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导学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10-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含解析)(对应学生用书P235 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解析 D 材料反映了曲辕犁的使用,唐朝开始出现在江南地区。2.一位学者认为唐朝时期江南曾经实施了稻麦轮种制,并欲引用白居易任职苏州时写的诗句“去年到郡日,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来证明自己的说法。关于这位学者的看法,以下哪一种说明更为合理?( )A.诗里提到麦作、稻作,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B.诗中指出稻、麦产于不同季节,足以清楚说明轮种制C.诗中并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D.诗人的描述多不精确,不适合运用于历史的讨论解析 C 诗里提到的麦作、稻作,只能作为稻麦都有栽种的佐证,不足以作为稻麦轮种的佐证,排除A项。稻麦产于不同季节,也不足以说明轮种制,排除B项。诗人的描述多依据事实,虽有夸张,但不失其真实,因而可以作为历史讨论的佐证,排除D项。诗中确实未指明稻麦产自同一块土地,不足为据。3.隋唐大运河到元代大运河的路线变化说明( )A.西部地区日渐落后B.经济重心逐步东移南移C.北方地区不断衰落D.东部南部成为政治中心解析 B 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元代大运河不经过洛阳,中心是北京。从两幅地图显示的情况看,元代的重要城市分布在东部和南部,说明B项正确。5\n4.(2022·益阳模拟)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盗窃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 ②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落后性 ③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 B 本题考查古代经济相关知识。题干的现象反映当时吴郡认为人力便于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盗窃死病之变”,反映了①,也说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生产技术的落后和生产力水平低下,②④正确。③无从体现。5.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B.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C.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解析 A 材料认为小农经济的特点主要是自给自足,同时,小农经济并不排斥商品生产,说明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6.《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脆弱性B.自足性C.顽强性D.封闭性解析 A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天灾、统治者过度剥削和压榨是其破产的原因之一。7.《尚书·禹贡》记载的“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 )A.水利设施完善B.农业非常落后C.重视精耕细作D.自然灾害严重解析 C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南方人民为克服南方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而建立塘坝圩田系统。这不能说明水利设施的完善,以及自然灾害的严重,而塘坝圩田系统本身就说明了南方农业的先进,这是一种水利工程,反映了精耕细作,选择C项。8.5\n北宋的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右图)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瓷器分类中的( )A.白瓷系列B.青瓷系列C.青花瓷系列D.珐琅瓷系列解析 B 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哥窑位于浙江龙泉,属南方,故为青瓷,选B项。白瓷属于北方瓷器系列,排除A项;青花瓷出现于元,时代不符,排除C项;珐琅瓷起始于清朝,D项时间不符。9.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解析 D 分析材料,描述了当时棉花的种植、加工与销售情况,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都没能得到体现,本题选D项,反映了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10.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83.一日,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解析 D 图片中的手工作坊是一家私营手工业作坊,所以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故B项错误;“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C项错误。5\n11.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 B 从材料“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得出松江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又从材料中“从店中给筹取值”得出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明朝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④说法有误。①从材料中无从体现。12.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百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 C 由“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百万人”可知①正确;由“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可知②正确;由“佣工”体现出雇佣关系,可知④正确。由时间信息“万历年间”可知③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以前农业耕作,惟恃木器、石器、蚌器、人力。……在牛犁耕作未出现以前,此种以手持木器或木石结合的器具刺土起土,“并用耒耜而耦耕”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极长的普通耕作方式。……宋叶梦得说:“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耦用人,耕用牛。”至春秋战国之世,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耕用牛犁”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10分)(2)材料二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10分)解析 5\n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第(1)问从耕犁和耕牛两个方面论证牛耕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第(2)问是开放性的问题,要注意“史论结合”的表述形式。【答案】 (1)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耕牛的运用节省了人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2)一种:赞同,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轻。另一种: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任务。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8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式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12分)解析 第(1)问根据东汉“二牛抬杠”(耦犁)到唐代曲辕犁回答农业的发展概况,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第(2)问需要紧扣材料,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说明耕作变化的表现和原因。要对材料二中的每句话进行分析、判断。“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一问需要思路开阔,属于稍难题。【答案】 (1)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某些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直接影响: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