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导学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19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含解析)(对应学生用书P209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越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设立译馆,编译资料,介绍外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材料中的“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说明是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评价的。2.(2022·长春模拟)《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 )A.洋文学科的增设B.顽固势力的反对C.社会观念的落后D.大家子弟的谨慎【解析】 C 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主要是因为“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观念的落后。3.“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冗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上述言论( )A.认为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目的B.表明洋务运动具有客观进步性C.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必然性D.体现了变革封建制度的艰巨性解析 B 持此言论者认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进不了中国的门。显然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6\n4.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杨天石先生曾说,这一部分人,他们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及政治制度。杨先生所说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林则徐、魏源B.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 C 材料中的“这一部分人”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又不主张改变君主政体,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A、B两项都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上升到政治制度的层面;D项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还主张推翻君主政体,不符合题意。5.如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解析 B 康有为的着装说明他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思考救国之路,说明康有为是一个传统与进步交汇融合的人物。A项说法错误,他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并不是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人;C项“彻底”二字说法错误;D项“完全”二字说法错误。6.“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A.地主阶级改革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 C 抓住关键词“学堂”“议院”“君民一体”等,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文化上,维新派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等。7.“维新变法是一剂假药,因为当时甚至连中国的领土也成了外国民族瓜分的对象,而且中国的经济也崩溃了。”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维新变法是一剂假药”,有名无实B.维新变法不具备成功的条件C.中国被瓜分,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清朝的经济因无新经济成分而“崩溃”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材料中“中国的领土也成了外国民族瓜分的对象,而且中国的经济也崩溃了”说明维新变法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与经济基础,故选B项。6\n8.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解析 C 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的是新文化运动,它与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有关。9.“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自强C.民主与科学D.经世致用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注意“1919年”这一关键信息。A、B两项是在鸦片战争后兴起的思想,与此不符;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提出的,D项错误。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新文化运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故选C项。10.“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解析 D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国民政治的实现与否,以多数国民能否有主人意识为唯一根本条件。从这里可以看出,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是为了唤醒民众的思想觉悟。11.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提倡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解析 D 材料中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说明把新文化运动看作是混乱形成的原因而加以否定,认为其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6\n12.(2022·北京文综)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解析 C 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迁移和材料解读能力。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之下。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们开始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所以出现材料中大部分受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的现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最基本的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4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6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6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4分)6\n解析 第(1)问根据教材回答,魏源《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林、魏等思想家们“开眼看世界”产生的影响是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第(2)问设问较好,要求回答中国近代历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第(3)问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较易得出现代化启蒙这一结论。原因从民族危机和中国各阶层人们的探索两方面进行回答。第(4)问综合三则材料和三个问题,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作用,从推动救亡运动、促进了近代化(或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转型等方面进行回答。答案: (1)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启迪人们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3)特点:现代化启蒙。原因: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或民族危机加深;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此处答“国情”、“社会性质”等不给分)。(4)作用:思想解放推动中国救亡图存;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 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6\n材料四 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剑桥中华民国史》(上)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6分)(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5分)(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3分)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内容。第(1)问“关键”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整合后回答,注意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区别;第(2)问“关键”也要从材料中提取,“实践”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3)问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角度回答;第(4)问要结合前面的问题谈认识,不要空洞无物。【答案】 (1)关键:立宪法,开国会(或实行君主立宪)(答民主共和不给分)。活动:戊戌变法。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关键:促进国民的觉醒。实践:提倡“民主”和“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原因: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3)激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或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特点: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史实: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刊物;创办工人学校;建立共产党。(4)认识:民众(人民)的觉醒(觉悟)是社会进步(变革)的条件。(或先进的思想只有符合国情才能变革社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