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广州市天河区泰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广州市天河区泰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河水结冰B.铜线导电C.粉笔折断D.钢铁生锈2.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我国北京-张家口举办,下列冬奥会事项与化学无关的是(    )A.研制新型的材料用于场馆改建B.在短道速滑的冰道上洒水减少摩擦C.用消毒剂处理奥运村生活污水D.用清洁能源做汽车燃料接送运动员3.下列有关概念的辨析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中子数决定的;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⑤吸附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⑥溶液的溶剂一定是水。A.①④B.②③C.④⑥D.⑤⑥4.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O2B.空气中N2的化学性质比O2活泼C.N2充入食品包装可以起到防腐作用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形成酸雨5.下列关于化学发展史不正确的是(    )A.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排了元素周期表C.法国化学家阿伏伽德罗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D.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观点证实了古代关于原子的猜想 6.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黄铜与黄金外观相同或相似,黄铜可代替黄金使用B.石墨烯属于非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单质C.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及其合金,且合金的性能优于金属D.有机合成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在汽车轮胎、塑料制品中都存在7.图示“错误操作”与图后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标签受损B.试剂污染C.受热仪器破损D.读数偏小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滴加液体药品B.溶解C.取固体药品D.加热液体 9.利用下图A~I装置,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有下列一些应用:①用A、D可以制取氧气;②用B、E可以制取二氧化碳;③用B、I可以制取并收集一定体积的二氧化碳;④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可选用H装置;⑤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管口进入;⑥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d管口进入。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③④10.下列有关氧气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氧气由2个氧原子构成B.氧气极易溶于水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气体D.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航空航天等都用到氧气11.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可以实现的C.CO和CO2都是空气污染物D.可以用紫色石蕊试剂鉴别CO和CO212.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归纳正确的是(    )A.纯碱、火碱、氨水都是碱,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改变C.煤、天然气、石油都是化石燃料,过多使用会导致温室效应D.SO2、CO、NO2都是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都会形成酸雨13.下列是某同学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B、化学与生活①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②煤气泄漏--打开电灯检查泄漏位置③图书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①石墨常用作电极材料--利用导电性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③活性炭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层状结构C、水D、化学中常见的“三”①用肥皂水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②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③自来水厂经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是纯净物①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②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③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A.AB.BC.CD.D14.下列操作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B.西瓜榨果汁C.葡萄酿酒D.汽油挥发1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模型B.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C.空气组成模型 D.燃烧条件模型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大量白雾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白色固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7.人们日常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1)汽车燃烧的汽油和做饭燃烧的天然气等均为化石燃料产品.化石燃料属(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______能源.(2)雨后晴天的空气清新洁净,此时的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______.(3)下列着火的应急处理不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①实验室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毛巾盖灭;②油在炒菜锅内因温度过高着火,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灭火;③电器着火时,立即断电,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18.如图是铁丝、硫在氧气中燃烧的试探,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乙实验留水的目的是______;(2)请写出甲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三、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19.在实验室里选用下图中A~G的装置可以制取氧气。  (1)某同学选用装置B和F来制取氧气。①请写出该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②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动作太慢,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中的反应就已经停止(如图H).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的前提下,请你帮他想出两种解决的方法:______;______。③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有:______。A.便于控制反应快慢       B.定量添加药品更方便       C.生成氧气质量更大(2)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可以是______(填序号);②若用如图H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制取的NH3,请把图G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认识和使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是我们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1)老师为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提供了如图1实验装置:Ⅰ.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Ⅱ.甲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选择上述A发生装置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Ⅲ.若用E装置收集的氧气,在完成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要预留适量的水(图F所示),水的作用是______。Ⅳ.实验室用B和C组合,除可制取O2外,还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如图3实验: ①甲同学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______。②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③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浸入烧杯内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3)如图3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A.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上述操作序号次序)。B.称量和量取:称量氯化钠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则应处理方法为______。C.溶解: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可能原因是______。a.所用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c.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d.将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时,还有部分氯化钠固体粘在纸上e.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进试剂瓶时,有溶液洒落21.如图是有刻度和活塞可滑动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将它放在盛有沸水的烧杯上方,进行实验。 (1)在玻璃容器内还可以看到有大量______生成,该生成物名称为______,其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2)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测定空气中______的体积分数白磷着火燃烧,活塞______,最后停在刻度约为______ (填整数)的位置上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解:A、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铜线导电只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粉笔折断只是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答案:B解析:解:A、研制新材料属于研究新物质制取的,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与化学有关;B、在短道速滑的冰道上洒水减少摩擦是物理研究的内容,故与化学无关;C、处理生活污水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与化学有关;D、用清洁能源做汽车燃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围,故与化学有关。故选:B。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回答本题,其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熟记化学研究的内容,知道学习了化学后能研究哪些方面,如何才能使化学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3.答案:A解析:解: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正确;②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也可能减慢,错误;③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错误;④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等,正确;⑤木炭的吸附性是指木炭能把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小微粒吸附在它的表面,该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吸附性是物理性质,错误; ⑥溶液中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但有的溶液中没有水,溶剂就不是水了,错误;故选:A。根据有关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元素的种类与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有关;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⑥根据溶液的溶剂考虑。据此解答。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反应的类型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等,要加强记忆物质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答案:C解析: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是O2错误;故选项错误;B、空气中N2的化学性质比O2活泼错误,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活泼;故选项错误;C、N2充入食品包装可以起到防腐作用正确,故选项正确;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形成酸雨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C。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D、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性质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答案:C解析:解:A、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故选项说法正确。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说法正确。C、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说法错误。D、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观点证实了古代关于原子的猜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6.答案:A解析:解:A、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黄铜与黄金外观相同或相似,但黄铜不能代替黄金使用,故选项说法错误。B、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非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合金的性能优于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D、有机合成材料属于高分子材料,在汽车轮胎、塑料制品中都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A、根据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进行分析判断。D、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合成材料、金属材料、黄铜的组成成分、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D解析:解:A、图中操作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滴管接触试管内壁,会污染药品,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可能会药品受潮加热有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一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在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读数,看到的读数偏大,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故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8.答案:C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操作正确;C、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解答即可。C、根据取用固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答案:D解析:解:①在装置A中导管口处没有塞棉花,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①正确;②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②错误;③在装置I的集气瓶水面上有一层植物油,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排入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故③正确;④可用澄清石灰水除去少量的二氧化碳,故④正确;⑤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b管口进入,故⑤错误;⑥氧气不易溶于水,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c端通入,故⑥错误。故选:D。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选择装置。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10.答案:D解析:解: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氧分子构成,故A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错误;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不是非常活泼,故C错误;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所以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航空航天都用到氧气;故选:D。根据氧气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进行作答。本题考查了氧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难度不大。11.答案:C解析:解: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A表述正确;B、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可以实现的,故B表述正确;C、CO是空气污染物,CO2不是空气污染物,故C表述不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一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以用紫色石蕊试剂鉴别CO和CO2.故D表述正确。故选:C。根据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12.答案:C解析: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归纳错误。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故归纳错误;C、煤、天然气、石油都是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化石燃料过多地使用会导致温室效应,故归纳正确;D、一氧化碳不是造成酸雨的气体,说法错误。故选:C。A、根据碱的定义及碱的组成分析: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 C、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D、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3.答案:D解析:解:A.①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隔绝氧气灭火,切不能用水浇灭,错误;②煤气泄漏时,切打开电灯检查泄漏位置,以防发生爆炸,错误;③图书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以免造成图书损坏,错误;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错误;C.①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与软水,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错误;②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错误;③自来水厂经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错误;D.①煤、石油、天然气是常见的三大化石燃料,正确;②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正确;③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D。A.根据消防安全知识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用途来分析;C.根据水的相关知识来分析;D.根据化学基础知识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等方面的知识;明确物质的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14.答案:C解析:解:A、雪糕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西瓜榨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5.答案:C解析: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A错误;B.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故B错误;C.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C正确;D.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模型中可燃物专指固体是片面的,对气体未予具体说明,故D错误。故选:C。A.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B.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喊量来分析;C.根据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来分析;D.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本题在解答时,根据题目中所给模型,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16.答案:A解析: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7.答案:不可再生 混合物 ②解析:解:(1)化石燃料是在远古时代电闪雷宁,空气成分与现在不同,条件也不同,埋在地下好多年后形成的,现在的条件无法达到原来的条件,根本无法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2)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3)实验室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着火,立即用湿毛巾盖灭,或用沙子盖灭;油在炒菜锅内因温度过高着火,应盖上锅盖或放上菜,不能倒水;电器着火时,立即断电,灭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可以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答案为:(1)不可再生;(2)混合物;(3)②.(1)根据化石燃料的形成条件考虑;(2)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考虑;(3)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混合物的判断,灭火的方法:隔绝空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18.答案: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Fe+2O2- 点燃  Fe3O4 化合反应解析: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集气瓶中留少量的水,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故填: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2)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点燃  Fe3O4,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故填:3Fe+2O2- 点燃  Fe3O4;化合反应。(1)根据铁丝燃烧的具体操作进行作答;(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本题考查了铁丝在氧中燃烧的细节为题,难度不大。19.答案:2H2O2- MnO2  2H2O+O2↑;从长颈漏斗添加双氧水;从长颈漏斗注水;AB;A;D解析:解:(1)①用装置B和F来制取氧气,适合选择反应物为固液不需加热型,故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填:2H2O2- MnO2  2H2O+O2↑;②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中的反应就已经停止时,可以加过氧化氢继续反应,也可以加水把瓶中的氧气赶出;故填:从长颈漏斗添加双氧水;从长颈漏斗注水;③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也可以比较方便的添加药品;故填:AB;(2)①根据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所以要选择加热固体型的发生装置A,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所以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填:A;D; ②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根据G装置的特点,图中的“导气管”如下:;故填:。(1)①根据装置的特点确定反应的原理;②氧气还没有收集满,锥形瓶中的反应就已经停止时,可以加过氧化氢继续反应,也可以加水把瓶中的氧气赶出;③与装置B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2)①根据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所以要选择加热固体型的发生装置A,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所以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②根据G装置的特点进行解答。实验室制取装置。它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其中,发生装置又分为“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收集装置分为“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装置。20.答案:水槽 2KClO3-MnO2△2KCl+3O2↑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CO2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能放出热量 ①⑤②③⑥④ 取出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abd解析:解:(1)Ⅰ.仪器①名称是水槽。Ⅱ.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Ⅲ.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集气瓶内要预留适量的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Ⅳ.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可选C收集。(2)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故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 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能放出热量;(3)A、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出药品,称量,把粗盐和水转移到烧杯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所以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B、称量和量取:称量氯化钠时,若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说明氯化钠放多了,应该取出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C、a.所用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减少,所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A正确;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小,实际水的体积会变大,所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正确;c.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会导致水的量减小,所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错误;d.将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时,还有部分氯化钠固体粘在纸上,导致氯化钠有损失所以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正确;e.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进试剂瓶时,有溶液洒落,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E错误。故选:abd。故答案为:(1)Ⅰ.水槽;Ⅱ.2KClO3-MnO2△2KCl+3O2↑;Ⅲ.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Ⅳ.CO2。(2)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②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能放出热量;(3)①⑤②③⑥④;取出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abd。(1)Ⅰ.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Ⅱ.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Ⅲ.根据实验原理分析水的用途。Ⅳ.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气体;(2)①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分析;②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便于观察解答; (3)A、根据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出药品,称量,把粗盐和水转移到烧杯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解答;(3)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全面性比较强,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21.答案:白烟 五氧化二磷 4P+5O2- 点燃  2P2O5 氧气 先向右边移动,后向左边移动 8 15解析:解:(1)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白烟;五氧化二磷;4P+5O2- 点燃  2P2O5;(2)由该实验装置可知,该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中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活塞先向右移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后向左移,最后停在刻度约为8的位置上,实验前停在刻度约为10的位置上,说明氧气的体积为2mL,说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填:氧气;先向右边移动,后向左边移动;8;15。(1)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2)根据实验操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来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测定原理(通过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压强变小)、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气密性要好;白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5:00:09 页数:19
价格:¥3 大小:240.99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