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鸭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七论述类文本阅读A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能力训练七 论述类文本阅读(A)              一、(2022浙江押题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画家画天空,背后有科学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似乎即将压下来。这夸张的色彩也许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在《天空和望远镜》杂志中指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些传世画作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气候环境情况。希腊气象局科学家赫里斯托斯·泽雷弗斯所带领的科研小组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搜集了554幅日落油画和水彩画。这些画作分别出自181位著名画家之手,其中包括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德加、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荷兰画家伦勃朗、德国宫廷画师鲁本斯等。最后他们把研究论文发表于《大气化学与物理学》杂志上。该论文分析了16世纪以来554幅描绘日落景象的名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00年中,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他们认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大气中粉尘含量上升,这会阻碍阳光进入大气层,导致全球暗化。英国伯明翰大学气象学家约翰·托宁多年来也一直在苦心研究各个时期英格兰各地的天气状况,他意外发现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为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莫奈创作于那时期的画作中,阳光在泰晤士河上跳跃闪耀,天空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变化。约翰·托宁想到,这些丰富的颜色并非出于莫奈头脑中的艺术幻想,而来自真实的伦敦生活。那漫天黄色,应是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核所致,在此条件下形成的雾霾比自然形成的雾更为持久。比较巧合的是,狄更斯在其有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小说《雾都孤儿》中也写道:“在城市边缘地带,雾是深黄色的。靠里一点儿,是棕色的。再靠里一点儿,棕色再深一些。直到商业区的中心地带,雾是赭黑色的。”科学家去做了验证,选取莫奈1898~1900年创作的9幅作品,结合他同一时期的信件和日记,与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数据对照。令他们惊叹的是,莫奈身为艺术家,却如同科学研究者一样,一丝不苟地记录了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的位置,绝无臆造。所以,印象派大师的确是非常可信地用手中画笔将伦敦当年的绝世光影留存于世的。不过印象派大师的绚丽色彩,可能来自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想到这点不免让人有些沮丧。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中“沮丧”的原因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蒙克的《呐喊》中,天空充满了红色的颜料,它们像一大块黏糊糊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沉重。B.日落油画和水彩画中红绿两色的使用频率随着大气中粉尘含量的上升而上升。C.莫奈画作中那漫天黄色实为高硫含量的煤燃烧后的烟尘和硫酸盐颗粒散布到空气中形成的雾霾。D.原先人们对印象派大师作品艺术特色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PM10之类的大气污染物早已有之,这不免让人有些失落。2.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一些著名画家笔下夸张的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大气污染等自然现象的真实呈现。B.约翰·托宁多年来对英格兰各个时期各地的天气状况的苦心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益于他一开始就对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进行研究。C.研究者认为,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呈上升趋势能导致全球暗化,不过并非都由人为因素造成。D.艺术家莫奈对创作日期及太阳所处位置的客观记录,与美国海军天文台同期的数据对照,相当客观。3.作家狄更斯与画家对天空雾气的描绘趋同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二、(2022浙江宁波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4\n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想到要把扇子折叠、缩小,只有日本人想到了。这源于日本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和由此产生的缩小意识。那么,日本人是怎样发明折扇的呢?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假说。有的认为,这是受到一种用棕榈叶做的团扇的启发。这种棕榈叶可以横握着扇风,受此启发把一些薄板用线穿起来,使之可以自由折合,从而发明出一种叫桧扇的折扇。有的认为,发明折扇是受“笏”的启发,最早的扇子是一种形状似笏、材料为桧板的桧扇。也有的认为,这一启发来自一种叫“拍”的古乐器,这种乐器是把许多板子开孔后再穿起来做成的。上述假说哪种是准确的,至今没有人去切实探究过。事实上也是,这些假说跟万有引力法则的发现是受了苹果下落的启发、蒸汽机的发明是因为看到沸腾的水把药锅盖顶开等说法一样,没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些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在牛顿和瓦特之前肯定已经有许多人看到过,但都没有与万有引力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联系起来。因此,牛顿和瓦特所具有的对物理学的关注和洞察力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从苹果和药锅盖联想到的发现和发明,取决于他们的物理学意识,而这甚至比发现和发明本身更重要。同样,无论是棕榈叶还是“笏”抑或“拍”,重要的都不是外形,而是意在缩小扇子的日本人的意识,这才是孕育扇子的母体。可以说,棕榈叶、笏、拍这些东西仅仅是使扇子诞生的父体。而我们关心的不是寻找父亲,而是打探孕育扇子并使它成长的母体。扇子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原型表现,也是看问题的一个新视角。直截了当地说,折扇是团扇的缩小物,也就是把团扇改变成木棒的形状,以便人能够攥握。如果把折扇展开成一个平面,其作用实际与团扇没有什么区别。正如惠庆法师的和歌所唱“袖子里面隐藏的扇子是未满的月亮”,折扇是能藏在袖筒里的团扇。如果团扇是满月,那么折扇是半圆的月亮。重次的俳句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这一心情:“修罗扇可把日月攥在手里。”惠庆的“袖中藏月”到重次这里就成了“手中握月”。当然,这里的日月是画在扇子上的,而重次向我们展示的是把广袤的世界、抽象而遥远的宇宙一下子拉到自己身边,缩小至能攥在手里。用折扇缩小世界并不是一种平面的客观表现,而是出于具体、简单地握在手里的主观意识。这样,团扇的世界就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简单处理。因此,在缩小扇形的意识中同时包含三种因素:认识论、美学和实用性。1.下列关于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源于其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渗透于折扇的发明中。B.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比牛顿、瓦特具有的物理学意识更具根本性和内在性。C.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使人们从棕榈叶、笏、拍中获取折扇灵感成为可能。D.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可以将广袤遥远的世界缩小拉近为可攥在手里的物件。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关于发明折扇的三种假说至今没有确证,因而没有实质性意义。B.文中强调物理学意识之重要,意在类比说明缩小意识之于发明折扇之重要。C.惠庆“袖中藏月”和重次“手中握月”是通过化大为小的主观意识实现的。D.本文透过“折扇”这一物象观察、探讨日本文化,揭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3.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折扇”在认识论、美学和实用性上的内涵。三、(2022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4\n一个小说家只有依赖于个人经验,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找到一种确切的感觉。可靠的写作必须由始至终地沉浸在一种诚实感之中。而这种诚实感依赖于你对自己的切身经验的书写,而不是虚妄地书写其他。个人经验奔流于你的血液之中,镌刻在你灵魂的白板之上。只有当你将自己的文字交给这种经验时,你才不会感到气虚与力薄。你委身于它,便能使自己的笔端流淌真实的、亲切的文字——这些文字或舒缓或湍急,但无论是舒缓还是湍急,都是你心灵的节奏。这种写作,还会使你获得一种道德感上的满足:这一切,都是我经验过的,我没有胡言与妄说。并且,当你愿意亲近你的经验时,经验也会主动地来迎合你。它会将它的无穷无尽的魅力呈现出来,你会发现,回味经验比当时取得经验时更加使你感到快意。从“独特”一词而言,我们也只有利用自己的个人经验。小说不能重复生产,每一篇小说都应当是一份独特的景观。然而使我们感到困惑的是:我们的小说创作却总是游离于个人经验之外。发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端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现象居然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却是不争的事实。绝大部分企图成为作家的人,永远只是作为一个作者而未能坐定作家的位置,就在于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辛勤写作过程中,总不能看到自身的写作资源——那些与他的生命、存在、生活息息相关、纠缠不清的经验。他撇下了自己,而以贫穷、空洞的目光去注视“另在”——一个没有与他的情感、心灵发生过关系的“另在”。这个“另在”,一方面是离他远远的他人生活,一方面竟是别人的文学文本——他以别人的文学文本作为他的写作资源。竭尽全力地模仿,最终只是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些生硬而无味的复制品。造成这种情状的原因既在个人,又在社会——某种风尚的社会阻碍了写作者与自身经验的亲近。这个社会强调的是公共(集体)经验,而忽视个人经验。它发动它的全部宣传机器,营造出一种让小说家忘却自身而只看到它愿意让它的全体公民看到的景观。这些景观,是充分意识形态化的,并且是非常公式化与教条化的。这里的经验,是国家的经验、政权的或某些政治家的经验。这个社会还可能对企图回到自身经验的行为当头棒喝,将回到自身经验的行为认作一种对抗行为。如此社会状态之下的小说创作,除了将文字无谓地付诸种种概念之外,我们很难指望它会留下什么鲜活的文字。“写作是一种回忆。”但能够被回忆的,只能是个人记忆。1.下列说法不属于“端着金饭碗要饭吃”的原因的一项是(  )A.小说作者们总不能看到自身的写作资源——那些与他的生命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验。B.小说作者以贫穷、空洞的目光去注视“另在”——他人生活或者别人的文学文本。C.社会强调意识形态化的公共经验,忽视个人经验,阻碍了写作者与自身经验的亲近。D.某种社会可能对作家回到自身经验的行为当头棒喝,使他们将文字无谓地付诸种种概念。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说写作中的“诚实感”依赖于作者对自己的切身经验的书写,而不是虚妄地书写其他“另在”的世界。B.作者如果只以别人的文学文本为写作资源,竭力模仿,最终只是为世界增添了一些生硬无味的复制品。C.某种风尚的社会让小说家忘却自身而只看到“特定”的景观,这些景观是公式化、教条化与意识形态化的。D.恶劣的社会状态下的小说创作,除了将文字无谓地付诸种种概念之外,很难留下鲜活的文字,也没有公共记忆。3.根据文意,概括说明“个人经验”对于小说写作的意义。答案:一、1.D 解析回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仔细体会画线句的含意。分析可知,之前人们仅仅看到印象派大师在画作中使用了绚丽的色彩,然而后人经过研究发现,这些色彩可能并不是画家的随意泼墨,而是与大气污染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说明环境污染早已有之。这就是人们“沮丧”的原因。2.B 解析文中未提及约翰·托宁因对莫奈旅居伦敦期间的作品的研究而使其对天气状况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说他一开始就研究了莫奈的作品。3.参考答案①当时的工业革命导致了污染加重。②艺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艺术家忠实于生活。解析要回答狄更斯和画家对天空雾气的描绘趋同的原因,可以从他们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其艺术作品的特点两个角度分析。从狄更斯和画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导致了严重的污染,而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从艺术作品的角度分析,艺术作品反映生活。二、1.B 解析原文只是以此类比,并没有如B项那样对“缩小意识”和“物理学意识”进行直接比较,比较出一个高低来。4\n2.A 解析A项相关的原文只说“没有确证”和“没有什么重要意义”,这跟“没有实质性意义”不是一回事,彼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3.参考答案①认识论:指认识世界、表现世界、掌握世界的世界观以及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式。②美学:以小为美。以自己审美的爱好,把扇子处理成半个月亮(折扇)或一轮满月(团扇)的样子。(意近即可)③实用性:便于攥握,又不影响使用。三、1.D 解析D项,答非所问,题干问的是原因,而D项是一种结果的描述。2.D 解析D项,“也没有公共记忆”不符合原文文意。3.参考答案①让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找到一种确切的感觉,沉浸在“诚实感”之中,不会感到气虚与力薄。(回答“能使自己的笔端流淌真实的、亲切的文字”也可)②还会获得一种道德感上的满足,所写的一切都是经验过的,没有胡言与妄说。③当写作者亲近自己的经验时,经验也会主动地来迎合,将它的无穷无尽的魅力呈现出来,回味经验使你感到快意。④“个人经验”使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份独特的景观。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3:08:45 页数:4
价格:¥3 大小:23.9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