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导学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22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含解析)(对应学生用书P203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毛泽东曾说过:“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我们取得“这样的国际地位”的原因是( )A.发展军事科技,有助于国际地位的提升B.军事实力决定国际地位C.提升军事实力是提高国际地位的最佳选择D.没有军事优势就没有国际地位解析 A 建国初期,中国军事科技落后。发展尖端军事科技,有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但不能起决定作用。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是提高国际地位的关键。2.右图中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的获得者,人们是这样形容他的:“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A.农业B.工业C.航天D.信息解析 A 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3.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多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惊人”创举有( )①“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 ③“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 A 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是在“一五”计划(1953~1957年)之后,故应排除③。6\n4.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够永远留在摇篮里。”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符合上述说法的成就起步于(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解析 A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反映的是航天技术发展的成就,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其他三个选项与题干要求不符。5.新中国在尖端技术科技领域取得的下列重大成就,已跨入先进国家行列的有( )①核技术 ②空间技术 ③运载火箭技术 ④信息技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 A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科技成就在国际上的地位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我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在信息技术方面还稍稍落后。6.202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搭载3名航天员发射升空,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又迈出重要一步。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航天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解析 D 本题考查对当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影响的认识。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政治、经济、科技的综合。因此,单纯从航天技术这一个方面不能说明中国已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航天技术也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故A、C两项错误。B项与材料意思不符。7.谭其骧在1994年说:“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五讲”“四美”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三个面向”解析 C 文化的发展指的是文学、艺术、学术方面的自由发展,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政策。6\n8.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解析 D 本题意在考查对“双百”方针实质目的的理解。解答时要从“1956年”思考当时的时代特征。“双百”方针提出时恰是社会主义改造正要完成时,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成,因而其方针提出是为了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说法具有片面性,B项是“双百”方针执行的原则,故排除A、B、C三项。9.邓小平说:“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这段话的背景是( )①“文革”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②党需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③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④是50年代“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不符合题意。①②③都符合题意,选A项。10.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这种模式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科学人员,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于是中共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这种教育变革说明新中国( )A.完全抛弃了旧中国的教育基础B.为建设工业国家培养人才C.教育重视文理科系统均衡发展D.教育全盘照搬了苏联教育解析 B 从材料中工业大学、科技院校、工程研究所数目来看,我国在五十年代重点发展工业,理工类院校较多。11.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B.建立职称评定制度6\nC.实行三级学位制度D.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制解析 A “文化大革命”时期,高考制度被废止,“文化大革命”结束,邓小平复出后,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这与中国传统的考试招生的制度相似。12.“第十一条:父母或者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析 B 联系材料,A、C两项比较容易排除,从“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等信息判断,这部法律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材料二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材料三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材料四 “神舟5号”的研制从一开始就处于航天技术前沿,使用了大量现代高科技,实现了技术大跨越,性能可与美俄现代飞船相媲美。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这个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2)材料三中,袁隆平用什么科学成果来解决中国与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4分)(3)以上材料中体现的我国科技成就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第(1)问从材料一、二中概括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原因。“问题”可以从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来说明。第(2)问迁移教材知识指出。第(3)问从原子弹爆炸、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载人飞船的成功分别说明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答案】6\n (1)苏联不肯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我们靠自力更生、汲取国际成果研制成功。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无论环境怎样恶劣,我们都能完成别人能完成的所有事情。(2)杂交水稻技术。(3)原子弹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杂交水稻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而且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上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材料二材料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毛泽东“不让哪几种花开放”?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6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造成了什么影响?(8分)(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认识?(8分)解析 6\n本题考查对“双百”方针发展与挫折的认识。第(1)问可结合新中国的性质,结合毛泽东提出的“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来分析。第(2)问从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双百”方针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这严重影响了文学艺术与学术的发展。第(3)问通过对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对比可以看出,材料三继承了材料一中的“双百”方针,并对其发展,从而促进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继续发展。【答案】 (1)决不能让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方向、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思想开放。实质:说明了“双百”方针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2)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的贯彻遭到严重破坏和损害。影响:导致许多热爱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蒙冤受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损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基本停止。(3)联系:材料三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把“双百”方针的贯彻上升到“三个代表”的高度,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角度来认识“双百”方针的作用。认识: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能够吸取教训,保持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也说明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曲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