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前三个月】(四川专用)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考前三个月】(四川专用)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含解析)高考题组一 哲学思想1.(2022·天津高考)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2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22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中科学家通过实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取得了新的进展,表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材料没有涉及哲学的产生、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C、D两项不符合题意。2.(2022·山东高考)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答案 C解析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对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的理解。“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的观点,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的本原是“吾心”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C项;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高考题组二 唯物论3.(2022·北京高考)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24-\n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相关知识,题眼是“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农舍和劳作有关”。时空观念来自农舍和劳作,是对当时客观存在的反映,故②③正确,选C项。①说法错误,时空观念不是来源于主观想象,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④说法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4.(2022·重庆高考)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等题眼信息。“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表明我们按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D项入选。A项中“就”、B项中“根本上”、C项中“消除”表述错误。高考题组三 认识论5.(2022·山东高考)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答案 C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说明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体现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故选C项。A项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人类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能够全面认识世界;D项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本身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6.(2022·浙江高考)-24-\n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  )①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④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研究人员的发现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小鼠辨别音高能力变化发生阶段的认识,表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也表明认识的真理性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选D项。材料没有表明这一发现给社会带来的价值,①与题意无关;真理具有客观性,③错误。高考题组四 主观题7.(2022·安徽高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材料 某地竹资源丰富,传统竹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该地村民外出旅游时,发现竹纤维产品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于是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深度开发竹资源。当地政府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组织企业家实地考察,出台了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其所蕴含的哲理。答案 (1)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如村民向政府提出建议,专家论证等。政府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如政府听取村民、专家意见、制定政策等。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企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如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当地政府立足实际,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出台政策,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政府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府组织考察,发展经济,体现了实践的决定作用。解析 本题以国家关注农村经济发展为背景综合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分析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需要回答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等知识;“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是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的知识,需要回答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命题感悟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发展的规律。-24-\n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通过引文的形式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和派别的理解。(2)本专题内容可依托的热点材料有: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科技活动等。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意识的本质实践的概念和特点真理的特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24-\n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过程核心考点一 哲学及其派别1.哲学知识概览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基本问题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与时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哲学的基本派别阵营基本观点内部派别主要区别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近代形而上学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提示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提示 ×。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4-\n(2022·广东高考,33D)提示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4.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2022·江苏高考,25B)提示 ×。哲学来源于实践。5.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2022·广东高考,35A)提示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6.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2022·天津高考,9②)提示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从考查的内容看,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是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题型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22年高考,可能会以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的经典言论、漫画等为命题载体。命题点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预测题型:选择题]1.“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不选;③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命题点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预测题型:选择题]2.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失败者的借口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②失败者的借口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③-24-\n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④善于抓住机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 承认“命运”的作用,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①③错误。核心考点二 世界的物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1.世界的物质性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与物质具体形态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阐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提示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客观实际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2.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提示 ×。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提示 ×。意识作用具有二重性,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4.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2022·新课标全国Ⅱ,20③)-24-\n提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有本质的差别。5.意识是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  )(2022·天津高考,4C)提示 ×。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6.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2022·江苏高考,27A)提示 ×。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意识自身不能改造世界。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2022年高考可能以名人名言、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重大社会变革等为载体命题。命题点三 意识的本质和特点[预测题型:选择题]3.北京市从2022年开始,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增为180分,英语考试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满分为100分,降低50分。对此,多数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表示赞成,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表示反对。这说明(  )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②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强烈的社会反响是对社会客观实际的反映 ④人们的立场和实践不同,产生的认识一定不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 ①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说法绝对。命题点四 意识的能动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4.从完全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零排放”汽车,到智能手机或程序实现人车“互动”,甚至在驾驶中“解放”双手……这些新奇又或颠覆式的汽车出现在2022年3月6日第84届日内瓦国际车展上,零排放、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概念已进入全球主流汽车制造商的战略规划。这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预见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制约 ④人的意识能够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客观事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 A解析 ③④错误,都夸大了意识能动性的作用。-24-\n命题点五 一切从实际出发[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5.PX项目,即对二甲苯化工项目。对二甲苯,以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是化工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原料之一,常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对二甲苯的产量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化工水平。对二甲苯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物品,不能受制于人。但在PX项目发展过程中,有人出于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重视,对PX等一些化工原料的生产表现出很大的焦虑。误解PX高毒、致癌、危险性高①认为项目立项、环评建设等信息不公开②担心企业生产不规范、不安全国内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环境质量日益恶化不信任政府能够严格监管、执法到位③项目周边居民担心拆迁补偿等利益得不到保障居民处于弱势地位,有关方面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工作不到位(1)结合上述材料,剖析群众对PX项目各种焦虑产生的原因(对应①、②、③处),并从政治生活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结合上述事件,说明在PX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案 (1)原因剖析:①对PX相关知识不了解,对PX的科普宣传力度不够。②保障公民知情权意识淡薄。③行政权力存在缺失和滥用现象。解决措施:政府应认真履行职能,加大对PX科普宣传的力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严格执法,树立政府的公信力。(2)①在PX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要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当地的实情,按客观规律组织建设和生产。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指导建设和生产。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让PX项目真正服务于经济发展,造福当地群众。解析 第(1)问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分析。第(2)问考查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只摆理论,要与PX项目建设结合起来。答题模板17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4-\n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⑤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核心考点三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1.物质、运动、静止的关系原理内容错误倾向物质和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既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运动和静止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方法论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提示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2.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2022·江苏高考,28B)提示 ×。这属于唯心主义观点。3.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2022·广东高考,34②)提示 ×。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4.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2022·大纲全国卷,29③)-24-\n提示 ×。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利用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2022·海南高考,17④)提示 ×。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2022年高考可能结合自然现象、科技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案例等,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运动与静止、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唯物论的原理内容。命题点六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6.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言: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一句,素来认为无人能对,王安石用“鸟鸣山更幽”来对,集句成妙。“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一妙对蕴含的主要哲理是(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答案 B解析 风定与花犹落之间、鸟鸣与山更幽之间,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命题点七 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7.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于是把草拔光,结果导致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栖息,结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鲜美。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主体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性不能改变事物的规律性 ③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利用和发展规律的基本前提 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 无论是人为事物的联系还是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①错误;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发展规律,③错误。答题模板18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其他观点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4-\n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核心考点四 实践和认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内容阐释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内容阐释方法论真理特点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要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过程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4-\n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思维拓展 关于实践的知识总结(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4)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2022·安徽高考,4③)提示 ×。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2.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2022·江苏高考,27B)提示 ×。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3.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022·四川高考,10②)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2022·北京高考,27③)提示 ×。认识具有上升性,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循环运动。5.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2022·新课标全国Ⅰ,22④)提示 ×。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可以被推翻。6.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2022·江苏高考,25④)提示 ×。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从近几年高考看,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是必考点。2022-24-\n年高考可能结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我国国家政策的变化等情境,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为载体,考查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命题点八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8.多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纪初又开始实行“双独二胎”,2022年再过渡到“单独二胎”。这表明(  )①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④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D解析 ①错误,否认了认识的前进性和上升性;③错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命题点九 认识真理的过程[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9.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出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短距离通讯技术LiFi(LigtFidelity,可见光通信)。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灯,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但LiFi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如灯光被阻挡,网络信号将被切断等等。“灯光上网”的研制(  )①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③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无法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④说明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 ③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④错误,矛盾双方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命题点十 综合考查认识论知识[预测题型:主观题]10.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发展阶段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建成中国空间站阶段成果2022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2022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正在探索中,预计2022年之前完成技术攻关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24-\n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尚未解决请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答案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中国对载人航天科技的探索既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成功突破。(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还未最终完成,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解析 做好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认识论的知识原理内容,回答时注意将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答题模板19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重拳治污 科学发展背景材料材料一 随着“雾霾”等恶劣天气与社会大众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和频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问题。2022年全国“两会”上,环境问题再次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在人大代表提出的468件议案中,有54件议案交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审议,此外还有596件政协提案与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相关。材料二 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恶化形势,一个区域“单兵作战”的方式,难以有效掌握空气污染状况,需要建立多个区域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通过跨区域的污染信息数据共享交换,为后续的污染预警、应急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并且,造成雾霾天气的污染源是多样性的,涉及燃煤排放物、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渣运车等方方面面,也需要多个区域、部门联合治理。材料三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命题视角1.-24-\n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请简要回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唯物论依据。答案 (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这要求我们认识、利用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为前提。(2)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经济社会建设必须从我国资源环境的实际出发,自觉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应怎样联防联控。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2)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单兵作战”难以有效掌握空气污染状况,需要建立多个区域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3)联系具有多样性。造成雾霾天气的污染源是多样性的,需要多个区域、部门联合治理。(4)系统具有整体性,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加强联防联控有利于提高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性。3.有人认为,只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行使国家权力,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委员不能行使国家权力,需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2)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切实提升国家治理能力。(3)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需要公民发挥主人翁意识,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4.针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恶化形势,请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就如何向污染宣战提出应对之策。答案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3)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信息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提高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水平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4-\n创新演练1.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李克强代表政府做工作报告时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从长远看,向污染宣战,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开发 ③坚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勤俭节约④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C解析 ②属于企业的行为,③属于公民的行为,都不符合要求。2.右图漫画《人与自然》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任何事物都是处于联系之中的 ②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 ③任何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 ③错误,联系是普遍的,但又是客观的,有条件的;④不符合漫画寓意。3.雾霾现已成了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迫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下表为不同时代的人对自然的认识;时代主要观点古代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近代人类能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人类大规模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掠夺和攫取,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加深现代自然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人为自然、人化自然或人生成的自然,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客观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必须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④人为的自然、人化的自然或人生成的自然源于意识的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C-24-\n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不体现真理的客观性,①不选;④错在“源于意识的能动作用”。4.2022年中国开启重典治霾元年,但突破“十面霾伏”仅靠单方面的力量和措施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主要强调治理雾霾天气(  )①必须立足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 ②需要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既要作好分类指导,更要坚持系统规划 ④要尊重自然,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 B解析 材料强调治霾要联防联控,②④不符合题意。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城市因非法倾倒、处理不当或置之不理而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仅为5%,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已经高达95%。材料二 伴随着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各类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收入与环境质量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规范居民应尽的义务。(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几点建议。(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答案 (1)①治理污染和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环境治理和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的科研投入,推进环境科技进步。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当中,提高治理污染的力度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率。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①“联系的观点”-24-\n: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收入等之间的固有联系,善于分析和把握影响当前环境保护问题的各种条件;正确认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立足于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解决环境保护问题。②“发展的观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以创新精神推动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各种利益冲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既需要各方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落实应有责任,又需要我们立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完善环境保护法,着重解决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解析 回答第(1)问,可以联系“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知识进行作答。第(2)问的知识范围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即联系观和发展观,所以学生要联系教材知识点,回忆关于“联系和发展”的有关知识点,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一、选择题1.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22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 ①④正确地揭示了哲学的研究对象,②③说法错误。2.(2022·南京三模)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A.①②③B.②①④C.③①④D.④②①答案 B解析 唯物主义的发展顺序是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故选B。③属于二元论。3.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24-\n(  )①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 ④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④具有唯物辩证法思想。4.近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错误,否认了相对静止;④错误,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受主体心理感受的影响。5.漫画《落叶与风无关》的哲学寓意是(  )①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②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③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的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 叶落有其自身规律,主要原因在于内因,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漫画寓意。6.2022年5月22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2022~2022年)》,未来四年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清晰可见。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错误,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④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7.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句话(  )A.将现实世界作为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B.正确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4-\nC.启示人们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D.没有正确认识意识的作用,实质是相对主义答案 C解析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A、B、D不选;“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启示人们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C符合题意。8.(2022·临沂一模)下列名句与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吾思固吾在 ②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④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 漫画的寓意是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①③不符合题意。9.在瑞典中部一座山上发现了一株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虽然它看上去很年轻,但经碳-14年代测定法测试,发现其根系至少有9500年历史,而且还在生长。科学家称,这棵树之所以能存活得如此之久,主要是因为其拥有无性繁殖特性。这表明(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 A解析 材料中科学家对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的科学认识,充分说明了①②。10.“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是因为(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 “向实践学习”是因为实践的作用,故排除①。④错误,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11.(2022·潍坊一模)自古以来,火就是纸的“天敌”。“纸包不住火”。日前,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功合成出一种高柔韧性、可耐1000℃以上高温的新型无机材料纸张——羟基磷灰石“耐火纸”,从此“纸里也能包住火”。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③-24-\n改变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事物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 A解析 ③错误,人不能改变规律。④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12.观察下图,图中右侧的白色矩形要显得比左侧的黑色矩形大,其实两个矩形是一样大的。最近,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原来人眼有响应明暗的功能,亮和暗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处理过程由两个不同的通道完成。这说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 ③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真理性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 由“科学家对这一长期令人困惑的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可知②④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我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典范,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生态工程”。材料一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都江堰水文化,《治水三字经》是千百年来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都江堰工程按水势和地形特征,以“杩槎截流导流、卵石护岸、竹笼盛石筑堤”,功能显著。同时,《治水三字经》中强调“遵旧制、勿擅变”。“勿擅变”不是不变,而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治水中总结出的用水经验和方法,指导着灌区人民正确运用都江堰水资源,使灌区工农业生产能够乘势利导,趋利避害。材料二 治水三字经是千余年来人们治理都江堰经验的概括,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实践证明《治水三字经》中的每一项措施,都是人们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值得珍视和继承。随着实践的发展,《治水三字经》的内涵将与时俱进,长期指导着都江堰工程的保护与发展。(1)结合材料一,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人们在治理都江堰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24-\n(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治水三字经》的内涵将与时俱进”的认识。(3)这项工程至今仍能造福人民,离不开历代人民的维护。请你为都江堰工程的保护和发展提两条认识论建议。答案 (1)①能动的认识世界。《治水三字经》是千余年来人们治理都江堰经验的概括总结,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能动的改造世界。《治水三字经》的文化内涵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长期指导着都江堰工程的保护与发展。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治理都江堰时按客观规律办事,立足实践,使主观符合客观。(2)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②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变迁,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亦可)《治水三字经》的内涵与时俱进会对都江堰工程的保护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和创新,《治水三字经》的内涵将与时俱进,应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3)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的作用等,言之成理,亦可)解析 回答第(1)问,可参考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点作答。第(2)问属于认识类题型。《治水三字经》体现了传统文化,因此可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作答。第(3)问要求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应结合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作答。14.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1)请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 据测算,我国老年人口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老龄化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给老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老年人权益保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对1996年制定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了全面修改,2022年7月l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简称新老法)正式施行。(2)-24-\n根据材料二,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过程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答案 (1)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把握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②人们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从而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③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修改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对老龄事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应用,是对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探索。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全国人大常委会总结实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是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体现。解析 回答第(1)问,可从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作答。回答第(2)问,要注意知识范围“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可迁移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2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16:30 页数:24
价格:¥3 大小:1.20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