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含解析20230331257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优培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1.(2020·新课标I)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答案】A【解析】蒙田的教育主张是注重培养“完整的人”,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优秀品质,体现了对人的重视,结合“16世纪”可知梦田的教育主张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故选A;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没有体现政治要求,不能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排除B;启蒙运动开始于17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从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不能体现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排除D。故选A。2.(2020·新课标Ⅱ)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5世纪中叶”、“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可以判断出是西尔维乌斯这一主张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A正确;启蒙运动发生时间是17、18世纪,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未涉及信仰对教育的作用,C排除;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与上帝直接对话的主张,D排除。故选A。提分训练\n一、选择题1.苏格拉底说:“人知道自己便会享受许多幸福,对于自己有错误的认识便会遭受许多祸害。至于没有自知之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认识的人,……他们不但不能获得好的东西,反而要陷入灾祸之中。”下列选项对苏格拉底幸福观的理解正确的是()A.人既要自由也要自律B.重视人的价值和打破神的权威C.倡导幸福从知识中来D.追求理性而完全否定感官幸福【答案】C【解析】“没有自知之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认识的人,……他们不但不能获得好的东西,反而要陷入灾祸之中”强调知识与幸福的关系,故选C项;“对于自己有错误的认识便会遭受许多祸害”中对自己的认识及知识,没有体现自律的意识,排除A项;“至于没有自知之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认识的人,……他们不但不能获得好的东西,反而要陷入灾祸之中”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但没有体现价值观,排除B项;“人知道自己便会享受许多幸福,对于自己有错误的认识便会遭受许多祸害。至于没有自知之明而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认识的人,……他们不但不能获得好的东西,反而要陷入灾祸之中”强调知识的掌握与幸福的关系,不能体现理性的思想,排除D项。2.下图为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庞贝古城出土的壁画作品。该画作于1世纪早期,描绘了柏拉图正在与学生们讨论哲学问题。该画可用于研究()A.古代罗马帝国的思想文化B.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nC.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点D.雅典民主制的进步与局限【答案】B【解析】柏拉图为古希腊哲学家,但他和学生讨论哲学问题的情形却出现于意大利出土的壁画当中,这反映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互相借鉴,故选B项;壁画主要反映的是古希腊的思想文化,而非古罗马帝国的思想文化,排除A项;文艺复兴发生于14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壁画无法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点,排除C项;壁画描绘的是柏拉图与学生讨论哲学的情形,只能表现雅典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无法反映雅典民主制的进步与局限,排除D项。3.苏格拉底的哲学变革集中表现在建立了一种人的哲学,发挥人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本性,确立合乎理性的道德价值体系。他运用一种逻辑分析的对话辩证法,探讨勇敢、自制、虔诚、友爱、正义等道德概念的“普遍性定义”。苏格拉底意在()A.倡导人的“全面自由发展”B.弘扬“人生而平等”观念C.宣扬“公平公正至上”理念D.阐明“人是万物的尺度”【答案】A【解析】据材料“苏格拉底的哲学变革集中表现在建立了一种人的哲学,发挥人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本性,确立合乎理性的道德价值体系。他运用一种逻辑分析的对话辩证法,探讨勇敢、自制、虔诚、友爱、正义等道德概念的‘普遍性定义’”,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故选A项;人人平等是启蒙运动家的主张,排除B项;公平公正也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排除C项;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D项。4.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人是万物的尺度”③“人本来平等,自从社会有了私有制,才使人不平等”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③④②①【答案】A【解析】①是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针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的,希望重新建立人民的道德价值观,②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观点,③是18世纪启蒙运动中卢梭提出的观点,④\n是文艺复兴运动中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一句独白创作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根据时间先后排序是②①④③;选择A项符合题意。5.14—15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形成,并从中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这一现象()A.孕育了反封建政治力量B.是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的体现C.是文艺复兴促进的结果D.促进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答案】A【解析】从市民阶级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后来演变为资产阶级,他们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故选A项;“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形成,并从中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表明此时资产阶级尚未正式形成,排除B项;“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是文艺复兴产生的经济根源,不是文艺复兴促进的结果,排除C项;促进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6.14世纪至17世纪的西方思想家们,虽然在政治方面仍属于中世纪的历史阶段,但他们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无疑更接近和认同于西方近代历史。据此可知,他们()A.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B.要求分享政治权利C.丰富了人文主义内涵D.反对变革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古希腊先哲否定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开启了人文精神之源,14世纪至17世纪掀起的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追求掌握信仰的自主权,启蒙运动崇拜理性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故选C项;追求自由平等权的是启蒙思想,排除A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没有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排除B项;文艺复兴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变革,排除D项。7.当农民和平民运动风起云涌时,马丁·路德收起了关于“剿灭罗马”的号召,声称“不愿意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他变成了“诸侯的仆人”。这说明()A.路德最后变成了人民的公敌B.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软弱性C.宗教改革是群众运动的诱因D.路德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答案】B【解析】\n据材料“声称‘不愿意靠暴力和流血来维护福音’,他变成了‘诸侯的仆人’”,可知路德不敢发动群众,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性,成为“诸侯的仆人”,故选B项;“诸侯的仆人”不等于人民的公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路德对于群众运动的态度,并不是群众运动的诱因,排除C项;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导者是印度的圣雄甘地,排除D项。8.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文化共同体长期存在,民众大多认同自己基督徒的身份。但到1599年,英国埃塞克斯的大巴德菲尔德,大约200名教徒中,只有不到20人去天主教堂做礼拜。1617年,新温莎森林的居民去十次啤酒馆才有可能去一次天主教堂。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宗教改革影响了信徒的宗教观念B.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开始打压教会势力C.科学革命使民众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D.人文主义者要求改革教会的强烈愿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约200名教徒中,只有不到20人去天主教堂做礼拜”“十次啤酒馆才有可能去一次天主教堂”可知,16世纪开始英国民众参与天主教堂礼拜的人数和频率减少,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宗教改革主张简化宗教仪式,故选A项;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与材料所述时间“1617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简化宗教仪式,并非不再信仰上帝,排除C项;人文主义者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对广大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影响较小,排除D项。9.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凡是人所制造的东西,人就能够把它毁掉;只有大自然刻画的特征才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大自然是从来不制造什么国王、富翁和贵族的。”卢梭提出这种思想的背景是,当时法国()A.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B.民主共和成为思想主流C.兴起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答案】A【解析】由材料“然而大自然是从来不制造什么国王、富翁和贵族的”可知卢梭基于法国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故选A项;材料强调卢梭思想产生的背景而非影响,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卢梭代表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10.17、18世纪以来,一些思想家表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这些思想家()A.以唯心主义的立场否定平等权利B.意在完全摆脱君主和天主教会的统治C.认为个人自由应该服从公共意志D.认可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n【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可知,思想家们宣扬自由、平等等思想,并且认为这属于自然权利,故选D项;根据材料“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可知,思想家们宣扬自由、平等等思想,与唯心主义无关,也没有否定平等权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由平等是自然权利,不涉及与君主、天主教会进行斗争以摆脱它们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由平等是自然权利,不涉及个人自由与公共意志的关系,排除C项。11.1755年11月1日,号称“虔诚之都”的里斯本发生了大地震。在科学家对地震起因展开思考与探索时,启蒙哲人则利用这一事件倡导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教会关于“上帝惩罚”的解释受到普遍质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自然灾害频发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B.天主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全方位的冲击C.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具有偶发性特点D.突发事件加速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答案】D【解析】据材料“‘虔诚之都’的里斯本发生了大地震……启蒙哲人则利用这一事件倡导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说明大地震这种突发事件加速了理性和科学的传播,故选D项;据所学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排除A项;据材料“‘虔诚之都’的里斯本”说明教会的影响仍旧存在,全方位的冲击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启蒙哲人则利用这一事件”说明启蒙思想家有意发动不是偶发性,排除C项。12.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答案】B【解析】\n根据料“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可知,自然科学对启蒙思想家们人文主义精神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汲取了自然科学中理性思考的精神,故选B项;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没有划清界限,排除A项;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即理性主义,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偏离文艺复兴的轨道,排除C项;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的是文艺复兴,排除D项。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人的财富观念中,普遍认为社会个体的礼仪廉耻比追求财富更重要,求义舍利成了宋人的人生信条。但这种传统财富观受到一些质疑,北宋李觏认为:“人非利不生,竭为不可言!致者人之情,竭为不可言!”意思是说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不能压制人的这种正常的欲望。到南宋,逐渐形成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事功派的功利主义义利观。陈亮认为人的物质欲望应该得到承认,“人生不能无疑,有欲不能不争”,指出仁、义、礼、智、信是“五贼”,是阻碍个人发家致富的绊脚石,必须破除它,叶适进一步主张“以义和利,不以义抑利”,最终浙东事功学派和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之间的较量中以失败而告终,理学的显学地位进一步加强。——摘自袁冬梅《从宋人的财富观论宋朝的民贫问题》材料二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把守贫视为美德,把人们获取财富视为罪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财富观上出现重大变化。布拉丘利尼在《论爱财》中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希望获得财富是人们从事一切事业的根本出发点;人们如果要具备和发挥美德,就必须拥有财富,他写道:“一个人拥有的东西仅仅只能满足他一个人,能成为慈善家吗?”人文主义者们认为,通过努力劳动获取财富有益于文明社会;如果每个人只满足于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财富,那么“城市中的一切光彩、美丽、装饰都会消失,再没有寺院、古迹和艺术……因此,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摘自欧阳萍《略谈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财富观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宋代财富观的新变化相比,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答案】(1)新变化:强调追求财富和满足人的正当物质欲望的合理性。(3)原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财富观和理学义利观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求;部分儒学家的提倡。\n(2)观点:提倡个人追求事业成功和物质幸福,财富是人们伦理道德的基础:财富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社会转型;改变了传统的价值观;推动了西欧海外扩张和掠夺;有利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任意3点)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人文主义日益成为主流价值观;教会守贫、禁欲主义日益受到质疑。【解析】(1)第一小问新变化,据材料一“求义舍利成了宋人的人生信条。但这种传统财富观受到一些质疑,北宋李觏……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得出强调追求财富和满足人的正当物质欲望的合理性。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带来财富观念的变化得出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材料一“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不能压制人的这种正常的欲望……指出仁、义、礼、智、信是‘五贼’,是阻碍个人发家致富的绊脚石”、“浙东事功学派和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之间的较量”分析传统财富观和理学义利观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求;依据材料一“形成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事功派的功利主义义利观”可知部分儒学家的提倡。(2)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二“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人们如果要具备和发挥美德,就必须拥有财富”可知提倡个人追求事业成功和物质幸福,财富是人们伦理道德的基础:从材料二“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得出财富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通过努力劳动获取财富有益于文明社会”结合所学可知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社会转型;由材料二“世纪的伦理道德把守贫视为美德,把人们获取财富视为罪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财富观上出现重大变化”分析可知改变了传统的价值观;据所学,资产阶级热衷于追求财富进行殖民扩张活动得出推动了西欧海外扩张和掠夺;从材料二“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分析有利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第三小问原因,由材料二“希望获得财富是人们从事一切事业的根本出发点”结合所学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从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财富观上出现重大变化”得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人文主义日益成为主流价值观;由材料二“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把守贫视为美德,把人们获取财富视为罪恶”分析可知教会守贫、禁欲主义日益受到质疑。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认为,由于人的邪恶天性,自然状态中的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然而人类是有超出这种状态的可能的,而这种可能一部分由于情感,一部分由于他的理性而构成”。为了避免人类在相互侵犯中自我毁灭,具有理性自觉的人类相互妥协,让渡权利给一个人格化的伟大的“利维坦”(国家)。——摘编自万斌、罗维《论政治妥协》材料二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和合”,并不否认事物的本来矛盾和进行必要的斗争。“\n和合”思想包含了承认差别的内容,而非无原则地融合。从这点上说,和合文化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矛盾并正确掌握斗争的尺度。因此“和合文化无疑可以为我们提供有中国特色的评判国际关系的价值标准”,“而且应该成为我们在国际反霸斗争中的有力思想武器”。——摘编自韩卫东、韩耀东《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当代世界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霍布斯政治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该政治观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运用对处理现代国际政治关系的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处理现代国际政治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答案】(1)主要内容:主张政治妥协;推崇公权力;崇尚理性。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对人性认识的深入,理性主义的宣扬;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不满。(2)意义:1953年年底,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理念,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遵从中华传统和合思想,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3)原则:心态宽容;结果互利;斗争有节;等等。【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具有理性自觉的人类相互妥协”可得主张政治妥协;根据材料一“让渡权利给一个人格化的伟大的‘利维坦’(国家)”可得推崇公权力;根据材料一“一部分由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等信息可得崇尚理性。第二小问原因,结合霍布斯政治观形成的经济根源可得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霍布斯政治观形成的阶级基础可得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结合霍布斯政治观形成的思想基础可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结合霍布斯政治观形成的科学条件可得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根据材料一“而这种可能一部分由于情感,一部分由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等信息可得对人性认识的深入,理性主义的宣扬;结合霍布斯政治观形成的政治背景可得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不满。(2)根据材料二“和合文化无疑可以为我们提供有中国特色的评判国际关系的价值标准”,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可得1953年年底,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的理念,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根据材料二“‘和合’思想包含了承认差别的内容”“和合文化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矛盾并正确掌握斗争的尺度”,结合“求同存异”\n方针的提出及其对万隆会议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可得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遵从中华传统和合思想,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3)根据材料二“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和合’,并不否认事物的本来矛盾和进行必要的斗争”可得心态宽容;根据材料一“为了避免人类在相互侵犯中自我毁灭,具有理性自觉的人类相互妥协”可得结果互利;根据材料二“和合文化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矛盾并正确掌握斗争的尺度”可得斗争有节。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4:55 页数:10
价格:¥3 大小:572.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