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2·山东济宁月考,20]据《明史》记载,洪武年间本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但后被明太祖斥责还乡,且终生不用;太祖甚至还制作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太祖此举( )A.平衡了宦官与宰相矛盾B.试图阻止宦官进入宫廷C.意在防范宦官专权局面D.根除了君主专制的威胁2.[2022·湘赣皖十五校联考]明代,督抚是出于督察地方军事的需要设置的。到了清代,督抚集地方司法、行政、军事等权力于一身,同时需把地方情况反馈给中央。这一变化说明( )A.皇权与相权矛盾得到缓和B.地方行政效率大大降低C.清政府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君主统治严重依赖督抚3.[2022·湖南师大附中测试]清政府规定京官在五品以下,外官在四品以下,初次委任时,均须朝见一次皇帝,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这一规定( )A.推动了京官与外官的交流B.有助于增加行政官员的数量C.促进了文官与武官的配合D.成为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4.[2022·山东济宁期末]清朝实行密折制度,拥有密折奏事权的官员有1000多人。这一制度( )A.杜绝了官吏的贪腐现象第11页共11页\nB.降低了行政效率C.加强了对官僚机构控制D.照搬了厂卫制度5.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 )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6.[20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据史书记载,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竹步、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这表明郑和使团( )A.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局面B.大大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C.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D.促使明廷放弃了“海禁”政策7.1735年,乾隆帝以军机处为“前朝败政”,予以撤销;1737年,又谕令大学士鄂尔泰等仍办理军机事务;到1738年,正式称为“军机处”,省去“办理”二字。此后,军机处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大。这一变化说明( )A.君主集权走向顶峰过程艰难B.军机处是强化皇权的工具C.清初中枢权力体系不断创新D.清初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8.[2022·山东烟台期末]“此职之设,对于巩固西北边防,抵抗沙俄侵略,稳定社会秩序,防止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曾发挥了重大作用。”材料中的“此职”指的是( )A.台湾府B.驻藏大臣第11页共11页\nC.伊犁将军D.理藩院9.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台湾派人议和,康熙帝颁旨坚称“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若其诚心削发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进剿台湾事宜关系甚重,如有机会断不可失。”据此可知,当时( )A.康熙力主和平招抚台湾B.台湾正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C.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D.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10.[2022·山东金太阳联盟联考]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看到中国景象后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这说明当时清朝( )A.因英国侵略而发展停滞B.盛世的繁华背后隐藏着危机C.对外厉行闭关锁国政策D.遭到白莲教起义的沉重打击11.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曾说:“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这句话本质上反映出( )A.地方治理得以强化B.思想文化控制严密C.专制君主乾纲独断D.监察制度达到顶峰12.嘉庆年间,户部请在奏折内将军机处抬写,以示优异。嘉庆皇帝以“军机处体制与部院衙门无异”为由予以否决。四川前线将领广兴递送奏报时另有一份咨文送军机处,被嘉庆察知责罚,皇帝再三谕饬,严禁臣僚奏事关会军机处。这些举措表明嘉庆皇帝重在( )A.分割中枢机构权力B.防范内外大臣交结朋党C.抑压军机处的权势第11页共11页\nD.提高部院衙门行政效率13.[2022·河北省邯郸市期末考试]雍正在批复福建布政使的密折中写道:尔可凡事与督抚开诚,就尔所见呈知上司。若有徇私不法之举,有实凭据之处,方是尔当奏之时。寻常地方事宜,非尔奏之任。据此推断,雍正皇帝实行密折制度意在( )A.杜绝地方官员贪污腐败 B.鼓励官员互相检举C.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D.统一奏章书写格式14.[2022·湖北省荆、荆、襄、宜七地考试联盟期中考试]如图为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对该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持续快速增长B.人身依附关系增强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耕地面积不断缩小15.[2022·山东省滨州市期末考试]康熙二十三年,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这一变化( )A.振兴了沿海经济B.保护了民族工业C.顺应了时代潮流D.妨碍了中外交流第11页共11页\n16.[20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 )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D.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二、非选择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明太祖阐述废宰相的原因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材料二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对明初废宰相的做法进行了尖锐批评。他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摘自《明夷待访录·置相》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太祖与黄宗羲两人对废宰相做法的不同理解。第11页共11页\n18.[2022·北京市海淀区期末考试](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洪武二年,倭寇“数侵掠苏州、崇明,杀掠居民,掠夺货财”。明初政府加强海防,倭寇未酿成大患。明朝中期以后,国势日益衰弱,到了嘉靖时,浙、闽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倭患日益严重。嘉靖二十五年,戚继光在兵书上题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誓言。嘉靖三十三年,倭寇在昆山“分掠村镇,杀人万计”“烧房屋二万余间”“各乡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四五”。嘉靖三十五年,戚继光出任宁绍台参将,镇宁台州等地。他请求在义乌山区招募新兵,获得朝廷恩准。嘉靖三十八年,他亲自到义乌招募三千人,组编成军进行训练,又适应东南沿海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鸳鸯降”等新战法。经过两个月训练,他招募的这支军队开赴抗倭战场。嘉靖四十年,倭寇大掠台州等地,戚继光率军作战连战皆捷、救回被掳男妇数千名,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浙东倭患平定后,戚家军又赴福建、广东抗倭。所到之处,“戚家军号令金石,秋毫无犯,民乃以手加额曰:‘今日始见仁者之师矣!’”——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9卷明时期》等第11页共11页\n材料二 用兵能用浩然之气,即是义理之勇,否则血气而已矣……兵众而不知律,必为寇所乘。——戚继光《止止堂集》有精兵而无精器以助之,是谓徒强;须兵士立得脚跟定,则拽柴可以败荆,况精器乎!——戚继光《练兵实纪·原火器》从“时代与个人关系”角度,解读戚继光的历史功绩。参考答案1.解析:明太祖严禁内官干政,目的在于防止宦官专权,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宰相,且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排除A项;“太祖甚至还制作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说明其目的不是禁止宦官进入宫廷,而是禁止其干预政事,排除B项;D项中的“根除”表述绝对,排除。答案:C第11页共11页\n2.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代督抚集地方大权于一身,要向中央反馈地方情况,明代到清代地方督抚职权的变化表明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C项正确。明初已废除宰相制度,且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项;B项材料依据不足;D项是对材料的过度解读。答案:C3.解析:官员朝见皇帝的规定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官员的了解、控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D项正确;这一规定推动了京官、外官与皇帝的交流,排除A项;官员被分批引见给皇帝与官员数量的增加无关,排除B项;据材料“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可知,文官、武官分批引见,并不能促进其配合,排除C项。答案:D4.解析:根据材料“拥有密折奏事权的官员有1000多人”和所学知识可知,密折奏事使官员互相检举,加强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项正确;封建专制体制下的腐败不可能杜绝,A项排除;密折制度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B项排除;密折制度与厂卫制度不一样,D项排除。答案:C5.解析:材料“胡惟庸任丞相”“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体现的是宰相胡惟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最终导致中书省被取消,这主要是因为制度导致权力失衡,B项正确;A项是影响因素,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同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君主专制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开始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答案:B6.解析: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地区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国多次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说明郑和下西洋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故选C项;西汉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明朝实行朝贡贸易,厚往薄来,增加了明朝的财政开支,排除B项;明朝仍然推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排除D项。答案:C7.解析:乾隆帝沿用军机处,且其职权越来越大,说明军机处可以实现强化皇权的目的,故选B项;君主专制走向顶峰在雍正年间已经实现,题干未体现这一过程的艰难,排除A项;乾隆沿用的仍是军机处,而非对中枢权力体系进行创新,排除C项;清代并不存在丞相这一职位,排除D项。答案:B第11页共11页\n8.解析:“巩固西北边防,抵抗沙俄侵略”可以判断为近代西北边疆的机构,抵抗沙俄的入侵,只有左宗棠平定新疆后设立的伊犁将军有此功能,故选C项;台湾府在东南沿海,不在“巩固西北边防”,排除A项;驻藏大臣只针对西藏,与沙俄无关,排除B项;理藩院是管理少数民族的专业机构,是一个对内机构,不针对俄国,排除D项。答案:C9.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台湾郑氏集团派人同清廷议和,请求与高丽一样,对清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如诚心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抓住机会进剿台湾,这说明康熙帝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不能与外国问题相提并论,反映了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康熙帝认为如果不能和平招抚台湾,就以武力解决,故A项错误;当时台湾处于郑氏集团统治之下,不是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而是康熙帝指示施琅可以抓住机会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C项错误。答案:D10.解析:清朝前期曾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但据材料“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可知,当时的繁华背后已隐藏着衰败的危机,故选B项;乾隆年间尚未遭到英国的侵略,排除A项;C选项只是当时“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的原因之一,并不能完整概括材料,排除C项;白莲教起义指清朝嘉庆年间爆发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B11.解析:从“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贷假”可知,乾隆时期的君主专制已经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字狱等加强思想文化上专制的内容,故B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体现的是大臣对君主的绝对服从,而没有涉及监察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12.解析:嘉庆皇帝“严禁臣僚奏事关会军机处”,目的是限制军机处的权势,加强君主专制,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中枢机构权力的分割,排除A;材料反映嘉庆皇帝压制军机处的权力,无法体现防范内外大臣交结朋党,排除B;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答案:C13.解析:据材料“若有徇私不法之举,有实凭据之处,方是尔当奏之时”可知密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故选第11页共11页\nC项;“杜绝”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据所学密折制度可知是允许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并非每个官员都有此权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统一格式,且奏章与密折不太相同,排除D项。答案:C14.解析: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中,人口曲线呈上升趋势,而人均土地曲线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故选C项;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中,人口曲线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平缓,只有最后才急剧上升,不属于持续快速发展的形态,排除A项;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中,无法判断人身依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排除B项;明清时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中,虽然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缩小,说明土地开垦速度比不上人口增长速度,而不能说明耕面积缩小,排除D项。答案:C15.解析:据材料“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可知清代乾隆年间闭关锁国,阻碍了东西方交流,故选D项;清代闭关锁国并没有振兴沿海经济,排除A项;近代才出现民族工业,排除B项;清代闭关锁国政策违背时代潮流,排除C项。答案:D16.解析:《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我国东北边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说明这时期我国中央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故选D项;“开始”说法错误,唐代在东北就进行过有效管辖,排除A项;“睦邻友好关系”指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元朝将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内,排除C项。答案:D17.解析:根据材料“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知,明太祖是皇帝,立足于皇权,认为宰相对皇权有威胁,故必欲废之而后快;根据材料“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可知,黄宗羲则站在普通士大夫的角度,认为宰相是官僚机器当中针对皇权的调节器,废掉之后会有严重后果。答案:明太祖与黄宗羲在废宰相问题上的观点不同,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立场不同。明太祖站在皇帝的角度看宰相,认为宰相对皇权有威胁,故必欲废之而后快;黄宗羲则站在普通士大夫的角度,认为宰相是官僚机器当中针对皇权的调节器,废掉之后会有严重后果。(第11页共11页\n12分)18.解析:首先,据材料分析时代背景,据材料“洪武二年,倭寇‘数侵掠苏州、崇明,杀掠居民,劫夺货财’”得出明朝初年倭寇已侵扰我国海疆;据材料一“明朝中期以后,国势日益衰弱,到了嘉靖时,浙、闽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倭患日益严重”结合所学得出明中期,由于国力衰弱,海防废弛以及明政府实施海禁等措施,使倭寇终成大患;据材料一“‘分掠村镇,杀人万计’……”得出倭寇对沿海地区的杀掠,给当地百姓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破坏,倭寇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戚继光顺应了时代需要进行抗倭斗争。其次,结合材料分析个人事迹,据材料一“戚继光在兵书上题下‘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誓言”得出他年轻时立下平定倭患志向,将自己的人生抱负与海疆安宁和沿海百姓利益结合起来;据材料一“他亲自到义乌招募三千人,组编成军进行训练,又适应东南沿海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鸳鸯阵’等新战法”得出到达浙江后,他获得百姓的支持,从义乌招募到一支三千人的军队,根据敌情和江南地形,创立适合对敌作战的新战法;据材料一“戚家军号令金石,秋毫无犯”、材料二“用兵能用浩然之气……必为寇所乘”结合所学得出他注重军队的建设,培养士兵的精神,严明军队纪律;据材料二“有精兵而无精器以助之……况精器乎”结合所学得出注重将精兵和优良武器结合,形成自己的军事理论思想,最终打造出一支兵精、器良、战斗力强的戚家军;据材料一“倭寇大掠台州等地,戚继光率军作战连战皆捷”“戚家军又赴福建、广东抗倭”结合所学得出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又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在福建、广东持续抗倭,接连重创倭寇,取得胜利。最后,分析戚继光抗倭的意义,结合材料与所学得出击溃了倭寇的侵犯,捍卫了海疆安全,稳定了东南沿海的形势,维护了沿海人民的利益,戚继光成为被后世传颂的民族英雄。答案:(示例)明朝初年倭寇已侵扰我国海疆,至明中期,由于国力衰弱,海防废弛以及明政府实施海禁等措施,使倭寇终成大患。倭寇对沿海地区的杀掠,给当地百姓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破坏,倭寇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戚继光顺应了时代需要进行抗倭斗争。他年轻时立下平定倭患志向,将自己的人生抱负与海疆安宁和沿海百姓利益结合起来。到达浙江后,他获得百姓的支持,从义乌招募到一支三千人的军队。他注重军队的建设,培养士兵的精神,严明军队纪律;根据敌情和江南地形,创立适合对敌作战的新战法;注重将精兵和优良武器结合,形成自己的军事理论思想,最终打造出一支兵精、器良、战斗力强的戚家军。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又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在福建、广东持续抗倭,接连重创倭寇,取得胜利。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击溃了倭寇的侵犯,捍卫了海疆安全,稳定了东南沿海的形势,维护了沿海人民的利益,戚继光成为被后世传颂的民族英雄。(12分)第11页共11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第7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件(新人教版)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第11讲课时2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
202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第11讲课时1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8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医疗与公共卫生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9-10 20:04:02
页数:11
价格:¥5
大小:75.0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