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保定市高阳县三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保定市高阳县三利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下列实验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①研碎胆矾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品红在水中扩散④玻璃刀裁玻璃⑤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A.⑤B.②⑤C.③④D.①②④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的描述如下:甲说:反应在点燃条件下进行乙说: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丙说:是化合反应丁说:各物质的质量比为7:4:11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2H2O- 通电  2H2↑+O2↑B.2CO+O2- 点燃  2CO2C.2H2+O2- 点燃  2H2OD.CH4+2O2- 点燃  CO2+2H2O3.某元素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B.该粒子为阴离子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D.该粒子为Mg2+4.2006年1 0月6日,美国科学家劳伦斯⋅利费莫尔宣布他与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核外电子数为ll8,中子数为17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分别是(    )A.297  118B.118  297C.118   179D.179  118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测溶液的pH6.类推是学习科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四种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D.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甲醇是醇类的一种,所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7.推理是学习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碱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8.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碳元素、氢元素B.碳元素、氧元素C.氢元素、氧元素D.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 9.已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与镁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    )A.B.C.D.10.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电解和水的蒸馏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C.用活性炭净化处理水样后,可以得到纯水D.使用pH试纸测定某盐酸的pH时,若先将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11.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能源B.安全常识①可燃冰是未来新型的化石能源;②推广使用乙醇汽油。①加油站、面粉厂--严禁烟火,加强通风换气,故所有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②煤气泄漏--先关闭阀门,再打开排气扇。C.化学与材料D.用“”眼光分析①钢、氧化铁和黄金都是合金;②纯铁比生铁的硬度大、熔点高。①湿衣服晾干--分子之间有间隔;②为防止铜生锈,也可在其表面覆盖保护层;隔绝空气和水。A.AB.BC.CD.D12.用下列粒子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A.B.C.D.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B.消防员开辟隔离带是为了隔离可燃物 C.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主要是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D.“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在化合物中,金属一定显正价,非金属一定显负价15.如图表示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C.反应可表示为:2H2O+Cl2=HCl+HClO+H2O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无变化1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分离NaCl和Na2CO3固体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B鉴别NaOH和Na2CO3溶液滴加无色酚酞C检验CaO中的CaCO3加入少量水D除去CO中的少量CO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A.AB.BC.CD.D1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其原子核外共有31个电子B.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D.氧化镓的化学式为Ga2O3,其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1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B.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C.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着火点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配平化学方程式可以改变化学式中各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B.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D.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根据原子守恒推出酒精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2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混合并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单质 B.反应中的丁、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9C.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1.0分)21.用化学用语或写出化学用语的意义:(1)5P2O5______;(2)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3)过氧化氢______;(4)高锰酸钾______;(5)加碘盐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______;(6)Fe3+______。22.橘子罐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去除橘络(橘瓣表面白色网状结构)(1)橘络营养丰富但是含有味苦的芦丁。芦丁(C27H30O16)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2)用氢氧化钠去除橘络时,要添加盐酸来控制过程中的碱性程度,以确保食品安全,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理:______。(3)要测定去除橘络过程中的碱性程度,可用下列选项中的______(填数字)。①无色酚酞试液②紫色石蕊试液③pH试纸23.某些物质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______而使溶液能导电.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因为______的缘故,所以氯化钠溶液不显电性.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4.A、B、C、D、E、F六种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其中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D、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与转化关系(“→”表示可以一步转化,“-”表示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式为______。(2)F的一种用途为______。(3)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图中反应与转化关系中,一定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5.2017年3 月22 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废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解水时负极产生10mL 的气体,则正极产生______ mL的______气。(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A.自来水B.海水C.冰水混合物D.红墨水(3)家庭中可用______来检验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人们常采用______的方法,既降低水的硬度,又杀菌消毒。(4)如图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请你列举一种生活中具体的节水措施:______。(5)在生活饮用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氯胺消毒。用氯胺消毒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2Cl+X=NH3+HC1O,其中X 的化学式为______。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6.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如图三幅图来自课本中,它们均采用了控制变量思维,来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实验探究。(1)实验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中水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______(2)实验2设计这一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3)实验3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铜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b.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c.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多六、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0分)27.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实验中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______。(2)B实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3)C实验完毕后先______后______。(填“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停止加热”)28.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A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观察一段时间,请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该现象的解释填入如表:实验现象解释①______②______(2)如图B所示,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点燃  2MgO+C,请推测镁条在CO2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______。2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甲、乙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猜想】该溶液是否变质,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猜想2:该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2CO3;猜想3:该溶液全部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______。【查阅资料】Na2CO3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猜想3错误。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2)乙同学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_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乙同学得出结论:该溶液中含碳酸钠。【实验启示】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30.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 3.0g 放入大试管 中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2.04g,求:(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解:A、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中有氨水与酚酞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检查装置气密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玻璃刀裁玻璃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研碎胆矾、检查装置气密性、玻璃刀裁玻璃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B解析:解:A、该反应的反应条件是通电,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但各物质的质量比(28×2):32:(44×2)=7:4:11,故选项正确。C、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且各物质的质量比(2×2):32:(18×2)=1:8:9,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由题意,该反应在点燃条件下进行,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7:4:11,结合选项中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答案:D解析:解:A、某元素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B、某元素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属于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D、某元素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为镁离子,符号Mg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根据题意,某元素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其核内质子数为12,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答案:A解析: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于该元素核外电子数为ll8,所以质子数是118;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18+179=297。故选:A。利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解决此题.此题是对原子结构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5.答案:B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D解析:解:A、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但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也可能是盐,如硫酸氢钠,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D、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甲醇是醇类的一种,则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故选:D。A、根据酸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C、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酸与燃烧的特征、醇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C解析:解:A、碱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蓝,但能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推理正确。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A、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进行分析判断。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8.答案:A解析:解: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C解析:解: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AC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但A是一种稳定的结构,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C.故选:C.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前提是原子结构.10.答案:B解析:解:A、水的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水的蒸馏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发生了物理变化,故A错误。B、由于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B正确。C、用活性炭净化处理水样只能除去素色和异味等,不能将所有的杂质除去,不可以得到纯水,故C错误;D、使用pH试纸测定某盐酸的pH时,若先将试纸润湿,将滴加的酸液稀释了,酸性减弱,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D错误。故选:B。A、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B、根据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析;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D、根据使用pH试纸的注意事项分析。本题很简单为基础考查,只要根据书本所学知识即可解答,但一定要明白除去水中杂质的方法,并养成好的环保习惯。11.答案:A解析:解:A、可燃冰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属于新型化石能源,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A正确;B、煤气泄漏不能开排气扇,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故B错;C、氧化铁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合金,合金比组成成分硬度大,生铁比纯铁的硬度大、熔点低,故C错;D、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D错。故选:A。A、可燃冰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属于新型化石能源,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煤气泄漏不能开排气扇;C、氧化铁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合金,合金比组成成分硬度大;D、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保护环境、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12.答案:A解析:解:A.最外层有6个电子,大于4,容易得2个电子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符合题意;B.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故不合题意;C.最外层有2个电子,小于4,容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使其次外层变成最外层,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不合题意;D.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故不合题意。故选: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可知: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粒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的,金属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为阳离子,非金属原子易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13.答案:A解析:解:A、乙醇可用粮食制取,属于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错误。B、消防员开辟隔离带,利用的是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A、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B、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金属铝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灭火原理、温室效应、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答案:B解析:解: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正确;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氢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氢元素化合价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时,既要判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15.答案:B解析:解:题目中图变为:A、图中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了两种化合物,故A错误;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B正确;C、图中反应可表示为:H2O+Cl2=HCl+HClO,故C错误;D、据图可知,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偏氯酸,则可推测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变化,故D错误;故选B.根据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图中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了两种化合物.据此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实质用微观模型示意图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16.答案:D解析:解:A、Na2CO3能与适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能分离出氯化钠,但无法分离出碳酸钠,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错误。B、NaOH和Na2CO3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错误。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检验CaO中的CaCO3,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错误。D、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正确。故选:D。 A、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C、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D、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7.答案:C解析:解:A、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镓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位于第4周期;其原子核外共有2+8+18+3=31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化镓的化学式为Ga2O3,氧元素显-2价,设镓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A、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B、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答案:D解析:解:A、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故选项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B、图中实验,会观察到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可验证生石灰遇水放热,故选项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两者的着火点不同,可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A、根据两支试管中铁钉锈蚀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U型管液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燃烧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9.答案:D解析:解:A、在配平化学反应时在改变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因物质的组成固定,则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错误;B、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根据蜡烛+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来自酒精,故可根据CO2和H2O分子个数比推出酒精中的C、H原子个数比为:1×2:2×3=1:3,故正确;故选:D。A、在配平化学反应时在改变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因物质的组成固定,则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组成元素右下角的数字;B、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D、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答.20.答案:B解析: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 ,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是反应物。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甲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反应生成丁和丙的质量比为18%:16%=9:8,故选项说法错误。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21.答案: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OH- H2O2 KMnO4 KI+5O3 铁离子解析: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P2O5可表示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3OH-。(3)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4)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5)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可表示为:KI+5O3。(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Fe3+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可表示铁离子。故答案为:(1)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2)3OH-;(3)H2O2;(4)KMnO4; (5)KI+5O3;(6)铁离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根据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进行书写即可。(4)根据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进行书写即可。(5)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6)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答案:27:30:16 NaOH+HCl=NaCl+H2O ③解析:解:(1)由化学式可知,芦丁(C27H30O16)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7:30:16;故填:27:30:16;(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NaOH+HCl=NaCl+H2O;(3)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既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也能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填:③。(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2)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来分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难度不大。23.答案:离子 H20、Na+、Cl- 钠离子和氯离子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解析:解:物质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使溶液能导电.故填:离子.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填:H20、Na+、Cl-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的缘故,所以氯化钠溶液不显电性.故填:钠离子和氯离子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物质电离时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溶液不显电性.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离及其溶液的导电性等方面的知识.24.答案:H2O2 用作燃料或还原剂等 2H2O- 通电  2H2↑+O2↑ 复分解反应解析:解: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都是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因此A、B、C、D、E、F六种物质分别是过氧化氢、水、氧气、二氧化碳、碳和一氧化碳:(1)A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故填:H2O2。(2)F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用途为用作燃料、还原剂等。故填:用作燃料或还原剂等。(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故填:2H2O- 通电  2H2↑+O2↑。(4)图中反应与转化关系中,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合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碳转化成二氧化碳过程中,可以是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置换反应,一定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都是液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5.答案:5;氧;C;肥皂水;煮沸;用洗菜水浇花等;H2O解析:解:(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的气体之比是1:2,负极产生10mL的气体,则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5mL; (2)自来水、海水、红墨水都是由不然同种物质组成,都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3)家庭中可用肥皂水来检验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通常采用煮沸的方法,既降低水的硬度,又杀菌消毒;(4)活中具体的节水措施由很多,例如: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冲厕等;(5)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比左边多出了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不变和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多出的原子全部来自1个X分子中,即X的化学式为H2O。故答案为:(1)5;氧气;(2)C;(3)肥皂水;煮沸;(4)用洗菜水浇花等;(5)H2O。(1)根据电解水试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3)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既降低水的硬度,又杀菌消毒;(4)根据常见的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回答;(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较为全面的考查水的组成、电解、净化以及节约用水的知识等,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26.答案:(1)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2)燃烧的条件;(3) ac解析:解:(1)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所以实验1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一粒相同大小的品红,发现整杯水变红的时间热水比冷水短,这是因为: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2)在实验2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需要达到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而白磷在水中不能燃烧,但是在露出空气后就燃烧了,会因为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而且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和稀酸溶液反应时现象就越剧烈,所以a.金属铜周围没有生成的气体,铜不能与酸发生反应,故错误;b.镁表面的气泡产生最剧烈,所以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故正确;c.每65份质量的锌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发生生成气体质量:Zn比Fe少,故错误。故选:ac。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27.答案:引燃铁丝 试管内液柱上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停止加热 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解析:解:(1)A实验中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引燃铁丝。(2)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所以B实验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液柱上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为了防止生成热的铜重新被氧化,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引起玻璃管的炸裂,C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后一氧化碳气体。故答为:(1)引燃铁丝;(2)试管内液柱上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停止加热,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1)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回答;(3)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28.答案: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造成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 生成白色和黑色粉末解析:解:(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会造成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会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2)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点燃  2MgO+C,氧化镁是白色粉末,碳是黑色粉末,则镁条在CO2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和黑色粉末。故答案为:(1)实验现象解释①试管内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②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造成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2)生成白色和黑色粉末。(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题意,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氧化镁和碳的颜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9.答案: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气泡 Na2CO3+2HCl=2NaCl+H2O+CO2↑ 2NaOH+CO2=Na2CO3+H2O解析:解:【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猜想2:该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2CO3;猜想3:该溶液全部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Na2CO3。故填:Na2CO3。【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猜想3错误。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乙同学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故填:气泡;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启示】 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0.答案:0.96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0g-2.04g=0.96g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2KClO3-MnO2△2KCl+3O2↑245                         96x                         0.96g24596=x0.96gx=2.45g答:(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96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4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4:39 页数:25
价格:¥3 大小:312.43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