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前三个月】(四川专用)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民族精神与文化强国(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考前三个月】(四川专用)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民族精神与文化强国(含解析)高考题组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2022·天津高考)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C解析 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宋明理学,体现了①;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会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会使文化差异性消失,②说法错误;“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以儒家为主导”说明③正确;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而不是文化交流借鉴,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2.(2022·广东高考)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22年2月27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目的分别是(  )①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 ②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 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 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国家公祭日,体现的是人大的决定权而不是立法权;确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记住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与国家外交大局无关,D符合题意。高考题组二 发展先进文化3.(2022·重庆高考)“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22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25-\n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先进文化建设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中国元素注入其中”“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等题眼信息,由此可知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经济效益”与题意无关,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表述错误。4.(2022·山东高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上述内容说明(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③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 做好本题要明确题干的主旨。题干中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为社会作出贡献,说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①正确;志愿者们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②正确。③错误,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影响经济发展,而不决定经济发展水平;④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5.(2022·福建高考)“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2022感动中国人物——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用行动诠释了(  )A.甘于清苦的作风B.崇仁厚德的品质C.坚守职业的信念D.永不言败的精神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题眼是“拾荒助学子的高龄孤寡‘五保’老人”。从题眼可以看出刘盛兰老人崇仁厚德的高尚道德情操,B项符合题意。高考题组三 主观题6.(2022·福建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25-\n材料 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征程,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发展历程重要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毛泽东思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2)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成果”。答案 (1)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①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正确总结。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思想武器。解析 第(1)问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措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启示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启示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重要成果启示我们要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2)问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指导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命题感悟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与意义、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怎样对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两岸文化交流等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2)结合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等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结合一些地方文化建设实例,考查文化强国建设。(4)-25-\n结合道德模范等先进事迹,考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思想道德建设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表现(见证)原因源远流长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5-\n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博大精深①独特性: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②区域性: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民族性: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什么①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③民族生存: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怎么样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归纳提升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1)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3)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提示 ×。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5-\n2.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2022·安徽高考,7②)提示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3.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2022·海南高考,15④)提示 ×。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4.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2022·北京高考,24①)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5.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  )提示 ×。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6.弘扬民族精神就是爱社会主义。(  )提示 ×。弘扬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提示 ×。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从命题形式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涉及。2022年高考会结合社会热点进行考查。命题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预测题型:选择题]1.中国珠算是以算盘(见右图)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珠算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历史,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曾表示:“由中国发明的算盘,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这充分显示出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革故鼎新、推陈出新C.融汇中西、纵贯古今D.薪火相传、海纳百川答案 A-25-\n解析 珠算经历了18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命题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预测题型:选择题]2.“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对2022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颁奖词。从文化生活角度,材料说明(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无穷的魅力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D解析 ①错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是哲学角度。命题点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3.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答案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解析 题目观点有两层意思,一是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二是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准确迁移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核心考点二 我国文化现状与文化强国建设1.我国的文化现状是什么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25-\n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怎么办①国家: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②文化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③个人: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①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有喜有忧。要奏响主旋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怎么样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①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化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怎么样①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5-\n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2022·江苏高考,24D)提示 ×。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政府不提供文化产品。2.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2022·重庆高考,8④)提示 ×。主流媒体作为文化传播手段不能决定文化发展方向。3.文化建设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2022·山东高考,21D)提示 ×。应该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4.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22·安徽高考,8①)提示 ×。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可能是先进文化,也可能是庸俗文化。5.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2022·广东高考,31①)提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是考查重点。命题形式上选择题、非选择题都可能考。2022年高考可能会结合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精神进行考查。命题点四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预测题型:选择题]4.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全国各族观众,抒发亲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演变成全方位的“去哪儿体”,人们开出了长长的去哪儿了清单,有戏谑,有吐槽,有感伤,更有真真切切的疑问。这说明(  )①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②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趋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 C-25-\n解析 ②错在“趋同”;《时间都去哪儿了》打动了全国各族观众,是因为它贴近现实生活,①正确。“时间都去哪儿了”演变成全方位的“去哪儿体”,体现了③。命题点五 建设文化强国[预测题型:选择题]5.在法国,人们视文化遗产为生命,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公立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法国人举家出动,与文化珍品亲密接触。而在意大利,人们坚持与文化遗产的消失抗争,该国对文化毁损方面的修复技术在世界都属一流……这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该(  )A.树立文化自信意识,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B.树立文化自强意识,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C.树立文化自尊意识,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D.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答案 D解析 A错在相信自身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B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属于政府行为;C对文化强国的目标充满信心,属于文化自信。命题点六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6.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时谈到四个“讲清楚”:一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总之,四个“讲清楚”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的责任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四个“讲清楚”对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哪些启示?答案 (1)每个国家发展道路不同,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2)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动性、积极性。(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5)四个讲清楚充分肯定中华文化价值和文化发展的责任,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回答好本题,对四个“讲清楚”既要一一分析,又要综合考虑,才能全面组织答案。-25-\n答题模板16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答题要素:指导思想+核心价值+文化创新+主体作用+体制保证+自觉自信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⑥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核心考点三 精神文明建设与公民道德修养的提升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内容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事业③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根本途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要求-25-\n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什么①道德具有时代性,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添新内容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怎么做国家①充分挖掘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弘扬传统美德和优秀革命道德②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③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个人①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③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思维拓展 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1)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求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4)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6)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我们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7)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9)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5-\n1.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022·福建高考,25C)提示 ×。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2022·江苏高考,24D)提示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3.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应当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2022·山东高考,21C)提示 ×。既要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二者没有先后之分。4.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应当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2022·山东高考,21B)提示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良莠不齐,不能全部倡导和践行。5.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2022·江苏高考,22B)提示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才相互促进。6.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2022·天津高考,11B)提示 ×。科学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未必高。2022年高考可能以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道德建设的名言名句等为背景,考查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从试题类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命题点七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预测题型:选择题]7.为农民工办春晚,给特殊儿童举办画展,向居民免费提供音乐、舞蹈等文化培训……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推广“私人订制”文化服务,定期调研百姓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他们这样做有利于(  )①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③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 ③错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25-\n命题点八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8.(2022·梅州质检)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措施有(  )①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 ③要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 ④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 ①错误,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③错误,要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主旋律。命题点九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9.人口素质是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它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近年来,出国旅游休闲度假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是,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却时有发生,备受诟病。有人说,每一位外出旅游者都是一张移动着的“中国名片”,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应展示出国人健康文明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国民形象。阅读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公民如何做好移动着的“中国名片”。答案 (1)公民应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3)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等。解析 回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却时有发生”,“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与传播者”,然后迁移相应的文化知识即可。凝魂聚气 强基固本背景材料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表达。材料二 2022年2月12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媒体正式发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给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25-\n材料三 2022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直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命题视角1.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阐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答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具有强大感召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答案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人们主动接受先进文化影响,接受先进文化熏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化素养。(3)文化塑造人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答案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引导广大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2)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发展。(3)价值观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25-\n4.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答案 (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细”上下功夫,直入头脑,沉淀心中,发自内心接受,真正自觉行动,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落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注重量的积累。(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我们重视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落实”就是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5.联系实际,请你就学校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两点合理化建议,并分别说明其文化生活依据。答案 (1)建议: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活动。依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2)建议:利用校园网络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据: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创新演练2022年2月12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媒体正式发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给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起强烈的共鸣。据此回答1~2题。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②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③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 ①和③正确,这是倡导核心价值观的原因。②是做法而不是原因;④错误,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但不是科学文化素质。2.《人民日报》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发表了题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的评论文章。之所以“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从哲学上看,这主要是因为(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5-\n③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和发展 ④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 C解析 ②是文化角度;④不是原因。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从“八荣八耻”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三个倡导”的提出,并总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这一发展历程说明(  )①对事物正确认识的获取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④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人的认识在曲折中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八荣八耻”和“三个倡导”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识的前进性,没有反映认识的反复性,④与题意无关。4.小明居住的社区即将启用“图书馆ATM”(图书自助服务站)项目。为办好这个图书馆,该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小区居民征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阅读书目,下列小明推荐的书目中与本次征集不太贴切的是(  )答案 C解析 C项《段子里的经济学》显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现代公民人格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法律赋予的公民身份,另一个是公民意识。中国人自辛亥革命起即获得了公民身份,但是严重缺乏公民意识,观念上仍停留在臣民意识阶段。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的核心区别在于其价值观的根本不同,现代公民以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自强、独立为价值理念,迥然不同于传统臣民的依附、奴役、服从、人情至上等理念。漫长的封建统治和落后的近现代教育造成了公民意识在全国范围内的树立缓慢。可以说,我国的公民人格培养任重而道远。-25-\n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但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时代推进改革,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因此,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2022年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论证材料中“转型期的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论断的合理性。(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基本论断,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3)有人说,现代公民人格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结合材料中公民人格培养方面的问题,就如何培养公民人格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答案 (1)①在思想文化纷繁复杂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②转型期的中国,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识,引领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有正确的方向和不竭的精神动力。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公民品格,能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共识和精神引领作用,能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改革顺利进行。(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转型期的中国、相对滞后的公民意识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②价值观具有重要的驱动和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推进中国的顺利转型。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给不同的利益群体传递正能量,推动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合乎社会主义要求的现代公民,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3)从哲学的角度,结合社会实际,推动公民树立现代价值观念;引导公民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理论,发挥正确的意识能动作用;结合当前的实践,推动公民自觉追求真理。解析 第(1)问实质考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回答第(2)问,一是注意其知识范围要求,二是结合第二、三段材料的有效信息。回答第(3)问,要针对材料中公民人格培养方面的问题,即“-25-\n严重缺乏公民意识,观念上仍停留在臣民意识阶段”,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用哲学方法论来统帅。一、选择题1.青花瓷源于中国,被视为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代表之一。歌曲《青花瓷》中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述说着青花瓷的无穷魅力,灵动含蓄,历久弥坚。由此可见中华文化(  )①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体现时代的先进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 材料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不选;中华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的先进性,④不选。2.南锣鼓巷,这条北京东城最古朴时尚的胡同有着地道的北京味儿,也有各种雅致情调的内涵酒吧,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浑然一体,让人们徜徉于古今交错、中西合璧的时空之中,被传统与时尚的和谐交融所深深折服。这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统一 ②北京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环境 ④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文化创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 材料体现了北京文化的包容性,让人们深深折服,体现了②③。①④不符合题意。3.2022年2月公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纳入“价值准则”中。某班四名同学以此信息各归纳出一个观点。其中由信息难以推理出的观点是(  )A.甲观点:在当前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具有一致性B.乙观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C.丙观点: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和精髓D.丁观点: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它总是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答案 C解析 把“爱国”纳入“价值准则”中,探讨的是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代价值观的关系,不能推理出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4.2022年3月17日-25-\n,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兰考调研,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的强大思想动力。上述材料说明(  )①焦裕禄精神对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②文化是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③优秀文化的影响力远大于落后文化的影响力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C解析 ②错误,优秀文化是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③错误,优秀文化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起阻碍作用,二者的影响力有质的区别,不能进行比较。5.《读者》,是一本月发行量达620万、四个版本、总利润过亿元的杂志。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一是用思想类的故事或哲理引发哲学思考,提升道德修养;二是用文艺类优美的文字和赏心悦目的摄影美术作品使人感染文学和艺术魅力;三是知识趣味类,让人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正如其宣传语所说:“不只是一本杂志,我们塑造健康的价值观”。《读者》的成功说明(  )A.文化产品应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B.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需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C.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主旋律D.文学杂志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和塑造价值观答案 A解析 《读者》的成功在于“塑造健康的价值观”,故A符合题意。B与题意不符,C、D错误。6.随着“大师”王林的神秘面纱被揭开,近年来在极少数地方政府官员中,迷信“大师”“指点”,信奉怪异“风水”,公共决策时要烧香拜佛请“风水师”代为参考的现象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假如你想写篇评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A.继承传统文化,保卫民族生活精神家园B.抵御落后文化,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C.取缔腐朽文化,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D.倡导和谐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答案 B解析 烧香拜佛请“风水师”属于落后文化,B正确且符合题意。7.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25-\n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C.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答案 A解析 本题材料中该组同学参考的文献并未涉及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公民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故B、C、D三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下列文化现象能展示民族文化自信的是(  )①习近平主席夫妇穿中式服装出席正式外交场合 ②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我国热播,受到追捧 ③我国珠算成功申请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河南某中学师生高考前下跪祭拜祈求金榜题名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答案 B解析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故选B。②属于外来文化,④属于落后文化。9.2022年5月6日发布的《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指出,西方国家民主输出、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网络信息舆论多元传播、宗教渗透等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等构成严重威胁。针对上述问题,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①抵制一切外族文化和西方腐朽文化 ②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 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求不同文化并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解析 ①错在“抵制一切外族文化”;④与题干无关。10.2022年11月,一位清华的博士生放弃留校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他的导师在博客上写下了“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的惋惜与困惑。也有网友说“少了一个搞科研的,科研界不会伤‘元气’;多了一个搞教学的,也许教育界可能升起一颗‘明日之星’。”对导师和网友的言论,正确的看法是(  )A.导师是错误的,培养人才的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B.网友是错误的,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都有合理性,我们既要坚持核心价值,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D.都是错误的,是非善恶不能混淆,反对和倡导什么,必须旗帜鲜明答案 C-25-\n解析 导师和网友的言论都有其合理性,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11.浙江台州路桥区在建设“道德讲堂”中让群众拿主意、让“草根英雄”当主讲、让群众来传播。不但群众对“道德讲堂”的认同度、参与度提升了,而且不少基层单位和城乡社区在建设中取得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三丰收。“路桥实践”启示我们(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具有一致性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任务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文化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 C解析 建设“道德讲堂”与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无关,②不选;③错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12.“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小品《扶不扶》这一金句引起社会的强烈共鸣。预防“人心倒塌”,我们必须(  )①树立并不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大众文化 ③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④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 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大众文化,不能预防“人心倒塌”现象,②排除。二、非选择题13.(2022·临沂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华民族以文化自信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交流中吸纳外来、在互鉴中发展自我,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面向未来,我们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1)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指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请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应怎样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3)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和“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提出两点建议。-25-\n答案 (1)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和根基。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③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历史传统,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必须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竞争,又需要相互借鉴,吸引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尊重差异中取长补短,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繁荣。(如果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角度回答亦可)③事物发展是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宣传;②加大博物馆免费开放力度,吸引广大群众广泛参与;③加强研究,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②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③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和传播;②加强对古籍的研究和阐释,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做到古为今用;③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提高民众阅读古籍、了解古籍、保护古籍的意识和积极性。解析 回答第(1)问,要把握中华文化的知识范围要求,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分别说明。回答第(2)问,首先要明确应怎样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即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相互取长补短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然后迁移矛盾的相应观点即可。第(3)问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14.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n材料一 文化是指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精神产品,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上层建筑。从文化的内涵上来看,它承载着社会诉求、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因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从其存在与发生作用的方式来看,文化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存在,具有一般商品都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文化产品是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统一。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产品的属性?材料二 弘扬主旋律,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提倡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文化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活力所在。主旋律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热切期望;多样化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多样多变的客观现实,体现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都统一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2)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对我国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提出至少四点建议。答案 (1)①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是双重属性的统一。②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文化产品既有一般商品的共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有自己的个性,承载着社会价值诉求、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承载着某种价值观,追求的是社会效益。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既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④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应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⑤发展文化市场,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解析 回答第(1)-25-\n问,要明确矛盾分析法的具体知识点,可以坚持从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去分析。回答第(2)问,可以从如何弘扬主旋律和如何提倡多样性分别提建议。-2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16:33 页数:25
价格:¥3 大小:1.31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