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00分,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一、基础部分(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刊载载重下载B.饮誉饮泣饮马C.称职匀称对称D.强硬强迫强横【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A项,“刊载”读zǎi,其它读zài;B项,“饮马”读yìn,其它读yǐn;C项,都读chèn;D项,“强迫”读qiǎng,其它读qiáng。故选C。2.下列各项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统筹耽误小题大做B.河堤镂空就地取材C.镌刻花卉因地制宜-14- D.造仿宁谧情有独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D项,“造仿”应写作“造访”,“情有独衷”应写作“情有独钟”。故选D。3.下列各组词语感情色彩全都一致一项是()A.兴旺怯懦古朴B.裨益藐小类似C.婀娜蓬勃庸俗D.优越充沛澄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感情色彩的掌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喂三类: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解答时注意结合平时的运用。A项,“怯懦”为贬义词,其它为褒义词;B项,“藐小”为贬义词,其它为中性词;C项,“庸俗”为贬义词,其它为褒义词;D项,均为褒义词。故选D。4.下列各项词语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A.贫瘠贫穷清闲悠闲B.黎明拂晓翱翔飞翔C.殷切殷勤辛劳功劳D.诬蔑蔑视瞭望眺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主要考查词语意义的相同、相近与相反。解答时注意结合平时的运用。-14- A项,贫瘠:指土地不肥沃,土壤层薄,动植物难以生存。贫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缺乏。两个词词义不同。B项,“黎明”与“拂晓”词义相同,“翱翔”与“飞翔”词义相同,两组词都是同义词。C项,殷切:深厚恳切。殷勤:热情而周到。两个词词义不同。辛劳:辛苦劳累。功劳:对事业的贡献。两个词词义不同。D项,诬蔑:捏造假象败坏别人的名誉。蔑视:小看,轻视,轻蔑鄙视。两个词词义不同。故选B。5.下列各组短语归类正确的一项是()A.建筑优美千态万状美丽西藏B.海水密度艳阳高照离开村庄C.设计施工抗日战争丧失水分D.桥梁事业体力工作温暖海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短语的语法知识。从结构上说,短语主要包括: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和补充短语。解答时注意区分这些结构类型。A项,“建筑优美”主谓短语,“千态万状”并列短语,“美丽西藏”偏正短语;B项,“海水密度”偏正短语,“艳阳高照”主谓短语,“离开村庄”动宾短语;C项,“设计施工”并列短语,“抗日战争”偏正短语,“丧失水分”动宾短语;D项,都是偏正短语。故选D。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的笑容,又听到了那熟悉的乡音。B.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的好习惯,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C.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达瓦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小道上散步。D.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答案】C【解析】【详解】-14-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C项,“身体瘦弱的达瓦的父亲”表意不明,“身体瘦弱的”到底是“达瓦”还是“达瓦的父亲”不明确。可修改为“达瓦身体瘦弱的父亲”。故选C。【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7.下列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碧绿的禾苗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雨水把碧绿的禾苗淋得湿漉漉的。)B.他没有一天不坚持体育锻炼。(他每天都坚持体育锻炼。)C.既然生命是有限的,为什么不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呢?(既然生命是有限的,就应该做点儿有意义的事。)D.班级里没有比小张唱歌更好听的了。(小张是班级里唱歌比较好听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常见的句式变换类型是长句与短句的变换,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整句和散句的变换,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口语句式与书面句式的变换。变换句式有以下原则要坚守:①不可改变原意②可增删个别词语③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④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本题,要求选出括号内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D项,原句是否定句,“没有比小张唱歌更好听的”,就是说:小张唱歌是最好听的。括号里的句子是肯定句,说小张是唱歌比较好听的,意思是他应该不是唱歌最好听的,明显和原句的意思不一样。故选D。8.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14- 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B.山是沉重的名节与责任的矜持,海是渺茫的遐思与交易的丰富。(拟人)C.整个大礼堂挤得连根针都插不下。(夸张)D.普布老师致力于高中教育三十年,桃李满天下。(借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结合常考修辞的特点进行辨析。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比喻成“眉黛”。此项正确。B项,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和“海”人格化。此项正确。C项,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礼堂的拥挤。此项正确。D项,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将“桃李”代指“学生”。此项错误故选D。【点睛】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借代词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化繁为简,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9.下列句子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真是难得的好天气。B.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树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C.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D.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C项,此处的双引号中的内容属于间接引用,所以“朴字见色”后的句号应放到双引号后面。-14- 故选C。【点睛】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引用的话若是直接照录人家原话,原来的标点不能作任何改动,引文末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内。间接引用:引用的话若是作为引用者文句的一部分,则引文句末不用点号,内部标点保留(问号、叹号除外),若文句须停顿,则标点放在引号后。10.下列古诗名句与作者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B.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节内容、思想主旨等。本题涉及的是古诗名句与作者的搭配是否得当,只有平时积累得丰富,识记得准确,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C项,“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故选C。【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二、阅读部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雨和瓦①二十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记得那时,雨点落在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夸张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怪僻,喜怒无常。突然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使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淤积在屋檐上的雨水慢慢滴落在窗前门外。-14- ②二十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我不满意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不屑。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了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子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③那是我第一次在雨中看我家的屋顶。我看见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而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是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肉眼看到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尘,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④我记得二十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我哥哥的衬衣。⑤现在,我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二十年前的那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可恶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⑥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⑦这也是我对于瓦的认识。11.①自然段描写的情景是记忆中的雨,还是现实中的雨?12.①自然段的描写角度是()A.视觉角度B.听觉角度C.触觉角度D.嗅觉角度13.①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14.从②自然段的文意看,“我”当时正处在什么年龄段?15.依据②自然段回答,“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6.下列选项中,对⑶自然段内容概括较为全面的一项是()A.描写“我”所见到的暴雨的情景。B.描写雨水和瓦较量的情景。C.说明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D.叙写“我”对暴雨和青瓦的观察和思考。-14- 17.从下列第③自然段出现的动词中,找出“我”是行为主体的四个动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看见溅出露出注意较量洗涤焕发观察制作发现制造反弹18.下列选项中,对第④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笔触由物及人,内容由描写自然现象转入描写家庭。B.突出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激之情。C.这段文字深化了文章主题。D.这段文字是对上文的总结。19.你如何理解⑤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20.对本文的表达方式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议为主,叙议结合。B.以叙为主,叙议结合。C.只有记叙,没有描写。D.抒情为主,记叙次之。【答案】11.记忆中的雨12.B13.比喻拟人14.孩提时代或小孩或少年15.发现了自家屋顶的壮美,产生了奇特的记忆。16.D17.看见注意观察发现18.D19.有家就不会认为雨可恶,有母亲的爱就不会感到孤独。20.B【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通过文章中“二十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记得那时,……”的内容可知,这一段写的是“记忆中的雨”。【12题详解】本题是对文章描写角度的考查。景物描写的角度一般指感官角度,即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在本文第①自然段中,“雨点落在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于是我们只能听见淤积在屋檐上的雨水慢慢滴落在窗前门外”都是听觉描写,所以这一段的描写角度为听觉描写。故选B。-14- 【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的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雨落声”比作“铃铛声”和“音乐”,写出了雨落声的清脆动听。“突然它失去了耐心”“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雨点人格化,形象的表现了他的狂暴任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我”当时正处在什么年龄段?根据文章中“二十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子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推断可知,作者应该是在孩提时代或小孩或少年时代。【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在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整理答案,准确答题。由文中“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了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的内容分析可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发现了自家屋顶的壮美,产生了奇特的记忆”。【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需要归纳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重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段的首、尾或中间。归纳时,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答案的雏形也就形成了。通过分析可知,本段的中心句为尾句“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所以据此可概括出这一段内容为“叙写‘我’对暴雨和青瓦的观察和思考”。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点,如本题“下列第③自然段出现的动词中,找出‘我’是行为主体的四个动词”,然后按要求进行筛选整理即可。由文中“我看见暴雨落在青瓦上”“我注意到雨水与瓦……”“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可知,符合要求的动词是:看见、注意、观察、发现。-14- 【18题详解】本题考查是中间段的基本作用。在情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之间的呼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在文学作品中,前面为后面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照应和伏笔,能使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还可以展现人物性格、揭示小说的主题。D项,“是对上文的总结”错误,本段并非是总结段,上文中主要是写作者对童年的雨的回忆,而在这一段中,作者从“雨中的屋顶”写到“母亲”,由物及人,内容由描写自然现象转入描写家庭,突出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与感激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理解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划线句子为“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可恶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该句为并列的两个分句,前一句中“铺满青瓦的屋顶”代指的是“家”,所以含义为“有家就不认为雨是可恶的事物”,后一分句中“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母亲缝制衣服的动作是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所以含义为“有母亲的爱就不会感到孤独。”【20题详解】本题是对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考查。一般情况下,散文兼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形式更灵活。通过综合全文分析可知,本文主要写作者回忆童年的听雨的经历,叙述童年时在故乡的生活,也是现在对家的记忆,所以本文主要以记叙为主;同时文中也有“我不满意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不屑”,“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可恶的事物;假如……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等议论性的语句,所以本文兼有叙议结合。故选B。【点睛】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面,一是辨认修辞手法并具体解说,二是说明其表达效果。此类试题所涉及的修辞于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题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泛泛而谈。-14- 三、写作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20年的这个春天有着太多的故事。一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人生很长,来日却并不方长,谁也不知道灾难和意外哪个先来,所以应珍惜每一个平凡的当下,不要总抱怨生活的无趣;一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人生按下了开始键,就不可以重启,不要一味的沉湎于悲伤里,人生难免有黑暗,只要挑灯前行,永远有光明照亮前行的路。一场疫情,让我们懂得,总有人活成一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人要学会感恩,感谢在阴暗日子里所有为我们撑伞的人。请根据以上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班级。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答案】参考范文感恩有您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人惶恐。道无车舟,万巷空寂。亦有人无惧疫情,以无畏之姿,冲锋在前。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感恩疫情中有您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感谢您在阴暗日子里为我们撑伞。感恩您深入疫区,共战疫魔。此时此刻,你们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了维护改革,为了稳定发展,为了大局着想,义无返顾的舍弃自己的的幸福和快乐,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但充满危机的战斗当中。一段时间以来,无数白衣天使冒着生命危险,投入抗击“新冠状性病毒”的战斗,以挽救众多患者的生命。在抗击“新冠状性病毒”战斗的第一线,你们表现出的是人性的光辉,是高尚的品德,是信仰,是精神,我时时被感动着,我要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感恩您车舟前行,构交通网络-14- “疫情不散,车队不撤。”面对各方交通限制,身处疫情中心的武汉更是被迫封城。口罩、食物、医疗用品的需求单凭武汉根本无法满足,而各方捐赠也因道路封堵而无法正常运输。危难关头,无声无息之间,突有无数“摆渡者”者出现,她们组建志愿车队,担任起运送医护人员、物资运输、信息传递等工作。车队发起者张涛个人承担车队邮费12万元,而诸如此类事件比比皆是。伴随着一声鸣笛,12辆装满物资的私家车,驶向武汉市江夏区方舱医院,这支防疫志愿者车队正式组建,志愿者成员有100多人,大部分是当地的企业家和个体户。他们自己不仅捐款、捐物,同时还客串起了货车司机、搬运工,运送物资到江夏区内的各个方舱医院、隔离点和社区村组。江夏区志愿者车队应急协调志愿者何银:如果哪个医院发布了需求,我们就及时跟他们送去,这个时候是家国有难,也是性命攸关,每个企业家,每个爱心人士能够第一时间站出来,疫情不退,我们不散,为我们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尽一点心意,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道路之上,四方车舟,以龙腾虎啸之姿,向武汉涌去,“中华危难,匹夫有责”!感恩您心怀志愿,筑大爱长城。“隔离病毒,但绝不隔离爱。”正是一位位可歌可敬的勇士不惧危难,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众志成城,用切身行为,传递爱心,在阳春三月,温暖人间。你们坚定的身影令人动容,你们以萤烛之光,点燃希望和信念的光芒。正因为有你们,所以柳岸必有花明,绝处必然逢生。感恩有您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感谢您在阴暗日子里为我们撑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话题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话题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重点字词或句子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一、审题要点:本材料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话题,根据2020年这个特殊的春天,有三个话题:1.通过一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人生很长,来日却并不方长,应珍惜每一个平凡的当下,不要总抱怨生活的无趣;2.一场疫情,让我们懂得,不要一味的沉湎于悲伤里,人生难免有黑暗,只要挑灯前行,永远有光明照亮前行的路;3.一场疫情,让我们懂得,总有人活成一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人要学会感恩,感谢在阴暗日子里所有为我们撑伞的人。第二部分是“请根据以上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是对立意、文体和字数的要求。第三部分是对考生这次写作的总体要求。二、立意要点1.珍惜平凡,少些抱怨2.走出悲伤,向光明前行3.感恩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为我们撑伞-14- 三、作文素材1.生活若美好,必是自己的心意得到满足,有的人将自己的幸福锁定为拥有物质富裕的生活,也有的人以金钱为自己生活的目标,然而,在我个人看来,大多数人的幸福建立在拥有美好情谊上,而物质则不会永远满足我们的心意,这也是为什么没钱的人渴望钱,有了钱之后又有人得不到满足,相反,情感的满足是美好的、永恒的,在家庭上,我们都渴望有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它带给我们温暖,为我们提供安身之所,特别是节日,加之平时的一些热闹、温馨的情景,更使我们感受到生活可贵,谈到友情,我们也有着难以忘怀的回忆,每每想起,它总能引起你独自一人傻笑,与朋友的那些快乐的日子变成回忆,构成了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有着美好的回忆,生活才算得有价值。2.今年,病毒疫情再度爆发。疫情防控工作与治疗工作迫在眉睫,钟南山他又站了出来,奔赴疫情最严重的武汉重灾区,年已耄耋的钟南山始终奋斗在疫情第一线,为控制疫情而忘我工作着。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没有慌乱,而是沉着地分析这次疫情的病毒毒株,进而提出了一项又一项行之有效作的措施,并提醒全国人民正确防范疫情,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传播与蔓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方案与保障,为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牢固的后盾。四、结构模式: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可以设立分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点睛】技巧,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1.题目紧贴材料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2.适当运用名言警句引用名言警句切忌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往往弄巧成拙。3.开头紧扣主题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14- 4.结尾申明主题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结尾不仅要在形式上照应开头,而且在内容上贴近材料的核心,从而把文章从“不切题”的深渊中打捞上来。写作文需要主题鲜明,贴近材料;开头要先声夺人,结尾要互相照应。-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5 23:01:25 页数:14
价格:¥5 大小:108.0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