现代,竹子也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C.古代战争用到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现代的竞技体育有好多项目来自竹,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D.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部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而且这些场所有时也通过对联来表达对竹子的推崇,可见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一项是()A.竹子在南方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很重要。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竹林、竹楼和竹产品被加以利用开展旅游业。B.中国最早的书,便是用竹片穿成的竹简。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用牛皮绳等物把竹简编在一起的竹简书。C.文人墨客以竹为题材的诗文书画有很多,郑板桥终其一生以画竹为乐趣,他的《竹石图》堪称诗画“双绝”。D.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所以说,古代的书法更离不开竹。【答案】1.C 2.D 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不合文意,根据第2段“在古代建筑中,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可知,指出赵州桥是为了举例说明“竹在古代建筑中也有应用”。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根据文末提到的“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大多选址于竹林,他们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可知,该项的“都选址于竹林”说法绝对,原文是“大多选址于竹林”;“都以竹自省、自悟、自喻”说法不准确,原文是“都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可见竹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高”说法不准确,儒、释、道中人并不一定都是文人。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文本开头说“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可知该项的“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说法有误。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潘建伟:对科学葆有原始的好奇2018年8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的一个标志。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但是,我第一次真正记住潘建伟却是缘于他在一次演讲中讲的一个故事,“我曾到阿尔卑斯山大峡谷去游历,一个80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太太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是我做量子物理的。老太太问,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我说是量子信息、量子态隐形传输。万万没想到,老太太说:‘我读过你在《自然》杂志发表的那篇文章。’”他感慨,这位80多岁的老太太,仍然处于兴趣驱动自己研读艰涩难懂的科学期刊的阶段,这是一种天生的好奇心驱使。1970年3月,潘建伟出生在浙江东阳。小时候父母重视对他兴趣的培养,从不限制他做什么,他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高考时,潘建伟本有机会被保送到浙江大学读当时的热门专业。“如果接受保送,可能就无法继续我的物理梦了。”1987年,潘建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在大学里,他不太起眼:“当时班上高考状元就有7个,同学们的素质都很高,我从同学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不过,潘建伟仍然和儿时一样钻研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当时,他就对量子叠加态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搞明白量子叠加态的问题,潘建伟开始学习量子力学。他曾经对中科大的老校长朱清时说:只要是什么时候能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死,没有问题的。1996年,潘建伟决定出国继续攻读博士,一开始,潘建伟选的导师是一位诺奖得主,年纪比较大了,跟着他读博士,肯定对未来的就业有帮助。可经过一番比较,潘建伟最终选择的却是这位诺奖得主的弟子塞林格教授。当时,塞林格教授还只是普通教授,但潘建伟认为他学识渊博,在新兴学科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不能为了出国而出国,而是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来。”如今,塞林格教授已成为奥地利科学院的院长。他第一次见到导师塞林格
教授时,这位导师问道:“你的梦想是什么?”潘建伟脱口而出:“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在导师的引领下,潘建伟开始在量子通讯领域领跑。2001年,潘建伟在中科大负责组建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他看到来之不易的实验室,心想:“过去,我们在科研领域常常扮演追随者和模仿者的角色,研究方向的选定、科研项目的设立都先要看看国际上有没有人做过。量子信息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我们必须学会和习惯做领跑者和引领者。”从2003年开始,潘建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次创造世界首次。在国外媒体眼里,这个中国学者,简直创造了奇迹。谈到获得的众多奖项时潘建伟却说:科学的成就不需要奖来肯定。对潘建伟自己来说他对物理学的钻研跟这些奖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来自于最初的好奇。他最喜欢的生活状态是思考问题,在思考到最苦难的时候去林间散步。他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捡掉落在地上的树枝来闻,在这种和自然近距离接触的状态下,他仿佛感觉这是人类最初的状态,和自然没有隔阂,融为一体,这也是物理学的追求。在德国留学的时候,他还喜欢在田野里挖野菜,回家做给妻子和女儿吃。这个中科院院士在家人眼里是一个野菜大厨,也许,正是保持着这样的初心和对自然的最初的好奇,潘建伟才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量子物理学家。而对你我这样平凡的中国人来说,我们所缺的不是少学了多少个物理学定理,我们所缺的是在日复一日的应试教育的课堂上被磨灭掉的对世界最初的好奇。(摘编自《中国财经报》《中国科技》)相关链接:①“感动中国”对潘建伟的颁奖词:“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与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②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潘和他的同事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而也使整个中国——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潘建伟小时候父母重视对他兴趣的培养,从不限制他做什么,这使他在人生的重要节点常能以兴趣为出发点做出选择。B.潘建伟非常崇拜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坚定了他研究物理的决心,而且爱因斯坦的散文优美深刻,在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C.潘建伟认为科研不能一味地追随和模仿,面对一个全新的学科时,必须学会和习惯做领跑者和引路人。D.经过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潘建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次创造世界首次,使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占据一席之地。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墨子号”升空是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的一个标志,也是潘建伟领跑量子通讯领域的表现,外国媒体认为这是一个奇迹。B.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仍然处于兴趣驱动自己研读艰涩难懂的科学期刊的阶段,对此潘建伟心生感慨,认为这是一种天生的好奇心驱使。C.潘建伟为了搞明白量子叠加态的问题开始学习量子力学,因为他一直就对量子叠加态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为此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D.潘建伟选当时只是普通教授的塞林格做导师,是因为塞林格在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6.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潘建伟在他的生命中一直葆有“原始的好奇”,这种“原始的好奇”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分析。【答案】4.B 5.B 6.①影响了他的专业选择。对物理保有“原始的好奇”,他才放弃保送的热门专业,考上科大物理系,后来选择学习量子力学,研究量子叠加态问题,也是出于这种对物理保有“原始的好奇”。
②影响了他的导师选择。保持初心,放弃名师,选择普通但专业有潜力的塞林格认为“不能为了出国而出国,而是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来。”③影响了他的专业研究。正是保持着对科学原始的好奇,潘建伟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专注于物理研究,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物理学家。④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对自然保有最初的好奇,他才能拥有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状态——人类最初的状态,和自然没有隔阂,融为一体。【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潘建伟非常崇拜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坚定了他研究物理的决心”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从他身上感受到的魅力,这坚定了他研究物理的决心,选项表述因果倒置,应该是喜欢爱因斯坦,所以坚定了潘建伟研究物理的决心。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墨子号’升空是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一个标志……外国媒体认为这是一个奇迹”说法错误。依据原文“从2003年开始,潘建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次创造世界首次。在国外媒体眼里,这个中国学者,简直创造了奇迹”可知,外国媒体认为是奇迹的,是潘建伟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艳的研究成果,多次创造世界首次,并不是“墨子号”升空这一事件。C.“一直”无中生有,“认为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理解不当。依据原文“当时,他就对量子叠加态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搞明白量子叠加态的问题,潘建伟开始学习量子力学”和“只要是什么时候能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搞明白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死”可知,文中并未提及“一直就对量子叠加态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我马上就可以死”是表现搞明白量子纠缠意义重大,不是为它献出生命在所不惜的意思,表义内涵不同。D.“是因为塞林格在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塞林格教授还只是普通教授,但潘建伟认为他学识渊博,在新兴学科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可知,不仅仅是因为“塞林格在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还有“学识渊博”的因素。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原文“高考时,潘建伟本有机会被保送到浙江大学读当时的热门专业。‘如果接受保送,可能就无法继续我的物理梦了。’1987年,潘建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可知,潘建伟本对物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高考专业的选择上,他放弃保送的热门专业,考上科大物理系,选择学习量子力学,研究量子叠加态问题,正是出于从小对物理的好奇与热爱,这种“原始的好奇”影响了他的专业选择;依据原文“一开始,潘建伟选的导师是一位诺奖得主,年纪比较大了,跟着他读博士,肯定对未来的就业有帮助。可经过一番比较,潘建伟最终选择的却是这位诺奖得主的弟子塞林格教授。当时,塞林格教授还只是普通
教授,但潘建伟认为他学识渊博,在新兴学科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可知,在导师的选择上,他放弃名师,选择普通但专业有潜力的塞林格,因为他认为塞林格在新兴学科量子力学方面潜力更大,更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回来。他对量子力学的“原始的好奇”,使他放弃未来就业宽广的条件,保持初心,这种“原始的好奇”影响了他的导师选择;依据原文“科学成就不需要奖来肯定。对潘建伟自己来说他对物理学的钻研跟这些奖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来自于最初的好奇”可知,他对于物理学的钻研,完全是出去对物理学最初的喜爱和好奇,与奖项无关,正是保持着对科学原始的好奇,他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专注于物理研究,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物理学家。这种“原始的好奇”影响了他的专业研究;依据原文“这个中科院院士在家人眼里是一个野菜大厨,也许,正是保持着这样的初心和对自然的最初的好奇,潘建伟才得以成为中国最好的量子物理学家”可知,潘建伟本对自然保有最初的好奇心,他才能拥有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状态,和自然没有隔阂,融为一体,是人类最初的状态,这种“原始的好奇”影响了他的个人生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江南雨巷董滇宁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得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尤为澄净。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可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江南雨巷,使人读后产生无限的遐想。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浓烈的抒情意境。C.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写人去楼空。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D.文章第⑨段,作者以写现实的嘈杂与躁动来写江南小巷在尘世中也受到干扰而变得物是人非,表达作者的失望之情。8.江南雨巷的特点有哪些?它给人什么感觉?9.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7.D 8.(1)幽雅恬静、古老生动。(2)引人遐想、恍如隔世、多情。 9.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手法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主要手法是象征,象征诗人美好理想,同时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解析】【7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D项,“表达作者的失望之情”分析有误。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故选D项。【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作品形象特点。本题解答时可先通读全文,筛选出描写江南雨巷的句子,再概括出雨巷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文中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空气中浸透着静邀”,“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市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根据这些信息可概括出雨巷幽雅、恬静、优美、古老、纯朴、生动等特点。能体现出雨巷给人的感受的句子,如“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些显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若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等,根据这些信息,可概括出雨巷给人的感受为引人迟想优如网世、多情等。【9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类文本的表达技巧。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本题以对比阅读的方式考查对文章手法的理解。解答时可先结合上下文分析本文写“蓝衣少女”用了什么手法,再回忆《雨巷》中作者写“丁香样的姑娘”用了什么手法就可以了。第五节“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手法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眨眼间,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形象,主要是借用这样一个美好的形象,象征诗人美好理想,但又距离现实太遥远,很难实现。是运用了象征手法。二、古诗文阅读(3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洲。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之虏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选自《杨烈妇传》)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掠其玉帛 掠:抢劫。B.侃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C.不如亟去 亟:赶快。D.则人谁肯固矣 固:坚固。11.下列选项中对原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B.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C.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D.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12.下列选项中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城县令李侃面对叛军的凌厉攻势束手无策,打算弃城逃跑,所幸其妻杨氏深明大义,及时劝阻。B.杨氏认为项城虽兵力单薄,但是若发动民众与敌人誓死一搏,项城保卫战一定能取得胜利。C.杨氏对项城的官员和百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地作了战前动员,并以身作则,临阵督战。D.由于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再加上叛军首领中箭身亡,项城军民奇迹般地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答案】10.D 11.D 12.C 13.(1)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府库里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物,百姓都成了他们的战士了。(2)(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啊。【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固:坚固”错误。固:坚持,固守。句意:那么谁肯固守阵地呢。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项城是个小县城,没有长戟劲弩这样的精良武器,也没有高城深沟这样的坚固城防。叛军气焰嚣张,企图一举吞灭项城,于是那些首领们率领着他们的士兵企图越墙而下。“项城”与“小邑也”是判断句的两个部分,中间断开,排除B;“长戟劲弩”与“高城深沟”是并列短语,中间要断开,排除A;“焉”是助词,用在句尾加强语气,其后断开,排除C。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杨氏……以身作则,临阵督战”张冠李戴。率军登城抵抗的是李侃。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为……所”表被动;“仓廪”,粮仓里储藏的粮食;“积”,积蓄。(2)“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到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抓捕这里的男女百姓,到陈州去会合。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令,叛军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尽了你应尽的职责。假如您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如果不能守住项城,县城就会被叛军占领,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了叛军的储蓄,府库里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物,百姓都成了他们的战士了,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叛军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用重赏的办法来使百姓成为敢于拼死的勇士,事情一定能够成功。于是把县衙差吏和百姓召集到县府庭院里。杨氏说: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这样,但是任期满后就要离职而去,不像县衙差吏和百姓那样。差吏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一起献出生命来守卫自己的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军的俘虏呢?大家都流泪答了,(答应一起死守县城)。募集到数百人,李侃率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煮饭给他们吃,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分配公平。杨氏让李侃对敌人喊话说:“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会全力守城战死。即使得到了我们的城池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威风,不如赶快离开,否则白白地失利,没有任何好处!”叛军都笑了。这时有飞箭射中李侃的手臂,李侃因受伤而回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肯固守阵地呢!与他们一起死在城头上,不是要胜过死在家里吗?”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个小县城,没有长戟劲弩这样的精良武器,也没有高城深沟这样的坚固城防。叛军气焰嚣张,企图一举吞灭项城,于是那些首领们率领着他们的士兵企图越墙而下。叛军失势,于是都逃散了。项城的人没有一个伤亡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吴文英②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14.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B.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C.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D.“秋色”“雁声”和“斜阳”常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表达人生感慨的意象,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1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
【答案】14.A 15.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所见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③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词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A.“中秋节”表述错误,应为“中元节”。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山远翠眉长”,将寒山的山气比喻成“翠眉”,描绘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展现出一幅登高望远的美景。“菊花清瘦杜秋娘”的意思是“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词人以人拟菊,用“杜秋娘”来写菊花,表现出菊花的婀娜多姿、楚楚动人;此外菊花虽美,却“清瘦”,联系注释②可知,寄寓了作者的羁旅之愁。词的上片点出九月九日,登山饮酒,朋友宴集的情景,既写了“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同时“凄凉”“清瘦”等词语,渲染出词人内心悲郁的心绪,而且词的下片主要抒发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后的愁情。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以景写情。“一年”一句,直叙去吴见山家饮酒。“秋色”两句,写自己心中抑郁,愁闷的原因。“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所谓触景生情也。这二韵与词题相应。“愁几许”,只设问不作答,把读者视线引向惨淡的斜阳残照的画面,以景结情,一切尽在不言中。16.根据题干要求,填写相关的诗句。(1)《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荆轲刺秦王》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③.不在沉默中爆发 ④.就在沉默中灭亡 ⑤.不义而富且贵 ⑥.于我如浮云 ⑦.复为慷慨羽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写法,“竞”“侯”“爆”“浮”。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17.根据书本和本段文字,下列选项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麾下huī 菲薄fěi 谄媚chǎn 陨身不恤yǔnB.崛起jué 浸渍zì 青荇xìng 自怨自艾aìC.滞后chì 杯杓sháo 骨髓suí 安步当车dàngD.巷道hàng 发酵jiào 脚踝huái 利益攸关yōu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20.文中加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答案】17.D 18.C 19.D 20.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A.“陨身不恤yǔn”的“陨”应为“殒”B.“自怨自艾aì”的“aì”应读为“yì”
C.“滞后chì”的“chì”应读为“zhì”;“骨髓suí”的“suí”应读为“suǐ”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A、B、D。并且“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修饰“行业”,用“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用“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及时定制”等内容分析,用“迫在眉睫”。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结合“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分析,用“一目了然”。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句话有两处语病: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排除A项;其二,“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故选B。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①_________,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②_________,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③_________,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答案】 ①.记忆力已经开始减退/开始出现记忆障碍 ②.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 ③.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明显提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上文有“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的引领,下文有“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改善的对象应为“记忆力”;前文又有“即使进入老年阶段”的表述,所以填入此处的句子应与老年人的记忆力情况有关,故此处可填写“记忆力已经开始减退/开始出现记忆障碍”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结合上文“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和下文“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分析可知,“这两组人”应指上文所说的“30名被试人员”,故此处可填写“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结合下文“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分析,“而”表转折,可推断内容上应和上文是相对的,也就是“有氧运动组的成绩”相对较好,故此处可填写“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捉高”之类的内容。22.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题目: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①__________”(两个字);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②________”;甚至还可用“③__________”这样的句子来表达。【答案】 ①.(示例)败北、折戟 ②.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 ③.冲击冠军的努力付之东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根据题中要求可知,“讲究措辞”指在不同场合中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所谓的“文雅”“形象”指的是“有文化意蕴”“形象生动”。本题要求讲究措辞文雅,需要选择文雅的书面语来表达。第一处语境要求写决赛失败的文雅的词语,如用两个字,可以用“败北”或者“折戟”。败北:打败仗。折戟:形容失败惨。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铩羽而归”“屈居亚军”“饮恨赛场”等。铩羽而归: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不光彩地返回。用以形容失败归来。屈居亚军:屈居,指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达到或取得应有条件的状态,居于亚军,说明没有夺冠。“饮恨赛场”的“恨”,是“遗憾”的意思,在赛场感到非常遗憾,就是说输了,非常遗憾地失败了。如用“句子来表达”,也就是说付出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没有成功,可以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写。23.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根据要求作文。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刘瑜)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据此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情感真挚,不少于800字。【解析】审题:审材料:作文给出的是引语式材料。引用名言指出人生的不同时期对孤单的不同感受。年少时,觉得孤单很酷,为什么会认为很酷呢?年少意气风发,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不懂生活,这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不孤单而去找寻孤单,这正是少年的心。长大后,体会了生活,品味到酸甜苦辣,无人支持,无人喝彩,无人理解,懂得了孤单,意识到孤单是很凄凉的,这便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这是真正理解了孤单之后,接受了孤单,以正常的心态来面对孤单,努力向前,做好自己,这是一种心态。这有点“人生最大的勇气就是认清了生活的本质之后,仍然热爱生活”的意味。审任务:文章要考生写出读完材料之后的感悟,并明确文体为记叙文。考生写作时要写出从不懂孤单到理解孤单再到接受孤单的过程。孤单不是事,重点是直面孤单,努力向前。记叙文可以借动作、心理等描写孤苦无依的内心感受,要能写到动情点。如写作文《孤单也是美的》,行文时先写自己不懂孤单,再巧妙地选取典型事例来诠释孤独的内涵,最后表明自己已经理解孤单。立意:1.正常心面对孤单。2.成长中的孤单。3.直面孤单,努力向前。4.孤单也是美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