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考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提升指导与精练7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含解析20230331258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优培7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1.(2020·新课标Ⅱ)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的政体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其中皇帝是国家的中心,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此当帝国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相左时,俾斯麦被迫辞职,此事件反映的是皇帝个人权力的强大,B正确;德意志帝国议会受到政府控制,且材料未涉及议会对政府的监督,A排除;俾斯麦和威廉二世在对外政策虽然不一致,但是这仅是材料的表象,材料强调的是皇帝个人权力过大,C排除;德意志帝国的民主政治并不完善,因此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B。2.(2020·新课标III)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A.赋予各州主权B.恢复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答案】C【解析】新宪法未对诸州的权力做出明确的界定,而联邦政府权力却较小,反映出当时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在宪法修正案中提出“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故选择C项;各州保留的权力主要是决定和处理本州本州范围内公共事务的权力,没有“主权”,排除A项;麦迪逊反对邦联制度,主张实行联邦制,排除B项;扩大联邦政府的同权力同时,还要限制地方的权力,因此D项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n提分训练一、选择题1.英国议会弹劾权的使用高峰是在17世纪初至18世纪初的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而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则很少使用。这说明英国()A.议会拥有的权力不断扩大                    B.国王政治影响力日趋增强C.资产阶级与王权矛盾缓和                    D.三权分立体制的最终确立【答案】C【解析】材料“英国议会弹劾权的使用高峰……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而到了19世纪中期以后则很少使用”说明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减少,矛盾缓和,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议会的弹劾权的使用的变化,没有说明权力扩大,排除A项;据所学,17世纪—18世纪国王的权力被削,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议会与王权的关系,没有体现司法权,排除D项。2.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开始进口粮食以缓解战争期间飞涨的粮价。小麦和面包价格的下降触及了土地贵族的利益,他们通过议会强行出台了《谷物法》限制粮食进口以维持粮食的高价,这引发了社会多数人的不满。《谷物法》的出台,说明当时的英国()A.议会凌驾于法治之上                            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矛盾C.议会改革的势在必行                            D.光荣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英国开始进口粮食以缓解战争期间飞涨的粮价。小麦和面包价格的下降触及了土地贵族的利益,他们通过议会强行出台了《谷物法》限制粮食进口以维持粮食的高价,这引发了社会多数人的不满”可知,土地贵族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出台的《谷物法》损害了其他阶层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拿破仑战争\n结束后的时间,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主张自由主义,而土地贵族限制粮食进口的做法损害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且引发了社会多数人的不满,同时也说明当时政治权利被少数土地贵族掌握,因此需要进行议会改革,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贵族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损害多数人的利益,政治权利掌握在土地贵族手中,不涉及议会与法治的关系,且当时英国已经是君主立宪制,法律至上,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贵族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损害多数人的利益,政治权利掌握在土地贵族手中,这些问题不是工业革命地带来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贵族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损害多数人的利益,政治权利掌握在土地贵族手中,且当时的英国依然是君主立宪制,没有破坏光荣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3.1839年,英国有人说道:当内阁依旧得到国王和下院支持时,即使上院反对,仍不必辞职。后来,又有人说道:若某议案遭到上院否决后重新又在下院通过,那么它理应成为法律。这些言论旨在()A.限制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                    B.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C.提高英国议会决策的效率                    D.阐释内阁集体负责制原则【答案】A【解析】据材料1839年,英国有人说道:当内阁依旧得到国王和下院支持时,即使上院反对,仍不必辞职。后来,又有人说道:若某议案遭到上院否决后重新又在下院通过,那么它理应成为法律。这些言论旨在限制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故选A项;垄断组织在19世界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排除B项;材料中讨论上院与下院出现分歧时的解决办法,不能体现对决策效率的影响,排除C项;内阁对议会负责,上下两院都属于议会组成部分,排除D项。4.1837—1901年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也是英国的鼎盛时期,被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的国王中,她享有盛誉,这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而是因为她什么都没做。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B.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张C.政党之间权力斗争的激烈                    D.立宪政体的日趋完善【答案】D【解析】“她什么都没做”却享有盛誉,说明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反映了立宪政体的日趋完善,故选D项;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指的是在经济生活中减少国家的管控,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国王,并未提及内阁,B选项与材料主体不一致,排除B项;英国国王并不隶属于任何政党,无法体现政党之间权力斗争的激烈,排除C项。5.\n鸦片战争时期起草的《望厦条约》规定,由合众国代表美国,涉及条约修改事宜,只能由合众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交涉,合众国内各州不能与中国政府交涉修约事宜。这项规定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A.联邦制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关于修改条约事宜,“只能由合众国政府与中国政府交涉”,而其他各州是没有任何权力的,说明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要大于地方各州的权力,据此可以得知,题干所述现象体现了美国的联邦制原则,故选A项;三权分立原则是指美国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之间是一种制约平衡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排除B项;共和制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具体而言,它是指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而该内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人民主权原则是指国家的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而该现象在题干中并未涉及“人民”,排除D项。6.1789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公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非法的搜查或扣押;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自由、生命或财产等。这些修正案反映出美国()A.1787年宪法存在局限                            B.国会内部存在权力制约C.分权制衡原则遭破坏                            D.国会拥有较大的自主权【答案】A【解析】这些修正案内容反映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赋予公民基本权利,存在局限性,故选A项;1787年宪法没有赋予公民基本权利,不是国会内部存在权力制约导致的,排除B项;材料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与分权制衡原则无关,排除C项;美国国会立法权受到来自行政权、司法权的制衡,没有较大自主权,排除D项。7.1816年,美国联邦政府依照国会法案建立合众国银行,抢了各州立银行的业务。不久,马里兰州议会通过一项税法,向设在该州的合众国分行征税。最后,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并推翻了马里兰州的征税法案。该事件表明,此时美国()A.各州丧失了征税权                                \nB.联邦宪法的权威下降C.联邦制得到了巩固                                D.最高法院是权力中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最后,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并推翻了马里兰州的征税法案”可知此法案肯定联邦政府的财政权力,联邦制得到了巩固,故选C项;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各州即丧失了征税权,与材料所述时间“1816年”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最后,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并推翻了马里兰州的征税法案”可知此法案肯定联邦政府的财政权力,提升了联邦宪法的权威,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是权力中心,排除D项。8.1976年,美国总统福特以支出超出控制为由否决了(国会)对卫生、教育等部门的拨款议案,导致政府部分关闭。不久,国会推翻了福特的决定,拨款法案生效。该事件表明()A.总统对政府缺乏有效制约                    B.国会对美国有绝对控制力C.总统与国会之间权力制衡                    D.立法判例填补了司法空白【答案】C【解析】“国总统福特以支出超出控制为由否决了(国会)对卫生、教育等部门的拨款议案,导致政府部分关闭。不久,国会推翻了福特的决定,拨款法案生效”材料表明总统和国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权力制衡,故选C项;总统代表政府,对政府有控制权,排除A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和司法相互制约,三者中没有一个对美国有绝对控制权,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是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的相互制约,不是立法判例,排除D项。9.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会议于1791年颁布宪法,其中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照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不享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一规定()A.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B.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                            D.否定了君主的专制统治【答案】C\n【解析】1791年宪法按财产多少来划分公民是否享有选举权,保障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故选C项;1791年宪法在选举制度上的规定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不符合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项;材料中的规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限制公民参政,具有很大局限,无法刺激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是选举制度的规定,不涉及是否否定君主的专制统治问题,排除D项。10.1887年,法国右翼势力代表人物布朗热,利用国内因发生经济危机而引发的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发动了一场旨在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独裁政权的政治运动。但是在1889年的众议院大选中,共和派仍获得了366个席位,保守派仅获得168个席位。这场运动最终瓦解。这表明法国当时()A.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激烈                B.经济危机对社会破坏严重C.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十分顽固                D.共和政体得到进一步巩固【答案】D【解析】众议院的大选结果表明在1875年法国确立共和政体以后该政体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故选D项;共和派的席位显然多于保守派说明共和派优势明显,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政治斗争的问题,排除B项;保守派的失败说明封建残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排除C项。11.马克思评价某个国家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有关该国说法正确的是()A.实行责任内阁制                                    B.政府首脑对宪法负责C.具有保皇色彩的共和国                        D.由宪法确立联邦体制【答案】D【解析】材料中“混杂着封建残余”“军事专制制度”可知该国为德意志德国,德意志德国由宪法确立联邦体制,故选D项;德意志德国不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A项;德意志德国政府首脑对皇帝负责,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国家而不是共和国,排除C项。\n12.《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表明《德意志帝国宪法》()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有宪法之名而无其实C.规定议会至上原则                                D.与英国政体毫无二致【答案】A【解析】材料《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德意志皇帝的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选A项;德意志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虽然是不完善的代议制,但宪法并非完全有名无实,排除B项;《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实权,没有确立议会至上原则,排除C项;英国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实行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区别,排除D项。二、材料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素有地方自治的传统。早在诺曼征服之后,英国国王便通过颁发特许状的形式赋予城市以自治权,这种传统在17世纪又被英国移民带到了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的地方自治制度尤其发达,各个乡镇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税款。自美国独立后至南北战争前,地方自治制度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实行。南北战争以后,州政府开始加强对市镇的控制,对地方管理的许多细节进行了规定,甚至废除某些地区的自治制度。这遭到了各地居民的反对,他们以宪法为依据,开展了“家乡自治”运动。——摘编自苏鹏飞《从伯克利市宪章看美国地方自治制度》材料二美国州以下的地方政府奉行“行政至上”原则,各级组织之间无隶属关系。美国最有特色的地方政府形式是市政府,实行城市经理制。在这种体制中,政治和行政职能分离,市议\n会属于政治职能,主管立法与评聘城市经理;城市经理属于行政范畴,对议会负责。这有悖于民主程序,但能保证城市经理的质量,提高行政效率。美国地方自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乡镇自治。早期美国的乡镇大多都实行直接民主,乡镇居民大会为乡镇的最高决策机关,一些重大问题都要在会议上交给全体公民进行讨论并最终决定。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乡镇也开始采用代议制民主,选举代表组成乡镇代表大会。乡镇自治是美国民主的策源地和民主体制的基石,但乡镇的自治权要得到法律许可并受到来自联邦和州的制约。——摘编自朱汉国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美国地方自治传统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地方自治”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其历史意义。【答案】(1)背景:英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独立战争的推动;美国共和体制的建立;美国人民的积极争取。(2)特点:奉行“行政至上”原则;形式多样,以乡镇自治为代表;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自治权力受联邦与州政府的制约。(任答三点,其他言之成理即可)意义:促进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高了行政管理的专业性和行政效率;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解析】(1)由材料一“英国素有地方自治的传统”得出英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由材料一“自美国独立后至南北战争前,地方自治制度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实行”得出独立战争的推动;由材料一“他们以宪法为依据”得出美国共和体制的建立;由材料一“这遭到了各地居民的反对”得出美国人民的积极争取。(2)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美国州以下的地方政府奉行行政至上原则”得出奉行“行政至上”原则;由材料二“美国最有特色的地方政府形式是市政府,实行城市经理制”、“美国地方自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乡镇自治”得出形式多样,以乡镇自治为代表;由材料二“早期美国的乡镇大多都实行直接民主”、“一些乡镇也开始采用代议制民主”得出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由材料二“但乡镇的自治权要得到法律许可并受到来自联邦和州的制约”得出自治权力受联邦与州政府的制约。第二小问意义,由材料二“在这种体制中,政治和行政职能分离,市议会属于政治职能,主管立法与评聘城市经理;城市经理属于行政范畴,对议会负责”得出促进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由材料二“但能保证城市经理的质量,提高行政效率”得出提高了行政管理的专业性和行政效率;由材料二“一些重大问题都要在会议上交给全体公民进行讨论并最终决定”得出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n16世纪,英国完成统一,形成民族国家,为以后的富强打下了基础。1688年,英国以和平手段进行了光荣革命,此后几百年国内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18世纪70年代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始了以蒸汽机发明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人类从此进入工业时代。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这是它在19世纪称霸世界的经济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因未进行产业革新而失去科技创新优势,从19世纪末期开始走下坡路。随后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了英国的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世界上全面收缩,大英帝国瓦解,英国不得不回归欧洲。——摘编自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程》英国的发展历程蕴含了国家兴衰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国家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启示:不断创新是国家兴盛的重要因素说明:美国独立战争后,确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19世纪中期,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不断革新技术,取代英国成为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使国家经济实力大增;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并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国家。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其兴盛时都是富于创新精神而不是因循守旧的。示例二:启示:能否保持国内政局的稳定是国家兴衰的关键说明:自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了帝制与共和的反复较量,国内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1875年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政治体制趋于稳定,经济也得到较快发展。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引发了国内的各种矛盾,导致社会意识形态混乱,民族矛盾尖锐,最终使苏联走向解体。由此可见,保持国内政局的稳定是国家兴盛的前提,国内政局动荡往往导致国家的衰落。【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根据提示语从“国家兴衰”的角度提炼启示,如根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因未进行产业革新而失去科技创新优势,从19世纪末期开始走下坡路”得出启示:不断创新是国家兴盛的重要因素;然后,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国家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在论证时要简单叙述和略加评论相结合即史论结合,如在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时美国进行了制度创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并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国家;又如战后日本抓住第三次科技浪潮的契机进行科教创新,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尖端科技,推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最后简单总结:由此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其兴盛时都是富于创新精神而不是因循守旧的。当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炼启示,如根据“16世纪,英国完成统一,形成\n民族国家,为以后的富强打下了基础。1688年,英国以和平手段进行了光荣革命,此后几百年国内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18世纪70年代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始了以蒸汽机发明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得出启示:能否保持国内政局的稳定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又如根据“随后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了英国的衰落”得出启示: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4:54 页数:10
价格:¥3 大小:104.0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