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深圳市南山区荔香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深圳市南山区荔香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2.在实验室中取用一定量的下列药品,可以用量筒的是(    )A.盐酸溶液B.金属锌粒C.碳酸钠粉末D.食盐3.磷酸氯喹(C18H32ClN3O8P2)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磷酸氯喹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磷酸氯喹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2磷原子构成C.磷酸氯喹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1.9%D.磷酸氯喹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9:16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力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纯净物:洁净的空气、H2O2溶液、冰水混合物…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C.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D.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5.加热5g氯酸钾和0.3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氯化钾3g,同时生成氧气的算式是(    )A.5g+0.3g-3gB.5g+3gC.5g-3gD.5g-0.3g-3g6.镁是航空工业的重要材料,镁合金用于制造飞机机身、发动机零件等;镁还用来制造照相和光学仪器等;已知镁的原子序数是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Mg表示2个镁原子B.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C.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行第二列D.Mg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变为正二价的镁离子7.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B.氧气支持燃烧,是可燃物C.燃料燃烧一般离不开氧气D.实验室制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8.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D.探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9.东京发生核泄露时,曾出现抢购碘盐的现象,I-131是具有放射性的碘,信息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碘-131的为金属元素B.碘-131的核内质子数是53.C.碘-131的中子数为53D.碘-131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g10.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因此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稀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故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C.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11.“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B.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的溶剂C.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D.该物质为混合物12.“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液柱变长--原子之间间隔变大C.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氧原子个数不同D.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3.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该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做燃料C.该反应放热,属于剧烈氧化反应D.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14.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物质区分开的是(    )选 项待鉴别物质鉴别方法A软水、硬水分别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B棉纤维、羊毛纤维分别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C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分别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DMnO2与碳粉分别加入双氧水A.AB.BC.CD.D15.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①久置澄清石灰水的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②通过吸管不断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由人体呼出的气体后,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试液变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17.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守恒现:蜡烛燃烧后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蜡烛中氧元素的质量C.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D.转化观: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汞1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D.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都含碳元素19.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定时间B.用等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O2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木炭和氧化铜反应A.AB.BC.CD.D20.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的化学式都是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B.实验C、CO2的转化,只能通过燃烧的方式C.二氧化碳有毒,因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先做灯火实验D.CO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所以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1.有一种纳米材料添加剂,由铝粉、氧化铝粉末、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探究该添加剂的成分,科学学习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1)取适量添加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该现象说明添加剂中一定含有______。(2)另取少量添加剂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溶液。再取部分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果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该添加剂中含有氧化铝粉末。三、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0分)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用甲装置测定水的组成。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小红同学用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该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3)用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消耗氧气的体积(4)为测定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中的金属含量,现将Fe2O3、Cu、Al2O3的混合物16克,与109.5克20%的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此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______。23.为了探究氧化铜与碳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粉末,在不含氧气的高温条件下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生成的气体产物一定是CO2。 ①甲同学加热混合粉末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检验气体产物是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______色。③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反应的气体产物只有CO2,乙同学推测气体产物中可能还有CO.请你从下列A、B、C中选择实验装置,用于验证乙同学的推测。将所选装置的编号填入方框(1),并在方括号内写出相应装置内盛放的化学试剂。④试剂(2)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⑤试剂(3)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24.实现小组的同学欲利用铁与酸反应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提出问题】影响铁与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实验方案】实验小组进行了4组实验,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序号铁粉稀酸收集20ml气体所用时间形状质量(g)种类溶质质量分数体积①铁片10稀HCl10%20②铁粉10稀H2SO410%20③铁片10稀HCl5%20④铁粉10稀HClx20【分析与结论】(1)写出铁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2)实验②④的目的是探究酸的种类对铁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则x=______.(3)由实验______可得出颗粒大小对铁与酸反应速率影响. (4)实验中除可通过测量“收集20ml气体所用时间”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你认为还可通过测量______进行比较.(5)如图为测量一定体积氢气的装置,请在集气瓶内补全导气管.【拓展延伸】铁能与稀盐酸反应,但工业上运输浓硫酸常用铁罐车,铁能与浓硫酸反应吗?请参与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将一打磨过的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______②另取一打磨过的铁丝先放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用水冲洗干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在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没有明显现象【实验结论】铁丝与浓硫酸______(填“是”或“否”)发生反应.【联系实际】运输浓硫酸的铁罐车能否用水冲洗?请回答并分析原因.______(填“能”或“否”),原因是______.25.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活塞b,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适量的稀盐酸(液封);当观察到烧杯中______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关闭止水夹a,打开活塞b,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关闭活塞b,轻轻摇晃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利用上述实验去验证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存在的缺陷有______。 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应在实验前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小强同学设计的方法为:将最右侧导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活塞b,向长颈漏斗中缓缓加入一定量的水,若______,则装置不漏气。26.某兴趣小组利用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进行实验时,发现该试剂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该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实验推断】(1)甲同学进行了①、②实验,请完善该实验的现象,结论及解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①取样品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溶液,理由是______②另取样品滴加稀盐酸有______ 产生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②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_.(3)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继续探究】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有______产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实验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有______;【实验反思】为防止标签被腐蚀,倾倒液体应该注意的操作是______.27.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探究一】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甲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已知CO2与BaCl2不反应,为证明NaOH与CO2能反应,X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______(填化学式);(2)能证明NaOH与CO2能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探究二】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程度? (3)乙同学取少量久置的氢氧化钠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根据此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其原因是______。(4)丙同学对该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作出如下两个猜想,并按下图进行实验:猜想1:全部变质(Na2CO3); 猜想2:部分变质(NaOH和Na2CO3);①现象a为白色沉淀,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若现象b为无色溶液B变红色,综合①②可知猜想______成立;【探究三】碳酸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查阅资料】①溶洞中的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②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NaHCO3)?于是丁同学开始实验探究 (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NaHCO3;猜想三:溶质为______。【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二______(选填“成立”或“不成立”)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______猜想一不成立【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讨论交流】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怀疑,其理由是______。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8.实验室一瓶新购进的浓硫酸,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1)若该瓶硫酸还没有开封使用,瓶内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2)若要配制9.8%的稀硫酸400g,则需用该浓硫酸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3)配制稀硫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可能有______;(4)若量取浓硫酸时采用仰视的方法,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9.8%(填“>”、“=”或“<”);(5)若取该9.8%的稀硫酸100g与足量的镁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解:A、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但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D、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A、根据带正电荷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这是实验的基础,需要知道量筒是一种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的量器,不能用来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因为B、C、D都是固体,而量筒是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的,只有盐酸溶液为液体,所以盐酸溶液可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故选:A。  3.答案:C解析:解:A、磷酸氯喹属于有机物,但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属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磷酸氯喹是由磷酸氯喹分子构成的,1个磷酸氯喹分子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2磷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磷酸氯喹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2×1812×18+1×32+35.5+14×3+16×8+31×2×100%≈41.9%,故选项说法正确。D、磷酸氯喹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32)≠9:16,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通常称这些有机物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根据磷酸氯喹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答案:B解析: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H2O2溶液是由过氧化氢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B.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符合题意;C.集气瓶不能在酒精灯上加热,不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故选:B。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C.根据仪器的用途与使用注意事项来分析;D.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本题主要是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构成、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理解掌握。5.答案:C解析:解:由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可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氯酸钾的质量应该等于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故生成氧气的算式是:5g-3g, 故选C此题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应用的考查,由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可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氯酸钾的质量应该等于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此题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催化剂的意义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特点.6.答案:D解析:解:A、2Mg表示2个镁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B、M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该选项说法正确;C、Mg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3,处在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是2,处在第二列,该选项说法正确;D、Mg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变为正二价的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化学反应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得失,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7.答案:C解析:解:A、由于氧气易使食品变质,不可用于食品保鲜,故A说法不正确;B、氧气支持燃烧,是助燃剂,不具有可燃性,不是可燃物,故B说法不正确;C、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燃料燃烧一般离不开氧气,故C说法正确;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催化剂,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A、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B、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分析;C、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分析;D、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8.答案:B解析:解: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红磷不能燃烧,由于可燃物的种类不同、接触的条件不同,不能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D、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稀盐酸显无色,逐滴滴加稀盐酸,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已过量,不能探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故选:B。A、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水中的红磷的燃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C、根据两支试管中铁钉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9.答案:B解析:解:A、由碘的汉语名称可知碘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质子数为53,正确.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质子数为53,则中子数为78,错误.D、由信息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不能带单位g,错误;故选B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碘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可知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碘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其他信息本题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应用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0.答案:B解析:解: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B、稀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离子,故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C、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D、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但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利用风能,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A、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条件,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物理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1.答案:D解析:解:A.超临界二氧化碳就是二氧化碳,所以它的化学性质同于二氧化碳,故A正确;B.为超临界CO2流体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可取代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故B正确;C.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与干冰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故C正确;D.该物质是纯净物,故D错误。故选:D。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C.根据干冰的组成进行分析;D.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12.答案:C解析:解:A.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然后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正确;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液柱变长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引起的,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两种分子的结构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说法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A.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来分析;B.根据原子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D.根据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体现化学学科考查以教材为根本的原则,符合中考方向,提示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双基训练.13.答案:C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CO2+2H2O。A.反应物中的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说法错误;B.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选项说法错误;C.燃烧属于剧烈氧化,燃烧过程中会发放出热量,选项说法正确;D.由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选项加以分析解答。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14.答案:C解析: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分别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纤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溶液、稀盐酸分别显中性、酸性,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均不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故选: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5.答案:A解析:解:①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③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是因为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的缘故;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试液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呈酸性。故选:A。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解答.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6.答案:B解析:解:A、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所以二氧化碳不用于冶炼金属,故A错误;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C、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助燃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或氮气,故D错误。故选:B。A、根据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C、根据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答案:B解析:解: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燃烧后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一定大于蜡烛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保持水的化学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D、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汞,例如加热时,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C、保持水的化学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D、加热时,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8.答案:A解析:解:A、化合物是纯净物,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是纯净物,则不属于化合物,故说法错误;B、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但是质子数不变,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说法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说法正确;D、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故说法正确。故选:A。A、根据化合物的概念进行分析;B、根据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但是质子数不变进行解答;C、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分析;D、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9.答案:A解析:解:A、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故A正确;B、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所以用等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O2的质量相同,故B错误;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锰元素的质量不变,而反应产生氧气,固体的总质量减小,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C错误;D、由于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结束后仍有固体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D错误.故选:A.A、根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解答;B、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来完成解答;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D、根据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分析.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20.答案:A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的化学式都是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C、CO2的转化,不只能通过燃烧的方式,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先做灯火试验,故选项说法错误.D、CO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一氧化碳的水溶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1.答案:铝粉、铜粉 固体部分溶解 解析:解:(1)稀盐酸不能和铜反应,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取适量添加剂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说明样品中含有铜,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样品中含有铝。故填:铝粉、铜粉。(2)另取少量添加剂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溶液,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有铝、铜,再取部分滤渣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如果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铝,是因为氧化铝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进一步说明该添加剂中含有氧化铝粉末。故填:固体部分溶解。稀盐酸不能和铜、银反应,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和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2.答案:1:8 2H2O- 通电  2H2↑+O2↑ 烧杯的内壁有水珠生成 C 80%解析:解:(1)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且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8,反应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2)蜡烛燃烧是与氧气的反应其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依据质量守恒中的元素守恒的知识可知,燃烧只要有水生成则蜡烛中必有氢元素,所以,“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该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烧杯的内壁有水珠生成;(3)利用该装置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时为把氧气耗尽,所以要加入过量的红磷,红磷熄灭容器中温度较高,气体膨胀,为使结果更准确一般是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此时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消耗氧气的体积,为防止测量过程中水进入反应容器一般要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4)氧化铁、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的水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铁和氧化铝中氧元素的质量:73g×20%×136.5÷218×1618=3.2g,则该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16g-3.2g16g×100%=80%,故答案为:(1)1:8;2H2O- 通电  2H2↑+O2↑.(2)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3)C.(4)80%。(1)依据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8,以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解决;(2)①依据质量守恒中的元素守恒的知识分析解决;②根依据燃烧的条件需要氧气分析判断;(3)依据该实验的目的及操作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4)根据氧化铁、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盐酸的质量,根据氧元素的质量守恒来完成解答。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23.答案:变成红色 红 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A装置完全吸收解析:解:①甲同学加热混合粉末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变成红色。②检验气体产物是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红。③(1)所选装置应该是A装置,试剂是澄清石灰水,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如下图所示:④试剂(2)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故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⑤试剂(3)是澄清石灰水,其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A装置完全吸收。故填: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A装置完全吸收。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和碳反应后生成铜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是市场碳酸钠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4.答案:Fe+2HCl=FeCl2+H2↑ 有气泡冒出,得到浅绿色溶液 10% ①④ 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 铁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是 否 浓硫酸被水稀释为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腐蚀铁罐车,有安全隐患解析:解:(1)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该实验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得到浅绿色溶液;故填:Fe+2HCl=FeCl2+H2↑;有气泡冒出,得到浅绿色溶液;(2)根据实验②④的目的是探究酸的种类对铁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除去酸的种类不同其他条件应该相同,所以x=10%;故填:10%;(3)根据颗粒大小对铁与酸反应速率影响除去铁的颗粒大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该相同,所以由实验①④可得出颗粒大小对铁与酸反应速率影响;故填:①④;(4)实验中除可通过测量“收集20ml气体所用时间”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还可通过测量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进行比较;故填: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5)【实验设计】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观察的实验现象是:铁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填:铁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另取一打磨过的铁丝先放入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用水冲洗干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是在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没有明显现象,可知铁丝与浓硫酸是发生反应;故填:是;【联系实际】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运输浓硫酸的铁罐车不能用水冲洗.故填:否;浓硫酸被水稀释为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腐蚀铁罐车,有安全隐患.(1)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进行解答;(2)根据实验②④的目的是探究酸的种类对铁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除去酸的种类不同其他条件应该相同进行解答;(3)根据颗粒大小对铁与酸反应速率影响除去铁的颗粒大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该相同进行解答;(4)根据比较反应速率的方法进行解答;(5)【实验设计】根据铁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进行解答;【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答;【联系实际】根据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解答.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影响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探究,还考查了在生产、生活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从酸的浓度、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的状态等不同的角度,设计实验,也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5.答案: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烧杯中的混浊液体从导管倒吸入集气瓶中 仅做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最右侧导管冒气泡解析:解:因为烧杯中为澄清石灰水,故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关闭止水夹a,打开活塞b,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由于二氧化碳和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造成集气瓶内部气体减少,内部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石灰水就会进入集气瓶;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二氧化碳反应,仅做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将最右侧导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活塞b,向长颈漏斗中缓缓加入一定量的水,若最右侧导管冒气泡,则装置不漏气。故答案为: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仅做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最右侧导管冒气泡。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气体的体积变化(压强变化)进行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起先分析;根据最右侧导管是否冒气泡,进行分析此题是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考查,两者反应没有现象,要充分与物理知识结合并利用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通过明显的现象能够证明该反应的进行。26.答案:氯化钠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气泡 Na2CO3+2HCl=2NaCl+H2O+CO2↑ 未盖瓶盖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白色沉淀 BaCl2+Na2CO3=BaCO3↓+2NaCl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让标签对着手心,试剂瓶口紧挨容器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容器中解析:解:【实验推断】 (1)①取样品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②另取样品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如下表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①取样品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理由是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②另取样品滴加稀盐酸有气泡 产生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②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未盖瓶盖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该原溶液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生成了碳酸钠.故填:未盖瓶盖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3)【继续探究】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这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填:白色沉淀;BaCl2+Na2CO3=BaCO3↓+2NaCl.【实验结论】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该溶液的溶质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反思】为防止标签被腐蚀,倾倒液体应该注意的操作是:让标签对着手心,试剂瓶口紧挨容器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容器中.故填:让标签对着手心,试剂瓶口紧挨容器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容器中.【实验推断】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显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显中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溶液的溶质组成;【实验反思】为防止标签被腐蚀,倾倒液体时:让标签对着手心,试剂瓶口紧挨容器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容器中.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7.答案:探究一:(1)NaOH和BaCl2;(2)B中变浑浊;探究二:(3)不能 如果少量的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即使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 (4)Na2CO3+CaCl2=CaCO3↓+2NaCl 2 探究三:猜想三:Na2CO3、NaHCO3 设计实验:不成立 产生气泡 得出结论:NaHCO3+HCl=NaCl+H2O+CO2↑ 讨论交流: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解析:解:(1)A证明二氧化碳不和氯化钡反应,为证明NaOH与CO2能反应,X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钡。(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能证明NaOH与CO2能反应的实验现象是B中变浑浊。(3)根据此现象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其原因是:如果少量的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即使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4)①现象a为白色沉淀,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②若现象b为无色溶液B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综合①②可知猜想2成立。 【提出猜想】猜想一:碳酸钠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碳酸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且全部反应时溶质为NaHCO3;猜想三:碳酸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且部分反应时溶质为Na2CO3、NaHCO3。故填:Na2CO3、NaHCO3。【设计实验】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二不成立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猜想一不成立【得出结论】实验步骤②中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讨论交流】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怀疑,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8.答案:(1)920 (2)21.7 (3)玻璃棒 (4)> (5)102.2解析: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利用标签中所给信息做题的方法,不要忽略标签中任何数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溶液稀释前后溶质不变。(1)若该瓶硫酸还没有开封使用,瓶内溶液的质量为500mL×1.84g/mL=920g; (2)设需要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有98%x=400g×9.8%,解得x=40g,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40g1.84g/mL≈21.7mL(3)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4)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大,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配置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5)解: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9.8%=9.8g,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需要镁的质量为y,则Mg+H2SO4=MgSO4+H2↑24   98           2 y    9.8g          x则982=9.8gx,2498=y9.8g解得x=0.2g,y=2.4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2.4g-0.2g=102.2g;     故答案为:(1)920;(2)21.7;(3)玻璃棒; (4)>;(5)102.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5:35 页数:27
价格:¥3 大小:215.50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