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训练课后限时集训25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含解析人民版202304061175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五)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1·茂名联考)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C [个体意识由抑制到肯定,从本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个体意识增强,体现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C项正确;王守仁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两者只是方法论不同,不能说是否定,排除A项;王守仁心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且儒学危机的出现是在魏晋之后,时间不符,排除B项;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D项。]2.(2021·黄冈六校联考)如表为隋唐两宋节妇烈女对照表,由此可知(  )朝代统治年限节妇数烈女数节烈合计倍数隋唐3263229611两宋3191521222744.49——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A.隋唐时期儒家伦理不受重视B.隋唐时期女性社会地位较高C.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社会生活D.政府政策影响女子婚姻观念C [由表格信息可知,两宋时期节妇烈女数量远高于隋唐,这是因为两宋时期理学的形成,伦理纲常得到强化,影响女子的婚姻观,故C项正确;隋唐时期,节妇烈女数量较少,这与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开放、关陇贵族受伦理纲常熏陶尚浅等因素有关,并非儒家伦理不受重视,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隋唐时期节妇烈女数量较少,无法反映女性社会地位高低,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节妇烈女数量增多与理学的发展传播有关,与政府政策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3.(2021·海口模拟)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所经营的商栈、邸舍(即旅店)、酒肆,曾占据歙州城一半以上,人称“祝半城”。朱熹一生的著作都由祝家书坊印销,\n出版收入相当于七八十万两银子。这表明南宋时期(  )A.文化与商业发展相互促进B.坊市制度已完全崩溃C.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D.区域性商帮实力雄厚A [朱熹一生的著作都由祝家书坊印销,出版收入相当于七八十万两银子。这表明南宋时期文化与商业发展相互促进,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坊市制度崩溃,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故C项错误;明朝出现区域性商帮,故D项错误。]4.(2021·南通测试)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A [孔子、孟子、董仲舒等理学家都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明儒家一直追求的是社会担当,故选A项;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思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表明儒家一直追求的是社会担当,没有体现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排除C项;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是董仲舒的主张,孔子没有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排除D项。]5.朱熹和陆九渊自鹅湖之会后,直到陆九渊去世,中间十七年,他们两人虽欲互相说服,互有争论,但始终是互相推敬;两家的门人,亦常彼此往来问学,有的先朱而后陆,有的先陆而后朱,有的可立于两家的门墙。这说明朱陆两派(  )A.思想内容相同 B.修养方法相同C.思想本质相同 D.哲学思想相同C [根据材料“他们两人虽欲互相说服,互有争论,但始终是互相推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和陆九渊都认为封建的伦理纲常是天理,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选C项;朱熹是理学思想,陆九渊是心学思想,二人思想内容不相同,排除A项;朱熹的修养方法是格物致知,而陆九渊主张内心反省,二人修养方法不相同,排除B项;朱熹是客观唯物主义,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二人哲学思想不相同,排除D项。]6.(2020·深圳模拟)陆九渊、王守仁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据此可知,陆王“心学”(  )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维护纲常伦理道德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nB [材料“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B项符合题意;心学仍然属于儒学范畴,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心学维护的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排除D项。]7.王守仁的《碧霞池夜坐》云:“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这首诗作(  )A.否定传统儒学正统地位B.发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C.反映出程朱理学的精髓D.体现出鲜明的心学色彩D [根据题干信息“王守仁的《碧霞池夜坐》云……潜鱼水底传心诀……须知万物是吾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即心即理也,故选D项;“否定传统儒学正统地位”的是李贽,排除A项;“发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的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批判传统儒家思想,排除B项;“反映出程朱理学的精髓”的主张是格物致知,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虽然与王守仁心学同属理学,但是心学是从内心出发求理,方法是致良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C项。]8.(2020·长沙模拟)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制定规约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以求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规范族人言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理学的世俗化趋势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A [根据材料“宋代‘事亲孝,为兄友,处族义,与乡和’被认为是为人处世的天理”“一些地方开始实行乡约制度……扬善惩恶”“各地方家族也纷纷制定族规家训,建家祠修族谱……言行”可知,这是理学在民间传播的一种反映,故A项正确;政府控制地方权力,家族的族规家训起了辅助作用,排除B项;新兴市民阶层崛起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排除C项;家族的族规家训,家祠族谱只是宗法制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不等于宗法制度的重建,排除D项。]9.(2021·烟台检测)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n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A [明清瓷器绘画中出现了大量与儒家所倡导的忠、孝、节、义有关的题材,这与理学的影响有关,反映出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所涉及的瓷器绘画中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政府的行为,因此无法体现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价值,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影响,而不是手工艺品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排除D项。]10.(2021·常熟阶段抽测)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希望于学校能够(  )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D [“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表明黄宗羲认为学校在变革社会风俗方面可以发挥作用,故选D项;材料表明黄宗羲寄希望于学校能够引导社会风俗,没有涉及评论国政是非,排除A项;“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表明黄宗羲没有宣扬理学道统,排除B项;材料表明黄宗羲寄希望于学校能够引导社会风俗,没有涉及学校培养科技人才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11.明代东林书院刻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认为:“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这反映了明代(  )A.知识分子深受政治压迫B.八股取士日益束缚思想C.士大夫的济世安民情怀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价值观C [根据材料“事事关心”“君子无取焉”可知,明代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强,体现了士大夫济世安民的情怀,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压迫,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受束缚,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知识分子传统价值观的变化,排除D项。]12.王夫之出入理学,又能超越理学;排斥佛老的世界观,又吸取其方法论;注重对人类知识和思维成果的积累,但更加强调创造精神。王夫之这样的思想特点(  )A.凸显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B.受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C.是文化发展到高峰的体现D.对少数民族政权较排斥\nA [根据材料“排斥佛老的世界观,又吸取其方法论;注重对人类知识和思维成果的积累,但更加强调创造精神”可知,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想特点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壮大的社会环境有关,故选A项。]13.(2020·常德二模)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由此可知,黄宗羲的主张(  )A.反对以农为本B.具有“承古萌新”的一面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是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否定B [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认为“为佛”“为巫”“为倡优”“为奇技淫巧”而从事的商业无益于“民用”,应当予以取缔,这才是“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这是黄宗羲古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体现,B项正确;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排除A项;黄宗羲的主张不属于当时的主流思想,体现不出促进工商业发展的作用,排除C项;黄宗羲的主张属于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排除D项。]14.顾炎武提出“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天子之所恃以平治天下者,百官也”。由此可见,顾炎武这一言论实际上(  )A.描绘了限制君权的构想B.否定了君主的至上权威C.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理论D.体现出对选官制度的不满B [由材料可知,顾炎武通过君主的能力范畴来说明不应该君权至上,故B项正确。]15.考据学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其主要内容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考据学以其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做出了较大贡献。考据学的兴起体现了(  )A.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的反思B.对孔孟儒学的否定C.市民工商业阶层的经济诉求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A [宋明理学空谈心性,不切实学,有鉴于此的清代考据学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为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做出了贡献,故选A项;考据学考证的是经书古义,并不是否定儒学,排除B项;考据学是儒家学者所倡导的学问,与工商业阶层的经济诉求无关,\n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5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以下是清朝时期某地《刘氏族规》的节选:一、敦孝悌:孝悌为人之本,人唯孝悌为先。孝在养其身而顺其心,悌在不藏怒而不宿怨……四、严家教: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妇女声音不闻于外,性情正而品节明。五、笃宗族:族中我果有余,多方设法,分润族人,将见祖宗,默佑其衷……七、务本业:读书明理,自是有用,农工商贾亦自成一家。人必有业,务业须正……十、重名节:族中如有贞女节妇,孝父母、立节操,请旨旌奖,以培风化。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12分)[解析] 材料中的家训体现出儒学对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其家训既有提高个人修养和自我约束、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社会稳定等积极方面,又有压制人性和自然欲求、重男轻女等消极观念。作答过程中,需结合材料中的主张逐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待传统文化应当去粗取精、批判地继承。[答案] 示例:观点:族规中渗透的理学是清朝的封建统治思想,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评论:族规中“孝悌为人之本”、表彰“贞女节妇”等内容,体现了理学所强调的“三纲五常”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便于封建统治;理学注重人的责任意识,强调调节家庭和社会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族规要求“人必有业,务业须正”体现了理学注重品德,强调自我调节,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族规中“分润族人”“子弟一言一行俱要端庄”等内容体现理学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但是族规中渗透的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对族规应采取批判继承、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态度。17.(2021·南通检测)我国古代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儒学对其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材料二 (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表,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酿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n产生讲学家的乐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宋教育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6分)(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3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根据“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可知,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为修复礼乐秩序,提出了仁、礼等主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表,讲学之风日盛”可知,南宋时期学校教育衰落,民间讲学日盛;根据“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酿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可知,新的讲堂制度出现。第二小问,根据“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根据“朱子则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第(3)问,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分析可知,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主要有,教育服务于政治,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答案] (1)目的: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主张:仁、礼。(2)状况:学校教育衰落,民间讲学日盛,新的讲堂制度出现。差异: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朱熹主张格物致知。(3)特点:教育服务于政治;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18.(2021·漳州模拟)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践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材料二 理学在中国哲学的诸多历史发展阶段中是最重视终极关怀和超越性的,\n因为它吸收了以往的思想特别是佛、道二家的理论,在对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把握和体证上,都比前代更为深刻,特别是由于科举的推动,理学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俗世性。其中,王守仁的诗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更是典型地表现了理学“超越性”特点。它从关怀、体证作为宇宙和人性本源的超越性出发,着眼于追求超越的过程中精诚、热情与勇气的培养,对社会中坚力量——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修炼和人格塑造,所起作用很大。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这种品格,对克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纠治人类社会的诸多弊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摘编自张学智《宋明理学中的“终极关怀”问题》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程”和朱熹所构建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最重视终极关怀和超越性”的原因。联系王守仁的心学,谈谈你对“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这一诗句的理解。(6分)(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理学在个人“修身”和国家“治国”上的积极作用。(4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践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可知,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了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奠定了明清政治专制和封闭的理论基础等。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它吸收了以往的思想特别是佛、道二家的理论,在对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把握和体证上,都比前代更为深刻,特别是由于科举的推动,理学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俗世性”可知吸收佛道思想,认识比前代更深刻,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世俗性特点。第二小问,根据“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可知,那些平常说的大道理,就在(不离)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他们与生俱来(先天)的行为习惯里。表明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答案] (1)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了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等。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奠定了明清政治专制和封闭的理论基础等。\n(2)原因:吸收佛道思想,认识比前代更深刻,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世俗性特点。认识: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3)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明清)启蒙期之思想界,极复杂而极绚烂。其所以致此之原因有四:第一,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现实。第二,经大乱后,社会比较的安宁,故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第三,异族入主中夏,有志节者耻立乎其朝,故刊落声华,专集精力以治朴学。第四,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清代学术概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但要结合史实说明)(12分)[解析] 解答本题要先依据材料提取相应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赞成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现实”提取观点,从明清儒学的实用性以及程朱理学理论性角度进行论证;反对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异族入主中夏”来概括观点,从清朝取代了明朝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的角度阐述答案。[答案] 赞成的观点和说明示例:观点:明清启蒙思想相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是儒学的新发展。说明:宋明理学强调理和气,致力于提高个人修养,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明清启蒙思想家则对社会现实做出大胆的批评,强调学以致用。反对的观点和说明示例:观点:异族入主中夏的说法是错误的。说明:清朝取代了明朝,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说清朝是异族,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9:36 页数:9
价格:¥3 大小:110.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