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版学案】(广东专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第3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3课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                 1.(2022·滨州市一模)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了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种变化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实行(  )A.独立自主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50年”即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了国民政府,“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外交,条约的签订对象发生了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2.(2022·广东六校联考)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清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边倒”按照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则按照国家利益划分敌我。故选A项。答案:A3.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就,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B、C两项时间明显不符;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故D项错误。答案:A4.(2022·华师附中三模)20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政治家在一次会议后说:“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这次会议(  )-6-\nA.中国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指导B.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转交C.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D.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解析:材料涉及的是解决印度支那、东南亚问题,同时发生在50年代,并且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因此可以判断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故C项正确。答案:C5.(2022·汕头市二模)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这说明当时我国(  )A.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B.争取团结国际力量反对霸权C.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D.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说明当时中国想联合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故B项正确。答案:B6.(2022·邯郸市质检)右图为某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A.我国得到欧洲普遍承认B.我国全方位外交成就辉煌C.亚洲国家走向国际联合D.意识形态分歧影响我国外交解析: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当年与中国建交的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答案:D7.(2022·南通市一模)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6-\n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解析:从题干“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可以看出美国改变了过去的对华政策,再结合时间1971年,故A项正确。答案:A8.(2022·滨州市模拟)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意图是(  )A.扭转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B.促使日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C.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D.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给美国以极大压力,联合中国对抗苏联,以抵御来自苏联的压力进而维护霸权是美国最大的利益所在,故A项正确。答案:A9.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日本和美国分别建交。这些成就(  )A.完全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B.体现了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C.结束了两极格局D.体现了外交的独立自主解析:中国与美日建交,是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体现了外交的独立自主,故D项正确。答案:D10.(2022·温州市一模)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主张“结伴而不结盟”,旨在加强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地区和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是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故D项正确。答案:D11.(2022·广州市考前训练)国家的外交理念明确了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定位和价值定位,是国家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的灵魂,是外交实践的指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强调过“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革命者”的身份定位。下列外交政策和实践不符合这一身份定位的是(  )A.“一边倒”B.抗美援朝-6-\nC.参加日内瓦会议D.不结盟政策解析:不结盟政策是打破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分歧,与世界各国结伴而不结盟,不能体现题干“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革命者”,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2.(2022·珠海市质检)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新中国成立初实行“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解析: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利益有冲突,但是又面临苏联的威胁,从而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缓和,故C项正确。答案:C13.(2022·皖南八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材料二 1949—2022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材料三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6-\n(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的认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提到的对西方国家的称谓变化进行总结,另外注意“转变”的表述方式一般是“从什么到什么”;第二小问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回答。第(2)问注意利用材料提示,材料二提示的重要的时间段,而材料三则提示了包容的具体解释,因此,该问分新中国成立之初、70年代、90年代以来几个重要时期,列举体现包容姿态的中国外交成就。第(3)问从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出处分析。答案:(1)转变:由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受挫,“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被打破;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传入;晚清时期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2)融入: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1954年倡导并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开始步入世界舞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中国主导下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实行对外开放,2022年加入WTO。(3)认识:只有将“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统一起来指导对外交往,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外交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既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又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14.(2022·佛山市二模)熊猫与传说中的龙一样,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熊猫外交和熊猫的国际形象也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1年,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其救济中国难民表示感谢,此举开创了近现代“熊猫外交”的政治性赠送模式。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赠送大熊猫统计表(1957—1982年)年份受赠国家数量1957—1959苏联2只1965—1980朝鲜5只1972美国2只1972—1982日本4只1973法国2只1974英国、联邦德国各2只1975墨西哥2只1978西班牙2只——《新世纪周刊》(2022.5)材料三 2022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政府推行“熊猫外交”的国内背景和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熊猫外交”的特点,并分析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带来的影响。-6-\n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1941年”可知当时正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相持阶段中国抗战面临的困难分析目的。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赠送性质、赠送国家概括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3)第一小问“中国崛起”的原因,包括内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外因(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第二小问“中国崛起”对世界带来的影响,从政治上增加世界和平力量,冲击旧的国际政治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经济上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等两个方面分析。答案:(1)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答出“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进入艰难时期”亦可)目的:感谢美国;争取美国乃至全世界对中国更多的同情和援助。(2)特点及原因。特点一:政治性赠送。原因:中国外交形势严峻,迫切需要改善外交环境。(答“大熊猫保护意识不强”“重视与受赠国关系的改善,实行情重礼重的外交风格”酌情赋分)特点二:以1972年为界,主要赠送对象由社会主义国家扩大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原因:前者,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回答“两极格局”“冷战”,酌情赋分)。后者,中国与日、美等逐渐实现关系正常化(国际社会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与西方关系缓和)(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答“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酌情给分)。(笼统回答“改革开放”酌情给分;只从改革或开放单个方面回答的,酌情给分;只从国际环境这一外部有利条件回答的,酌情给分。各个方面都有作答,但只简单罗列史实,酌情给分)影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加反霸(社会主义世界)力量;进一步冲击旧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加强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6 00:11:10 页数:6
价格:¥3 大小:314.9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