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9/12

10/12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秘密★启用前“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报名号等相关信息并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文》有言:“俭,约也。”《玉篇》亦言:“约,束也缠也。”意即用绳子进行捆绑、缠束。由缠束而引申出抽象意义的约束、节制,就是俭德的本义。进而,又由约束、节制义引申出在消费财物上的具体要求:节俭、节约和不浪费。节俭节约之重点就在于少用、减用,“少”“减”所呈现的是一种内向回缩的收敛趋势,故古人亦以“敛”释俭,如“俭者,敛也”。这一消费上的收敛趋势,因能直观展示出个体的节俭力度和决心而较易得到外界的关注和赞誉,个体由此获得的强烈认同感和愉悦感,又推动其在后续行为中坚持和强化这一趋势。久之,就会形成对物欲的良好管理,使之处于一个合理范围,有效防止物欲泛滥。正是基于“俭则寡欲”的认识,人们确信“俭以养德”,甚至认为“欲求廉介,必先崇俭朴”,俭德是养成廉德的必要前提。俭德的最低标准就是不浪费,其实质是对劳动果实的爱惜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首先,劳动果实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是无数劳动者辛勤工作的共同成果。对劳动果实的爱惜中,就包含着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认可与尊重。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可直接观察到“稼穑之艰难”以及劳动果实之不足,从而更易于生发和强化对劳动果实的珍视情感;而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劳动产品日益丰富,劳动形式也发生转变,故有些人对劳动艰辛的认知以及对劳动果实的珍惜开始弱化,客观上造成了毫不在意的浪费。其次,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物质储备,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对自然资源不节制使用,即使数量充足最后也会枯竭。不仅如此,无法预知的天灾人祸还会突然打断各类资源的生成链条,可能造成物资的严重短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俭德并不追求无限节俭,而是主张量入为出。即根据自身实际经济能力规划开支,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基础上鼓励“日常有余”,以为“意外横用之备”;反对超出能力的消费。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拥有巨额金钱就可以追逐奢华,肆意消费。一方面,个体金钱虽有明确归属权,但是通过金钱消耗的资源则属于所有人;另一方面,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本身就与节俭要求相背离。因此,人们赞誉那些贵而持俭、富而居俭的典范,这些人虽身居高位或家境富足,但都崇俭戒奢。俭德并不以对财富的绝对占有为至善,而是主张不吝不啬。吝、啬、俭三字的引申义都有强调爱惜外物的意思,但又具有本质的区别。俭的核心是“节己不节人”,要节制和控制的乃是自身的物欲和财物消费;至于对他人的救济援助,则尽可慷慨大方,并不需要刻意节制;但吝啬则不同,由于对财物过度爱惜,所以根本不舍得花钱救助他人,节己亦节人。因此,我们在道德实践中要崇俭戒吝,积极弘扬自身虽节俭质朴但却能恤贫救苦的美德和行为。(摘编自王颖《俭德的三重意蕴》,《光明日报》2020年11月9日)语文·第1页·共8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消费的节俭既能使个体受到外界赞誉,又能推动其后续行为的强化,有效防止物欲。B.虽然现代社会有充足的自然资源,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节制使用,要居安思危。C.俭德是指量入为出的观念,即要有计划意识,而有巨额金钱则可以按心愿自行安排。D.俭与吝、啬有相同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人们在道德上推崇“节己不节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从“俭”的本义、引申义开始谈起,并得出“俭以养德”的结论,论述清晰。B.作者在阐述爱惜劳动成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点时,将两者进行对比,使人印象深刻。C.文末通过对比论证,分析了俭与吝、啬的区别,得出要对己节俭、救济贫苦的观点。D.文章通过俭以养德、爱物惜物、崇俭戒吝三个方面诠释“俭德”的意蕴,层次分明。3.以下不能印证原文中关于俭德最低标准在对劳动果实态度上的体现的一项是(3分)A.唐诗《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B.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C.唐朝颜仁郁《农家》中的“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D.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所写“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从《长津湖》到《交响乐》,再到刚刚完稿的《阿里郎》,作家王筠用10年时间,创作了3部书写抗美援朝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加起来有160万字。而在此之前,他研究抗美援朝战争战史已有20多年的时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王筠。中青报·中青网:你是如何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产生写作兴趣的?王筠:我1980年高中毕业,后来去参军,那时候高中生算是有文化的人,没多久就调去当报道员,给军队的报纸写通讯。从那时候开始,除了写通讯,业余时间我也写一点文学作品,发表了一些小说,之后又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军艺上学时,我看了一些资料,当时我发现,历史好像远比教科书上写的要复杂许多。抗美援朝战争堪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一战。看了很多资料,就对这段历史产生出考古一样的浓厚兴趣。中青报·中青报:为写作你做了哪些准备?王筠:从军艺毕业后,我到了沂蒙山区的一个军分区。看了当地老兵的档案资料,其中就有不少抗美援朝老战士;在十几年里,我也经常到乡镇去,接触了近百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就在前段时间,我还在一个山区见到一位90多岁的老同志,他参加过长津湖战役。我问他有没有负伤,他脱下鞋子给我看,少了两个脚趾。他说,不后悔,自己就是为新中国冻掉了两个脚趾,好多人把命留在那了。2010年年底,我到原济南军区创作室从事专业的文学创作,用这十几年的积累开始写作关于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一直到现在。中青报·中青网:为什么选择长津湖战役作为抗美援朝战争长篇小说系列的首部作品?王筠:一说抗美援朝大家都知道五大战役,知道上甘岭,知道奇袭白虎团,却对长津湖战役比较陌生,而这事实上是中美两军主力部队的直面对决。历时十几天的长津湖战役成为朝鲜战场的重要拐点,迫使美军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败退,被全部赶回到三八线以南。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一场决定性的战斗,改变了世界格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曾有幸在原20军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对这段战史也比较了解,所以在从事专业写作后,就把这前十几年的积语文·第2页·共8页 累拿出来创作了45万余字的长篇小说《长津湖》。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需要人们知道。中青报·中青网:作为描述真实历史事件的小说,真实与虚构如何把握?王筠:抗美援朝战争是真实存在的,包括几大战役和一些著名的战斗,写的时候无法回避,需要建立在这样一种坚实的基础上。虚构,是一种文学写作的手法,但也是在真实脉络上梳理出来的。有的虚构,可能比真实还要真实。通过一些梳理、分析、研究,你进入了那种战争的状态,包括环境、心理、文化等等,自然就会写出一种战争的真实感。中青报·中青网:写战争,你想写出战争的什么?王筠:抗美援朝是一块画布,它所描绘的是人类的战争。战争文学的写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战争观———战争到底是什么?于我而言,战争文学关注的还是战争与和平,揭示的是战争的残酷。战争文学的写作,本质上是呼唤正义与和平的,战争的终极目标是和平。就像我在《交响乐》的扉页上所写的:“战争的最高境界或者说战争的终极目标在于和平。”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古老恒久的命题,所以战争文学写作也是一场曲折的旅行。中青报·中青网:你希望读者看完你的小说能得到些什么?王筠:关键是抗美援朝的精神———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牺牲,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敢于担当、敢于付出的精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能战、敢战、胜战,就是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通过阅读、观看这些关于抗美援朝的作品,文学也好,影视也好,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我们的志愿军前辈们,跨过鸭绿江时背负着一种怎样的信念。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会明白战争永远都不属于国家之间的必然选择,合作、尊重、包容和爱才会使得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0月27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筠之所以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感兴趣,是因为发现历史比教科书上的复杂,探究的想法让他有了写作的动力。B.在还未创作之前,王筠有意识地接触并了解抗美援朝老兵的生活,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加深了他对这段战争的认识。C.王筠的创作均以长津湖战役为题材,既是因为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也因为它并不为人知,还因为作者对它较熟悉。D.当被问及历史与真实的关系如何把握时,王筠提出了“虚构是文学写作的需要,有时,虚构比真实还要真实”的文学理念。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作为采访者,在采访中关注作家的创作过程,期待通过这次访谈,让广大读者对战争文学有所了解。B.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注意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事及理,试图挖掘出战争文学背后更深沉的文化意蕴。C.王筠作为创作者,在对话中谈到自己亲自了解的长津湖老兵的故事,读起来让人感动,也使得文章的可信性增强。D.王筠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引用了《交响乐》的扉页上的一句话,是为了证明“战争与和平是一个古老恒久的命题”。6.从访谈中可以看出王筠能创作出成功的抗美援朝作品,有哪些主观因素?请简要概括。(6分)语文·第3页·共8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定军山前话武侯杨建民汉中西北数十里,是名城勉县。出勉县城,涉汉水南行约十里,便见东西绵延十数里的一段山脉。山脚下云烟缭绕间,一片参天古木,森森然然。树荫掩映处,一院宏伟建筑,坐落其间,这———就是一代英杰的安卧之地:诸葛武侯墓。陵墓背倚的这段山脉———定军山,不甚高大,可颇有名气。东汉末年,这里是古战场。有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参与的三国争战中,蜀方名将黄忠,在此凭山据险,俯冲疾击,大破魏军,力斩魏大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自立“汉中王”建下首功。抵得武侯陵区,一面高大的青色照壁,迎面而立,肃然气象,令人神凝。壁后,一条活泼小溪,一见便如水过心,满身清畅。抬头,墓庙大门呈现眼前。庙门木匾,横书“武侯墓”三个大字。进门是殿院,规模不大,青砖铺地,十分雅洁。迎面,是一座大殿,殿中端坐着诸葛亮清隽塑像:手执书卷,羽扇纶巾,仪态悠然。两侧塑有琴童,关羽、张飞后裔关兴、张苞分别伺立。龛顶悬“万古云霄”四个苍劲大字,对武侯诸葛的精神品格做了最充分评价。殿内环壁,镌刻着相传岳飞所书诸葛亮的《出师表》,文辞恳挚,笔意清畅,将先后两位精忠报国之士的精神融为一体,堪称合璧,异常可观。大殿院中,悬挂有多副后人表达心情的联语。其中一副颇为精彩: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穿过大殿,便是诸葛武侯大墓。墓走东西向,头西脚东,学者认为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冢堆高约六米,四周五六十米,环围起砖。墓前一小庭,内树“汉丞相诸葛武侯之墓”碑一座。大家缓步环绕大墓一圈后,齐立碑前,双手合在胸间,向智慧先贤虔敬鞠躬致意。墓后有两株巨大古桂,传为诸葛落葬时所植,至今枝繁叶密,浓荫蔽墓,号“护墓双桂”,真可谓树木含情。陵墓周围,是一个不大的院落。院中生巨树,大多为松柏两种,矗立参天,冠盖如云,岁月久远,人传称“汉柏”“唐松”。据说古柏原有五十四株,象征诸葛亮五十四生年,现仍存二十余株,有古柏树干可凭三四人合抱,株高竟达三十余米。经鉴定,柏龄达一千七百多年,可以推知为埋葬诸葛亮时所植。诸葛武侯落葬此处,从史料看来,是其自我选择。当年,他以沔地为根基,开始了他一生最费心力的向北征伐。三度伐魏后,他将府营迁到这后来安葬他的地方。此处前横一江碧绿的汉水,背靠草木繁茂,绵延起伏之定军山,开阔而稳妥。山水形貌,应该深深吸引到常年颠沛征战的诸葛亮。可惜,数度北伐最终不能成功。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率兵北上,凭据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阵。长期操劳,心力耗尽,一代高士病逝军中。临终遗命:“因(定军)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我们去参观那天,正值风雪交加,天地萧疏。但进得院内,却并不清冷。大殿前的铜炉,插着一排排香烛,青烟缭绕。瞻仰之人,多神情肃然。正在播放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音乐,又烘托出一种惨烈而壮大的气氛。那轰轰烈烈的“一时多少豪杰”,又一一从我们胸间走过……此情此景,不由人不临墓伫立,思绪万千。揣一腔沉甸甸的情绪,踏上归途。风雪依旧,弥漫四野。谁又哼起了这首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悬想诸葛亮一生才智过人,但终未能成就大业,令人惋惜,但人们崇仰智慧人物之情,却不会被浪花轻易淘去。这一片陵墓、院落、山林可以为证。(《光明日报》2020年03月06日,有删改)语文·第4页·共8页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首尾都提到《三国演义》及其故事,既使文章前后照应,浑然一体,也让人能更多地了解与武侯有关的故事,感慨历史变迁。B.作者借大殿内的一副对联表达人们对武侯的怀念之心,上联写江水似乎有情而啼悲呜咽,下联写人们尊崇先贤而少有打柴伐木。C.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按定军山、大殿、武侯墓的顺序一一道来,既写出当时的所见所闻,又讲述了相关历史信息。D.从诸葛亮的临终遗命“冢足容棺”可见他一生不劳费物的性情,这不仅是其简朴生活作风的体现,还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8.作者为何要把对武侯的追忆与定军山结合在一起?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9.有的同学在写作时苦于文章语言不够典雅,请你结合本文语言的特点,给大家列几条可借鉴之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汉武帝征和元年。上居建章宫,见一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疑其异人,命收之。男子捐剑走,逐∙∙之弗获。上怒,斩门候。巫蛊始起。久之,方士及诸神巫多聚京师,率皆左道惑众。女巫往来宫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辄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讦,以为祝诅上,无道。上怒,所杀后宫延及大臣,死者数百人。上心既以为疑,尝昼寝,梦木人数千持杖欲击上,上惊寤,因是体不平。江充自以与太子及卫皇后有隙,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为使者,治巫蛊狱。充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充云:“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太子惧,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4 22:52:28 页数:12
价格:¥5 大小:1.00 M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