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唐山市路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唐山市路南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B.“火要心虚”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吹灭蜡烛是使蜡烛隔绝空气而灭火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了木柴的着火点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在研制“甲型H1N1”疫苗过程中,一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B.化学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化学可以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后,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容器内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只要观察到吸热、放热、发光的现象就是化学变化C.闻气体时应该小心,将鼻孔慢慢靠近瓶口,轻轻吸入少量气体D.使用酒精灯时,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嘴吹灭5.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B.步骤Ⅱ属于物理变化C.步骤Ⅲ可以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6.下列行为会增加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    )A.治理工地扬尘B.推广火力发电C.大力发展城市公交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7.元素Mn-的核外电子数为x,质量数为A,则M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A-xB.A-x+nC.A-x-nD.A-n8.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离子化合物B.氯化氢分子中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C.氯化氢分子比氯原子和氢原子都稳定D.氯化氢分子中含有2对共用电子对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ACO2CO通入过量氧气,点燃B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CKCl 溶液K2SO4加适量的 Ba(NO3)2 溶液,过滤DFeCl2 溶液CuCl2加入适量镁粉,过滤A.AB.BC.CD.D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放热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热11.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B.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C.硒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D.硒元素在某些化合物中可显-2价1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B.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化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变化D.气体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小13.青少年缺钙引起佝偻病,这里的“钙”指的是(    )A.钙单质B.钙元素C.钙分子D.钙原子14.下面是84消毒液和洁厕灵等消毒液说明书,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产品品名84消毒液主要原料有效成分次氯酸钠(NaClO)主要性能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味道,pH=11,具有漂白性、挥发性等主要功能高效消毒剂注意事项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产生有毒物质氧气(Cl2)]产品品名洁厕灵主要原料有效成分为盐酸(HCl)主要性能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主要功能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注意事项密封、置于阴凉处A.①次氯酸钠、②盐酸、③氯气三物质按氯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是:①>②>③B.石蕊试剂中持续滴加84消毒液,石蕊试剂先变蓝后褪色,滴加洁厕灵变红C.洁厕灵可用来清洗大理石物品D.将酚酞试液染成的小花放入84消毒液中,小花呈红色1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金刚石、氢氧化钙、矿泉水B.氮气、氧气、硝酸C.氩气、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溶液D.钢、氧化镁、空气1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灭火方法模型B.原子结构模型C.氧化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模型D.空气组成模型17.熊去氧胆酸(C24H40O4)被用来治疗胆结石。下列有关熊去氧胆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熊去氧胆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B.392g熊去氧胆酸中含有40g的氢元素C.熊去氧胆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熊去氧胆酸是由68个原子构成的18.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B.蜡烛能被点燃,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19.下列客观事实与对应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糖块放入水中慢慢“消失”分子不停运动B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分子间有间隙C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结构不同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A.AB.BC.CD.D20.工业上常用乙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金属.若用R表示乙炔,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R+5O2- 点燃  4CO2+2H2O,则乙炔的化学式是(    )A.C2H4B.C2H2C.CH3COOHD.C2H6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1.(l)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①金元素______;②3个铝原子______;③铵根离子______;④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①“2NH3”中“3”表示______;②“3Fe2+”中“2”表示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22.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1)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2)市售“自热米饭”的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3.(2018⋅辽阳)如图中A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从A中可知,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钨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 (2)B~E四种粒子中: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③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______。④是阴离子的是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0分)24.根据下列图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实验①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2)实验②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一条)(3)三个实验中都用到水水的作用各不相同,我能一一说出。①集气瓶中的水______;②水槽中的水:______;③烧杯中的水:______。25.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沿停在______刻度处。(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4)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到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其中一种)______。(5)若将白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_,理由是______。 26.设计实验证明酒精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______。由此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27.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热水温度高于白磷着火点)。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②化学老师在倾倒烧杯中的热水时,水中的白磷刚露出水面时,发现白磷开始冒烟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______。③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另一方面______。(2)利用图2装置进行下列实验(烧杯中放着一支燃着的蜡烛),打开开关K。①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观察到蜡烛______,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因素之一是______。28.结合图1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宇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代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若想收集到较纯的氧气可用______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开始收集。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装置需做如何处理______,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制得的氧气用来做如图2所示的实验,发现H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_,写出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_____,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装置B和装置D用胶皮管连接,并在装置D中盛放______(填物质名称)试剂。(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29.根据下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图F实验的目的是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所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填序号).(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在该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是______,想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4)在初升高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用所选制取装置认真完成了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在实验过程中,小军同学由于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内的反应就已经停止.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可行的办法.方法是______.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30.向20g某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假设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样品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实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g。(2)计算试验中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解:A、冰激凌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苹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玻璃打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B解析:解: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B、“火要心虚”,能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正确。C、吹灭蜡烛是使蜡烛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而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D解析:解:A、化学可以研制出新的药物,所以研制预防H1N1流感病毒疫苗的过程中,化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故A说法正确;B、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故B说法正确;C、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可以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故C说法正确;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同时,也有环境污染,故D说法错误。 故选:D。A、根据化学可以研制出新的药物进行解答;B、根据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进行解答;C、根据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进行解答;D、根据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同时,也有环境污染进行解答。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4.答案:A解析:解: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容器中,故选项说法正确。B、化学变化是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观察到吸热、放热、发光的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C、闻气体时应该用手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以防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D、使用酒精灯时,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分析;B、根据化学反应是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C、根据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以防中毒分析;D、根据常见的灭火措施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答案:D解析:解:A、步骤Ⅰ是过滤,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正确;B、步骤Ⅱ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步骤Ⅲ加入液氯,可以杀菌、消毒,正确;D、净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物,错误;故选:D。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能杀菌,据此解答.掌握水的净化以及各物质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B 解析:解:A、治理工地扬尘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可以减少空气中PM2.5;故选项错误;B、推广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烟尘,会增加空气中PM2.5;故选项正确;C、大力发展城市公交,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可以减少空气中PM2.5;故选项错误;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可以减少空气中PM2.5;故选项错误。故选:B。A、根据治理工地扬尘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进行解答;B、根据推广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烟尘进行解答;C、根据大力发展城市公交,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解答;D、根据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解答。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答案:B解析:解:元素Mn-的核外电子数为x,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故M原子的质子数=x-n,M原子的质量数为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A-(x-n)=A-x+n故选:B.根据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难度不大.8.答案:C解析:解:A、氢原子和氯原子各拿出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形成氯化氢分子,氯化氢是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氯化氢分子中的氯原子从氢原子借了一个电子,使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B错误;C、氯化氢分子中氯原子和氢原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所以氯化氢分子比氯原子和氢原子都稳定,故C正确;D、氯化氢分子中氢原和氯原子各自拿出一个电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故错误.故选:C.由图可得知,氢原子和氯原子各拿出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形成氯化氢分子.只有准确地解读出图中所传达出的信息,才能正确认识氯化氢的形成过程,这是解答问题的基础.9.答案:B 解析: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K2SO4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uCl2和FeCl2溶液均能与适量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0.答案:B解析: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A、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1.答案:B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4,表示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硒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D、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A、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B、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D、气体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  13.答案:B解析: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本题中的“钙”指的是钙元素;故选:B。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进行分析解题,并能灵活应用于解题中的能力.14.答案:B解析:解:A.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则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盐酸的化学式为HCl,则HCl中氯元素的化学式为-1 价,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氯气的化学式为Cl2,则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所以①次氯酸钠、②盐酸、③氯气三物质按氯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是:①>③>②,故A错误;B.分析84消毒液的主要性能可知,84消毒液pH=11,具有漂白性,则石蕊试剂中持续滴加84消毒液,由于84消毒液显碱性,则石蕊试剂先变蓝,又由于具有漂白性,则后褪色,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HCl),则滴入石蕊试剂,石蕊变红,故B正确;C.洁厕灵有效成分为盐酸(HCl),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洁厕灵不能清洗大理石物品,故C错误;D.分析84消毒液的主要性能可知,84消毒液pH=11,具有漂白性,将酚酞试液染成的小花放入84消毒液中,小花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故选:B。A.依据①次氯酸钠、②盐酸、③氯气三种物质的化学式,求出其氯元素的化合价;B.依据84消毒液的主要性能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分析;C.依据洁厕灵和大理石主要成分分析;D.依据84消毒液的主要性能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利用信息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15.答案:C解析:解:A、氢氧化钙属于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氧气是单质,不是氧化物,硝酸属于化合物,不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氩气是单质,二氧化碳是氧化物,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钢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简单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6.答案:D解析:解:A.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不能人为改变,可以采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模型不正确;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模型错误;C.氧化反应的反应物中可以含有单质,复而分解反应中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含单质,模型错误;D.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与杂质约占1%,模型正确。故选:D。A.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B.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氧化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考虑;D.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17.答案:B解析:解:A.熊去氧胆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0):(16×4)≠10:1,故错误;B.392g熊去氧胆酸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92g×1×4012×24+1×40+16×4×100%=40g,故正确;C.熊去氧胆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质量比为:(12×24):(1×40):(16×4)=288:40:64,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D.该物质是由分子中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故选:B。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B.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答案:C解析:解:A、蜡烛具有滑腻感,是手感滑腻的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能被点燃,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少量黑烟,故选项说法错误。D、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的区别。19.答案:C解析:解:A、糖块放入水中慢慢“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是扎起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C、金刚石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0.答案:B解析:解:根据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R+5O2- 点燃  4CO2+2H2O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乙炔的化学式R中含有的C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2=2,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4×2+2-5×2=0,H元素的原子个数为:2×2÷2=2,故乙炔的化学式为:C2H2。故选: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根据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就可计算出生成物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反应物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差,然后除以2,就是乙炔的化学式中含有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式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21.答案:Au 3Al NH4+ C+4O2 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解析:解:(1)①金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u;故填:Au; ②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铝原子表示为:3Al;故填:3Al;③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铵根离子表示为NH4+;故填:NH4+;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表示为C+4O2;故填:C+4O2;(2)①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物质的每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个数,所以“2NH3”中“3”表示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故填:每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②在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电荷数,所以“3Fe2+”中“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填: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答案:煮沸;CaO+H2O=Ca(OH)2解析:解:(1)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故答案为:煮沸;(2)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答案为:CaO+H2O=Ca(OH)2.(1)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和法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23.答案:183.8 74 BC D E C解析:解:(1)从A中可知,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3.8,钨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4。故填:183.8;74。 (2)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C,这是因为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等。故填:BC。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故填:D。③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E,这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填:E。④是阴离子的是C(氧离子)故填:C。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24.答案: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防止反应生成的炽热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 作反应物 验证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解析:解:(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2)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a中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多,是氢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从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实验①中集气瓶中装有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实验②中的水是反应物;实验③烧杯中的水是用来验证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答案:(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①防止反应生成的炽热的熔融物炸裂集气瓶底。②作反应物; ③验证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1)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回答;(2)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的现象、结论分析回答;(3)根据实验的性质与用途以及三个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都是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25.答案:装置气密性良好 12mL 试管口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右运动,后慢慢向左运动至8mL处 白磷不足,未能将空气中氧气完全耗尽(答案合理即可) 不能 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装置中的压强降低解析:解:(1)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整个装置都不漏气;故填:装置气密性良好;(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这时白磷燃烧消耗掉的只是试管内的氧气为40mL×15=8mL,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8mL=12mL的刻度处;故填:12mL;(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由于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活塞显向右移动,随着反应的结束,温度降低,活塞又向做移动。白磷实际消耗掉的是试管40mL和注射器内20mL的氧气为(40mL+20mL)×15=12mL,所以活塞应停在20mL-12mL=8mL的刻度处;故填:试管口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先向右运动,后慢慢向左运动至8mL处;(4)若测得的结果偏低,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白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故填:白磷不足,未能将空气中氧气完全耗尽(答案合理即可);(5)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在广口瓶内外产生压强差,水不会倒流进入瓶内;故填:不能;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装置中的压强降低。本题是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探究,要把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在本实验中用的是过量的白磷,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固体,不需要占很大的空间。本实验中用的是40mL的试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并且活塞在20mL 处,有助于反应结束后计算体积。要使本实验成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白磷足量;③必须冷却到室温再读数。还要注意防止试管受热不均或气体体积受热膨胀过大,从而造成试管炸裂。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可能造成实验失败的原因的分析,解此类问题时关键是分析清楚实验原理,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6.答案:实验步骤: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一会儿后迅速翻转烧杯,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实验现象: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碳、氢 氧解析:解: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一会儿后迅速翻转烧杯,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实验现象: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中的氢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酒精,因此酒精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水中的氧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于酒精和氧气,也可能完全来自于氧气,因此酒精中可能含有氧元素。故填:实验步骤: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一会儿后迅速翻转烧杯,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实验现象: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碳、氢;氧。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27.答案: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需要氧气参加 隔绝氧气 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H2O2- MnO2  2H2O+O2↑ 燃烧更剧烈 氧气浓度解析:解:(1)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化学老师在倾倒烧杯中的热水时,水中的白磷刚露出水面时,发现白磷开始冒烟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参加。 故填:需要氧气参加。③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隔绝氧气,另一方面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填:隔绝氧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2)①广口瓶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 MnO2  2H2O+O2↑。故填:2H2O2- MnO2  2H2O+O2↑。②观察到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因素之一是氧气浓度,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填:燃烧更剧烈;氧气浓度。(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刚露出水面时,发现白磷开始冒烟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参加。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隔绝氧气,另一方面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观察到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因素之一是氧气浓度,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8.答案:试管 锥形瓶 A 2KClO3-MnO2△2KCl+3O2↑ 排水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2KMnO4-  △   K2MnO4+MnO2+O2↑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没有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3Fe+2O2- 点燃  Fe3O4 石灰石和稀盐酸 ① 浓硫酸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a是试管,b是锥形瓶;(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收集到较纯的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发现H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没有达到铁丝的着火点,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Fe3O4;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石灰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①端进入,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将装置B和装置D用胶皮管连接,并在装置D中盛放浓硫酸;(4)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1)试管,锥形瓶;(2)A,2KClO3-MnO2△2KCl+3O2↑,排水,气泡连续均匀冒出,2KMnO4-  △   K2MnO4+MnO2+O2↑,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没有达到铁丝的着火点,3Fe+2O2- 点燃  Fe3O4;(3)①,浓硫酸;(4)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石灰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4)根据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29.答案:集气瓶 检查装置气密性 CaCO3+2HCl=CaCl2+CO2↑+H2O AD MnO2 E 2H2O2- MnO2  2H2O+O2↑ 从长颈漏斗处继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解析:解:(1)集气瓶是常用的收集气体的仪器,图F实验的目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故答案为:集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CO2↑+H2O    AD; (3)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在该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是二氧化锰;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答案为:MnO2;E;(4)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方法是:从长颈漏斗处继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故答案为:①2H2O2- MnO2  2H2O+O2↑②从长颈漏斗处继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集气瓶是常用的收集气体的仪器,图F实验的目的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方法是:从长颈漏斗处继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30.答案:16解析:解:(1)(1)20g赤铁矿石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20g-4g=16g,故填:16。(2)设196g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x,Fe2O3+3H2SO4=Fe2(SO4)3+3H2O,160        29416g          x16016g=294x,x=29.4g,试验中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9.4g196g×100%=15%,答:试验中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5:37 页数:25
价格:¥3 大小:210.39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