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衡水市景县杜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衡水市景县杜桥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在化学变化中离子也不能再分B.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所以氢氧化钠除油污的原理也是乳化C.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所以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2.虽经大力整治,但据有关部门的分析和预测:今年我国渤海湾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将比往年有所增加,经济损失可能会更大.要从根本上防治赤潮的发生,可行的方法应当是(    )A.各种污水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B.清除海水中的氮、磷元素C.清除海水中的有害藻类D.提高海水的溶解氧浓度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被污染的空气是混合物B.因为氮气不支持呼吸,所以可用作粮食的保护气C.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通常用于填充气球D.工业生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棕色固体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比较气体中CO2含量C.  检查装置气密性D.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6.化学实验操作中常涉及“先后”问题,下列操作的向后顺序错误的是(    )A.CO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撤离酒精灯停止加热B.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C.制取气体: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D.除去N2中混有的CO2和CO,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7.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都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故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C.青铜和黄铜主要成分都是铜,故硬度相同D.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但其物理性质都一样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CO2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是单质C.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10.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冰水B.液态氧C.氯酸钾D.大理石11.下面是小明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类别B.鉴别①单质:氩气、水银、铝粉②氨态氮肥:尿素、氯化铵、硝酸铵①用澄清石灰水区分CO和CO2②用水鉴别碳酸钙和氧化钙C.除去杂质D.处理事故①用灼烧的铜网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杂质②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氯化氢杂质①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②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A.AB.BC.CD.D12.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的是(    )A.光合作用B.活性炭吸附杂质C.牛奶变质D.谷物酿酒13.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从图表中获取的信息或相关应用不正确的是(    )A.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B.根据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图,判断人类开发和使用金属的年代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材料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14.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硅氧铝铁B.氧硅铝铁C.碳氢氧铁D.氧氢碳铝15.国家卫健委向民众发布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75%的医用酒精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酒精(C2H5OH)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属于有机化合物 B.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C.酒精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2:6:1D.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6.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Cl-17.如图所示,用“〇“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从下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属于纯净物的有:①②C.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D.可以表示水分子的有:①②18.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19.在A+B=2C的化学反应中,有4gA参加反应时,可生成12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A.6gB.8gC.10gD.16g20.下列符号中的“2”与O2中“2”表示的含义相似的是(    )A.2COB.H2OC.2ZnD.O2-21.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原子种类不变22.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B.合金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D.汽油能去油污利用的原理是乳化23.三甲醚(C2H6O)是一种清洁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车用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46gB.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D.能做燃料说明它具有可燃性24.经实验测得氮的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1B.+3C.+4D.+5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5.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称量某烧杯质量时,先移游码后加砝码B.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伸入瓶口后加热高锰酸钾D.使用胶头滴管取液体时,先将橡胶头捏扁排出空气,再伸入试剂瓶取液体。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7.0分)26.用化学符号表示:(1)铁元素:______。(2)酒精:______。(3)碳酸根离子:______。(4)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27.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2)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肥皂水遇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泡沫少、易起浮渣。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8.空气、水、食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燃资源。(1)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其化学性质活泼,能参与许多化学反应。①工业上利用空气中各气体组分的沸点不同,采用______的方法获取氧气。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物质名称),请写出该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体现了氧气具有______性。 29.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1)自来水厂净水加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的作用是______,其含有的原子团名称是______;加液氯的目的是______。(2)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______,a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3)电解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2:从示意图中可获得的正确信息______(填写编号)。A.反应前后共有6种原子,4种分子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都为3种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D.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E.生成氢、氧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1F.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4)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30.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下列生活中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序号)。A.湖水B.雨水C.海水D.蒸馏水(2)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填序号)。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C.使用含磷洗衣粉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3)要证明某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 (4)根据下列甲、乙两个图回答问题:①甲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电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其中试管b产生的气体是______。若试管a产生的气体质量为0.2g,理论上需电解水______g。②图乙是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若氢气不纯(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会发出______声。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31.维生素是人体必备的营养物质,某种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计算:(1)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2)维生素D2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3)198g维生素D2中含碳元素______g.32.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实验.请回答:(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以上______(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她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4)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相关问题:①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②如果用如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能原因是______.33.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选用B、C装置制取O2,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______(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2)若a、b相连制取氧气,检验气密性后,还必须将装置D______。(3)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填字母);②为防止多余硫化氢逸出,可用_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溶液吸收。(4)某同学点燃蜡烛,然后放入E中,迅速连接A、E、F,打开活塞进行实验,发现F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为二氧化碳。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34.为测定某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5g该镁矿石粉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除杂,得到只含有MgSO4和H2SO4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100g,将该100g混合溶液放于烧杯中,然后取40g氢氧化钠溶液,分4次加入到盛有100g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10101010烧杯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0.4641.0441.1601.160请计算:(1)100g混合液中硫酸镁的质量。(2)该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5g镁矿石中的镁元素全部转化为100g混合溶液中MgSO4中的镁元素)(3)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解:A、在化学变化中铁离子和亚铁离子能够相互转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而氢氧化钠除油污的原理是氢氧化钠能和油污中的物质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升高温度时,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会析出氢氧化钙,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洗涤剂能够乳化油污,氢氧化钠能和油污中的物质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单质、混合物,但是不能组成化合物。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答案:A解析:解:A、废水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氮磷元素,故A正确;B、海水中含有适量的氮磷元素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故B错误;C、清除海水中的有害藻类,不能从根本上防止赤潮的发生,故C错误;D、提高海水中的溶解氧浓度现实操作性小,故D错误。故选:A。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赤潮发生的原因是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增加,要防止赤潮的发生,需将废水处理后在排放.本题考查了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答案:A解析: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它同被污染的空气一样都是混合物,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的说法错误,故A可选; B、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它不支持呼吸,可用作粮食的保护气的说法正确,故B不可选;C、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通常用于填充气球,说法正确,故C不可选;D、工业生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说法正确,故D不可选;故选:A。A、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B、根据氮气的稳定性解答;C、根据氦气的性质解答;D、根据工业废气的危害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的成分及其成分的作用,同时考查了工业废气对环境危害的问题,平时多积累知识,解答此题并不难.4.答案:B解析:解: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5.答案:A解析: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图中实验,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比较气体中CO2含量,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C、当用针筒向集气瓶内打气时,若气密性良好,导管内会形成一段水柱,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 D、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故选项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C、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6.答案:A解析:解:A、CO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先撤离酒精灯停止加热,后停止通CO,以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以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D、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能除去N2中混有的CO2和CO,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A、根据CO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答案:D解析: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石灰水中不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但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错误;C、青铜和黄铜主要成分都是铜,但由于组成不同,故硬度不相同,错误;D、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正确。故选:D。A、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B、根据碱的通性分析;C、根据合金的特性分析;D、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分析。题难度不大,掌握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构成、合金的特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D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CO2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C、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氯酸钾受热分解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9.答案:D解析:解:A、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故A正确;B、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生成物可能是单质。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B正确; C、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故C正确;D、面粉属于可燃性的粉尘,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会发生爆炸,故D错误。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0.答案:D解析:解:A、冰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液态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C、氯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D、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11.答案:B解析:A.①氩气、水银、铝粉都分别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正确,②尿素属于有机物,氯化铵、硝酸铵属于铵盐所以分类错误,故A错误;B.①依据CO和CO2性质可知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能区分CO和CO2,②碳酸钙不溶于水,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用水可以鉴别碳酸钙和氧化钙,故B正确;C.①依据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可知氧气在加热能与铜反应,而氮气不与铜反应,所以用灼烧的铜网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杂质方法正确,②因为氢氧化钠既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又能与氯化氢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氯化氢杂质,故C错误;D.①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②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但不能打开窗通风,这样会使增加氧气,火会着得更旺,故D错误;故选:B。A.依据物质分类判断正误;B.依据物质的性质判断正误C.分析除杂方法判断是否合理; D.分析处理方法判断正误;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利用性质鉴别、除杂、处理事故的能力。12.答案:B解析: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B、活性炭吸附杂质,只是将其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牛奶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谷物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13.答案:B解析:解:A、根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有: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故A正确;;B、根据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图,只能知道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不能判断人类开发和使用金属的年代;故B错误;C、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所以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以判断金属材料是否容易被盐酸腐蚀,故C正确;D、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溶质受温度影响的大小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B.A、根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B、根据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图,只能知道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进行解答;C、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进行解答;D、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溶质受温度影响大小;进行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14.答案:B解析: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故选B.15.答案:B解析:解:A.酒精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说法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酒精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2:6:1,说法正确;D.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故选:B。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来分析;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部比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6.答案:B解析:解:A、由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B、氯有“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数字为17,核内质子数为17,故选项说法正确。D、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Cl-,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答案:D解析:解: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故选项正确;B、由物质的构成可知,①②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物,故选项正确;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故选项正确;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能表示水分子的是②,①表示的是臭氧分子不是水分子,故选项不正确。故选:D。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微粒的构成等。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8.答案:D解析:解:在四个选项中食盐溶于水湿衣服晾干空气的液化分离均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只有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D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所有的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便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19.答案:B解析:解:在A+B=2C的化学反应中,有4gA参加反应时,可生成12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12g-4g=8g;故选: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进行计算.20.答案:B 解析:解: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O2中的“2”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H2O中“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与O2中“2”表示的含义相似。故选: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21.答案:A解析:解:A、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人体气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救援犬闻到人体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原子种类和原子的质量不变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答案:D解析:解:A、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除去水中的异味,故选项说法正确。D、汽油能溶解油污,汽油能去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A、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B、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汽油能溶解油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特征、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答案:A解析: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甲醚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1个二甲醚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一个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甲醚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做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4.答案:D解析:解: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由题意该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0,则14x:16y=7:20,x:y=2:5,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2O5。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5=0,则x=+5价。故选: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结合题意确定其化学式,进而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5.答案:BD 解析: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砝码,最后移动游码,故选项说法错误。B、制取氧气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否则会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氧气时,等到快速均匀连续的冒出气泡时,再收集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取液体时,先将橡胶头捏扁排出空气,再伸入试剂瓶取液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6.答案:Fe C2H5OH CO32- 3P2O5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铁元素表示为Fe,故答案为:Fe;(2)一个酒精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表示为C2H5OH,故答案为:C2H5OH;(3)一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CO32-,故答案为:CO32-;(4)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表示为3P2O5,故答案为:3P2O5。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7.答案:H2O 硬水 煮沸解析:(1)水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2)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水样品是硬水还是软水。出现泡沫少是硬水,泡沫多是软水,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是钙镁化合物的溶解度变小,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1)H2O(2)硬水;煮沸(1)根据水是由分子构成的及分子的概念分析;(2)根据生活中利用肥皂水鉴别硬软水的现象及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一般情况下,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是分子。28.答案:21 分离液态空气 甲烷 CH4+2O2- 点燃  2H2O+CO2 氧化解析:解: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①工业上利用空气中各气体组分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取氧气;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该反应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故答案为:21;①分离液态空气;②甲烷;CH4+2O2- 点燃  2H2O+CO2;氧化;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①工业上利用空气中各气体组分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取氧气;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该反应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工业制氧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9.答案: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硫酸根 杀菌消毒 电极上有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后ab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2,中间水柱上升 氧气 CE 2H2O- 通电  2H2↑+O2↑ 分解反应解析:解:(1)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自来水厂净水加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其含有的原子团名称是硫酸根;加液氯的目的是杀菌消毒。(2)电解水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是:电极上有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后ab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2,中间水柱上升,a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较少是氧气。(3)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前后共有2种原子,3种分子,故A错误;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都为2种,故B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故C正确;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不是最小的微粒蘑菇D错误;E.生成氢、氧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E正确;F.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F错误。 (4)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硫酸根;杀菌消毒。(2)电极上有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后ab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2,中间水柱上升;氧气。(3)CE。(4)2H2O- 通电  2H2↑+O2;分解反应。(1)根据明矾溶于水生成物的特性、组成和液氯能杀菌消毒分析回答;(2)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现象分析回答;(3)根据电解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构成、变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4)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回答。本题主要考查了水的净化、电解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有关水的基础知识的归纳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30.答案:D A 肥皂水 氧气 1.8 尖锐的爆鸣解析:解:(1)A.湖水中含有水和多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B.雨水中含有水、碳酸、多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C.海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D.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2)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环境,使水受到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错误。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C、使用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资源,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错误。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错误。(3)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4)①在电解水实验中,在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在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是1:2;b试管中是氧气,a试管中是氢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设理论上需电解水的质量为x;2H2O- 通电  2H2↑+O2↑, 36              4 x              0.2g 36x=40.2gx=1.8g②点燃时,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答案:(1)D;(2)B;(3)肥皂水;(4)①氧气;1.8;②尖锐的爆鸣;(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2)可以根据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根据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考虑;(4)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回答本题;点燃时,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注意事项,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1.答案:396 84:11:4 168解析:解:(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8+44+16=396;故答案为:396;(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维生素D2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44:16=84:11:4; 故答案为:84:11:4;(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量×100%,可知维生素D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28396×100%=84.8%则198g维生素D2中含碳元素为:198g×84.8%=168g;故答案为:168.(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量×100%,求出维生素D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再求出198g维生素D2中含碳元素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对分子的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金属方法的掌握与应用.32.答案:酒精灯;长颈漏斗;A;试管内导管伸的太长,缩短些;A;2KMnO4-  △   K2MnO4+MnO2+O2↑;C;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下口逸出解析:解:(1)仪器①是酒精灯,②长颈漏斗;故填:酒精灯;长颈漏斗;(2)加热时试管内导管不能伸入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故应将试管内导管缩短些;故填:A,试管内导管伸的太长,缩短些;(3)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为固体加热型,故选择装置A;据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填:A;2KMnO4-  △   K2MnO4+MnO2+O2↑;C;(4)①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②如果用上图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不熄灭的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下口逸出;故填: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下口逸出.(1)熟记仪器的名称;(2)加热时试管内导管不能伸入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3)据实验室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及装置的选择方法进行解答;(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33.答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翻转 A 氢氧化钠 不一定解析:解:(1)实验室选用B、C装置制取O2,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故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2)若a、b相连制取氧气,检验气密性后,还必须将装置D翻转,是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填:翻转。(3)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是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故填:A。②为防止多余硫化氢逸出,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故填:氢氧化钠。(4)某同学点燃蜡烛,然后放入E中,迅速连接A、E、F,打开活塞进行实验,发现F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不一定为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氧气,是因为氧气进入E中,蜡烛燃烧更剧烈,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不一定。(1)实验室选用B、C装置制取O2,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以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3)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其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硫化氢气体;(4)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34.答案:解:(1)设100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x2NaOH+MgSO4=Na2SO4+Mg(OH)2↓120                    58              x                    1.160g58120=1.160gxx=2.4g答:100混合溶液中含MgSO4的质量为2.4g;(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MgSO4中的镁元素的质量即为5g镁矿石中的镁元素,由题意得: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g×24120×100%÷5g×100%=9.6%;答: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6%。 (3)由实验②可知每消耗10.0g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沉淀1.044g-0.464g=0.580g,第③次在增加10.0gNaOH溶液沉淀增加的质量为1.160g-1.044g=0.116g,说明此时硫酸镁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已过量,设10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y2NaOH+MgSO4=Na2SO4+Mg(OH)2↓80                                      58y                                       0.58g5880=0.58yy=0.8g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8g10g×100%=8%答: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解析:(1)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根据生成沉淀的总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分析;(3)根据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氢氧化钠应完全反应,Mg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因此第一次是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镁反应,虽然完全反应,但涉及两个反应,计算复杂;第二次加入10g氢氧化钠溶液只与硫酸反应,且完全反应生成沉淀质量为1.044g-0.464g=0.580g;第三次再加入10g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为1.160g-1.044g=0.116g,说明氢氧化钠已过量;因此可根据第二次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求出1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从而求出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关的计算,正确地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4:42 页数:25
价格:¥3 大小:156.46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