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导学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18-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对应学生用书P211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 )A.道家思想的影响B.儒家思想的影响C.法家思想的影响D.墨家思想的影响解析 B 结合材料中的“仁、仁道、孝”等思想,可知佛教活动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此材料反映了三国以后,佛教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2.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解析 C 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主张。A项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B项是陆九渊的思想;D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等人的思想。本题选C项,“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3.(2022·宝鸡模拟)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知是判断万物的标准,与其有相似哲学观点的我国古代哲学家是( )A.荀子B.朱熹C.王阳明D.王夫之解析 C 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强调人的感知在认识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相似之处。4.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解析 D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学说,他主张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陶行知也认为知与行应当有机统一起来,故选D项。5\n5.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解析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意在考查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丰富性与普遍性”可知理学博大精深,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可知理学导致封建统治者封闭自大。6.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专制制度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解析 D 从时间上判断,程朱理学在宋朝以后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阻碍自由思想的流动,把中国文化长河变成了一潭死水。7.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海瑞治家严谨B.儒学地位衰落C.理学摧残人性D.世风每况愈下解析 C 在传统理学影响下,人们要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这些道德规范虽然在培养民族性格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扼杀了人的天性,摧残了人性。而题干海瑞的做法就是这些道德规范消极性的体现。8.《焚书·何心隐论》说道:“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主要反映了作者( )A.遵循学以致用B.倡导婚姻自主C.挑战正统思想D.鼓吹专制集权解析 C 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末期民主思想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朝思想家李贽对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9.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5\n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作者认为“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社会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解析 A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作者认为“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社会根源是“时代性的缺陷”,即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10.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解析 D 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其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但作用有限。③错误,可排除。11.“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解析 D 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能力,题目材料为顾炎武文章。“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意思是大丈夫之所以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12.皇权专制的不断加强,是一千多年来封建社会发展的主流,从来没有哪一个时期引发如此的质疑声,在这一时期,限制君权,天下众治冲击着人们的灵魂,历史终于开始调转船头。材料中的“历史调转船头”从根本上是指( )A.明清时期皇权走向削弱B.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开始动摇D.封建制度日趋衰落解析 5\nB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历史开始调转船头”。而这一切变化从根源上说是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6分)(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4)上述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解析 第(1)至(3)问的前半部分,关键是要抓住材料的相关信息。第(1)(3)问的后半部分,主要根据材料出处的提示,联系西汉、明代的时代特征回答;回答第(2)问后半部分“目的”,要以前半部分的回答为前提,结合材料中“圣人……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理解其观点的目的。第(4)问,实际上是在此前三问回答的基础上,找出材料的主线。【答案】 (1)思想主张: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原因: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核心观点: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3)思想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主张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14.(2022·江苏单科)“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5\n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也,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谷;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4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5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6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等新思想出现的背景和作用。该思想产生的重要背景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思想僵化和商品经济发展。所以第(1)问“政治背景”就是政治腐败。第(2)问中的社会教化功能可以从“则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有政事,然后有国家”等概括得出。从材料可以看出顾炎武吸取了孔孟思想关于人伦关系的精华部分,而抛弃宋明理学中压制人性的不合理的部分。第(4)问注意关键词“学风”和“责任感”不难得出经世致用和时代责任感,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答案】 (1)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