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高考领航】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1-1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高考领航】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1-1 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9
2
/9
剩余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考领航】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1-1论述类文本阅读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一)一、(2022·四川遂宁中学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陈丽丽“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论史上最常见、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自孟子提出“知人论世”后,人们在观照文学时,往往把作品、社会、人作为密切相关的三个要素,这一模式遂成为中国古代诗文批评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就词学理论而言,宋人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是现存最早的词话,其中收录林逋、范仲淹、欧阳修和苏轼4位词人的本事,尽管该词话并没有对词人、词作进行过多品评,但是在宋代大量词人中仅选取这4家,并以“时贤”来命名,足见杨氏对“人”的看重,由此也可以看出词学理论其实在一开始就在潜意识中被打上了“知人论世”的烙印。从词学发展历程来看,“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范畴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中,并且与“词体诗化”以及“推崇词体”等理论思想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当词仅只作为遣兴、娱乐工具的时候,它与人、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而在词学发展早期以“知人论世”来论词,把词风与人格等同起来,显然是有很大局限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知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其中的“人”带有深刻的儒家烙印。与诗、文比较起来,词是极具特质的文学体裁,自晚唐五代词体确立以来便被视为艳科,使其不可避免地带有轻软艳丽的娱乐色彩。“诗言志”、“文以载道”是儒家的传统文学观,以儒家思想为精髓的“知人论世”说在诗文批评中影响深远,然而在词学批评中,尤其在早期词作大多未脱当行本色的时候,“人”、“世”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矛盾,不考虑词体的特性及词体的发展背景,仅以儒家的观点来衡量词人、词作,往往有失公正。许多词论者在评论词的时候,往往坚定地站在儒家正统的立场去“知人论世”,把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添加其中,把对词人思想态度及生活方式的褒贬投射到对词的评价中,导致对一些词人词作的分析常有失客观。由此可知,“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在词学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种局限性与矛盾性,这种状况在词学批评的前期尤为突出。9\n当词向诗靠近,成为抒情言志工具的时候,“知人论世”对于解读分析具体的词作有一定积极意义。比如,北宋末期,有过南渡经历的词人,其作品内容风格在南渡前后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人们在进行批评分析时,通常无法回避这段独特的社会背景及人生经历对作品的影响。众所周知,岳飞、张元干等人的词作大多充溢一种慷慨悲壮、抑塞不平之气,这与他们抗金将领的身份密不可分,因此在品评岳飞《满江红》、《小重山》等词作时,就不能抛开“靖康之耻”的时代背景和他们的家国之情、功名之心。伴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这种模式已经更多地呈现出正面、积极的作用来。清代词学普遍提倡尊体理论,为了把词的地位抬到与诗相齐的高度,词论家把“风骨”、“兴寄”等各种诗学标准运用到词论中,“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伴随着推尊词体风潮的高涨被广泛用来评论词人词作。在清人的词学观念中,词与诗是同等重要的,“知人论世”成为他们分析作品优劣的重要手段之一。清人不仅用“知人论世”批评模式来评论各家词人词作,而且对词体发展初期的词人也能客观看待。随着清代词论家对词体认识的提高及对词体的推重,“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论中的正面、积极意义愈加明显。可以说“知人论世”词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与词体诗化的进程几乎是同步的。(选自《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有删改)1.下列有关“知人论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到清代才呈现出正面、积极的作用。B.“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体现了儒家“诗言志”、“文以载道”的传统的文学观念,一直是评论词作优劣的重要手段。C.“知人论世”说是儒家文学观念的阐释与发扬,以儒家观点来衡量词人词作使这种文学批评模式在词学发展过程中避免了局限性。D.“知人论世”是指把作品、社会和人这三个密切相关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诗文批评的重要模式。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A项“到清代才呈现出正面、积极的作用”有误,B项“一直是评论词作优劣的重要手段”有误;C项“避免了局限性”有误。答案:D2.下列对“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和词体发展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现存最早的词话《时贤本事曲子集》的内容来看,词学理论产生之初就在潜意识中被打上了“知人论世”的烙印。B.在早期词作仅只作为遣兴、娱乐工具的时候,“人”、“世”与“词”之间经常存在着一种错位与矛盾;“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模式往往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其进行评价。C.“知人论世”这一文学批评范畴一直贯穿在词体的演变中,推动了“词体诗化”的进程和“推尊词体”等理论思想的发展。D.在词走向抒情言志的发展过程中,“知人论世”这种文学批评模式也更多地体现出其正面积极的作用,二者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9\n解析:C项“推动了‘词体诗化’的进程和‘推尊词体’等理论思想的发展”说法在文中缺乏依据。答案:C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人论世”说在诗文批评中影响深远,在进行批评分析时,只有不回避独特的社会背景及人生经历,对于解读分析具体的词作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B.词学发展早期以“知人论世”来论词,把词风与人格等同起来,带有很大局限性,因而词与人、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C.凭借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受去“知人论世”,把对词人思想态度及生活方式的褒贬投射到对词的评价中,是导致对一些词作的分析有失客观的原因。D.清代词学把词的地位抬到与诗相齐的高度,词论家把“风骨”、“兴寄”等各种诗学标准运用到词论中,使“知人论世”的批评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B项因果倒置。答案:B二、(2022·唐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竺可桢指出,阴历系统不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这才有了用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的手段,所以说,节气是一个用以辅佐阴历,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本来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后来成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或一日,这一天,人们往往要禁火冷食(寒食),墓祭,以及举行一些巫术性游戏。唐玄宗时,朝廷还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寒食禁火,清明取火,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完全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后来上巳节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古时以夏历三月上旬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后汉书·礼仪志上》称这一天“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上巳春嬉,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实为古代中国之“情人节”,魏晋之后将上巳改在三月三日,吴自牧《梦梁录》卷二“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可见,洗濯踏青、除垢迎新是几乎所有春天节日的共同特征。到了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春节之后,大好春季只剩了一个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虽然都是古代关于春天的文化节日,而它们又很不幸地刚好处在清明节气附近,我们知道,文化节日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9\n可清明节气恰恰不是文化节日,它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是一种逻辑的产物,因而是不可变的。可变的文化节日不幸遇上了不可变的节气符号。结果可变的文化节日让位给了不可变的时间符号。当然,两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一是“催护新生”却并没有消亡,而是沉淀在了清明节里。清明扫墓与踏青,虽是两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对冲”,而是一种互补关系。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部分与西方感恩节有异曲同工之处。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摘编自《北京日报》)4.下列关于“清明节”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是中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排在春分之后,有关清明这一节气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中。B.清明最初与其他节气一样,只是一个补充辅助阴历,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节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节俗活动。C.清明节由一个时间符号转化成文化节日,其祭祀、踏青等节日活动是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三个节日的习俗融合的结果。D.清明处在寒食后一天或两天,寒食禁火,而清明允许取火,一阴一阳,一息一生,表面看二者对立,实际上有着紧密的文化关联。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C项“三个节日的习俗融合”错,最初清明节并没有什么节俗活动。答案:C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到明、清以后,寒食节、上巳节基本上退出了节日系统,但这两个节日的文化意义——感恩纪念和催护新生却沉淀在清明节里。B.清明本是由太阳运行和数学分割而产生的时间符号,因而是不可变的,而处在它周围的寒食、上巳则是文化节日,是可以变迁的。C.清明的节俗扫墓和踏青,虽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但二者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前者是为怀旧悼亡,后者是为摆脱痛苦。D.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与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和孝道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体现了一种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信息要点的筛选。C项“摆脱痛苦”文中没有根据,踏青是为了“催护新生”。9\n答案:C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在寒食节人们往往要禁火、吃冷食、墓祭等。早期朝廷还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寒食节。B.古代在上巳节青年男女可以在野外踏青嬉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类似西方的“情人节”,魏晋之后上巳节定在农历三月三日。C.明清之前,清明节取火、求新护生,上巳节人们洗濯除垢、踏青嬉戏,二者都体现了人们在美好的春日祈盼除旧迎新的文化心理。D.清明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清明节所体现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理解。A项“早期”不严密,唐玄宗前未作规定,原文是“唐玄宗时”。答案:A(二)一、(2022·辽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王维的“名大家”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9\n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D.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解析:C项根据文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和“‘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可知,C项故意曲解原意。答案:C2.下列对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B.王维因为“陷贼”事件在大节上有亏,被后人排斥于“大家”之外。C.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耽禅味而忘诗教”。D.代表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的是山水诗,而这些诗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解析:B项“后人”范围太广,文中说宋人因为“陷贼”事件指摘王维,而排斥王维于“大家”之外的是主流诗学,而不能一概说为“后人”。答案:B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9\n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神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解析:A项“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有误。文章最后一句: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答案:A二、(2022·山西省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曹 晖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日益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造成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表现形态就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的“奇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杨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在《英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这种奇观表面下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的审美需求,忽视了一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9\n“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程度。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炫目诱人,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社会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整,唤醒人的感性,建构全面和谐的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人类文化健康发展。4.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A.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B.“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D.“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解析:A项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该项说的是电影表现手法“奇观化”的特点。答案:A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已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9\n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带来审美的震撼;另一方面它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D.“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项,“已深刻地影响……”不当,应改为“正在深刻地影响……”。B项,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应该不止“奇观化”和“暴力美学”两种,应在“表现形式”前加上“重要的”这个限制词。C项,说法绝对,应把“忽视了”改为“往往忽视”。答案:D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一个“读图时代”必将到来,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并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C.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满足人的视觉刺激,因而“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恢复人性的完整,促进人类文化健康发展。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C项说法不正确。文章说: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答案:C9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2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提升训练
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书评类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2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20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训练19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限时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二)配套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配套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
【创新设计】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配套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
2023届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25 15:42:54
页数:9
价格:¥3
大小:41.7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