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林芝二高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汉文班语文第一学段考试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出题人: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1.对王熙凤出场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B.未见其人,先闻声的“先声夺人”的方法C.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D.用语言、行动直接描写的方法2.贾母戏谑地称王熙凤是“泼皮破落户儿”和“凤辣子”,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婉转批评。-19- B.既说明王熙凤的厉害,又表明贾母对她的亲近。C.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D.既说明王熙凤的泼辣的性格,又表明贾母对她的戏谑嘲讽。3.王熙凤是个八面玲珑极会说话的聪明人,文中最能显示她的这一特点的是哪句话?这句话主要迎合哪些人的心理?【答案】1.B2.C3.“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主要迎合贾母、邢夫人、王夫人、黛玉和探春、迎春、惜春三姐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本题考查的是王熙凤出场是运用的描写方法,描写她出场的句子时: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在她出场之前就先听到她说话的的声音,正应该是“先闻其声”的手法,就是未见其人,先闻声的“先声夺人”的方法。只有B项最符合。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泼皮破落户”本指家道中落、缺少教养而泼辣的人;“辣子”也是指泼辣。在这里贾母称王熙凤为“泼皮破落户”“辣子”,在一定程度上正反应了王熙凤伶牙利嘴、泼辣的性格特点;同时以贾母至在贾府高无上的地位,和王熙凤用戏谑的语气说话,更是体现了贾母对她的宠爱。只有C项最符合。故选C。【3题详解】-19-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本题的题目是:找出文中最能显示王熙凤八面玲珑特点的是哪句话?这句话主要迎合哪些人的心理?做题时,需要去分析文中王熙凤的语言描写,并深层理解其中的含义。文中她的语言描写并不多,最能体现她八面玲珑特点是“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通过分析可知:一是夸赞了贾母,夸赞只有贾母才能养出通身气派的女孩子,尤其是贾母养育出元春,进宫成为皇妃,给家族争光,这就是变相给贾母戴高帽子,反映出王熙凤的长袖善舞,也展现出贾母才是贾府的权力中;二是夸赞了原应叹息四春,说这通身的气派,只有嫡亲的孙女才有,除却在皇宫中的大姐元春,剩下的迎春探春惜春,不管谁听到这句话心里都会很舒服吧;三是夸奖了林黛玉,说林黛玉有气派,也说了贾母对林黛玉的喜爱和惦记;四对于王夫人和邢夫人是同样的道理,虽然这几个女孩子不是她们亲生的,但是总也是贾家女儿,心总向着这几个女孩子的,特别是探春是王夫人养大的,迎春是大老爷那边的。所以这句话同时迎合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黛玉和探春、迎春、惜春三姐妹。【点睛】理解句子含义时有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含义。还有的文章或句子牵涉到的时间久远,反映的时代背景复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就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情况,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风景树朱道能当二货提着两瓶好酒,去看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不一会儿,二货跑出门,脸紫得像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随意闲聊,小儿绕树嬉戏。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于是,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19- 大军原本在城里开公司,当老板。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了。银杏树下,便陡然冷清了许多。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站起身。“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二货连夜叫了回来……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19- 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几天后,幺爷回来了。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正在打牌的二货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二货还在发愣的当儿,二货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19- “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选自2008年《小小说选刊》第24期,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野鸡惊飞,山兔乱窜”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野生动物们受到惊扰慌乱逃窜的景象,以小见大,表现了“卖风景树”这一项目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B.村医是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但作用不可小视,他在幺爷生病期间对幺爷嘘寒问暖,悉心照料,与二货夫妇对待幺爷的无情无义形成了鲜明对比。C.病重的幺爷独自一人生活,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生前寂寞,临终凄凉,葬礼上却热闹非凡,这种对比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D.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从二货游说幺爷卖树,到大军利诱、威胁幺爷卖树,到幺爷找来文物局保下银杏树,到幺爷去世、大军表功等,事件繁多却有条不紊。5.小说中幺爷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银杏树”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A5.①倔强刚直,意志坚定。幺爷坚决守护古老的银杏树,面对儿子的情感拉拢和村长的利诱威逼,没有丝毫的动摇妥协。②有眼光,有远见。幺爷为乡村环境被破坏而痛心,斥责村长的见利忘祖,斥责村人卖树求富的“败家子”行为。③冷静睿智。在施工队强行推进,银杏树面临毁灭之际,幺爷借助文物局的力量,保护了银杏树。④思想开明。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死后火化并树葬的农民,是一个摒弃了传统丧葬观念、有环保意识的人。6.①银杏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从二货提酒去幺爷家游说卖银杏树一事写起,以村长大军与幺爷围绕银杏树展开的较量为主要情节,以银杏树叶飘落在幺爷骨灰上收尾,银杏树贯穿于小说始终,是各方矛盾的焦点。②银杏树是小说抒情的载体。小说五六七三段对银杏树的描写,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突出了银杏树在村人生活中的意义;小说最后一段描写银杏树叶如漫天纸钱飘撒在幺爷骨灰上的动人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达了对幺爷的哀思。③银杏树衬托了幺爷的形象。银杏树古老而充满生机,用自己的阴凉和金黄的树叶给村人以庇护,就像幺爷年高而睿智,为守护银杏树、守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而斗争不止。④银杏树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象征。银杏树历史悠久,是先人给予后人的荫庇,也是质朴、和谐、宁静的乡村文明的象征。【解析】【4题详解】-19-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嘘寒问暖”“悉心照料”理解不当,村医给幺爷看病,是医生的职责,他对幺爷有关心,但谈不上“悉心照料”。C项,“有力地讽刺了与会领导和记者的作秀行为”理解错误,小说并没有讽刺大军之外的“与会领导和记者”之意。D项,“小说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错误,小说前半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从“这事让二货老婆知道了…”这一段可知,二货被老婆叫回来劝说幺爷卖树,发生在听说大军利诱幺爷卖树失败之后。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解答本题主要要认真阅读文段,理解文段内容,从文找找出表现“幺爷”的语句进行分析,如①“‘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以上通过“幺爷”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幺爷”倔强刚直,意志坚定的性跟特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以上通过对“幺爷”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幺爷为乡村环境被破坏而痛心,斥责村长的见利忘祖,斥责村人卖树求富的“败家子”行为,说明幺爷有眼光,有远见;“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几天后,幺爷回来了,再过几天,幺爷又走了,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在施工队强行推进,银杏树面临毁灭之际,幺爷借助文物局的力量,保护了银杏树,以上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幺爷的睿智;“当二货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死后火化并树葬的农民,是一个摒弃了传统丧葬观念、有环保意识的人,以上通过村医生拿遗嘱一事表明了幺爷思想开明的性格特点。-19- 【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物象作用能力。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其作用不外乎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分析文本可知,银杏树在小说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结构上看,“银杏树”这个物象是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它衬托了幺爷的形象,它庇护全村人民,幺爷也为保护它而与村长斗智斗勇;从物象深层含义来看,它古老而充满生机,象征着传统文明;从环境描写上看,它是抒情载体,五六七三段描写银杏树为村人做出的贡献,充满深情,最后一段写银杏叶飘在幺爷骨灰上,渲染悲凉气氛。【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7.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小学而大遗B.以为桂林。象郡C.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8.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19- 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9.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1)非铦于钩戟长铩也()(2)非抗于九国之师()(3)序八州而朝同列()10.翻译下列语句。(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答案】7.C8.B9.(1).锋利(2).匹敌、相当。(3).排列座次,这里是招致、统制。10.(1)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2)这种说法与拿刀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是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都有可能造成古今异义词。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了解古代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要学会采用因文定义和代入分析的方法。A项,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以为:(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C项,区区:(古今义)形容数量少或不重要。D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地区;(今义)中国一个省份。-19- 故选C。【8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B项,“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分析错误,根据文意,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点明:秦朝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在于它不施行仁政。故选B。【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理解能力。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词的含义。(1)“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意思是: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铦,锋利。(2)“非抗于九国之师”意思是: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抗,匹敌、相当。(3)“序八州而朝同列”意思是: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序,排列座次,这里是招致、统制。【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作难,发难,指发动起义;七庙,天子祖庙,指国家;隳,毁坏;“为天下笑”被动句式。(2)是,这;之,代词,指杀这个人;兵,兵器。【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众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莱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参考译文:-19-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12.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答案】11.C12.风急——冷天高——人渺小、孤独猿啸——哀鸟飞回——孤独【解析】【11题详解】-19-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缠绵悱恻”分析错误。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这是杜甫的代表作,能够体现其诗风。如颔联中传达出诗人内心极为复杂的情感:身世飘零,老病孤愁,韶华易逝,壮志未酬,有无限悲凉之意。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体验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诗,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首联写的内容及情感体验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诗人登高首先看到的景象。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诗人身居山顶,经受风急,自然感到寒冷;仰望天空,感受天高,自然感到人渺小,因而产生孤独之感;听到猿啼,自然会感到悲哀;见鸟儿低空盘旋,自然更增强了孤独感。【点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诗歌赏析: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19-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19-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螃蟹只能寄居于蛇、鳝的洞穴的原因。(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复杂的感情融入了诗句。(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答案】(1).用心躁也(2).万里悲秋常作客(3).百年多病独登台(4).闻道有先后(5).术业有专攻【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躁”“常”“作”“攻”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应用。(7分)1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朋友之间要肝胆相照,你拜托我的事情,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B.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大家的薄礼我会收下并且铭记在心。C.看完电影,他写了篇影评给编剧,说:“拙作一篇,敬请斧正。”D.这种方法通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其他人也纷纷效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拜托”,敬辞,委托对方办事情。使用不当。B项,“薄礼”,谦辞,不丰盛的礼物。使用不当。C项,“拙作”,谦词,用于形容自己的作品。“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使用得体。D项,“效尤”,贬义词,仿效坏的行为。使用不当。所以选C项。点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19- )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另外还需要注意常见的谦敬词的使用。(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5)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包括写节目串词、写主持人的开头语等等。1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一场大病痊愈之后,我反省了自己,对生活方式与健康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如果平时多多锻炼,一个人就不会生病,只要多吃蔬菜,就能保证身体营养的均衡,体重降下来了,身体也就健康了。①并不是多多锻炼就不会生病。②③【答案】②并不是多吃蔬菜就能保证身体营养均衡。③并不是体重降下来了身体就健康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段,仔细阅读,找出文段中推断不合理的地方,让后仿照例句的模式,把文段中找出的推理不合理地方表达出来。本段中表达不合理的还有两处:“只要多吃蔬菜,就能保证身体营养的均衡,”“体重降下来了,身体也就健康了。”说得过于片面绝对,然后仿照第一处“并不是……就一定……”的句式,把这两处推断不合理之处给表达出来。四、作文(4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作。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脚踏实地,立志高远年轻人,当立志高远,脚踏黄土,向着朝阳、明月奔跑,不折不挠。-19- 人生短小,朝夕之间;青春更是如叶上朝露,一晃即逝。故而生当勉励,青年更应竭力为志而斗,方不枉我百世为人一番,不负我昙花一现的青春!古今凡有大志者,多为青春立下大志。诸如宗悫、霍去病、李白、王勃、杜甫、周恩来、比尔盖兹等不胜枚举的例子不说也罢。有了大志,则如沧海行舟中有了指南针,可以直达胜利彼岸;如茫茫黑夜行车中有了灯塔,可以直达光明驿站。人性易懒,自己欲放纵偷懒时,大志可以提醒自己:路途尚远,若不殷勤,夜无店歇,饥肠辘辘。人性易堕,当自己遭受逆流欲沉沦时,大志可以提醒自己:高山巍峨,岂因飞沙而颤;大江浩浩,岂因险阻而断流。人性易骄,当自己欣于取得的一些蝇头小利时,大志可以提醒自己:朝阳灿烂,尚在前方;明月撩人,仍在头上。人性易疏,当自己高唱大丈夫不拘小节时,大志可以提醒自己:千里之堤,溃在蚁穴;一国存亡,系于马镫。人性易惧,当自己为小刀小枪所震慑时,大志可以提醒自己:霹雳炸雷、黑暗悬崖、恶禽猛兽,尚在前程。有大志者未必有大业,但无大志者必无业!就如鹰的远房亲戚:鸡。据说鸡最先是能飞的,但因贪于地面的享乐而不欲再上高空,现在只能双翅扑地、鸡头跄地而已。鸭群中的天鹅,可能因为没有穿梭云间的大志,最终枉费了那一双洁白如玉的可覆千山的臂膀。而天鹅中的小鸡,可能因受同伴影响而有脱离地面的意向,终能直上九霄而俯视百川!立大志未必成大业,但至少也是“求上取中”;若无大志,岂不“求中取下”,甚至“求下无取”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尤其是年轻人当有这种洒脱,“竟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人生在世朝夕间,不就求个问心无愧么?况年轻人就当有冲劲,有干劲--向着朝阳明月冲吧!虽然碰壁难免,但人生本多难--而这种冲出来的苦难不更有一番滋味么?况且,世界的进步就是在人们一次一次的冲击、碰撞下而成就的勒。青云既在头上,彩霞既在前方,吾等当脚踏大地、手扶长风,坚定步伐!埋下头来,向着那个方向,挥洒热情,激扬青春吧!大志若定,事亦成半;再加不折不挠脚踏实地的奋进,就算是欲摘北斗七星,亦非难事!逝者如斯,白日莫空过,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朝闻夕死未为晚矣。莫负三月杨春五月花,更惜人生青春好年华。为人者尤青年者当立志青云,脚踏实地,直奔朝阳、直夺明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19- 【审题】本题材料选自《劝学》中的一段话。分析可知,要成就一座高山,必先进行一点点泥土的积累;要成就一池深渊,必先进行一滴滴水的积累;要使自己的品德高尚,必先完成一件件善举。“积”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因为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积累是过程,目的是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反过来说,要实现远大理想,必先脚踏实地,从细微处做起。参考立意:1.当代青年肩负时代重任,要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2.青年学子要有所成,就要知行合一,从细微处做起,做实干家。参考素材:1.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2.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3.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4.群山连绵,飞鸟绝迹。芸芸众生,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人物画卷。林林总总的尘世,有如一块巨型磁铁,一极是利益的驱使,一极是真我的回归。心灵的罗盘在这是强烈感应,唯有摈弃杂念的吸引,才能实现真我的价值。人之一世,殊为不易,何不妨,脚踏实地,方得始终。5.村上春村说过:“每个身上都背着一个十字架。”我们奔泊于繁华世间,在功名利禄诱惑之时,这十字架究竟是根植在我们内心的,还是依靠这十字架散发神圣质朴的光芒,并非其内在本质呢?人生若是一方小池,必有一泓清泉缓缓流入,呢喃起诗意的涟漪,吟诵着岁月的旋律。大千世界,纷扰凌乱,人们常常会分不清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现实,也越来越不明确什么才是幸福,或者说,什么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脚踏实地于此,显得十分重要。-19- 6.物欲横流时,钱钟书洞若观火般审视世态,以悠然平人心之多虑,以本分息天下之争心,他从不将自己囚禁在功名利禄的枷锁中。抛却一切杂念后,他便如一朵清水芙蓉,恬淡自然,去尽雕饰,铅华洗净之后,成就了他的超然。季羡林曾说过:“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倘若过分计较成败,一首精妙的小诗也会面容枯槁,形同死灰,君岂不闻中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年的胡适颇崇拜声名威望,之后便不再有多少成就,他己慢慢失去真我,有如在自己编织的荒漠里,看似逍遥的活着,实则已遗忘了本心。7.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为利益而争,一切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都建立于金钱、利益之上。他们不想过平凡人朴素的生活,他们想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精神层面上,最好能留住一颗平凡的心。即便有富丽堂皇的日子可以享受,也要做最普通的人,不被眼前的幻影所迷惑,这就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美,学会将生活的最高情调,隐没于平凡之中。8.正如李大钊先生曾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人生不过是在奋斗中拼搏,在进取中前行。或许,锦衣貂裘是你渴望拥有的财富;或许,金银财宝是你梦寐以求的所有。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怀念,也留下了过多的遗恨。古代大诗人陶渊明远离世俗官场,过起了自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居生活,体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人生境界,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人生之美,简简单单、朴朴素素、平平凡凡地过自己的生活,与俗世浮华相隔,尽享自己的悠闲快乐。9.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回归本真,何尝不让我们的心灵之花绽放。脚踏实地,方得始终。行文结构:分析材料,确定立意,给文章拟写标题。文章开头,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年轻人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论证部分,运用充分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进行论证。论证结构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点睛】多角度入手: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19-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1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5 23:01:25 页数:19
价格:¥5 大小:121.0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