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版学案】(广东专用)2022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1课时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六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1课时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                 1.(2022·滨州市模拟)有人说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是(  )A.托古改制       B.中体西用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而指导思想还是传统思想,故B项正确。答案:B2.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威(指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  )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B.针砭社会时弊C.注重经典考据D.学习西方文化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所示时期“道光、咸丰”来看,中国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故当时提倡学习西方文化。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3.(2022·广州市考前训练)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中所说的“觉醒开始”的具体表现是(  )A.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B.维新派政治改良潮流的兴起C.义和团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D.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结合材料可知是甲午战争后,出现民族觉醒,维新变法出现于甲午战后,是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故B项正确。答案:B4.(2022·徐州市一模)右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6-\n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解析:结合题干时间“1897年”,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宣传进化论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故C项正确。答案:C5.(2022·菏泽市模拟)“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表明其主张改革政治制度,“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表明其反封建不彻底,这与维新派的特点一致,故选C项。答案:C6.梁启超认为,“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这说明他(  )A.阐明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理论基础B.描述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C.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体现“中体西用”的思想观点解析:由题干中“西方重物质,中国重精神”可知梁启超认为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故B项正确。答案:B7.(2022·成都市摸底测试)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这类观点最早在中国得到系统介绍的主要是(  )A.严复的《天演论》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谭嗣同的《大同书》解析:从题干中用人体的新陈代谢状况与社会相对应,是用自然规律说明社会变革,-6-\n故是生物进化论的体现,《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介绍生物进化论的著作,故A项正确。答案:A8.(2022·无锡市期中考)19世纪末部分书院教学内容简表书院正蒙书院格致务实书院求是书院两湖书院和经心书院教学内容国文、地舆、经史、时务、格致、数学、诗歌天文、地舆,吏治、兵法、格致、制造各种西学、算学、外语经学、史学,地舆、算学、外政、天文、格致、制造表中体现出中国近代教育有什么特点(  )①特别注重经学 ②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③中西结合④传统与现代并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从材料可知教学内容有经学也有西学,①错误;从材料可知有国文、地舆、经史等,也有西学、算学、外语等,说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故②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答案:D9.(2022·南通市三模)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道:“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说明是借助孔子思想进行变法,有利于维新思想传播,故C项正确。答案:C10.(2022·哈尔滨市三中期中考)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讳言夷务”反映官员对西方的畏惧,而“称夷务为洋务……不敢斥言夷字”更反映出官方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变化,故选A项。此时洋务运动尚未兴起,排除B项;C项错在彻底崩溃;此时清政府外交方针并未转变,D项错误。答案:A-6-\n11.(2022·龙岩市质检)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原属曾国藩部下,其思想颇受曾国藩赏识并被多次向朝廷推举,后成为地方督抚中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陈宝箴个案也无法说明“中体西用”是否过时,更不能代表清政府,A、B、C三项错误;正是由于维新思想同洋务思想有相同之处,使得这种转变既是可能也是可接受的,故D项正确。答案:D12.(2022·四川联测)“‘中国专制说’源自欧洲,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个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便被国人广泛传播”。“这个观点”被国人认同并较大规模传播应开始于(  )A.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国民革命期间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西学东渐进入西方政治制度阶段,维新派认同“中国专制说”是为了宣传变法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二、1895—1914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问题:(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4)在强调文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对此你有何认识?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为主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考查传统文化向近代思想的转变,第一小问结合明清进步儒学产生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进行分析。第二小问,从材料提示“1840—1895年”“儒学经世致用为主”等信息可知是当时先进地主阶级学器物的思想。第(2)问根据时间提示“1895—191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的中国现代观念有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实业救国思想,-6-\n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实践活动。第(3)问结合1919年后的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及国际因素分析。第(4)问实际是考查迁移运用能力,要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中总结启示,并结合现实分析。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八股取士导致学术思想界因循守旧。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2)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原因: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革命政党(国民党、共产党)的宣传鼓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等;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4)认识:不同类型文明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在支持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用宽容的心态尊重人类的不同文明。学习西方文明要符合中国国情等。14.不同的时代出现过不同的国家观,这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缺乏明确的国家观念,各王朝所持有的是天下观……中原王朝并不认为天下有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对等国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观念影响深远。——《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与天下观》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该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三 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李喜所《梁启超的国家学说和经济构想》材料四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起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年10月)问题:(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天下观”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什么?这一观念在近代为何走向终结?(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卢梭与梁启超“国家观”的相同点。依据相关背景知识,分析梁启超的这一思想在当时有何时代意义。(3)孙中山曾经说过“国家之本,在于人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4)材料四认为“真正的新中国国家”开始出现的前提是什么?近代中国战争不断,为什么在这场战争中会产生这一前提?-6-\n解析:本题以不同时代的国家观为主线考查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变。第(1)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家观是比较狭隘的,这与经济文化的保守性有关。终结原因与西方列强入侵、西方文明影响有关。第(2)问第一小问首先根据材料概括出卢梭和梁启超的国家观,由此归纳出共同点。第二小问从民族危机背景以及梁启超代表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的角度回答。第(3)问孙中山国家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主要概括孙中山主要活动。第(4)问抗战时期,民族危亡,民族意识觉醒,各民族团结抗战,一致对外。答案:(1)形成的原因:长期的农耕经济模式,传统文化的保守性。终结的原因:外国殖民者的入侵,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西学东渐的浸润。(2)相同:在一个国家内,人们应该遵循某种规定的约束。意义:表达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思想上,提出三民主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政治上,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法律上,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4)因素: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原因:面对强敌入侵,中国人民结成了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10:58 页数:6
价格:¥3 大小:387.4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