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常考议论文分类训练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重庆常考记叙文分类训练一、(2022襄阳)议论文阅读(13分)儒雅之风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读书人,多儒雅。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  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  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温家宝在2022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儒雅的表达方式,已经被看作是有文化有礼仪的表现,是做人的高境界。  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个社会,如果全民酷爱阅读,就会儒雅之风盛行,这对于提高文明程度,净化社会风气,都是大有裨益的。——摘自《做人与处世》2022年第6期有改动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2.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3.文中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4.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7\n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5.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3分)一、(13分)1.(2分)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解析】首先观察文章标题,本文作者以“儒雅之风”为题目,这一标题没有指出作者的观点、看法,因此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观察文章开头,文章第①段段尾写到“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这是一个表达肯定意义的判断句,指出了作者的观点、看法,符合作为文章中心论点的标准;最后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明确中心论点,文章第②段列举了古今名人的儒雅,论证儒雅曾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赞赏,文章第③段指出当今社会国人缺少儒雅,文章第④~⑥段通过列举温家宝的事例论证分论点——读书使人变得儒雅。由此可知“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2.(2分)是针对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的现象发表议论的。(若只答“儒雅这种传统文化缺失”或“不少人举止失当”任一点现象的,只给1分,共2分)【解析】文章第①段点明中心论点“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文章第②段列举了古今名人的儒雅,论证儒雅曾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赞赏,文章第③段指出当今社会国人缺少儒雅的现象,文章第④~⑥段通过列举温家宝的事例论证分论点——读书使人变得儒雅。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可知,本文是针对第③段中当今社会“儒雅稀缺”“人们举止失当”的现象发表议论的。最后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回答即可。3.(3分)举例(事实)论证(1分);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的观点(2分)。【解析】第②段先指出儒雅曾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高赞赏,然后列举了曹子建、李太白、苏东坡、关云长、周公瑾、朱总司令、张瑞敏等人物的事例来论证这一分论点,由此可知,这一段运用了举例(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运用举例论证可以具体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考生按照此格式叙述其作用即可。4.(3分)“而且”表递进(1分),用在这里突出了现今人们举止失当现象的严重性(1分),进而强调了儒雅的必要性(1分)。(意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首先结合语句理解词语含义,句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指出不少人举止失当的现象,第二部分接着指出这种举止失当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很明显句子的程度加深了。“而且”在两个句子中间起到了连接作用,根据句意的加深可知,“而且”在这里表递进。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表达效果,“而且”在句中表递进,突出了现今人们举止失当现象的严重性,根据“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这一论点可知,在这里“而且”强调了儒雅的必要性。5.(3分)示例一:读了文章,我意识到儒雅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我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儒雅的人。示例二:想要变成一个儒雅的人,就要多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做到学识深湛,温文尔雅。(围绕文章主旨来谈,理由充分,表达流畅,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7\n,而让自己变得儒雅的方法就是阅读,由此联系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可以围绕儒雅对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变得儒雅等方面谈启示。注意要做到表意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流畅。六、(2022育才成功学校一诊)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1~5题。(20分)在无趣的时代有趣地生活周国平(1)有趣的是,你们会想象不出,这是一个多么无趣的时代。  (2)我朝四周看,看见人人都在忙碌,脸上挂着疲惫、贪婪或无奈,眼中没有兴趣的光芒。  (3)我看见学者们繁忙地出席各种名目的论坛和会议,在会上互选为大师,使这个没有大师的时代有了空前热闹的学术气氛。我看见出版商和媒体亲密联盟,适时制造出一批又一批畅销书,成功地把阅读由个人的爱好转变为大众的狂欢。  (4)我看见开发商和官员紧密合作,果断地将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和老街区夷为平地,随后建造起千篇一律的大广场和高楼群。我看见许多有趣的事物正在毁灭,许多无趣的现象正在蔓延。我不得不说,我生活在一个多么无趣的时代。  (5)不过,我相信,对于一百年后的你们来说,凡此种种已变得不可想象。在你们的时代,孩子们会有快乐的童年,大人们会有健全的常识,兴趣而非功利会成为生活的动力。当我在此刻对你们说话时,惟这样的展望使我感到了些微的乐趣。  (6)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  (7)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  (8)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  (9)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10)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11)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1.本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2.仔细审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7\n(1)根据第(2)~(5)段概括,作者为何觉得这个时代是“无趣”的?(2分)(2)请根据(6)~(9)段归纳,他所认为的“真性情”具有怎样的内涵?(3分)3.第(9)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4.下面三则论据中,不足以证明本文观点的是哪一则?请简要阐述理由。(4分)(1)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放弃安乐闲适的养老生活,到贵州偏远山区支教九年,条件非常恶劣,却乐在其中。(2)张纪清老人化名“炎黄”,默默为敬老院和小学捐款,坚持了27年,而自己节衣缩食,生活简朴。(3)陶艳波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和儿子做了16年的同桌,儿子终于如愿考上大学。5.有人认为作者的观点有些偏激,我们所处的时代还是有趣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4分)六、(20分)1.(3分)我们要在无趣的时代有趣地生活。(或者“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解析】文章的观点一般在文首或者文末,当然也有的在文章题目或者行文之中。而本文的观点在题目,文章末段也对观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我们只要理解了文章内容便不难把握。2.(5分)(1)(2分)因为作者觉得这个时代没有生气,忙碌喧嚣,充满功利色彩,缺乏个性。(或用原文“人人都在忙碌,脸上挂着疲惫、贪婪或无奈,眼中没有兴趣的光芒”;或列举学者们互选大师、媒体与出版商合作制造畅销书、官员与开发商合作制造无趣的东西等没有生气,忙碌喧嚣,充满功利缺乏个性。)(2)(3分)他所认为的“真性情”,主要是做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1分),以快乐为基本标准,从中感到陶醉和满足(1分),淡泊名利(1分)。【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离不开对前后文乃至全篇的把握。(1)题“无趣”只要结合“我朝四周看,看见人人都在忙碌,脸上挂着疲惫、贪婪或无奈,眼中没有兴趣的光芒”7\n,以及后文的事例进行概括即可。(2)题中至于“真性情”,联系其后的“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进行分析便能理解其内涵。3.(4分)第(9)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列举了爱情和创作的报酬的例子(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的观点(1分),进而论证中心论点(1分)。【解析】第(9)段首先提出分论点: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然后又列举“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的例子,由此可以判断此处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方法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此处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则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的观点。4.(4分)第(3)则不足以证明本文观点(1分)。因为第(1)、(2)则都与本文所提及的“真性情”“淡泊名利”相关联(1分),而第(3)则主要是关于“爱”这个话题(1分),与本文的观点不相符合(1分)。【解析】第(1)则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舍弃安逸生活而选择常人眼中的清苦,但却恰恰是“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从而获取了在清苦中的乐趣;第(2)则张纪清老人自己节衣缩食而化名捐款,说明他是一位不追逐名利的老人;第(3)则陪伴儿子学习直到其考上大学,体现的更多的是对子女的爱,与本文观点相去甚远。5.(4分)示例一:作者的观点的确偏激。作者把所有人对工作、事业的执着、付出统统看成是对名利的追逐,实为过激。很多教师默默地以躬耕教坛为乐,很多成份是源于对教育工作本身的热爱,也是无趣?再者,如果没有官商合作,何来城市建设的发展?何来现代文明?没有对事业的努力追求,何来我中华之强大、复兴?虽然部分人在事业、工作中存在对名利的追求,但不能作为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而全盘否定的原因。示例二:作者的观点不偏激。作者并没有反对我们对某些东西的追求,只是强调不要一味地追求功名,而忽略了自我本性的存在。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一些人为了追求功名,不择手段,而最终害人害己。面对工作事业,我们应该不懈追求,但面对功名,真应该淡泊名利,释放灵魂。【解析】本文作者用其独特视角,“看见人人都在忙碌,脸上挂着疲惫、贪婪或无奈,眼中没有兴趣的光芒”,从而认为这是一个无趣的时代,从“人人”足见其之偏激,而事实上,部分人的忙碌亦是出于其真性情,发自内心地对事业的追求,如艺术追求、科技追求、学术追求等,从这个角度可以驳斥其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而作者在批驳之后,提出自己的真性情的观点,即淡泊名利、关注本性(生命、灵魂),也是很积极的,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传递出正能量。把握住以上两点,考生组织语言回答即可,注意做到表意明确,条理清晰。九、(2022预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20分)为什么读书颜志祥①古人就有读书无用论。唐朝诗人章碣在《焚书坑》里写道: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易中天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无用,读书就只是为了读书。”②读书无用,但为什么还要读呢?③高学历可能带来不了高收益,这是“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事实上,读书从来都不是教你发财,就像黄埔军校门前的对联写的那样——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④7\n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孤独的事,一件自己的事,一件煎熬的事。你懂得越多,痛苦越多,在快乐的猪和痛苦的思考者之间,很多人选择了前者。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影响了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谈吐,让你看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你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眼光。⑤金庸当年在香港办《明报》,执笔写社评,预测中国大陆的政局,每每中的。有人问他奥秘何在,他轻松回答道:“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国家的历史都是按这个规律来的。”⑥金庸读透了历史,拥有了智者的思维和敏锐的判断力。书籍培养的眼光,让一个人拥有了向上的能力,我们可能不在乎工作报酬的多寡,但我们会找一个有前途的工作,去努力。梦想强大的年轻人永远不会沉沦。⑦比尔·盖茨每年至少有两次闭关读书的时期。马化腾在一次演讲中说:“每一年,我都感觉腾讯要垮了,但都挺过来了,如果微信不是我们腾讯发明的,我们现在就行将末路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没有读书教给你的智慧和统观全局的眼光、预测未来的敏感,迟早得被淘汰。”搜狐的张朝阳1993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回来,决定做互联网,那时候中国互联网连影子都看不到,但张朝阳坚持做,为什么?他知道互联网有未来,现在他成了网络巨头,如果没有在麻省理工读书的摸爬滚打、对互联网敏锐的眼光和精准的预测,还会有今天的张朝阳吗?正像杨绛先生说的:“你所有的困惑都是因为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⑧在中国,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造原子弹的可能没有卖茶叶蛋的财富,但卖茶叶蛋的可能也没有造原子弹的那种成就感,关键是你自己的选择。读书没办法教你发财,它只能让你更有智慧,让你的心智更成熟。读书就是为了读书,读书给不了你想要的一切,不光是读书,任何东西都给不了你想要的一切。但是不读书,你会发现自己内心荒芜,一片空白。⑨我们看看冰心、杨绛、白先勇这些大家,浑身散发出来的那种知性美、那种光华、那种知识沉淀出来的自信,足以震慑到我们的心灵,你不用听他们说话,你安静地看着他们就是一种享受。⑩黄庭坚和苏轼聊天时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相由心生,一个内心从容的人身上,没有戾气,一个清静儒雅的人,不会形容猥琐。(选自《联谊报》,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2.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3.选文第⑦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4.“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可以用本文中的哪些内容来阐述?(4分)5.在培养个人“眼光”7\n的过程中,个人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九、(20分)1.(3分)我们应该读书。【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观察文章标题,本文题目是“为什么读书”,这是一个问句,不能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要在文章中去具体寻找。通读全文,文章第①~③段介绍了“读书无用论”;文章第④~⑦段列举了众多名人的事例,引用名人的话论证“读书培养了我们的眼光”;文章第⑧~⑩段论证了读书会使我们更有智慧,心智更成熟。文章先从反面介绍“读书无用论”,然后又告诉我们读书带来的种种好处,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应该读书”。2.(4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这一段先写了读书是痛苦煎熬的事,这与上文的“读书无用论”相照应;然后写到读书对人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眼光,引出了下文的论述。【解析】解答此题,我们首先要熟悉文段内容,这一文段先写了读书是痛苦煎熬的事,然后写到读书对人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眼光。然后通读全文,熟悉文章内容,文章第①~③段介绍了“读书无用论”,文章第④~⑦段列举了众多名人的事例,引用名人的话论证“读书培养了我们的眼光”,由此可知,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作用。3.(4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作用:通过列举比尔·盖茨、张朝阳等人的例子和引用马化腾、杨绛的话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读书培养了你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眼光”。【解析】根据题干锁定第⑦段为答题范围,通读第⑦段,首先用了“比尔·盖茨”“马化腾”“张朝阳”等人通过读书获得成功的例子,可判断出运用了举例论证,接着又引用了杨绛的话“你所有的困惑都是因为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来收尾,可判断出运用了道理论证。因为这些人都是著名人物,用他们的事例来做论据,使得“读书培养了你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眼光”这个分论点更加真实可信,更加权威,增强说服力。合理分析即可。4.(4分)①“冰心、杨绛、白先勇这些大家,浑身散发出来的那种知性美、那种光华、那种知识沉淀出来的自信。”②“相由心生,一个内心从容的人身上,没有戾气,一个清静儒雅的人,不会形容猥琐。”【解析】“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满腹读书,一是气质的华贵。照着这两点在文章中寻觅,就能锁定最末两段:“冰心、杨绛、白先勇这些大家,浑身散发出来的那种知性美、那种光华、那种知识沉淀出来的自信”,“相由心生,一个内心从容的人身上,没有戾气,一个清静儒雅的人,不会形容猥琐。”合理概述即可。5.(5分)读书可以培养个人的“眼光”,我们应该多读书;阅读名人大家作品,接受书籍潜移默化的影响;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怕孤独和煎熬,不要带着功利心去读书。【解析】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看法,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读书可以培养我们的眼光,我们只要明确这一点,然后结合文章和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克服在读书中遇到的困难即可。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20:05:49 页数:7
价格:¥3 大小:23.4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