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二轮专题
>
课标版安徽省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常考议论文训练
课标版安徽省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常考议论文训练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常考议论文训练第一类 修养类一、(2022江西)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3分)成为你自己周国平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美好理想的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应该成为你自己。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完完全全成为拿破仑,生活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也许你会反驳我说: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在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在历史上,每当世风腐败之时,人们就会盼望救世主出现。其实,救世主就在每个人的心中。(选自《只有一个人生》,有删减)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解析】细读文章,可发现,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是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答案:(2分)成为你自己。2.第三自然段中“由此可见”的“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概括。(3分)13\n【解析】第三段中“由此可见”出现在段首,“此”指代的内容可以从第三段找。要从第三段中找到能得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结论的句子或内容;没有人愿意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拿破仑,最后进行概括即可。答案:(3分)“此”指代的内容是人们不愿意从身体到灵魂都是拿破仑。(答到大意即可)3.作者论述的“你自己”具有怎样的特点?怎样才能成为“你自己”?(4分)【解析】分析题干,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你自己”具有的特点,以及如何成为“你自己”。文章第四段提及“他不是自己”时所具有的特点分别是: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内心活动,与此相反就是“你自己”的特点。文章第五段主要分析如何成为自己,抓住两个关键词“最重要”,提取作者强调的两点即可。答案:(4分)“你自己”具有的特点:①有自己的独立思考;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2分)怎样成为“你自己”:①意识到“自我”的宝贵;②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2分)4.文章运用了大量问答句式进行说理,有何作用?(4分)【解析】题干中点明“问答句式”的运用,因此主要从设问句式的角度分析。为了使论证深入,在论证“成为你自己”的内容上,通过设问说理,读者易于接受,引导读者思考,使文章波澜起伏,层层递进。答案:(4分)显得亲切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使说理层层递进,条理清晰。(答到其中两点即给满分)二、(2022襄阳)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3分)儒雅之风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22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13\n是做人的高境界。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摘自《做人与处世》2022年第6期 有改动)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解析】采用位置法,分析文章标题及首段。文章以“儒雅之风”为题,首段以《法言·君子》中的一句话开篇后,继而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即首段的最后一句话,与文章标题照应,回答时可将文章原句直接摘抄。答案:(2分)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2.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解析】通读文章,可锁定区域为第③段。第③段的一、三两句讲了现今儒雅的稀缺以及表现,即指出了所议论的对象,对这两句进行概括即可。答案:(2分)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现象发表议论的。(若只答“儒雅这种传统文化缺失”或“不少人举止失当”任一点,只给1分)3.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解析】首先,判断论证方法。第②段中作者举曹子建、李太白、苏东坡等人的例子论证观点,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其次,分析作用。熟读本段,可知举这些例子都是为了对本段的中心句,即首句进行论证。最后,整理答案即可。答案:(3分)举例(事实)论证;(1分)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的观点。(2分)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解析】首先,理解词语的作用需要联系词语语境。题干语句出自文章第③段,本段主要讲国人缺少儒雅的现状。其次,分析加点词。“而且”是一个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用在句中有强调的作用。最后,结合文本,整理答案。所给语句前半句讲不少人举止失当,后半句也讲失当现象,两句通过“而且”连接起来,起到了强调作用。答案:(3分)“而且”表递进,(1分)用在这里突出了现今人们举止失当现象的严重性,(1分)进而强调了儒雅的必要性。(1分)5.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3分)【解析】首先明确本文的论点为“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其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论点加以阐释。最后进一步说明“儒雅之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可。答案:(3分)示例1: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示例2: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围绕文章意旨来谈,理由充分,表达流畅,言之成理即可)三、(2022蚌埠六校联考)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8分)13\n宁静是有“地力”的土壤张峪铭①土地是要休息的,它如人一样。②当季节将一床雪袄冰被覆盖在大地上的时候,我知道,这是让土地好好休眠——累了几个季节,长了几季庄稼,也该歇歇了。于是土地在冰封的河流下,在厚厚的雪被里,慢慢进入了梦乡。瘦了的土地,在梦中渐渐恢复了“地力”,一觉醒来,又以蓄足了的精力,去催生万物。是啊,没有“地力”的土壤,任何种子也找不到生命的方向。③人也是需要休息的,还需要宁静。宁静是一幅画的底色,单一而纯清,你可在上面演绎色彩的故事;宁静是一块土地,肥沃而平坦,你可以在里面播撒智慧的种子。宁静可以致远。要想让自己促狭的心胸变得宽阔,人必须在宁静中拓展自己思维的疆土。④苏东坡踌躇满志时,虽也是才华横溢,但在尔虞我诈的朝廷,写就的文章也不过是应景之作。当其绚丽的生活坠入谷底,瞬间只剩下一片灰暗之色。无车马之喧,也无恭维之言。宁静,宁静得没有半声问候,只闻自己的心跳;沉淀,沉淀得没有一丝亮光,只有泥土的颜色。于是思维在漫长的宁静中,发酵成“地力”旺盛的土壤,渐渐地有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达观豪放,也就有了《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不朽华章。台湾作家林清玄说:“我们如果有颗宁静的心,即使是默默坐着,也可以感受到时间一步一步从心头踩过。”能感受被时间的脚步踩过的心田,接通了地气与天光,思想怎能不生出万丈光芒?⑤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他小说中的奇妙想象,得益于当年放羊的牧场。偌大的牧场只有他和十几只羊。他躺在辽阔的草地上,是牧场上唯一的主宰。蓝天下,宁静中,风在动,云在飘,他的思绪也在飞。是宁静激活了他奇特的想象,是宁静积蓄了他生命的能量。⑥可现代许多人,在物质富足的时候,却越来越难以让自己宁静下来。生活的快节奏,让心疲于奔命;物质的强烈欲望,让心痛苦不堪。于是,人们将心灵寄托在热闹之中。在觥筹交错中,喝着热闹的酒;在霓虹闪烁里,唱着嬉闹的歌。没有宏大的布置不算排场,没有雷动的掌声不会说话……不闹点响动,人就不踏实,就如走夜路,故意吹着口哨给自己壮胆。可叹的是,想在喧嚣里求取,想在纷闹中扩充,只能得一时之满足,最后,心灵反遭紧缩包围。到头来,生存的土壤日益变浅,“地力”渐渐消失,上面只能长些浅根杂草了。⑦星云大师说过,愿望太多就增加烦恼,烦恼多了心就无法宁静,就更空虚。在名和利上,不要过分追求“拥有”,要用宁静的心去感受“有”与“无”,“有”带来的安乐是有限的,“无”带来的安乐是无限的。腾出物欲空间,让宁静驻在心中,你就能修炼得内心强大,修炼得百毒不侵。⑧心烦意乱,不能宁静,你的思想像狂风吹过的苇草,七零八落;热衷喧闹,拒绝宁静,你的智慧如月迷津渡,楼台雾锁。正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没有了宁静,也就没有了灵感,文思枯竭,智慧长不出新芽,也守不住曾经。⑨大智者莫不是气定神闲,如得道之高僧,在慌乱的小沙弥面前,依然镇静自若。心有宁静,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因为明白,来的终究要来,去的终将要去。宁静筑就了心理强大的基石,承载着大德、大智与大勇。所谓急中生智,也只不过将脑中一切无关的事,快速调为“静音”状态,顿时生出化解危难的智慧。⑩静能修身,静能生慧。因为宁静的心,是有“地力”的土壤。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解析】通读全文,可以发现都是围绕“土地”“宁静”两个关键词来论述的,开篇独句成段就摆明了论点并点明题目,因此可以判断该文章的题目为本文的中心论点。答案:(2分)宁静是“有地力”的土壤。2.开头①②两段写土地要休息有什么作用?(4分)13\n【解析】文章开篇两段首先引出论题“土地是需要休息的,它和人一样”,为下文展开议论做准备。同时在分析这两段的作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相应的议论手法,第②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土地比喻成需要休息的人,形象生动的说明土地要养精蓄锐,才能孕育生命。答案:(4分)①引出下文,人需要休息也需要宁静的论题;(2分)②运用比喻论证,以土地通过休眠恢复地力,来说明“人必须在宁静中拓展自己思维的疆土”的道理。(2分)3.文章④⑤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内容简要说说有什么作用?(4分)【解析】题干要求在④⑤⑥段中找,首先定位到这三段,可以发现第④段和第⑤段分别举了苏东坡和莫言的例子,第⑥段用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前两段形成鲜明对比,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对中心论点的论证。答案:(4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2分)以苏轼和莫言在宁静中创造不朽的作品和现代人浮躁喧嚣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或静能生慧的道理)。(2分)4.人和土地一样需要“宁静”。细心阅读第⑥段,体会苏东坡和莫言的事例,为什么现代许多人难以宁静下来?(4分)【解析】仔细阅读文章第⑥段,依据题干中的“难以宁静”,抓住文段中的分论点,特别是前两句,很容易找到答题的要点。答案:(4分)①疲于应付快节奏的生活;②拥有强烈的物质欲望。(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⑦段中“‘无’带来的安乐是无限的”这句话的理解。(4分)【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联系全文”及第⑦段中的关键句子“‘无’带来的快乐是无限的”,通过寻找上下文的关键句子,如第⑦段“愿望太多就增加烦恼”“不要过分追求‘拥有’”;第⑨段“宁静铸就着心理的基石,承载着大德、大智和大勇”等,对这些语句进行提炼、概括即可。答案:(4分)“无”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指不要过分追求拥有,应学会剔除冗杂的物欲,让宁静驻守心灵,才可以获得大德、大智和大勇,这样的人即使在厄运之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平安喜乐。(意思对即可)第二类 成长类八、(2022合肥名校九年级联考)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8分)迈出追梦的步伐①有位诗人写道:“我们在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在床上。”诚然,“梦”是美好的,可现实并非如梦般美好。因此,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只有脚踏实地,勇敢迈出追梦的步伐。②在我们这个年龄,多学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领比寻求那些短暂的甜蜜要有意义得多。即使在现实的大道上走两步,也比在你梦中行万里强得多。③A“此刻睡觉,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内的标语。凌晨三四点钟的哈佛大学图书馆总是灯火通明。学生们知道,13\n此刻躺在床上固然是舒适与美好,可在梦里走过的路毕竟不是路,在书本里获得的知识才是一生的积淀。反观国内的一些大学生,终日昏睡,甚至半夜泡在网吧,他们让自己沉浸在了虚拟的美好里,不知现实会戳破一切幻想的泡沫,当就业的压力来临,他们意识到自己两手空空,只能长叹“悔相道之不察兮”,可时光已逝,行迷已远。④自古以来,无数事实昭示我们:只知做梦必会留人笑柄,勤于圆梦才能光照千秋。人们耻笑“黄粱美梦”“南柯一梦”,把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奉为典范,就是要告诉我们,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努力奋斗,脚踏实地,要大胆追梦而不是做梦。⑤迈出追梦的步伐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诗人北岛在《回答》一诗中喊出“我不相信”,汪国真在《山高路远》中高呼“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你若不想做,总会找到借口;你若想做,总会找到方法。只有勇敢而自信的行动才能打消一切疑虑,让自己在追梦的路上奔跑。⑥迈出追梦的步伐要让自己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B金庸老先生晚年为了更高效地写作,提前与出版社签订一个时间紧张的合约,他给了自己一个小小的压力,正是这压力促使他即使年老也能写出传世佳作。追梦路上,压力是必不可少的推进剂。⑦迈出追梦的步伐要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哈佛的学子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怎能不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⑧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就是梦想,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实现。世界虽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迟疑不决时,不妨先迈出小小一步,前进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作精彩,若是糟糕,叫作经历。(选自励志天下网2022年12月9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解析】概括中心论点首先寻找题目,再寻找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本文题目为“迈出追梦的步伐”,不是一个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第①段最后一句话:“想要获得真正成功,只有脚踏实地,迈出追梦的步伐”是一个表明确观点的判断句,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观点而展开论证,因此这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答案:(3分)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只有脚踏实地,勇敢迈出追梦的步伐。(3分,只答到“迈出追梦的步伐”得2分)2.在作者看来,迈出追梦的步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分)【解析】注意抓住题干关键语句“迈出追梦的步伐”,很明显看到第⑤⑥⑦段为并列段,开头均出现这句话,再进一步抓住每段中心句,概括出三点即可。答案:(3分)①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②要让自己有压力,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③要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充实自己。(3分,每点1分)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解析】本文属于典型的总——分——总结构,弄清楚文章结构后,注意首先答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再从第②段开始,归纳每个分论点的内容,并且注意一定要答出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最后归纳第⑧段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的作用。答案:(3分)首先引用诗句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要想真正获得成功,只有脚踏实地,勇敢迈出追梦的步伐”,(1分)然后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证了迈出追梦的步伐的意义及其需要具备的条件,(1分)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1分)13\n4.请从第③段画线句子A和第⑥段画线句子B中任选一句,分析其使用的论证方法和作用。(4分)【解析】注意题干加点字的要求“任选一句”,若选句子A,明显看出双引号出现,再往后读一句,可知引用的是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标语。故而得出使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作用为增加文章文采和论证力度。若选择句子B,定位到第⑥段,可知举了金庸先生的例子,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文章说服力。最后再结合文章内容答出论证了什么观点。答案:(4分)第③段的画线句子A运用了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2分)增强了文章文采和说服力,有力地论证了勤奋对于实现梦想的重要性,(2分)第⑥段的画线句子B运用了举例论证,(2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具体地论证了给自己压力对于实现梦想的重要性。(2分)(任选一句作答即可)5.对于第⑧段中作者说的“不妨先迈出小小一步,前进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作精彩,若是糟糕,叫作经历”,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自身经历说一说。(5分)【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学生只需要围绕“不论梦想是否实现,为梦想奋斗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一主题,并结合自身实际来作答即可。答案:(5分)开放性试题,答案略。(5分,答案开放,围绕“为梦想而奋斗一定是有意义的,如果梦想实现了,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如果梦想不能实现,奋斗的过程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体验,可以丰富人生阅历”来谈即可)第三类学习类十二、(2022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8分)多点“求异”思维江曾培①读季羡林的《朗润琐言》,内中不少论述富有独到见解,甚至与一些学者的看法“高度不一致”,常有辩驳诘难之词。季先生主张学术上要“求异存同”。②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不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自然,“求异”并非完全排斥“同”,“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不过,“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因而对学术研究来说,是要在“异”中存“同”,而不是以“同”化“异”。③“求异存同”的治学之道,历来为学界有识之士所信奉。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强调“一本而万殊”,不要“倚门傍户、依样葫芦”,不要“以水济水”,而要重视“一偏之见”“相反之论”,“着眼理会”“其不同处”,正是强调学术研究应当“求异存同”。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④至于文艺创作则更应“求异”。因为,文艺创作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精神劳动,如果雷同重复,就会失去任何价值,是故“脱窠臼,创新意”,成为文艺创作的首要品质。清代的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齐白石更告诫后人:“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巴尔扎克关于“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聪明人,第二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傻子”的话,也是说明文艺创作不能“嚼别人嚼过的馍”,要“求异”求新。“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艺术的根本方针,要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键是要有众多不同色彩的“花”在“放”,有众多不同声音的“家”在“鸣”,倘若千“花”一色,百“家”一声,只有“同”,没有“异”,也就不见什么“双百方针”了。⑤实际上,“求异存同”所体现的创新创造精神,13\n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张扬。时下不少企业的产品生产,都喜欢用一个口号,叫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这里的“有”“优”“强”,就是以“异”求发展,以“异”求提高。如此“求异”求变,正是当前时代创新精神的体现。⑥要做到“求异存同”,而不是“求同存异”,需要解放思想,突破常规思维。人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求异思维闪光的产物。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中,要像季羡林先生所主张的那样“求异存同”,发展“求异”思维,把努力的重点落在“求异”上。1.根据第②段内容,此处的“异”与“同”具体的内容是什么?(4分)【解析】“异”的表述比较直接,在第②段“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异’却是它的独特价值所在”;“同”的表述也体现在“异”的表述里面,“‘异’也含有共同的知识和认识,遵循共同的原则和规律”。答案:(4分)“异”指独特价值,“同”指共同的知识和认识,共同的原则和规律。2.阅读第④段,下列哪一项可以选做本段的论据。(2分)( )A.合作双赢,构建和谐 B.人无我有,人有我优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解析】此题考查对论据的选用。第④段谈“求异存同”,重点在“求异”,A谈“合作”,C谈“忧乐”,D谈“长处与短处”,只有B涉及到“求异存同”。答案:(2分)B 3.第③段与第④段能否对调,为什么?(4分)【解析】首先需要对文章整体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考查它存在的合理性。第③段论述“求同存异”是治学之道,学术研究就是要在“求异”中创新,在“求异”中发展。第④段进一步论述在文学创作上更需要“求异”,二者在逻辑上是递进的关系,因此不能调换。答案:(4分)不能调换。(1分)第③段承接第②段,继续论证学术研究的“求异存同”;第③段与第④段的关系是层进关系,第④段更加强调了“求异”。(3分)4.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是怎样突破常规思维来求异存同的?请作具体分析。(4分)【解析】由于题目要求分析两个事例是怎样体现突破常规思维方法过程时的不同中的相同,所以要围绕这两个事例先分析“异”的地方,再总结出“同”结论,分析“异”的时候,要看出其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总结“同”的时候,要看其取得的结果。答案:(4分)司马光砸缸:救溺水之人的常规思维是使人离开水,而司马光却用“砸缸”的办法使水离开人。方法迥“异”,但目的和结果均“同”——救人。曹冲称象:称东西的常规思维是直接把要称的东西放在“称”上,而曹冲却通过称与大象等重的可以放到“称”上的一堆石块的重量,来间接地称出无法放到“称”上的大象的重量。称的对象虽异,但重量相同。5.结合文章阐述的观点,你将如何求异,来提高作文水平?(4分)【解析】本题是一道拓展延伸题。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写作训练,从选材、立意、布局以及遣词造句等方面谈一些创新的想法即可。答案:(4分)选材上力求与众不同,13\n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立意上要求富有新意;结构上尽量突破传统。第四类 启示类十三、(2022龙东)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9分)有才与用才①“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能造时势”,但历史上能“造时势者”实属少数,更多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是一些比较哀怨的声音。左思有“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的慨叹,王勃有“冯唐易老,李广难逢”的感慨,苏轼更是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他们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翻开历史,如冯唐、李广身负雄才,却难遂志愿者,车载斗量,正如古人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齐不用,身为虞大夫而虞国亡,后来在秦国主政,却促进了秦国的崛起。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司马迁一席话道出其中奥妙,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倘若不量才而用,视宝玉为瓦砾,人才与庸才又有什么区别?③当然,天下人才无数,而赏识者因时间、精力乃至视野所限,并非能识遍所有人才。因此,生逢其时的有才之士,不应去学姜太公钓于隐溪,而应有勇气展露才华,甚至毛遂自荐。④韩信有大将之才,跟随项梁无所知名,后跟随项羽,积极进言献策,亦不被采用,官职仅为郎中。后来跟随汉王,多次主动与萧何交谈,始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并获得萧何力荐。默默无闻的韩信能担任大将军之职,虽离不开萧何知人的才略、离不开汉王善任的胆识,但更离不开毛遂自荐的自信和审时度势的智慧。倘若韩信一意消沉,自己不努力争取,今天世上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还有韩信这个将才了。⑤以上几人,百里奚、韩信终能施展才华,冯唐、李广却只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同样是生逢其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遭遇。⑥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身边也不缺乏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要想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不仅需要有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更需要有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只有这两者兼备,才会成就事业。所以,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解析】本文从有才不被使用的没落到有才得到使用的人生辉煌的比较中,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不仅在于有才还在于才能得到重用,实现人生理想。答案:(2分)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解析】这是一个关于百里奚从平庸到贡献巨大的例子,是一个事实论据,属于举例论证,以此论证“有才”和“用才”同时具备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用与不用在于用人者的明与不明的观点。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答案:(2分)举例论证。(1分)通过举百里奚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3.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这两者”具体指什么?(2分)【解析】“这两者”指代的内容一定是在这之前的句子。“要想致力于国家的建设,13\n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不仅需要有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更需要有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很明显包含了前半句“伯乐”和后半句“千里马”两个方面。一般情况“这、这样”的指代问题均在前面句子中。答案:(2分)“这两者”指虚怀若谷、求贤若渴的“伯乐”和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每点各1分)4.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人才。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施展才华?(3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抓住题干,不能跑题,结合题目要求与阅读短文的论点,设想自己在未来人生的蓝图,符合客观实际地叙述自己的施展才华的方法,注意语言要简单明了。答案:(3分)示例:我将积极表现自己的才华,让领导看到我的能力与进取心,努力得到重视,获得担当大任的机会,像百里奚、韩信那样实现人生理想。(结合选文中的勇气、自信、智慧任意一方面内容1分,如何施展才华2分)十五、(2022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真懂”是一种境界山世仆①毕飞宇在其小说《推拿》中写道:“沙复明记忆力出众,至今能背诵相当数量的诗词与成语。……这些诗词与成语他懂吗?不懂。许多都不懂,学舌罢了。慢慢地,随着年岁的增加,似乎又懂了。这个‘懂’是什么意思呢?是他会用。严格地说,盲人一直在‘用’这个世界,而不是‘懂’这个世界。”懂,自然会用,那会用为什么并不意味着懂呢?②对我们健全人来说,何者为懂呢?懂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对事物的__________;单凭着记忆会用一些知识和技能,显然离真正意义上的懂,还有着相当的距离。③一个饭店要想生意兴隆,厨师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厨师,他不但通晓各种饭菜的做法和口味,还需深谙不同顾客的所思所求。他做出的饭菜物美价廉,令顾客难以忘怀,频频再做回头客,饭店自是生意红火,日进斗金。那些厨艺高明的厨师,他们懂得如何做一桌好菜的道理,他们有学问,也有生活。或者说,他们的学问使生活有了怡人的色香味,让饭店成了茂盛的摇钱树。④一生酷爱古典诗词的叶嘉莹先生是一个深懂读书之趣的人。她对那些经典字句的理解,常使人有一种发乎心底的认同感和新鲜感。《论语·八佾》有这么几句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这几句话的前半部分是形容一个女子,当她可爱地微笑,美目流盼的时候,是那样的美丽,这个好懂,而后面的“素以为绚兮”,就叫人费些琢磨了。“素”是洁白,“绚”是绚烂,洁白的怎么会变成绚烂的呢?叶先生的理解是,一个女子应该先有皮肤洁白的质地,然后才更可显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魅力,这种解释不但彰显《论语》寓大道于平凡的思想艺术,还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解颐之中领会到孔子“绘事后素”的处世哲学。叶先生腹笥丰赡,学养粹美,又能结合着生活和生命的体验而孜孜探求,故能成为一个懂得中国古典文学的行家里手。⑤做一个真懂学问和艺术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社会上多的是不懂装懂,一瓶不响半瓶咣当的人。因为真懂一家学问或一门艺术,是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的。学问和艺术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甘果。⑥古人推崇一种“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治学为人之道,13\n那实际上就是在追求一种真懂的境界。真懂不是如盲人那般的试试探探、摸摸索索的机械性程序操作,而是一种叫人从骨子里觉得深刻、周致、自信和受用的通透境界。愿做一个真懂生活和世界的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解析】通读文章可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句,第①段“这个‘懂’是什么意思呢”,第②段“何者为懂呢”,第⑤段“做一个真懂学问和艺术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⑥段“愿做一个真懂生活和世界的人”等,发现全文都在围绕这“真懂”来说,而题目正好是对“真懂”的一个概括,故而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答案:(3分)“真懂”是一种境界。(意思对即可)2.第②段横线处词语的正确顺序是(3分)( )A.理解、认知和把握 B.认知、理解和把握 C.把握、理解和认知 D.认知、把握和理解【解析】根据一般的逻辑思维情况判断,先对事物有一个认识过程,然后才谈得上对事物的理解,只有理解了事物才能正确运用事物。答案:(3分)B 3.文章开头引用毕飞宇小说《推拿》中沙复明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解析】开篇采用引用的手法,目的是增强读者的兴趣,用一个设问句“这个‘懂’是什么意思呢”是为引出下文的论点“真懂是一种境界”设置悬念,作铺垫。同时引用例子还可以作为论据,进一步论证作者观点。答案:(3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出本文论题“什么是真懂”。(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4.作者认为真懂的境界是什么?(4分)【解析】题目要求概括“真懂的境界”,可以定位到最后一段“真懂不是如盲人那般的试试探探、摸摸索索的机械性程序操作,而是一种叫人从骨子里觉得深刻、周致、自信和受用的通透境界”概括归纳即可。答案:(4分)“真懂”是一种叫人从骨子里觉得深刻、周致、自信和受用的通透境界。(意思对即可)5.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解析】通读第④段可知举例“叶嘉莹先生深懂读书之趣”的事例,是为了论证“懂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和把握”的观点,学生联系举例论证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来回答即可。答案:(4分)举例论证。(1分)列举叶嘉莹先生深懂读书之趣的事例,证明了“真懂是一种境界”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认证方法1分,作用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13\n第五类 新信息类十六、(2022绥化)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8分)为“小人物”的杰出喝彩①一提到杰出,很多人想到的是政治领袖、商业精英、科学巨匠等“明星级”人物。他们确实是令人敬仰、值得学习的杰出人士。可是今天,有另外一种“杰出”悄然走红,赢得社会各界的褒奖和追捧。“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他们的职业很普通,岗位也很平凡,但在紧要关头展现出的美好品格,让道德的光芒闪耀苍穹——“小人物”的杰出同样令人动容。②由此想到南京大学110周年庆典上引人注目的场景,那就是给“十大杰出校友”颁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获颁“杰出校友”称号的有好几位是来自基层的“小人物”。比如王同歌,这个扎根于灌云县燕尾港默默奉献了32年的基层天气预报员就榜上有名。南大公布的“杰出校友”首条评选标准就是“长期在基层一线尤其是在艰苦地区默默奉献,淡泊名利,在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贡献的校友”。仔细品味南大眼中的杰出,让人感慨良多。③通往杰出的道路不止一条。很多事物看似平淡不起眼,却不可或缺。一根房梁,结实到极致;一个士兵,坚守住岗位。这何尝不是杰出?雷锋一生没有干过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坚持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成为道德的楷模。南丁格尔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护士,她把满腔热血都付予平凡的护理事业,成就了“提灯女神”,受到万人敬仰。④人人都有向往杰出的心,但当社会的聚光灯集中到权势、金钱等浮华的符号上时,杰出的价值标准就容易被误读,追求杰出的路径就容易跑偏。在“官本位”、“向钱看”观念影响下,一些人习惯于以“大官”、“大款”来论英雄、排座次、论成就,仿佛官当不到一定级别称不上杰出。在他们眼里,官位和金钱成了衡量杰出的标准。还有人热衷于入选各种《名人录》、《名人大全》,甚至不惜花钱买学位、买榜单。凡此种种,都是对杰出的认知出了偏差,被名和利扰乱了心智。照此下去,不但成不了杰出人物,反而可能跌跟头、走错路。⑤平凡孕育杰出,杰出来自平凡。无数事实亦证明,杰出不一定要成为大人物、名人、超人,只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小人物也完全能够杰出。那些在基层一线、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人,同样是可亲、可敬又可学的杰出人物。⑥让我们为普通人的杰出喝彩!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解析】通过对文章内容和文章标题的阅读可知,文章标题就是对文章内容的简洁诠释,因此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此外根据文章的结尾句,“让我们为普通人的杰出喝彩”一句总结全文,也可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答案:(2分)①为“小人物”的杰出喝彩;②为普通人的杰出喝彩。(答出一点即可)2.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解析】第②段通过南京大学110年校庆评选“十大杰出校友”这个事例,论证了第①段提出的“‘小人物’的杰出同样令人动容”这一观点,由段首“比如”二字可知,使用了举例论证。文章用典型事例充分地证明“小人物”的杰出这一论点,论证真实可信,增强了说服力。将以上两点进行结合就可得出答案。答案:(2分)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小人物”的杰出同样令人动容的观点。(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13\n3.请用简洁的语言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解析】第③段通过举房梁、士兵、雷锋、南丁格尔女护士的事例,说明“小人物”的杰出,所举事例的共同点是“小人物,却不可或缺”,因此答题时要围绕这一点进行。接着,要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比如被评选为“感动中国人物”或“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中模范人物都可以,然后,根据人物+事例+简短评价的格式进行回答。答案:(2分)布带哥陈斌强是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他为了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用布带把母亲绑在自己身后,用摩托车驮着母亲上班,坚持五年如一日,成为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人物事例1分,简单短评1分)4.请简述③~⑥段的论证思路。(2分)【解析】题干要求分析③~⑥段的论证思路,首先通读这几段,在明确各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各个段落之间的结构。文章第③~⑥段属于“分—总”的结构,第③~④段分别从正面和反面来说明“小人物”的杰出,第⑤~⑥段则属于归纳总结。最后,用连贯的语言将上述内容信息加以整合,进行表述。答案:(2分)①首先举例论证了通往杰出的路不止一条;②然后揭示现实社会中某些人对杰出人物的误判与误读;③接着重申观点;④最后照应题目,明确论点。(思路正确1分,语言通顺1分)13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议论文阅读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常考议论文分类训练含解析
课标版安徽省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课标版安徽省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课标版安徽省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中考基础知识梳理
课标版安徽省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常考记叙文分类训练含解析
课标版安徽省2022中考语文第二部分阅读专题一说明文阅读常考说明文训练含解析
河南省2022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常考议论文分类训练含解析
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14议论文阅读
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六议论文阅读专题14议论文阅读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0:02:31
页数:13
价格:¥3
大小:41.8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